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年轻人心肌梗死(附7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陈佩[1](2021)在《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1例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查阅并录入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策略,增加临床医生尤其是介入医师对SCAD的认识,避免诊断的遗漏及误诊,以便及时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下称本院)心血管内二科收治的1例SCA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同时检索并整理于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得到的国内相关病例及文献一同入组,获取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策略等。结果:本研究从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近10年相关文献约1381篇,纳入有效文献61篇,统计得出有258例SCAD患者(包括本院病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177例,男:女≈1:2,年龄在22-84岁之间,平均年龄51.94±8.63岁,多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类似症状而就诊,病变部位多见于左前降支中远段,左冠状动脉血管(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发生自发夹层的比率要明显高于右冠状动脉血管(67.8%:32.2%),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左主干更多见于女性SCAD患者(69.5%:30.5%),男性则右冠状动脉发生SCAD多见(58.0%:42.0%)。本研究汇总病例多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夹层的存在(包括本院病例),仅有95例应用血管内超声显像明确病变部位,36例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而确诊。在治疗方式上,133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115例患者支架植入覆盖夹层治疗(包括本院病例),7例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3例患者猝死。结论:(1)SCAD患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误诊甚至漏诊,临床医师尤其介入手术医师需提高警惕。(2)SCAD多见于缺乏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青年女性,常处于围产期、绝经期前后阶段,男性既往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亦多见SCAD发生。(3)SCAD患者的病因、诱因目前仍争议不断,本研究以剧烈运动或劳累过度、创伤性外伤、服用避孕药、强烈伤痛应激、既往免疫或结缔组织疾病、特发性等因素诱发多见。(4)SCAD的病变部位于左前降支中远段常见,左冠状动脉血管发生自发夹层的比率相比右冠状动脉要更高,以女性尤为突出。但本院女性病例,SCAD发生在右冠状动脉。(5)SCAD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诊断仍多依赖于冠脉造影、血管内成像等影像学技术。(6)SCAD的治疗策略至今尚无完全统一意见,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马健[2](2020)在《血栓抽吸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跃式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的丰富和提高,不良生活方式、膳食习惯及人口老年化等问题导致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首要威胁。随着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逐步推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死率有显着降低趋势,但心肌梗死后无复流或慢血流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微循环障碍。理论上讲PCI术中同时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两项技术具有协同性的作用,但临床实践中是否确实如此相关研究较少,尚存在部分研究得出了相悖的结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高血栓负荷急性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马鞍山临床学院行PCI术的老年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127例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5例,观察组在常规PCI之前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3级、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LVEF均显着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57例(91.9%)比49例(75.4%),χ2=2.295,P=0.040;心电图ST段回落>50%:50例(80.6%)比40例(61.5%),χ2=5.611,P=0.018;LVEF值:(52.7±3.5)%比(50.9±5.0)%,t=2.229,P=0.028];观察组CK-MB峰值、碎裂QRS波、心包积液均低于对照组[CK-MB峰值:(274.4±173.1)U/L比(334.5±154.0)U/L,t=2.069,P=0.041;碎裂QRS波:24例(38.7%)比38例(55.5%),χ2=4.955,P=0.026;心包积液:6例(9.5%)比15例(23.1%),χ2=4.128,P=0.042];术后30天,观察组小/微出血事件多于对照组[小/微出血事件:7例(11.3%)比4例(6.2%),χ2=4.019,P=0.043],大出血和卒中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MACE事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低剂量替罗非班可改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同时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吕红根[3](2018)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怀疑冠心病患者120例。患者行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两位造影医生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介入中心提供,做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评价。根据临床分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2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对照组四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执行以下标准:患者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支血管或其主要分支狭窄程度≥50%,对照组患者不符合上述标准。所有患者于入院后立即行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糖尿病病史,年龄、性别、吸烟史等临床情况。吸烟标准:连续吸烟超过1年、每天吸烟超过1支。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第二天空腹血糖水平,安静状态下测量仰卧位血压4次,测量两次时间间隔3分钟,计算平均值。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血清浓度,使用专用电脑软件进行冠脉评分。结果:四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的水平相比较,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或不稳定心绞痛组相比较,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的水平显着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或不稳定心绞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心绞痛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显着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或不稳定心绞痛组Gensini评分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Gensini评分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的Gal-3血清水平与冠脉Gensini评分正相关。结论:1.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2.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具有相关性,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有预测价值。
梁伟杰,伍巍兰,李健豪,张稳柱[4](2016)在《35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特点》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正常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选择在我院行CAG的622名STEMI患者,分为CAG正常组(35例,占5.6%)和CAG异常组(587例,占94.4%),研究两组各项检查结果,临床特点,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随访情况。结果:与CAG异常组比较,CAG正常组发病年龄[(63.1±9.9)岁比(42.7±10.1)岁]显着较小,糖尿病(28.6%比8.6%)、高血压病(52.3%比25.7%)、心绞痛(72.4%比40.0%)、高脂血症(74.1%比45.7%),前壁梗死(62.9%比17.1%)比例明显较小,吸烟(42.9%比77.1%)、发病前伴有心理或生理上应激性反应的(41.9%比71.4%),下壁梗死(32.2%比80.0%)比例,心律失常发生率(27.9%比34.3%)明显增加或升高;死亡率(6.5%比2.3%)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非偶见,吸烟、应激性反应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仍属高危人群,需给予高度重视。
谢梦梦[5](2014)在《腺苷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腺苷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寻找优化的方式,并对老年人冠心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疑诊冠心病老年患者73例,年龄60~79(67±5)岁。73例患者中男47例,女26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39例。均排除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者、陈旧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老年人心脏瓣膜病、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或肺梗死、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等。所有患者均在两个月内完成了腺苷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Adenosine stress 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的检查。结果分析采用定性和半定量方法:腺苷负荷MPI断层显像中,某一心肌节段在不同方向的断面上连续2个及2个以上层面出现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影即诊断为MPI阳性,静息MPI显像时放射性分布恢复正常或部分改善为可逆性缺损,判定为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静息MPI显像时放射性分布缺损范围与负荷显像一致为固定缺损,判定为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raction, MI)。半定量分析采用17节段左心室评分模型,所有所有心肌节段均采用4分计分方法:0分,放射性分布正常;1分,放射性分布轻度减低;2分,放射性分布中度减低;3分,放射性分布严重减低;4分,无放射性分布。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3支主要血管至少有1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为阳性,狭窄50%-75%为明显狭窄,狭窄≥75%为严重狭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定为冠状动脉的3个分支,病变受累≥2个分支定为多支血管病变。结果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有50例出现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其中有31例为固定缺损即诊断为心肌梗死,19例出现可逆性显像剂分布稀疏即为心肌缺血。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本课题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老年人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86.3%(44/51),特异度72.7%(16/22),漏诊率13.7%(7/51),误诊率27.3%(6/22),阳性预测值88.0%(44/50),阴性预测值69.6%(16/23),准确度82.2%(60/73),且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有较高的符合率(P>0.05)。MPI对其检测出的敏感度也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MPI对狭窄≤50%检出的敏感度为37.5%,对狭窄范围在50%-75%检出的敏感度为68.7%。而MPI对狭窄≥75%检出的敏感度为94.2%。随着狭窄加重MPI的敏感度也增加,MPI对狭窄<75%与狭窄≥75%的检出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23例MPI与CAG结果均阳性,10例二者均阴性。MPI结果病变血管累及前降支9支。34例非糖尿病患者中21例MPI与CAG均阳性,7例二者均阴性,其中MPI结果病变血管累及前降支5支。MPI诊断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是85.2%、83.3%,在非合并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是87.5%、63.60%,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MPI在评估糖尿病患者受累血管方面,前降支受累及三支主要血管受累的阳性率分别是62.5%、51.8%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的30.0%、28.0%。(P<0.05)。结论1、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并且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较高的符合率,作为无创性检查为临床不愿意或不适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提供新的检查手段。2、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合并其他病变,尤其是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双支及三支受累多见,单支主要累及左前降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这部分人群中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比较高。3、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老年人冠状动脉狭窄在50%-75%临界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为这一部分患者临床的后续治疗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王树水,张智伟,曾少颖,石韫珍,黄美萍,沈娜君[6](2006)在《儿童白塞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文中认为白塞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累及多系统的全身疾病,由土耳其医生Behcet于1937年首次报道。除口腔、生殖器和眼三联征外,尚有各种不同的全身或内脏表现,包括皮肤损害、关节症状、心血管病变等,现将我院收治儿童白塞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如下。
张大东,张瑞岩,沈卫峰,张建盛,胡健[7](2001)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年轻人心肌梗死(附7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年轻人心肌梗死的临床和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3月 315例心肌梗死患者中 2 6例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完全正常 ,其中 7例年龄 <45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 7例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41岁。既往均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冠心病家族史 ,前壁梗死 5例 ,下壁梗死 2例。 7例患者均有发病前大量吸烟、劳累和紧张等明确诱发因素 ,其中 4例于发病后 12小时内入院行静脉溶栓治疗 ,预后良好 ,另外 3例入院时间超过 12小时而行一般药物治疗 ,出院时留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结论 年轻人心肌梗死可发生在冠状动脉完全正常患者中 ,一般都有明确诱因 ,及时入院行溶栓治疗预后良好
张琦[8](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的处方用药规律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总结徐慧教授学术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对胸痹的辨证论治水平,并为临床治疗胸痹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同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名中医宝贵的临床经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徐慧教授门诊诊治的病例,筛选出260例符合标准的稳定性心绞痛病例,建立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并使用该平台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熵聚类等数据分析方法探析徐慧教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规律。研究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纳入的260例处方共涉及中药147味,用药以辛、甘、温、平之品为主,多归肝、心、脾经;常用中药有木香、川芎、酸枣仁、当归、白术、红花、远志、白芍、延胡索、党参等;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53组,演化出了3个潜在的新方组合。研究结论:通过对徐慧教授诊治胸痹病案整理分析,得到教授用药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为主,体现了教授治疗胸痹以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为原则,注重标本兼顾,培本固原,形神同调。
温俊伟[9](2019)在《罕见原因的纵隔气肿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不常见但良性的自限性疾病,但大量的纵隔气体聚集纵隔压力升高可能导致张力性纵隔气肿,可引起心脏或大血管受压,进展迅速,若未能及时有效处理,最终可能危及生命。了解纵隔气肿的原因可以为准确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医师要高度重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注意鉴别纵隔肺气肿是否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防止漏诊、误诊,导致治疗延误,减少医疗隐患发生。本文旨在总结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纵隔气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害、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体征、诊断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例19岁女性患者由乳房性交引起纵隔气肿的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加以分析总结。结果:本例患者通过CTA确诊为纵隔气肿,给予卧床休息及吸氧和控制疼痛等保守治疗后,纵隔气体完全吸收,出院后复查无明显不适。结论:对于胸痛患者应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明确病因,考虑胸痛病因时不能遗漏纵隔气肿可能,尤其是年轻的胸痛患者。虽然纵隔气肿大多数属于自限性疾病且大多数患者有非典型症状,但逐渐增加的气体积聚和张力纵隔肺气肿是一种可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我们报告一个不寻常的病因引起的纵膈气肿病例。这个病例是第一次报告由性行为引起的纵隔气肿。本例提示青年胸痛患者应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确定纵隔气肿的病因,并充分评估、预判潜在的并发症和风险,从而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梁记华,高艳丽,张蔚丽,唐守义,蔡坚,吐尔逊·沙比尔[10](2017)在《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与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与低年龄段(<60岁)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及其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心内科住院就诊的160例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160例同期住院就诊的低年龄段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FⅡ)、促凝血酶原激酶原(FⅦ)、血友病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g)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凝血因子与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并通过诊断试验评价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FⅡ、FⅦ、FⅧ和Fg的水平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Ⅱ≥14.27μg/L和Fg≥22.99μg/L是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FⅡ的水平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较低,而通过Fg的水平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截断值为22.99μg/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诊断价值中等,灵敏度(91.88%)和阴性预测值较高(86.02%),假阴性率较低(13.98%),正确率尚可(70.94%)。结论凝血因子FⅡ≥14.27μg/L和Fg≥22.99μg/L是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Fg的水平有可能对诊断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提示意义。
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年轻人心肌梗死(附7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年轻人心肌梗死(附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病例报道 |
1.1 病史摘要 |
1.2 诊疗经过 |
1.3 附图 |
1.4 小结 |
第2章 文献复习与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检索文献时间与方式 |
2.1.2 文献纳入标准 |
2.1.3 文献排除标准 |
2.1.4 研究方法及目的 |
2.1.5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一般临床资料 |
2.2.2 病变部位 |
2.2.3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2.2.4 临床表现 |
2.2.5 诊断治疗方式 |
第3章 讨论 |
3.1 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的流行病学 |
3.2 病理与发病机制 |
3.3 病因及诱因 |
3.4 临床表现 |
3.5 诊断方式 |
3.6 治疗策略 |
第4章 结论 |
第5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诊疗的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2)血栓抽吸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辅助治疗中应用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3)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半乳糖凝集素-3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35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资料和随访方法 |
1.3 CAG及结果判断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腺苷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腺苷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核素心肌显像在冠心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与意义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数据挖掘与临床研究 |
1. 数据来源 |
2. 研究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心绞痛分级标准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2.4 证候诊断标准 |
2.5 病例纳入标准 |
2.6 病例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采集整理 |
3.2 病例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
3.3 数据分析软件 |
3.4 病例资料录入与核对 |
3.5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患者基本资料统计 |
4.2 临床表现统计 |
4.3 证候统计 |
4.4 合并西医疾病统计 |
4.5 用药规律统计 |
4.6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
4.7 熵聚类与新方分析 |
讨论与小结 |
1. 临床资料分析 |
1.1 年龄、性别分析 |
1.2 症状、证候分析 |
2. 基于数据挖掘的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分析 |
2.1 常用药性味及归经分析 |
2.2 常用单味中药分析 |
2.3 常用药对组合举例 |
2.4 新方分析 |
3. 小结 |
4. 病案举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9)罕见原因的纵隔气肿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病例资料 |
2.1 病例 |
第三章 讨论 |
3.1 纵隔的解剖学基础 |
3.2 纵隔气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3.3 纵隔气肿的危害 |
3.4 纵隔气肿的病因诱因 |
3.4.1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病因 |
3.4.2 继发性纵隔气肿的病因 |
3.5 纵隔气肿的临床表现 |
3.6 急性高危胸痛的鉴别诊断 |
3.7 纵隔气肿的影像学表现 |
3.8 纵隔气肿的治疗 |
3.9 纵隔气肿的预后及随访 |
第四章 结论 |
纵隔气肿及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简历 |
(10)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与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样品的采集 |
1.2.4 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凝血因子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
2.3 凝血因子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
2.4 凝血因子FⅡ和Fg水平预测低年龄段AMI的价值 |
3 讨论 |
四、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年轻人心肌梗死(附7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D]. 陈佩. 吉首大学, 2021
- [2]血栓抽吸联合低剂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D]. 马健.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D]. 吕红根.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1)
- [4]35例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特点[J]. 梁伟杰,伍巍兰,李健豪,张稳柱.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6(03)
- [5]腺苷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谢梦梦.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6]儿童白塞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J]. 王树水,张智伟,曾少颖,石韫珍,黄美萍,沈娜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6(06)
- [7]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年轻人心肌梗死(附7例报告)[J]. 张大东,张瑞岩,沈卫峰,张建盛,胡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S1)
-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徐慧教授治疗胸痹(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规律[D]. 张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罕见原因的纵隔气肿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D]. 温俊伟. 厦门大学, 2019(01)
- [10]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与低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J]. 梁记华,高艳丽,张蔚丽,唐守义,蔡坚,吐尔逊·沙比尔. 重庆医学, 2017(24)
标签:冠状动脉论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论文; 不稳定型心绞痛论文; 冠状动脉造影论文; 冠心病最佳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