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岷当归两个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金阳,葛金环,刘思琦,陈建宁,李廷利[1](2022)在《当归多糖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当归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品种,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当归多糖是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多糖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总结当归多糖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并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当归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造血、保肝、抗病毒、防辐射和肾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且当归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其加入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与单糖主链、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糖苷键的构型和位置、官能团、分支度等结构参数以及高级构象密切相关。
荔淑楠[2](2020)在《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品质评价及平衡脱水干燥机制和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是我国临床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目前对当归新品种评价以栽培农艺学性状(如生长状况、抗病性、抗逆性、产量等),内在质量以挥发油含量、阿魏酸含量等少数指标评价为主,对不同品种当归从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道地产区当归的种植地区和采收加工集中,传统干燥方式存在着规模小而散、技术装备落后、干燥过程难控、干燥周期较长等问题,常造成药材性味劣变、活性成分(特别是药用有效成分)损失,以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降,且加工费时耗力,易引起环境污染;对引进的平衡脱水干燥技术是否在当归药材干燥中适用等问题,开展了不同品种当归质量评价、当归干燥方法的筛选、平衡脱水干燥动力学及工艺优化等研究,以期为当归道地产区产地干燥加工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实现当归药材生产“优形”、“优质”,最终实现用药“优效”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促进整个道地产区中药的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目前当归品种选用和药材干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开展了当归优质品种评价、当归干燥方法筛选、当归平衡脱水干燥动力学及当归平衡脱水干燥工艺优化等研究工作,取得如下的结果:以甘肃岷县当归新品种岷归1号(简称MG1)、岷归2号(简称MG2)、岷归4号(简称MG4)、岷归5号(简称MG5)、岷归6号(简称MG6)为供试材料,参照药典对不同品种当归性状、浸出物、显微结构及挥发油提取率进行比较,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及7种苯酞类活性成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当归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GC-MS和UPLC/Q-TOF MS技术对不同品种当归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综合分析。外观性状表明:MG2茎秆为绿色,其他品种均为紫色;表面及断面颜色由深到浅依次为MG6、MG2、MG4、MG5,MG1号;支根数MG6最多,MG4最少;MG1、MG5和MG6较其他品种气味较浓。显微结构显示:MG1淀粉粒最多,其次为MG5;MG5和MG6的油室碎片较多;MG1、4、6的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MG2、MG5的导管集中于中部;MG1、MG4、MG6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例在50%以上,MG2和MG5的比例小于50%;木部射线的平均大小MG4(141.47μm)>MG6(102.61μm)>MG1(85.99μm)>MG2(29.66μm)和MG5(29.76μm);MG2和MG5裂隙较其他组多。活性成分结果显示:MG1和MG6的醇溶性浸出物和挥发油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品种,阿魏酸和苯酞类活性成分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MG5和MG1的有机酸和苯酞含量分别比MG4高51.75%和48.39%。PCA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当归中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提取率、阿魏酸及7种苯肽类活性成分含量综合评分依次为MG1>MG4>MG6>MG2>MG5。UPLC/Q-TOF MS结果显示:5个当归品种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P<0.05),MG2、MG4、MG5和MG6中的绿原酸、阿魏酸、色氨酸、阿魏醛等含量显着低于MG1含量(P<0.05),而藁本内酯、香豆素、牛角苷、棕榈素、原儿茶醛、亚麻酸等含量显着高于MG1(P<0.05)。MG2、MG5及MG6中的代谢物相近,与MG4的代谢物差异较大,此外,还鉴定出38个显着差异代谢物,涉及7种潜在的靶向代谢通路,不同品种当归都可能通过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类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的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类胡萝卜素、亚麻酸、亚油酸等代谢途径调节代谢物的合成。1.当归干燥方法的筛选,以“岷归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平衡脱水干燥(P)与新鲜(XX)当归和产地常用的阴干(Y)、晒干(S)、熏干(X)干燥方法在性状、显微结构(粉末制片、徒手切片、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薄层色谱、水分、浸出物、挥发油提取率、多糖含量、阿魏酸和7种苯酞类成分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和Y的当归色泽均匀鲜亮、表面皱纹疏松,外观品相较好;P与X当归的油室平均直径和淀粉粒含量均高于X与Y当归,熏干和晒干的当归裂隙较多,质地发虚;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导管的形态和表面的附着物直接影响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蒸发及代谢活动快慢,XX表面多孔,木质部和形成层具有较多的蜂窝状结构,导管周围的小空腔较多,P和X表面结构致密,光滑,表面有云状、片状层叠,形成层交界处细胞紧密,平滑,其中X导管表面有很多丝状沉积物,皮层有较多的孔隙,较疏松,酥脆,有一定的油滴聚集现象,表面含油率高,多孔结构导致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P形成层交界处油室清晰可见,S表面结构紧凑,有大量的小碎片及突起,Y表面呈不规则的多孔结构,表面致密,突起。S和Y形成层交界处明显较疏松。活性成分显示: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11种活性成分含量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P当归的阿魏酸、多糖、挥发油提取率、浸出物、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含量最高;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抗氧化物酶活性影响显着(P<0.05),其中S当归中的SOD、CAT、POD和GSH酶活性最高,Y、X和P当归药材的SOD、CAT、POD酶活性无显着性差异,S当归样品总蛋白含量最低,P当归样品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SOD、POD、CAT及GSH酶活性与当归多糖、浸出物、总蛋白、挥发油提取率、阿魏酸及苯酞类成分显着相关(P<0.05);PCA结果显示:P>Y>X>S。由此得出:P条件可控、干燥效率高、干燥药材品质稳定,外观及内在结构均较好、并能较好的保存其活性成分,可以作为当归药材现代产地加工的一种快速干燥方法。UPLC-MS结果显示:不同干燥方式下当归379个代谢物发生显着性差异,与药典规定的熏干当归比较,新鲜当归中有150多个代谢物显着上调,黄芩素、苯甲酸、胆绿素、咖啡酸、辛酸、绿原酸、香草酸等含量显着下调,阴干当归中的葡萄糖酸盐、D-甘露醇、多巴胺等代谢物显着升高;乙酰亮氨酸、芹菜素、咖啡酸、辛酸、双氢山奈酚等代谢物显着降低。晒干当归中脂肪酰基己氧化物、1-己胺、3-羟基丁酸、绿原酸、柠檬酸盐、D-来苏糖等代谢物显着升高,甲基鸟苷、2,4-二氨基苯磺酸、芹菜素、胞苷等代谢物显着降低;平衡脱水干燥中的脂肪酰基己氧化物、3-甲基儿茶酚、阿拉伯糖醇、绿原酸、黄芩苷等代谢物显着升高,甲基鸟苷、2,4-二氨基苯磺酸、2,4-二氨基丁酸、2-氨基苯酚、2-羟基腺嘌呤、2’-O-甲基腺苷、芹菜素、胞苷等代谢物显着降低。相关系数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处理下当归显着性差异代谢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显着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前十的代谢通路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生物合成;嘧啶代谢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半乳糖的代谢;柠檬酸循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酰基-tRNA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2-氧羧酸代谢等代谢路径有关。综合分析可知,平衡脱水干燥的当归药材具有外观较好、油室较大、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平衡脱水干燥技术可在当归药材产地干燥加工中加以推广应用。2.分别对当归平衡脱水干燥的正交缓苏试验和程序升温工艺进行干基含水率、水分比等参数曲线绘制,并利用Weibull函数和Slogistic对数函数拟合两种不同工艺的数学模型并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温度、湿度和缓苏时间是影响当归干燥的主要因素,随着湿度的减少,缓苏时间的增加,当归的干基含水率增加,干燥时间缩短,随着温度和缓苏时间的增加,当归干燥的干基含水率降低,所需的干燥时间缩短,同时发现在干燥初期,湿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当归的干燥效率;平衡脱水干燥分为物料表面传热传质过程和物料内部的传热传质过程,也就导致了前一阶段以较快且稳定的速度进行,后一阶段以越来越慢的速度进行,即预热+等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同时发现Weibull函数可以更好的模拟当归平衡脱水干燥的自动程序升温工艺,Slogistic对数函数可以更好的模拟当归平衡脱水干燥的正交试验。3.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干燥温度、干燥湿度、缓苏时间及干燥时间对平衡脱水干燥工艺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当归平衡脱水干燥的自动程序升温工艺,并同时人工智能控制干燥温度、干燥湿度及干燥时间三个因素对平衡脱水干燥工艺的影响,以外观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结合挥发油提取率、醇溶性浸出物、多糖、阿魏酸和6种苯酞类成分为考察指标,并与药典工艺对比,综合评价不同干燥工艺参数对当归药材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正交试验确定的当归最佳平衡脱水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为50℃、干燥湿度为50%、缓苏12 h,干燥36 h,各因素对综合指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D(干燥时间)>A(干燥温度)>C(缓苏时间)>B(干燥湿度);程序升温在B3工艺下所得当归药材的质量最好,B3干燥工艺条件为7个阶段,每阶段烘烤5 h,温、湿度参数为:45℃,60%→50℃,50%→55℃,50%→40℃,80%→45℃,60%→50℃,50%→55℃,50%。与《中国药典》2015规定的工艺相比,2种不同的平衡脱水干燥工艺均优于药典工艺,外观性状及显微特征均较一致。
陈志维[3](2019)在《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加味当归补血片是依据“精源于脾,血生于气,阴阳互根”的中医理论,由黄芪、当归以及淫羊藿三味中药按5:1:5的质量比例制成,具有补肾助阳,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妇女绝经后肾阳虚证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症状,是一种易诱发骨折风险的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骨生成与骨吸收平衡受到破快,骨密度降低而产生的。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现代医学常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即在妇女围绝经期时开始补充雌激素,以预防骨质疏松。在发生骨质疏松后,患者需长期服用调节骨代谢与形成的药物,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满意。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可属于“骨痿”的范畴,与肾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肾为先天之本,女性进入“七七之年”后,肾气渐衰,天癸耗竭,阴阳失衡,从而累及各脏腑,产生不同的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论治,对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而言,常以补先天之肾入手,兼调后天脾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前期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加味当归补血方可以促进MG-63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另一方面可增加受雌激素影响的基因在MCF-7细胞的表达水平,说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以直接影响成骨过程,也可以起到雌激素样作用间接促进骨生成,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理及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近年来关于含淫羊藿制剂造成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偶有报道,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用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用药周期漫长,而淫羊藿又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长期安全性需接受更多的考察。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的方法,先预测加味当归补血片抗骨质疏松的相关作用机制及可能潜在的毒性作用,然后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对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长期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及相关文献,筛选出黄芪、当归、淫羊藿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设定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以及人体肠道细胞通透性≥-0.4作为药代动力学筛选指标,筛选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的入血成分作为活性成分,并从TCMSP数据库中查找活性成分的预测作用靶点(Putative target,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数据库查找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Anti-osteoporosis target,AT),将加味 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靶点与骨质疏松症靶点进行交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Putative anti-osteoporosis target,PAT)。另将所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进行并集,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构建靶点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关联度大于2倍平均关联度的关键靶点(Keytarget,KT)作为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将PAT和KT进行并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核心靶点(Core target,CT)。利用DAVID数据库对CT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综合解读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分子作用机制、生物通路以及潜在药理活性。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通过计算机毒理学预测软件eMolTox对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的潜在毒性进行预测分析,找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潜在毒性富集器官及系统。通过计算机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admetSAR分析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P糖蛋白(P-glycolprotein,P-gp)以及肾有机阳离子转运体(Renal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ROCT)的相互作用,结合eMolTox预测分析加味当归血片中可能具有肝毒性及肾毒性的成分。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影响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22g生药/mL、中剂量O.11g生药/mL、低剂量0.055g生药/mL);西药阳性药组(结合雌激素片10.42μg/mL)以及中药阳性药组(右归丸0.45g/mL)。每组8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个月,末次给药后动物禁食12h。测定大鼠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以及双侧股骨的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以及骨小梁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88g生药/mL、中剂量0.44g生药/mL、低剂量0.11g生药/mL,分别为临床剂量的80、40、10倍)。每组30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个月,6个月后停药,停药后给予等量蒸馏水继续观察1个月。每天观察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每日摄食量、饮水和二便情况,每周测摄食量,饮水量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每周测体重1次;分别于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禁食14小时,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及性激素六项水平;给药期间及结束时各组取10只大鼠放血处死,对其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大小、颜色、硬度、表面光滑情况及胸、腹腔有无积液。测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子宫、卵巢湿重,求出脏器系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含有33个入血活性成分,共关联235个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 数据库查找与得到 AT 共 132 个,与 PT交集后得到12个PAT。通过PPI分析,得到48个KT。将KT与PAT并集得到53个CT,当中包括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对53个CT进行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基因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刺激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DNA转录的正向调控等。通过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可通过直接及间接通路影响骨代谢,从而起到防治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作用。另外富集程度较高的还有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甲状腺信号通路等,这些通路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绝经后多发肿瘤疾病都有密切的联系,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在绝经后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预测得到的主要毒性器官/系统为肝脏及内分泌系统,提示其肝毒性风险及对内分泌的影响较大。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对CYP450的抑制泛杂性以及对P-gp抑制的计算机预测结果提示,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元(lcarintin)以及8-异戊二烯-黄酮(8-prenyl-flavone)是具有高风险肝毒性的成分。对活性成分的ROCT抑制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血片中活性成分对ROCT无抑制作用,提示其肾毒性风险较低。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作用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雌性自然衰老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加味当归补血片高、中、低剂量组全身、腰椎、左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的中、低剂量组全身BMD,低剂量组腰椎BMD,高剂量组右股骨BMD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另一方面,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各给药组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及骨小梁数均高于衰老模型组,部分组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或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提高自然衰老雌鼠的BMD,缓解自然衰老雌鼠骨小梁的结构退化,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包括空白组在内各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饮水、体重增长等均无异常变化;加味当归补血片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指标如尿酸、血糖、甘油三酯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下降趋势;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1月后也未见改变。对激素六项水平的检查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在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的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升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降低。结果表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低、中、高三个剂量给药6个月后对自然衰老雌鼠的基本状态无明显影响,恢复期观察1月后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对激素水平影响的结果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临床应用剂量的安全性较高,对调节自然绝经后内分泌水平紊乱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对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通过多个作用靶点,多种生物通路影响骨生成,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解释。研究同时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在提高免疫力,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计算机毒理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血片对肝脏及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毒性或重要影响,其中预测肝毒性高风险成分来源于淫羊藿,与文献报道相符。通过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临床应用剂量对肝功能、肾功能没有影响,提示其临床应用剂量安全性较高。此外观察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调节体内E2、P、T、LH、FSH以及PRL的水平,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骨生成而起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可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开发。
刘文娟[4](2018)在《当归多糖以Galectin-3为靶点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构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作为祖国的传统中药应用于血液疾病和妇科疾病等的治疗由来已久。多糖为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当归多糖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抗肿瘤、促进造血、免疫调节、防辐射等生物活性。已有文献报道,当归多糖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可产生显着的抑制,并诱导其凋亡,在治疗白血病过程中发挥了攻补兼施的独特疗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表明,当归酸性多糖(特别是AAPS-2Ⅰ组分)有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直接抑制作用,且较当归中性多糖组分强。此外,前期实验也提示,Galectin 3(Gal-3)可能是当归多糖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靶点。本课题拟通过1)分析活性多糖AAPS-2Ⅰ的结构特征;2)建立AAPS-2Ⅰ多糖片段的制备方法,制备AAPS-2Ⅰ的酶降解和酸水解片段;3)筛选可以与Gal-3结合的AAPS-2Ⅰ多糖片段;4)测定AAPS-2Ⅰ及其片段对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抑制和凋亡的诱导作用;5)综合分析AAPS-2Ⅰ活性片段的结构特征与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构效关系五个方面的研究层层深入解析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的活性核心结构特征,进一步阐明AAPS-2Ⅰ发挥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靶点和治疗白血病的药效基础,为祖国传统医药的临床研究和新药的开发提供更多生物学实验数据和研究依据。方法:(1)AAPS-2Ⅰ的结构特征分析:HPSEC法测定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的纯度和分子量,苯酚-硫酸法、硫酸-咔唑法、考马斯亮蓝法分别测定AAPS-2Ⅰ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含量,HPLC法测定AAPS-2Ⅰ的单糖组成,1D和2D NMR解析AAPS-2Ⅰ糖残基类型和连接方式;(2)AAPS-2Ⅰ多糖片段的制备:酶降解法和酸水解法分别制备AAPS-2Ⅰ的酶降解片段和酸水解片段;(3)固相结合法、MST法测定8种当归均一性多糖及AAPS-2Ⅰ多糖片段与Gal-3的亲和力;(4)CCK-8法测定8种当归均一性多糖及AAPS-2Ⅰ多糖片段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抑制,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定各均一性多糖及AAPS-2Ⅰ多糖片段作用后白血病细胞K562的凋亡率;(5)HPLC法测定AAPS-2Ⅰ活性片段的单糖组成,NMR分析AAPS-2Ⅰ活性片段的结构。结果:(1)HPSEC实验结果表明,AAPS-2Ⅰ为分子量6.5×104 Da的均一性多糖;AAPS-2Ⅰ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含量分别为96.37%,36.87%和1.08%;其单糖组成及摩尔比Man︰Rha︰GalA︰Glc︰Gal︰Ara(0.2︰0.4︰0.2︰1.0︰3.9︰2.4),此外,还含有痕量的GlcA和Fuc;NMR解析发现AAPS-2Ⅰ结构中主要含有α-L-1,5-Araf、α-L-1,3,5-Araf、T-α-Araf、β-D-1,4-Galp、β-D-1,3-Galp、T-α-Glcp、α-L-1,2-Rhap7种糖残基。(2)建立了AAPS-2Ⅰ酶降解和酸水解片段的制备工艺,分别用β-半乳糖酶、β-甘露聚糖酶、果胶酶和鼠李糖酶4种酶对AAPS-2Ⅰ进行降解,得到了Galase-1、Galase-2、Galase-3、Galase-4、Manase-1、Manase-2、Pecase-1、Pecase-2、Rhaase-1和Rhaase-2共10种酶降解片段;分别用0.5、1.0、2.0 M TFA水解AAPS-2Ⅰ,透析得到3种酸水解片段AAPS-2Ⅰ-0.5-R、AAPS-2Ⅰ-1-R和AAPS-2Ⅰ-2-R。经纯化,获得的13种均一性降解片段分子量831.72.5×104 Da。(3)MST研究发现在8种当归均一性多糖中,AAPS-2Ⅰ、AAPS-2Ⅱ和AAPS-1Ⅰ可以与Gal-3结合,解离常数(Kd)分别为:93.5±33μM、510.3±106μM和166±4.46μM,AAPS-2Ⅰ酶水解片段中Galase-4、Pecase-1、Rhaase-2与Gal-3有结合,Kd分别为24.5±12μM、166.7±120μM和596±146μM,酸水解片段均与Gal-3无结合作用;固相结合实验进一步证实Galase-4、Pecase-1和Rhaase-2与半乳糖竞争性结合Gal-3,IC50分别为179±18 mg/L、182±17 mg/L和189±29 mg/L。(4)CCK-8法测定当归各均一性多糖及AAPS-2Ⅰ多糖片段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8种均一性多糖中,AAPS-2Ⅰ抑制作用最强,其酶降解片段Galase-4可进一步增加抑制作用,IC50可达44.23 mg/L,且呈浓度依赖性关系;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测定当归各均一性多糖及AAPS-2Ⅰ多糖片段对K562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AAPS-2Ⅰ可显着地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其酶降解片段Galase-4能进一步促进白血病细胞K562发生凋亡。(5)AAPS-2Ⅰ可能的糖链结构含有:→2)-Rhap-(1→3)-Galp-(1→)-T-Glcp,→5)-Arap-(1→4)-Galp-(1→,→5)-Araf-(1→3,5)-Araf-(1→3)-T-Araf;与Gal-3亲和作用最强的酶降解片段Galase-4结构中含有→3)-Galp-(1→4)-Manp-(1→主链,→4)-Glcp-(1→5)-Araf-(1→支链;AAPS-2Ⅰ-0.5-R主要的糖链连接方式为:→4)-Manp-(1→4)-Glcp-(1→)-GlcpA。通过比较AAPS-2Ⅰ及其活性片段、酸水解片段的单糖组成和糖链连接方式,初步确定当归多糖抗白血病的构效关系:酸性;GlcA和Rha为非必须糖残基;→3)-Galp-(1→4)-Manp-(1→主链,→5)-Araf-(1→支链是重要的活性单元;多糖酸化降解后活性丧失。结论:本研究初步解析了AAPS-2Ⅰ的结构特征,其主要含有α-L-1,5-Araf、β-D-1,4-Galp、β-D-1,3-Galp和α-L-1,2-Rhap糖残基;建立了AAPS-2Ⅰ酶降解和酸水解片段的制备工艺并制备得到了13种AAPS-2Ⅰ多糖片段;发现8种当归均一性多糖中,AAPS-2Ⅰ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可通过结合Gal-3产生白血病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其酶降解片段Galase-4对Gal-3的亲和力、K562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抑制作用均进一步增强,表明Galase-4是主要“活性单元”。进一步解析活性片段Galase-4的结构,发现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主要由糖链结构决定,而与其分子量大小无显着关系。→3)-Galp-(1→4)-Manp-(1→主链,→5)-Araf-(1→支链是AAPS-2Ⅰ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发生凋亡的重要活性结构。
朱顺娟[5](2018)在《基于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有效部位筛选与化学成分分离分析》文中认为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为研究对象,基于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传统功效,完成三方面研究:筛选出当归润肠通便、补血、活血的有效部位;明确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药效物质基础;对当归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主要方法及结果如下:1、以市面上各种当归制剂的提取制备方法为依据,制备当归7个不同的提取物。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以首次排黑便时间、6 h内排便数量、粪便重量、小肠推进率、肠水分为观察指标,比较7个不同提取部位润肠通便的作用;采用环磷酰胺(CTX)与乙酰苯肼(APH)合用建立小鼠血虚模型,以胸腺指数(TI)、脾指数(SI)、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血红蛋白数(HCT)、红细胞压积(HGB)的变化为观察指标,比较7个不同提取部位补血的作用;以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Adr)结合冰水浴建立急性大鼠血瘀模型,以血浆粘度(PV)、全血粘度(WBV)、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为观察指标,比较7个不同提取部位活血的作用。数据首先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以?x±S表示,再采用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进行综合评价。2、采用柱色谱、制备液相等方法对筛选出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DEPT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采用超高效液相单级四极杆质谱(UPLC-MS)建立该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用所掌握的对照品确定部分主要的化学成分,再根据已知化合物的分子量,推测出其他的化合物。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建立有效部位中多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Z-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Z-丁烯基苯酞、欧当归内酯A)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润肠通便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首次排黑便时间延长,6h内排便粒数减少,粪便重量减轻,碳末推进率降低、肠重量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部位1、部位2、部位3、部位5和部位6均能明显缩短首便排出时间,增加排便粒数及粪便重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1、部位2、部位5和部位6均能明显促进小肠运动,增强小肠推进性蠕动,增长碳末推进长度,提高碳末推进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1、部位2、部位3、部位5、部位6肠重量均显着增加(P<0.05)。模糊物元模型计算得到的贴进度最大值为0.70(部位2,70%乙醇浸渍部位)。2、补血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胸腺指数降低(p<0.01)、脾脏指数增加(p<0.01),RBC、WBC、PLT、HCT、HGB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p<0.01)、部位1(p<0.05)组均能升高小鼠胸腺指数;阳性组及部位1-7均能降低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阳性组及当归各个给药组对小鼠RBC、WBC、PLT、HCT、HGB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当归水提组及浸渍组的效果最为明显(P<0.01),7个部位中,模糊物元模型计算得到的贴进度最大值为0.50(部位2,70%乙醇浸渍部位)。3、活血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WBV及PV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和TT时间缩短,其中APTT、T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部位1、部位2的T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位2的PT及TT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7个部位中,模糊物元模型计算得到的贴进度最大值为0.527(部位2,70%乙醇浸渍部位)。4、分离、纯化,共得到20个化合物,最终确定了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发卡二醇(1),欧当归内酯A(2),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3)、咖啡酸乙酯(4),阿魏酸(5),4?,10?-香木兰烷二醇(6),菠菜甾醇(7),4-羟基-苯乙酮(8),亚油酸(9),亚油酸三甘酯(10),亚油酸甲酯(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香草醛(14),2-丙基苯酚(15),Tokinolide B(16)。5、应用UPLC-MS鉴定有效部位中的化合物,通过与对照品、其他已知化合物的分子量及相关参考文献比对,确认了8个、推测了4个化合物所代表的药效物质基础。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Z-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Z-丁烯基苯酞、欧当归内酯A分别在0.001740.0348、0.009580.1916、0.00160.032、0.006460.1292、0.003260.0652、0.008420.1648、0.010360.2072、0.007660.1532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小于3%。通过以上实验,筛选出了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有效部位为70%乙醇浸渍部位;从有效部位中明确了16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4?,10?-香木兰烷二醇(6),2-丙基苯酚(15)属首次从当归中分离得到;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为更加全面控制当归药材的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王利华,王菲菲,刘悦,毕野,张馨方,赵晶,凌宁生[6](2017)在《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归主要的活性物质为当归多糖,一般采用粗提、精提等多种分离技术来提取当归多糖。当归多糖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不仅对机体血液系统有明显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辐射等作用。本文综述了当归总多糖及其组分的结构、当归多糖的理化性质、分离纯化制备技术,以及当归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和制剂,同时提出了当归多糖的研究方向。
廖丰蕴[7](2017)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进行补阳还五汤中效应成分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筛选补阳还五汤中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具有较高亲和性的活性成分,经化学结构鉴定、药理验证,探讨其“生新”作用机制。方法:1.补阳还五汤提取液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补阳还五汤提取液指纹图谱,同时测定补阳还五汤提取液中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芒柄花苷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以控制补阳还五汤提取液的质量。2.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参考文献方法,从10日龄大鼠脑组织中分离获得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传代,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细胞纯度。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的建立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分别考察了不同填料SPE柱、不同洗脱程序对补阳还五汤提取液中各共有峰回收率的影响,并确定细胞最适宜的给药浓度非特异性结合成分的洗涤次数,以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固相色谱方法。采用LC-MS技术对细胞膜固相色谱法获得的解离液中成分进行鉴定,对获取的二级谱图信息与文献匹配,确定筛选的结合成分分子式。运用CCK-8实验验证其亲和性成分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4.活性成分对氧糖剥夺模型细胞VEGF和bFGF分泌的影响采用ELISA法考察活性成分对氧糖剥夺模型细胞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活性成分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结果:1.补阳还五汤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精密度和稳定性,通过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制备的10批提取液样品进行相似度拟合,确定了 1 8个共有峰,且相似度结果表明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高于0.9,可用于提取液样品的质量控制。建立的方法具有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及准确性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10批提取液中各成分含量结果如下:毛蕊异黄酮苷含量分别为90.180~114.799 μg/mL;阿魏酸含量为:25.637~42.973μg/mL;芒柄花苷含量分别为12.193~19.845 μg/mL;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132.097~181.284 μg/mL。2.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分离的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呈长梭型,细胞融合后呈现明显的“漩涡”状及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特征。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度为95%。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的建立确定以STRATA-X型固相柱,洗脱方法为:甲醇平衡后超纯水活化,上样后超纯水清洗,50%乙腈水溶液洗脱。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且对各共有峰均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可用于细胞膜固相色谱法中细胞洗涤液及细胞解离液样品的纯化和富集。以细胞给药浓度为55mg/mL,洗涤次数为5次,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方法根据解离液液相分析结果,明确补阳还五汤中有六个成分特异性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发生结合。进一步的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六个结合成分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芒柄花苷、没食子酰芍药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6-羟基山奈酚-3,6-二-O-葡萄糖苷。CCK-8实验结果表明,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组细胞活性较正常组细胞显着性降低(P<0.01);VEGF组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着提高(P<0.01);毛蕊异黄酮苷在1~2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1);芍药苷在1~4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1);芒柄花苷在0.1~2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1);没食子酰芍药苷在1~2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1);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在0.5~4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5,P<0.01);6-羟基山奈酚-3,6-二-O-葡萄糖苷在0.5~40μg/mL浓度范围内对缺氧复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无明显的增强作用(P>0.05)。4.活性成分对氧糖剥夺模型细胞VEGF和bFGF分泌的影响模型组VEGF表达较正常组显着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芒柄花苷和没食子酰芍药苷处理后,VEGF的表达显着增加(P<0.05,P<0.01)。对于7,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低、中浓度组中VEGF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高浓度组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芒柄花苷和没食子酰芍药苷处理后,bFGF的表达显着增加(P<0.05,P<0.01)。对于7,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低浓度组中bFGF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中高浓度组的VEG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要求,可用于补阳还五汤提取液的质量控制;分离的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纯度较高,可用于细胞膜固相色谱实验;建立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筛选出六个个结合成分,药效验证确定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芒柄花苷、没食子酰芍药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在合适浓度范围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为补阳还五汤中有效成分;五个有效成分均能不同程度上调VEGF和bFGF的水平,提示有效成分可能通过上调氧糖剥夺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bFGF水平发挥促进血管新生作用。
郭怡祯[8](2016)在《当归药效物质基础的红外表征与体内外吸收代谢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质量问题一直是我国中医药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中药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如何更客观准确的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如何辨识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建立科学可行的质量评价方法是目前中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分析方法的指导下,以当归饮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级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和多成分药物分析法,探讨当归的宏观整体光谱表征与微观局部代谢趋势,渐进式筛选可用于当归质量评价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而为中药质量评控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主要实验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当归药效物质基础的红外表征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分析鉴定当归原药材、当归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的红外光谱特征,探究当归的宏观结构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当归为高蔗糖类药材。当归蒸馏液的乙醚提取物主要为酯类成分,石油醚提取物主要含藁本内酯等内酯类成分,药渣水提物主要为多糖类成分。这种先蒸馏再水提药渣的优化工艺比直接用水提取能得到更多的脂溶性成分,还能提取出较多的当归多糖等水溶性成分,扩宽了用药范围。而当归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羰基吸收峰不明显,并经分析判定其主要为多糖类成分。醇提后的药渣主要为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基体成分。红外光谱可鉴定药材中所含的主体成分,通过对原药材进行不同方法的提取,其有效成分得到富集,进一步判定药材中所含的特定成分,从而可以建立当归药材的红外质量评价体系。2.当归水煎液的红外表征研究。采用“多级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解决中药复杂体系的红外光谱解析问题。将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相结合,层级递进,增强谱图分辨能力,达到解析复杂体系的目的。为保证实验结果的整体性,采用水煎煮和AB-8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的方法处理样品。相关系数研究结果得出当归饮片与蔗糖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8465。一维图谱可以看出水煎液含大量的多糖成分,随着醇洗脱液浓度的升高,糖类成分呈逐渐减少趋势。当归水煎液中含蛋白质,其中50%醇洗脱段的含量最高。二阶导数谱增强了谱图特征性,提高表观分辨率,得出当归水提物中可能含有阿魏酸和藁本内酯,在高浓度的乙醇洗脱段中能观察到阿魏酸明显的特征吸收,在30%、50%和70%洗脱液中可能含一定量的藁本内酯。二维红外光谱中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醇洗脱段样品中蛋白质酰胺I带和酰胺II带形成的“井”字形峰簇。3.当归质量控制成分初步遴选研究。采用翻转肠囊法与腹主动脉采血等试验,结合HPLC进行成分分析,研究当归水煎液化学成分在肠壁吸收与入血情况。通过翻转肠囊实验,明确了23种成分能透过肠壁被吸收,其中19种成分以原型成分直接被肠壁吸收,通过标准品指认其中3种成分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4种成分是肠壁酶代谢生成的新成分。分析腹主动脉血中成分谱明确了6种成分能够被吸收入血,4种成分可直接通过肠吸收入血,2种经过代谢吸收入血的新成分,其中以原型吸收的1种成分在血中的含量有所增加,说明该成分可能同时也是当归水煎液经肠肝代谢生成的成分。所以综合肠壁吸收代谢实验与入血成分分析,初步遴选出4种原型成分作为当归的质控成分。4.当归多成分序贯代谢的研究。采用含酶人工胃肠液的体外温孵模型、在体封闭肠环并行血液灌流模型和在体封闭肠环-腹主动脉采血模型,运用HPLC对比分析经肠代谢和肝代谢的化学成分特征谱,推断当归水提物中多成分的序贯代谢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5种成分在消化液中均基本稳定,其中有4种成分可能被肠道代谢,7种成分被肝脏代谢。并发现1种新成分是肝代谢产物,7种新成分是肠代谢产物,但其中5种肠代谢产物经肝脏又被代谢转化,未能吸收入血。最终确定了当归水提物中的4种原型成分和3种肠肝代谢产物能被吸收入血。综合分析了当归各成分的代谢位点和代谢轮廓,初步筛选出包括洋川芎内酯I在内的4种原型成分作为质控成分,建立了基于组分代谢研究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综上可知,红外光谱的宏观整体表征得出当归饮片中含多糖成分和蛋白质成分,水煎液中当归多糖含量较高,还含有一定酯类成分和少量阿魏酸。微观局部多成分趋势考察,体外实验初步筛选出4种质控成分,体内实验筛选得到4种质控成分,最终可以确定共有的3种成分可以作为当归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其中一种成分被标定为洋川芎内酯I。本文在研究方向上采用从宏观表征到微量成分测定,从整体结构解析到特定成分分析,在分析技术上将红外光谱技术与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这种通过体内外多成分吸收代谢轮廓标定当归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为中药的质量评控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性:(1)按照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用药方式进行研究以当归饮片水煎汤剂为主要研究对象,由于汤剂口服是最主要的传统用药模式,中医的临床经验多源于对汤剂运用的总结分析,因此中药的质量离不开以汤剂为载体的临床药效认知。(2)宏观红外光谱表征与微观多成分代谢结合研究从红外整体成分研究到液相特定成分筛选,采用多级红外光谱宏观指纹分析法和多成分药物代谢分析法,是一种方法学的创新。探讨当归的宏观整体光谱表征与微观局部代谢趋势,从而渐进式筛选出可被用于当归质量评价的药效物质基础。(3)坚持可检出成分的全面研究当归饮片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始终坚持现代化检测设备对可检出的全部化学成分整体追踪的方针,利用红外技术对当归饮片及水煎剂中可能含有的成分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利用HPLC检测汤剂服用后整个作用过程的可检出成分,阐述多种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4)坚持可检出成分的动态过程研究该研究路线是从饮片的可检出成分谱的建立开始,依次考察了口服药液进入血液、血中运输过程、肠代谢过程、肝代谢过程等的可检出成分谱。通过每一个层次整体成分的比较,遴选当归饮片中能够被口服吸收入血并产生药效的化学成分,从而确定当归质量评价的指控成分。
王英,张尚智,朱田田,晋玲,李应东[9](2016)在《当归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为全面了解当归的药理药效、开发新型药物,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内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当归化学成分类别已基本阐明,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但也存在对当归多糖的组分研究不系统、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代谢途径的阐明与调控研究不深入等问题。
李卫燕,李萍,闫涵威,孙莉,曹蔚[10](2015)在《当归多糖的结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近年来各学者在当归多糖结构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后期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查阅以近10年来为主的相关文献,对其结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文献中对当归总多糖、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其比例、单糖连接位点等结构信息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结论文献中对当归总多糖和中性多糖的结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当归酸性多糖的研究相对浅显。
二、岷当归两个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岷当归两个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多糖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归多糖的结构研究 |
2 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 |
2.1 抗肿瘤 |
2.2 抗氧化作用 |
2.3 免疫调节 |
2.4 造血作用 |
2.5 保肝作用 |
2.6 其他作用 |
3 当归多糖的构效关系 |
3.1 当归多糖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
3.2 当归多糖的分子量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
3.3 当归多糖的糖醛酸残基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
3.4 当归多糖通过化学修饰引入不同官能团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
3.5 当归多糖的不同单糖组成和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
4 展望 |
(2)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品质评价及平衡脱水干燥机制和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当归优质品种评价研究 |
1 不同品种当归理化性状评价 |
2 基于GC-MS技术的不同品种当归挥发油组分研究 |
3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不同品种当归代谢组学分析 |
4 讨论 |
第三章 当归适宜干燥方法的筛选 |
1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理化性状评价 |
2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组分分析 |
3 不同干燥方式的当归代谢组学分析 |
4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当归平衡脱水干燥动力学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第五章 当归平衡脱水干燥工艺优化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和结论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结论 |
2 论文创新点 |
3 展望 |
文献综述 |
1 当归概述 |
2 当归栽培现状及消费情况 |
3 当归品种研究进展 |
4 当归产地干燥研究进展 |
5 干燥方法对中药品质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 |
6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
7 当归干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 参与科研项目 |
2 发表论文 |
(3)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加味补血片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2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3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4 当归补血汤及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治疗现状 |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研究及主要治疗药物 |
3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主要治法 |
第三节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概况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1 网络药理学的起源及定义 |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及意义 |
3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常用数据库及工具 |
第二章 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及小结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骨骼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及小结 |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及小结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思路、结果与讨论 |
1 整体研究思路 |
2 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
1 研究的创新性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附录2 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
附录3 防治骨质疏松症生物作用靶点 |
附录4 加味当归补血片长期安全性评价病理学检查报告 |
附录5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4)当归多糖以Galectin-3为靶点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的结构特征分析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 方法 |
2.1 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提取、分离和纯化 |
2.2 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2.3 苯酚-硫酸法测定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总糖含量 |
2.4 硫酸-咔唑法测定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糖醛酸含量 |
2.5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蛋白质含量 |
2.6 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单糖组成的测定 |
2.7 NMR分析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的糖残基类型及连接方式 |
3 结果 |
3.1 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3.2 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总糖、糖醛酸和蛋白含量测定 |
3.3 当归酸性多糖AAPS-2Ⅰ单糖组成的分析 |
3.4 NMR分析AAPS-2Ⅰ糖残基类型及连接方式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AAPS-2Ⅰ多糖片段的制备及鉴定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 方法 |
2.1 AAPS-2Ⅰ酶降解片段的制备 |
2.2 AAPS-2Ⅰ酸水解片段的制备 |
2.3 AAPS-2Ⅰ多糖片段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3 结果 |
3.1 AAPS-2Ⅰ酶降解片段的制备 |
3.2 AAPS-2Ⅰ酸水解片段的制备 |
3.3 AAPS-2Ⅰ多糖片段的纯度和分子量测定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AAPS-2Ⅰ片段与GAL-3蛋白的亲和作用研究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 方法 |
2.1 微量热泳动(MST)法测定当归均一性多糖及AAPS-2Ⅰ片段与Gal-3的亲和力 |
2.2 固相结合法测定AAPS-2Ⅰ片段与Gal-3的亲和力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MST法测定当归均一性多糖及AAPS-2Ⅰ片段与Gal-3的亲和力 |
3.2 固相结合法测定AAPS-2Ⅰ片段与Gal-3的亲和力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活性多糖AAPS-2Ⅰ及其片段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细胞 |
2 方法 |
2.1 CCK-8法测定AAPS-2Ⅰ及其片段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 |
2.2 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率 |
3 结果 |
3.1 CCK-8法测定AAPS-2Ⅰ及其片段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 |
3.2 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率 |
4 讨论 |
第五部分 AAPS-2Ⅰ活性片段的结构解析及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构效关系探讨 |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 方法 |
2.1 HPLC法测定Galase-4及AAPS-2Ⅰ酸水解片段的单糖组成 |
2.2 NMR分析AAPS-2Ⅰ片段的结构 |
3 结果 |
3.1 HPLC法测定片段的单糖组成 |
3.2 NMR分析Galase-4的结构 |
3.3 NMR分析AAPS-2Ⅰ-0.5-R的结构 |
3.4 AAPS-2Ⅰ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构效关系探讨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有效部位筛选与化学成分分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一节 当归不同提取部位的制备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第二节 当归润肠通便有效部位的筛选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模糊物元模型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
5 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当归润肠通便的效果 |
6 结论与讨论 |
第三节 当归补血有效部位的筛选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当归补血的效果 |
5 结论与讨论 |
第四节 当归活血有效部位的筛选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模糊物元模型的建立 |
5 结论与讨论 |
第二章 当归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
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化合物结构解析 |
5 化合物波谱数据 |
6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有效部位中多种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 |
第一节 有效部位中多种成分的定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第二节 有效部位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化合物波谱图 |
2 化合物谱图 |
文献综述 |
1 当归化学成分分离鉴定研究进展 |
2 基于传统功效的当归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现状 |
3 当归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6)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归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
1.1 当归多糖的结构 |
1.2 当归多糖的性质 |
2 当归多糖的制备 |
2.1 炮制工艺对当归多糖含量的影响 |
2.2 当归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 |
3 当归多糖的用途 |
3.1 血液系统功能 |
3.2 抗肿瘤功能 |
3.3 增强免疫功能 |
3.4 抗氧化功能 |
3.5 抗辐射功能 |
3.6 其他功能 |
4 当归多糖制剂 |
5 展望 |
(7)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进行补阳还五汤中效应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一、补阳还五汤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1. 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
2. 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 |
3. 对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对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
5. 促进血管新生 |
6. 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7. 促进神经前体细胞迁移到损伤区 |
8. 抑制炎症 |
9. 抗血小板聚集 |
二、补阳还五汤单味药材及制剂成分研究 |
1. 黄芪 |
2. 川芎 |
3. 当归 |
4. 赤芍 |
5. 红花 |
6. 桃仁 |
7. 地龙 |
8. 补阳还五汤制剂 |
三、补阳还五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
1. 基于血清药理学的研究 |
2. 基于有效组分的研究 |
3. 基于配伍的研究 |
4. 基于细胞膜固相色谱的研宄 |
四、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
1. 在单味药材中的应用 |
2. 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 |
五、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 |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2. 血管生成素 |
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
4.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
5. 内皮素(ET) |
五、假说或拟进行的研究内容 |
六、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章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材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2.2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4种成分含量测定 |
3 小结 |
1.3.1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1.3.2 含量测定结果 |
1.3.3 转移率 |
第2章 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原代rBMECs的分离培养 |
2.2. rBMECs的鉴定 |
3. 讨论 |
第3章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 色谱条件 |
2.3 SPE固相萃取柱洗脱方法及填料的确定 |
3. 讨论 |
第4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固相色谱法的建立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试验溶液的配制 |
2.2 最大给药浓度的考察 |
2.3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固相色谱建立 |
3. 讨论 |
3.1 给药浓度考察 |
3.2 细胞膜固相色谱法 |
第5章 结合成分的鉴定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测定条件 |
2.1.1 液相条件 |
2.1.2 质谱条件 |
2.1.3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2.2 测定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6章 活性成分对氧糖剥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相关溶液的配制 |
2.2 细胞接种 |
2.3 实验分组 |
2.4 测定OD值 |
3. 讨论 |
第7章 ELISA法测定活性成分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bFGF的表达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实验分组 |
2.2 VEGF表达水平测定 |
2.3 bFGF表达水平测定 |
3. 讨论 |
结语 |
一、结论 |
1.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含量测定 |
2. 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鉴定 |
3.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方法的建立 |
4. 结合成分的鉴定 |
5. 结合成分的药理验证 |
6. 有效成分对氧糖剥夺模型细胞VEGF和bFGF分泌的影响 |
二、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当归药效物质基础的红外表征与体内外吸收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中药当归的概述 |
第二节 中药质量评控的研究 |
第三节 中药红外光谱研究概述 |
第四节 中药代谢研究概述 |
前言 |
第二章 当归红外光谱整体结构解析及鉴定 |
第一节 当归饮片红外光谱的整体解析 |
第二节 当归挥发油成分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三节 当归水溶性成分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当归水煎液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一节 当归水煎工艺的优化 |
第二节 当归水煎液分段组分的红外研究 |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当归质量控制成分初步遴选的研究 |
第一节 当归水提物化学成分特征谱的建立 |
第二节 当归肠壁吸收代谢研究 |
第三节 当归入血成分的研究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当归体内序贯吸收代谢的研究 |
第一节 当归水提物胃肠道稳定性的研究 |
第二节 肠道吸收代谢的研究 |
第三节 肝脏吸收代谢研究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当归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的化学成分 |
2当归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 |
2.1当归挥发油(藁本内酯) |
2.2 阿魏酸 |
2.3当归多糖 |
2.4其他 |
3当归有效成分的测定、鉴别及分析技术 |
3.1 当归挥发油 |
3.2阿魏酸 |
3.3 当归多糖 |
3.4氨基酸 |
3.5微量元素 |
3.6其他 |
4讨论 |
(10)当归多糖的结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总多糖的结构特征 |
2当归中性多糖的结构特征 |
3当归酸性多糖的结构特征 |
4其他学者对东当归的研究 |
四、岷当归两个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归多糖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 金阳,葛金环,刘思琦,陈建宁,李廷利. 中医药信息, 2022(02)
- [2]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品质评价及平衡脱水干燥机制和工艺优化研究[D]. 荔淑楠.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D]. 陈志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当归多糖以Galectin-3为靶点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构效关系研究[D]. 刘文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5]基于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有效部位筛选与化学成分分离分析[D]. 朱顺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J]. 王利华,王菲菲,刘悦,毕野,张馨方,赵晶,凌宁生. 天津药学, 2017(03)
- [7]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进行补阳还五汤中效应成分的研究[D]. 廖丰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5)
- [8]当归药效物质基础的红外表征与体内外吸收代谢的相关性研究[D]. 郭怡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当归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进展[J]. 王英,张尚智,朱田田,晋玲,李应东.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02)
- [10]当归多糖的结构研究进展[J]. 李卫燕,李萍,闫涵威,孙莉,曹蔚. 西北药学杂志,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