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市节约用水规划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杜海龙[1](2020)在《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人类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也进入崭新阶段。伴随着世界城镇化发展,城市人口需求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绿色生态化成为全球城镇化发展趋势。中国的城镇化是一场引领全球的规模最大、速度飞快的城镇化,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项运动不仅决定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深刻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迎来历史转折,全球治理体系正发生深刻变革,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首要挑战之一,绿色生态城市成为全球城镇化发展的理想目标。建立绿色生态城市的标准体系,为全球城市绿色生态化发展提供中国范式和标准引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事关人类共同命运。本文系统梳理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相关概念,辨析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内涵,论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完善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体系,并初步构建了“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基于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设计了ESMF比较矩阵,依托矩阵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及中国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开展了全面系统化的比较,寻求借鉴与启示。通过总结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发展新变化、新城新区新需求、城市更新领域等多方面的新挑战,明确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方向。在完善理论工具、全面比较借鉴和充分发掘问题三项基础工作之后,集合生态学、城市学和系统学的工具模型建立了绿色生态城区“钻石”评价模型,对我国现有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在价值导向、体系结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四方面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相关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优化的适用性。全文共七章,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结合人类文明发展,中国及全球城镇化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格局巨变等现实需求,论述了开展绿色生态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综述了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市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第二章:对绿色生态城市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就绿色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辨析,论述了绿色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从目标准则、结构组织、运行机制三个维度构建了“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第三章:在“绿色生态城市系统模型”的基础上,从层次分析出发设计构造了ESMF比较矩阵,从宏观环境、评价体系、机制保障和模式特征四个维度对英国BREEAM Communities,美国LEED-ND、LEED-Cities and Communities,德国DGNB UD,日本CASBEE UD、CASBEE Cities,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T51255-2017展开全面系统化对比,通过比较研究寻求启示与借鉴,用于指导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第四章:全面总结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主体、模式和逻辑变化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我国新城新区建设和城市更新领域对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以问题和挑战为导向明确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方向。第五章:提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的优化原则和优化目标,建立了绿色生态城区“钻石”评价模型。在现有国家评价体系基础上,补充完善了“城区治理”、“生活质量”、“创新智能”和“过程管理”四方面评价内容;在评价方法上细化城区类别与指标权重;在评价结果的表达上,提供了直观的得分罗盘图、钻石模型雷达图。第六章: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城区为实例,验证以上评价内容的补充完善、评价方法的优化提升和“钻石”评价模型的适用性。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并展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及评价标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张丽君[2](2020)在《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供水,作为市政公用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不仅关系到普通民众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而且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实行的是特许经营模式。然而,随着城市供水水资源短缺与城市需水量巨大的供需矛盾日益加重以及水污染不断加剧,城市供水行业改革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分析了S市工业园区供水行业改革的历程及存在问题并作了相关原因分析:政府监管依据的不完善阻碍着供水行业改革可持续发展;监管机制的不规范缺乏执行科学性和有效性;公共责任缺失导致了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水价定价机制不健全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供水企业水处理标准及能力不足影响水质稳定性;城市管网老化导致漏损严重;智慧水务建设的不够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公众参与力度不够,公众治理有效性低;公共设施水资源损坏造成安全隐患。本文梳理了供水、供水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三个基本概念,阐述了公共物品理论、政府责任理论、社会治理理论,并通过对国内外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的分析获得启示,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构建“多元主体”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保证供水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规范政府监管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政府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水价定价机制,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供水企业提高水处理技术,保证居民用水质量;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提高城市供水效率;加强供水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与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法律知识,提升节约用水意识。
毛萱杭[3](2020)在《基于“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的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用水定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单位产品、建成单位建筑面积或提供单位人数服务所需合理的取水量。用水定额体系涉及农作物、工业产品、生活服务业等方面,是覆盖节水目标控制、规划设计、评价优先、计量计算的完整标准体系。用水定额为政府精细化用水管理提供指标依据,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升级、增效节水减排提供标准指导,为人们加强节约用水、循环用水意识提供理论依据。用水定额可以作为节水优先实施的标准,作为约束用水户用水行为的依据,使节水真正落地。上海市水资源丰富,但优质水资源较少,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且上海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用水需求量不断扩大,常住人口和来沪旅游人口逐年增加,生活用水需求量也随之上升。为平衡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紧缺间的矛盾,上海市于1998年首次制订用水定额标准,在2001年修订发布《上海市用水定额(试行)》后,自2004年至2019年期间以地方标准的形式陆续发布了38部工业、生活服务业的用水定额标准。但上海市已有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存在产品分类覆盖性较低、与全国其余省市分类不一致、定额值分级单一等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数理统计、对标分析、专家咨询、网上征询等方式,研究了上海市用水定额和上海市宾馆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和定额标准值的制订。引入“效率抵消总量”假说概念,从用水定额制订的覆盖范围、样本选择、定额值确定的角度,定性分析用水定额制订体现的“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理念;尝试用“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结合用水定额制订,定量分析在不同情景下用水定额的节水效果和修订趋势。论文以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为案例,基于“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研究了上海市用水定额的体系制订、体现的假说理念和修订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体系应分从产品分类和定额分级两个方面进行。产品分类应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上海市现有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进行划分,制订19个门类、77个大类、278个中类的387个产品(或服务)及居民生活用水的用水定额值,作者为验证分类和分级可行性制订了其中4个门类、7个大类、21个中类的29个产品(或服务)及居民生活用水2个产品的用水定额值;定额分级应按照《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要求根据分为通用定额值和先进定额值两级。2)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的覆盖范围基本可以约束上海市90%以上行业的用水量;调查样本选取的原则让“效率”指标更具行业代表性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用定额通过率为80%左右,20%用水户目标节约水量可以“抵消”整个行业因增产而增加的用水“总量”。3)用水定额修编情况可根据经济发展、用水户达标率变化分为以下4种情况:(1)用水定额不强制修编,趋于严格:用水户用水效率普遍高于用水定额标准,且行业产品生产现状达到“效率抵消总量”状态。(2)用水定额强制修编,并趋于严格:用水户用水效率普遍高于用水定额标准,且行业产品生产现状未达到“效率抵消总量”状态;部分未达标的用水户用水效率即使达标后,行业产品生产现状仍不能达到“效率抵消总量”状态。(3)用水定额强制修编,并趋于宽松:用水户均暂未达标,用水效率均低于用水定额标准,但行业产品生产现状已达到“效率抵消总量”状态。(4)用水定额暂无需修编:用水户均暂未达标,用水效率低于用水定额标准,且行业产品生产现状未达到“效率抵消总量”状态;部分用水户效率达标,部分未达标,但行业产品生产现状已达到“效率抵消总量”状态;部分暂未达标的用水户,若今后达到用水定额标准后,行业产品生产现状可以实现“效率抵消总量”状态。论文根据用水单元、用水量占比方面的特点,选取上海市宾馆行业为对象,研究设计了制订其用水定额的方案,并基于“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研究其体现的假说理念和节水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上海市宾馆行业用水定额制订体系应分从产品分类和定额分级两个方面进行。产品分类应根据上海市宾馆行业用水单元现状分为五星级宾馆、四星级宾馆、三星级宾馆、二星级及以下宾馆4类;定额分级应按照《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要求根据分为通用定额值和先进定额值两级。2)各级宾馆用水单元、服务程度不同,用水效率也不同,指标分级可以实现公平地分配水量的目标提升每一个小行业间的效率;调查样本选取的原则让“效率”指标更具行业代表性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用定额通过率为80%左右,20%用水户目标节约水量可以“抵消”整个行业因增产而增加的用水“总量”。3)在达标用水户保持现状用水的前提下,上海市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及以下宾馆的节水效率可以分别提高21.39%、20.32%、24.53%和15.10%,二星级及以下宾馆的用水定额应向更加严格的方向修编,而四、五星级宾馆的用水定额可以适当地放宽,三星级宾馆的用水定额较为符合现状,可以暂时不再修编。用水定额制订是对上海市用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节水优先”将用水定额制订提升到了理论政策的高度,“节水”就是要建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对每一个用水单元是不是真正做到节水有说法;“优先”就是要实行完备的节水评价制度,把充分节水作为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水资源的前提,如果节水不够充分,就不能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配置调度。本文对用水定额实际应用、本质理念进行研究,“效率抵消总量”假说是可以指导用水定额制订和未来修编方向,将来还可以在定量计算节水效果方面继续改进。本文得到了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研究”项目、“上海市中心城区非居民用水情况调研与评价”项目和“上海市旅馆行业用水情况调查及用水效率评价”项目的支持。
谷甜甜[4](2019)在《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研究 ——基于长三角试点海绵城市的分析》文中认为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水”病盛行,面对亟待解决的城市水危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作为内涝重发区,老旧小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其海绵化改造涉及面更广、难度更大。为此,国家开始大力推行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并将居民参与作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新途径。然而,现阶段居民在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中的“无意参与”、“无力参与”、“无路参与”、“无序参与”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老旧小区治理水平,甚至引发了较多投诉事件。尽管国内外学者均在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居民参与和参与式治理上有较多研究成果,但鲜见参与式治理在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中的应用,对居民参与治理模式的定量分析较少,缺乏居民参与治理水平的评价方法,少有对居民参与治理机理的分析,未见该领域居民参与治理动态仿真的研究,且缺少引导居民参与治理的对策。因此,本研究将参与式治理引入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过程中,按照“剖析内涵-划分居民参与治理模式-评价居民参与治理水平-分析居民参与治理形成机理-仿真居民参与治理动态过程”的思路,对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按照以下步骤展开:(1)全面剖析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内涵。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走访等方法,深入探讨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内涵和居民参与治理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界定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概念,分析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主体、客体和过程等基本要素,梳理居民参与治理在国内外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中的应用,从赋权、参与、协作、网络和效度等五个方面总结了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研究框架,推动参与式治理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2)系统划分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类型。基于扎根理论构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行为识别框架,识别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中居民常采取的参与治理行为并利用PROMETHEE II方法对这些行为的参与水平进行排序。而后,基于教育心理学领域参与框架确定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概念框架,建立基于层次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法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分类计算模型,对长三角地区五个试点海绵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控制型参与治理模式、告知型参与治理模式、非参与型参与治理模式、态度消极型参与治理模式、配合型参与治理模式、意愿微弱型参与治理模式和完全型参与治理模式等七类居民参与治理模式。此部分研究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客观分析居民参与治理情况,丰富参与框架的相关研究。(3)定量评价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整理参与水平评价的指标,构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初步指标体系,再根据相关专家访谈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筛选,确定最终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而后,构建基于ANP-PROMETHEE II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五个试点海绵城市为例,计算五个城市综合居民参与治理水平并进行对比,量化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此部分研究有助于判断居民参与治理绩效,创新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估方法。(4)深入探究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形成机理。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心理学领域常见的行为理论进行梳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分析的研究框架,利用SEM对长三角试点海绵城市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部分假设。在此基础上,基于社会实践理论等理论构建了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理论框架,利用无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长三角试点海绵城市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探索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的显着影响因素。此部分研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形成机理,丰富计划行为理论、社会实践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等理论的应用研究。(5)动态仿真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过程。根据基于MAB-SD的居民参与治理动态仿真研究思路,首先探究基于MAB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演化系统,确定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之间存在17条演化路径。其次,选择离散选择模型构建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倾向测算模型,利用前述调研数据构建基于SD的七类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倾向模型。而后,通过AnyLogic仿真软件设计基于MAB-SD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动态仿真平台,利用调研数据设置模型的初始输入变量,分析该情景下居民参与治理水平,并进行单因素、两因素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最后,结合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提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水平提升的对策。此部分研究有助于揭示居民参与治理的演化规律,推动计算实验技术在居民参与领域的应用,并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提升提供方向。
剧楚凝[5](2019)在《节水型绿地营建视角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石家庄西山龙泉公园为例》文中提出人口的迅速增长与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使水资源状况日益严重,同时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居民走进自然的渴望日渐高涨。节水型绿地可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郊野公园可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郊野公园、节水型绿地的营建成为人、城市与自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节水型绿地、郊野公园两方面内容展开研究,研究了节约型绿地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实践及郊野公园相关理论与发展概况,在分析郊野公园建设中所存在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相关经验,提出了节水型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与策略,又在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零水输入、有水蓄存”的节水型郊野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针对此理念,笔者以石家庄西山龙泉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在对现状场地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优先,保护与开发并重;资源节约,雨水可持续利用;迎合需求,打造多样化体验”的规划设计策略,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深化落实该场地的指导策略。该公园规划设计首先基于GIS平台对场地内地表、水文、植被、人类活动等要素进行多层次叠加的分析,划定生态适宜性分区以指导公园的开发建设;其次在对场地内雨水年蓄水总量与单月最大降雨月份雨水总量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景观水体与植物的面积与空间布局,实现以场地外源水资源零输入。最后,在满足节水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游客不同功能活动的需求度的调查确定游客的主要功能需求,针对性的植入多样性功能活动体检空间,形成较为全面的郊野公园与节水型园林相融合的规划设计方案,为今后的节水型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本刊[6](2019)在《坚持节水优先 推进绿色发展》文中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于2019年5月11日至17日开展第28届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主题为"建设节水城市,推进绿色发展"。11日上午,全国100多座城市同步开启2019年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住房和
王文佳[7](2018)在《基于“节水优先”的上海市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文中提出“节水优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方针。本文分析了“节水优先”水资源节约理论的背景、特点及其对水资源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并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农业、工业、城镇公共和居民生活四类用水量的历史变化过程与规律,在“节水优先”理念指导下,对未来用水量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落实“节水优先”工作提供建议。本文分析认为,“节水优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管理宏观政策方针,是解决城市发展和水资源短缺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符合中国现阶段实际发展状况的具有可行性的政策方针。与传统节水理论相比,“节水优先”理论有4个特点:1)强调取供用排的全过程节水,2)注重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水效率,3)确立了未来的用水总量生态红线,4)表明了主动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积极节制态度。对上海市用水量变化情况结合具体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2007年至2016年间上海市用水总量几乎没有出现增长,农业用水量较为稳定,工业用水量持续下降,城镇公共用水量和居民生活用水量持续增长,用水结构发生显着变化。这体现了过去多年上海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包括水务一体化的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使上海市在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的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较好的体现了“节水优先”理念,故对其进行深入案例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认为应该用“节水优先”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故在对未来上海市用水量做出定性预测的基础上,基于上海市2035年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规划目标,特别是其中的限制指标,对上海市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城镇公共用水量和居民生活用水量进行了定量预测。选择了因子分子中主成分分析法来筛选用水量关键影响因子,采用GM(1,1)灰色理论模型进行关键因子的预测,进而通过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层次感知器(MLP)神经网络模型对上海市2017年至2035年的各类用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上海市用水总量不再增长的趋势在未来仍将延续。2017年至2035年农业用水量有小幅下降,年均下降率为1.56%;工业用水量有小幅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30%;城镇公共用水量与居民生活用水量基本保持不变;用水总量以年均下降率0.09%的速度持续下降。本文预测2020年与2035年上海市用水总量分别为81.50亿立方米、80.5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分别为23.26立方米、10.4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50.76立方米、37.77立方米。本文的预测方法合理可靠,虽不完美,但在现有数据条件下可操作性强,模型精度符合要求,模型输出数据的相对误差较小,所以本文计算得到的预测数据和分析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认为城市用水总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各类用水量会受社会发展影响发生差异化增长或削减,政府需要对各类用水量进行分类控制和管理,依据城市规划定位调整各领域用水比例,实现“节水优先”前提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让城市发展主动适应自然环境承载力。基于以上研究,对各领域落实“节水优先”分别提出了改革农业灌溉水价、修订用水定额标准、建设水资源梯级利用体系、推广节水合同管理模式、落实全民节水行动计划等措施建议。本文得到了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15年和2016年度“上海市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考核初步技术复核”项目、上海市水务局2017年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各区年度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考核技术复核”项目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节水型社会建设研究”的支持。
张丽姗[8](2018)在《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的上海市节水龙头改造间接效益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费用效益分析是对项目进行评估的有效工具。包括节水在内的很多环境项目的效益不仅体现为直接效益,更体现为间接效益。本文利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以间接效益为重点,对上海市节水龙头改造项目开展了费用效益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节水项目具有明显的直接效益,如节省居民水费支出,但具有更为明显的间接效益,包括居民间接效益(节省修理成本和替代应急用水成本)、企业间接效益(企业利润、工人收入、就业率增长、老旧龙头回收效益)、环境间接效益(节省取水投资成本、节电效益、减排效益)。如何判断间接效益的大小、把间接效益考察纳入项目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对于节水项目十分重要。本文在第二章分析了节约用水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探讨了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评估方法,从保障评估全面性、项目源头止损与持续节水、提高决策科学性、弥补研究不足四个方面阐述节水间接效益评估的意义。论文以上海市节水龙头改造项目为例进行费用效益评估研究,该项目是上海市水务局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实施的一项节水工程,是上海市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三条红线”、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作为费用效益评估案例。该项目自2013年开展至2017年底,累计投资4932013元,总改造数量10万套,总改造家庭数52864户。按照6%的社会折现率贴现至2017年,总投资556.66万元,平均单个水龙头投资55.67元。水龙头使用寿命为7年,因此论文将效益计算至2023年。项目调研阶段发放问卷2000份,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改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论文中节水型水龙头的节水贡献指的是冲洗使用过程中,相同使用效果情况下,相同使用时间内节省的水量。节水改造公司提供老式水嘴、节水型水嘴的最大流量数据,通过实验、调查得知居民实际生活中使用流动用水时,水流量约为老式水龙头最大流速的31%,而节水型水嘴具有限流增压器,本身流量已经降低,其内部安装有增压器、打泡器,居民日常使用时的流量约为其最大流量的75%。因此本文按照以上比例核算出实际使用中单位数量水嘴节水量为1.29L/min。在考虑直接效益的情况下,直接效益为项目节省的居民家庭流动用水水费。2017年改造工程完成后,直接效益贴现值为308.07万元,直接效益费用比为0.55,单个水龙头获得收益30.81元;根据改造户数,相当于政府直接给每户家庭发放补贴58.28元。至2023年,直接效益为634.25万元,效益费用比为1.14,平均单个水龙头收益63.42元,相当于每户补贴119.98元。可见直接效益是明显的,超过了节水改造投入。进一步从居民、企业、环境三个方面考虑和计算间接效益。至2017年,间接效益贴现值共计为2023.26万元,间接效益费用比为3.63。至2023年,间接效益贴现4067.13万元,累计效费比为7.31,间接效益约是直接效益的6.41倍。在考虑项目总效益的情况下,至2017年,总效益贴现值为2331.32万元,效益费用比为4.19;平均每个水龙头收益233.13元。至2023年,总效益贴现值为4701.37元,总效益费用比达8.45;平均单个水龙头收益470.14元。分析项目的效益分配比例情况,20132023年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占总效益的比值平均值分别为13.52%、86.48%,间接效益中各分项所占比例依次为环境间接效益96.94%、企业间接效益2.34%、居民间接效益0.72%,在环境效益中各分项占比情况由大到小依次是节省取水投资成本57.9%、减排效益41.69%、节电效益0.42%,可见项目的间接效益主要来自环境效益,环境间接效益主要来自节省的取水投资成本与减少的污水治理投资成本。论文最后从节水型水嘴节水率取值合理性、间接效益分类合理性、调查问卷数量及覆盖范围合理性、社会折现率取值合理性、间接效益主要来自节省取水投资和污水治理投资五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可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此类节水改造项目、推进开展间接效益评估研究的建议。
郑姝[9](2016)在《工程项目节水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匀、人均水资源分配不足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在不制约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系统化的节水型城市建设,不仅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城市节水综合评价,更需要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梳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符合城市水资源现状的节水项目评价体系。本文首先对上海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上海市节水水平总体虽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处在向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过程中;自然水资源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任重而道远,节水技术与节水项目参差不齐。在归纳上海市现有节水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是否符合宏观调控、评价是否科学有效、评价结果与监管手段能否匹配、是否有利于技术推广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市节水评的局限性,并针对以上问题,建立了政府监管角度的工程项目节水评估模型,以及技术决策角度的节水策略评价模型。针对工程项目节水监管评估,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产业机构变化、技术进步、区域水资源条件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工程项目综合节水评估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了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原则,构建了基于AHP的节水综合评估模型;针对工程项目节水策略评价,本文首先对现有工程项目节水策略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其评价特征与决策流程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节水策略评价模型。最后,选取民用及公共建筑节水项目,以游乐园配套A项目为例模拟了节水评估过程,分析了游乐园配套项目,对基于AHP的工程项目节水评估模型进行了案例验算与比较分析;以游乐园配套项目中的节水策略为例,运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工程项目节水策略评价模型进行了案例评价,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监管与调控的角度,提出了以评价结果为依据的政策建议。
邱志仁[10](2016)在《生命伦理学视域下的上海租界公共卫生 ——以工部局档案为基础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命伦理学是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伦理学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其话语内核不能脱离“现代性”的实践关切。本文在生命伦理学视域下,以上海市档案馆工部局卫生处英文档案(档号U1-16)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工部局卫生处在医院医疗卫生、工业卫生、难民收容卫生、卫生知识宣传方面的工作展开研究,试图解读“卫生现代性”在租界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空间之下,是如何获得具体实践的。第一章从生命伦理学中“生命与政治”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侨民公共卫生与华人公共卫生的伦理问题,对卫生处解决华人公共卫生难题的伦理实践进行了考察,展现了卫生处当之无愧成为上海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开拓者。第二章主要从“生命与身体”的角度论述租界医院的医疗卫生,展现了工部局为治疗和护理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的实践。第三章从“生命与生产”的角度,分析租界工厂的工业卫生,通过对租界工厂检查权的中外交涉的重新考量,展现工部局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如何帮助和拯救工人们的生命。第四章从“生命与战争”的角度,研究难民收容所的卫生,从中可以看到工部局面对难民问题时,为保持秩序、对抗疾病所采取的措施。第五章从“生命与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工部局为传播卫生知识、构建城市卫生文化所做的努力。全文着重表现了工部局卫生处对于生命权利、生命价值、生命质量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正是现代性的生命伦理学观念支配了工部局的这些工作内容和方针,而这些工作则在租界乃至上海促成了尊重生命的伦理学观念的形成。在工部局卫生处构建租界医院医疗卫生体系、工业卫生体系、难民生命应急救助体系和多媒介生命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现代性、殖民性与民族主义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呈现出一幅曲折而又瑰丽的历史画面。
二、上海市节约用水规划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市节约用水规划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现状 |
1.4 名词界定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本文创新 |
第2章 绿色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及系统模型 |
2.1 概念梳理 |
2.2 内涵辨析 |
2.3 特征论述 |
2.4 理论基础 |
2.5 系统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国际比较研究 |
3.1 ESMF比较矩阵 |
3.2 英国BREEAM Communities |
3.3 美国LEED ND、LEED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3.4 德国DGNB UD |
3.5 日本CASBEE UD、CASBEE Cities |
3.6 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 |
3.7 宏观环境与评价体系的比较小结 |
3.8 机制保障比较 |
3.9 模式特征比较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与挑战 |
4.1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 |
4.2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现存问题 |
4.3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现实挑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 |
5.1 评价体系现存问题 |
5.2 评价体系优化思路 |
5.3 钻石评价模型 |
5.4 评价体系结构 |
5.5 评价内容优化 |
5.6 评价方法优化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评价体系优化实证 |
6.1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验证 |
6.2 其他比较案例验证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新天津生态城国标(GBT51255-2017)评价验证 |
后记 |
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
(2)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 |
(一) 国内研究 |
(二) 国外研究 |
(三) 小结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访谈调查法 |
(三) 比较研究法 |
(四) 归纳总结法 |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五、创新 |
第一章 概念与相关理论 |
一、概念 |
(一) 供水 |
(二) 供水行业 |
(三) 市政公用事业 |
二、相关理论 |
(一) 公共物品理论 |
(二) 政府责任理论 |
(三) 社会治理理论 |
第二章 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的现状 |
一、供水行业改革历程及现状 |
二、供水行业改革成就 |
(一) 特许经营模式促进专业化服务的成长 |
(二) “双水源,双保障”格局提升城市供水安全可靠性 |
(三)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保障了城市供水稳健发展 |
第三章 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
一、政府层面 |
(一) 政府监管依据的不完善,阻碍供水行业改革可持续发展 |
(二) 政府监管机制的不规范,缺乏执行科学性和有效性 |
(三) 政府公共责任缺失,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 |
(四) 水价定价机制不健全,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
二、企业层面 |
(一) 水处理标准及能力不足,影响水质稳定性 |
(二) 城市管网老化,漏损严重 |
(三) 智慧水务建设不够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三、公众层面 |
(一)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公众治理有效性低 |
(二) 公共设施水资源损坏,造成安全隐患 |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及启示 |
一、国外经验 |
(一) 美国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二) 英国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三) 法国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二、国内经验 |
(一) 上海市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二) 香港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经验 |
三、启示 |
第五章 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的对策研究 |
一、政府层面 |
(一) 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保证供水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
(二) 规范政府监管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三) 明确政府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四) 健全水价定价机制,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
二、企业层面 |
(一) 提高水处理技术,保证居民用水质量 |
(二) 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提高城市供水效率 |
(三) 加强供水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
三、公众层面 |
(一) 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与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
(二) 加强宣传法律知识,提升节约用水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的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进展 |
1.2.1 用水定额含义及作用 |
1.2.2 用水定额制订方法 |
1.2.3 用水定额及实施效果评估 |
1.2.4 “效率抵消总量”对节约用水的指导及应用于用水定额的改进 |
1.2.5 研究进展评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基于“效率抵消总量”假说下的用水定额制订和评估方法研究 |
2.1 用水定额制订的方法 |
2.1.1 用水定额制订方法比较 |
2.1.2 用水定额制订方法对比分析 |
2.2 用水定额评估的方法 |
2.2.1 用水定额评估方法比较 |
2.2.2 用水定额评估方法对比分析 |
2.3 “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的内容 |
2.3.1 “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的提出 |
2.3.2 “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的应用情景 |
2.4 应用“效率抵消总量”假说评估用水定额节水效果 |
2.4.1 “效率抵消总量”假说对评价用水定额节水效果的可行性 |
2.4.2 “效率抵消总量”假说对评价用水定额节水效果的方法 |
3 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的工作基础研究 |
3.1 上海市基本情况 |
3.1.1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3.1.2 水资源利用概况 |
3.2 2019 年之前上海市用水定额的制订情况 |
3.2.1 上海市用水定额发展的历程 |
3.2.2 2019 年之前用水定额地方标准 |
3.2.3 2019 年之前用水定额地方标准不足 |
3.3 用水定额的实施情况 |
3.3.1 计划用水管理 |
3.3.2 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 |
3.3.3 节水评估管理 |
3.3.4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
3.3.5 节水型载体建设 |
4 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及其评估研究 |
4.1 用水定额制订的方案设计 |
4.1.1 制订框架设计 |
4.1.2 制订流程设计 |
4.2 用水定额制订的依据、原则 |
4.2.1 制订依据 |
4.2.2 制订原则 |
4.3 用水定额制订过程和成果 |
4.3.1 制订过程 |
4.3.2 主要成果 |
4.4 基于“效率抵消总量”假说下上海市用水定额研究 |
4.4.1 用水定额体现的“效率抵消总量”假说 |
4.4.2 上海市用水定额节水效果研究 |
4.4.3 未来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趋势研究 |
4.5 基于“效率抵消总量”假说下上海用水定额制订建议 |
4.5.1 农业用水定额制订建议 |
4.5.2 工业用水定额制订建议 |
4.5.3 服务业用水定额制订建议 |
4.5.4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订建议 |
5 上海市宾馆用水定额制订及其评估研究 |
5.1 选取宾馆行业制订及评估用水定额的必要性 |
5.1.1 宾馆行业用水需求现状 |
5.1.2 宾馆行业用水特点 |
5.2 宾馆用水定额制订方案设计 |
5.2.1 制订方案 |
5.2.2 用水定额框架设计 |
5.3 宾馆用水定额调查过程和成果 |
5.3.1 调查过程 |
5.3.2 制订成果 |
5.4 基于“效率抵消总量”假说下上海市宾馆行业用水定额研究 |
5.4.1 宾馆行业用水定额制订体现的“效率抵消总量”假说 |
5.4.2 宾馆行业用水定额节水效果 |
5.4.3 宾馆行业未来用水定额制订趋势 |
5.5 上海市宾馆行业用水定额制订和用水效率提高的建议 |
5.5.1 宾馆行业用水定额制订的建议 |
5.5.2 宾馆不同用水单元建议 |
5.5.3 宾馆内部节水管理建议 |
6 结论与讨论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对用水定额制订方法的讨论 |
6.3 “效率抵消总量”假说改善建议 |
6.4 “节水优先”下用水定额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研究 ——基于长三角试点海绵城市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水”病盛行 |
1.1.2 国家大力推行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 |
1.1.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过程中的问题 |
1.1.4 居民参与作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新途径 |
1.1.5 长三角试点海绵城市代表性较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内涵剖析 |
2.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内涵 |
2.1.1 老旧小区的概念 |
2.1.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概念 |
2.1.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规划 |
2.1.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常见技术 |
2.2 居民参与治理的内涵 |
2.2.1 居民参与的概念 |
2.2.2 参与式治理的概念 |
2.2.3 居民参与治理的概念 |
2.2.4 居民参与治理的方式 |
2.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内涵 |
2.3.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概念 |
2.3.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基本要素 |
2.3.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实践 |
2.3.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分类 |
3.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行为识别 |
3.1.1 行为参与相关研究 |
3.1.2 居民参与治理行为识别框架 |
3.1.3 居民参与治理行为资料搜集 |
3.1.4 居民参与治理行为识别结果 |
3.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行为度量 |
3.2.1 居民参与治理行为度量方法 |
3.2.2 居民参与治理行为相关度量数据收集 |
3.2.3 居民参与治理行为度量结果 |
3.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分类模型构建 |
3.3.1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研究框架 |
3.3.2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指标梳理 |
3.3.3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问卷设计 |
3.3.4 基于聚类分析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分类计算模型 |
3.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实证分析 |
3.4.1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数据收集 |
3.4.2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问卷分析 |
3.4.3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数据分析 |
3.4.4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类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定量评价 |
4.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内涵 |
4.1.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评价 |
4.1.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作用 |
4.1.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内容 |
4.1.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过程 |
4.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2 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指标的优化 |
4.2.3 居民参与治理水平最终评价指标体系 |
4.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
4.3.1 评价常用方法的比较 |
4.3.2 参与治理水平评价模型的提出 |
4.3.3 基于ANP-PROMETHEE II的评价模型 |
4.4 长三角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水平实证分析 |
4.4.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水平数据收集 |
4.4.2 基于ANP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4.3 基于PROMETHEE II的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排序 |
4.4.4 长三角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水平综合评价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形成机理 |
5.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分析模型构建 |
5.1.1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研究理论框架 |
5.1.2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相关研究假设 |
5.1.3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验证问卷设计 |
5.1.4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验证方法 |
5.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实证分析 |
5.2.1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相关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 |
5.2.2 调研数据信度、效度和相关分析 |
5.2.3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的验证 |
5.2.4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内在逻辑检验结果分析 |
5.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5.3.1 参与模式影响因素梳理 |
5.3.2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预调研内容及结果分析 |
5.3.3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5.3.4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
5.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4.1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调研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 |
5.4.2 调研数据信度、效度和相关分析 |
5.4.3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假设验证 |
5.4.4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动态仿真研究 |
6.1 基于MAB-SD的居民参与治理动态仿真研究思路 |
6.1.1 基于MAB-SD的计算实验 |
6.1.2 居民参与治理仿真要素分析 |
6.1.3 居民参与治理仿真思路 |
6.2 基于MAB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演化系统 |
6.2.1 居民参与治理网络假设 |
6.2.2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策略分析 |
6.2.3 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决策路径模型 |
6.3 基于SD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倾向模型 |
6.3.1 基于SD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倾向系统分析 |
6.3.2 基于SD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倾向模型构建 |
6.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动态仿真实证分析 |
6.4.1 居民参与治理动态仿真平台 |
6.4.2 动态仿真相关输入变量调查与设置 |
6.4.3 居民参与治理仿真结果与分析 |
6.4.4 居民参与治理敏感性因素分析 |
6.5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水平的提升对策 |
6.5.1 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社区场域 |
6.5.2 营造参与氛围,培育居民惯习 |
6.5.3 健全参与制度,增加社会资本 |
6.5.4 树立居民信心,强化心理资本 |
6.5.5 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认同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行为度量调查问卷 |
附录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度量专家访谈大纲 |
附录3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调研问卷 |
附录4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体系专家访谈大纲 |
附录5 居民参与治理水平评价指标的关系及重要性调研问卷 |
附录6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预调研问卷 |
附录7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居民参与治理模式影响因素最终调研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术成果清单 |
(5)节水型绿地营建视角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石家庄西山龙泉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化进程影响下水资源形势严峻 |
1.1.2 城乡统筹背景下郊野公园建设兴起 |
1.1.3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水资源浪费严重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5.1 资料引证法 |
1.5.2 实地调研法 |
1.5.3 问题导向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1.5.5 归纳论证法 |
2 节水型绿地相关理论概况与实践研究 |
2.1 节水型绿地理论研究 |
2.1.1 节水型绿地定义 |
2.1.2 节水型绿地产生背景 |
2.1.3 国内节水型绿地理论研究 |
2.1.4 国内节水型绿地研究实践 |
2.2 国外节水型绿地理论与研究实践 |
2.2.1 澳大利亚 |
2.2.2 美国 |
2.2.3 德国 |
2.2.4 瑞士 |
2.3 节水型绿地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
2.3.1 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条件 |
2.3.2 节水型园林水景营建方式 |
2.3.3 节水型绿地植物选择配置 |
2.3.4 节水型绿地工程技术措施 |
3 郊野公园相关理论研究与发展概况 |
3.1 郊野公园相关理论研究 |
3.1.1 郊野公园产生背景 |
3.1.2 郊野公园定义 |
3.1.3 郊野公园分类 |
3.1.4 郊野公园功能 |
3.1.5 郊野公园的特征 |
3.1.6 郊野公园建设模式 |
3.2 国外郊野公园发展概况 |
3.2.1 英国 |
3.2.2 美国 |
3.2.3 德国 |
3.2.4 日本 |
3.3 国内郊野公园发展概况 |
3.3.1 北京 |
3.3.2 上海 |
3.3.3 深圳 |
3.3.4 香港 |
3.4 郊野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
3.4.1 自然保护与开发建设失衡 |
3.4.2 景观功能单一且参与性低 |
3.4.3 管理养护方式可持续性差 |
3.4.4 规划设计原则 |
3.4.5 规划设计策略 |
4 节水型绿地及郊野公园案例研究 |
4.1 曼谷Escape景观 |
4.1.1 项目概况 |
4.1.2 规划设计 |
4.1.3 借鉴意义 |
4.2 宁波绿色生态走廊 |
4.2.1 项目概况 |
4.2.2 规划设计 |
4.3 英国斯托佛郊野公园 |
4.3.1 项目概况 |
4.3.2 规划设计 |
4.3.3 借鉴意义 |
4.4 荷兰斯达本郊野公园 |
4.4.1 项目概况 |
4.4.2 规划设计 |
4.4.3 借鉴意义 |
4.5 上海淞南郊野公园 |
4.5.1 项目概况 |
4.5.2 规划设计 |
4.5.3 借鉴意义 |
5 西山龙泉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
5.1 背景概况 |
5.1.1 背景 |
5.1.2 自然条件概况 |
5.1.3 自然资源概况 |
5.1.4 人文资源概况 |
5.2 项目概况 |
5.2.1 区位分析 |
5.2.2 现状分析 |
5.2.3 上位规划 |
5.3 设计目标 |
5.4 设计原则 |
5.4.1 生态适宜性原则 |
5.4.2 资源节约性原则 |
5.4.3 功能多样性原则 |
5.5 设计技术路线 |
5.6 设计策略 |
5.6.1 生态优先,保护与开发并重 |
5.6.2 资源节约,雨水可持续利用 |
5.6.3 迎合需求,塑造多样化体验 |
5.7 总体规划设计 |
5.7.1 总体结构 |
5.7.2 分区详细规划设计 |
5.8 节水型绿地相关专项设计 |
5.8.1 节水工程设计 |
5.8.2 植物规划设计 |
5.9 其他专项设计 |
5.9.1 道路交通专项 |
5.9.2 竖向设计专项 |
5.9.3 服务设施专项 |
5.9.4 生态设计专项 |
5.9.5 标识体系专项 |
5.9.6 节事活动策划专项 |
5.10 用地平衡表 |
6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附件 |
(7)基于“节水优先”的上海市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进展 |
1.2.1 节水潜力相关研究进展 |
1.2.2 “节水优先”相关研究进展 |
1.2.3 城市用水量预测相关研究进展 |
1.2.4 上海市用水总量相关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节水优先”水资源节约理论研究 |
2.1 “节水优先”方针的提出 |
2.1.1 首次提出“节水优先”方针 |
2.1.2 必然性——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
2.1.3 可行性——“节水优先”方针提出的基础 |
2.2 “节水优先”水资源节约理论的主要特点 |
2.2.1 强调取供用排全过程节水 |
2.2.2 注重提高用水效率 |
2.2.3 确立未来用水总量生态红线 |
2.2.4 主动积极适应自然环境承载力 |
3 上海市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
3.1 上海市区域概况及水资源概况 |
3.1.1 区域概况分析 |
3.1.2 水资源概况 |
3.1.3 用水量分类情况 |
3.2 上海市各类用水量变化规律分析 |
3.2.1 总用水量 |
3.2.2 农业用水量 |
3.2.3 工业用水量 |
3.2.4 城镇公共用水量 |
3.2.5 居民生活用水量 |
3.3 上海市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小结 |
3.3.1 不同类别用水量的差异化分析 |
3.3.2 影响用水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 |
3.3.3 影响用水总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 |
3.4 定性预测:未来用水总量可能呈下降趋势 |
4 上海市用水量预测的探索 |
4.1 上海市未来规划方向 |
4.1.1 上海市2035年建设目标 |
4.1.2 上海市2035年规划对水资源利用的约束 |
4.1.3 上海市中长期用水量模型预测的价值 |
4.1.4 上海市中长期用水量模型预测的方法 |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用水量关键影响因子选取 |
4.2.1 主成分分析法 |
4.2.2 农业用水量关键影响因子 |
4.2.3 工业用水量关键影响因子 |
4.2.4 城镇公共用水量关键影响因子 |
4.2.5 居民生活用水量关键影响因子 |
4.2.6 影响因子小结 |
4.3 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用水量关键影响因子预测 |
4.3.1 GM(1,1)灰色预测模型 |
4.3.2 各类用水量关键影响因子预测结果 |
4.3.3 政策限制下关键影响因子预测值的修正 |
4.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上海市用水量预测 |
4.4.1 RBF神经网络模型与MLP神经网络模型 |
4.4.2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检验和筛选 |
4.4.3 2017 年至2035年各类用水量预测结果 |
4.4.4 “节水优先”限制下用水量预测结果的修正 |
4.5 上海市用水量预测结果分析 |
4.5.1 2017 年预测数据与统计值比较 |
4.5.2 用水变化趋势的定性定量预测比较 |
4.5.3 2020 年、2035年用水总量指标与预测比较 |
4.5.4 2020 年、2035年用水效率指标与预测比较 |
4.6 小结 |
5 总结与讨论 |
5.1 总结 |
5.2 讨论 |
5.2.1 落实“节水优先”的用水量控制途径建议 |
5.2.2 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的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的上海市节水龙头改造间接效益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进展 |
1.2.1 费用效益分析的概念及特征 |
1.2.2 费用效益分析的理论探讨 |
1.2.3 费用效益分析的方法进展 |
1.2.4 费用效益分析在环保项目中的应用 |
1.2.5 研究进展综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节约用水的间接效益评估研究 |
2.1 节约用水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
2.1.1 节约用水的直接效益 |
2.1.2 节约用水的间接效益 |
2.2 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评估方法 |
2.2.1 费用效益分析计算方法 |
2.2.2 节水直接效益计算方法 |
2.2.3 节水间接效益计算方法 |
2.3 节水间接效益评估意义 |
2.3.1 全面考察节水项目收益情况 |
2.3.2 保障源头止损与持续节水 |
2.3.3 提高节水项目决策科学性 |
2.3.4 弥补当前研究不足 |
3 上海市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改造项目 |
3.1 项目概述及实施 |
3.1.1 项目概述 |
3.1.2 项目实施 |
3.2 调研分析 |
3.2.1 问卷调查的目标、对象和过程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3 影响改造的关键参数 |
3.2.4 小结 |
3.3 改造效果(2013~2017年) |
3.3.1 总体情况 |
3.3.2 节水改造覆盖率 |
4 节水直接效益计算及费用效益分析 |
4.1 基础数据整理 |
4.1.1 节约水量 |
4.1.2 改造数据 |
4.2 节水直接效益及直接效益费用比 |
4.2.1 项目直接节水效益 |
4.2.2 直接效益费用比 |
5 节水间接效益评估及费用效益分析 |
5.1 居民间接效益 |
5.1.1 节省修理成本 |
5.1.2 节省替代应急用水成本 |
5.1.3 小结 |
5.2 企业间接效益 |
5.3 环境间接效益 |
5.3.1 节省取水投资效益 |
5.3.2 节电效益 |
5.3.3 减排效益 |
5.3.4 小结 |
5.4 间接效益费用比 |
5.5 总费用效益分析 |
5.5.1 总效益费用比 |
5.5.2 总效益分配比例 |
5.5.3 间接效益分配比例 |
6 总结与讨论 |
6.1 总结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工程项目节水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节水项目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
1.2.1 节水评价研究进展 |
1.2.2 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1.2.3 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工程项目节水评价现状与局限性分析 |
2.1 上海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
2.1.1 城镇水资源 |
2.1.2 自然水资源 |
2.2 上海市节水法规与节水评价政策分析 |
2.2.1 上海市节水管理法规的归纳与解析 |
2.2.2 上海市节水评价政策的归纳与解析 |
2.3 上海市工程项目节水评价局限性分析 |
2.3.1 节水评价与宏观规划的符合性 |
2.3.2 现有评价体制局限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项目节水监管评估模型研究 |
3.1 工程项目节水评估影响因素分析 |
3.1.1 经济发展对节水的影响 |
3.1.2 产业结构变化对节水的影响 |
3.1.3 技术进步对节水的影响 |
3.1.4 区域水资源条件对节水的影响 |
3.2 工程项目节水评估依据 |
3.2.1 评估流程与评估内容 |
3.2.2 评估原则 |
3.3 基于AHP的工程项目节水评估模型研究 |
3.3.1 模型设计的目的与逻辑思路 |
3.3.2 层次分析法步骤 |
3.3.3 工程项目节水评估指标体系 |
3.3.4 指标解析 |
3.3.5 工业项目节水评估模型计算 |
3.3.6 民用及公共建筑项目节水评估模型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项目节水策略评价模型研究 |
4.1 工程项目节水策略特征分析 |
4.1.1 工程项目节水策略分类 |
4.1.2 工程项目节水策略评价特征分析 |
4.2 工程项目节水策略决策过程分析 |
4.2.1 工程项目节水策略决策的依据分析 |
4.2.2 工程项目节水策略决策的流程分析 |
4.3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工程项目节水策略评价模型 |
4.3.1 模型设计的目的与逻辑思路 |
4.3.2 模糊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 |
4.3.3 隶属度矩阵确定 |
4.3.4 基于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因素权重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游乐园配套项目节水案例分析 |
5.1 游乐园配套项目情况 |
5.1.1 游乐园配套项目建设环境 |
5.1.2 游乐园配套A项目建设内容 |
5.2 游乐园配套A项目节水评估案例 |
5.2.1 日用水量节水评估 |
5.2.2 系统设计方案节水评估 |
5.3 工程项目节水评价案例分析 |
5.3.1 基于AHP的工程项目节水综合评价 |
5.3.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游乐园配套A项目节水策略优选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6.1 基于评估模型的节水信息化 |
6.2 基于评估结论的节水管理优化 |
6.2.1 建筑用水装置流速限制 |
6.2.2 强制型节水设备安装标准 |
6.3 基于评估结论的产业宏观调控 |
6.4 以经济手段为杠杆的节水调控 |
6.4.1 阶梯型水费制度 |
6.4.2 水效率标签制度 |
6.5 建立与促进技术进步相关的协调机构或机制 |
6.5.1 与产业结构相结合的技术推广 |
6.5.2 建立节水技术推广机构 |
6.5.3 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生命伦理学视域下的上海租界公共卫生 ——以工部局档案为基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三节 论文思路及资料 |
第一章 生命与政治:上海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拓者 |
第一节 伦理问题:侨民卫生与华人卫生的难题 |
一、卫生处的历史——侨民卫生与华人卫生 |
二、路径选择——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结合 |
小结 |
第二节 伦理困境:卫生的现代性与殖民性 |
一、为谁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对象的探讨 |
二、现代性与殖民性——华洋政权的博弈 |
小结 |
第三节 伦理实践:卫生处对于华人的职责和活动 |
一、卫生处的重要职责 |
二、卫生处处理华人公共卫生难题的活动 |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生命与身体:租界医院的医疗卫生 |
第一节 伦理问题:贫民医疗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
一、贫民医疗与资源紧张伦理问题的出现 |
二、伦理路径——医院理事会的控制 |
小结 |
第二节 伦理困境:财政资金的短缺 |
一、维多利亚疗养院的建立 |
二、去留之间 |
三、戴维斯(C.Noel Davis)医生的三封信 |
小结 |
第三节 伦理实践:租界医院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
一、租界医院体系 |
二、医院医疗卫生的管理体系 |
三、工部局护理体系 |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命与生产:租界工厂的工业卫生 |
第一节 伦理问题:工业生产与生命健康 |
一、工业生产中伦理问题的出现 |
二、伦理路径选择——工业卫生 |
小结 |
第二节 伦理困境:民族主义的对抗 |
一、民族主义的发难 |
二、工厂主的立场 |
三、民族主义的失败 |
小结 |
第三节 伦理实践:租界工业卫生建设体系 |
一、工业卫生调查 |
二、上海电力公司的煤烟处理 |
三、工厂清洁 |
四、合作诊所 |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命与战争:难民收容所的卫生 |
第一节 伦理问题:中日战争与租界难民收容 |
一、战争与难民收容问题的出现 |
二、伦理路径选择——人道主义 |
小结 |
第二节 伦理困境:人道主义救助与难民利益的矛盾 |
一、难民用水 |
二、难民遣送 |
小结 |
第三节 伦理实践:难民生命应急救助体系 |
一、卫生稽查 |
二、传染病防护 |
三、食物保障 |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生命与教育:卫生知识的传播 |
第一节 伦理问题:工部局对卫生传播责任主体的干涉 |
一、卫生传播责任主体的作为 |
二、伦理路径的选择——大众媒介话语权的掌控 |
小结 |
第二节 伦理困境:技术维度对卫生知识传播的挑战 |
一、卫生教育电影计划 |
二、技术维度困境的根源——经费短缺 |
三、解决电影技术维度困境的尝试 |
小结 |
第三节 伦理实践:多样媒介构建的生命教育体系 |
一、卫生年度报告 |
二、医学演讲 |
三、宣传册 |
四、照片 |
五、标语 |
小结 |
本章小结 |
结语:敬畏生命与卫生现代性 |
一、“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
二、卫生的现代性 |
三、城市的生命力 |
图表索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上海市节约用水规划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比较视野中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 杜海龙. 山东建筑大学, 2020(04)
- [2]S市工业园区城市供水行业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丽君. 苏州大学, 2020(03)
- [3]基于“效率抵消总量”假说的上海市用水定额制订案例研究[D]. 毛萱杭.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4]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居民参与治理研究 ——基于长三角试点海绵城市的分析[D]. 谷甜甜. 东南大学, 2019(11)
- [5]节水型绿地营建视角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石家庄西山龙泉公园为例[D]. 剧楚凝.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坚持节水优先 推进绿色发展[J]. 本刊. 城乡建设, 2019(10)
- [7]基于“节水优先”的上海市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D]. 王文佳.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8]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的上海市节水龙头改造间接效益评估研究[D]. 张丽姗.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9]工程项目节水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D]. 郑姝. 东华大学, 2016(08)
- [10]生命伦理学视域下的上海租界公共卫生 ——以工部局档案为基础的研究[D]. 邱志仁.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