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菇对镉致肝脏脂质过氧化及c-fos 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双[1](2021)在《慈姑多糖对六种重金属诱导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分别建立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小鼠肝损伤和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在成功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探究慈姑多糖对这两种损伤模型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并通过抗氧化、抗凋亡、抗炎等多层面从基因及蛋白水平研究慈姑多糖抗多种重金属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以期为慈姑多糖防治多种重金属联合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提供实验依据,也为慈姑多糖作为重金属解毒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1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将昆明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损伤模型组、阳性药谷胱甘肽组、慈姑多糖高剂量组和慈姑多糖低剂量组,共40只。每组小鼠均每天灌胃2次,其中慈姑多糖高剂量组(0.8g/kg)、低剂量组(0.2g/kg)、阳性药组(0.9g/kg)提前4h进行灌胃处理,空白对照组及损伤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小时后,进行造模给药,其中损伤模型组、慈姑多糖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组给予重金属混合液(0.3g/kg)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所有小鼠每6天称一次体重,本次实验周期为30天。最后一天灌胃结束后,禁食12h后处死,进行眼球取血,解剖取其肝脏称重、固定。离心取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AST、ALT、ALP、ALB肝生化指标进行检测,采用HE染色方法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确定重金属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2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2.1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L02细胞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不同剂量6种重金属染毒组(25、50、100、200、400、800、1600ng/ml),应用MTT法检测重金属混合液LC50浓度;另将L02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慈姑多糖给药组(0.25、0.5、1、2、4mg/ml),应用MTT法检测慈姑多糖对L02细胞的无毒浓度范围。将L02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损伤模型组(900ng/ml)、慈姑多糖保护组(900ng/ml重金属混合染毒液+0.25、0.5、1、2mg/ml慈姑多糖),应用MTT法在24h、48h、72h检测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混合染毒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应用微板法在24h检测L02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确定重金属混合液的造模浓度及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致肝损伤的最佳保护时间及保护剂量。2.2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将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损伤模型组(900ng/ml)、慈姑多糖保护组(900ng/ml重金属混合染毒液+0.25、0.5、1、2mg/ml慈姑多糖)。采用细胞流式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变化。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900ng/ml)、慈姑多糖最佳保护组(1mg/ml);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Keap1、Nrf2、HO-1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细胞中Drp1、Nrf2、HO-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2.3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诱导L02细胞凋亡的影响分组及给药同2.2,采用免疫荧光法及细胞流式法检测L02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慈姑多糖给药后,细胞中TNF-α、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显着降低(P<0.05),肝脏指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与慈姑多糖高、低剂量组小鼠体重增加,阳性药及慈姑多糖高剂量组肝脏指数降低(P<0.05)。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ALP含量均显着升高,ALB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及慈姑多糖高、低剂量组能有效降低ALT、AST、ALP含量,提高AL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出现严重炎性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及慈姑多糖高、低剂量组肝组织炎性浸润显着改善,其中慈姑多糖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改善效果接近,好于慈姑多糖低剂量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TNF-α、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慈姑多糖组能显着降低炎症因子TNF-α和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提高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2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2.1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MTT实验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混合液在900ng/ml浓度时细胞存活率在50%左右,故选用该浓度作为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的造模浓度。另慈姑多糖无毒浓度实验结果显示,慈姑多糖在0.25、0.5、1、2mg/ml的范围内对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提示在该浓度范围内慈姑多糖没有细胞毒性。损伤保护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时间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均显着下降(P<0.05),细胞上清液中AST、ALT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慈姑多糖组能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上清液中AST、ALT含量(P<0.05),提示慈姑多糖对重金属联合诱导的L0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在1mg/ml的浓度下,作用24h后,保护作用最佳。故我们选用1mg/ml孵育24h,作为后续慈姑多糖保护机制研究的最佳剂量及给药时间。2.2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在细胞流式及免疫荧光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OS含量显着上升,荧光强度高度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慈姑多糖组能显着减少细胞中ROS的含量,降低细胞中荧光强度(P<0.05)。RT-PCR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Nrf2、HO-1 mRNA表达显着升高,Keap1 mRNA表达显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慈姑多糖组能降低Nrf2、HO-1 mRNA并升高 Keap1 mRNA 的表达(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rp1、Nrf2、HO-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慈姑多糖组抑制了细胞中Drp1、Nrf2、HO-1蛋白的表达(P<0.05)。2.3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流式、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着升高(P<0.01),慈姑多糖给药组能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在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中,相对于模型组,慈姑多糖组能显着降低炎症因子TNF-α、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表达,并提高抑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P<0.05),提示慈姑多糖能显着改善L02细胞凋亡情况。结论: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小鼠肝损伤和L02细胞损伤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损伤、激活Nrf2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减少炎症发生有关。
常晓翠[2](2020)在《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重金属镉是一种分布广泛、生物毒性明显的常见环境污染物。镉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和放大,可致人畜发生骨质疏松、实质器官损伤、肿瘤等多种疾病。肝脏是镉毒性作用的重要靶器官,有研究证明镉能够导致肝脏细胞发生凋亡,并且镉肝脏毒性的主要毒理机制是氧化损伤作用。鸡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主要家禽,因环境污染和使用矿物添加剂脱镉处理不彻底等原因,鸡镉中毒发生的潜在风险较高,这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还可能使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迫切需要找到鸡镉中毒解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试验以镉氧化损伤的毒性机制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ipoic acid,α-LA)和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及其联合应用对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6只一周龄扬州本地三黄鸡,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镉组、α-LA组、CGA 组、α-LA+CGA 组、镉+α-LA 组、镉+CGA 组、镉+α-LA+CGA 组,每组 12 只,公母各半。其中染镉方式为自由饮水(50 mg/L),α-LA给药方式为拌饲(400 mg/kg),CGA给药方式为灌胃(45mg/kg)。试验期共三个月,每天记录鸡的体质量,试验结束后采血,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处死鸡采集肝脏、心脏、肾脏、脑等脏器,计算脏器系数;收集肝脏样本,观察其显微和超微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肝脏中抗氧化酶GSH-Px、T-SOD、CAT、GST的活性和MDA、GSH、H2O2以及T-AOC的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测定肝脏中与抗氧化相关的微量元素Fe、Mn、Zn、Se、Cu及肝脏中镉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1)生长发育指标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体质量、肝脏系数和心脏系数显着降低(P<0.05),脑系数,肾脏系数显着升高(P<0.05);各保护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体质量、脏器系数有所恢复,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CGA分别与镉共处理组体质量和脏器系数均无显着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AST、UA、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TP、ALB含量、A/G值和血红蛋白浓度极显着降低(P<0.01),GLO、ALP、LDH、CK无显着差异(P>0.05);各保护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A/G值、ALB、TP含量显着或者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CREA、镉含量显着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TP含量和A/G值显着升高(P<0.05),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α-LA+CGA与镉共处理组A/G值、TP、ALB、镉含量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LDH、UA、CREA、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镉含量显着升高(P<0.05),其余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各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2)病理变化观察结果显示镉中毒组肝脏细部分空泡变性或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脊断裂,模糊,细胞核核膜部分溶解消失等。与镉中毒组比较,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细胞核和线粒体损伤有所缓解。(3)肝脏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MDA、GSH、H2O镉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T-SOD、GST、GSH-Px、CAT活性和T-AOC2、Mn、Fe、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各保护剂组各项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MDA、GSH、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GST、GSH-Px活性和T-AOC、Mn、Cu、Zn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T-AOC、Mn显着升高(P<0.05),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α-LA+CGA与镉共处理组MDA、GSH、H2O2镉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5),Mn、Fe、Cu、Zn、S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其他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各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MDA、H2O2含量显着升高(P<0.05),T-AOC、Zn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余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4)肝脏凋亡蛋白Bax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Bax蛋白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各保护剂组无显着变化(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Bax蛋白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下降(P<0.05或P<0.01)。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CGA分别与镉共处理组Bax蛋白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Bax、CytC、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Bcl-2表达量和Bcl-2/Bax值极显着降低(P<0.01);各保护剂组各基因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与镉中毒组相比,各保护剂与镉共处理组,Bax、Cyt C、Caspase 9和Caspase 3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5或P<0.01),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与α-LA+CGA+镉组相比,α-LA与镉共处理组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显着降低(P<0.05),其他各基因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CGA与镉共处理组Bcl-2的表达量和Bcl-2Bax值极显着降低(P<0.01),Caspase 9 显着升高(P<0.05)。结论:α-LA和CGA能降低镉在体内的蓄积,缓解镉中毒对鸡生长发育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好。α-LA和CGA能缓解镉对鸡肝脏的氧化损伤,抑制镉通过线粒体通路介导肝细胞的凋亡,对镉致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对于提高鸡抗氧化能力、抑制凋亡、减少镉在体内的蓄积都具有更好的效应。
吴倩[3](2020)在《镉污染大米对ICR小鼠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镉是一种毒性且持久性极强的污染物,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广泛存在。我国居民镉暴露的90%量来源于食品,其中大米的贡献率高达58.6%。目前,各国是以镉离子为只要研究对象研究其污染现状和危害。大米中的镉由于主要与蛋白质形成络合物所以与镉离子具有不同的毒性。因此,本课题拟采用氯化镉(CdCl2)和三种不同污染水平的镉大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染毒小鼠探讨镉污染大米的毒性作用及机制,为食品安全标准镉限量指标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84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正常大米组(Rice-N)、正常大米与CdCl2溶液物理混合组(CdCl2+Rice-N)、CdCl2组、实验组(大米Cd浓度0.1mg/kg,Rice-L组;大米Cd浓度0.4mg/kg,Rice-M组;大米Cd浓度0.7mg/kg,Rice-H组),实验周期为8周。按期称量小鼠体重并记录、观察生理活动。染毒结束后,收集小鼠血液及各脏器,对主要器官测定组织镉含量、切片观察,测定血清和肝脏中AST、ALT含量,将血清中的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肝脏组织中丙二醛、谷胱甘肽、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的含量依次测定。2.使用mRNA测序技术来分析实验小鼠肝脏的整体基因调控水平。比较各组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部分DEGs进行后续研究。3.根据mRNA测序结果筛选的DEGs,将模型小鼠的肝脏从mRN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扩增技术(RT-PCR)对MAPK、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1、EGFR、MAP2K6、MAPK13、CD19、PIK3R6、PRKAA1、e IF4E基因进行检测,研究CdCl2和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的MAPK、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作用。结果:1.大米中镉对小鼠生理生化的影响实验小鼠体重整体呈增长趋势,随着染毒时间增加小鼠体重增长逐渐缓慢,高剂量组(CdCl2组、CdCl2+Rice-N组、Rice-H组)行动较Control组和Rcie-N组迟缓。长期低剂量CdCl2对小鼠脏器系数影响较小,当存在大米基质时CdCl2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的影响较镉污染大米显着。镉在小鼠体内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肾脏中,心脏、脾脏、肺脏和血液中分布较少;对于三种不同镉污染水平的大米,随着大米中镉的浓度升高小鼠体内镉的含量随之升高;CdCl2+Rice-N组小鼠肝脏组织中镉含量显着高于含有相同镉浓度的Rice-H组(P<0.05),而在肾脏组织中CdCl2+Rice-N组的镉含量显着低于Rice-H组(P<0.05)。大米中镉的浓度达到0.4mg/kg(Rice-M)时与Rice-N组相比肝脏和肾脏产生显着影响(P<0.05),随着大米中镉的浓度升高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的影响增大。当CdCl2与大米中镉浓度相同时,CdCl2+Rice-N组小鼠血清ALT含量显着高于Rice-H组(P<0.05),CdCl2+Rice-N组与Rice-H组两者间小鼠血清中CR、BUN的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0.4mg/kg、0.7mg/kg(Rice-M、Rice-H)大米中镉都能对小鼠肝脏造成氧化损伤,随着镉污染大米中镉的浓度升高对小鼠造成损伤程度越大。在相等镉浓度下CdCl2+Rice-N组小鼠肝脏中CAT活性非常显着低于Rice-H组(P<0.01)。2.镉污染大米对小鼠肝脏mRNA测序结果(1)CdCl2和大米中镉浓度相同时,CdCl2组与Control组之间的DEGs和CdCl2+Rice-N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的数量大于Rice-H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的数量。三种不同镉浓度的大米实验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数量并未出现明显的随着镉浓度升高而增多的现象,说明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DEGs的数量没有明显剂量效应。(2)GO分析结果显示CdCl2组与Control组之间的DEGs、CdCl2+Rice-N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主要富集了与脂类、氧化还原和酶活性相关的条目,与CdCl2相同镉浓度的Rice-H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富集了分子代谢、酶活性和神经调节相关的条目。对于三种不同镉浓度的大米,Rice-L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主要富集了分子代谢、离子转运、脂类酶活性相关条目;Rice-M组与Rice-N组之间的DEGs主要富集了酶反应相关条目。(3)KEGG分析结果显示,相同镉浓度的CdCl2和大米中镉均能调控MAPK信号通路对小鼠肝脏产生损伤,而大米中镉还调控PI3K-Akt等其他信号通路。3.镉污染大米调控MAPK、PI3K-Akt/mTOR通路造成小鼠肝脏损伤机制初步研究(1)MAPK、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基因的上调和下调程度均与大米中镉的浓度呈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即大米镉浓度越高上调或下调的程度越大。(2)在MAPK信号通路中,当镉浓度相同时,CdCl2+Rice-N组、Rice-H组小鼠肝脏中AKT1的表达与Rice-N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CdCl2导致小鼠肝脏中AKT1极其显着下调表达(P<0.001);EGFR基因在CdCl2组、CdCl2+Rice-N组显着下调(P<0.01),Rice-H组EGFR基因显着上调(P<0.001);MAP2K6基因在CdCl2组、CdCl2+Rice-N组、Rice-H组显着下调且CdCl2+Rice-N组下调倍数显着高于Rice-H组(P<0.05);MAPK13基因在CdCl2组、CdCl2+Rice-N组、Rice-H组显着上调且CdCl2+Rice-N组上调倍数显着大于Rice-H组(P<0.05)。(3)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当镉浓度相同时,Rice-H组小鼠肝脏CD19下调倍数显着高于CdCl2+Rice-N组(P<0.05);Rice-H组小鼠肝脏中PIK3R6表达显着上调(P<0.01),CdCl2+Rice-N组与Rice-N组、CdCl2组与Control组相比小鼠肝脏中PIK3R6基因表达无显着性(P>0.05);PRKAA1基因在CdCl2+Rice-N组中下调的倍数显着高于Rice-H组(P<0.05);CdCl2+Rice-N组、Rice-H组小鼠肝脏中e FI4E表达显着上调(P<0.05)且Rice-H组小鼠肝脏中e FI4E上调倍数显着大于CdCl2+Rice-N组(P<0.05),CdCl2组与Control组相比该基因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CdCl2和大米中镉浓度相同时:两种形态的镉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不同,大米中镉在肾脏中的分布较CdCl2多,而CdCl2在肝脏的分布较大米中镉多;CdCl2比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组织的损害和氧化损伤严重。(2)低、中、高污染水平的镉大米随着镉浓度升高,镉在小鼠体内含量增大、肝脏和肾脏的影响增大、氧化损伤程度增大。(3)CdCl2和大米中镉浓度相同时:CdCl2比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更广泛;在小鼠肝脏毒性损伤过程中都能影响酶活性相关条目,两者有各自的调控机制但对小鼠肝脏的毒性机制存在着关联。(4)相同镉浓度CdCl2和镉污染大米在调控MAPK信号转导通路时CdCl2在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肝脏细胞凋亡程度高于大米中镉,从而使机体对损伤的应答反应减弱;在调控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时大米中镉在减弱损伤应答反应、促进了细胞转化方面程度较CdCl2强,从而使细胞癌变得可能性增大。
刘江秀[4](2020)在《硒缓解氯化汞所致鸡脾脏损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汞(Mercury,Hg)是一种具有难降解、易迁移和高富集等特性的有毒重金属。自然界的汞主要以元素汞、有机汞和无机汞三种形式存在。氯化汞(Mercury chloride,HgCl2)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电气及军事等领域并通过生物链的富集危害人类健康。研究表明,HgCl2可以造成多种器官损伤,脾脏是其毒性损伤的靶器官之一。硒(Selenium,Se)是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抗氧化和拮抗重金属毒性的功能。已有研究表明Se可以拮抗重金属引起的鸡组织和器官损伤,但是Se能否拮抗HgCl2所致的鸡脾脏组织损伤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本课题拟探讨Se对HgCl2所致鸡脾脏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将90只1日龄雄性海兰褐蛋鸡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Cont组饲喂标准商品日粮和饮水;HgCl2组饲喂标准商品日粮和添加HgCl2的饮水(HgCl2含量为250 mg/L);HgCl2+Se组饲喂添加亚硒酸钠的标准商品日粮(Na2SeO3含量为10 mg/kg)及添加HgCl2的饮水(HgCl2含量为250 mg/L)。试验7周后处死试验动物并采集脾脏组织。首先,通过检测脾脏指数和病理组织学变化来研究Se对HgCl2所致脾脏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HgCl2能诱导鸡脾脏指数显着降低以及脾脏组织病理损伤,Se有效缓解了脾脏的这种变化,结果证实Se拮抗HgCl2所致的脾脏损伤。其次,检测了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显示Se能有效缓解HgCl2所致的鸡脾脏MDA含量的升高以及GSH、GPx和T-AOC的下降,表明Se能拮抗HgCl2所致的脾脏氧化应激。再次,本研究检测了炎症相关指标IL-1β、IL-4、IL-6、IL-8、IL-10、IL-12β、IL-13、IL-17、IL-18、TNF-α、NF-κB、COX-2及iNOS的mRNA水平和NF-κB、COX-2和iNOS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显示Se能有效缓解HgCl2所致的脾脏IL-1β、IL-4、IL-6、IL-8、IL-12β、IL-17、IL-18和TNF-α、NF-κB、COX-2及iNOS的mRNA水平和NF-κB、COX-2及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升高,及IL-10和IL-13 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结果表明Se能有效拮抗HgCl2所致的炎症损伤。同时,本研究检测了凋亡相关指标Bak1和Bcl-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e能有效拮抗HgCl2所致的Bak1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升高及Bcl-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降低。证实Se能有效缓解HgCl2所致的脾脏细胞凋亡。最后,检测了热休克蛋白HSP60、HSP70和HSP90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e能有效缓解HgCl2所致的HSP60、HSP70和HSP90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升高。结果证实Se拮抗HgCl2所致的鸡脾脏热休克蛋白的激活。综上所述,Se主要通过拮抗氧化应激、炎症损伤、细胞凋亡和热休克蛋白的激活来缓解HgCl2所致的脾脏损伤。
柯秀慧[5](2019)在《慈姑多糖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慈姑多糖(SSP)干预小鼠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INH/RFP)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并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讨SSP干预INH/RFP肝损伤小鼠和NAFLD小鼠后的血清代谢物谱,挖掘SSP干预肝损伤作用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以探究SSP保肝作用的分子机制,为SSP开发为保肝产品提供试验依据。方法:1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代谢组学研究1.1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24只BALB/C小鼠(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10只)、多糖组(8只)。采用INH/RFP造模,造模同时对多糖组灌胃SSP进行干预。所有小鼠每天灌胃2次,第1次为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8g/kg),多糖组灌胃SSP(0.8g/kg),4小时候后第2次灌胃,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0.2g/kg),模型组和多糖组灌胃INH(0.1g/kg)+RFP(0.1g/kg)。持续30天。所有小鼠禁食12小时,称重并处死。然后收集血液和肝脏样本。眼球取血后将血液离心获得血清。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的检测以及采用HE染色方法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模型是否复制成功,并评价SSP对INH/RFP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1.2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小鼠肝损伤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分组及给药同1.1。采用UPLC-HRMS方法分析SSP干预INH/RFP联用肝损伤小鼠的血清样本,获取血清代谢物谱,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LS-DA)方法挖掘可能的SSP干预肝损伤作用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探究SSP保护作用机制,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对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中的三羧酸循环通路进行验证。2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代谢组学研究2.1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2.1.1评价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糖脂代谢及炎症的影响2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灌胃生理盐水(0.8g/kg)、模型组饲喂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灌胃生理盐水(0.8g/kg)、多糖组饲喂MCD饲料+灌胃SSP(0.8g/kg)。饲养12周后,所有小鼠禁食12h,称量体重,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束后麻醉,眼球取血,离心血液为血清,并取出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的表达;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方法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2.1.2评价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分组及给药同2.1.1。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肝组织促凋亡蛋白(Bax)、抑制凋亡蛋白(Bcl-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rf2、HO-1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Nrf2蛋白进行检测。2.2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分组及给药同2.1.1。采用UPLC-HRMS方法分析SSP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血清样本,获取血清代谢物谱,并采用PCA方法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DA)方法挖掘可能的SSP干预肝损伤作用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寻找标志代谢物,探究SSP保护作用机制,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对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中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进行验证。结果:1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代谢组学研究1.1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血清生化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ST、ALT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糖组AST、ALT含量降低(P<0.05)。HE染色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肝组织出现炎性浸润与坏死灶;与模型组相比,多糖组肝组织炎性浸润和坏死改善。1.2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UPLC-HRMS检测发现SSP能够引起棕榈酸、鸟氨酸、天冬氨酸、琥珀酸、延胡索酸等14种代谢物水平的改变,与调节三羧酸循环、鸟氨酸循环、氨基酸循环等代谢通路相关。免疫组化方法对三羧酸循环通路进行验证,分析发现SSP引起Nrf2、HO-1表达的上调,表明SSP能够引起三羧酸循环通路上调的的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2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代谢组学研究2.1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2.1.1评价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糖脂代谢及炎症的影响模型组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模型组与多糖组无差异。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葡萄糖耐受能力显着下降,多糖组小鼠葡萄糖耐受能力相比于对照组显着降低,但高于模型组。血清生化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G、TC、FBG、FFA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多糖组小鼠血清TG、TC、FPG、FFA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呈中度脂肪变性,同时伴有炎症和坏死;多糖组脂肪变性得到改善。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多糖组脂肪变性得到改善。RT-QPCR检测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6 mRNA表达增强(P<0.05),PGC-1α mRNA表达降低(P<0.01);相比于模型组,多糖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6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或P<0.01),PGC-1α mRNA表达升高(P<0.01)2.1.2评价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血清生化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LDLC水平显着升高(P<0.01);HDLC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多糖组小鼠血清ALT、AST、LDLC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显着升高(P<0.05)。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线粒体,发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线粒体出现肿胀、变形、线粒体嵴消失等表现,多糖组线粒体肿胀、变形、线粒体嵴消失等损伤得到改善。RT-QPCR检测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Bax mRNA表达升高(P<0.01),Bcl-2、Sirt1、Nrf2、HO-1 mRNA表达降低(P<0.05);相比于模型组,多糖组小鼠肝组织中Bax mRNA表达减低(P<0.01),Bcl-2、Sirt1、Nrf2、HO-1 mRNA表达升高(P<0.05)。Western-blot方法检测发现Nrf2蛋白在模型组中表达降低(P<0.05),在多糖组中升高(P<0.05)。2.2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UPLC-HRMS检测发现SSP能够引起棕榈酸、花生四烯酸、白三烯A4、白三烯B4等33种代谢物水平的改变,并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发现SSP引起Nrf2、HO-1蛋白表达的上调,表明SSP能够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SSP对INH/RFP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三羧酸循环、牛磺酸代谢、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等通路有关。SSP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炎症、抑制肝细胞凋亡,发挥对NAFLD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还与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有关。
李冰[6](2018)在《慈姑各提取物和慈姑多糖保肝活性筛选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复制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INH/RFP)肝损伤HepG2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比较慈姑各提取物和慈姑多糖的保肝作用强弱,并探究其肝保护的机制,以期为慈姑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1建立INH/RFP肝损伤HepG2细胞模型,将细胞随机分成9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INH/RFP模型组、阳性对照(维生素E)组和慈姑各提取物组(即慈姑总提取物组、慈姑正丁醇提取物组、慈姑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慈姑石油醚提取物组和慈姑水提取物组),每组设置6个平行孔,通过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培养基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活性来比较慈姑各提取物的肝保护效果。2建立INH/RFP肝损伤小鼠模型,将9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9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INH/RFP模型组,慈姑水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慈姑多糖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水飞蓟素)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30d后,通过小鼠一般情况,肝指数,生化指标ALT、AST、LDH、MDA、谷胱甘肽(GSH)活性的检测以及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比较慈姑水提取物和慈姑多糖(SSP)的保肝作用强弱。3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通过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的Nrf2和Keap1基因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情况,研究慈姑多糖的保肝机制。结果:1细胞活性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NH/RFP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INH/RFP模型组相比,经慈姑石油醚提取物、慈姑正丁醇提取物、慈姑乙酸乙酯提取物、慈姑水提取物、慈姑总提取物及维生素E的预给药后,细胞存活率由 56.0%分别增加到 61.4%、57.9%、63.8%、86.4%、83.3%和 87.7%。除了慈姑正丁醇提取物组外,其它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尤其慈姑水提取物组存活率较高,与维生素E组相近。细胞培养基ALT、AST、LDH、MDA的活性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NH/RFP模型组细胞培养基中的ALT、AST、LDH、MDA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INH/RFP模型组相比,经过慈姑各提取物及维生素E预给药后,细胞培养基中的ALT、AST、LDH、MDA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慈姑石油醚提取物组、慈姑总提取物组、慈姑水提取物组和维生素E组的四个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是慈姑水提取物组四个指标下降较为明显,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可见:从小鼠身体强壮情况、体重增加情况、皮毛光泽度、反应灵敏度等方面观察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NH/RFP模型组小鼠不够强壮,进食少,皮毛暗淡无光泽,脾气暴躁,有个别小鼠出现黄染现象,;与INH/RFP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慈姑水提取物组、不同剂量的慈姑多糖组以及水飞蓟素组小鼠以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相同剂量的慈姑多糖组较慈姑水提取物组改善更明显。小鼠肝指数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NH/RFP模型组的肝指数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INH/RFP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慈姑水提取物组、不同剂量的慈姑多糖组和水飞蓟素组的肝指数均有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慈姑水提取物高剂量组、慈姑多糖中、高剂量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小鼠血清ALT、AST、LDH活性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NH/RFP模型组ALT、AST、LDH活性均有所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INH/RFP模型组相比,慈姑水提取物中、高剂量组,慈姑多糖中、高剂量组和水飞蓟素组ALT、AST、LDH活性均有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是慈姑水提取物高剂量组、慈姑多糖高剂量组和水飞蓟素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小鼠肝匀浆MDA、GSH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NH/RFP模型组MDA含量升高、GSH含量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INH/RFP模型组相比,慈姑水提取物高剂量组,慈姑多糖中、高剂量组和水飞蓟素组MDA含量下降、GSH含量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慈姑水提取物高剂量组、慈姑多糖高剂量组和水飞蓟素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NH/RFP模型组小鼠肝脏切片可见明显的病理改变,切片显色不均匀,有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化变性,有炎性积液病灶等病理变化;与INH/RFP模型组相比,慈姑水提取物低、中剂量组整体切片改善不明显,慈姑水提取物高剂量组、慈姑多糖低、中、高各剂量组和水飞蓟素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3小鼠肝组织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通过RT-PCR法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NH/RFP模型组和慈姑多糖组的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都有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Keap1基因相对表达量都有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IINH/RFP模型组比较,慈姑多糖组Nrf2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Keap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NH/RFP模型组和慈姑多糖组的Nrf2蛋白表达都有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Keap1蛋白表达都有减少,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与INH/RFP模型组比较,慈姑多糖组Nrf2蛋白表达增多,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Keap1蛋白表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细胞实验,筛选出慈姑各提取物中慈姑水提取物保肝效果较好,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慈姑多糖的保肝作用比慈姑水提取物更显着,其保肝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调节作用有关,通过下调Keap1、上调Nrf2的表达,降低肝细胞的损伤。
丁通,骆骄阳,杨世海,杨美华[7](2018)在《天然药物防治镉中毒的现代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镉污染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国际性环境问题。人体主要通过摄入受镉污染的水、食物引起蓄积。20世纪50年代,日本"痛痛病"事件使镉毒性受到广泛关注。此外,镉还可引起肝、肾、肺等器官的损伤。因此,镉中毒的治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者们竭力探索有效的药物以预防和治疗镉中毒。目前,治疗镉中毒的主要药物为螯合剂,但其存在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天然药物具有来源广泛、安全性高、副作用低等诸多优点,可开发用以拮抗镉毒性。该文综述近年来天然药物治疗镉中毒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杨洪雁[8](2013)在《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水蛭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大量的研究发现水蛭具有抗血栓、抗肿瘤、抗纤维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水蛭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领域日趋扩大,其药理作用正在被更多的挖掘出来并为人们所利用,被广泛用于临床,使其越来越成为预防、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其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水蛭的全面深入的研究,水蛭这一传统的中药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随着心脑血管等血瘀证疾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对其病因及诊断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中西医学者的关注。医用动物模型作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疾病的研究中,对疾病诊治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血瘀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之一,是由瘀血所引起的各种临床综合表现。目前对血瘀证模型的制备多从其病因病机制备模型,在造模时有采用单一因素造模的,也有采用复合因素造模的。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瘀证涉及多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与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归经是中药理论中的精髓,是在千百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累积和总结出来的,它是分析和阐述中药功效和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对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中药归经的研究对于更进一步研究药物的药性、作用机制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复合因素(饥饿+高脂+注射肾上腺素)制备家兔血瘀证模型,造模期40d,造模结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模型组,水蛭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水蛭(0.30g/kg、0.15g/kg和0.075g/kg)治疗30d。通过对血瘀证家兔血清中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AngII、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肝脏中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瘀证家兔肝脏中载脂蛋白E基因(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内皮素基因(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四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水蛭抗血瘀证的作用机理。同时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对血瘀证家兔和正常家兔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胆中SOD、MDA含量进行测定来研究中药水蛭的归经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血脂水平发生异常,血清中TC、TG、LDL-C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治疗后发现,血瘀证家兔三个指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进行调节,以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2)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内皮功能发生异常,血浆中ET-1、AngII含量显着高升高,NO含量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治疗后发现,血瘀证家兔三个指标明显恢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内皮功能损伤进行调节,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3)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体内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血浆和肝脏中MDA明显升高、肝脏中SOD含量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组水蛭进行治疗后,两个指标均呈现恢复的趋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抑制,其中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4)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进行治疗后,血瘀证家兔肝脏中ApoE、LDL-R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中对ApoE基因和LDL-R基因调节作用分别以给药第30d、高剂量组水蛭、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5)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肝脏中ET-1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进行治疗后,血瘀证家兔肝脏中ET-1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中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效果最好。6)水蛭不论对血瘀证家兔还是正常家兔各个脏器中SOD、MDA含量的影响均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基本上与水蛭传统归经相一致,但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肝脏中MDA含量影响的选择性更符合传统的水蛭归经理论,结果提示水蛭归肝经,对肺、肾、胃、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综上,采用复合因素多因素(饥饿+高脂+肾上腺素)能够成功制备家兔血瘀证模型,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血脂水平代谢紊乱、内皮功能异常、机体内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模型组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ET-1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过不同剂量组水蛭进行治疗后,三个剂量组均能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内皮功能、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调节,能够显着上调血瘀证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eNOS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调ET-1基因的表达量,说明水蛭能够治疗家兔血瘀证模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调节血脂代谢水平及血脂代谢相关基因LDL-R、ApoE基因的表达量;2)调节内皮功能及相关基因ET-1、eNOS基因的表达量;3)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对水蛭的归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还是正常家兔各个脏器中SOD、MDA含量的影响均有一定的选择性,水蛭的这种选择性调节能基本反应水蛭的归经,提示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研究中药的归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张义冉[9](2013)在《镉致大鼠肝BRL 3A细胞的毒性机理及NAC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镉(cadmium, Cd)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易在体内蓄积,镉能够诱导多种器官或组织损伤并导致相关功能丧失,包括肾脏、肝脏、肺脏、骨骼、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体内外研究均证明,镉可引起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及DNA损伤,且凋亡与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死亡受体、Caspase及非Caspase依赖性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肝脏是镉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目前对镉致肝细胞损伤研究较多,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以大鼠肝细胞系BRL3A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镉对BRL3A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及NAC的保护作用。研究内容如下:1.镉致BRL3A细胞毒性损伤及NAC的保护作用为研究镉致BRL3A细胞的毒性损伤及NAC的保护作用,以0、10、20、4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分别为a-d组),同时以2mmol/LNAC、2mmol/L NAC(预孵育30min)+2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为e-f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培养上清中LDH活性。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细胞皱缩、变圆、结构不完整,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0.01),LDH释放量显着增加(p<0.05); NAC单独处理组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和LDH释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 NAC与镉联合处理组细胞形态皱缩,细胞存活率极显着升高(p<0.01),上清中LDH活性极显着降低(p<0.01)。表明NAC可有效保护镉致BRL3A细胞的毒性损伤。2.镉致BRL3A细胞凋亡及NAC的保护作用为研究镉对BRL3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以0、10、20、4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分别为a-d组),同时以2mmol/L NAC、2mmol/L NAC(预孵育30min)+2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为e-f组)。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细胞染色质浓缩,有的呈新月形,甚至出现核碎裂;镉致BRL3A细胞凋亡率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或p<0.05);NAC单独处理组细胞核状态和凋亡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NAC与镉联合处理组细胞凋亡形态有所减少,凋亡率极显着降低(p<0.01)。表明NAC可有效降低镉致BRL3A细胞的凋亡。3.镉对BRL3A细胞I)NA损伤的研究为研究镉致BRL3A细胞的DNA损伤,以0、10、20、4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分别为a-d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细胞DNA损伤。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受损细胞彗星率、拖尾长度、尾部DNA含量均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或p<0.05)。表明镉可引起BRL3A细胞DNA损伤,并呈剂量—效应关系。4.镉致BRL3A细胞氧化损伤及NAC的保护作用为研究镉致BRL3A细胞的氧化损伤及NAC的保护作用,以0、10.20、4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分别为a-d组),同时以2mmol/L NAC、2mmol/L NAC(预孵育30min)+2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为e-f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比色法检测MDA含量及SOD、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细胞ROS、MDA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或p<0.05),SOD、GSH-Px活性显着或极显着降低(p<0.01或p<0.05);NAC单独处理组细胞ROS、MDA含量及SOD、 GSH-Px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NAC与镉联合处理组细胞ROS含量显着降低(p<0.05), SOD、GSH-Px活性显着或极显着增高(p<0.01或p<0.05)。表明镉致BRL3A细胞发生氧化损伤,NAC具有明显的效保作用。5.镉致BRL3A细胞线粒体损伤及NAC的保护作用为研究镉致BRL3A细胞线粒体损伤及NAC的保护作用,以0、10、20、4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13(分别为a-d组),同时以2mmol/LNAC、2mmol/L NAC(预孵育30min)+2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为e-f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AIF、EndoG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检测Caspase3、Caspse9活性的变化,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了Bax、Bcl-2的mRNA及蛋白,Caspse3、Caspase9及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线粒体数量减少、肿胀,嵴断裂,发生空泡化,线粒体膜电位均极显着降低(p<0.01),Caspase3、Caspase9活性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1或p<0.05), Bax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增加,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aspase3、Caspase9、PARP的蛋白表达量均显着降低, 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的蛋白表达量则显着增加;NAC单独处理组细胞线粒体结构正常,Bax、Bcl-2、Caspase3、Caspase9、PARP蛋白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NAC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镉致相关蛋白的变化的趋势。镉可使AIF、EndoG蛋白于线粒体和细胞浆转移入细胞核。表明Caspase和非Caspase途径均参与了镉致BRL3A细胞的凋亡,NAC可有效保护镉致BRL3A细胞的线粒体损伤。6.镉对BRL3A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为研究镉对BRL3A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以0、10、20、4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设为a-d组(分别为a-d组),同时以2mmol/L NAC、2mmol/LNAC(预孵育30min)+2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为e-f组)。另外,分别用10μmol/Lp38抑制剂SB203580、JNK抑制剂SP600125、ERK抑制剂U0126预孵育0.5h后,加入醋酸镉,使其终浓度20μmol/L作用12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蛋白表达。结果表明,10μmol/L SB203580、 SP600125、U0126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均极显着降低(p<0.01)。镉处理均能使P-JNK、P-p38的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P-ERK在10-20μmol/L染镉组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40μmol/L染镉组44kD P-ER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并未显着改变,42kD P-ERK的磷酸化水平则显着增高。表明MAPK途径参与了镉致BRL3A细胞的凋亡,NAC可有效抑制MAPK途径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7.镉对BRL3A细胞Fas/FasL信号通路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为研究镉致BRL3A细胞Fas/FasL信号通路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以0、10、20、4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分别为a-d组),同时以2mmol/L NAC、2mmol/LNAC(预孵育30min)+20μmol/L醋酸镉分别作用BRL3A细胞12h(为e-f组)。比色法测定Caspase8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8、FasL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s、Fas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细胞Caspase8的活性及Cleaved-Caspase8、FasL的蛋白和Fas 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着增加(p<0.01)。FasL mRNA的表达水平则先降低后升高。联合应用NAC可显着抑制镉对Cleaved-Caspase8、FasL蛋白的上调。表明Fas/FasL途径与镉致BRL3A细胞凋亡有关,NAC可有效抑制Fas/FasL途径而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卢茜[10](2010)在《TEF-1δ表达改变作为新的镉暴露特异标志物的体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镉(Cadmium,Cd)及其化合物是一类工业毒物和环境污染物,并在职业和环境中长期存在。镉又是一种生物半减期很长(19~30年)的多器官、多系统毒物,如肾损伤、肝损伤、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障碍、骨骼系统损害,甚至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生等。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的报告,镉及其相关化合物是确认的第一类致癌物,是人类危害最大的金属毒物之一。因此,镉暴露及其健康损害,特别是镉低水平长期毒作用已经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热点,其中探讨镉暴露特异标志物和相关疾病,是预防和早期诊治之根本。近年来,翻译延伸因子1δ(the mous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δ,TEF-1δ)被鉴定为一个新的镉应答原癌基因。但是,TEF-1δ基因是否可作为潜在的镉暴露生物标志物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创建大鼠慢性镉暴露模型,对血中TEF-1δ的表达改变作为新的镉暴露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2.方法2.1通过预实验找出CdCl2染毒SD大鼠100%和0%死亡的剂量范围,求出正式实验的剂量比,以此等比级差设6个剂量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8只大鼠,观察大鼠CdCl2急性中毒情况,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CdCl2溶液腹腔注射对大鼠的LD50。2.2用SPF级别SD大鼠96只按体重随机分4组,3个CdCl2实验组(高剂量1.225mg/kg、中剂量0.612mg/kg和低剂量0.306mg/kg,)和1个生理盐水对照组(0.9% NaCl),每组24只大鼠,雌雄各半,腹腔注射,每周染毒5次,连续14周。之后所有的大鼠均置于代谢笼中收集24小时尿液,然后剖杀收集血液和内脏器官。2.3内脏器官包括肝、肾、心和肺,计算脏器系数并且做病理切片以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作为肝功能生化指标,测定血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肌酐(CR)以及24小时尿蛋白(24hPro)作为肾功能生化指标。2.4血液、尿液和器官组织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镉的含量。血白细胞和器官组织分别提取总RNA,再用逆转录PCR(RT-PCR)和荧光定量PCR(FQ-PCR)法分析其TEF-1δ因子的表达水平。最后,对血中TEF-1δ因子表达水平与血镉、尿镉、肝镉、肾镉、心镉、肺镉含量和肝肾功能变化以及各器官组织的TEF-1δ因子表达水平之间分别作相关性分析。3.结果3.1急性染毒试验的结果显示,实验大鼠绝对致死量为26.00 mg/kg,最大耐受剂量为11.54 mg/kg,实验剂量组依次为26.00、22.10、18.79、15.97、13.57和11.54 mg/kg。镉中毒大鼠一般在8小时内死亡,少数在72小时内死亡;CdCl2溶液腹腔注射对大鼠的LD50为18.37 mg/kg,95%的可信区间是16.56~20.38 mg/kg。3.2大鼠经过不同镉浓度慢性染毒14周后,不同镉暴露的大鼠血、尿和肝、肾、心及肺脏器中的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随着镉的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1)。实验组大鼠肝、肾、心、肺组织的脏器系数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随着镉的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实验组大鼠肝、肾、心、肺组织的的病理切片中与对照组相比较均观察到病理学改变。镉染毒的大鼠中肝功能生化指标AST和ALT的活性相对于对照组均有升高,并随着镉的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具有剂量-反应关系(P<0.05)。肾功能生化指标Scr、BUN和24小时尿蛋白(24hPro)的活性相对于对照组均有升高,并随着镉的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具有剂量-反应关系(P<0.05)。这些数据显示CdCl2染毒剂量已经引起肝、肾、心、肺组织的不同程度的损害。3.3经RT-PCR分析,血和肝、肾、心、肺中的TEF-1δ因子表达量以β-actin为内参照进行标化计算,初步显示CdCl2染毒的大鼠血、肝、肾、心和肺组织中TEF-1δ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随着镉的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5)。FQ-PCR定量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TEF-1δ表达量以hACTIN为内参照进行标化计算,低、中、高剂量组的TEF-1δ相对拷贝数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血细胞分别是2.54倍、4.28倍和23.54倍,肝组织分别是3.59倍、12.53倍和75.00倍,肾组织分别是16.10倍、53.59倍和159.14倍,心组织分别是3.14倍、5.33倍和13.17倍,肺组织分别是2.37倍、3.92倍和8.02倍,显示大鼠血、肝、肾、心和肺组织中TEF-1δ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随着镉的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1或P<0.05)。3.4经过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鼠血中的TEF-1δ的mRNA表达水平与镉在大鼠血、尿、肝、肾、心、肺中的蓄积浓度有正相关关系;与内脏器官肝、肾、心和肺中TEF-1δ表达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大鼠血和内脏器官中的mRNA表达还与肝功能生化指标(AST,ALT)和肾功能生化指标(24hpro,BUN, Scr)异常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与肝、肾、心、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相关。结果表明,血中TEF-1δ因子表达水平与大鼠的血、肝、肾、心、肺组织的镉暴露水平及其引起的内脏器官异常效应和脏器TEF-1δ因子表达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及剂量-反应关系(P<0.01或P<0.05)。4.结论4.1创建了大鼠慢性镉暴露模型,发现镉可以在大鼠血液、尿液、肝、肾、心和肺组织中蓄积,蓄积量表现为:血液>尿液,肾>肝>心>肺;镉可以引起肝、肾、心和肺脏器系数的增大和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同时引起肝和肾功能生化指标改变,反映镉可致肝、肾、心和肺的慢性损害,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为镉化物的剂量长期毒性补充了新的科学数据。4.2在慢性镉中毒模型中观察到镉对大鼠血及内脏器官翻译延伸因子1δ(TEF-1δ)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揭示血中TEF-1δ因子表达水平与大鼠的血、肝、肾、心、肺组织的镉暴露水平及其引起的内脏器官异常效应和脏器TEF-1δ因子表达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及剂量-反应关系。这些数据让我们首次发现,血TEF-1δ的表达改变可成为一个新的、有价值的镉暴露生物标志物和内脏器官镉暴露及其毒效应的替代标志物,并可考虑应用于人群的早期生物学监测。
二、慈菇对镉致肝脏脂质过氧化及c-fos 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慈菇对镉致肝脏脂质过氧化及c-fos 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慈姑多糖对六种重金属诱导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6种常见重金属毒性作用及肝损伤机制 |
1 重金属污染现状 |
2 6种常见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和危害 |
3 6种常见重金属所致肝毒性的损伤机制 |
4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医药防治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 |
1 西药对重金属毒性的防治研究 |
2 中医药对重金属毒性的防治研究 |
3 小结 |
4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方法 |
2.1 重金属混合液配制 |
2.2 分组与给药 |
2.3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
2.4 肝脏病理学观察 |
2.5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Western Blot) |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损伤小鼠体重影响 |
3.2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损伤小鼠肝脏指数影响 |
3.3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损伤小鼠生化指标含量变化影响 |
3.4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
3.5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损伤小鼠肝组织炎症及凋亡蛋白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第一节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的保护作用 |
1.1 材料与仪器 |
1.1.1 材料 |
1.1.2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慈姑多糖及重金属混合液的配制 |
1.2.2 细胞培养 |
1.2.3 MTT法检测重金属联合染毒及慈姑多糖对L02细胞生长率影响 |
1.2.4 MTT法检测慈姑多糖对重金属联合损伤L02细胞增殖的影响 |
1.2.5 微板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AST、ALT含量 |
1.2.6 统计学分析 |
1.3 结果 |
1.3.1 不同浓度重金属混合液对L0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
1.3.2 慈姑多糖对L02细胞的最大无毒范围 |
1.3.3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混合染毒L02细胞的保护作用 |
1.3.4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染毒L02细胞上清液中AST、ALT含量的影响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节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氧化作用影响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 |
2.1.2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ROS含量检测实验 |
2.2.2 RT-PCR实验 |
2.2.3 Western Blot实验 |
2.2.4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3.1 慈姑多糖对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中ROS的影响 |
2.3.2 慈姑多糖对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中Drp1蛋白的影响 |
2.3.3 慈姑多糖对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中Keap1、HO-1、Nrf2 mRNA的影响 |
2.3.4 慈姑多糖对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中HO-1、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节 慈姑多糖对6种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凋亡作用影响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 |
3.1.2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细胞流式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 |
3.2.2 Western Blot实验 |
3.2.3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 |
3.3.1 慈姑多糖对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2 慈姑多糖对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3 慈姑多糖对重金属联合诱导L02细胞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语 |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镉的毒性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
1 镉的理化特性 |
2 镉的污染状况 |
3 镉对机体的损伤 |
3.1 镉与肝损伤 |
3.2 镉与肾损伤 |
3.3 镉与骨损伤 |
3.4 镉与脑损伤 |
3.5 镉与免疫损伤 |
3.6 镉与生殖损伤 |
4 镉中毒机理研究 |
5 镉解毒剂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α-硫辛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
1 α-硫辛酸的理化特性 |
2 α-硫辛酸的体内代谢 |
3 α-硫辛酸的抗氧化作用 |
4 α-硫辛酸的应用 |
第三章 绿原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
1 绿原酸的理化特性 |
2 绿原酸的代谢 |
3 绿原酸的作用 |
4 绿原酸的应用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
2.2 样品采集 |
2.3 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 |
2.4 血清镉含量的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体质量的影响 |
3.2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各脏器系数的影响 |
3.3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液红细胞的影响 |
3.5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血清中镉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的处理与分组 |
2.2 肝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
2.3 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
3 结果 |
3.1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中毒鸡肝脏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
3.2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暴露下鸡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染镉鸡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
2.2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
2.3 肝脏微量元素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肝脏氧化指标的测定 |
3.2 肝脏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染镉鸡肝脏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的处理与分组 |
2.2 免疫组化切片的制备 |
2.3 引物的设计 |
2.4 肝脏组织总RNA的提取 |
2.5 RNA的转录 |
2.6 qRT-PCR |
2.7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肝脏组织凋亡蛋白Bax的免疫组化结果 |
3.2 肝脏线粒体凋亡基因的表达 |
4 讨论 |
5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镉污染大米对ICR小鼠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镉的污染现状 |
1.2 稻谷中镉的分布及形态 |
1.3 不同形态镉的毒性研究 |
1.3.1 无机镉的毒性研究 |
1.3.2 有机镉的毒性研究 |
1.4 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应用 |
1.4.1 高通量测序技术 |
1.4.2 转录组简介 |
1.4.3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
1.5 转录组学技术在镉毒性机制中应用 |
1.6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1.6.3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ICR小鼠镉染毒实验模型的构建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3 实验动物 |
2.3 实验方法 |
2.3.1 受试物的配制 |
2.3.2 饲料的营养成分的测定 |
2.3.3 实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2.3.4 血液及组织镉含量的测定 |
2.3.5 组织切片的制作-HE染色 |
2.3.6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3.7 氧化指标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ICP-MS检测大米及动物组织血液样本中镉的方法验证 |
2.5.2 常规成分分析 |
2.5.3 体重变化 |
2.5.4 脏器系数 |
2.5.5 镉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 |
2.5.6 镉对小鼠各个器官的影响 |
2.5.7 实验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生化指标 |
2.5.8 氧化指标 |
2.6 讨论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镉污染大米中镉暴露对ICR小鼠肝脏组织转录组学测序研究-mRNA测序 |
3.1 引言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2.1 实验主要试剂 |
3.2.2 实验主要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实验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提取 |
3.3.2 cDNA测序文库构建 |
3.3.3 上机测序 |
3.3.4 测序数据的处理分析 |
3.4 测序结果分析 |
3.4.1 样品相关性 |
3.4.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4.3 差异表达基因的维恩分析 |
3.4.4 表达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3.4.5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
3.4.6 镉污染大米中镉造成小鼠肝损伤机制的基因的筛选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镉污染大米造成小鼠肝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实验动物 |
4.3.2 小鼠肝脏组织总RNA提取 |
4.3.3 RNA反转录合成cDNA |
4.3.4 PCR引物设计与验证 |
4.3.5 RT-PCR荧光定量扩增 |
4.4 结果分析 |
4.4.1 镉对小鼠肝组织MAPK、PI3K-Akt/mTOR通路中总体的基因调控 |
4.4.2 镉污染大米中镉对小鼠肝脏损伤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初探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镉污染大米对小鼠生理活动的影响 |
5.1.2 镉污染大米对小鼠肝脏mRNA测序结果 |
5.1.3 镉污染大米调控MAPK、PI3K-Akt/mTOR通路造成小鼠肝脏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
5.2 展望 |
5.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硒缓解氯化汞所致鸡脾脏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氯化汞 |
1.1.1 氯化汞的理化性质 |
1.1.2 氯化汞污染的现状 |
1.1.3 氯化汞所致的器官毒性 |
1.2 氯化汞所致的器官毒性机制 |
1.2.1 氧化应激 |
1.2.2 炎性反应 |
1.2.3 细胞凋亡 |
1.2.4 热休克蛋白 |
1.3 硒 |
1.3.1 硒的理化性质 |
1.3.2 硒拮抗重金属器官毒性的机制 |
1.3.3 硒拮抗汞毒性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对象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相关试剂的配制 |
2.4.1 氯化汞配制方法 |
2.4.2 组织固定液配置方法 |
2.4.3 10X Western Blot电泳缓冲液配制方法 |
2.4.4 10X Western Blot转膜缓冲液配制方法 |
2.4.5 10XTBS溶液配制方法 |
2.4.6 1XTBST工作液配制方法 |
2.4.7 30%丙烯酰胺配制方法 |
2.4.8 10%SDS配制方法 |
2.4.9 10%过硫酸铵配制方法 |
2.4.10 5%脱脂奶粉配制方法 |
2.5 试验方法 |
2.5.1 试验动物的饲养与分组 |
2.5.2 脾脏组织取样 |
2.5.3 脾脏指数测定 |
2.5.4 HE染色 |
2.5.5 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 |
2.5.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5.6.1 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步骤 |
2.5.6.2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5.6.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2.5.7 蛋白免疫印迹 |
2.5.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脾脏指数的变化 |
3.2 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
3.3 硒缓解氯化汞所致的脾脏氧化应激 |
3.4 硒对氯化汞暴露脾脏中炎症标志指标mRNA水平的影响 |
3.5 硒对氯化汞暴露脾脏中炎症标志指标蛋白水平的影响 |
3.6 硒对氯化汞暴露脾脏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 |
3.7 硒对氯化汞暴露脾脏中凋亡指标mRNA水平的影响 |
3.8 硒对氯化汞暴露脾脏中凋亡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
3.9 硒对氯化汞暴露脾脏中热休克蛋白相关指标mRNA水平的影响 |
3.10 硒对氯化汞暴露脾脏中热休克蛋白相关指标蛋白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硒拮抗氯化汞所致鸡脾脏氧化应激 |
4.2 硒拮抗氯化汞所致鸡脾脏炎症损伤 |
4.3 硒拮抗氯化汞所致鸡脾脏细胞凋亡 |
4.4 硒拮抗氯化汞所致鸡脾脏热休克蛋白的激活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慈姑多糖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医药防治肝病的代谢组学研究综述 |
1 代谢组学技术 |
2 中医药防治肝病与代谢组学研究 |
3 展望 |
4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植物多糖防治肝病的研究综述 |
1 植物多糖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
2 植物多糖防治药物性肝损伤 |
3 植物多糖防治肝纤维化 |
4 植物多糖防治肝癌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及代谢组学研究 |
第一节 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联用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代谢组学研究 |
第一节 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
1 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糖脂代谢及炎症的影响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2 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二节 慈姑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慈姑各提取物和慈姑多糖保肝活性筛选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防治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DILI |
2 中药复方防治DILI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Nrf2-ARE通路在氧化应激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1 Nrf2-ARE通路的基本结构 |
2 Nrf2-ARE通路与氧化应激相关疾病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慈姑各提取物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致肝细胞损伤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小结 |
6 讨论 |
实验二 慈姑水提取物和慈姑多糖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小结 |
6 讨论 |
实验三 慈姑多糖的保肝机制初探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小结 |
6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天然药物防治镉中毒的现代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2 天然药物防治镉中毒的研究现状 |
2.1 中药复方的治疗作用 |
2.2 单味天然药物的治疗作用 |
2.3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的治疗作用 |
2.3.1 多糖类 |
2.3.2 多酚类 |
2.3.3 蒽醌类 |
2.3.4 其他组分 |
3 结语与展望 |
(8)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水蛭的研究进展 |
1.1.1 水蛭的药理作用 |
1.1.2 水蛭化学成分及炮制方法 |
1.2 实验性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
1.2.1 实验性血瘀证模型的制备方法 |
1.2.2 实验性血瘀证的诊断方法 |
1.3 中药归经的研究进展 |
1.3.1 中药归经的概述 |
1.3.2 中药归经的依据 |
1.3.3 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
1.3.4 中药归经的意义及展望 |
1.4 实验性血瘀证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1 载脂蛋白 E 基因(ApoE)研究进展 |
1.4.2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研究进展 |
1.4.3 内皮素基因(ET-1)研究进展 |
1.4.4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研究进展 |
1.5 试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血瘀证模型的制备 |
2.2.2 组织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2.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4 肝脏中总 RNA 的提取及反转录 |
2.2.5 荧光定量 PCR(Real time PCR)反应条件 |
2.2.6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表征观察 |
3.2 家兔器官指数的变化 |
3.3 实验性血瘀证的诊断指标 |
3.3.1 血清中血脂水平的变化 |
3.3.2 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 |
3.3.3 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 |
3.4 mRNA 表达检测 |
3.4.1 家兔肝脏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 |
3.4.2 荧光定量候选基因的扩增及检测 |
3.4.3 GAPDH 基因标准曲线制作 |
3.4.4 ApoE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4.5 LDL-R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4.6 ET-1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4.7 eNOS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5 水蛭归经的初步研究 |
3.5.1 水蛭对家兔各脏器组织 MDA 含量的影响 |
3.5.2 水蛭对家兔各脏器组织 SOD 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家兔血瘀证模型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
4.2 水蛭抗血瘀证作用机制的探讨 |
4.2.1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的调节 |
4.2.2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内皮功能的调节 |
4.2.3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脂质过氧化指标的调节 |
4.2.4 水蛭对血瘀证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 |
4.3 水蛭归经的初步研究 |
4.3.1 归经研究的实验方法和指标选择 |
4.3.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4 研究的创新点 |
4.5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4.5.1 关于实验性血瘀证模型的制备 |
4.5.2 关于水蛭抗血瘀证的作用机制 |
4.5.3 关于水蛭的归经的初步研究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镉致大鼠肝BRL 3A细胞的毒性机理及NAC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镉毒性机理研究进展 |
1. 镉及其污染现状 |
2. 镉的毒性危害 |
3. 镉的毒性机理 |
3.1 镉与氧化应激 |
3.2 镉与DNA损伤 |
3.3 镉与细胞凋亡 |
3.4 镉与细胞周期 |
4. 总结 |
第二章 N-乙酰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
1. NAC的药理特性 |
2. NAC的作用机制 |
2.1 抗氧化作用 |
2.2 对肿瘤的作用 |
2.3 对NF-κB的影响 |
2.4 对凋亡的影响 |
2.5 其它作用 |
3. NAC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4. 结语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镉致BRL 3A细胞毒性损伤及NAC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细胞系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4 细胞培养与分组 |
1.5 细胞处理后形态学观察 |
1.6 BRL 3A细胞存活率检测 |
1.7 BRL 3A细胞上清中LDH活性测定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镉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
2.2 镉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
2.3 镉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
3. 讨论 |
第二章 镉致BRL 3A细胞的凋亡及NAC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培养与分组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4 BRL 3A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 |
1.5 流式细胞仪检测BRL 3A细胞凋亡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镉对细胞核形态学的影响及NAC的作用 |
2.2 镉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NAC的作用 |
3. 讨论 |
第三章 镉致BRL 3A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培养与分组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4 彗星实验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彗星图像的观察 |
2.2 细胞彗星率的检测 |
2.3 拖尾细胞尾长和尾部DNA含量 |
3. 讨论 |
第四章 镉致BRL 3A细胞氧化损伤及NAC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培养与分组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4 细胞内ROS含量的测定 |
1.5 细胞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的测定 |
2. 结果 |
2.1 BRL 3A细胞内ROS含量变化 |
2.2 细胞内SOD和GSH-Px活性的变化 |
2.3 细胞内MDA含量的变化 |
3. 讨论 |
3.1 镉对细胞ROS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
3.2 镉对细胞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
第五章 镉致BRL 3A细胞线粒体损伤及NAC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培养与分组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 |
1.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电位 |
1.5 免疫荧光检测AIF、Endo G的表达 |
1.6 Caspase 3和Caspase 9活性的测定 |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ax、Bcl-2 mRNA的表达 |
1.8 免疫印迹检测Bax、Bcl-2、Caspase 3、Caspase 9和PARP蛋白表达 |
2. 结果 |
2.1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2.2 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
2.3 细胞AIF、EndoG荧光测定 |
2.4 细胞Caspase 3、9活性测定 |
2.5 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
2.6 细胞Caspase 3、Caspase 9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
2.7 BRL 3A细胞mRNA提取结果 |
2.8 BRL 3A细胞Bax、Bcl-2 mRNA表达水平检测 |
3. 讨论 |
3.1 镉对BRL 3A细胞线粒体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
3.2 镉对BRL 3A细胞AIF、EndoG蛋白的影响 |
3.3 镉对BRL 3A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
第六章 镉对BRL 3A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培养与分组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
1.4 免疫印迹检测JNK、ERK、p38、P-JNK、P-ERK和P-p38蛋白表达 |
2. 结果 |
2.1 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2.2 镉对BRL 3A细胞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 |
3. 讨论 |
第七章 镉对BRL 3A细胞Fas/FasL途径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胞培养与分组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Caspase 8活性测定 |
1.4 免疫印迹检测Caspase 8、FasL蛋白表达 |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s、FasL mRNA的表达 |
2. 结果 |
2.1 镉对BRL 3A细胞Caspase 8活性的影响 |
2.2 BRL 3A细胞Caspase 8、FasL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
2.3 BRL 3A细胞Fas、FasL mRNA表达的变化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TEF-1δ表达改变作为新的镉暴露特异标志物的体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汇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慈菇对镉致肝脏脂质过氧化及c-fos 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慈姑多糖对六种重金属诱导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刘红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α-硫辛酸和绿原酸对镉致鸡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D]. 常晓翠. 扬州大学, 2020
- [3]镉污染大米对ICR小鼠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倩.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4]硒缓解氯化汞所致鸡脾脏损伤机制研究[D]. 刘江秀.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5]慈姑多糖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D]. 柯秀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慈姑各提取物和慈姑多糖保肝活性筛选及其机制研究[D]. 李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天然药物防治镉中毒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丁通,骆骄阳,杨世海,杨美华.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0)
- [8]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D]. 杨洪雁. 东北农业大学, 2013(08)
- [9]镉致大鼠肝BRL 3A细胞的毒性机理及NAC的保护作用[D]. 张义冉. 扬州大学, 2013(04)
- [10]TEF-1δ表达改变作为新的镉暴露特异标志物的体内研究[D]. 卢茜. 广州医学院,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