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富青[1](2021)在《论公司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立法协同》文中研究表明《民法典》是公司法的内在根据和目的,公司法则是《民法典》规定的营利法人的个性化呈现方式和实现手段。被《民法典》提取公因式的公司法条款不能一概删除了事,而应具体条款具体对待,或删除或补充完善。公司法应废除以纸质为载体而设置的证券规范,确立无纸化证券规则体系,并在信息披露电子化、网络化,以及股东表决网络化方面与证券法同步现代化。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投资公司应由专门制定的《国有公司法》调整,对国有控股和参股经营的公司除适用公司法之外,国有股权则受《国有公司法》约束。在公司临界或出现资不抵债时,公司法应要求董事对公司的债权人负信义义务,相应地,《破产法》对迟延申请公司破产的董事应予以责任追究。
刘实[2](2021)在《国有投资平台型企业投资模式探讨》文中认为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支撑的重要部分,其对于推进国家进一步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有投资平台型企业投资,2020年6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印发,《方案》明确"到2022年基本形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产业集团公司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国家出资大格局"。因此,如何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制度进行规划安排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曾爱青,苏依洁,刘智勇[3](2021)在《国资监管改革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国资监管改革要求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以分类改革为主要路径,通过构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的三层监管框架,形成授权经营代理链,解决扎根已久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等问题。本研究分析三层监管框架各个层次的主要风险,分别提出了防范对策。
霍达[4](2021)在《国有投资公司中高层员工绩效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中高层员工的绩效管理,对于优化完善国有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国有投资公司的经营效益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国有投资公司的中高层员工绩效管理,首先深入分析了中高层员工绩效管理的相关特性、绩效管理要素和绩效管理原则要求,以及当前国有投资公司在绩效管理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详细论述了加强国有投资公司中高层员工绩效管理的可行策略。
陈圣玉[5](2021)在《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研究 ——以省属A投资公司为例》文中认为
张恺[6](2021)在《国有投资公司项目跟投机制研究 ——以A国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张杨[7](2021)在《Z公司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提出
王皓[8](2021)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案例分析 ——以镇江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严密防控各种风险挑战,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操作中变式众多,难以界定分析,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积聚和交叉传染,为地方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各地纷纷探求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新途径。债务风险较高的镇江市积极进行隐性债务置换,同时推动核心资产增值和平台转型,风险化解模式思路较为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研究由来已久,相关理论已成体系,了解隐性债务的内涵、分类以及风险定义,明晰隐性债务的成因理论以及风险的传染途径,可以帮助更好的探索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方案。而通过熟悉山西、陕西、海口以及贵州“茅台化债”的基本经验,获取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有效启示,并与镇江方案进行对比,可以更好的分析镇江隐性债务风险化解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建议。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针对镇江市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途径进行研究,介绍镇江市的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情况,以及镇江市债务现状,进而重点分析了镇江市在债务风险化解中的隐性债务置换、核心资产增值以及投融资平台转型三项基本方案,并且从理论上论述镇江化解方案的优势与劣势,接下来,通过收集城投债相关数据,从数据上对镇江市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更合理的评价镇江方案所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镇江的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切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入手。短期内要推进债务置换,优化期限结构;创新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项目整改,规范政府融资;健全披露机制,及时公开信息。在长期内则一方面要从区域财政入手,建立隐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区域财政经济水平;另一方面关注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进城投平台转型并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最终提升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和财政实力,从根本上解决隐性债务风险问题。
吴业强[9](2021)在《中国投资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投资的过程是社会资本形成的过程。投资在国民经济不同部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间的比例分配不仅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投资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不同类型经济结构的产生。因此,投资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波动的重要原因,投资结构失衡成为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构成,使得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020年全国两会强调,要“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进而明确释放了投资结构优化以及投资方向转型的信号,即要在推进新基建的过程中继续发挥传统基建的功能,在培育大型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不能间断小型投资项目的开展,在短期加大投资力度的过程中始终注重长期的效益发挥、结果优化以及绿色发展。由此可见,在短期内,投资仍是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手段,但长期粗放式的投资方式导致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衡,阻碍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利于长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现阶段中国经济政策制定、体制机制改革与制度供给建设的挑战之一在于投资继续发挥促增长作用的同时防止投资结构的恶化。但已有研究文献不足以支撑也不能够满足现实需求,换言之,已有研究文献对不同维度投资结构的探讨尚不充分,研究结论存在分歧,且缺乏时代观点。基于此,论文从投资产业结构、投资来源结构、投资主体结构、投资用途结构四类典型的投资结构出发,分别构建相适应的数理模型或展开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一定有益结论。当然,投资结构的维度划分有多个角度或方法,论文结合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择取了其中具有系统重要性与广泛关联性的四类投资结构展开分析,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将对投资结构的更多侧面等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或讨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经济发展是经济质量、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综合反映。中国经济质量已发展至“合理区间”,但近年来已有所放缓。TVAR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经济质量处于“合理区间”时,经济质量的向下调整倾向与经济周期的“减速器效应”会对冲投资产业结构的“加速器效应”,且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间的负反馈循环会进一步抑制经济质量的提升。随着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脱钩”现象的改善,经济质量的向下调整倾向将得到抑制,稳定经济质量的政策成本将有所降低。目前,中国第三产业投资与非第三产业投资间已形成乘数效应。但2019年以来的经济稳增长压力仍将持续,需要以政策争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允许经济质量的暂时放缓以换取长期发展。(2)投资来源结构优化有利于防控投资失速与稳定经济增长,在当前阶段具有迫切现实意义。中国直接融资比重长期偏低且停滞不前,银行市场集中度又始终偏高。论文首先通过数理推导论证了金融结构失衡对投资来源结构的非线性影响,并基于数理模型与实证模型的一致性原则,采取转移概率具有时变特征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投资来源结构恶化区制内,金融结构失衡程度的加深会进一步强化投资来源结构的恶化趋势,此时需要降低银行市场集中度,而在投资来源结构优化区制内,金融结构失衡程度的加深也不利于投资来源结构的优化持续,此时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②投资来源结构波动存在自稳定器机制,有着震荡式熨平波动的自发倾向;③当“稳增长”的目标权重上升时,投资来源结构会出现恶化倾向,积极的经济政策也是导致投资需求过度依赖信贷的重要因素;④投资来源结构大幅波动易引发区制转移。因此,中国应在继续优化金融结构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强化银行市场竞争性,促进投资来源结构多元化发展。(3)投资主体间的多元时变因果关系始终没有得到充分揭示。新时代背景下,某一投资引导与调控政策往往只在某一时期发挥作用,因此,局部因果关系的存在性检验是必要的。论文基于多元时变因果关系模型发现:私人投资是投资主体结构的核心,投资主体结构由于缺乏负反馈机制而存在内在不稳定性;货币-财政政策工具变量均会对投资主体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其中,财政支出扩张政策的调控作用是最全面的,且与数量型货币政策一起共同驱动了国有投资动态;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也会不同程度的引起投资主体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国有投资活动脱离经济基本面的现象长期稳定存在,仅受到债券市场冲击的影响。因此,投资主体结构负反馈环的嵌入设计与国有投资与经济基本面协同发展的制度供给是新时代投资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4)长期的持续上涨使得房价水平处于绝对高位,其是否会受投资放缓的牵引而回落于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IMS-AR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房价惯性长期稳定但基础脆弱。近期房价惯性的陡然骤升与房价增速的趋于平缓表明房价泡沫的被迫出清概率增加。从投资角度,TVEC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现阶段房地产投资已向上突破门限值,此时房价及其惯性的当期波动均仅受自身的前期偏离影响,其中,房价波动将平滑式收敛,而房价惯性波动将震荡式收敛,但缺乏确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作为靶向路径,收敛过程及新的均衡状态可能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因此,现阶段的政策调控应致力于恢复房价及其惯性与投资及其结构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波动溢出机制,使得投资用途结构优化红利的释放成为房价平滑回落、惯性回归理性过程中的有力支撑,以政策换时间、以时间创空间,即以付出一定政策成本的代价延缓房价泡沫向临界点的逼近,最终通过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实现与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实现对房价泡沫的消化而非刺破。
李小林[10](2013)在《国外公司治理模式与我国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文中认为本文从我国国有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出发,比较分析了国外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进而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提出了完善资本市场、银行体系与融资机制以及改革国有投资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建议。
二、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论公司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立法协同(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司法与民法典的协同 |
(一)基本内容的协同 |
(二)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协同 |
(三)《民法典》对《公司法》条款不当一般化的补正 |
二、公司法与证券法的协同 |
(一)公司法与证券无纸化的协同 |
(二)公司法与电子化、网络化的协同 |
1.信息披露的电子化、网络化 |
2.股东表决网络化 |
(三)股份设置类别化 |
三、公司法与国有企业法的协同 |
(一)采用附属立法模式一体化调整 |
(二)采用独立立法模式分别调整 |
(三)采用独立立法模式共同调整 |
四、公司法与破产法的协同 |
(一)股东出资非破产加速到期与破产加速到期 |
(二)董事的信义义务与申请公司破产的义务 |
(2)国有投资平台型企业投资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国有投资平台型企业投资模式简要分析 |
(一)政府部门主导型 |
(二)城投公司主导型 |
(三)公私合作型模式 |
二、国有投资平台型企业投资管理措施 |
(一)积极发展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二)组建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提高市场参与度 |
(三)准确定位国有投资平台型企业,强化风险管控 |
三、结语 |
(3)国资监管改革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国资监管转型背景 |
(一)分类改革 |
(二)从“管资产”到“管资本” |
三、三层架构下国资监管改革风险 |
(一)国资委放权不到位 |
(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治理问题 |
(三)国有企业的部分问题未能彻底解决 |
1. 委托代理导致的投资效率低下 |
2. 公司治理水平仍然不高 |
四、风险防范对策 |
(一)清晰国资委权责边界 |
1. 确立国资委统一监管者地位 |
2. 建立“负面清单”制度 |
(二)规范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发展路径 |
1. 搭建合适组织架构 |
2. 完善董事会制度 |
3. 建立有效管控模式 |
4. 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
(三)切实解决国企固有问题 |
1. 党组织嵌入,削弱代理风险 |
2. 董事会混合所有制,提升治理水平 |
(4)国有投资公司中高层员工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高层员工绩效管理特性及绩效要素和绩效原则分析 |
二、当前国有投资公司中高层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三、加强国有投资公司中高层员工绩效管理对策分析 |
(一)强化国有投资公司的绩效管理理念 |
(二)针对中高层员工选择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 |
1. 对于高层员工。 |
2. 对于中层员工。 |
(三)完善对国有投资公司中高层员工的绩效反馈以及改进 |
四、结语 |
(8)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案例分析 ——以镇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隐性债务的内涵与成因 |
1.2.2 隐性债务的测算与风险化解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理论与现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 |
2.1.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类 |
2.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成因理论 |
2.2.1 地方财政与经济层面成因理论 |
2.2.2 投融资平台角度债务成因理论 |
2.3 国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经验借鉴 |
2.3.1 山西经验 |
2.3.2 陕西经验 |
2.3.3 海口经验及启示 |
2.3.4 贵州“白酒化债”及启示 |
2.3.5 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启示 |
第3章 镇江市隐性债务现状与风险化解分析 |
3.1 镇江市经济与财政情况 |
3.1.1 镇江市经济运行情况 |
3.1.2 镇江市财政状况 |
3.2 镇江市债务水平分析 |
3.3 镇江市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 |
3.3.1 核心方案—隐性债务置换 |
3.3.2 核心资产增值 |
3.3.3 推进平台转型 |
3.4 镇江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效果分析 |
3.4.1 镇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理论分析 |
3.4.2 镇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效果分析 |
第4章 镇江市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案例总结 |
4.1 镇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经验 |
4.1.1 重视金融市场参与 |
4.1.2 短期应急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
4.1.3 重视多方主体协作 |
4.2 镇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的不足 |
4.2.1 “中央兜底”预期无法落地 |
4.2.3 对资本市场的运用不够 |
4.3 对镇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建议 |
4.3.1 建立债务风险化解的整体规划 |
4.3.2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
4.3.3 以资产注入推动融资平台分类转型 |
第5章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
5.1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短期建议 |
5.1.1 推进债务置换,优化期限结构 |
5.1.2 创新融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 |
5.1.3 加强项目整改,规范政府融资 |
5.1.4 健全披露机制,及时公开信息 |
5.2 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
5.2.1 地方财政:有效提升财政实力 |
5.2.2 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进平台转型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中国投资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投资结构调整的理论研究 |
1.2.2 投资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创新 |
第2章 投资结构及其理论基础 |
2.1 投资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 |
2.1.1 投资的经济内涵 |
2.1.2 投资结构的经济内涵 |
2.2 投资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投资结构理论 |
2.2.2 西方经济学投资结构理论 |
第3章 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质量的门限效应研究 |
3.1 引言 |
3.2 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关系的数理推演 |
3.3 TVAR模型构建 |
3.4 投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
3.4.1 中国经济质量与投资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 |
3.4.2 中国经济质量与投资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投资来源结构变化与金融结构失衡的区制特征研究 |
4.1 引言 |
4.2 投资来源结构与金融结构关系的数理推演 |
4.3 MS-TVTP模型构建 |
4.4 投资来源结构与金融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
4.4.1 指标构造与数据说明 |
4.4.2 实证结果与机理阐释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投资主体结构波动与经济-金融环境的多元时变因果关系研究 |
5.1 引言 |
5.2 投资主体结构内部关系的理论推演 |
5.3 DIRICHLET-VAR模型构建 |
5.4 投资主体结构与经济-金融环境关系的实证分析 |
5.4.1 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分析 |
5.4.2 外部冲击的结构变化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投资用途结构倾斜与房价持续上涨的期限关系研究 |
6.1 引言 |
6.2 房价持续上涨的基础条件发生变化 |
6.2.1 短期视角下房价持续上涨具备经济支撑 |
6.2.2 长期视角下房价上涨惯性存在回落倾向 |
6.3 模型构建 |
6.3.1 IMS-AR模型思路与构建 |
6.3.2 TVEC模型构建与检验 |
6.4 投资用途结构与房价持续上涨关系的实证分析 |
6.4.1 内在稳定性分析 |
6.4.2 外部不稳定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10)国外公司治理模式与我国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我国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
1. 国有投资公司的自身特殊性 |
2.政府机关在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
国外公司的治理模式 |
1. 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
2. 德、日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的启示 |
1.选用模式分析 |
政策建议 |
1.加快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
2. 完善我国银行体系及融资机制 |
3. 改革国有投资公司董事会结构 |
四、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公司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立法协同[J]. 郭富青.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1(06)
- [2]国有投资平台型企业投资模式探讨[J]. 刘实. 纳税, 2021(24)
- [3]国资监管改革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J]. 曾爱青,苏依洁,刘智勇. 北方经贸, 2021(08)
- [4]国有投资公司中高层员工绩效管理研究[J]. 霍达. 中国产经, 2021(14)
- [5]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研究 ——以省属A投资公司为例[D]. 陈圣玉.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6]国有投资公司项目跟投机制研究 ——以A国企为例[D]. 张恺. 山东大学, 2021
- [7]Z公司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 张杨.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 [8]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案例分析 ——以镇江市为例[D]. 王皓.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9]中国投资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 吴业强. 吉林大学, 2021
- [10]国外公司治理模式与我国国有投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J]. 李小林. 经营与管理,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