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超介导经阴道盆腔包裹性积液穿刺的护理30例(论文文献综述)
洪一帆,金鑫[1](2019)在《经自然腔道入路胸腹腔手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指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如胃、阴道、膀胱、肛门等,利用内镜破入管壁进入胸腹腔进行各种内镜下操作的新型微创技术[1]。NOTES这一概念可追溯到1901年,HARRELL等[2]认为,第1例NOTES是由DIMITRI完成的经阴道腹腔镜探查术。尽管完全推广到临床还需要更多、更详细的实验研究,但NOTES依旧成为了医生和患者的关注点。与传统手术(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相比,NOTES最大的优势在于真正做到了没有手术瘢痕,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胡存存[2](2019)在《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改良Alvarado评分和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传统观念认为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需要积极手术治疗,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专家发现阑尾具有自己的功能,阑尾炎的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多地被我们选择,非手术治疗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发展情况有一个准确的评估,以免延误最佳手术时机,同时也可以减少阑尾炎非必要手术治疗的发生率,减少阑尾手术切除后的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Alvarado评分、术后病理类型的调查统计,分析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Alvarado评分和阑尾术后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研究其证型、Alvarado评分和术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对应性,从而为医生术前评估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提供一种可靠的、易行的方法,此方法对指导阑尾炎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51例,记录相关临床数据,术后收集统计病理结果,制作Excel工作表,参照阑尾炎中医证型判定表,对所搜集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腹部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热与否参照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对病例进行评分并分组,采用两两对比的方式对中医证型、Alvarado评分分组、术后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搜集病例151例纳入调查对象,按照证型来统计,样本中淤滞型、湿热型、热毒型患者分别为29例、92例、30例;按照改良Alvarado评分分组法来统计,其低危组(0-4分)、中危组(5-6分)、高危组(7-10分)分别为30例、81例、40例;按照病理类型来统计,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分别为28例、88例、34例。2、所统计的病例中,其证型分布占比是湿热型(60.93%)>热毒型(19.87%)>淤滞型(19.21%),其改良Alvarado评分分组的分布占比是中危组(53.64%)>高危组(26.50%)>低危组(19.87%),术后病理类型分布为化脓性(58.28%)>坏疽穿孔性(22.52%)>单纯性(19.21%)。3、28例单纯性阑尾炎中,从证型来看淤滞型占比最多为20例,从Alvarado评分来看,低危评分患者占比最大为20例;8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湿热型患者占比最多为73例,其中危评分者分布亦最多为67例;34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中分别按照证型和Alvarado评分来统计其分布情况,则热毒型、高危评分病人分布最多,分别占21例、24例。4、将中医证型、Alvarado评分分组、病理类型样本量统计情况行两两分析对比,统计资料行卡方检验,其P值均小于0.01,显提示两两对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结论:1、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Alvarado评分分组及阑尾术后病理类型之间的分布规律相似,存在一定的对应分布关系:即阑尾炎的发病中,以湿热型阑尾炎患者分布最多,对应着分布规律相似的是中危评分患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布最多;其次是热毒型阑尾炎,对应相似的分布为高危评分、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而淤滞型阑尾炎则对应分布的为低危评分、单纯性阑尾炎。2、中医证型、改良Alvarado评分、术后病理类型之间分布、占比有相似规律,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故中医证型结合改良Alvarado评分法可以作为主观与量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暂未施行手术切除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病理初步病理分期评估。
付金涛,闫慧[3](2019)在《CT平扫后以骨性标志指导重型胰腺炎穿刺引流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CT平扫后以骨性标志指导重型胰腺炎穿刺引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受CT平扫后以骨性标志指导穿刺引流治疗的重型胰腺炎患者33例,其中膈下脓肿1例,急性梗阻性胆囊炎3例,胰周坏死性积液3例,大量胸腔积液20例,大量腹腔积液6例,观察治疗结果及穿刺相关问题。结果 33例患者中,除1例胰周坏死性积液难以穿刺引流外,其余全部顺利置管引流,穿刺引流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成功率达96.9%。结论 CT平扫后以骨性标志指导穿刺引流治疗重型胰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中重度积液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腔脓肿引发脓毒性休克、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感染性休克,操作安全、有效,符合损伤控制外科理念。
董萌,陆晓媛[4](2018)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防治》文中研究表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其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尽管各种类型肿瘤手术的范围和术式略有不同,但是广泛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目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盆腔淋巴囊肿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近期常见的并发症。淋巴囊肿较小者多无不适,淋巴囊肿较大者,最初多为下腹部局限性隐痛,可向同侧背部、臀部或腿部放射。淋巴囊肿过大则伴有压迫症状,根据其大小及存在的位置常会引起不
林桂芬[5](2018)在《蛭甲破壁汤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蛭甲破壁汤治疗肾虚血瘀证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的临床疗效,研讨其作用机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LUFS和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证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患者60例,在B超监测卵泡平均直径达到≥18mm时,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蛭甲破壁汤)20例、西药组(HCG组)20例、中西药结合组(蛭甲破壁汤联合HCG)20例,所有患者各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治疗后的排卵率、LUF复发率、临床妊娠率,研讨蛭甲破壁汤对该病的治疗机制。结果1.三组排卵率分别为:中药组54.55%,西药组43.86%,中西药结合组69.64%;三组LUF周期复发率分别为:中药组45.45%,西药组56.14%,中西药结合组30.36%。三组排卵率、LUF周期复发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三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中药组35.0%,西药组20.0%,中西药结合组40.0%,差异显着(P<0.05)。3.三组促排卵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中药组65.0%,西药组60.0%,中西药结合组85.0%,总疗效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蛭甲破壁汤联合HCG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可显着提高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减少LUF周期复发率。单纯运用蛭甲破壁汤治疗LUFS,排卵率与西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临床妊娠率对比有显着性差异。
赵姬南[6](2018)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的表达及左归丸防治大鼠宫腔粘连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对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宫腔粘连患者及非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A表达差异在宫腔粘连中的意义。观察不同处理因素下SD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的表达水平,及左归丸对IUA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左归丸在改善IUA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血管生成方面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上运用左归丸治疗IUA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选取因不孕、月经量少、闭经等就诊于我院并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轻、中度宫腔粘连的患者15例为研究组,因子宫纵膈需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无宫腔粘连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病检结果为增殖期子宫内膜。各组患者检查及手术过程中收取相应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A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高倍镜视野下VEGFA阳性表达区域光密度值(OD),最后统计软件分析各组数据。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将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只。于大鼠动情期造模,两组大鼠均以100℃的热水流动导管损伤左侧子宫内膜10s,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给予A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B组大鼠左归丸混悬液灌胃。28天后处死各组大鼠进行取材,各组大鼠Y型双子宫分开为左侧、右侧,A组左侧为模型组,右侧为对照组,B组左侧子宫为中药+模型组,右侧子宫为中药组,共4组。各组子宫组织分为两份,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腺体数量,Masson染色计算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各子宫组织中VEGFA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及VEGFA阳性表达区域的光密度值;另一份放入液氮20min后,-80℃保存,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子宫组织中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⑴VEGFA在宫腔粘连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VEGFA阳性表达的产物为腔上皮及腺上皮胞浆中的棕黄色颗粒;(2)宫腔粘连组VEGF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动物实验:(1)各组大鼠灌胃28天后取材,形态学示模型组穿刺中段明显狭小、萎缩,穿刺创口处明显增生,近卵巢端明显呈包裹性积液,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模型+中药组无明显增生及狭小,与周围组织无粘连。(2)HE染色示模型组部分子宫腔狭窄或闭锁,层次模糊,腔上皮连续性中断,基质内腺体及血管缺失;模型+中药组子宫腔较模型组明显增大,腔上皮分布尚完整,基质内可见新生腺体及血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腺体数目显着性减少(P<0.05),中药组腺体数目无显着性差别(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药组腺体数目显着增加(P<0.05)。(3)Masson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子宫基质内可见大量蓝染的胶原纤维,排列紧密;模型+中药组间质内可见少量条索状胶原纤维沉积,未见明显纤维性粘连带。各组纤维化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显着性增加(P<0.05),中药组无显着性差别(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药组显着减少(P<0.05)。(4)免疫组化染色: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子宫组织中VEGFA阳性染色区域光密度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阳性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药组阳性表达显着增加(P<0.05)。(5)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子宫组织中VEGFA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子宫组织中VEGFA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药组中VEGFA蛋白的表达显着增加(P<0.05)。结论⑴VEGFA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呈低表达,VEGFA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⑵左归丸可有效防治大鼠宫腔粘连,形态学与组织学方面可观察到,左归丸可有效恢复大鼠内膜完整性,改善宫腔容积,促进腺体及血管新生,减轻内膜纤维化面积。(3)左归丸可有效防治大鼠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内膜组织中促进血管内皮新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来实现的。
刘宇[7](2018)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一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性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中的优势与不足。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共计523例,其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292例,应用开放手术治疗2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加以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有2例中转开放手术病例。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4.4±12.6分钟,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6.7± 10.2分钟,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6);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失血量为3.2± 1.3毫升,开放手术组平均失血量为3.0± 1.9毫升,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3);手术切口总长度腹腔镜手术组为2.1 ±0.2厘米,开放手术组为5.3± 1.6厘米,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2)。关于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为35.4±4.6小时,开放手术组为40.3±6.8小时,腹腔镜手术组短于开放手术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抗菌素应用时间为5.5±0.9天,开放手术组为7.9±1.8天,腹腔镜手术组短于开放手术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腹腔镜手术组292例病例中有14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而开放手术组231例病例有36例发生切口感染,腹腔镜手术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手术组292例病例中有4例术后并发术后腹腔脓肿,而开放手术组231例病例有11例术后发生腹腔脓肿,腹腔镜手术组腹腔脓肿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292例病例中有3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而开放手术组231例病例有4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两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在术后第一天至第七天的FLACC疼痛评分均低于开放手术组,比较均具体显着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1 ±0.4天,而开放手术组为8.6± 1.2天,腹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手术组平均住院花费为13654.3±496.2元,而开放手术组为11242±349.6元,腹腔镜手术组平均住院花费高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治疗,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少等优点,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具有较大优势。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手术在儿童复杂阑尾炎中的应用评价目的:比较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切除术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的差别,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0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病例75例,其中应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例,三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9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情况、手术副损伤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脐单部位手术组中有4例转三孔法腹腔镜手术,两组均无中转开腹病例。经脐单部位手术组中有27例需要增加引流切口放置腹腔引流管,比率为27/75(36%)。经脐单部位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三孔法手术组(81.4±15.6分钟vs64.7±11.2分钟,P<0.01);两组平均失血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抗菌素应用时间、腹腔脓肿发生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阑尾残株炎发生率等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经脐单部位手术组切口感染率为6/75(8%),高于三孔法手术组(1/91,1%),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经脐单部位手术组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疼痛评分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结果有显着统计学意义(7.3±0.4 vs 6.7±0.3,P<0.01;4.6±0.8 vs 4.2±0.3,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组平均住院花费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14834.3±352.5元vs 13642.1±476.2,P<0.01),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部位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在切口美容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疼痛控制等方面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技术比较尚存在差距。对于复杂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单部位腹腔镜技术不占优势,而且不是首选。三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既往对儿童阑尾周围脓肿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的方法,腹腔镜手术的兴起为阑尾周围脓肿早期手术介入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针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阑尾脓肿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做出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穿孔性阑尾炎儿童病例共180例,其中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病例42例作为研究组,阑尾周围脓肿保守后腹腔镜手术的病例46组做对照一组,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病例92例作为对照二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中转开放手术概率、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死亡病例,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42例中有2例转开放手术,阑尾周围脓肿保守治疗后手术组无中转开放病例,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组有2例中转开放手术,中转开放概率无统计学意义;2.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保守组(63.5±14.2分钟vs 41.6±8.2分钟,P<0.01),与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63.5±14.2分钟vs60.3±18.2分钟,P>0.05);3.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长于阑尾周围脓肿保守组再次入院手术的病例(42.7±6.5小时vs 22.6±4.2小时;P<0.01),而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与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42.7±6.5小时vs 41.2±5.5小时,P>0.05);4.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的恢复饮食时间明显长于阑尾周围脓肿保守后手术组(2.8±0.3日vs 1.8±0.5日,P<0.01);与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2.8±0.3日vs 3.0±0.3日,P>0.05);5.应用抗菌素天数: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应用天数明显短于阑尾周围脓肿保守后手术组(6.9±0.6日vs 14.7±2.3日,P<0.01),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的应用抗菌素时间与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6.9±0.6日vs6.4±0.6日,P>0.05);6.腹腔脓肿复发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8.术后肠粘连梗阻发生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9.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阑尾周围脓肿保守后手术组两次总住院时间(8.1±1.2日vs 18.7±3.3日,P<0.01);与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8.1±1.2日vs7.7±0.9,P>0.05);10.住院总费用比较情况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手术组少于阑尾周围脓肿保守后手术组(13453.4±976.3元vs 21243.4±1276.3元;P<0.01),与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13453.4±976.3元 vs 13207±476.3 元,P>0.05)。结论:对于儿童阑尾周围脓肿,早期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单次住院即可解决局部感染及阑尾切除的问题,不但具有微创、美观的优点,还可以避免误诊,缩短病程,同时避免了阑尾脓肿保守治疗后的复发问题。
卜晓玲[8](2016)在《化瘀通络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血瘀微环境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新生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治疗较为棘手,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认为SPID以血瘀为病机核心,血瘀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本研究首次提出“血瘀微环境”的理念,并提出“化瘀通络法”可改善“血瘀微环境”的假说。拟建立以祖国医学整体思维模式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SPID盆腔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生成水平,以及化瘀通络中药“丹枝饮”对“血瘀微环境”及血管新生水平的影响。方法:本课题以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全面而客观地对“血瘀微环境”进行验证,同时评价化瘀通络法中药“丹枝饮”对SPID的疗效。动物实验:以宫腔种植鼠衣原体法复制小鼠SPID模型。造模成功后,以“丹枝饮”连续治疗SPID小鼠3个动情周期,通过观察:(1)小鼠子宫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SV)、卵巢动脉PSV,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盆壁微小血管血流灌注量,立体地分析SPID小鼠盆腔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中药的干预作用;(2)小鼠上生殖道组织(子宫、输卵管、卵巢、结缔组织)VEGF、Ang-2以及OPN的蛋白表达水平,评价SPID小鼠盆腔内血管新生水平以及中药对其表达的影响。临床实验:将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SPID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丹枝饮,对照组予临床常用方剂——桂枝茯苓丸,分别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盆腔血流动力学指标、VAS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以评价化瘀通络法对盆腔“血瘀微环境”的影响及对SPID的临床疗效。结果:(1)SPID小鼠盆腔血流动力学较正常小鼠明显降低,经中药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盆腔疼痛随之减轻,且中剂量中药效果总体优于大剂量、小剂量中药;(2)SPID盆腔血液流速与慢性盆腔痛疼痛程度呈明显负相关;(3)SPID小鼠上生殖道组织VEGF、Ang-2、OPN表达较正常小鼠显着增高,经中药干预后,各种因子表达均下降,以大剂量、中剂量下调作用显着;(4)SPID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盆腔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着差异,VAS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下降,丹枝饮效果总体优于桂枝茯苓丸。结论:经过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SPID病患盆腔内处于“血瘀微环境”状态;(2)SPID盆腔内血流速度与慢性盆腔痛呈负相关;(3)SPID小鼠上生殖道组织VEGF、Ang-2、OPN高表达,提示病变局部血管新生水平较高;(4)化瘀通络法可以改善盆腔血流动力学,缓解盆腔“血瘀微环境”状态;(5)化瘀通络法可降低SPID小鼠上生殖道血管新生水平,有利于组织修复,避免进一步破坏;(6)化瘀通络法可明显改善SPID患者慢性盆腔痛、局部体征和中医证候,疗效显着。
王运和,任贇[9](2008)在《中药灌肠配合超声介入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声介入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1例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术后行23个疗程的中药保留灌肠,1015 d为1个疗程,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41例患者共穿刺45次,无器官损伤、腹腔内出血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配合完成中药保留灌肠23个疗程。随访结果:1个月治疗有效39例(95.1%),3个月治疗有效40例(97.6%),最长随访2年者无复发。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为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提供了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心理护理、围术期护理和用药护理是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李亚里,张淑兰[10](200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文中认为
二、B超介导经阴道盆腔包裹性积液穿刺的护理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超介导经阴道盆腔包裹性积液穿刺的护理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经自然腔道入路胸腹腔手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经消化道方式 |
1.1 经胃入路胆囊切除术 |
1.2 经胃内镜探查和诊断术 |
1.3 经胃治疗肝脏疾病 |
1.4 经胃介入治疗 |
2 经阴道方式 |
2.1 经阴道方式的优点 |
2.2 经阴道胆囊切除术 |
2.3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
2.4 经阴道阑尾切除术 |
2.5 经阴道入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 |
3 经肛门方式 |
3.1 经肛门治疗直肠癌 |
3.2 经肛门NOTES的难点 |
4 经膀胱及尿道方式 |
4.1 经膀胱双侧隐睾探查术 |
4.2 经尿道肾囊肿切开引流术 |
5 经脐部方式 |
6 小结 |
(2)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改良Alvarado评分和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学对肠痈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1 现代中医学对肠痈的新认识 |
1.1.2 肠痈的辨证分型 |
1.2 西医学对急性阑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1 梗阻学说 |
1.2.2 粘膜下淋巴组织增大 |
1.2.3 神经反射学说 |
1.2.4 其他因素 |
1.3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
1.3.1 症状 |
1.3.2 体征 |
1.3.3 实验室、影像学检查 |
1.3.4 腹腔镜探查 |
1.4 西医学对急性阑尾炎病理的认识 |
1.5 血清标志物与急性阑尾炎的关系 |
1.6 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上的运用 |
1.7 现代医学对阑尾免疫功能的认识 |
1.8 阑尾切除可能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
1.9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
1.9.1 急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 |
1.9.2 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 |
1.9.3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的时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2.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的判定标准 |
2.7 改良ALVARADO评分标准 |
2.8 患者病理结果统计 |
2.9 调查方法 |
2.10 数据处理及统计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
3.1 般资料统计 |
3.2 对病例进行ALVARADO评分分组的统计 |
3.3 病理类型统计 |
3.4 不同分组综合统计 |
3.4.1 中医证型中不同分组、病理类型的统计量 |
3.4.2 Alvarado评分分组中不同证型、病理类型的统计量 |
3.4.3 病理类型中不同证型、Alvarado评分分组的统计量 |
3.5 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分布关系 |
3.6 改良ALVARADO评分分组与病理类型的分布关系 |
3.7 中医证型与改良ALVARADO评分分组的分布关系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的判定 |
4.2 对急性阑尾炎改良ALVARADO评分法的探讨 |
4.3 可量化指标在分析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中的运用 |
4.4 急性阑尾炎不同病理类型分布及其干预 |
4.5 术前病理类型评估的重要意义 |
结语 |
5.1 结论 |
5.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4)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
2 淋巴囊肿的预防 |
2.1 术中预防 |
2.1.1 充分结扎 |
2.1.2 利用网膜的良好吸收作用来吸收漏出的淋巴液Patsner等[7]提出网膜成形术 (J-flap) , 使漏出的淋巴液通过网膜吸收来预防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 但缺少大样本的观察和长期随访结果。 |
2.1.3 处理后腹膜不遗留无效腔 |
2.1.4 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 |
2.2 术后预防 |
2.2.1 局部引流 |
2.2.2 中药大黄、芒硝外敷 |
2.2.3 术后注意事项 |
3 治疗方法 |
3.1 保守治疗 |
3.2 经皮介入治疗 |
3.2.1 细针穿刺抽液 |
3.2.2 经皮置管引流 |
3.2.3 经皮导管硬化治疗 |
3.3 手术治疗 |
4 小结 |
(5)蛭甲破壁汤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临床资料 |
(一) 一般资料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1. 西医诊断标准 |
2. 中医辨证要点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试验病例的剔除与脱落 |
二、治疗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法 |
1. 中药组 |
2. 西药组 |
3. 中西药结合组 |
(三) 观察指标 |
1. 安全性指标 |
2. 主要疗效指标 |
3. 次要观察指标 |
(四) 疗效性指标判定标准 |
1. 排卵的判定标准 |
2. 发生LUF周期的判断标准 |
3. 妊娠判定 |
(五) 疗效判定标准 |
1. 治愈 |
2. 有效 |
3. 无效 |
(六) 数据管理与统计 |
三、结果 |
(一) 一般资料比较 |
1. 三组LUFS患者年龄比较 |
2. 三组LUFS患者体重比较 |
3. 三组LUFS患者不孕时间比较 |
4. 三组LUFS患者不孕类型比较 |
(二) 治疗效果比较 |
1. 三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比较 |
2. 三组患者治疗后LUF复发率比较 |
3. 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妊娠率的比较 |
4.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 立题依据 |
(二) 治法探究 |
(三) 方药分析 |
1. 蛭甲破壁汤组成 |
2. 方义分析 |
3. 药味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四) 临床观察结果反馈 |
(五) 疗效机理分析探讨 |
(六) 不足 |
(七) 展望 |
(八)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6)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的表达及左归丸防治大鼠宫腔粘连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表达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及分组 |
1.2 宫腔粘连诊断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记录病史 |
2.2 收集标本 |
2.3 实验步骤 |
3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二部分 左归丸防治大鼠宫腔粘连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设备 |
1.3 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及处理方法 |
2.2 大鼠宫腔粘连造模方法及步骤 |
2.3 实验取材 |
2.4 检测方法及步骤 |
3 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28d取材时各组子宫组织外观解剖形态比较 |
4.2 HE染色下各组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腺体数目分析 |
4.3 Masson染色下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及纤维化面积分析 |
4.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下各组子宫组织中 VEGFA 的表达及半定量结果分析 |
4.5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 VEGFA 蛋白的表达水平 |
5 讨论 |
5.1 宫腔粘连概述 |
5.2 宫腔粘连的中医药范畴 |
5.3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
6 结论 |
结语 |
1 课题创新点 |
2 课题局限性 |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比较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经挤单部位腹腔镜阑尾手术在儿童复杂阑尾炎中的应用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外文论文 |
(8)化瘀通络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血瘀微环境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新生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SPID与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新生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小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的建立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小结 |
实验二 “丹枝饮”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小结 |
实验三 化瘀通络法对SPID小鼠模型盆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小结 |
实验四 化瘀通络法对小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血管新生水平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小结 |
实验五 临床研究:丹枝饮对SPID寒凝血瘀证患者盆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资料 |
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局部体征评分 |
附表2 SPID寒凝血瘀证中医证候评分 |
附图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B超介导经阴道盆腔包裹性积液穿刺的护理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经自然腔道入路胸腹腔手术研究进展[J]. 洪一帆,金鑫. 现代医药卫生, 2019(20)
- [2]急性阑尾炎中医证型与改良Alvarado评分和病理类型相关性分析[D]. 胡存存.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CT平扫后以骨性标志指导重型胰腺炎穿刺引流的临床应用[J]. 付金涛,闫慧. 中国实用医刊, 2019(06)
- [4]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防治[J]. 董萌,陆晓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8(06)
- [5]蛭甲破壁汤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林桂芬.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4)
- [6]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的表达及左归丸防治大鼠宫腔粘连的实验研究[D]. 赵姬南.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7]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 刘宇. 山东大学, 2018(12)
- [8]化瘀通络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血瘀微环境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新生水平的影响[D]. 卜晓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中药灌肠配合超声介入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效果及护理体会[J]. 王运和,任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05)
- [10]子宫内膜异位症[J]. 李亚里,张淑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