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胶质瘤p16基因CPG岛高甲基化与基因失活的相关性研究(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刘岗[1](2021)在《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前列腺癌目前是发达国家男性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导致男性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也在逐年增加。早期前列腺癌表现为慢性无症状病程,预后良好,大多数局部或区域性前列腺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90%。同时,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使得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得到大大提高。然而,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仍较高,5年生存率仅为30%。因此研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原因,对改善前列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SPOCK2是SPOCK家族成员之一,又称为睾素2(Testin-2),该基因编码蛋白与糖胺聚糖结合,是细胞外基质的组成部分。SPOCK2基因的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有研究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导致SPOCK2基因表观失活与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并认为此结论对于三种肿瘤的早期诊断有应用价值,该报道首次揭示了SPOCK2基因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同时,在脑胶质瘤的相关机制研究中发现SPOCK3可通过与MT1-MMP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MT1-MMP介导的MMP2活化进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而脑胶质瘤中高表达的SPOCK2可通过与SPOCK3结合使SPOCK3对MMP2的抑制作用丧失,进而增加胶质瘤的侵袭性,首次阐述了该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而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MT1-MMP/MMP2表达及相关活性的影响,探索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一、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二、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及LNCaP转染SPOCK2过表达载体;2.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4.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5.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6.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膜联蛋白V-FITC/PI双染色分析技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7.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能力改变;8.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能力;9.细胞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能力。三、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MT1-MMP/MMP2表达和活化的影响1.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及LNCaP转染SPOCK2过表达载体;2.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POCK2、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4.明胶酶谱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活性MMP2及MMP9表达。结果:一、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组SPOCK2基因mRNA表达(2.14±1.26)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6.58±1.9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二、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转染重组SPOCK2片段,有效增加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中SPOCK2基因mRNA的表达。2.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转染重组SPOCK2片段,有效增加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中SPOCK2蛋白表达。3.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DU145和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增殖率均从转染24小时后开始显着下降,两种前列腺癌细胞转染组增殖率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增殖。4.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细胞转染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S期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可以改变细胞周期,使前列癌细胞停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5.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膜联蛋白V-FITC/PI双染色分析技术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DU145转染组凋亡率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LNCaP细胞转染组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促进DU145细胞凋亡。6.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侵袭能力改变。结果表明,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侵袭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LNCaP细胞侵袭能力。7.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DU145、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迁移能力改变。结果表明,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迁移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DU145和LNCaP细胞迁移能力。8.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粘附实验检测DU145、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粘附能力改变。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粘附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DU145和LNCaP细胞粘附能力。三、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MT1-MMP/MMP2表达及MMP2/MMP9活化的影响1.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均分别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4.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MMP2及MMP9活性蛋白表达情况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MP2及MMP9活化蛋白表达均分别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MMP2及MMP9蛋白激活。结论:1.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表达降低,SPOCK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2.SPOCK2基因表达上调能够抑制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并通过上述作用在前列腺癌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3.SPOCK2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调控MMP2及MMP9活化实现的。
胡亮[2](2014)在《PTEN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细胞内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PTEN基因甲基化与脑胶质瘤之间的关系,希望为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等提供依据。方法:24例脑胶质瘤的标本收集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以及湖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通过手术切除并被病理科证实。其中Ⅰ-Ⅱ级8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8例。Ⅰ-Ⅱ级归为低级别胶质瘤,III-IV级归为高级别胶质瘤。8例作为对照的非瘤正常脑组织,取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外科脑挫裂伤行手术治疗后留取的失活脑组织。留取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先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PTEN蛋白表达,再进行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研究。结果:1.正常脑组织与低级别胶质瘤PTEN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脑组织与高级别胶质瘤PTEN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PTEN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脑组织与低级别胶质瘤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脑组织与高级别胶质瘤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脑组织和所有胶质瘤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TEN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脑胶质瘤的恶变进程。2.PTEN基因甲基化可能成为判断脑胶质瘤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图9幅,表3个,参考文献37篇。
成金民[3](2014)在《EDNRB基因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恶性度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探讨EDNR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PCR、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方法,检测高、低级别两组共50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EDNRB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其甲基化水平和肿瘤恶性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全部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高级别组(Ⅲ级~Ⅳ级)EDNRB基因甲基化率为62.5%(10/16),而低级别组(Ⅰ级~Ⅱ级)中EDNRB基因甲基化率为26.5%(9/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DNRB基因甲基化率与患者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病理分型等临床因子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组织中的EDNR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关系密切,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型无关。该基因甲基化水平随着与胶质瘤的恶性度增高而增高,在判断脑胶质瘤恶性度上具有一定价值。
吴开福[4](2012)在《脑胶质瘤中ppEN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的DNA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的发生常存在多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现象,尤其是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采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和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BSP法)方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候选抑癌基因ppEN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pENK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水平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PCR)方法和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SP),检测32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ppEN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利用所学统计学方法分析ppENK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例资料(病理分级、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本实验中32例脑胶质瘤标本均经病理证实,术前未进行放疗或化疗。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来源脑外伤颅内减压手术患者。结果1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ppEN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现象。对实验组32例脑胶质瘤标本进行甲基化修饰及测序检测,其中13例检测出发生ppEN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0.6%,远高于对照组(正常脑组织)的甲基化率0%(0/10),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5)。低级别组(I-II级)和高级别(Ⅲ-IV级)胶质瘤中ppEN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21.1%和69.2%,通过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6)。而ppENK基因的甲基化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pENK基因启动子的CpG岛在脑胶质瘤中存在高甲基化现象,可能与脑胶质瘤发生有关。ppEN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有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无关。作为候选抑癌基因的ppENK甲基化在脑胶质瘤诊断、治疗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付春莉[5](2011)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中多个肿瘤抑制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良恶性嗜铬细胞瘤(PHEO)和副神经节瘤(PGL)的鉴别以及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有效治疗是目前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题。表观遗传学是目前研究肿瘤及疾病发生中除遗传学改变外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对嗜铬细胞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国外才刚刚开始,故本研究选择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基因p16INK4a,DNA修复相关的基因](?)MLH1、MGMT、BRCA1, ras相关信号传导途径的RASSFIA基因,细胞凋亡相关的DcR2基因,基因突变导致嗜铬细胞瘤发生的SDHB、SDHD、VHL基因以及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显示在嗜铬细胞瘤中低表达的LRP1B基因用表观遗传学中的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研究上述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寻找嗜铬细胞瘤CpG岛甲基化表型;分析基因甲基化改变与患者肿瘤良恶性及其他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1.用E.Z.N.ATM DNA/RNA Isolation Kit提取24例PHEO(10例恶性,14例良性)、29例PGL(14例恶性,15例良性)和7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的组织DNA;2.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p16INK4a、RASSFIA、DcR2、MGMT、SDHB、SDHD、VHL、LRP1B、BRCA1、hML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HEO和PGL中上述基因DNA甲基化改变;3.分析患者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肿瘤良恶性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关系,了解其在PHEO和PGL中的病理生理意义。结果:1. p16INK4a、RASSF1A、MGMT、DcR2基因在PHEO和PGL中的甲基化改变1)在53例PHEO/PGL组织中分别检测到p16INK4a、RASSFIA、MGMT、DcR24个基因的甲基化,检出率为52.8%、52.8%、35.8%、60.4%。在PHEO中4个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58.3%(14/24)、58.3%(14/24)、41.7%(10/24)、54.2%(13/24),其中恶性分别为33.3%(8/24)、25.0%(6/24)、20.8%(5/24)、20.8%(5/24);在PGL中4个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8.3%(14/29)、48.3%(14/29)、31.0%(9/29)、65.6%(19/29),恶性分别为37.9%(11/29)、34.5%(10/29)、20.7%(6/29)和48.3%(14/29);2) p16INK4a基因在良恶性PHEO、良恶性PGL中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2.9%(6/14)、80.0%(8/10)、20.0%(3/15)及78.6%(11/14);3) RASSFIA基因在良恶性PHEO、良恶性PGL中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57.1%(8/14)、60.0%(6/10)、26.7%(4/15)及71.4%(10/14);4) MGMT基因在良恶性PHEO、良恶性PGL中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5.7%(5/14)、50.0%(5/10)、20.0%(3/15)及42.9%(6/14);5)DcR2基因在良恶性PHEO、良恶性PGL中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57.14%(8/14)、50.00%(5/10)、33.33%(5/15)及100%(14/14);6)恶性PHEO和PGL中至少有一个基因发生甲基化,而在良性肿瘤中有8例标本(1例PHEO,7例PGL)4个基因均未发生甲基化。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阳性者19例,包括5例恶性PHEO、4例良性PHEO; 9例恶性PGL,1例良性PGL。2. p16INK4a、RASSFIA、MGMT、DcR2基因甲基化的临床意义1)恶性PGL患者24h尿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高于良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HEO中p16INK4a基因甲基化的患者24h尿肾上腺素(E)高于非甲基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PGL中,p161NK4a基因甲基化多见于恶性患者(vs良性),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2),有多见于发病年龄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RASSFIA基因甲基化多见于恶性患者(vs良性),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6)。DcR2基因甲基化多见于恶性患者、发病年龄小的患者,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4)甲基化指数(MI)在恶性PGL患者明显高于良性患者,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1)。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阳性亦多见于恶性PGL患者,与良性患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2)。3. p16INKa、RASSFIA、MGMT、DcR2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分析1) PHEO中RASSFIA与DcR2基因甲基化具有相关性(r=0.410,p<0.05)。2)PGL中p16INK4a与DcR2基因甲基化具有相关性(r=0.556,p<0.01);RASSFIA与MGMT、DcR2基因甲基化具有相关性(r=0.396,p<0.05和r=0.411,p<0.05)。4. SDHB、SDHD、VHL、LRP1B、BRCA1、hMLHl基因在PHEO和PGL中的甲基化改变未检测到该6个基因DNA甲基化改变。结论:1.84.9%(45/53)的PHEO和PGL中至少有p16INK4a、RASSFIA、DcR2、MGMT四个基因中的1个以上发生启动子区甲基化,提示上述肿瘤抑制基因DNA甲基化在PHEO和PG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 p16INK4a、RASSFIA、DcR2基因甲基化均与PGL的恶性行为有关,提示p16INK4a、RASSFIA、DcR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可作为鉴别良恶性PGL的实验室依据,对甲基化阳性的患者应进行密切随访观察。3.甲基化指数(MI)及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均与PGL的恶性程度有关,提示恶性PGL中有多个肿瘤抑制基因高甲基化水平,检测多个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对于鉴别PGL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的:为比较同一患者肿瘤组织与血浆中DNA甲基化的异同,本实验对第一部分中的部分患者进行血浆中p16INK4a、RASSF1A基因DNA甲基化研究,并分析其与相应肿瘤组织中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为临床检测提供依据。方法:1.用Qiagen DNA blood mini kit提取恶性副神经节瘤(n=8)、良性副神经节瘤(n=6)、恶性嗜铬细胞瘤(n=7)、良性嗜铬细胞瘤(n=8)患者血浆DNA;2.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血浆p16INK4a、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比较血浆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组织中基因甲基化状态及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29例患者血浆及相应肿瘤组织p16INK4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44.83%(13/29)和55.17%(16/29),血浆和肿瘤组织甲基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PHEO/PGL的血浆和肿瘤组织中显着正相关(r=0.813,p<0.001);2.29例患者血浆及相应肿瘤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1.03%(9/29)和44.83%(13/29),血浆和肿瘤组织甲基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PHEO/PGL的血浆和肿瘤组织中显着正相关(r=0.694,p<0.001);3. 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在性别、发病年龄、遗传性、肿瘤部位、数目、大小、Ki-67%等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多见于恶性患者,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性别、年龄、肿瘤性质、肿瘤数目、大小、24h尿儿茶酚胺水平、Ki-67%等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应用半巢式MSP技术检测的血浆p16INK4a和RASSFIA基因DNA甲基化状态,与相应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相关;可提供临床早期检测鉴别肿瘤良恶性。目的:研究第一、二部分检测了PHEO和PGL肿瘤组织和血浆中p16INK4a、RASSFIA基因甲基化的改变,故本研究拟观察p16INK4a、RASSFIA mRNA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以及正常肾上腺髓质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甲基化的关系,了解其在PHEO和PGL中的作用。方法:1.用E.Z.N.ATM DNA/RNA Isolation Kit提取24例PHEO(10例恶性,14例良性)、29例PGL(14例恶性,15例良性)和7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的组织DNA;2.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不同组织中p16INK4a、RASSFIA基因和内参照β-actin mRNA的表达;3.分析p16INK4a、RASSFIA mRNA表达与PHEO和PG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关系。结果:1. p16INK4a mRNA在PHEO和PGL中的表达1) p16INK4a mRNA在良恶性PHEO和良恶性PGL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肾上腺髓质,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2)良恶性PHEO、良恶性PGL四组之间p16INK4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恶性PGL,p=0.088,0.213,0.367)2. RASSFIA mRNA在PHEO和PGL中的表达1) RASSF1A mRNA在良恶性PHEO和良恶性PGL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肾上腺髓质,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2)良恶性PHEO、良恶性PGL四组之间RASSFIA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恶性PGL,p=0.314,0.732,0.876)3. p16INK4a和RASSF1A mRNA表达与PHEO和PG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1) PHEO和PGL中mRNA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数目、大小、Ki-67阳性率等临床特征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PHEO和PGL中RASSF1A mRNA表达在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之间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4.p16INK4a和RASSF1A mRNA表达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关系1)p16INK4a mRNA表达在检测出p161NK4a基因甲基化与非检测出甲基化的PHEO/PG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INK4a mRNA表达水平与基因甲基化状态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2) RASSF1A mRNA表达在检测出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非检测出甲基化的PHEO/PG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ASSF1A mRNA表达水平与基因甲基化状态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6INK4a和]RASSF1A基因mRNA在PHEO和PGL中表达降低,而p16INK4a. RASSF1A mRNA表达在基因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16INK4a和]RASSF1A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之一,同时可能有其他机制参与基因失活,如杂合缺失、其他表观遗传学异常(组蛋白乙酰化、miRNA干扰)等。
李天煜[6](2010)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观遗传修饰与p33ING1b基因转录抑制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结直肠癌细胞系中p33ING1b基因表达与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的关系目的ING1基因是1996年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目前的研究发现其转录剪接体p33ING1b mRNA在的人类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但其机制并未明确。本研究旨在从p33ING1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遗传修饰状态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初步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p33ING1b转录抑制的机制。方法对体外培养的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LOVO、HCT116、COLO205,采用RT-PCR结合Real-time qPCR的方法检测其p33ING1b mRNA的表达,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其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结合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其p33ING1b组蛋白乙酰化状况,用Western Blot检测其p33ING1b蛋白表达,HT29、LOVO、COLO205与HCT116比较,分析结直肠癌不同细胞系p33ING1b的表观遗传修饰状态与基因表达关系。结果1 HT29、LOVO、COLO205与HCT116结直肠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p33ING1b mRNA表达。与HCT116比较,HT29和LOVO的p33ING1b mRNA的表达稍高(P>0.05),而COLO205的表达则较高(P<0.01),COLO205的表达比HT29和LOVO高(P<0.01)。2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LOVO检测为p33ING1b基因启动子半甲基化,HCT116则检测出甲基化,而COLO205则未检测出p33ING1b甲基化。3在HT29、LOVO、COLO205与HCT116结直肠癌细胞中,p33ING1b基因启动子头部和尾部2个片段组蛋白H3乙酰化程度检测结果相似(r=0.997)。4株细胞的p33ING1b组蛋白H3乙酰化程度不同。与HCT116比较,HT29和LOVO的乙酰化水平较高(P<0.05),而COLO205的则更高(P<0.01)。COLO205的乙酰化水平较HT29和LOVO的高(P<0.01)。4 HT29、LOVO、COLO205与HCT116结直肠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p33ING1b蛋白表达。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 p33ING1b蛋白表达较低,HT29、LOVO的则明显升高,COLO205的较高(P<0.05),而HT29、LOVO和COLO205三者无统计学差别(P>0.05)。5在HT29、LOVO、COLO205与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株中,非甲基化细胞株COLO205的p33ING1b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mRNA的表达相对较高,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亦高,而甲基化的细胞株HCT116的则较低,但在半甲基化的细胞株HT29、LOVO中p33ING1b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mRNA的表达中等,但其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仍在较高水平。p33ING1b蛋白表达与p33ING1b片段1、片段2组蛋白H3乙酰化及mRNA中到高度相关(r=0.667至0.727)。结论1结直肠癌细胞系中有不程度的p33ING1b mRNA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正相关,提示抑癌基因p33ING1b沉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结直肠癌细胞系中有不程度的p33ING1b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降低,提示抑癌基因p33ING1b启动子过甲基化、组蛋白低乙酰化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是结直肠癌的频发事件。3结直肠癌细胞系中不程度的p33ING1b mRNA表达水平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负相关,与基因启动子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正相关,提示结直肠癌细胞系p33ING1b mRNA表达下调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有关。4 p33ING1b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和组蛋白低乙酰化是导致结直肠癌细胞系p33ING1b基因转录抑制的原因之一,但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如其他表观遗传修饰或其上游转录调控机制的异常改变导致p33ING1b的转录抑制。第二部分表观遗传学干预对结直肠癌细胞系表观遗传修饰及p33ING1b基因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发现抑癌基因ING1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其转录剪接体p33ING1b mRNA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且存在过甲基化和去乙酰化状态,但其机制并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表观遗传学干预,从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遗传状态改变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结直肠癌中p33ING1b转录抑制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通过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及5-氮-2’-脱氧胞苷(5-Aza- 2’-deoxycytidine,5-Aza-2’-dc)对体外培养的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LOVO、HCT116和COLO205行恢复乙酰化和去甲基化干预,HT29、LOVO、HCT116和COLO205实验干预TSA组(100μg/L的TSA作用细胞24h)、Aza组(1.2 mg/L的5-Aza-2’-dc作用细胞72h)、Aza+TSA组(先5-Aza-2’-dc作用细胞48h后,TSA作用细胞24h)分别与对照组(无加药干预)比较。采用RT-PCR结合Real-time qPCR的方法检测其p33ING1b mRNA表达的变化,用nMSP方法分析其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改变,用ChIP方法检测其p33ING1b乙酰化状态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检测其p33ING1b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结直肠癌不同细胞系p33ING1b的表观遗传修饰状态改变与基因表达的关系,进一步探讨p33ING1b表观遗传修饰在结直肠癌中基因沉默中的机制。结果1单独使用TSA及5-Aza-2’-dc均轻微上调HT29、LOVO和HCT116 p33ING1b mRNA的表达水平(P<0.05),联合使用5-Aza-2’-dc及TSA可以明显上调它们p33ING1b mRNA的表达水平(P<0.01)。而单独使用TSA及5-Aza-2’-dc均轻微上调COLO205 p33ING1b mRNA的表达,但无统计学差别(P>0.05),联合使用5-Aza-2’-dc及TSA则上调COLO205 p33ING1b mRNA的表达(P<0.05)。2用5-Aza-2’-dc及5-Aza-2’-dc+TSA干预后HT29、LOVO由p33ING1b启动子半甲基化逆转为非甲基化,HCT116由p33ING1b启动子甲基化逆转为半甲基化,干预后COLO205则仍未检测出p33ING1b甲基化。TSA干预后各结直肠癌细胞株甲基化无改变,3表观遗传学干预对用p33ING1b片段1和片段2的组蛋白乙酰化作用相似。TSA干预后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LOVO、HCT116和COLO205 p33ING1b染色质DNA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升高(P<0.05)。用5-Aza-2’-dc干预后结直肠癌细胞HT29、LOVO和HCT116 p33ING1b染色质DNA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轻微升高(P>0.05),而对COLO205影响不大。而用5-Aza-2’-dc+TSA干预后HT29、LOVO、HCT116和COLO205 p33ING1b染色质DNA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明显升高(P<0.01)。4单独使用TSA及5-Aza-2’-dc干预后均使HT29、LOVO和HCT116 p33ING1b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使COLO205 p33ING1b蛋白表达增加不显着(P<0.05),联合使用5-Aza-2’-dc及TSA可以明显增加它们p33ING1b蛋白表达(P<0.01),以HCT116作用最明显。5对照组非甲基化细胞株COLO205 p33ING1b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mRNA的表达相对较高,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亦高,用TSA、5-Aza-2’-dc及5-Aza-2’-dc+TSA干预后,其mRNA的表达、乙酰化水平及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5-Aza-2’-dc+TSA干预作用明显(P<0.05)。6对照组半甲基化细胞株HT29及LOVO p33ING1b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mRNA的表达及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中等,TSA干预后其甲基化不能被逆转,5-Aza-2’-dc干预后其甲基化被逆转,其mRNA的表达、乙酰化水平及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用5-Aza-2’-dc +TSA干预后其甲基化被逆转,其乙酰化水平、mRNA的表达及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变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细胞生长抑制中等。7对照组甲基化的细胞株HCT116 p33ING1b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mRNA的表达相对较低,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亦低,TSA干预后,其甲基化不能逆转,其mRNA的表达、乙酰化水平及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轻度升高(P<0.05);5-Aza-2’-dc干预后,其甲基化被逆转,其mRNA的表达及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轻度升高(P<0.05),但乙酰化水平轻微升高(P>0.05);但是经5-Aza-2’-dc干预后,再经TSA干预,其甲基化被逆转,其mRNA表达、乙酰化水平及p33ING1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干预后细胞生长抑制明显,顺序反之不然。p33ING1b启动子组蛋白H3乙酰化与mRNA表达、蛋白表达中到高度正相关(r=0.564至0.713),与甲基化负相关。结论1结直肠癌细胞系抑癌基因p33ING1b启动子CpG岛过甲基化与p33 ING1b基因沉默相关,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2’-dc可使抑癌基因p33 ING1b去甲基化,使p33ING1b基因表达上调。2结直肠癌细胞系抑癌基因p33ING1b基因乙酰化与DNA甲基化负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使p33ING1b基因乙酰化水平上调,部分拮抗DNA过甲基化产生的p33ING1b基因表达沉默。3对于p33ING1b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的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单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TSA作用其乙酰化水平升高,但基因表达上调不明显,但如果先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2’-dc处理使基因获得轻度的重新表达,再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TSA处理后,则可使结肠癌细胞基因重新表达显着增强,组蛋白去乙酰化和DNA过甲基化共存于基因失活的过程之中,但DNA的高甲基化在导致p33ING1b基因沉默中可能扮演主导作用。4在结直肠癌p33ING1b的转录抑制中,除p33ING1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乙酰化外,或还存在其他机制如其他表观遗传修饰机制或其上游转录调控机制的异常改变。
侯道荣,马骏,夏龙,徐旭广,张小平,戴有金,温泽锋,郑媛[7](2009)在《脑胶质瘤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脑胶质瘤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42例脑胶质瘤组织和癌旁正常脑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并分析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率(38.27%)显着高于癌旁正常脑组织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率(8.8%,P=0.000)。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或者正常脑组织中p16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降低。此外,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和肿瘤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07),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等临床特征无关(P=0.669,0.869和0.944)。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与p16表达下调相关,推测p16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是导致p16基因在脑胶质瘤中表达下调的重要因素,有望成为脑胶质瘤早期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张祖萍[8](2010)在《脑胶质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1.LRRC4在脑胶质瘤中失活的表观修饰的分子机制 2.脑胶质瘤DNA甲基化谱的初步构建》文中认为[LRRC4基因的前期研究结果]LRRC4(Genbank登录号为AF196976)是我室采用EST介导的定位候选克隆策略结合5’RACE的方法从染色体7q31-32克隆的一个富亮氨酸重复(Leucine-rich repeat, LRR)超家族新成员。多组织膜Northern Blot和组织芯片分析显示LRRC4在人、鼠组织均表现出脑特异表达的特点。Northern-blot和RT-PCR结果显示LRRC4基因不仅在多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如U251、U87、SF126、SF767、BT325和M17)中表达缺失;而且在87.5%(21/24)原发性胶质瘤中存在显着表达缺失和下调。外源性的LRRC4基因的转染可使U251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下降;裸鼠成瘤体积明显缩小和成瘤时间明显延迟。进一步研究显示,LRRC4通过LRR结构域调控ERK/AKT/NF-κB和JNK2/c-Jun/p53信号通路共同将U251细胞阻滞在G0/G1期,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以上结果表明:LRRC4不仅是脑组织特异性基因,而且是与胶质瘤密切相关的抑瘤基因。前期研究表明:LRRC4基因虽然在原发性胶质瘤组织和多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中表达下调甚至缺失,但其编码区并未发生突变、缺失、重排。【LRRC4基因启动子成功定位和克隆]为了揭示LRRC4基因在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分子机制,我们开展了LRRC4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采用高特异性的启动子预测软件PromoterInspector和PromoterScan对其启动子进行了预测分析,同时采用CpGplot软件对LRRC4基因5’端调控区的CpG岛进行了分析,三者预测结果大部分重叠,综合分析我们初步锁定LRRC4基因启动子区可能位于其翻译起始位点上游2151bp至101bp以内,因此我们设计引物扩增LRRC4基因-2475/-101的调控区片段,并构建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2475/-101。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系统结果表明,pGL3--2475/-101在Cos7和Hela细胞具有与pGL3-control几乎同等活性,这一结果表明LRRC4基因-2475/-101区域内包含了LRRC4基因的启动子片段。为了进一步定位LRRC4基因的启动子片段,以pGL3--2475/-101为模板,分别在它的5’或3’端缺失部分序列,构建了一系列缺失突变体荧光素酶的报告载体,并将它们分别转染Cos7和Hela细胞中,发现-835/-293区域是LRRC4基因发挥启动子活性的必需序列,缺失这一区域LRRC4基因启动子则丧失了全部的启动活性。为了验证该结果我们又构建了pGL3-835/-293/eGFP报告载体,转染Cos7和Hela细胞,发现LRRC4基因的-835/-293区域能驱动eGFP在Cos7和Hela细胞中的表达,从另一方面证明的-835/-293区域的启动活性。总之,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成功地定位和克隆了LRRC4基因的启动子。[LRRC4基因启动子在胶质瘤中呈高甲基化状态]生物信息学分析LRRC4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发现该序列不含有TATA盒和CAAT盒,GC含量高达70%左右,为一典型的CpG岛,该结果提示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参与其转录调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CR)对2株胶质瘤细胞、30例胶质瘤组织和3例正常脑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胶质瘤细胞SF767和SF126中LRRC4基因的启动子呈完全的甲基化状态,在30例胶质瘤病人组织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部分甲基化状态,而在3例正常人脑组织中则呈完全非甲基化状态。为了明确LRRC4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究竟哪些位点发生了甲基化,选取胶质瘤细胞SF767和SF126,两例胶质瘤组织及一例正常脑组织进行了亚硫酸氢钠测序,结果表明与正常的脑组织相比,在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LRRC4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高密度的甲基化位点。该结果提示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为肿瘤特异性的,它有可能成为区别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物。[5-Aza-CdR能逆转LRRC4基因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为了弄清楚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其在胶质瘤中失活之间的功能上联系,采用不同浓度甲基化酶抑制剂5-Aza-CdR处理胶质瘤细胞SF126和SF767,观察了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5-Aza-CdR能逆转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且能够上调LRRC4基因的表达水平。该结果从反面证明了启动子甲基化对LRRC4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也证明了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在胶质瘤中表达缺失的重要分子机制。在5-Aza-CdR处理胶质瘤细胞逆转LRRC4基因表达的同时,我们还观察了5-Aza-CdR对SF126和SF767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发现5-Aza-CdR对SF126和SF767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它能使胶质瘤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期和G2/M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从而出现G0/G1期的细胞阻滞。总之,5-Aza-CdR抑制了胶质瘤细胞SF126和SF767生长,并且逆转了LRRC4基因在胶质瘤中甲基化状态,恢复其转录活性,从而能够发挥LRRC4基因的肿瘤抑制作用,这为LRRC4基因作为胶质瘤去甲基化治疗的潜在靶标提供了科学依据。【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抑制转录因子SP1和E2F1与其结合]为了进一步分析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抑制其表达的分子机制,采用在线软件MatInspector分析了LRRC4基因启动子区(-835bp至-293bp)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发现该区域可能存在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我们选取了五个位点设计探针,进行了凝胶迁移实验(EMSA),我们只在E2F1(-655/-631)和Spl(-568/-547)两个位点检测出了特异性结合条带,说明E2F1和Sp1参与了LRRC4基因的转录调控。为了确定甲基化是否影响了E2F1和Sp1两个转录因子的结合,利用SssI甲基转移酶处理了E2F1(-655/-631)和Sp1(-568/-547)结合位点的双链寡核苷酸探针,然后进行EMSA实验,发现其特异性结合条带消失,说明DNA甲基化抑制了E2F1和Sp1两个位点与转录因子的结合。为了反映体内真实情况,我们又进行了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结果发现未经5-Aza-CdR处理SF126和SF767细胞,经SP1和E2F1抗体沉淀的基因组DNA中未能扩增出LRRC4基因启动子序列;5-Aza-CdR处理SF126和SF767细胞后,在经SP1和E2F1抗体沉淀的基因组DNA中却特异地扩增出LRRC4基因启动子序列。因此,LRRC4基因启动子区受转录因子SP1和E2F1的调控,胶质瘤中由于LRRC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干扰转录因子SP1和E2F1与其结合,抑制了LRRC4基因的转录。[与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相关联的组蛋白修饰]在表观遗传学机制中,DNA甲基化修饰和组蛋白修饰都不是孤立事件,它们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基因表达。为了分析与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相关联的组蛋白修饰,采用H3乙酰化抗体,H3K4三甲基化抗体及H3K9三甲基化抗体对5-Aza-CdR处理前后的胶质瘤细胞SF126和SF767进行了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结果表明未经5-Aza-CdR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只在经H3K9三甲基化抗体沉淀的gDNA中特异地扩增出LRRC4基因启动子区片段,而经H3乙酰化抗体和H3K4三甲基化抗体沉淀的gDNA中却未能特异地扩增出LRRC4基因启动子区片段。在经5μM5-Aza-CdR处理胶质瘤细胞4天后,H3乙酰化抗体和H3K4三甲基化抗体沉淀的gDNA中才特异地扩增出LRRC4基因启动子区片段,而经H3K9三甲基化抗体沉淀的gDNA中扩增出LRRC4基因启动子区片段的强度有所减弱。说明5-Aza-CdR处理胶质瘤细胞后在LRRC4基因启动子减少甲基化H3K9的水平,同时提高乙酰化H3和甲基化H3K4的水平。因此我们得出结论:H3K9三甲基化与LRRC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密切关联,与LRRC4基因转录抑制相关;而H3乙酰化和H3K4三甲基化与LRRC4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状态密切关联,与LRRC4基因转录激活相关。第二部分脑胶质瘤DNA甲基化谱的初步构建每种类型的肿瘤都有特定的DNA甲基化模式,不同肿瘤或同一肿瘤不同发生阶段,基因组DNA上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差异,构成了肿瘤特定DNA甲基化谱。胶质瘤DNA甲基化谱建立不仅有助于全面揭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为胶质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等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目前虽然在胶质瘤的异常甲基化相关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部分研究只是针对几个或一群基因采取候选基因研究方法。迄今,尚无学者对胶质瘤的DNA异常甲基化在全基因组层面上进行直接、全面系统分析。缺少高通量的筛选技术一直是阻碍基因组水平研究DNA甲基化谱系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最新发展的甲基化DNA免疫沉淀(MeDIP)结合启动子区及CpG岛芯片(NimbleGen, HG18 CpG Promoter)高通量技术对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例胶质瘤病人的瘤组织(T1,T2,T3,T4,T5,T6)和4例正常人的脑组织的脑白质(N1,N2,N3,N5),进行初步筛选。在我们界定的高甲基化基因(位点)和低甲基化基因(位点)标准下,共筛选出高甲基化位点562个,其中涉及基因数325个;低甲基化位点108个,其中涉及基因数74个,它们在染色体上分布比较均匀;这些甲基化异常基因参与了细胞通讯、信号转导、细胞粘附、细胞迁移、凋亡、代谢、转运、细胞蛋白翻译后修饰及神经系统发育等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同时还涉及多条与肿瘤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如MAPK signaling pathway, Wnt signaling pathway,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及Cell cycle等,因此,这些甲基化异常的基因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验证甲基化芯片结果,我们挑选了甲基化区域为CpG岛且位于启动子区的8个基因(ANKDD1A, SST, SIX3, GAD1, PHOX2B, HIST1H3E, PCDHA13和PCDHA8)采用MassArray检测系统在40例胶质瘤组织(包括T1,T2,T3,T4,T5,T6)、11例正常脑组织(包括N1,N2,N3,N5)及4株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SF126和SF767)进行了验证和检测。ANKDD1A,SST,HIST1H3E,PHOX2B,PCDHA13, GAD1, SIX3和PCDHA8在正常脑组织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13.29%±2.12%,9.72%±2.42%,16.34%±4.13%,11.81%±3.76%,23.06%±4.49%,21.39%±3.13%,31.46%±4.28%和31.66%±12.77%;在胶质瘤组织中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36.24%±23.71%,35.08%±19.44%,51.36%±21.25%,29.22%±15.13%,50.38%±19.15%,41.67%±25.56%,55.77%±21.77%和69.42%±19.49%;在胶质瘤细胞系中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76.14%±27.99%,47.64%±31.61%,72.55%±25.49%,62.21%±16.80%,22.44%±18.00%,63.05%±20.35%,58.09%±30.00%和55.00%±21.29%。除了PCDHA13基因甲基化水平在胶质瘤细胞系与正常脑组织中无差别外(p>0.05),其他基因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中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除了PCDHA8和PCDHA13基因外,其他基因在胶质瘤细胞细胞系中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胶质瘤组织,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NimbleGen启动子区及CpG岛芯片上,LRRC4基因探针覆盖区位于其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472bp至-2218bp一个CpG岛处,芯片筛选结果显示该区域在胶质瘤中不存在甲基化。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克隆的LRRC4基因启动子活性区(其翻译起始位点上游-835bp至-293bp)在胶质瘤中的甲基化状态,我们采用MassArray检测系统在上述40例胶质瘤组织,11例正常脑组织及4株胶质瘤细胞系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域在正常脑组织、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中平均甲基化率分别为15.47%±3.96%,38.29%±21.69%及68.57%±25.46%。LRRC4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区域(-835bp至-293bp)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该结果与前一章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我们认为LRRC4基因确实是胶质瘤中的高甲基化基因,可以归结为胶质瘤DNA高甲基化谱基因之一。总之,通过本研究筛选出了胶质瘤中异常甲基化的基因,为胶质瘤DNA甲基化谱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寻找胶质瘤的诊断、治疗或预后等分子标志物提供线索。
马杰,赵阳[9](2009)在《DNA甲基化与脑肿瘤》文中研究说明 随着人类对肿瘤研究的日益深入,许多学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细胞内基因突变、缺失等因核苷酸序列改变所导致的遗传调控紊乱有关,还与表观遗传调控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表观遗传,是指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染色质构型变化等所导致的在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它只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而不影
谢源阳[10](2009)在《抑瘤基因RUNX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文中认为脑胶质细胞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肿瘤,预后不良。尽管采取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仍然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RUNX3基因是人类Runt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神经轴突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RUNX3基因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是一候选抑瘤基因,其表达的调控多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有关。但目前关于RUNX3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还不清楚,其在胶质瘤中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检测RUNX3蛋白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各临床资料的关系;随后运用MSP检测胶质瘤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初步探讨其在胶质瘤中表达下调的分子机制;最后运用特异性去甲基化药物5-氮胞苷干预胶质瘤细胞株,试图通过逆转甲基化状态恢复RUNX3基因的表达,并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观察5-氮胞苷对胶质瘤细胞株的影响。第一章RUNX3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研究RUNX3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中表达,探索RUNX3基因在胶质瘤中的作用,以及RUNX3蛋白在胶质瘤中异常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验了40例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石蜡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RUNX3蛋白在各临床病理特征分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脑组织中RUNX3蛋白均为阳性或强阳性表达,而在17/4.0(42.5%)胶质瘤中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在胶质瘤中较正常脑组织中明显下降(P=0.024)。RUNX3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进行性降低(r=-0.478,P=0.002),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中IRS为7.70±3.20,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中IRS为4.75±2.88,RUNX3蛋白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强度有明显差异(X2=8.697,P=0.020)。但RUNX3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无显着相关性。结论:RUNX3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表达缺失或下调,并且其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降低。RUNX3基因可能作为一抑瘤基因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第二章胶质瘤中RUNX3基因的转录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目的: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探索影响RUNX3基因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35例胶质瘤新鲜标本中RUN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运用特异性甲基化PCR(MSP)检测同批标本的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分析RUNX3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甲基化之间的关系。结果:35例胶质瘤中RUNX3 mRNA和蛋白的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303±0.23 1和0.401±0.217。10例正常脑组织RUNX3 mRNA和蛋白的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767±0.047和0.753±0.042。RUN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中有显着区别(P<0.01)。RUNX3 mRNA和蛋白在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中表达为0.428±0.241和0.553±0.196,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中分别为0.208±0.175和0.287±0.154,表明RUN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rmRNA=-0.598,PmRNA<0.01;rprotein=-0.703,Pprotein<0.01),并且RUN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65,P<0.01)。MSP显示35例胶质瘤标本中有42.8%(15/35)RUNX3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1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RUNX3启动子的甲基化,RUNX3启动子甲基化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中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并且RUNX3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在低级别胶质瘤中只有20%(3/15)RUNX3启动子甲基化,而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甲基化率为60%(12/20)。15例RUNX3基因甲基化的胶质瘤中mRNA和蛋白分别为0.1 13±0.098和0.213±0.105,20例未甲基化胶质瘤中mRNA和蛋白分别为0.445±0.197和0.612±0.169,RUNX3启动子高甲基化与mRNA及蛋白表达呈显着负相关(P<0.01)。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在胶质瘤中异常高甲基化。RUNX3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RUNX3基因在胶质瘤中表达下调的重要原因,并且RUNX3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更为常见。第三部分5-氮胞苷诱导胶质瘤细胞株RUNX3表达和对细胞凋亡、侵袭的影响目的:探讨特异性去甲基化药物5-氮胞苷对胶质瘤母细胞株U-251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作用前后RUNX3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方法:常规方法培养U-251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TT检测不同浓度5-氮胞苷处理U-251细胞株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PI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别用5μmol/L,10μmol/L,20μmol/L和50μmol/L5-氮胞苷处理U-251细胞株后的凋亡情况。运用Transwell检测U-251细胞经过5-氮胞苷处理后的侵袭能力。运用RT-PCR,Western blot和MSP检测药物干预前后RUNX3基因表达和甲基化的情况。结果:U-251细胞株经过不同浓度5-氮胞苷处理后,随着药物浓度的上升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药物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逐渐增强,即具有量效和时效依赖性。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浓度5-氮胞苷处理后,细胞凋亡率由对照组的1.32±0.21%上升至50μmol/L时的39.21±1.32%。各干预浓度下的凋亡率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区别(P<0.01)。Transwell侵袭小室结果显示随着去甲基化药物作用浓度的上升,U-251细胞侵袭细胞数由阴性对照组的51.3±2.6下降至20μmol/L干预组的29.2±2.3,抑制率达到了43.13%。RT-PCR,Western blot和MSP显示5-氮胞苷作用前,U-251细胞RUNX3启动子是甲基化的,RUNX3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在药物干预后,可以检测到RUNX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被部分逆转,即甲基化与非甲基化并存。结论:5-氮胞苷在体外能有效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其凋亡。5-氮胞苷通过去甲基化作用恢复U-251细胞中RUNX3基因的表达。
二、脑胶质瘤p16基因CPG岛高甲基化与基因失活的相关性研究(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胶质瘤p16基因CPG岛高甲基化与基因失活的相关性研究(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SPOCK2 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SPOCK2 基因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 |
3.2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
3.3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 |
3.4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
3.5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
3.6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3.7 SPOCK2 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3.8 SPOCK2 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SPOCK2 表达上调对MT1-MMP/MMP2 通路表达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 |
3.2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情况 |
3.3 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 |
3.4 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MMP2及MMP9活性蛋白表达情况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前列腺癌与相关基因DNA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PTEN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1 前言 |
2 脑胶质瘤中PTEN蛋白表达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
2.1 研究背景 |
2.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4 实验结果及其图像分析 |
2.5 统计方法 |
2.6 结果 |
2.6.1 胶质瘤以及正常脑组织形态学 |
2.6.2 PTEN蛋白在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
2.7 讨论 |
2.8 结论 |
3 脑胶质瘤中PTEN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
3.1 研究背景 |
3.2 实验材料和试剂 |
3.2.1 研究对象 |
3.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及正常脑组织标本的DNA提取 |
3.3.2 亚硫酸氢钠修饰与回收处理 |
3.3.3 MDA对亚硫酸氢盐转化的DN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 |
3.3.4 琼脂糖凝胶电泳 |
3.4 实验结果及其图像分析 |
3.5 统计方法 |
3.6 结果 |
3.6.1 正常脑组织标本与脑胶质瘤标本PTEN基因甲基化图像分析 |
3.6.2 正常脑组织标本和脑胶质瘤标本中PTEN基因甲基化的情况 |
3.7 讨论 |
3.7.1 肿瘤抑瘤基因的DNA甲基化 |
3.7.2 常用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 |
3.7.3 DNA甲基化与胶质瘤 |
3.7.4 PTEN基因甲基化与肿瘤 |
3.8 结论 |
4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EDNRB基因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恶性度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脑胶质瘤中ppEN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中多个肿瘤抑制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中多个肿瘤抑制基因DNA甲基化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文献查新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血浆中p16~(INK4a)和RASSF1A基因DNA甲基化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文献查新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中p16~(INK4a)和RASSF1A基因mRNA表达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文献查新 |
参考文献 |
三部分小结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观遗传修饰与p33ING1b基因转录抑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结直肠癌细胞系中p331NG16 基因表达与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的关系 |
1 前言 |
2 材料与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表观遗传学干预对结直肠癌细胞系表观遗传修饰及p331NG1b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和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问题与展望 |
附录 |
综述一 结直肠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
综述二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及其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的应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脑胶质瘤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p16基因组DNA的提取和修饰及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
1.4 RT-PCR检测p16基因m RNA的表达 |
1.5 Western blot检测p16基因蛋白的表达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脑胶质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脑组织中的检测结果 |
2.2 检测p16基因在脑胶质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脑组织中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
2.3 分析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临床意义 |
3 讨论 |
(8)脑胶质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1.LRRC4在脑胶质瘤中失活的表观修饰的分子机制 2.脑胶质瘤DNA甲基化谱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主要缩写词简表 |
第一部分 LRRC4在脑胶质瘤中失活的表观修饰的分子机制 |
第一章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 LRRC4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预测 |
2. LRRC4基因启动子的定位及克隆 |
3. LRRC4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特性分析 |
4. 甲基化对LRRC4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5. 胶质瘤组织及细胞中的LRRC4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检测 |
6. 5-Aza-CdR对LRRC4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 |
7. 5-Aza-CdR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
8. LRRC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影响 |
9. CHIP分析与LRRC4启动子甲基化相关联的组蛋白修饰 |
第四章 讨论 |
1. 抑瘤基因LRRC4启动子在胶质瘤中呈高甲基化状态 |
2. 5-Aza-CdR能逆转LRRC4基因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 |
3. DNA甲基化抑制LRRC4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
第二部分 脑胶质瘤DNA甲基化谱的初步构建 |
第一章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 甲基化芯片筛选结果 |
2. 胶质瘤中差异甲基化基因的功能分类 |
3. 甲基化芯片验证 |
3. 高甲基化基因大样本量中检测与验证 |
4. 高甲基化基因与胶质瘤病人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1. MeDIP结合甲基化芯片技术是研究基因组DNA甲基化谱式的有效方法 |
2. MassArray检测系统是DNA甲基化定量检测的新技术 |
3. ANKDD1A,SST,HIST1H3E,PHOX2B,PCDHA13,GAD1,SIX3和PCDHA8是胶质瘤中新发现的高甲基化基因 |
4. MassArray再次验证LRRC4基因启动子区在胶质瘤中高甲基化 |
5. 胶质瘤DNA甲基化谱建立的临床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抑瘤基因RUNX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简表 |
前言 |
第一章 RUNX3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研究背景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胶质瘤中RUNX3基因的转录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
研究背景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章 5-氮胞苷诱导胶质瘤细胞株RUNX3表达和对细胞凋亡、侵袭的影响 |
研究背景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脑胶质瘤p16基因CPG岛高甲基化与基因失活的相关性研究(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岗.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PTEN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的研究[D]. 胡亮. 中南大学, 2014(02)
- [3]EDNRB基因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恶性度相关性的研究[D]. 成金民.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4]脑胶质瘤中ppEN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研究[D]. 吴开福.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1)
- [5]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中多个肿瘤抑制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D]. 付春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11)
- [6]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观遗传修饰与p33ING1b基因转录抑制的关系[D]. 李天煜.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7]脑胶质瘤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 侯道荣,马骏,夏龙,徐旭广,张小平,戴有金,温泽锋,郑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20)
- [8]脑胶质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1.LRRC4在脑胶质瘤中失活的表观修饰的分子机制 2.脑胶质瘤DNA甲基化谱的初步构建[D]. 张祖萍. 中南大学, 2010(11)
- [9]DNA甲基化与脑肿瘤[J]. 马杰,赵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04)
- [10]抑瘤基因RUNX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D]. 谢源阳. 中南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