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实验修改的浅见

对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实验修改的浅见

一、高师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修改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月[1](2021)在《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研究 ——以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为例》文中认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试题命制应重视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将学业质量水平作为各种形式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考如何考查化学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考查什么知识、考查到学业质量水平的哪一层次,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教师的教学、习题命制有很大帮助。经查阅文献发现,目前为止,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对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的分析,就试题考查的知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和学业质量水平进行探讨。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试题分析框架,依据分析框架对试题进行分析。研究选用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Ι、II、III)试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三套试题的题型,观察其命题题型特点;然后依据构建的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题目进行知识内容、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水平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教学和高考试题命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1)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内容标准基本一致。(2)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命制重视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3)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在学业量水平上主要考查水平3和水平4,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高考命题要求。(4)从学业质量水平上看,2020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比卷II、III对学生的要求更高。研究的创新点:(1)本研究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试题分析框架,为试题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新方法。(2)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及建议为以后的教师教学和试题命制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乔安洁[2](2021)在《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研究 ——以六所高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时期,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本文关注焦点在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群体,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探究。以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力图直观呈现出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场景,在了解民国师范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可以通过他们的学习活动得以窥见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认真汲取与总结民国高等师范师范教育的丰富经验,以便为当今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提供些许历史借鉴。绪论部分探讨了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对相关概念做了介绍,同时介绍国内外学生生活史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六所高师办学概况及师范生招生选拔情况”,分别论述了六所高师办学以及发展概况,并对其招生选拔情况做了相关介绍。第二章“民国时期师范生课堂学习生活”,学生“学”与教师“教”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生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使高等师范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颇具意义,师范生的基础知识和素养得到了较为直接的提升。第三章“民国时期师范生课外学习生活”,主要包括图书馆自主学习,外出修学旅行与实习,以及各种拓展视野和提高能力的学习活动。学生走出课堂,迈出校园,紧密融合于社会发展中。在图书馆扩展课堂知识的不足,外出修学旅行与实习提升了实践能力,各种学术报告等其他活动增广见闻和丰富思想,使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第四章“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的特征及当今启示”,通过对民国时期高等师范生学生生活的梳理,总结出有三方面的特征,即多样化的知识学习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和以自主性为主的学习动机。基于以上特征,认为当今高等师范教育以及师范生学习要注重普通文化课程,激发学习的动机,加强教育实践能力和拓展知识获取的渠道。

兰栋琪[3](2020)在《中国科学社与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文中提出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化学成就,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至清中后期明显落后于世界,并未演化出具备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的近代化学。成立于1914年的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然而学界对中国科学社在化学学科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还未予以足够关注。基于此,本文拟以《科学》《科学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中国科学社的有关档案史料和民国时期其他的期刊杂志探讨中国科学社在近代中国化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清末以来西方近代化学逐步传入中国,但发展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科学社成立后,通过创办期刊、译着书籍、学术交流和设立科学奖金等活动,推动了近代化学在中国的发展。同时在组织机构方面通过分股委员会中化学化工股的设立几乎囊括了国内绝大多数化学人才。这一群体是不折不扣的精英群体,大都从事化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不仅带动了中国高等化学教育的发展,并且为近代中国化学各分支学科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社刚开始就是伴随着《科学》月刊的编辑出版而成立,因此《科学》的编辑和发行是中国科学社自始至终最重要的社务之一。作为中国科学社刊登学术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平台,一定程度代表了中国科学社的最高学术成就。社员们以此为平台,发表论文,为统一化学名词、促进化学知识传播和整理古代化学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促成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史等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加快了近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发展。在《科学》发行将近20年之际,社员们深感科学普及的不足,遂创办《科学画报》,并且组织社员举办通俗科学演讲以推广科学知识。社员们以此为媒介,阐明化学在生产生活和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介绍家庭中即可完成的化学实验,缩短了普通民众与化学的距离,使化学作为一个自然学科真正开始被寻常百姓家所了解和认识,极大的加速了近代化学在中国的普及。总之,中国科学社以《科学》和《科学画报》为主要媒介,同时开展其他活动,为引进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统一化学名词、展开化学研究、整理古代化学成就和加速化学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从“传统”走向“西方”的特点。然而限于时代背景等因素,中国科学社在发展近代化学的过程中出现了科学万能化和未能顾及基层等不足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梅蕊[4](2020)在《基于同伴互助的职前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教育2035》规划的颁布,教师教育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受到社会的关注。职前教师作为我国未来教师的生力军,在推进中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同伴互助模式促进教师成长以及专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广受教育界认可。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国内外职后教师同伴互助现状提出职前化学教师同伴互助培养模式。从职前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授课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展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探究这一培养模式在职前化学教师培养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混合研究法开展教育研究。用文献分析法分析目前国外教师同伴互助培养模式研究现状,总结出同伴互助的研究历史、主要特征以及活动形式,并重点分析这一模式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国内职前教师同伴互助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内职后教师同伴互助模式的基本情况,通过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图谱分析出同伴互助的教学策略、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在“职前化学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同伴互助式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以及“职前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同伴互助式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采用试卷、问卷、评价量表等方式评估职前化学教师在培养活动进行前后的情况,并将这些数据作为职前教师的前后测成绩。研究对象选择本校2018级化学教育专业的职前教师。他们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没有较大差别。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自愿参与原则,所以得到的研究数据基本符合研究对象本人的情况。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判断出这两个培养模式的效果。然后用案例法,针对两个基础不同的职前化学教师,开发出两个“职前化学教师课堂授课能力的同伴互助式培养模式”的活动案例。案例一模拟教师A的课堂“氯气的性质”和案例二模拟教师B的课堂“氯离子的检验”是小组成员基于同一课题(选自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氯及其化合物”课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而形成的模拟课堂案例。案例内容包括:互助小组的构建、活动方案的确定、模拟教师课堂实录、互助小组自评互评、教师针对点评以及总结等内容。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职前化学教师同伴互助模式能显着提升职前教师专业知识能力。通过对试卷以及问卷结果分析,发现这一培养模式能够提高职前化学教师的学习成绩、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自我效能感。(2)职前化学教师同伴互助模式能有效提升职前教师化学教学设计能力。从评价表结果可知,对比传统教师教育,同伴互助模式能更好的提高职前教师课程知识、职前教师知识、评价知识等方面的能力。(3)职前化学教师同伴互助模式能提升职前教师课堂授课能力。根据案例情况,两位模拟教师在接受同伴互助培养后,课堂授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赵庆明[5](2019)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研究(1927-1949)》文中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化学教育是在继承清末民初化学教育成果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化学教育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学堂,但此时期的化学教育在修业年限、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上,每个学校各自拟定,没有统一标准,化学教师也大多由外国人担任,此时期的化学教育正处于初创期。清末新政时期,化学教育正式成为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化学教科书也由此诞生,此时期的化学教科书大多译自日本,数量较多。进入民国以后,化学仍是中学的必修课程,化学教育在“壬午学制”学制后中国的化学教育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和发展,并进入了现代教育的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近代化学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也有些许不足。1927年到1949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等化学教育发展的政策,先后颁布了五个中等化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作为化学教科书编写与化学教学、考核的参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教育的发展。课程标准虽屡经修订,但仍存在诸如没有指导思想、大纲繁杂、学时太少等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人自编教材成为化学教材的主体,改变了清末民初以来国外化学教科书为主流的局面。这得益于课程标准的出台以及化学教育家们的努力,这一时期出版了数量众多的中等化学教科书,其中不乏一些善本,但此时期的教科书仍不如一些译本教科书受欢迎,反映了国产教科书仍不成熟。化学教师作为化学教育的实施者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大多数中学化学教师毕业于国内大学甚至国外大学的化学专业或其他相关理科专业,但多数化学教师未曾受过专门的教师教育致使在教学法与教学经验上有所欠缺,化学教师仍是各中学比较稀缺的教师。化学教学须有实验的配合,教育部为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做过许多工作,但由于仪器设备的缺乏使得大多数初中与部分高中亦无法正常开展实验教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化学教育有成功的一面,亦有不足的一面。成功之处是经过22年的发展,中等化学教育已然成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战乱时期也得以维持与发展,完成了自近代以来中等化学教育在中国的建制化进程。教育主管部门与广大化学工作者为此做出了贡献。但化学教育也存在诸如课程标准不成熟、教材分量过重、教学法不当、师资缺乏、实验形同虚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化学教育深受时局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抗战前的化学教育为建设服务,战时的化学教育为抗战服务,战后国民政府主导的化学教育在其垮台中走向消亡,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化学教育迎来新生。

李铁绳[6](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指出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高涛,周彩新,刘显明,杨绪红,曾志刚,孙绍发[7](2016)在《自主设计实验在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实验是培养合格化学教师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设自主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开展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和方法。希望通过有机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实验素质。

梁丹霞,卓军其[8](2014)在《高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文中指出文章从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三方面入手,通过对12所高中化学教师的调研,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与高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对高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雷宇[9](2012)在《新课程下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全国的中小学都在实施和使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的教学,同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面,面临着实验数量增加、实验类型趋向综合、实验内容与技术更新、科学探究受到重视等一系列挑战。可以说,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水平成为了影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如何适应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具较高实验教学技能水平的“研究型教师”,是当前高师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培养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自2007年秋入学起,由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高校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并实施免费师范教育。免费师范生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特殊的经济待遇和特殊的就业政策,使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解读。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实验教学技能水平的培养为主题,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着手,深入探讨了当前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中培养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水平的基础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尝试构建合理有效的《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模式。本研究在对关于师范教育以及化学课程教学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武汉市及其他市县95名中学化学教师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的108名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与9名大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中6名大学化学教学论教师和1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并于2011年3月至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08级108名本科生的《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中,进行了4个班级共36课时的“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教学实践;此外,对该年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在实验教学观念和实验教学技能等方面,化学免费师范生和中学教师在整体上与新课程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对他们实验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明显不足。此外,本文的实践研究表明,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采取PCK理论指导、PBL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策略,能够明显地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实验教学技能。

韩彩[10](2008)在《民族地区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浅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地区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民族地区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该调整教学内容、采取有特色的教学方式、规范实验成绩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有机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高师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修改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师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修改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研究 ——以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高考试题编制的研究
        2.1.1 知识立意的高考化学试题命制
        2.1.2 科学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命制
        2.1.3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命制
    2.2 PISA测评
    2.3 TIMSS测评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2.1 核心素养下试题编制思路的澄析
        3.2.2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分析框架的构建
        3.2.3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II、III)的分析比较
4 理论基础
    4.1 化学核心素养
    4.2 科学素养导向的分析框架
        4.2.1 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4.2.2 TIMSS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5 研究设计与实施
    5.1 研究流程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对象
    5.4 研究工具
6 资料分析与结果
    6.1 高考试题题型统计
    6.2 不同情境下的典型题目分析
    6.3 试题内容分析
        6.3.1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
        6.3.2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I
        6.3.3 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II
    6.4 研究结果
        6.4.1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试题分析
        6.4.2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I试题分析
        6.4.3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II试题分析
        6.4.4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I、II、III试题比较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实践建议
8 研究反思
    8.1 研究局限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附录2 学业质量水平划分
    附录3 2020 年全国卷化学试题
致谢

(2)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研究 ——以六所高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实的呼唤
        (二)对教育生活史研究的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四、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三)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界定
        (一)学习生活
        (二)课堂学习
        (三)课外学习
    六、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六所高师办学概况及师范生招生选拔情况
    一、六所高师的办学概况
        (一)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二)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三)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四)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二、师范生的招生选拔概况
第二章 民国时期师范生课堂学习生活
    一、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倡导“自学辅导”,启发式教学理念
        (二)选聘高水平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一)重视基础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师范性
        (二)开展选修课程,重视实验教学
        (三)重视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
第三章 民国时期师范生课外学习生活
    一、图书馆的学习活动
        (一)高师图书馆概况
        (二)图书馆中的自主学习
    二、修学旅行与实习
        (一)收获颇丰的修学旅行
        (二)学以致用的教育实习
    三、拓展视野和提高能力的学习活动
        (一)参加学术报告与辩论
        (二)获取校外新思想新观念
第四章 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的特征及当今启示
    一、师范生学习生活特征
        (一)多样化的知识学习途径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三)以自主性为主的学习动机
    二、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的当今启示
        (一)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三)加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拓展知识获取的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中国科学社与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有关中国科学社的研究
        (二)有关近代中国化学发展的研究
第一章 清末西方近代化学的传播和中国科学社的创建
    一、清末西方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
        (一)鸦片战争前后的初次传入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系统译书活动
        (三)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的期刊和教育传播
    二、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动
    三、化学股社员群体分析
        (一)籍贯情况分析
        (二)受教育情况分析
        (三)从业状况分析
        (四)着名成员介绍
第二章 《科学》与近代中国化学研究的开展
    一、《科学》的发行及其特点
    二、主要栏目以及化学论文数量分析
    三、基础构建——化学名词讨论
    四、无机化学知识传播
        (一)对元素性质和作用介绍
        (二)对元素周期律的报道
        (三)对重要化学物质的介绍
    五、分享化学研究的平台
        (一)致力于古代金属成分分析——王琎的杰出工作
        (二)着重理论建设——韩组康的分析化学理论研究
        (三)陈朝玉和罗登义的营养化学研究
        (四)许植方的药物化学研究
        (五)其他学者和专题研究
    六、化学史的研究
        (一)对化学史分期的讨论
        (二)近代化学何以发生:对着名化学家的介绍
        (三)对中国古代化学成就的研究
        (四)对国内外化学发展情况的研究
第三章 《科学画报》与近代化学知识的普及
    一、《科学画报》的发行及其特点
    二、介绍化学内容的栏目分析
    三、化学与人生
        (一)化学与生命
        (二)化学与物质观
        (三)化学与日常生活
    四、化学与工业生产
        (一)化学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价值
        (二)重要的化学工业原料的介绍
    五、化学与战争
    六、实践操作——化学实验的介绍
    七、其他栏目介绍的化学内容
第四章 结语
    一、中国科学社在近代中国化学发展上取得的成果
    二、原因探析
        (一)组织运作
        (二)成员本身
        (三)刊物的发行
    三、由“传统”走向“西方”的特点
        (一)社员自身
        (二)杂志内容形式
        (三)杂志传达的精神
    四、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科学社学习化学社员的基本情况
附录二 :《科学》中的化学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基于同伴互助的职前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来源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1.5 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群动力理论
        2.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职前化学教师
        2.2.2 教师专业发展
        2.2.3 同伴互助
        2.2.4 职前化学教师同伴互助培养模式
3 基于同伴互助的化学专业知识培养实证研究
    3.1 基于同伴互助的《有机化学》前期分析
        3.1.1 前期分析方案
        3.1.2 《有机化学》课程分析
        3.1.3 职前教师调查分析
    3.2 基于同伴互助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设计与实施
        3.2.1 基于同伴互助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设计
        3.2.2 基于同伴互助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实施
    3.3 基于同伴互助的《有机化学》教学模型的实施效果分析
        3.3.1 实验组单组实验实施效果分析
        3.3.2 《有机化学》成绩等组实验效果分析
    3.4 实验总结
4 基于同伴互助的化学教学设计培养实证研究
    4.1 培养模式
    4.2 实验问题
    4.3 实验对象
    4.4 研究设计
    4.5 实验实施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 实验讨论
5 基于同伴互助的化学教学实施和效果分析
    5.1 实践设计
    5.2 活动记录与效果分析
        5.2.1 模拟教师A“氯气的性质”
        5.2.2 模拟教师B“氯离子的检验”
    5.3 实践结果讨论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职前教师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发展概况
    第一节 1927年前近代化学教育的开端与化学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化学教育的开端
        二、清末的化学教育
        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化学教育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十年经济建设时期”的中等化学教育继续发展(1927-1937)
        一、国民政府教育宗旨的确立及其教育立法
        二、中等化学教育的黄金十年
    第三节 抗战及战后时期的中等化学教育的曲折发展(1937-1949)
        一、战时教育体制与中等教育政策的调整
        二、战时中等化学教育的继续发展
        三、战后中等化学教育的发展与危机
第二章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演变
    第一节 1927年以前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第二节 暂行标准:1929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一、暂行中学课程标准制定背景
        二、1929年中学化学暂行课程标准内容
        三、1929年中学化学暂行课程标准评价
    第三节 正式标准:1932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一、1932年中学课程标准制定背景
        二、1932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内容
        三、1932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评价
    第四节 战前标准:1936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一、1936年中学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二、1936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内容
        三、1936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评价
    第五节 战时标准:1941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一、1941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二、1941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内容
    第六节 战后标准:1948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一、1948年中学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二、1948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内容
    小结
第三章 中等化学教科书研究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中等化学教科书编写回顾
        一、传教士与化学教科书
        二、新式化学教科书的诞生
        三、中等化学教科书的初步发展(1912-1926)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科书编写出版总体概况
        一、十年建设: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出版的“黄金时代”(1927-1936)
        二、抗战及战后的中等化学教科书曲折发展(1937-1949)
    第三节 化学教科书的发展趋势
        一、化学教科书的本土化
        二、化学教科书的规范化
        三、化学教科书编者的专业化
        四、化学教科书体现时代性
    第四节 南京政府时期中学化学教科书的评价
        一、化学教科书的优点
        二、化学教科书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中等学校化学教师群体分析
    第一节 中等学校化学教师来源与进修制度
        一、中等学校化学教师来源
        二、中学化学教师的进修
    第二节 中学化学教师结构考察
        一、中等化学教师的学历结构
        二、中等化学教师的年龄及性别结构
    第三节 化学教师日常工作及案例分析
        一、化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二、化学教师案例分析
        三、化学教师的职业兴趣
第五章 中等化学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
    第一节 中等化学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法及讨论
        二、中等化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节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一、中学化学设备标准
        二、化学实验教材与仪器设备
        三、化学实验课开课情况分析
    第三节 中学化学教学评价
        一、中学化学考试成绩的考察
        二、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小结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的历史思考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评价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化学教育的成就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化学教育的局限性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的启示
        一、化学教育应与社会及时代密切联系
        二、化学教育应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6)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自主设计实验在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有机化学实验开设自主设计实验的必要性
三、自主设计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1. 进行自主设计实验的前提条件
    2. 自主设计实验的实施
    3. 教师的作用
四、有机自主设计实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五、结语

(8)高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看高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必要性
    1.1 从实验教学目标看改革的必要性
    1.2 从实验教学内容方面看改革的必要性
    1.3 从实验教学模式方面看改革的必要性
2 高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适应中学化学教学要求修改教学目标
    2.2 结合高中化学实验内容,补充、更新和调整有机化学实验内容
    2.3 改进高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模式
4 结语

(9)新课程下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理论基础
    2.1 理论综述
        2.1.1 PCK理论
        2.1.2 课程理论
        2.1.3 教学理论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免费师范生
        2.2.2 教师专业化发展
        2.2.3 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2.2.4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
    2.3 新课程对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实验教学技能提出的要求
        2.3.1 教师专业化对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提出的要求
        2.3.2 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提出的要求
3 化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调查研究
    3.1 湖北省部分中学教师化学实验教学技能的调查
        3.1.1 调查概况
        3.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1.3 访谈结果分析
    3.2 湖北省部分师范院校师范生化学实验教学技能的调查
        3.2.1 调查概况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3 访谈结果分析
4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4.1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目标
    4.2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理念
    4.3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的内容
        4.3.1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体系的设计模型
        4.3.2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内容选择
    4.4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4.4.1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设计
        4.4.2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考核评价方式
        4.4.3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
5 研究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与新课程要求尚有差距
        5.1.2 免费师范生和中学教师欠缺培养实验教学技能的途径
        5.1.3 高师院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程
    5.2 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5.2.1 完善课程体系
        5.2.2 创新课程内容
        5.2.3 变革教学方法
        5.2.4 加强纬度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实践及发表论文
致谢

(10)民族地区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整教学内容
    1.1 加强基本操作实验, 加强操作规范化训练, 提高实验技能
    1.2 减少和重组有机化合物性质验证实验
    1.3 在有机合成实验中增加综合性实验
    1.4开设设计性开放式实验
2 采取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2.1 学生强化实验前的预习, 写好预习报告
    2.2 教师认真备课, 做好准备实验
    2.3 改革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2.4 改革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的形式及内容[8]
3 规范实验成绩考核方式

四、高师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修改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素养导向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研究 ——以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为例[D]. 李兴月.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民国时期师范生学习生活研究 ——以六所高师为例[D]. 乔安洁.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中国科学社与近代中国化学的发展[D]. 兰栋琪. 山西大学, 2020(01)
  • [4]基于同伴互助的职前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梅蕊. 湖北师范大学, 2020(02)
  •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研究(1927-1949)[D]. 赵庆明.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7]自主设计实验在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高涛,周彩新,刘显明,杨绪红,曾志刚,孙绍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12)
  • [8]高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 梁丹霞,卓军其. 广州化工, 2014(10)
  • [9]新课程下化学专业免费师范生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D]. 雷宇.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10]民族地区高师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浅议[J]. 韩彩. 凯里学院学报, 2008(06)

标签:;  ;  ;  ;  ;  

对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实验修改的浅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