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安市2001~2003年食品卫生抽样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1](2021)在《肥胖儿童运动态度、运动行为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以泰安市城市肥胖儿童为例》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进而表现出快速上升形式,已成为危害我国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儿童运动态度消极,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日常生活中运动过少,已成为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致使肥胖儿童生活质量不高。为了给肥胖儿童的减肥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促使其运动态度发生良性转变,提高生活质量满意度。本论文使用先分层再分组的方法,抽取泰安市城区200名正常体重的儿童、600名肥胖儿童为调查对象并发放问卷,最后得到182份正常体重儿童的问卷,553份肥胖儿童的问卷。参考毛荣建编制的《态度锻炼量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以及自制问卷为测量工具,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泰安市肥胖儿童的运动态度、运动行为和生活质量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泰安市正常体重的儿童与超重、肥胖儿童的运动态度呈现出非常显着性的差异,(P<0.01)。三组儿童运动认知得分最高,运动情感得分居于中间,运动意向得分则最低。2超重、肥胖儿童的运动时间主要是每天30分钟以下,运动频率集中在每周1-2次,运动强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泰安市正常体重儿童生活质量主要集中在中上、中和中下,而超重和肥胖组的儿童,生活质量主要集中在中、中下和下。超重、肥胖的儿童与正常体重的儿童在生活质量总分以及4个因子方面有着非常显着性的差异(P<0.01)。4超重、肥胖的男生,其生活质量水平比女生高,随着年龄不断增大,生活质量逐渐降低。本文研究结论表明:1泰安市超重、肥胖儿童的运动态度不积极,男生的运动态度好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态度逐渐降低。2泰安市超重、肥胖儿童的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与正常体重的儿童相比,超重、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为低下。4泰安市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与运动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运动态度与生活质量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苏巍巍[2](2020)在《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保障药品公平可及,药品全额保障制度被认为是一项有效的解决途径。本研究拟通过梳理分析我国药品全额保障政策的历史沿革和实施现状,借助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探究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归纳政策的可行性及实践经验,为中国提高药品公平可及、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证据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政策梳理,系统总结分析了国际上药品全额保障政策的实施概况和国内基本药物全额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之后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调研部分典型地区方式获得了相关政策实施资料,归纳相关政策的政策目的、历史沿革与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结合各地调研结果,借助专家研讨,设计了调查问卷和拟定调研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了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在政策目标、实施时间、筹资方式、保障方式、保障数量、覆盖疾病、覆盖人群、配套措施等的合理措施,对比政策实施实际现状,分析制度存在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自2001年上海市外冈镇对高血压患者提供免费药物起,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16个省份,47个市(县)试点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台州市、西宁市、山东省等6个代表地区的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自实施以来,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疾病的临床控制效果、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问卷调研中,共回收来自全国20个省份的163位相关专家的有效问卷。其中,98.2%的受访专家支持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制度的实施。多数专家认为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应致力于提高药品的可及性,进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超过55%的专家认为政策应覆盖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等基层常见的慢性疾病。88.3%的专家认为遴选药品时需充分考虑患者医疗需求。同时,受访专家们普遍认为应由乡镇卫生院(78.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9.1%)等基层医疗机构发放全额保障药品。93.9%的受访专家认为需采取定期随访或管理政策以确保药品使用合适性。此外,当前政策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如83.4%的专家认为患者对政策的知晓率和了解程度偏低,77.9%的专家认为药品配送到位率偏低,63.8%的专家认为基层医生整体素质偏低,另有66.9%的专家认为存在药品使用不当、浪费、过度医疗、权力寻租和腐败等。结论: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我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应以促进公平可及为主要目标,协同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在保障内容方面,以重点人群或重点疾病为抓手,逐步实现所有疾病、全部人群的覆盖;在筹资体系方面,政策应建立独立筹资体系,提高资金统筹层次与保障水平,确保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在药品遴选方面,以满足大部分患者需求为主,并建立定期调整和动态调整全额保障药品目录的机制;同时契合于现有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全额保障药品供应体系和有效过程监管机制;并完善政策配套管理措施,提升患者合理用药水平。
时涛[3](2020)在《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时代背景下造就的特殊弱势群体,庞大的民工潮造就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其中绝大部分是隔代监护,因此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家庭养育功能的缺乏导致他们比其他儿童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压力甚至逆境,随之而来留守儿童问题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问世,学者将研究视角从问题视角转向从个体优势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即优势视角来理解生活,通过挖掘自身潜力,以积极心态面对逆境。学者把儿童战胜不良生活事件等逆境的力量称之为抗逆力,强调对弱势群体中积极因素的作用。正视逆境,唤醒内心深处沉睡的抗逆力,激活生命之潜能,并调动内外资源来积极应对,就有可能得到良好适应结果。总之,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是一个时代背景下造就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处于不利的生活环境之中,抗逆力理论提供了帮助他们藉以克服困境、健康成长的介入视角。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所在。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助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终极目标是提出抗逆力的提升方案,服务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1.以隔代抚养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观能动的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在留守条件下的生活建构,借助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他们的个体特质与外部环境生态系统中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如何进行交互作用,进而揭示其抗逆力的生成和发展;2.通过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研究建构抗逆力的理论假设,通过对问卷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抗逆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抗逆力的提升策略方案,以期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抗逆力培育提供借鉴。资料与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首先,选择在宁阳县蒋集镇开展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全程录音,并转录成文本资料。访谈对象包括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老师和邻居,被访留守儿童合计37人,达到理论饱和。然后,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的一手资料进行定量研究。本次调查采用4阶段的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了 7个县市区作为样本调查现场,每个县市区抽取1所初中和1所小学,按照学校规模、年级、班级数量抽取行政班,然后按照留守和非留守儿童1:1的比例抽样。本次调查样本儿童共计4191人,其中农村儿童3447人,城市儿童744人;男生2085人,女生2106人;留守儿童有2191人,非留守儿童2000人。在样本留守儿童中,单独妈妈监护的1324人,占60.43%;单独爸爸监护的145人,占6.62%;隔代监护的722人,占32.95%。2.研究方法设计半结构访谈提纲,通过定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访谈文本资料,可视化文本云分析热词,通过三级编码建构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的理论模型,然后提出研究假设。编制抗逆力评测量表和调查问卷,信度检验的克隆巴赫α系数和Guttman折半系数均超过0.7,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通过了检验,说明量表设计较好。通过纸质问卷和问卷星等工具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清洗完数据后,借助Prism 7,ArcGIS 10.0,GeoDa 1.4.6进行绘图;借助Nvivo 1.2、ywordle2.0分析软件进行定性分析和可视化文本云分析;借助SPSS 22.0进行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构建有序回归模型,借助Amos 22.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抗逆力生成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1.留守儿童总体规模呈下降趋势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就读人数从2010年的2271.51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1550.56万人,山东省的从2012年的111.07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8.99万人,教育口和民政口的数据存在出入。总规模的下降,一部分是由于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另一原因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政策,鼓励母亲在家照顾子女,这部分留守儿童将不计算在内。2.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比例呈下降趋势2018年,全国摸底排查出的697万留守儿童中的96%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2016年,山东省摸底排查的14.2万留守儿童中的94.72%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2019年,本次调查的样本留守儿童2191人,其中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有722人,占留守儿童总样本量的32.95%。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比重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关爱体系的落实情况,鼓励母亲在家照顾子女成果显着,这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3.“留守”是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4191个样本儿童的抗逆力总水平均值为4.055分,高于留守儿童的3.974分,低于非留守儿童的4.143分。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总水平及其5个因子的水平均值较总样本儿童及非留守儿童的为最低,非留守儿童的水平均值为最高,从而说明“留守”是影响抗逆力水平的一个风险因素。4.个体人口学特征对抗逆力水平的影响显着(1)城乡差异: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的城乡差异不显着;(2)性别差异:农村留守女童的抗逆力水平比男童要高;城市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着;(3)年龄差异: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总水平”均值在义务教育阶段呈现“M”型发展变化趋势,小学低年级的低,四年级达到一个高点后五年级有下降,初中到高年级后也下降;一年级、五年级和九年级出现在低点,且九年级为最低。(4)独生子女差异:分城乡和性别时,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的独生子女差异不显着。(5)个人期望:农村留守儿童较城市的有更高的教育期望,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想,抗逆力水平更高;职业期望最高的是“教师、医生、律师”;绝大多数希望待在大城市,向往很优越、更便捷、更发达的大城市生活,他们拥有更高的抗逆力水平。(6)兴趣爱好:根据自身性格,留守女生积极培养“声乐/唱歌/舞蹈/表演”和“绘画/动漫”的兴趣爱好,留守男生积极培养“绘画/动漫”和“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兴趣爱好可以增加跟同伴交流的机会,增强友谊,同时提升自信。但也未必是爱好越多越好,重点培养2-3种为最佳。5.留守状况对抗逆力水平的影响显着(1)留守时长:分离1-2年是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依恋的一个关键时期,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影响最为显着,2年后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将下降。(2)团聚频率:随着与父母团聚时间间隔缩短、团聚频率增加,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总水平随之上升,但与父母“一年相聚一次”是个拐点。(3)打工距离: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影响显着,但也并非打工距离越远抗逆力水平就越低,父母在外县打工的比在外省的抗逆力水平更低,对留守男童的影响大于留守女童。6.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并非最低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均值与其他监护类型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健康等的发展并没有文献中描述的那么差。但是受祖辈监督和辅导能力的限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学业等级均值较其他监护类型的为最低。7.抗逆力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网络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引起的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留守女生比留守男生要反应敏感;家庭关系与抗逆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家庭关系越好,抗逆力水平越高;“民主型”养育方式下的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高;家庭期望与个人期望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父母的人力资本属性影响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尤其是学业适应能力,父母在“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上的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并非最高的,“高中”水平反而更高一些;父母的职业类别是“机关事业企业领导管理层”的,其抗逆力总水平普遍偏低。学校网络支持:学校网络支持与抗逆力总水平及其5个因子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学校作为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规范的学校管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的鼓励和赞许能够提升留守儿童的学校认同感,从而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找到学校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对抗逆力形成有促进作用。社区网络支持:社区网络支持与抗逆力水平的Spearman等级相关显示存在正相关关系。社区完善的社区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社区组织的关心支持、邻里之间关系和睦,民风淳朴,留守儿童能找到社区安全感和归属感,对抗逆力形成有促进作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社会生态系统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家庭支持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87),其次是个体特质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34),再次是学校支持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20),最后是社区支持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15)。主要结论1.基于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研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生活建构更有积极意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以挖掘抗逆力生成的逻辑理论建构。2.“留守”是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较非留守儿童的为低。分离1-2年是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依恋的一个关键时期,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影响最为显着。女生较男生更容易克服与父母分离的影响,较快得到适应。3.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均值与其他监护类型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受祖辈监督和辅导能力的限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学业等级均值较其他监护类型的为最低。4.微观系统(个体特质)是抗逆力生成的核心要素,中观系统(家庭)、外部系统(学校)、宏观系统(社区)等环境生态系统都是抗逆力生成的外部保护因素。其中,家庭支持在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体特质,是抗逆力生成的核心基础;再次是学校支持、同伴支持和社区支持,是抗逆力生成的重要的保护因素,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抗逆力提升策略要实现留守儿童服务的整合传递机制,需要各系统服务围绕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展开,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形成有利于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氛围,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从而帮助其提升抗逆力水平。整合形成“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服务整合传递系统”,并在其指导下提出抗逆力提升策略方案:1.个体抗逆力提升策略:培育积极人格,提高留守儿童的乐观感;积极融入环境,培养留守儿童的归属感;注重情绪调节,提升留守儿童的效能感;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抗逆力提升策略中,发挥体验式培训的独特优势,促进留守儿童挑战自我,塑造自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力和意志力,提升其抗逆力水平。2.家庭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加强亲子情感沟通;营造和睦家庭关系;优化外出务工策略。3.学校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提升教育理念;培养教育生态;加强师生沟通;加强家校沟通;补齐师资队伍;增设抗逆课程;构建抗逆文化。4.社区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营造安全友善社区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构建管护关爱联动机制;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完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5.社会宏观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落实政策指导,关爱落到实处;发展地方经济,倡导就近就业;开展就业培训,搭建服务平台;规范传播媒介,净化舆论氛围。创新与不足1.创新点(1)研究视角的突破。以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这一主观能动的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具有积极意义。(2)评测量表的突破。在扎根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整理、总结并规范了基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评测量表,并通过信效度检验。(3)研究方法的突破。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综合应用,尤其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视化词云分析在访谈资料中的应用;首次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抗逆力提升策略中。2.不足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研究视野、方法运用等的制约,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研究数据属于截面数据,无法从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开展队列研究。深度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2)研究结论均是借助一手调查数据资料得出的,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3)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理论建构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罗吉[4](2020)在《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社会保障作用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渐得以满足,人民对于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在种类、数量、质量、自由选择程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其本身所具有的地域广博、资源与人口分布分散、受地形、气候和自然环境影响大、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特点,导致其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更为碎片化、小众化与原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从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福利层面对这些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大规模集中式的公共服务需求相对较少,而更多体现为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的零散需求。正是由于农村公共服务的这些特征,农村公共服务普遍存在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规模效应小,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等固有缺陷。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多元化与小众化的公共需求,首先应根据农村公共服务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不同回应主体的比较优势对其进行分工与合作,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情况,并探索怎样建立一个完备而尽善其职的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一是农村公共服务应该怎样进行分类,二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否以及应该怎样进行分工,三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是否存在矫正机制。本文以长尾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匹配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和基本判断,探究供给主体效率影响供需失衡的机制。本文针对这种失衡提出以不同回应主体分工为基础的满足激励相容和信息效率的农村“长尾”公共需求失衡矫正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将农村公共需求置于“嵌入”的经济社会制度与发展进程中,分析其未来的趋势及其回应完善路径。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农村“长尾”公共服务、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等核心概念为研究起点,首先分析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现状和特征。然后基于不同需求回应主体在治理效率上的差异,分析这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总体性原因(包括需求的离散化、政府财政限制、政府理性选择偏差、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供给“市场”缺失等),特别是针对有代表性的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例如教育、养老、医疗等)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影响因素,揭示出影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内在机理和基本路径。再次,本文通过构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等指标体系,对这种失衡的严重性程度进行实证测算。以此为基础,本文进而提出构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矫正机制设计,对不同供给主体进行合理有序分工。最后,本文提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对这种网络化平台进行理论构建和实践运营机制阐述。本文主要创新在于,首先,本文创造性地将“长尾理论”运用于农村公共服务,对农村公共服务中具有不同特点和性质的需求进行“头部”和“长尾”分类与区分。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特征进行数理证明与实证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长尾理论幂律分布的运用前沿,也为农村公共服务的异质性分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长尾需求的聚合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回应主体进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可行性分析,基于长尾需求的差异性(多样性)偏好、回应主体的福利水平和供给不同公共物品的外溢性大小构建“长尾均衡”与“头部均衡”比较静态和动态均衡模型。其次,在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进行专项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动态失衡的经济与社会因素,并检验这种失衡是否存在时序与空间上的自我矫正机制。另外,考虑到“长尾公共需求”与“头部公共需求”的相互影响,本文构建似不相关模型(SUR)对“头部”与“长尾”的互动与耦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在理论上更好地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长尾需求”理论体系。此外,本文通过比较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回应农村公共服务需求上的分工、各自特点和优势,对基于异质性偏好农村公共服务的长尾分工机制进行主体匹配度回应与分析。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构建满足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的矫正机制,本文构建“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实证研究其在供给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中的比较优势与运营机理,为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在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伟大目标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新的理论视角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其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中新的发展趋势与动向。
刘远伟[5](2019)在《我国农产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以山东肥城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也有了飞速提高。作为生活的必需品,我国农产品数量短缺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保障农产品有效监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强盛,也关系到我国农业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开始于20世纪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也初步建立了以法律法规、检验检测等体系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肥城市作为首批山东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肥城市为例,总结概括了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规制理论等理论,分析了造成监管漏洞的原因。同时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改进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将为推进和深化我国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王晶[6](2018)在《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经济负担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常见急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偶可发病。手足口病起病急,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或/和手掌、脚掌、臀部、口腔黏膜等部位发生皮疹或疱疹等,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进程具有自限性特点,一般患者症状较轻,愈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个别患者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导致心源性肺水肿、心脏衰竭等心肺功能的损害,甚至可能会导致病死;个别患者愈后可能会留有后遗症。一直以来,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都是手足口病主要的优势流行病毒型别;大约每年实验室确诊病例的60%~80%都是由EV-A71和CV-A16导致的。作为一种全球性分布的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均有手足口病流行或暴发的报道。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增大,多国连年规律性出现暴发流行,成为亚洲地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经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CDC)和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联合调查研究,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手足口病的暴发被确定为EV-A71所致,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EV-A71手足口病较大规模的流行。随后,2008年安徽省阜阳地区又发生了 EV-A71手足口病的暴发,最终导致了 2008年5月2日原国家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此后,全国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我国在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到法定传染病管理之后,有些学者已经利用监测数据对手足口病进行过一些经济负担方面的分析。尽管手足口病是由不同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组主要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但实际上不同类型手足口病临床病例及不同病毒型别如EV-A71,CV-A16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患者的经济负担的差异尚不清楚,也缺乏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并结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对一个人口大省手足口病总体经济负担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拟基于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和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现场抽样调查数据,对山东省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山东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不同临床类型以及不同肠道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研究其影响因素,估算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患者的总体经济负担;研究结果对于全省各地市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减轻,以及手足口病的防控政策的制订等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目的]1.对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2.对山东省手足口病疾病经济负担开展定点医院抽样调查分析。3.评估山东省手足口病总经济负担,分析山东省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山东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和降低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的政策建议。[资料与方法]1.2009~2016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本次研究纳入的山东省手足口病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山东省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地区、时间和人群)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山东省每日地面气象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局的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包括气象站点、日期、气温、气压、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山东省各地市的气象数据利用ArcGIS 10.2的克里金插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处理;通过构建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models,BRT)模型,探索气候因素对手足口病流行强度的影响;病原学检测对象包括普通手足口病病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和死亡手足口病病例,检测标本有手足口病病例的肛拭子标本、粪便标本或咽拭子标本(任一种标本出现阳性都可作为病原学诊断依据),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学构成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手足口病流行优势病毒的时间、地区等变迁特点。2.山东省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根据2013年山东省各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按照四分位数法将全省17地市分为经济水平高、中、低3层,运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由每层随机各抽选2~3个市作为调查现场,为了增加地区覆盖范围和数据的可信性,本次调查最终确定了 8个市,共将28家医院的手足口病现症病例纳入此次研究。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对在以上28家医院就诊医治同时采样送检的新发手足口病病例,包括门诊(普通病例)和住院患者(普通病例、重症病例)进行面对面调查和后续随访;为便于对目标病例进行调查研究,我们采用了自设的手足口病病例经济负担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分别计算不同经济类型地区、不同临床类型和不同病毒型别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经济负担,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对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进行分析。3.统计分析方法及软件。本研究应用 EpiDatav.3.1(EpiDataAssociation,Denmark)双重录入数据。研究中利用 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19.0、SAS 9.2、R 3.3.2 和 ArcGIS 1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t检验等进行假设检验。应用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models,BRT)模型,探索气候因素对手足口病流行强度的影响;并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山东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山东省2009~2016年共报告了有症状的手足口病病例839483例,其中重症病例13732例,年报告重症率在2.43~60.61/100万之间,重症发生比例为1.64%;死亡75例,病死率为0.01%,重症病死率为0.55%。从人群分布来看,发病数最多的是12~23月龄和24~35月龄儿童,其中12~23月龄发病率最高,年平均报告率为28419.65/100万。相比于女性,男性报告的病例数量较高,男性报告发病数大约是女性的1.6倍。地区分布上,2009~2016年病例数居前5位的市依次为青岛市、济南市、菏泽市、潍坊市、泰安市,全省17地市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在500~2200/100万之间,城市报告发病率是农村报告发病率的2~4倍。从时间分布来看,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是手足口病每年流行出现最早的地区,4月底(第20周前后)到达高峰;鲁中及北部地区在6月底(第25周前后)流行到达高峰;鲁中和东部沿海地区在7月下旬(第27周前后)流行到达高峰;BRT模型分析显示,手足口病发病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每日平均气温。2.山东省手足口病病原学变迁情况:山东省2009~2016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48133例,其流行优势病毒每年都在变化变迁,但总体上看,EV-A71、CV-A16仍为每年流行优势病毒,但其他肠道病毒也占一定比例。EV-A71在2009年、2011年、2013~2014年呈现优势流行,CV-A16在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呈现优势流行,其他肠道病毒在2013年夏季、2015年夏季呈现优势流行。3.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1)调查病例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1553例患者,其中,普通病例(普通门诊病例573例,普通住院病例862例)1435例,重症病例(包括危重病例)118例,死亡病例为0。(2)调查病例的经济负担。针对不同临床类型的手足口病病例经济负担调查显示,重症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11899.97元/例)和间接经济负担(680.00元/例)大于普通住院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3250.29元/例)和间接经济负担(390.73元/例),更是远远大于普通门诊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307.15元/例)和间接经济负担(65.13元/例),普通门诊病例、普通住院病例和重症病例的例均经济负担中位数分别为414.06元,3913.06元和12847.73元(P<0.001);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不同临床类型的手足口病病例经济负担调查显示,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地区的普通门诊病例经济负担分别为520.03元/例、340.00元/例和405.62元/例,普通住院病例经济负担分别为2578.37元/例、4270.15元/例和4313.28元/例,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地区(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地市未采集到重症病例)重症病例经济负担为14111.08元/例和9351.55元/例(P<0.001);针对不同病毒型别导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经济负担调查显示,CV-A16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例均直接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最重,分别为10795.93元和14340.93元(P<0.001),EV-A71 次之,分别为 10431.13 元和 12847.79 元(P<0.001)。(3)山东省手足口病总体经济负担估算。根据山东省2014年普通手足口病门诊病例、普通手足口病住院病例和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调查数据,结合本研究采用的全省总体经济负担公式,即全省总体疾病经济负担=全省普通门诊病例数×普通门诊病例疾病经济负担+全省普通住院病例数×普通住院病例疾病经济负担+全省重症病例数×重症病例疾病经济负担,估算出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总体经济负担约为3.10亿元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4)山东省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分析。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患者间的经济负担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年龄与手足口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呈反比,且相关系数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01);不同监护状态下患者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差异较大,呈现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的趋势,直接经济负担(直接医疗费用+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在患者不同监护状态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散居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经济负担远大于幼托患儿和学生患者。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病例类型、病例严重程度、病毒型别、居住地是影响手足口病病例直接经济负担的因素,且都为危险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病例类型、病例严重程度、患儿监护状态、居住地是手足口病病例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其中病例严重程度、患儿监管状态、病例类型为危险因素,居住地为保护因素。[结论]1.作为中国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年报告发病率在754.14~1476.67/100万之间;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全省报告发病数与重症病例数最多的是青岛市,累计报告死亡人数最多的是菏泽市;虽然2010年、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秋冬交替时节(约45周前后)出现一个较小的秋季流行,整体来看山东省手足口病还是呈现出每年单一流行高峰的趋势,流行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尽管手足口病的流行优势肠道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但EV-A71、CV-A16基本呈现出每隔1~2年交替优势流行的规律。2.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大气压、日平均降水、日平均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为手足口病发病强度的影响因素,并且日平均气温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虽然气温是手足口病最具影响力的气象因子,但在山东省不同地市其影响是不同的。3.山东省农村家庭手足口病住院病例和重症病例经济负担更为沉重,容易出现超过家庭收入100%的极端情况;病例严重程度和经济负担呈正比;在住院病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呈反比,即经济越发达,手足口病普通住院病例的经济负担越轻,经济越不发达,手足口病普通住院病例的经济负担越重,而重症病例中,地区经济水平与手足口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呈正比;CV-A16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经济负担最重,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中的直接医疗费用最高,而其他肠道病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直接非医疗费用最高。4.地区经济状况越差、病情越严重、居住地为农村的患者,其手足口病直接经济负担越重;手足口病重症患者、托幼患儿、住院病例以及城镇患者的间接经济负担更重。[政策建议]1.除非特异性防控措施(例如健康教育宣传、托幼机构及小学等单位的预防控制等)外,相关部门应考虑重点采取对入托前、入托的5岁以下儿童实施疫苗接种等特异性预防控制措施,并注重6月龄~36月龄儿童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从而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降低发病率;虽然2009~2016年全省报告发病数与重症病例数最多的是青岛市,但病死率最高的地区是山东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菏泽、聊城等地市,这就需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敦促经济欠发达地区手足口病的日常报送、救治工作,开展基层督导,尤其是深入到年平均报告数及发病率相对很低、但累计报告死亡人数最多的菏泽市开展手足口病督导工作。2.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是手足口病每年流行出现最早的地区,鲁中及北部地区次之,鲁中和东部沿海地区最晚到达流行高峰。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为这3个流行区制定最佳的手足口病EV-A71疫苗接种时间,必将最大化提高疫苗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效果,从而有的放矢地有效控制不同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积极开展EV-A71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工作,并努力研发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疫苗。3.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显示,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经济负担要高于经济水平发达地区,并且农村家庭住院病例或重症病例经济负担占家庭收入比例超过50%的病例要员多于城镇家庭,甚至出现了不少超过家庭收入100%的极端病例。因此,从个性化健康扶贫的角度,应做好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特别是重症和死亡病例医疗救助保障的政策研究工作,一是通过全省健康扶贫信息系统,对于手足口病住院患者或重症患者进行精准识别;二是对于经确认的贫困手足口病住院患者或重症患者所需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降低起付标准,使报销比例提高,对于特殊困难患者(包括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镇特困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给予全额医疗保障;三是建议各地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的手足口病定点医疗机构中,对于前来就诊的贫困手足口病住院患者或重症患者实行“两免两减半”(即免收个人自费的普通门诊挂号费和诊查费,减半收取专家门诊诊查费和大型设备检查费)、“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减免费用由财政予以保障。4.针对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卫生政策制定者以及疾病防控工作者,应该相应地调动有效的卫生防疫资源,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EV-A71阳性患者、住院病例、重症病例以及农村患儿有的放矢地提供预防与治疗政策与手段;更要重视面向托幼机构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同时提高手足口病患者及其监护人及时就医的意识,避免患者病情加重。[研究创新点和意义]1.本研究在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和经济负担的研究方法方面,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多种方法,在手足口病相关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的尝试和探索意义。在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中,综合运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开展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其样本量比国内外以往研究的样本量都要大,不仅分析手足口病病例三间分布特征,而且结合实验室诊断研究了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病原学变迁,为疾控工作者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有的放矢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了流行病学方面的理论支持,并为山东省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的调查研究打下了基础,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为制订手足口病救治医疗保障政策提供依据。在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调查中,运用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连同前述对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对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开展了系统地、较全面的现况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均为手足口现症病例,样本量大,信息收集可靠,并首次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手足口病的经济负担的差异以及不同临床类型和不同病毒型别感染病例的经济负担特点,对于制订手足口病的城镇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和比例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2.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的历史演变,对研究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具有重要的典范引领意义。自2013年以来,国内外有针对性综合利用基于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大数据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山东省人口过亿,且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大陆东西部的一个缩小版。本研究纳入研究的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病例高达839483例,且描述了这些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模式,这是迄今为止研究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最新和最全面的数据之一。分析阐述和描述不同地区流行差异、不同地区季节性差异及影响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类型临床病例的流行特点等,发现手足口病流行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对于山东省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科学防治手足口病、保护广大儿童的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3.从卫生资源管理的角度,针对手足口病高发病的态势,分析测算其经济负担状况,对于当前深化医改工作中减轻群众疾病负担和健康扶贫工作,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国大陆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之一,手足口病给山东省患者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目前尚未有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不同临床分型、不同肠道病毒型别引起的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的研究。本研究结果还可以对现有定点救治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从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降低服务成本、减轻经济负担方面提供分级分类诊治的建议,为手足口病救治医疗保障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王鹏[7](2018)在《食品抽样检测的方法与技巧》文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大众热点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提升食品安全性,才能真正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做到国泰民安,因此食品安全性检测工作非常重要。目前一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赚取更多经济利益,在食物中添加各种有害物质,影响了食品安全,为消费者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抽样检测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技巧,以期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质量。
王思宇[8](2017)在《泰安市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分析的研究》文中指出婴幼儿配方食品是婴幼儿除母乳外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它的质量安全关系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人们对如何保障婴幼儿食品的安全十分关注。近年来,婴幼儿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微生物污染是婴幼儿食品污染中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严重的一类污染,它能引起多种食源性疾病,对婴幼儿造成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影响,是世界食品安全中最突出问题。为了解泰安市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本文对泰安市市售的180份婴幼儿食品进行了微生物检验,并结合同期泰安市婴幼儿腹泻情况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婴幼儿腹泻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按照《GB 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对180份婴幼儿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进行检验,未检出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菌群总数和大肠菌群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合格率100%;12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100 CFU/g,符合国家安全标准。2、自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共收集346例腹泻患儿病例,结果显示:1岁以内的腹泻患儿较多,占63.87%;在时间上2、3月份就诊的腹泻患儿最多,占12.14%;在婴幼儿腹泻病例中,1月、2月病毒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4.29%和53.66%,其中轮状病毒检出83例,检出率为23.99%。3、结合婴幼儿食品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泰安市大型超市所售的婴幼儿食品是安全的,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根据婴幼儿病毒感染性腹泻多发于冬末春初这一现象,表明食品污染主要来自食品包装打开之后产生的,家长们应注意乳品的保存和食具的消毒,避免”病从口入”。
秦倩倩[9](2017)在《中国MSM人群艾滋病流行时空特征及感染率推算模型应用》文中提出背景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受艾滋病(AIDS)流行影响最为严重的人群之一,我国新发现该人群HIV感染者人数逐年增加。长期以来,聚集性流行是我国HIV流行的显着特点,一些局部地区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城市MSM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但尚无研究系统性阐述我国MSM人群HIV聚集性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人口流动是传染病扩散的关键因素,MSM人群特别是该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流动状况可能会直接影响MSM人群中HIV流行。目前,我国MSM人群HIV监测哨点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对地市级城市MSM人群的聚集性及HIV感染水平尚不完全了解。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分析技术的数据整合和分析是健康研究中有效的手段。为此,本研究拟采用空间分析技术深入分析MSM人群HIV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HIV感染率与社会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进而通过空间分析模型推算全国MSM人群HIV感染率水平。目的1.分析中国MSM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进一步揭示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2.分析中国MSM人群艾滋病时空分布特征,剖析空间聚集性及流动性规律。3.建立MSM人群HIV感染率推算模型,推算未设立MSM监测哨点地市的HIV感染率,为更加完善地估计地市级区域及全国总体的MSM人群艾滋病疫情提供参考数据。方法1.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技术,利用艾滋病病例报告和哨点监测数据,深入分析MSM人群HIV流行的时空聚集性和流动性特征。2.采用空间回归和多水平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我国MSM人群HIV感染者聚集性分布和发生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索影响不同地区HIV感染率水平的社会宏观因素。3.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及地理探测器、三明治模型、信息融合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影响HIV感染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推算模型,估算未设立MSM监测哨点地市的HIV感染率水平。结果2006-2015年间,在我国京津地区、东北地区(黑吉辽)、长江三角洲地区(苏浙沪)、川渝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粤)逐渐形成了 5个MSM人群HIV感染者聚集区。多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在群体水平上,人口数较多(OR=1.85,95%CI:1.30-2.63)和人均 GDP 较高(OR=1.47,95%CI:1.04-2.07)的地区,MSM 人群HIV感染率更高。同时,空间滞后模型(SLM)结果也表明,医疗机构数、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则是当地诊断发现MSM人群中HIV感染者数量多少的影响因素,空间回归系数分别为0.116、0.063和0.507(P值均<0.05),空间回归模型整体具有统计学显着意义(决定系数R2=0.391,空间自回归系数-=0.493,P<0.001)。MSM人群的流动影响着HIV的流行。跨省流动MSM人群中HIV感染率显着高于本省 MSM 人群(2015 年 10.8%vs.7.5%,χ2=80.46,P<0.001)。MSM 人群中报告时户籍不在本地的流动感染者比例从2008年42.0%上升到2015年47.9%(χ2=130.9,P<0.001),感染者的迁移主要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影响MSM人群HIV感染者发生流动的因素,在个体水平主要有低年龄组(OR=1.30,95%CI:1.26-1.34)、未婚(OR=1.95,95%CI:1.87-2.02)、教育程度较高(OR=1.68,95%CI:1.64-1.73);而在群体水平主要为城市户籍(OR=0.63,95%CI:0.61-0.65)、户籍地人口数较高(OR=0.77,95%CI:0.69-0.87)及户籍地人均 GDP 较高(OR=0.70,95%CI:0.62-0.79)。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建立HIV感染率推算模型分析发现,MSM人群HIV感染者人数占当地15岁以上男性人口比例(x1)、城市规模(x2)、当地经济水平(x3)、城市化水平(x4)、交通状况(x5)是影响HIV感染率(y)的主要因素,5个因素对HIV感染率解释力分别为11.4%、20.6%、11.2%、3.5%和7.7%。利用该模型进一步推算全国338个地市MSM人群HIV感染率,其中165个地市(占48.8%,165/338)HIV感染率≥5%,35个地市(10.4%,35/338)高于10%,用MSM规模数加权得到全国总体HIV感染率约为7.6%。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流行有显着的时空聚集性,病例流动亦呈现出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聚集的特征。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数学模型可以用于推算不同地区MSM人群HIV感染率水平,对更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张安涛[10](2010)在《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不断暴露出来的食品生产、销售中肆意造假、有害污染等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侵害的事件,不断地向社会、向政府行政部门敲响食品安全管理的警钟。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食品贸易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安全性作为食品的基本属性,同食品的生产、经营方式及质量管理密切相关。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受经济基础、管理体制及法律与技术规范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发展我们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为落实食品质量标准及保证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控制等活动,它包含四层意思:一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食品质量管理;二是通过质量认证认可活动实现国家对食品质量的间接管理;三是国家行政部门对食品质量的抽查检验,监督企业的质量管理;四是由消费监督形成对食品质量管理的终端检查。以上四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最终的责任人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所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要解决政府对企业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及自律意识等问题。山东省泰安市作为旅游圣地之一,其食品质量安全受经济基础、管理体制及法律与技术规范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发展泰安市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研究,寻求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研究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机制、食品行业市场主体的规范机制、安全食品产业形成的促进机制,总结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一般规律,提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工作对策,对改变市场秩序的混乱状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常态机制,实现“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的治理目标,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泰安市2001~2003年食品卫生抽样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安市2001~2003年食品卫生抽样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肥胖儿童运动态度、运动行为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以泰安市城市肥胖儿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儿童肥胖率居高不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
1.1.2 国家对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 |
1.1.3 运动态度是对儿童肥胖进行积极干预的重要前提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肥胖儿童概念界定 |
2.1.1 肥胖儿童诊断标准 |
2.1.1.1 身高标准体质量法 |
2.1.1.2 体质指数(BMI) |
2.1.1.3 腰围及腰围身高比 |
2.1.1.4 皮褶厚度 |
2.1.2 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 |
2.1.2.1 遗传因素 |
2.1.2.2 久坐因素 |
2.1.2.3 饮食行为 |
2.1.2.4 母亲的孕期增重及产前体重 |
2.1.2.5 出生体重 |
2.1.2.6 喂养因素 |
2.2 运动态度、运动行为概念界定 |
2.2.1 运动态度 |
2.2.2 运动行为 |
2.3 国内文献综述 |
2.3.1 肥胖儿童相关研究现状 |
2.3.1.1 运动与肥胖的实证研究 |
2.3.1.2 肥胖对儿童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 |
2.3.2 运动态度研究现状 |
2.3.2.1 运动态度现状及对策研究 |
2.3.2.2 运动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
2.3.3 运动行为研究现状 |
2.3.4 运动态度与运动行为关系研究 |
2.3.5 生活质量与运动行为关系研究 |
2.3.6 生活质量研究 |
2.4 国外文献综述 |
2.5 相关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3.1 问卷的设计 |
3.2.3.2 儿童生活质量量表 |
3.2.3.3 问卷整体结构 |
3.2.3.4 问卷的效度检验 |
3.2.3.5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2.3.6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肥胖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
4.1.1 肥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
4.1.1.1 自卑与攻击性 |
4.1.1.2 抑郁症 |
4.1.1.3 孤独感 |
4.1.1.4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
4.1.2 肥胖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
4.1.2.1 非正常节食行为 |
4.1.2.2 抽烟饮酒行为 |
4.1.2.3 校园欺负行为 |
4.1.2.4 学习成绩 |
4.2 被调查553名肥胖儿童基本情况 |
4.2.1 家庭作业时间 |
4.2.2 使用手机时间 |
4.2.3 父母胖瘦程度 |
4.2.4 饮食情况 |
4.2.5 吃零食情况 |
4.3 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现状分析 |
4.3.1 运动认知现状分析 |
4.3.2 运动情感现状分析 |
4.3.3 运动意向现状分析 |
4.4 三组儿童运动态度差异性分析 |
4.4.1 运动态度得分分析 |
4.4.1.1 运动认知得分分析 |
4.4.1.2 运动情感得分分析 |
4.4.1.3 运动意向得分分析 |
4.4.2 运动态度组间差异性分析 |
4.4.2.1 运动认知组间差异性分析 |
4.4.2.2 运动情感组间差异性分析 |
4.4.2.3 运动意向组间差异性分析 |
4.5 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差异性分析 |
4.5.1 性别 |
4.5.2 年龄 |
4.6 运动行为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4.6.1 运动目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6.2 运动时间调查结果与分析 |
4.6.3 运动频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
4.6.4 运动强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
4.6.5 运动场所调查结果与分析 |
4.6.6 运动形式调查结果与分析 |
4.6.7 运动消费调查结果与分析 |
4.6.8 运动项目调查结果与分析 |
4.7 三组儿童生活质量比较 |
4.7.1 三组儿童生活质量总分等级评价 |
4.7.2 三组儿童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
4.7.2.1 社会心理功能方面的差异分析 |
4.7.2.2 生理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分析 |
4.7.2.3 生活环境方面的差异分析 |
4.7.2.4 生活质量满意度、其他和总分差异分析 |
4.7.3 超重、肥胖儿童生活质量单因素分析 |
4.7.3.1 性别 |
4.7.3.2 年龄 |
4.8 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与运动行为、生活质量的关系 |
4.8.1 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与运动行为的关系 |
4.8.1.1 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与运动行为的相关关系 |
4.8.1.2 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与运动行为的回归关系 |
4.8.2 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4.8.2.1 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 |
4.8.2.2 超重、肥胖儿童运动态度与生活质量的回归关系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政策实施现状研究 |
1.2.2 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
1.2.3 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4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4.1 国际药品全额保障政策经验梳理 |
1.4.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总结与分析 |
1.4.3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优化策略分析 |
1.4.4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资料来源 |
2.2 研究对象 |
2.2.1 文献研究 |
2.2.2 问卷调查 |
2.2.3 专家访谈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结果 |
3.1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调查分析 |
3.1.1 台州市——“免费药品,全额保障” |
3.1.2 西宁市——“免费药品,精准扶贫” |
3.1.3 山东省——“多种模式,综合并存” |
3.1.4 启东市——“住院药品,全额保障” |
3.1.5 上海市——“医保资金,全额报销” |
3.1.6 广州市花都区——“一元看病,免费用药” |
3.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问卷调查 |
3.2.1 受调查者基本情况 |
3.2.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制度实施关键问题 |
3.2.3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制度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4章 讨论 |
4.1 效果与存在问题 |
4.1.1 台州市 |
4.1.2 西宁市 |
4.1.3 山东省 |
4.1.4 启东市 |
4.1.5 上海市 |
4.1.6 广州市花都区 |
4.2 中国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调查结果分析 |
4.3 对策与建议 |
4.3.1 政策应以促进公平可及为主要目标,协同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 |
4.3.2 政策应以重点人群或重点疾病为抓手,逐步实现所有疾病、全部人群的覆盖 |
4.3.3 政策应以满足大部分患者需求为主,定期动态调整全额保障药品目录 |
4.3.4 政策应保障药品供应的体系,建立有效过程监管机制 |
4.3.5 政策应完善政策配套管理措施,提升患者合理用药水平 |
4.3.6 政策应建立独立筹资体系,提高资金统筹层次与保障水平 |
4.4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4.4.1 研究创新 |
4.4.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外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 |
1.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问题 |
1.3 优势视角与抗逆力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3.1 学术价值 |
3.2 应用价值 |
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 理论基础 |
1.1 抗逆力理论 |
1.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2. 文献综述 |
2.1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
2.2 抗逆力研究综述 |
2.3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 |
2.4 现有研究评价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定性研究对象 |
1.2 定量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思路 |
3.1 研究思路 |
3.2 技术路线 |
4. 研究设计 |
4.1 方案设计 |
4.2 定性研究设计 |
4.3 定量研究设计 |
4.4 质量控制 |
5. 研究方法 |
5.1 定性研究方法 |
5.2 定量研究方法 |
5.3 统计分析软件 |
6. 伦理学考虑 |
第四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性研究 |
1. 深入访谈实施 |
1.1 前期准备 |
1.2 访谈实施 |
1.3 资料汇总 |
2. 访谈资料分析 |
2.1 编码 |
2.2 理论抽样理论饱和检验 |
2.3 可视化文本云分析 |
3. 建构理论模型 |
3.1 环境—个体互动模型 |
3.2 理论模型结构 |
3.3 理论解释 |
3.4 理论模型优化 |
4. 扎根理论研究假设 |
第五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量研究 |
1. 抗逆力水平的现状描述 |
1.1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 |
1.2 样本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
1.3 样本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 |
2. 抗逆力生成的理论假设的检验 |
2.1 留守与否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
2.2 不同留守状况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
2.3 微观系统(个体特质)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
2.4 中观系统(家庭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
2.5 外部系统(学校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
2.6 宏观系统(社区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
3. 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有序回归模型 |
3.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
第六章 讨论与分析 |
1. 留守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
2. 不同留守状态对儿童抗逆力的影响 |
3. 个体人口学特征对抗逆力的影响 |
3.1 城乡差异 |
3.2 性别差异 |
3.3 年龄差异 |
3.4 独生子女差异 |
3.5 个人期望 |
3.6 兴趣爱好 |
4. 抗逆力生成的保护因素 |
4.1 内在保护因素 |
4.2 外在保护因素 |
5. 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 |
5.1 内在风险因素 |
5.2 外在风险因素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2.1 构建抗逆力提升服务整合传递系统 |
2.2 个体抗逆力提升策略 |
2.3 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 |
第八章 创新与不足 |
1. 创新点 |
2. 不足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附录2: 调查问卷 |
附录3: 抽样实施 |
附录4: 样本个体权重 |
附录5: 拓展训练 |
附录6: 项目调查剪影(部分)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特点 |
1.3.2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特点与问题 |
1.3.3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均衡研究 |
1.3.4 农村公共需求供给主体研究 |
1.3.5 社会组织的特点及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
1.3.6 现有研究的水平与发展趋势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创新之处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与核心概念界定 |
2.1 相关理论述评 |
2.1.1 “长尾”理论 |
2.1.2 机制设计理论 |
2.1.3 资源依赖理论/社会网络理论 |
2.2 核心概念与模型设定 |
2.2.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 |
2.2.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与失衡 |
2.2.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 |
第三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属性及其供需失衡的特征 |
3.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需求侧属性 |
3.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2.1 服务类型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2.2 财政支出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2.3 社会组织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特征 |
3.3.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空间分布特征 |
3.3.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时序分布特征 |
3.3.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满足成本特征 |
第四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
4.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需求侧整体性原因 |
4.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供给侧整体性原因 |
4.2.1 政府财政限制 |
4.2.2 政府理性选择偏差 |
4.2.3 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 |
4.2.4“长尾”供给“市场”缺失 |
4.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特殊教育为例 |
4.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特殊医疗为例 |
4.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化原因:以农村特殊养老为例 |
4.6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金融服务为例 |
4.7 小结 |
第五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 |
5.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方法 |
5.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的测算:以农村特殊教育为例 |
5.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的测算:以农村特殊医疗为例 |
5.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以农村特殊养老为例 |
5.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以农村金融服务为例 |
5.6 小结 |
第六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矫正机制设计 |
6.1 基本机制设定 |
6.1.1 承诺机制设计 |
6.1.2 政府监管机制 |
6.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激励相容与信息效率机制 |
6.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区间设计 |
6.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格罗夫斯-克拉克矫正机制 |
6.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纳什均衡矫正机制 |
6.6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动态调整机制 |
6.7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需求精准匹配机制 |
第七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实践运用:“互联网+社会组织” |
7.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网络外部性 |
7.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 |
7.2.1 “互联网+”与网络经济的特征 |
7.2.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实践机制 |
7.3 案例研究京东公益基金会互联网平台 |
结语 效率-公平互补的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我国农产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以山东肥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相关研究评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概念 |
2.1.1 农产品的概念 |
2.1.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 |
2.1.3 “三品一标”相关概念 |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理论 |
2.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内涵 |
2.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环节 |
2.3 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政府规制理论 |
2.3.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
3.1 近年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 |
3.2 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
3.2.1 监管机构逐步完善 |
3.2.2 检验检测水平日趋加强 |
3.2.3 品牌创建高度重视 |
3.2.4 法律规章标准严格执行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1 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调查 |
4.1.2 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4.2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原因分析 |
4.2.1 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4.2.2 生产经营者与政府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4.2.3 政府监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4.3 基于典型案例下暴露出的监管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强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建议 |
5.1 国外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
5.1.1 健全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基础 |
5.1.2 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作为保障 |
5.1.3 规范权威的认证体系作为补充 |
5.2 加强肥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
5.2.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
5.2.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
5.2.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设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6)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经济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
1 手足口病研究综述 |
2 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综述 |
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部分 山东省2009~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
概述 |
材料方法 |
1 资料来源及处理 |
2 病原学检测 |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不同年份报告发病特征 |
2 不同人群报告发病特征 |
3 不同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差异性 |
4 季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5 手足口病病原学变迁 第二部分 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经济负担研究 |
研究背景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抽样调查 |
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 现场实施和质量控制 |
结果 |
1 手足口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
2 手足口病经济负担描述 |
3 山东省2014年手足口病总体经济负担估算 |
4 山东省手足口病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 讨论 |
1 山东省手足口病的发病及其流行特征 |
2 山东省手足口病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
3 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手足口病监测和疾病负担研究的重要意义 结论与建议 创新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 |
(7)食品抽样检测的方法与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抽样检测工作概述 |
1.1 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
1.2 选择检测方法 |
2 抽样检测方案 |
2.1 计数与计量检验方案 |
2.2 抽样检验程序 |
3 结语 |
(8)泰安市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现状 |
1.1.1 婴幼儿食品概述 |
1.1.2 国内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 |
1.1.3 婴幼儿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
1.1.4 婴幼儿腹泻 |
1.1.5 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污染与婴幼儿腹泻关系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婴幼儿配方食品检测 |
2.1.1 样品来源 |
2.1.2 实验环境 |
2.1.3 设备和仪器 |
2.1.4 培养基及试剂 |
2.1.5 检测方法 |
2.1.6 统计分析 |
2.2 婴幼儿腹泻情况调查 |
2.2.1 调查时间 |
2.2.2 调查对象 |
2.2.3 调查方法 |
2.2.4 质量控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抽样婴幼儿食品构成分析 |
3.1.1 样品购买地类型构成 |
3.1.2 进口样品生产国构成 |
3.1.3 国产样品产地构成 |
3.2 抽样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
3.2.1 不同类型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
3.2.1.1 菌落总数检测情况 |
3.2.1.2 大肠菌群计数检测情况 |
3.2.1.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情况 |
3.2.1.4 沙门氏菌检测情况 |
3.2.1.5 阪崎肠杆菌检测情况 |
3.2.2 不同购买地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
3.2.3 国产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
3.2.4 国内不同产地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
3.2.4.1 国内不同产地婴儿奶粉微生物检测情况 |
3.2.4.2 国内不同产地幼儿奶粉微生物检测情况 |
3.2.4.3 国内不同产地营养米粉微生物检测情况 |
3.2.5 进口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
3.3 346例腹泻患儿的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
3.3.1 腹泻标本年龄分布 |
3.3.2 腹泻病例就诊时间分布 |
3.3.3 346例腹泻病例粪便性状分布 |
3.4 泰安市2016年5月~2017年4月346例腹泻患儿病毒检测结果 |
3.4.1 346例腹泻病例病毒检测结果 |
3.4.2 346例腹泻标本各年龄段病毒检出率 |
3.4.3 腹泻病例病毒检测年龄分布 |
3.4.4 2016年5月~2017年4月病例监测和病毒检出时间分布 |
3.5 346例患儿所食用的配方食品情况 |
3.5.1 346例患儿所食用配方食品品牌情况 |
3.5.2 346例患儿所食用配方食品购买渠道 |
4 讨论 |
4.1 婴幼儿奶粉微生物检测 |
4.1.1 菌落总数检测未超标 |
4.1.2 大肠菌群计数未超标 |
4.1.3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
4.1.4 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未检出 |
4.1.5 进口产品检测结果优于国内产品 |
4.2 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污染原因及对策 |
4.3 婴幼儿腹泻流行病学监测 |
4.3.1 腹泻病例年龄分布 |
4.3.2 腹泻病例就诊时间分布 |
4.3.3 腹泻病例临床表现 |
4.4 患儿腹泻病毒学检测结果 |
4.4.1 病毒检出率 |
4.4.2 病毒检出时间 |
4.4.3 病毒感染年龄 |
4.5 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
4.5.1 奶粉抽样检测样品数少 |
4.5.2 婴幼儿腹泻调查监测覆盖范围小 |
4.5.3 婴幼儿腹泻调查不详细 |
4.6 婴幼儿腹泻的预防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MSM人群艾滋病流行时空特征及感染率推算模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研究定义 |
三、统计分析方法 |
四、HIV感染率影响因素收集方法 |
五、HIV感染率推算模型的建立 研究结果 |
第一部分 MSM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
二、流动MSM人群HIV感染率趋势分析 |
三、MSM人群HIV感染率影响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 |
第二部分 MSM人群艾滋病时空分布特征 |
一、MSM人群感染HIV病例报告数时空分析 |
二、MSM人群HIV感染率空间分析 |
三、MSM人群感染HIV病例流动特点分析 |
第三部分 基于三明治模型的中国MSM人群HIV感染率推算 |
一、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二、估算结果 |
三、模型验证 讨论 |
一、空间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
二、中国MSM人群艾滋病流行情况 |
三、大城市MSM人群HIV病例聚集原因探讨 |
四、MSM人群感染HIV病例流动特点 |
五、HIV感染率推算模型估算结果的探讨 创新性与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空间分析方法在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系统综述 |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
(10)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2 食品质量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
2.1 食品质量安全的概念 |
2.2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概念 |
2.3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
2.4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法 |
3 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
3.2 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 |
4 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分析 |
4.1 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
4.2 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 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5 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
5.1 构建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5.2 构建食品市场准入体系 |
5.3 建立与完善有力的管理组织机构 |
5.4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效率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泰安市2001~2003年食品卫生抽样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肥胖儿童运动态度、运动行为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以泰安市城市肥胖儿童为例[D]. 王晓.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本药物全额保障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D]. 苏巍巍. 吉林大学, 2020(01)
- [3]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D]. 时涛. 山东大学, 2020(09)
- [4]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D]. 罗吉. 广西大学, 2020(06)
- [5]我国农产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以山东肥城为例[D]. 刘远伟.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6]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经济负担研究[D]. 王晶. 山东大学, 2018(02)
- [7]食品抽样检测的方法与技巧[J]. 王鹏. 现代食品, 2018(06)
- [8]泰安市婴幼儿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分析的研究[D]. 王思宇.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6)
- [9]中国MSM人群艾滋病流行时空特征及感染率推算模型应用[D]. 秦倩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6)
- [10]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 张安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