论股权泛化下的内部人控制

论股权泛化下的内部人控制

一、论股权泛化条件下的内部人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郑志刚,刘小娟,张浩,侯文轩[1](2021)在《社会连接视角下的“中国式”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者同乡关系所形成的社会连接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影响。研究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者之间的同乡关系将使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内的高管薪酬显着增加,但显着增加的薪酬并没有与绩效挂钩,因而增长的薪酬在一定意义上演化为损害外部股东利益的"超额薪酬",成为外部分散股东不得不承担的特殊代理成本。与此同时,上述社会连接的存在显着降低了董事长及总经理的更迭概率,使董事长主导下的内部人控制格局趋于稳定。因而,原本用来加强信任的社会连接蜕化为上市公司加强内部人控制的工具。而上述基于社会连接所形成的以董事长为中心的"内部人控制"与欧美分散股权结构下以经理人为核心的"内部人控制"不同,本文称之为"中国式"内部人控制。本文由此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者之间的同乡关系为例,从社会连接的视角揭示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中国式"内部人控制的社会原因,同时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任人唯亲的董事会文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于颖,罗党练,张宇[2](2020)在《高校控股、公司治理与企业破产——以方正集团为例》文中认为长期以来,高校控股企业因产权和责任问题受到市场较多的关注,相关的政策改革方案也正在推行。以我国最大高校控股企业方正集团为例,研究公司治理在该企业破产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制度的缺失是方正集团破产重整的根源。在高校控股的情况下,管理层牢牢控制公司,经理人和股东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代理问题,导致内部控制人通过大量无效率的多元化投资转移资产,通过关联交易侵占股东利益,最终致使公司经营绩效变差,债务高企,走向破产。

张博天[3](2020)在《吉林省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公司治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经理层是上市公司的重要部门之一,经理层治理在公司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经理层的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司重要决策的确定与实施效果,进而影响到公司绩效。本文以吉林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吉林省上市公司的经理层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文章首先梳理了与经理层治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了公司治理理论。其次,结合吉林省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以及区域特征,选择“领导权结构、内部人控制、经理层激励机制”三个层面,选择两职合一、内部董事规模、经理层在董事会任职比例、经理层薪酬、经理层持股为解释变量,以吉林省2014年至2018年3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吉林省上市公司治理的现实需求出发,把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与数理方法相结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经理层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经理层治理水平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其中经理层在董事会的任职规模对公司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经理层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两职合一和内部董事规模对公司绩效存在负向关系,但不显着。为此本文认为,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公司决策效率的同时,避免两职合一导致内部人控制,失去内部制衡关系的情况。应该优化董事会内部结构,减少内部董事比例,完善经理层的激励机制,让经理人保持适当的持股比例,使经理人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达成一致,使公司长期稳定的达到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吉林省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水平,使公司绩效得以提升。

鲁艺[4](2020)在《股权相对分散公司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内部人控制视角》文中提出自我国2005年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逐渐走向分散化,股权分散的公司数量大幅增长。根据Wind咨讯的统计数据,2019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30%(即股权相对分散)的公司有1092家,占总体46.8%,企业结构悄然改变。公司股权分散化的初衷是试图解决股权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大股东利益侵占问题,但在股权相对分散的公司中,分散的小股东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管理层(内部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利用其控制权做出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行为(内部人控制),由此产生的股权之争、控制权之争等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再次引发人们对股权分散化利弊的争论。因此,研究股权相对分散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对公司的经营发展和公司业绩至关重要。现有研究成果大多表明,股权集中度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研究结论尚未统一。现有文献单纯检验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没有构建起股权集中度如何通过内部人控制进而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框架,也没有从内部人控制的角度阐明股权集中度影响公司绩效的具体路径。此外,现有文献对于内部人控制的研究也大多局限于规范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的问题。因此,论文首先对股权相对分散公司、内部人以及内部人控制进行概念界定,基于两权分离与委托代理理论对股权相对分散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绩效展开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股权相对分散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度综合评价指标,最后,以2008-2017年我国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股权相对分散公司中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且检验了这一影响中内部人控制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相对分散公司中,(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基于“监管效应”,股东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管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经理人的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2)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度负相关。股权越分散,公司股东就越有可能产生搭便车的行为,此时公司的权力中心就会偏向内部人,内部人为谋自身利益会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度越大;(3)内部人控制度在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路径中起到中介作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提高一定比例的股权集中度可以减少内部人侵占公司股东权益的行为,进而促进公司绩效的提高。

熊田[5](2018)在《内部人控制视角下宝万之争的原因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参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比较晚,许多内部治理措施和外部的监管措施并不是很完善,所以导致一些侵害投资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我国中小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常常处于信息弱势地位,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规范公司治理是我国资本市场治理工作的重点,也是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证资本市场的信心的必要措施。本文以宝能系之所以争夺万科股权的原因为本文分析的切入点,通过财务分析我们发现万科资产质量优秀,但是其长期低迷的股价与其优质的资产表现是不相符的,“质优价廉”使得万科成为了“野蛮人”的目标。万科近年来为什么会出现“质优价廉”的问题呢,为此,本文以万科内部人控制视角下进一步分析万科内部人控制问题,结合内部人控制相关理论分析得出一下几点是产生内部人控制的原因,一是由于当初股改时的产权不明晰,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导致万科创始人及其管理团队没能有具体到个人或管理层的具体股权,但却拥有超过一般职业经理人的控制权,当然这也是埋下了被收购的隐患。二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是国企华润,而国企控股的公司最大的问题表现为所有者的缺位加之万科股权非常分散,中小股东“搭便车”的现象严重,因此所有者无法对管理者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三是管理层在董事会中的任职较多,导致董事会的决策基本是偏向管理层的决定,无法对管理层的权利形成制衡的作用。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由于内外监管的缺失下,使得万科管理层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衡,不合理的薪酬体系使得管理层有动机去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述求,万科高速发展的这么多年,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房地产界的标杆,投资者却并没有享受到万科成长带来的收益,近年来一直是低分红以及低股价的表现。而公司留有大量的现金资产,使得万科成为了“野蛮人”的目标,他们不惜动用各种融资渠道以及各种衍生工具去控股万科,这也使得收购的风险增加了许多。这不仅严重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严重影响一家优秀公司走的更远。根据此次宝万之争中暴露出来万科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情况,本文给出如下建议:理顺产权关系、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董事会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四点建议。

郭瑞敏[6](2018)在《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会计信息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规范化、标准化、普遍化的商业语言,不仅对商业决策者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其深入了解并准确预测企业的经营活动,而且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更具现实意义,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健全管理制度,改善管理结构。伴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不断进行,会计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国企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伴随着国企的转轨改制,内部人控制问题也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在国企中,由于双重代理问题,以及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的存在,内部人控制在我国国企治理中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了许多问题,包括会计信息失真。因此,研究股权结构变革后的内部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对优化国企股权结构,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保障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理论指导实证,再通过实证验证理论,从而完善理论,让理论与实证相互作用,达到研究目的。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股权集中度以及内部人控制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内部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界定内部人控制的内涵,深入探究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细致刻画了内部人控制带来的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详细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对内部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构建内部人控制的研究框架;然后,运用实证分析法,以内部人控制为视角,选择2014-2016年我国国企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通过构建内部人控制程度与盈余质量的回归模型,股权集中度对二者关系调节作用的回归模型,验证内部人控制对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对内部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国企中内部人控制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低;股权集中度强化了内部人控制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的负相关关系,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本文的政策建议:优化股权结构,实现公司股权多元化,从而降低国有股的持股比例,达到有效治理内部人控制的效果;完善公司内外部的治理结构,加快建设更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提高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贺晓涵[7](2018)在《国企股权激励制度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以光明乳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要求,国企一直在改革中成长。今年,改革开放即将迎来第40年,国企改革的进程仍在不断的推进。从最初的放权给企业的基本思路,到2015年提出的国企股权改革计划,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在国企改革获得成绩的同时,改革进程中也有问题存在。股权激励在国企改革中如何能把作用发挥最大化、在对试点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后,在国企中怎样进行股权激励制度的改革能够少走弯路是我们势在必行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选取国家第一批股权激励改革试点企业—光明乳业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前后的业绩进行分析。并且以内部人控制为切入点,对光明乳业的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据此给出改良意见,最后推及其他企业。本文的结论是:我国国企股权激励制度确实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这是由于国企本身特殊的性质造成的。降低内部人控制对国企的影响,需要从公司治理、政策监督等内外多方面着手。减少内部人控制对企业的影响,才能让股权激励制度在国企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王敏冬[8](2017)在《山水水泥员工股权信托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员工持股制度是伴随国有企业改革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过去的30年间,中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经历了多次反复,相应的企业实践也出现了较大波动。在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员工持股制度又重新被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着手员工持股方案的设计。本文通过对山水水泥案例的研究,提出了国企改制后管理层借助员工持股掌握企业控制权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为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的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提示了相关风险并提出了有关的建议,希望为优化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提供借鉴意义,使该制度在国企改革中真正发挥有效的作用。本文选择山水水泥员工股权信托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为研究对象,围绕内部人控制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首先,本文对山水水泥员工持股模式展开分析。通过查阅相关公告,笔者发现其员工持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严重背离最初的目的,并且造成了员工股东和作为受托人的管理层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严重失衡,作为受托人的管理层成为了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其次,本文就内部人控制产生的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发现员工股权信托下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情况严重,形成了其谋取个人私利的内在动因。同时,大股东监督机制和主要股东制衡机制的缺失以及以实际控制人为核心的董事会构成为内部人控制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再次,在内部人控制下的利益矛盾部分,本文着重对实际控制人与员工和高管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并发现内部人控制下的利益矛盾是造成控制权争夺的主要诱因。最后,本文分析了内部人控制下反收购行为对企业资产收益性、安全性的影响,并对由此导致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笔者发现作为实际控制人的管理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企业资产收益性和安全性严重恶化,最终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通过对本文案例的研究,笔者得到如下启示:1、由于自然人作为股权信托受托人存在道德风险,我国应积极尝试和发展以信托机构为受托人的员工股权持股模式。2、在管理层受托管理员工股权的模式下,相关各方应加强员工股东对相关制度安排的了解和参与度。3、应通过改善内部治理机制和构建有效的控制权市场的方式对国企改制后可能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行限制。

曾子安[9](2016)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新思路 ——引入外部制衡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公司治理中的顽疾。上市公司作为公司治理相对完善的企业组织形式,能否有效规制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检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的重要尺度。在我国,由于产权制度不完善、公司股权结构失衡、外部治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普遍现象,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如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是通过完善公司股权结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监事会、加强激励等措施,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对内部人控制进行监督和约束。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在实践中收效甚微。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内部人控制的结果,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其治理结构的首要环节在于实现内外部的均衡协调治理。因此,引入外部制衡机制可能是一条限制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之道。笔者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思路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逻辑。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介绍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相关理论,对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形成以及治理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探讨。第三章介绍了发达国家规制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实践,并从中吸取了相关经验。第四章是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类型和现状分析。通过截止2014年底1527家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股东大会运行情况、独立董事设置等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内部现状;通过2006——2014年,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数据和控制权市场兼并重组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外部现状。第五章着重从外部视角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形成原因,为本文治理措施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第六章介绍一个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案例——宝万之争,通过具体直观案例深入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并获得通过引入外部人,抑制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经验及启示。第七章是相关政策建议。从引入外部制衡机制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相关措施。

崔琦[10](2012)在《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一个两难困境》文中研究说明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对于发展中国,内部人控制都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难题。传统文献主要使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内部人控制问题,着重研究了内部人控制的成因、危害并给出了治理内部人控制的措施。但是传统理论在研究内部人控制的治理措施时却忽略了某些细节,比如为什么当出现内部人控制时,委托人或者股东为什么不立即对内部人实行严格约束。本文认为委托人或者股东在考虑是否对内部人实行严格控制时会面临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内部人控制可能会给委托人或股东造成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对内部人过于严格的控制可能会给内部人产生负激励,从而仍然会给委托人或股东造成损失。本文认为这种两难困境广泛地存在于公司治理之中。本文使用并扩展了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将其发展到动态视角和不确定条件下,对控制“内部人控制”两难困境的形成机制给予一个解释,即由于内部人承担了多项任务,当某项任务的结果不可观察时,如果关于某个任务,委托人对内部人施加太强的约束会对内部人完成其他任务产生扭曲,从而可能会减少委托人的福利。动态模型发现,由于内部人需要考虑本期努力对其长期利益的影响,内部人控制问题得到了缓解,但困境仍然存在。委托人或股东对于内部人的激励强度还要取决于内部人的风险偏好程度。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突破,而且具有实践上的意义。

二、论股权泛化条件下的内部人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股权泛化条件下的内部人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连接视角下的“中国式”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理论分析与假设发展
    1.“中国式”内部人控制问题形成的制度根源
    2.社会连接加强“中国式”内部人控制的假设发展
三、 研究设计
    1.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1)社会连接对薪酬的影响。
        (2)社会连接对薪酬绩效敏感性的影响。
        (3)社会连接对董事长、总经理更迭的影响。
        (4)控制变量。
    2.样本、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四、 实证结果
    1.社会连接对薪酬的影响分析
    2.社会连接对薪酬绩效敏感性的影响分析
    3.社会连接对董事长及总经理更迭的影响检验
五、 拓展性检验
    1.社会连接与高管超额薪酬
    2.社会连接导致“中国式”内部人控制的影响机制分析
        (1)影响机制之一:减少董事会出具否定意见的可能性。
        (2)影响机制之二:降低聘任声誉卓着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可能性。
六、 稳健性检验(4)
    1.更换被解释变量
    2.内生性问题
    3.围绕样本选择偏差开展的PSM检验
    4.经济发达地区子样本的稳健性检验
七、 结 论

(2)高校控股、公司治理与企业破产——以方正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案例介绍:高校控股下的方正集团
三、案例分析:公司治理弱化下的方正集团
    (一)从校方控股到内部人控制
    (二)多元业务扩张转移国有资产
    (三)关联交易中的利益输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3)吉林省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现代管家理论
        2.1.3 激励相容理论
    2.2 文献回顾
        2.2.1 主要概念界定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国内研究现状
        2.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假设及模型
    3.1 研究假设
        3.1.1 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3.1.2 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绩效
        3.1.3 经理层激励机制与公司绩效
    3.2 研究模型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变量说明
        4.1.1 被解释变量
        4.1.2 解释变量
        4.1.3 控制变量
    4.2 样本特点及数据来源
        4.2.1 样本特点
        4.2.2 数据来源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净资产收益率
        5.1.2 两职合一状况
        5.1.3 内部董事规模
        5.1.4 经理层在董事会任职比例
        5.1.5 经理层薪酬及股权激励情况
    5.2 假设检验
        5.2.1 单位根检验
        5.2.2 协整检验
        5.2.3 回归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股权相对分散公司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内部人控制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1.2.2 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
        1.2.3 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绩效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概念界定
        2.1.2 两权分离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2 研究假设
        2.2.1 股权相对分散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2.2.2 股权相对分散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度
        2.2.3 内部人控制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影响的中介效应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变量设定
        3.1.1 样本与数据来源
        3.1.2 变量定义与指标设计
    3.2 模型构建
        3.2.1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
        3.2.2 内部人控制度的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3.3 股权相对分散公司内部人控制度的衡量
        3.3.1 内部人控制度的指标选取
        3.3.2 Bartlett球形检验与KMO检验
        3.3.3 内部人控制度的主成分分析
4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以及内部人控制作用的实证研究
    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4.1.1 描述性统计
        4.1.2 相关性检验
    4.2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及内部人控制中介作用实证结果分析
        4.2.1 中介效应检验原理
        4.2.2 实证检验结果
    4.3 稳健性检验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政策建议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内部人控制视角下宝万之争的原因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原因
        1.2.3 企业绩效与内部人控制的研究
        1.2.4 股权结构与内部人控制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内部人控制相关理论分析
    2.1 内部人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股利信号理论
    2.2 内部人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2.3 股权结构与内部人控制的影响分析
    2.4 董事会结构对内部人控制的影响分析
    2.5 独立董事对内部人控制的影响分析
第3章 案例介绍
    3.1 万科简介
    3.2 宝能系简介
    3.3 事件经过
    3.4 监管机构的态度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事件发生的导火索
        4.1.1 万科优质的资产质量
        4.1.2 过低的市盈率
        4.1.3 A股H股股价长期倒挂
    4.2 万科内部人控制问题与股价的长期低迷
    4.3 万科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4.3.1 管理层控制着大量的现金资产
        4.3.2 管理层变相持股公司
        4.3.3 信息披露不规范
    4.4 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股改时产权关系不明晰
        4.4.2 不合理的薪酬体系
        4.4.3 股权过于分散
        4.4.4 董事兼管理层的比例过高
        4.4.5 独立董事独立性问题
        4.4.6 外部监管的缺失
    4.5 内部人控制的影响分析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5.1 理顺产权关系
    5.2 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5.3 完善董事会制度
    5.4 加强外部监管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1.2.2 内部人控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1.2.3 股权集中度影响内部人控制的研究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计量
    2.1 内部人控制
        2.1.1 内部人控制的提出
        2.1.2 内部人的界定
        2.1.3 内部人控制的界定
        2.1.4 内部人控制的计量
    2.2 股权集中度
        2.2.1 股权集中度的界定
        2.2.2 股权集中度的计量
    2.3 会计信息质量的界定与计量
        2.3.1 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
        2.3.2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3.3 会计信息质量的计量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1 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3.1.2 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假设
    3.2 股权集中度对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1 股权集中度对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3.2.2 股权集中度对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假设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设计及说明
        4.2.1 因变量
        4.2.2 自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2.1 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5.2.2 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优化公司内部股权结构,实现公司股权多元化的转变
        6.2.2 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6.2.3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6.3.1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7)国企股权激励制度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以光明乳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和局限
        1.5.1 研究特色
        1.5.2 研究局限
第二章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
    2.2 内部人控制理论
        2.2.1 内部人控制的定义
        2.2.2 内部治理与内部人控制问题
        2.2.3 外部治理与内部人控制问题
        2.2.4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公司绩效
        2.2.5 我国内部人控制类型
    2.3. 内部人控制成因——外部环境决定理论
    2.4. 国有企业特殊性问题——所有者缺位理论
第三章 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3.1 企业概况
    3.2 案例背景
    3.3 股权激励计划内容
        3.3.1 激励方式
        3.3.2 激励对象
        3.3.3 授予数目及价格
        3.3.4 股票来源
        3.3.5 计划期限
        3.3.6 授予条件
        3.3.7 解锁条件
        3.3.8 资金来源
    3.4 光明乳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分析
        3.4.1 光明乳业激励措施前后业绩对比
        3.4.2 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3.5 应对措施
        3.5.1 激励模式及行权条件
        3.5.2 评价体系的完善
第四章 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分析
    4.1 对相关利益者忽视问题
        4.1.1 欺诈行为
        4.1.2 利益输送行为
        4.1.3 增加代理成本
    4.2 股东监管问题
        4.2.1 大股东内部人控制
        4.2.2 机构投资者缺位
第五章 基于内部人控制视角的国企股权激励优化对策
    5.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1.1 保障独董作用
        5.1.2 加大外部人控制
        5.1.3 加强外部监管
    5.2 选择符合公司特点的股权激励方式
    5.3 合理控制股权激励的范围和幅度
    5.4 健全管理层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
    5.5 完善适应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结构
    5.6 加快培育国企经营者的市场选择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山水水泥员工股权信托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员工持股
        二、内部人控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于内部人控制的文献综述
        一、内部人控制的成因
        二、内部人控制的方式和影响
        三、内部人控制的治理
    第二节 基于员工持股管理模式的文献综述
        一、员工持股制度合理性相关文献综述
        二、员工持股信托模式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委托代理理论与两权分离模式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两权分离模式
    第二节 内部人控制与公司治理
        一、内部人控制与股权结构
        二、内部人控制与董事会
    第三节 管理堑壕理论
        一、管理堑壕的定义
        二、管理堑壕的行为
第四章 案例背景介绍
    第一节 员工持股的实施模式
        一、自然人直接持股
        二、员工持股会持股
        三、自然人受托持股
        四、公司制持股
        五、信托机构持股
    第二节 案例公司山水水泥简介
        一、山水水泥发展历程
        二、山水水泥行业地位
    第三节 山水水泥控制权争夺过程简介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山水水泥员工持股模式分析
        一、员工持股的最初目的
        二、员工持股的实施过程
        三、员工股权受托管理下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内部人控制产生的环境
        一、员工股权信托下的两权分离问题
        二、员工持股下的股权结构分析
        三、以实际控制人为核心的董事会构成分析
    第三节 内部人控制下的利益矛盾
        一、信托关系下实际控制人与员工股东的矛盾
        二、企业传承中实际控制人与高管的矛盾
    第四节 内部人控制下反收购行为的影响
        一、控制权争夺前后经营绩效分析
        二、控制权争夺下的财务风险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启示
        一、员工持股载体的选择
        二、完善员工股权信托设计
        三、改善内部治理结构
        四、构建有效率的控制权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9)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新思路 ——引入外部制衡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内部治理与内部人控制问题
        1.2.2 外部治理与内部人控制问题
        1.2.3 内部人控制问题与公司绩效
        1.2.4 总体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及局限性
第2章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关理论
    2.1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人控制的概念
        2.1.1 公司治理结构
        2.1.2 内部人控制
    2.2 内部人控制产生的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所有者缺位理论
        2.2.3 人力资本回报理论
        2.2.4 外部环境决定理论
    2.3 解决内部人控制的必要性
        2.3.1 增加代理成本
        2.3.2 利益输送行为
        2.3.3 欺诈行为
        2.3.4 短期行为
    小结
第3章 发达国家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实践及启示
    3.1 英美模式
    3.2 德日模式
    3.3 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小结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类型与现状分析
    4.1 我国内部人控制类型
        4.1.1 股权分散下的内部人控制
        4.1.2 股权集中下的内部人控制
        4.1.3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
    4.2 我国内部人控制现状分析
        4.2.1 大股东内部人控制
        4.2.2 机构投资者缺位
        4.2.3 控制权市场发展不足
    小结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形成原因
    5.1 内部治理原因
        5.1.1 股权集中下的大股东控制
        5.1.2 所有者缺位下的行政干预
    5.2 外部治理原因
        5.2.1 独立董事外部性缺失
        5.2.2 机构投资者消极主义
        5.2.3 并购接管机制运行不畅
        5.2.4 外部监管不足
    小结
第6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案例分析——宝万之争
    6.1 宝万之争的回顾
    6.2 万科内部人控制问题分析
        6.2.1 内部人控制现状
        6.2.2 内部人控制问题分析
    6.3 宝万之争的启示
    小结
第7章 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措施——强化外部制衡机制
    7.1 保障独立董事外部性作用
        7.1.1 建立独立董事协会
        7.1.2 提高独立董事比重
        7.1.3 建立追责机制
    7.2 推进外部人控制
        7.2.1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7.2.2 鼓励控制权市场发展
        7.2.3 增强中小投资者股东权利
    7.3 加强外部监管
        7.3.1 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监督
        7.3.2 加大公共监管力度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一个两难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动机
    0.3 文章结构
1 文献综述
    1.1 内部人控制理论
    1.2 内部人控制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3 内部人控制的治理
2 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两难困境
    2.1 控制内部人控制两难困境的理论解释
    2.2 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两难困境的证据
3 多任务内部人控制模型
    3.1 模型的设计
    3.2 简单多任务内部人控制模型
    3.3 内部人努力分配模型
    3.4 扩展模型 1:动态多任务内部人控制模型
    3.5 扩展模型 2:不确定条件下的多任务内部人控制模型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论股权泛化条件下的内部人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连接视角下的“中国式”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J]. 郑志刚,刘小娟,张浩,侯文轩. 经济管理, 2021(03)
  • [2]高校控股、公司治理与企业破产——以方正集团为例[J]. 于颖,罗党练,张宇. 财会月刊, 2020(13)
  • [3]吉林省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 张博天. 延边大学, 2020(05)
  • [4]股权相对分散公司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内部人控制视角[D]. 鲁艺.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5]内部人控制视角下宝万之争的原因的案例分析[D]. 熊田. 湘潭大学, 2018(02)
  • [6]内部人控制、股权集中度与国企会计信息质量[D]. 郭瑞敏. 山西财经大学, 2018(01)
  • [7]国企股权激励制度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以光明乳业为例[D]. 贺晓涵. 广西大学, 2018(01)
  • [8]山水水泥员工股权信托下的内部人控制问题[D]. 王敏冬. 浙江工商大学, 2017(06)
  • [9]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新思路 ——引入外部制衡机制[D]. 曾子安. 山东财经大学, 2016(10)
  • [10]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一个两难困境[D]. 崔琦. 辽宁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论股权泛化下的内部人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