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粘合剂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负载型粘合剂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一、固载粘结剂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潘蒙蒙[1](2021)在《钴肟配合物修饰超薄Cu-TiO2纳米片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一直备受关注。金属离子掺杂到二氧化钛晶格中能够引入一些晶格缺陷,不仅改变二氧化钛内部结构,而且也会改变其表面的某些性质,导致其带隙中出现杂质能级,拓宽了二氧化钛光响应范围,进而提高光催化活性。钴肟类配合物不含贵金属、易合成,作为分子催化剂在析氢反应中呈现较好的催化活性。本文通过将钴肟分子催化剂与铜掺杂超薄TiO2纳米片相复合,制备得到两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o(Ⅲ)/X%Cu-TiO2和Co(Ⅲ)/Cu2O/Cu-TiO2,并考察了它们在模拟太阳光下催化水分解产氢性能。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我们通过原位水热合成法制备得到了不同含量的超薄铜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片(X%Cu-TiO2,X=0、2、4、6、8),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等测试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详细表征。XRD和XPS测试证实铜离子嵌入TiO2晶格中,UV-vis DRS证实铜的引入显着拓宽了TiO2在可见区的吸收范围,AFM测定纳米片厚度仅为3~4 nm。它们作为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催化甘油水溶液产氢实验中均呈现出一定的活性,其中6%Cu-TiO2活性最高,5 h产氢量约为1906μmol·g-1,是单纯TiO2纳米片产氢量的27倍。为了提高催化活性,我们通过简单搅拌将钴肟分子催化剂进一步固载到6%Cu-TiO2纳米片表面,制备得到了复合物Co(Ⅲ)/6%Cu-TiO2。根据EDX光谱确定复合物中Co、Cu和Ti三种元素物质的量之比约为3:3:94。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该复合物光催化产氢活性是6%Cu-TiO2的2.2倍,5 h产氢量到达4201μmol·g-1,且在测试时间内催化效率未见衰减。此外,该催化剂循环使用五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说明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我们通过增大铜的掺杂量,实现了在超薄Cu-TiO2纳米片表面引入了Cu2O,制备得到Cu2O/Cu-TiO2纳米复合物,然后再将钴肟分子催化剂固载到表面,得到了复合物Co(Ⅲ)/Cu2O/Cu-TiO2。利用XRD、UV-vis DRS、TEM、XPS、EDX等测试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XRD和TEM证实了纳米片表面Cu2O纳米粒子的生成,XRD和XPS证明铜离子嵌入到TiO2晶格中。根据EDX光谱确定复合物中Co、Cu和Ti三种元素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25:74。分别以复合物Cu2O/Cu-TiO2和Co(Ⅲ)/Cu2O/Cu-TiO2作为催化剂进行光催化产氢实验,结果显示,5 h产氢量分别为1255μmol·g-1和2456μmol·g-1,两者分别与复合物6%Cu-TiO2和Co(Ⅲ)/6%Cu-TiO2相比,催化活性均明显下降,由此说明Cu2O的引入没能起到提高活性的效果。

吴成[2](2021)在《多孔陶瓷负载N掺杂TiO2的设计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Al2O3粉为原料,不同孔径的聚氨酯海绵为模板,以TiO2-Ca O-Si O2为烧结助剂,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和无压烧结方法制备Al2O3多孔陶瓷载体。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多孔陶瓷载体的显微组织结构,X射线衍射仪分析多孔陶瓷载体的物相组成,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多孔陶瓷载体的力学性能。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烧结助剂添加量对多孔陶瓷载体气孔率、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钛酸丁酯作为钛源,尿素作为氮源,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N掺杂TiO2粉体。再使用聚乙烯醇作为粘结剂,将N掺杂TiO2粉体负载于多孔陶瓷载体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负载型TiO2的微观形貌、X射线衍射仪分析物相组成,并进行了光催化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溶剂比例及载体孔径对N掺杂TiO2粉体与负载型TiO2的显微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的多孔陶瓷载体具有三维网状的结构,无明显堵孔现象,载体孔筋上存在微孔,气孔率可达到80~94%,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抗压强度在3.3MPa左右,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可重复使用,适合做为光催化剂载体。抗压强度随着烧结助剂添加量和烧结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通过优化烧结温度和烧结助剂添加量,可实现多孔陶瓷载体的气孔率、孔径及抗压强度等的调控。在烧结助剂添加量为10%、烧结温度为1400℃条件下制备的多孔陶瓷载体力学性能最佳。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掺杂TiO2的粒径大致在7~10nm范围内,为锐钛矿型TiO2,比表面积在106~128m2g-1范围内,随着去离子水含量的增加,N掺杂TiO2粉体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当去离子水添加量为25%时,水热法加热至180℃,保温18h,所制备的TiO2粉体粒径最小,结晶度最好,光催化性能最佳。利用不同孔径的多孔陶瓷负载N掺杂TiO2,随着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PPI)的增多,多孔陶瓷载体负载量先增大后减小,光催化效果先增强后减弱。采用20PPI的聚氨酯为模板制备的多孔陶瓷载体负载N掺杂TiO2的负载增重率最大,光催化效果最佳,光催化降解率达70%。负载型TiO2重复三次光催化降解实验后,对甲基橙仍具有较高的降解效果,表明材料可多次重复利用且回收方便。

徐丽亚,周梦莹,张峰,陈小攀,易佳玲,黄瀚坤,胡雨聪[3](2021)在《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固载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二氧化钛固载后具有便于回收利用,可提高光催化活性等优点。主要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电沉积、粘结法等二氧化钛的固载方法,还讨论了玻璃、塑料、金属类、天然矿物类、吸附剂类、陶瓷类等多种二氧化钛的载体。

张木[4](2020)在《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NH3、H2S等恶臭气体的研究》文中提出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因稳定高效、无毒无害、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在空气净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但在光催化脱除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的过程中易发生催化剂活性降低和产生二次污染物,如何在保证脱除速率的同时,抑制二次污染物的产生,是我们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四氯化钛为钛源制备了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N-TiO2),然后利用自行设计的反应装置,考察了二氧化钛负载量、污染物浓度、光强、温度等因素对光催化脱除氨气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制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具有独特的棒状结构,棒体长度为15~30 nm,直径为5~10 nm。自制N-TiO2对氨气有着非常好的脱除效果和重复利用性。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钛负载量的增加会提高光催化的速率;温度对光催化脱除氨气的速率影响较弱;氨气的脱除速率随着光强和氨气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二氧化钛负载量为4 g、温度为25℃、光源为2个紫外灯、氨气初始浓度为70 mg/m3时,一小时氨气的脱除率为70%左右,三小时氨气的脱除率为95%左右,此条件下光催化氨气的产物为NOx(NO、NO2)、NO3-、N2等,其中NOx选择性为6.3%左右、NO3-选择性为23%。并将自制的N-TiO2与P25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对氨气的脱除速率相差不大,但是N-TiO2对NOx的选择性减少了20%左右。为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的选择性,通过光还原法制了Ag/AgCl/N-TiO2复合材料,探究了该材料对氨气脱除率和氮氧化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g/AgCl/N-TiO2复合材料对紫外光有更强的吸收性能,而且银的加入显着降低了对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当银投加量为4%时,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已接近于零。为了提高N-TiO2的应用价值,通过向二氧化钛悬浊液中添加纯丙乳液、苯丙乳液、聚乙烯醇、膨润土等四种粘结剂来提高二氧化钛的负载能力,并设计相应的空气净化器。结果表明:各种粘结剂的添加均提高了二氧化钛的负载能力,但是光催化活性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按氨气的脱除速率排序为:水>膨润土>聚乙烯醇>纯丙乳液>苯丙乳液,按粘结效果排序为:纯丙乳液=苯丙乳液>聚乙烯醇>膨润土>水,按对氮氧化物选择性排序为:膨润土>水>聚乙烯醇>苯丙乳液>纯丙乳液。然后在实验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适用于畜禽养殖大棚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和一套小型场所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最后,以硫化氢作为污染物,考察了二氧化钛负载量、光源、初始浓度等主要因素对光催化脱除硫化氢的影响,并对脱除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制N-TiO2能够快速脱除硫化氢且具有较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在一定范围内,硫化氢的脱除速率随着二氧化钛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光源的波长越短、强度越强,硫化氢的脱除速率越快;硫化氢的脱除速率随着硫化氢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二氧化钛负载量为16 g、光源为2个紫外灯、硫化氢初始浓度为30 mg/m3时,一小时硫化氢的脱除率为60%,三小时硫化氢的脱除率为95%以上。在光催化脱除硫化氢过程中会产生中间产物二氧化硫,但是随着时间的持续,二氧化硫最终会转化为硫酸根,硫酸根的堆积是二氧化钛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李婷婷[5](2020)在《掺氮二氧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光催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分离效率高、对环境污染低、能耗低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然而,膜分离过程中膜污染、膜通量下降等问题,阻碍了膜分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光催化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却存在着光催化剂难回收、难以重复利用、能耗高、降解速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光催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光催化复合分离膜将光催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通过膜对有机物的截留富集作用,可以提高光催化效率,同时光催化作用对沉积在膜面上的有机污染物及时降解,也可以有效缓解膜污染,提高膜的通量。本研究采用表面涂覆法制备了一种掺氮二氧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N-TiO2/RGO/PVDF)新型光催化复合膜。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高温煅烧制备TiO2纳米颗粒,与尿素(作为氮源)、改性的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通过水热法合成N-TiO2/RGO纳米颗粒,通过多种方法,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其光催化性能;然后通过浸渍法和真空抽滤法将N-TiO2/RGO纳米粒子负载在经过预处理的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表面,制备出N-TiO2/RGO/PVDF复合微滤膜,分析研究光催化剂的负载对膜的形貌结构以及各项性能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与TiO2相比,N-TiO2/RGO中非金属氮的加入能够降低TiO2禁带的宽度,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GO的引入进一步扩大TiO2光响应范围,抑制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并增加与污染物质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TiO2的光催化效率。氮元素和GO的加入对纳米TiO2的晶型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TiO2仍然以锐钛矿形式存在。在水热反应制备N-TiO2/RGO复合光催化剂的过程中,氮元素的掺杂和GO的还原同时发生,TiO2与RGO通过静电吸附和化学键共同作用结合。将N-TiO2/RGO与PVDF微滤膜相结合,光催化与膜分离产生良好的协同效果。光催化剂的引入,使膜性能发生显着改变。与PVDF原膜相比,N-TiO2/RGO/PVDF复合膜亲水性明显增加,通量提高,牛血清白蛋白截留率增大,且抗污染性能显着提高。膜分离的富集作用,显着提高了光催化过程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光催化复合膜分离技术可以为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提供有效技术途径。

刘琪铭[6](2020)在《环糊精改性二氧化钛材料对水中BPA等污染物的光催化去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中的药物、抗生素、环境干扰素等有机污染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对其进行高效去除。相较于传统的物理法和生物法处理技术,化学法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这其中,光催化技术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但由于TiO2的电子-空穴复合率高、纳米级TiO2粒径过小不易分离等缺陷,导致TiO2光催化法在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制约。本论文针对TiO2存在的问题,以工业纳米级TiO2(P25)为基础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材料,并考察了不同改性方式对TiO2材料光催化能力的影响。(1)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的TiO2纳米管材料(TNT)。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例,制备了形貌可控、性质稳定的TNT材料,并且其相较于P25更易于从水溶液中进行分离。(2)制备了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改性的P25材料(CM-β-CD-P25)。在1 h内,CM-β-CD-P25可以将初始浓度为20 mg/L的双酚A(BPA)、双酚S(BPS)、卡马西平(CBZ)、2,4-二氯酚(2,4-DCP)、扑热息痛(4-AP)、苯酚(Phenol)、磺胺(SA),分别去除 91.6%、97.6%、100%、91.0%、99.5%、71.9%以及 97.1%。同时,采用光沉积法制备Au-P25,对同样的有机微污染物进行降解,发现Au-P25的光化学性质明显劣于CM-β-CD-P25。另外,通过自由基捕获、电子顺磁实验等,辅以LC-MS技术,探明CM-β-CD-P25的光催化降解机制为:紫外光激发P25产生电子后,电子攻击水分子生成.OH,并用以攻击污染物。其中,CD一方面加速电子传输速率,另一方面提供了疏水性空腔,通过捕获有机污染物,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光催化产生的活性氧物质。(3)制备了 CM-β-CD改性的TNT材料(CM-β-CD-TNT)。其在2.5 h内,可以将初始浓度为20 mg/L的双酚A(BPA)、双酚S(BPS)、卡马西平(CBZ)、2,4-二氯酚(2,4-DCP)、扑热息痛(4-AP)、苯酚(Phenol)、磺胺(SA),分别去除 96.0%、99.7%、96.1%、97.5%、97.3%、91.4%以及97.0%。对比TNT改性前后的光电流、材料电阻抗等,发现CM-β-CD对TNT表面电子传输速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另外,通过自由基捕获、电子顺磁等方法,并辅以低溶解氧条件下、改性TNT材料的自由基捕获实验,提出TNT与P25光催化作用机理的区别:在TNT光氧化系统中,紫外激发TNT产生的电子会优先攻击材料介孔气泡,产生·O2-用以攻击污染物。在TNT体系中,CD不仅加速电子传输速率,捕获有机污染物,还起到了包结疏水性气泡的作用。

郭欣[7](2020)在《钴配合物修饰二维片层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脱卤反应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维生素B12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文献报道的大量研究主要是无氧条件下考察了该类催化剂的光催化脱卤活性。但该类催化剂在有氧条件下催化活性的报道还很少。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将B12催化剂固载到介孔TiO2微球及P25型TiO2纳米球表面,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在无氧、有氧条件下均呈现较高的光催化脱卤活性。二维层状材料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在储能、催化、吸附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为拓展B12基复合光催化剂的种类,本文先后选用了两种含钛二维层状材料:薄层TiO2纳米片和多层Ti3C2(OH)2纳米片作为载体,合成了B12-TiO2-N3、Co-TiO2-N3及B12-Ti3C2(OH)2-N3三种复合催化剂,以三氯甲苯为底物系统地探究了它们的光催化脱卤成酯反应性能。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将维生素B12衍生物[CN(H2O)Cob(Ⅲ)7COOH]Cl和维生素B12的模拟物[Co(dmgH)24-COOHpyCl]分别与光敏剂N3染料通过一步法共固载到薄层TiO2纳米片表面,制备得到两种复合催化剂B12-TiO2-N3和Co-TiO2-N3。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多种检测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通过固载前后溶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确定复合物B12-TiO2-N3中B12和N3固载量分别为6.3×10-5 mol/g和3.2×10-4mol/g;Co-TiO2-N3中Co和N3的固载量分别为1.7×10-5 mol/g和7.2×10-5 mol/g。有氧条件下光催化实验结果显示,可见光照射2 h,B12-TiO2-N3可催化三氯甲苯完全脱氯成酯,而Co-TiO2-N3在光照3h后也实现了催化三氯甲苯完全脱氯成酯。此外,两种复合催化剂都可以通过简单离心的方法实现回收再利用,且在循环使用三次后,催化效果无明显下降。由此说明,这两种复合光催化剂可以高效催化三氯甲苯完全脱氯成酯反应,在光催化脱卤反应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次,我们将B12衍生物[CN(H2O)Cob(Ⅲ)7COOH]Cl与光敏剂N3染料通过一步法共固载到Ti3C2(OH)2纳米片表面,制备得到了复合物B12-Ti3C2(OH)2-N3。利用UV-Vis DRS、SEM、IR、Raman、EDX、XRD等多种检测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通过固载前后溶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确定复合物B12-Ti3C2(OH)2-N3中B12和N3的固载量分别为2.3×10-5 mol/g和9.8×10-5 mol/g。光催化结果显示,有氧条件下,可见光照射3 h,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仅为66%。与复合物B12-TiO2-N3相比,催化活性相对较低。推测是由于Ti3C2(OH)2纳米片片层较厚,且是多层叠加,光敏剂感光效果不佳,影响了光敏剂与催化剂之间电子传输,同时也不利于底物分子与催化剂分子的充分接触,导致催化活性不高。

于世新[8](2020)在《缺陷及表面修饰提高碳酸氧铋与氮化碳光催化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碳酸氧铋是泡铋矿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光催化材料,由于其禁带宽度较大,无法吸收可见光,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较低。本文首先针对碳酸氧铋晶体结构中氧原子丰富的特点,探索氧空位缺陷对其可见光吸收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同为层状晶体结构材料的氮化碳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吸收,以及化学稳定性好、制备成本低等优点,然而其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氮化碳的应用。因此采用缺陷构建和表面修饰策略,在保留氮化碳较高的可见光吸收的同时,增加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促进底物活化,进而提高光催化性能。此外,将氮化碳粉体固化为多孔薄膜,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直接沉淀法制备氧空位浓度可调的碳酸氧铋。氧空位缺陷存在于[Bi2O2]2+层和CO32-阴离子中,并在能带结构中引入缺陷能级,使碳酸氧铋实现可见光吸收和更高的载流子分离效率,从而提高光催化产氢和提高降解一氧化氮与盐酸四环素的活性。(2)利用缺陷构建策略,在氮化碳中构建层内结构缺陷对载流子运动进行改性。在保持氮化碳优良的光吸收的同时提高载流子分离和迁移效率以及电子注入寿命,从而提高光催化制双氧水性能。(3)采用表面修饰策略,对氮化碳进行表面羟基修饰,在不影响其比表面积、能带结构等性质前提下调节表面局域电荷分布,促进结构中氮原子对质子的吸附和活化,同时提高了载流子的浓度、加速其分离和界面迁移,从而实现较高的光催化产氢效率,420 nm波长下表观量子效率达9.1%。(4)为提高氮化碳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能力,利用表面修饰策略,在氮化碳表面进行金位点修饰,大幅度提高二氧化碳还原产一氧化碳效率,速率可达0.991μmol/h(50 mg样品)。(5)进一步将表面羟基修饰的棒状氮化碳和PVDF-HFP固化为光催化多孔薄膜,解决低密度的氮化碳粉体在光催化应用中不易回收、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该薄膜能够实现光催化产氢、降解甲基橙以及抑菌。

李晓琪[9](2020)在《水溶性高分子乳液改性二氧化钛/无机复合物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商品金红石型二氧化钛(Ti O2)为钛源,水溶性苯丙乳液为粘结剂,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二氧化钛颗粒成功的沉积在高岭土(kaolin)和硅灰石(wollastonite)表面,制备了二氧化钛/高岭土复合物(kaolin@Ti O2)和二氧化钛/硅灰石复合物(wollastonite@Ti O2),并对所制备复合物进行一系列表征,即FESEM、XRD、UV-Vis、FT-IR、白度等。当kaolin@Ti O2复合物中Ti O2添加量为15%时,所制得的复合物表面有较好的包覆效果。当wollastonite@Ti O2复合物中Ti O2的添加量为20%时,所制得的复合物表面有较好的包覆效果。将所制得的两种复合物作为造纸填料应用于造纸工业中,考察对Ti O2的替代效果。通过对纸张进行白度、撕裂度、不透明度及填料留着率等表征,结果表明,将所制复合物应用于造纸过程中能有效提高纸张的性能,进而可部分或者全部替代二氧化钛应用于造纸工业中。

刘雯雯[10](2020)在《石墨烯及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氧化钛(TiO2)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光催化剂,对自然光的利用率低,一般以粉末状存在,易流失、循环利用性弱。因此,要使TiO2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必须将TiO2进行改性以及高效、稳固的负载。石墨烯(GR)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优异且比表面积大,将其与TiO2复合可以降低TiO2的禁带宽度,促进电子的迁移,增强TiO2的光催化活性;将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进行负载,能有效克服粉体易聚集、难回收的问题。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首先以鳞片石墨为原料,以胆酸钠(NaC)为插层剂,制备少层、较少缺陷的GR,研究了剪切速度对GR剥离效果的影响;然后以GR和锐钛矿纳米TiO2为原料制备了GR-T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简单搅拌、超声处理、水热反应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GR-T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在此基础上选用不同基底不同粘结剂制备GR-TiO2膜,考察了不同基底不同粘结剂对GR-TiO2膜性能的影响,并对获得膜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GR,经过拉曼、SEM、红外(FT-IR)等一系列测试表征分析得出:鳞片石墨在有胆酸钠的水溶液中经高速剪切剥离后可制备出GR,其中,鳞片石墨与NaC的比例为3:1,转速为9000r/min,剪切时间为1h,所制备的GR的浓度约为0.059mg/mL,层数大部分为2层,轻薄聚拢的纱状形貌,边缘各处存在一定卷曲。(2)以GR与纳米TiO2为原料制备GR-TiO2复合材料。通过分析表征及光催化模拟实验得出:GR与TiO2复合后被部分含氧集团被还原,GR的掺杂使GR-TiO2的吸收边发生红移,对可见光的吸收显着增强,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利用率。(3)采用3种不同基底、3种不同粘结剂制备GR-TiO2膜,分别讨论了不同基底和粘结剂的掺入量对成膜效果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形貌、负载量、牢固程度、光催化效果几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以PDA为粘结剂,以PET为基底,制备出的GR-TiO2复合材料光催化效果最好,整体降解率达到89%,单位面积的降解率达到3.56%,远远高于其他。PET的透光性能优异,且与复合材料的结合牢固,PDA也能促进光生电子迁移,与GR共同作用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性能。(4)在确定最佳粘结剂和基底的情况下,通过3种不同的工艺进行制备GR-PDA-TiO2复合膜,分别讨论了不同工艺及负载量对其光催化特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是:400mgTiO2,10mgDA,50mLGR溶液,调节pH为8.5,90℃下400r/min加热搅拌3h,取其产物过滤清洗烘干后溶于无水乙醇,浓度为10mg/mL,喷涂于PET基底上,平均负载量为0.596mg/cm2。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78%,负载量的不同对其光催化性能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负载量对其光催化性能有促进作用,当负载量过多时,下层的GR-PDA-TiO2会被遮挡,导致光催化活性降低。

二、固载粘结剂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载粘结剂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钴肟配合物修饰超薄Cu-TiO2纳米片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半导体光催化制氢概述
        1.1.1 半导体光催化制氢机理
        1.1.2 半导体光催化制氢的研究
    1.2 半导体TiO_2的简介
        1.2.1 半导体TiO_2结构
        1.2.2 半导体TiO_2的优化途径
    1.3 钴肟配合物简介
        1.3.1 钴肟配合物的结构
        1.3.2 钴肟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
    1.4 本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内容
第2章 复合物Co(Ⅲ)/X%Cu-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仪器
        2.2.3 钴肟配合物[Co(dmg H)_2(4-COOH-py)Cl]的合成
        2.2.4 超薄型TiO_2纳米片的制备
        2.2.5 复合物Co(Ⅲ)/TiO_2的制备
        2.2.6 复合物X%Cu-TiO_2(X=0,2,4,6,8)的制备
        2.2.7 复合物Co(Ⅲ)/6%Cu-TiO_2的制备
        2.2.8 复合物光催化产氢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复合物Co(Ⅲ)/6%Cu-TiO_2的制备
        2.3.2 复合物X%Cu-TiO_2和Co(Ⅲ)/6%Cu-TiO_2结构和形貌表征
        2.3.3 复合物光催化产氢性能及催化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物Co(Ⅲ)/Cu_2O/Cu-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复合物Cu_2O/Cu-TiO_2的制备
        3.2.4 复合物Co(Ⅲ)/Cu_2O/Cu-TiO_2的制备
        3.2.5 复合物Co(Ⅲ)/Cu_2O/Cu-TiO_2光催化产氢实验
    3.3 结果讨论
        3.3.1 复合物Co(Ⅲ)/Cu_2O/Cu-TiO_2的制备
        3.3.2 复合物Co(Ⅲ)/Cu_2O/Cu-TiO_2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3.3.3 复合物Co(Ⅲ)/Cu_2O/Cu-TiO_2光催化产氢性能及催化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创新点摘要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2)多孔陶瓷负载N掺杂TiO2的设计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TiO_2光催化原理与活性的优化
    1.3 光催化活性的优化方法
    1.4 光催化材料的负载
    1.5 多孔陶瓷载体的性能及特点
    1.6 多孔陶瓷载体的制备方法
    1.7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与表征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 多孔陶瓷载体的制备
        2.2.1 聚氨酯海绵的预处理
        2.2.2 多孔陶瓷坯体的制备
        2.2.3 多孔陶瓷载体的烧结
    2.3 N掺杂TiO_2粉体的制备
    2.4 N掺杂TiO_2粉体的负载
    2.5 显微结构表征
        2.5.1 X射线衍射分析
        2.5.2 扫描电镜分析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6 性能测试
        2.6.1 比表面积
        2.6.2 收缩率
        2.6.3 气孔率
        2.6.4 抗压强度
        2.6.5 光催化降解性能
        2.6.6 增重率
第3章 Al_2O_3多孔陶瓷载体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
    3.1 实验设计
    3.2 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载体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 XRD物相分析
        3.2.2 SEM形貌分析
        3.2.3 气孔率
        3.2.4 抗压强度
    3.3 烧结助剂含量对孔陶瓷载体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XRD物相分析
        3.3.2 SEM形貌分析
        3.3.3 气孔率
        3.3.4 抗压强度
    3.4 气孔孔径大小对多孔陶瓷载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气孔率
        3.4.2 收缩率
        3.4.3 抗压强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N掺杂TiO_2的制备与负载
    4.1 N掺杂TiO_2粉体的制备实验设计
    4.2 N掺杂TiO_2粉体的显微结构与光催化活性
        4.2.1 XRD物相分析
        4.2.2 SEM形貌分析
        4.2.3 TEM形貌分析
        4.2.4 比表面积测试
        4.2.5 N掺杂TiO_2粉体的光催化活性
    4.3 N掺杂TiO_2粉体负载的实验设计
    4.4 多孔陶瓷负载N掺杂TiO_2粉体的显微结构与光催化活性
        4.4.1 SEM形貌分析
        4.4.2 能谱仪表面元素分析
        4.4.3 增重率
        4.4.4 多孔陶瓷负载N掺杂TiO_2粉体的光催化活性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固载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固载方法
    1.1 溶胶-凝胶法
    1.2 化学气相沉积法
    1.3 电沉积法
    1.4 粘结法
2 催化剂载体
    2.1 透明基板载体
        2.1.1 玻璃载体
        2.1.2 塑料载体
    2.2 不透明基材
        2.2.1 金属类载体
        2.2.2 天然矿物类载体
        2.2.3 吸附剂类载体
        2.2.4 陶瓷类载体
3 结语

(4)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NH3、H2S等恶臭气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恶臭气体
    1.3 恶臭气体的脱除方法
        1.3.1 物理除臭
        1.3.2 化学除臭
        1.3.3 生物除臭
    1.4 光催化脱除氨气和硫化氢的研究进展
        1.4.1 光催化技术
        1.4.2 光催化脱除氨气的研究进展
        1.4.3 光催化去除硫化氢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3.1 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2.3.2 Ag/AgCl/N-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2.3.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4 实验中用到的气源
        2.4.1 氨气的制备
        2.4.2 硫化氢的制备
    2.5 氨气分析方法
        2.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2 氨气浓度的计算
    2.6 氮氧化物分析方法
        2.6.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6.2 氮氧化物浓度的计算
    2.7 硝酸根离子分析方法
        2.7.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8 二氧化硫分析方法
        2.8.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8.2 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第三章 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脱除氨气
    3.1 二氧化钛的表征
    3.2 光催化脱除氨气
        3.2.1 二氧化钛负载量对脱除氨气的影响
        3.2.2 初始污染物浓度对脱除氨气的影响
        3.2.3 光强对脱除氨气的影响
        3.2.4 温度对脱除氨气的影响
        3.2.5 自制N-TiO_2与商业P25的性能比较
        3.2.6 N-TiO_2光催化氨气的可重复性测试
        3.2.7 N-TiO_2光催化氨气的产物分析
    3.3 Ag/AgCl/N-TiO_2复合材料选择性催化氨气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二氧化钛膜光催化脱除氨气及空气净化器的设计
    4.1 前言
    4.2 不同粘结剂复合的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脱除氨气
        4.2.1 以纯丙乳液为粘结剂
        4.2.2 以苯丙乳液为粘接剂
        4.2.3 以聚乙烯醇为粘接剂
        4.2.4 以膨润土为粘接剂
    4.3 不同粘结剂复合的二氧化钛薄膜性能比较
    4.4 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的设计
        4.4.1 畜禽养殖大棚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设计方案
        4.4.2 一种小型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设计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制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脱除硫化氢
    5.1 光催化脱除硫化氢
        5.1.1 二氧化钛负载量对硫化氢脱除的影响
        5.1.2 初始浓度对硫化氢脱除的影响
        5.1.3 光源对硫化氢脱除的影响
    5.2 N-TiO_2光催化脱除硫化氢的可重复性测试
    5.3 二氧化钛光催化脱除硫化氢的产物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一、个人简介
    二、发表的论文

(5)掺氮二氧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光催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膜分离技术
        1.2.1 膜材料的分类
        1.2.2 微滤技术
        1.2.3 膜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光催化技术
        1.3.1 TiO_2光催化技术基本原理
        1.3.2 TiO_2的制备方法
        1.3.3 TiO_2光催化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4 提高TiO_2光催化效率的方法
    1.4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技术
        1.4.1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技术的分类
        1.4.2 光催化分离膜的制备
    1.5 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光催化剂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2.2.1 光催化剂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2.2.2 光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
        2.2.3 光催化剂的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
        2.2.4 光催化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
        2.2.5 光催化剂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催化性能
    2.3 光催化复合膜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2.3.1 复合膜的SEM表征
        2.3.2 复合膜的XRD分析
        2.3.3 复合膜的水接触角的测定
        2.3.4 复合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的测定
        2.3.5 复合膜对蛋白质吸附量的测定
        2.3.6 复合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催化降解性能
        2.3.7 复合膜的循环使用性能
        2.3.8 复合膜的过滤性能
        2.3.9 复合膜光催化和膜过滤的协同作用
第3章 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光催化剂的制备
        3.1.1 GO的制备
        3.1.2 TiO_2的制备
        3.1.3 N-TiO_2、TiO_2/RGO和 N-TiO_2/RGO的制备
    3.2 光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3.2.1 光催化剂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3.2.2 光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
        3.2.3 光催化剂的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
        3.2.4 光催化剂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
    3.3 光催化剂的光降解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催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光催化复合微滤膜的制备
        4.1.1 PVDF微滤膜预处理
        4.1.2 光催化复合膜制备
    4.2 光催化复合膜的表征
        4.2.1 光催化复合膜的形貌
        4.2.2 光催化复合膜的XRD分析
    4.3 光催化复合膜的性能测试
        4.3.1 复合膜的水接触角的测定
        4.3.2 复合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的测定
        4.3.3 复合膜对蛋白质吸附量的测定
        4.3.4 复合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降解性能
        4.3.5 复合膜的循环使用性能
        4.3.6 复合膜的过滤性能
        4.3.7 复合膜光催化和膜过滤的协同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环糊精改性二氧化钛材料对水中BPA等污染物的光催化去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1.1.2 有机污染物分布现状
        1.1.3 几种典型有机污染物
    1.2 有机微污染物废水处理技术
        1.2.1 生物法
        1.2.2 物理法
        1.2.3 化学法及光催化技术
    1.3 TiO_2光催化性能及基本性质
        1.3.1 TiO_2的结构与基本性质
        1.3.2 TiO_2光催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1.3.3 TiO_2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材料特性
    1.4 TiO_2纳米材料的修饰和改性
        1.4.1 金属及金属氧化物
        1.4.2 非金属异质复合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课题来源
第2章 β-CD改性TiO_2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2 材料合成
        2.2.3 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测试
    2.3 材料表征及污染物分析方法
        2.3.1 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表征
        2.3.2 污染物分析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TNT材料制备步骤的优化
        2.4.2 Au及CM-β-CD改性P25的质量比优化
        2.4.3 CM-β-CD改性TNT的质量比优化
    2.5 TNT材料的形成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性P25材料性质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改性P25材料的表征
        3.2.1 改性P25材料特性
        3.2.2 改性P25的光电化学性质
    3.3 改性P25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3.3.1 改性P25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性能验证
        3.3.2 光催化机理
        3.3.3 可重复性测试
        3.3.4 污染物降解途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β-CD-TNT材料性质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CM-β-CD- TNT材料的表征
    4.3 CM-β-CD-TNT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4.3.1 改性TNT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验证
        4.3.2 改性TNT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性能验证
        4.3.3 光催化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7)钴配合物修饰二维片层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脱卤反应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维生素B_(12)简介
        1.1.1 维生素B_(12)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合成方法
        1.1.2 维生素B_(12)及其衍生物在光催化脱卤领域的应用
    1.2 钴肟配合物简介
        1.2.1 钴肟配合物的结构
        1.2.2 钴肟配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1.3 二维纳米材料简介
        1.3.1 二氧化钛简介
        1.3.2 MXene简介
    1.4 本文的立题思想和主要内容
第2章 复合物B_(12)-TiO_2-N_3和Co-TiO_2-N_3 制备及其光催化脱卤反应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薄层TiO2纳米片的制备
        2.2.4 复合物B_(12)-TiO2的制备
        2.2.5 复合物B_(12)-TiO2-N3的制备
        2.2.6 复合物Co-TiO_2-N_3 的制备
        2.2.7 复合物B_(12)-TiO_2-N_3和Co-TiO_2-N_3 的光催化反应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薄层TiO2纳米片的表征
        2.3.2 复合物B_(12)-TiO_2-N_3和Co-TiO_2-N_3 的合成
        2.3.3 复合物B_(12)-TiO_2-N_3和Co-TiO_2-N_3 的表征
        2.3.4 复合物B_(12)-TiO_2-N_3和Co-TiO_2-N_3 光催化三氯甲苯脱卤成酯性能
        2.3.5 复合物B_(12)-TiO_2-N_3和Co-TiO_2-N_3 的循环利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物B_(12)-Ti_3C_2(OH)_2-N3 制备及其光催化脱卤反应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Ti_3C_2(OH)_2的制备
        3.2.4 复合物B_(12)-Ti_3C_2(OH)_2的制备
        3.2.5 复合物B_(12)-Ti_3C_2(OH)_2-N3 的制备
        3.2.6 复合物B_(12)-Ti_3C_2(OH)_2-N3 的光催化反应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物B_(12)-Ti_3C_2(OH)_2-N3 的制备
        3.3.2 Ti_3C_2(OH)_2和复合物B_(12)-Ti_3C_2(OH)_2-N3 的表征
        3.3.3 复合物B_(12)-Ti_3C_2(OH)_2-N3 光催化三氯甲苯脱卤成酯性能
        3.3.4 复合物B_(12)-Ti_3C_2(OH)_2-N3 的循环利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附图

(8)缺陷及表面修饰提高碳酸氧铋与氮化碳光催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术语、名词等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简介
        1.2.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原理
        1.2.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1.3 碳酸氧铋研究进展
        1.3.1 碳酸氧铋的光催化应用
        1.3.2 碳酸氧铋的改性方法
    1.4 氮化碳研究进展
        1.4.1 氮化碳的制备
        1.4.2 氮化碳的改性方法
        1.4.3 氮化碳的光催化应用
    1.5 缺陷结构与表面修饰促进光催化研究进展
        1.5.1 缺陷结构促进光催化研究进展
        1.5.2 表面修饰促进光催化研究进展
    1.6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6.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1.6.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氧空位缺陷增加碳酸氧铋的光吸收及光催化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样品的合成
        2.2.3 测试表征
        2.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2.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2.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
        2.2.3.7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
        2.2.3.8 稳态表面光电压谱(SPV)
        2.2.3.9 光电化学测试
        2.2.4 光催化评估实验
        2.2.4.1 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
        2.2.4.2 光催化产氢
        2.2.4.3 光催化一氧化氮(NO)降解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氧空位碳酸氧铋的表征
        2.3.2 氧空位碳酸氧铋光催化活性研究
        2.3.3 氧空位碳酸氧铋光催化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氮化碳层内结构缺陷的构建及其对光催化制双氧水的作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3.2.2 样品的合成
        3.2.3 测试表征
        3.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3.2.3.2 固态核磁共振波谱(SSNMR)
        3.2.3.3 紫外光电子能谱(UPS)
        3.2.3.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BJH)
        3.2.3.5 光致发光光谱(PL)
        3.2.3.6 时间分辨瞬态荧光光谱(FL)
        3.2.3.7 拉曼光谱(Raman)
        3.2.4 光催化评估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层内结构缺陷氮化碳的表征
        3.3.2 光催化还原氧气制双氧水活性研究
        3.3.3 光催化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表面羟基修饰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的实验试剂和仪器
        4.2.2 样品合成
        4.2.3 测试表征
        4.2.3.1 有机元素分析(OEA)
        4.2.3.2 Zeta电位
        4.2.4 第一性原理计算
        4.2.5 光催化活性评估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表面羟基修饰氮化碳的表征
        4.3.2 光催化产氢活性研究
        4.3.3 光催化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表面金位点修饰氮化碳提高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5.2.2 样品合成
        5.2.3 测试表征
        5.2.4 光催化活性评估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表面金位点修饰氮化碳的表征
        5.3.2 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性能研究
        5.3.3 光催化机理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棒状氮化碳/PVDF-HFP复合多孔光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6.2.2 光催化薄膜的制备
        6.2.3 测试表征
        6.2.4 光催化活性评估实验
        6.2.4.1 光催化降解MO
        6.2.4.2 光催化产氢
        6.2.4.3 光催化抑菌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棒状氮化碳/PVDF-HFP复合光催化薄膜的表征
        6.3.2 光催化性能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及意义
    7.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情况
    3、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4、个人简介

(9)水溶性高分子乳液改性二氧化钛/无机复合物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二氧化钛/无机复合物简介
        1.1.1 二氧化钛的性质及应用
        1.1.2 二氧化钛/无机复合物的研究现状
        1.1.3 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1.2 造纸行业简介
        1.2.1 造纸行业的现状
        1.2.2 填料的定义及作用
        1.2.3 常用填料
        1.2.4 无机复合物造纸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水溶性高分子乳液改性高岭土/二氧化钛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步骤
        2.2.3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3.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3.4 白度分析
        2.3.5 X射线衍射分析
    2.4 反应机理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水溶性高分子乳液改性硅灰石/二氧化钛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3.2.2 实验步骤
        3.2.3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3.3.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3.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3.4 X射线衍射分析
        3.3.5 耐酸性分析
        3.3.6 白度分析
    3.4 反应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水溶性高分子乳液改性二氧化钛/无机复合物在造纸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步骤
        4.2.3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纸张白度分析
        4.3.2 纸张撕裂度分析
        4.3.3 纸张不透明度分析
        4.3.4 填料留着率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石墨烯及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TiO_2 概述
        1.2.1 TiO_2 的改性
        1.2.2 TiO_2 的负载
    1.3 GR概述
        1.3.1 GR简介
        1.3.2 GR的制备
        1.3.3 光催化剂中的应用现状
    1.4 GR-TiO_2 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2 GR的制备及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1.2 GR的制备
        2.1.3 GR浓度的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拉曼分析
        2.2.2 SEM分析
        2.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2.2.4 红外光谱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GR-TiO_2 复合粉体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GR-TiO_2 复合材料的制备
        3.1.3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SEM分析
        3.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2.3 红外光谱分析
    3.3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3.4 本章小结
4 GR-TiO_2 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4.1 基底材料和粘结剂的选择
    4.2 GR-TiO_2 膜的制备及表征
        4.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4.2.2 粘结剂为PVA的 GR-TiO_2 膜的制备及表征
        4.2.3 粘结剂为Na_2SiO_3的GR-TiO_2 膜的制备及表征
        4.2.4 粘结剂为PDA的 GR-TiO_2 膜的制备及表征
    4.3 不同粘结剂对膜性能的影响
        4.3.1 牢固程度分析
        4.3.2 红外光谱分析
        4.3.3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4.4 本章小结
5 GR-PDA-TiO_2 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5.1.2 实验内容
        5.1.3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
    5.2 膜的表征分析
        5.2.1 表面形貌分析
        5.2.2 负载量分析
        5.2.3 牢固程度分析
        5.2.4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固载粘结剂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钴肟配合物修饰超薄Cu-TiO2纳米片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 潘蒙蒙. 辽宁大学, 2021(12)
  • [2]多孔陶瓷负载N掺杂TiO2的设计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 吴成.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3]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固载化研究进展[J]. 徐丽亚,周梦莹,张峰,陈小攀,易佳玲,黄瀚坤,胡雨聪. 工业催化, 2021(01)
  • [4]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NH3、H2S等恶臭气体的研究[D]. 张木.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5]掺氮二氧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光催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婷婷. 江苏理工学院, 2020(01)
  • [6]环糊精改性二氧化钛材料对水中BPA等污染物的光催化去除[D]. 刘琪铭. 华东理工大学, 2020
  • [7]钴配合物修饰二维片层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脱卤反应性能研究[D]. 郭欣. 辽宁大学, 2020
  • [8]缺陷及表面修饰提高碳酸氧铋与氮化碳光催化活性研究[D]. 于世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9]水溶性高分子乳液改性二氧化钛/无机复合物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D]. 李晓琪. 吉林大学, 2020(08)
  • [10]石墨烯及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刘雯雯. 中北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负载型粘合剂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