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电视商机凸现亟需加快三网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强[1](2020)在《HN有线电视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三网融合”政策的逐步推进,广电运营商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广播电视行业格局彻底改变,从此进入诸侯争霸时代。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争相涌入,新媒体、自媒体及社交APP也蜂拥而至,不断蚕食广电市场,造成有线电视用户急剧下滑,广电运营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危机与机遇并存,中国广播电视公司的成立,“5G”牌照的颁发,以及国家密集出台的多项利好政策,为广电行业迎来新的曙光。广电运营商如何在危机四伏的环境压力下突破发展瓶颈,早日实现浴火重生,值得广电企业深思。HN有线电视公司是以传输有线电视信号为主业的企业,是河南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实施主体,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省内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市)。近几年省内有线电视市场受冲击较大,公司营业收入和用户数持续下滑,经营业绩出现负增长,内控管理上诸多遗留问题也亟需解决。基于战略管理相关理论,通过对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如战略定位不清、业务方向杂乱、战略执行不到位等。其次,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若干行业专家的意见,重新定位公司战略。研究结果表明,SO战略更适宜HN有线电视公司未来的发展。围绕着SO战略,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实施方案,如打造产品体系、聚焦智慧业务、发展多元业务、全面营销推广等。最后,为了保障战略方案的有效实施,文中也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和若干保障措施。研究不仅有利于扩展国内战略优化的理论研究,对于HN有线电视公司的战略优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吴建平[2](2019)在《SX公司的大众客户业务经营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陕西省政府为了落实国家广电总局推行“一省一网”的网络整合政策,组建了陕西省的国有广电网络运营商SX公司,于1994年在A股上市,股票代码:600831。随着三网融合试点的逐步成功和在全国扩大推进,广电网络业务竞争的战略格局悄然改变,IPTV用户增速迅猛,以小米机顶盒、小米互联网电视机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电视来势汹汹,SX公司的处境急转直下,原有的优势的也在慢慢消失,不断面临更多新的跨界挑战;在这一严峻的背景下,SX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迅速流失,其生存和发展都陷入了深深的阴霾之中。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实际工作,从上述政策背景出发,阐述了国内三网融合整体的发展近况,运用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综合分析SX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采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SX公司的竞争对手陕西省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采取的大众客户业务经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了低成本定位战略兼顾差异化,推出满足细分中低档大众客户的“广播电视+宽带+互联网视频+X”融合业务套餐包的经营战略,以解决上述SX公司的问题。实施该经营战略的主要保障措施有:选择具备“资金+技术+运营能力”的企业,计划按PPP模式进行融资合作,通过降低SX公司投资成本约人民币13.81亿元,提高了既有收入下的利润;将大众客户部门从SX公司剥离出去,成立子公司“SX大众客户运营公司”,以新品牌“秦岭云”重新服务大众客户,吸引有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年轻用户群体;以融合业务套餐用户数和利润为开关指标推行绩效管理新办法。SX公司通过大众客户业务经营战略的实施,守住了数字电视基础业务的根基,扩展了更多大众客户业务服务,提升了用户体验,挽回用户流失,从而有效落实了党的喉舌宣传工作。SX公司大众客户业务经营战略实施后,按照大众客户精准定位推出的合理低价的新融合业务套餐服务,让陕西省大众客户以更低成本享受和体验到三网融合带来的优惠和好处。
吴圆圆[3](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赵传甲[4](2018)在《基于三网融合的山东广电网络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之间的相互融合,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三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广播电视等多方面的服务,从而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在此形势下,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积极整合省内各地市的有线电视网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等目标的顺利实现,推动山东省电视产业的转型升级。三网融合形势下,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承受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各个地方广电电视业务经营相对分散,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经营管理水平相对偏低,且公司经营业务种类偏少。面对强大的电信运营商,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应该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形成合理的竞争战略,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同时,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应该调整原来的业务种类,推动自身向综合运营商的方向转变。本文对三网融合形势下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财务状况,进一步明确当前企业发展现状,包括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和劣势等。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要积极采用差异化的发展战略,要加强技术创新、重视人员管理、推动文化建设等,以便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通过不断创新,山东广电有限公司能够以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也能够推动产业化进程。总之,三网融合趋势为广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能够帮助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规避发展短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杨琦[5](2018)在《融合发展中广电媒体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从台网分离到网台合一的因果辨析》文中提出我国电视行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随着经营市场化、产业集团化程度的提高,电视台网关系几经分合。2015年起,传统电视与新兴媒体在终端争夺、平台打造、生态圈建设上都竞相发力,媒介生态开始呈现天平倾斜的态势。而在此时,全国不少省份台网分离中的存量分红往往不兑现,本意制播分离,专业化与规模化运行,共享发展红利,只是事与愿违,又异化成对内容生产一线实体的资源掠夺。传统媒体的内部分化与阵营划分,逐渐形成马太效应,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倒逼媒体融合的时代转型。面对如此严峻之形势,有必要反省之前全国广电传输网络资源与传媒内容生产机构的分合得失,汲取曾经大力推行的台网分离这一改革动机与效果出现重大反差的深刻教训,从而借助媒体融合之机,推动网台资源一体化整合,实现反哺基层媒体,广电平台化大发展。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三网融合推进广电台网分离改革的进程,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广播电视产业与电信业、互联网业之间融合实践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概述,包括:第一,梳理广电媒体改革发展中的相关概念。第二,对上世纪末顶层提出三网合一后十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在传统主流媒体需要转型升级的重大当口,有必要引入哲学相关理论,厘清迷思,因此,第二章是对我国近二十年来台网之间的分合关系进行辩证分析:第一,阐释我国广电发展战略转型的内在逻辑;第二,明辨台网关系出现的变化是必然的,且是过程性的,变,是结果导向的趋势,不变是政策战略转型的坚守。当中,广电媒体台网关系的分分合合也体现了互为因果的哲学思维逻辑;正是由于最初各地起点低且围城割据的台网合一,才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在三网融合中广电系统因分治欠规模化的行业劣势,于是这一结果成为广电媒体实施台网分离而重组系统大网的原因。但2010年后正式台网分离的结果则是事与愿违,最终引发了现今广电融媒发展后对于台网关系重新考量的因素,也自然成为点燃平台化媒体需要有新型台网关系转型发展的导火索。案例引入广电系统融媒发展下的华数模式,对其平台媒体化的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从广电网络平台自身依托内容的战略发展角度进行反证立论。至此,全文的落脚点,归结到传媒融合发展的关键处——即抓“两化”,平台媒体化到媒体平台化,而为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未来提供必要的思路与镜鉴。
郭广峰[6](2015)在《网络整合对数字电视产业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网络“一省一网”整合已接近尾声。整合后的省广电网络以公司化运作,用户规模、增值业务发展能力、经营理念、市场营销能力及市场环境都与原来一市一县条块分割的地方广电运营商存在很大区别。省网整合后将对数字电视相关的软硬件产业如机顶盒、数字电视一体机、中间件、CA系统以及以电视游戏为代表的新一代增值业务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还可能逐渐改变现有广电运营模式。本文探讨了省网整合后对有线数字电视相关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运用理论分析、案例解读、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产业现有基础、可能影响、相应对策以及政府监管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不同角度对数字电视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对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系统的思考,总结出不同影响因素对这些产业发展的不同影响后果,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利于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及”三网融合”事业的推进。
姬德强[7](2015)在《从“模式”到“实践”:国家、资本与社会关系中的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曾经喧嚣于政策、市场与技术讨论中的转换"模式"之争逐渐归于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地方性的转换实践,以及对转换中涌现的各类技术与市场问题的应对。与上述专业话语和实践不同,本文从对"青岛模式"的批判式历史解构出发,着重分析国家和资本在形塑这一模式中发挥的重要结构性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将由"青岛模式"及其全国推广所展开的围绕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多样化"社会过程"称作"青岛实践"。这一未竟的社会过程不仅继续受到技术民族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国家力量,以及寻求投资报偿和增长的各类资本力量的制约,但也逐渐受到多种"社会保护运动"及其对国家规制的诉求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数字电视道路不仅具有特殊性,更具有传播民主的普遍性。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多重角色值得特别关注。十年之后再议"青岛模式",既是对历史研究空白的补足,也是对当下未竟的数字革命的重新检视。
丁平杰[8](2014)在《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广电企业的影响非常明显。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拓展市场,降低成本、加强自身优势领域、提高竞争力是各方所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政策扶持和传统的技术升级改造网络无法解决各自面临的全部难题。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三网融合政策背景下广电运营商运营现状,找出一条适合于广电网络运营商的生存之路。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借鉴西方国家在“三网融合”问题上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广电总局关于“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规定,以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广电企业-华数广电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创新才是硬道理。其次,采用SWOT分析法针对当前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将其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广电网络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华数广电在加强运营、业务、服务能力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进而为“三网融合”当前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意见和参考,从而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本文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策略。结合华数广电的实际情况,为广电企业应对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为广电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程宏刚[9](2014)在《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三网融合已然成为时代的主流方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内蒙古的三网融合也在不断前进。基于内蒙古的区情区况和参融企业的实力水平,三网融合的进展比较缓慢,如何快速提升内蒙古三网融合的推进速度,成为摆在政府机构、主管部门、参融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内蒙古百姓对信息、媒体有着迫切的需求,却对媒体缺乏理性的分析;而另一方面电信业、互联网业、广电业之间存在着的行业壁垒,导致信息融合交流的不顺畅。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三网融合的节奏。具体分析,内蒙古的三网融合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监管政策、产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此,本课题从内蒙古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出发,针对三网融合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其它城市先进经验及做法的基础上,提出适于内蒙古的政策建议。本课题共涉及我国三网融合政策的发展历程,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环境探索和现状分析,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效果、不足及原因,国内外三网融合政策实施的经验与措施,完善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的建议等五个方面。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内蒙古三网融合的顺利实施找到政策扶持,从而为推动内蒙古百姓全面开启智能化生活时代,略尽一些绵薄之力。
周浩宇[10](2014)在《三网融合形势下广电多业务接入网规划、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网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在三网融合进程中,广电与电信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前进。广电行业开展融合性业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想要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必须要在巩固视频传输优势的基础上,提供宽带接入、语音、互动增值业务等,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目前,广电与电信运营商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升级改造,试图开发出更为多元化的业务,两者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势必对通信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宽带接入网是三网融合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传统广电接入网为单向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络(HFC),双向化改造后可承载“窄带”数据业务,但要达到能开展多业务的“宽带甚至超宽带”要求仍比较困难。PON、EOC、FTTH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广电多业务接入网的设计有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在总结国际三网融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目前我国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对三网融合形势下广电与电信各自面对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然后研究了接入网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PON、EOC、FTTH等关键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接着提出了符合实际需求的多业务接入网规划和设计,再对设计的有效性、经济性以及技术先进性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通过示范网络工程的建设验证规划的适用性,并对以后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进行展望。
二、数字电视商机凸现亟需加快三网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电视商机凸现亟需加快三网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1)HN有线电视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战略管理国内外研究 |
1.3.2 有线电视发展战略相关研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战略管理内涵 |
2.2 动态战略管理理论 |
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4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
2.4.1 PEST分析 |
2.4.2 SWOT分析 |
2.4.3 层次分析方法 |
第3章 HN有线电视公司现有战略分析 |
3.1 公司状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组织结构 |
3.2 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3.3 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3.3.1 外部环境分析 |
3.3.2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
3.3.3 内部条件分析 |
3.4 公司现有战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公司现有战略分析 |
3.4.2 现有战略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HN有线电视公司战略优化 |
4.1 战略优化的目标 |
4.2 战略选择方法 |
4.2.1 SWOT分析方法 |
4.2.2 层次分析方法 |
4.3 战略选择 |
4.4 战略优化实施方案 |
4.4.1 打造产品体系 |
4.4.2 聚焦智慧业务 |
4.4.3 发展多元业务 |
4.4.4 全面营销推广 |
第5章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优化组织架构 |
5.2 提升运营能力 |
5.2.1 加强人才管理 |
5.2.2 落实绩效考核 |
5.2.3 建立企业文化 |
5.3 拓宽融资渠道 |
5.4 加强投资管理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SX公司的大众客户业务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问题 |
1.2.1 公司的基本情况 |
1.2.2 公司的经营战略 |
1.2.3 SX公司大众客户业务面临问题 |
1.3 研究综述 |
1.3.1 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采取的研究方法 |
1.4.2 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策环境要素分析(P) |
2.1.2 经济要素分析(E) |
2.1.3 社会和文化要素分析(S) |
2.1.4 科技要素分析(T) |
2.2 大众客户市场环境分析 |
2.2.1 项目调研目标及方法 |
2.2.2 调研结果数据呈现 |
2.2.3 大众客户市场环境分析结论 |
2.3 竞争环境分析 |
2.3.1 三大电信运营商市场情况分析 |
2.3.2 竞品市场情况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
3.1 SX公司发展历程分析 |
3.1.1 网络整合 |
3.1.2 重组借壳 |
3.1.3 整体上市 |
3.1.4 集团化运作 |
3.2 资源分析 |
3.2.1 人力资源 |
3.2.2 丰富的营业及客服资源 |
3.2.3 品牌资源 |
3.2.4 媒体资源 |
3.3 能力分析 |
3.3.1 入户能力 |
3.3.2 渠道能力 |
3.3.3 大众客户管理能力 |
3.4 核心专长分析 |
3.5 SX公司大众业务SWOT分析 |
3.5.1 SX公司大众客户业务的优势(S) |
3.5.2 SX公司大众客户业务的劣势(W) |
3.5.3 SX公司大众客户业务的机会(O) |
3.5.4 SX公司大众客户业务的威胁(T) |
3.5.5 SWOT矩阵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众客户业务经营战略方案设计 |
4.1 战略目标 |
4.2 基本定位战略 |
4.2.1 低成本定位战略 |
4.2.2 建立新的互动平台策略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战略实施的主要保障措施 |
5.1 主要实施工作 |
5.1.1 实施计划 |
5.1.2 营销推广 |
5.1.3 营销激励 |
5.2 主要保障措施 |
5.2.1 组织结构的调整 |
5.2.2 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 |
5.2.3 管理机制的调整 |
5.2.4 人力资源的调整 |
5.2.5 SX公司融资方向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4)基于三网融合的山东广电网络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战略管理特点 |
2.2 企业战略管理原则 |
2.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3.1 价值链理论 |
2.3.2 竞争战略理论 |
2.3.3 企业能力理论 |
2.4 三网融合理论概述 |
2.4.1 概念 |
2.4.2 发展现状 |
第3章 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3.1 公司发展概况 |
3.2 宏观环境 |
3.3 内部环境 |
3.3.1 内部组织结构 |
3.3.2 内部财务数据 |
3.4 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
3.4.1 发展优势 |
3.4.2 发展劣势 |
3.4.3 发展机会 |
3.4.4 发展威胁 |
第4章 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 |
4.1 发展目标 |
4.1.1 发展使命 |
4.1.2 发展愿景 |
4.2 发展战略分析 |
4.2.1 业务一体化发展战略 |
4.2.2 差异化发展战略 |
4.2.3 成本领先发展战略 |
4.3 差异化战略的实施重点 |
4.3.1 目标规划体系 |
4.3.2 营销系统 |
4.3.3 绩效评估体系 |
第5章 山东广电差异化战略实施的对策 |
5.1 制定合理的差异化战略实施计划 |
5.2 完善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 |
5.3 通过创新提高技术支撑 |
5.4 强化市场营销保障 |
5.5 加强企业的文化保障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今后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融合发展中广电媒体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从台网分离到网台合一的因果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评述 |
三、思路框架与方法运用 |
四、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厘定 |
一、“三网合一”与“三网融合” |
二、“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 |
三、“台网分离”与“网台合一” |
第二节 我国广电网台关系发展历程回顾 |
一、相关行业妥协的三网融合 |
二、广播电视割爱的台网分离 |
三、顶层设计推动的融合发展 |
四、广电媒体网台合一的不解情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台网分离”到“网台合一”的因果辨析 |
第一节 我国广电发展战略转型内在逻辑 |
一、三网融合倒逼台网分离 |
二、媒介生态要求媒体融合 |
三、集团化要求一体化平台 |
四、公平正义要求网台合一 |
第二节 战略转型的哲学思考:合与分、变化与不变 |
一、变,是必然,是合与分的显性联系 |
二、变,是过程性的,是具备发展时空相关性的 |
三、变与不变是结果导向的创新 |
第三节 网台分合的因果关系:因与果、起点与终点 |
一、台网关系背后的媒体运营能力 |
二、“分离”与“合一”互为因果 |
三、制播关系和台网关系的交互佐证 |
四、媒体转型的闭环运作系统 |
第四节 改革实践的衡定标准:是与非、效率与公平 |
一、人事、网台权利的公平性 |
二、保障社会效益化的盈利分配 |
三、确保网台合一可行的整体转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案例分析:平台媒体化的“华数模式” |
第一节 华数集团历史沿革 |
一、华数跨界融合史前期(1999-2002) |
二、数字化拓展与网络整合期(2003-2008) |
三、NGB时代的平台化过渡期(2009-2013) |
四、平台媒体化全产业链布局期(2014至今) |
第二节 华数传媒集团跨界融合发展现状 |
一、跨区域融合网络平台构建 |
二、全业务平台媒体化体系布局 |
三、多元化盈利模式资本整合 |
第三节 华数传媒集团融合跨界发展战略启示 |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基于因果辨析与案例论证综合得出:网台合一的必要性 |
二、构建新型网台关系:平台媒体化到媒体平台化 |
三、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网络整合对数字电视产业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及研究 |
1.2.1 国内现状及研究 |
1.2.2 国外现状及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工具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2.1 数字电视产业的界定 |
2.2 产业经济相关理论 |
2.2.1 产业集中度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2.2.3 产业互动理论 |
2.3 政府监管理论 |
2.3.1 政府行为理论 |
2.3.2 技术预见理论 |
3 网络整合对数字电视产业影响分析 |
3.1 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基础分析 |
3.1.1 有线数字电视产业概况 |
3.1.2 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3.1.3 有线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中的矛盾 |
3.2 网络整合对有线机顶盒产业影响分析 |
3.2.1 有线机顶盒产业概况 |
3.2.2 网络整合带来的影响分析 |
3.3 网络整合对数字电视一体机产业影响分析 |
3.3.1 数字电视一体机产业概况 |
3.3.2 网络整合带来的影响分析 |
3.4 网络整合对电视游戏产业影响分析 |
3.4.1 数字电视游戏产业概况 |
3.4.2 网络整合带来的影响分析 |
3.5 网络整合对机顶盒软件产业影响分析 |
3.5.1 机顶盒软件产业概况 |
3.5.2 对机顶盒操作系统的影响 |
3.5.3 对中间件、条件接收系统的影响 |
4 网络整合后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对策 |
4.1 网络整合后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对策 |
4.1.1 数字电视一体机产业发展对策 |
4.1.2 有线机顶盒产业发展对策 |
4.1.3 电视游戏产业发展对策 |
4.1.4 机顶盒软件产业发展对策 |
4.2 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4.2.1 明确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定位 |
4.2.2 开展技术预见 |
4.2.3 制定产业规划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7)从“模式”到“实践”:国家、资本与社会关系中的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十年,从“青岛模式”的淡出说起 |
一、中国的“数字革命”与“青岛模式”的诠释不足 |
1、数字革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社会历史背景 |
2、诠释不足:作为政策、市场与技术话语的“青岛模式” |
二、作为社会“实践”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 |
1、试点推广政策与区域经济特征:政府与市场空间中的“青岛实践” |
2、“整体平移”:国家威权抑或包容式发展 |
3、谁的数字化:不确定的“青岛实践”与中国数字化的未来 |
三、小结:视角转移的重要性 |
(8)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发展战略 |
2.1.2 三网融合的定义与内容 |
2.2 相关理论 |
2.2.1 结构追随战略理论 |
2.2.2 波特五力理论 |
2.2.3 价值链理论 |
2.3 战略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 |
2.3.1 SWOT分析方法 |
2.3.2 PEST分析方法 |
3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和华数广电战略分析 |
3.1 三网融合的原因 |
3.2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 |
3.3 三网融合对广电网络的意义和影响 |
3.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分析 |
3.4.1 宏观环境分析 |
3.4.2 竞争力分析 |
3.5 SWOT分析 |
3.5.1 优势分析 |
3.5.2 劣势分析 |
3.5.3 机会分析 |
3.5.4 威胁分析 |
4 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发展战略 |
4.1 华数广电业务发展概况 |
4.1.1 华数广电简介 |
4.1.2 华数广电核心竞争力 |
4.2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需求 |
4.2.1 广电业务需求的多维发展 |
4.2.2 广电业务的发展需求和趋势 |
4.3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路 |
4.3.1 三年发展目标 |
4.3.2 规划原则 |
4.3.3 建设运营的战略思路 |
4.4 实现三网融合技术平台总体架构 |
4.4.1 有线网升级改造工程 |
4.4.2 云平台建设工程 |
5 华数广电三网融合下业务保障措施 |
5.1 打造省级骨干网络 |
5.1.1 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
5.1.2 IP多业务和大颗粒业务承载需求 |
5.1.3 支撑全业务发展的家庭接入网络需求 |
5.2 建设业务运营平台 |
5.2.1 媒体云 |
5.2.2 通信云 |
5.2.3 宽带云 |
5.2.4 服务云 |
5.2.5 本地信息化平台 |
5.3 推广多终端支持 |
5.3.1 采用传统数字电视机顶盒 |
5.3.2 推行云宽带电脑 |
5.3.3 实现全新的云媒体终端 |
5.4 完善运营维护和支撑系统 |
5.4.1 总体规划简介 |
5.4.2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概述 |
5.4.3 管理支撑系统(MSS)概述 |
5.5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
5.5.1 总体方案 |
5.5.2 内容监管 |
5.5.3 网络监管 |
5.5.4 终端监管 |
5.5.5 业务监管 |
5.5.6 结算监管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 国外三网融合研究情况 |
2. 国内三网融合研究情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五)论文结构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 三网融合 |
2. 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 |
(二)相关理论依据 |
1. 公共产品理论 |
2. 政府失灵理论 |
二、我国三网融合政策的发展历程 |
(一)我国三网融合政策实施的战略意义和发展历程 |
1. 战略意义 |
2. 发展历程 |
(二)我国三网融合政策规划的战略目标和试点阶段 |
1. 战略目标 |
2. 试点阶段 |
三、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环境探索和现状分析 |
(一)环境探索 |
1. 政府的部署 |
2. 运营商的机遇 |
3. 用户的需求 |
(二)现状分析 |
1. 三网情况 |
2. 试点带动 |
四、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效果、不足及原因 |
(一)效果分析 |
1、为三网融合指明了发展方向 |
2、为三网融合确立了工作任务 |
3、为三网融合争取了政策扶持 |
4、为三网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 |
(二)存在的不足 |
1、政策体系不完善 |
2、市场竞争因素考虑不足 |
3、监管措施不具体 |
4、法规制度的缺失 |
(三)形成的原因 |
1、旧有体制的制约 |
2、未引入有效的市场机制 |
3、监管部门各自为政 |
4、法律意识的淡薄 |
五、国内外三网融合政策实施的经验与措施 |
(一)国外三网融合政策实施的经验措施 |
1、美国的三网融合分析 |
2、英国的三网融合分析 |
3、日本的三网融合分析 |
(二)国内三网融合政策实施的经验措施 |
1、杭州的经验措施 |
2、上海的经验措施 |
3、北京的经验措施 |
(三)国内外成功经验对完善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的借鉴与启示 |
1、多层面、系统的民生工程 |
2、破垄断、促竞争的有效手段 |
3、合理化、灵活的监管方式 |
4、全民式、智能的生活时代 |
5、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
六、完善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的建议 |
(一)双向准入的激励政策 |
1、出台合作、协商的准入激励政策 |
2、制定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不平等”的鼓励政策 |
(二)融合监管政策的建议 |
1、建立统一的法律体系 |
2、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
3、“裁判员”不能充当“运动员” |
(三)制定三网融合的市场促进政策 |
1、电信业、互联网业的市场促进政策 |
2、广电业的市场促进政策 |
3、市场结构、企业绩效与三网融合的促进关系 |
(四)探索全方位融合新业务的激励政策 |
1、电信新业务探索的激励政策 |
2、广电新业务探索的激励政策 |
3、基于统一平台的新业务合作的激励政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三网融合形势下广电多业务接入网规划、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三网融合要求 |
1.1.2 NGB 要求 |
1.1.3 接入网“光进铜退”要求 |
1.2 主要研究工作 |
1.2.1 三网融合及 NGB 发展意义研究 |
1.2.2 适应广电的有线宽带接入网技术研究 |
1.2.3 广电多业务接入网项目实践 |
1.3 论文组织构架 |
第二章 三网融合广电网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2.1 三网融合发展与现状 |
2.1.1 国际三网融合发展借鉴 |
2.1.2 中国特色三网融合发展道路 |
2.1.3 三网融合现状 |
2.2 三网融合挑战与机遇 |
2.2.1 网络演进历程比较 |
2.2.2 广电与电信优势对比 |
2.2.3 广电网络应对之策 |
2.2.4 广电网络发展机遇 |
2.3 江苏有线三网融合发展情况 |
2.3.1 网络双向化改造 |
2.3.2 数据业务运营 |
2.3.3 云媒体电视 |
2.3.4 三网融合枢纽中心项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电宽带接入技术研究 |
3.1 宽带接入发展现状 |
3.1.1 国外发展情况 |
3.1.2 国内发展情况 |
3.1.3 主流有线宽带接入技术 |
3.2 光接入网技术研究 |
3.2.1 EPON |
3.2.2 GPON |
3.2.3 EPON 和 GPON 技术对比 |
3.3 电缆接入技术研究 |
3.3.1 DOCSIS 技术 |
3.3.2 EoC 技术 |
3.4 FTTx 技术 |
3.4.1 FTTx 应用分类 |
3.4.2 FTTx 特征对比 |
3.4.3 FTTx 实现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江苏有线多业务接入网设计 |
4.1 整体性规划 |
4.1.1 规划原则 |
4.1.2 规划目标 |
4.1.3 规划思路 |
4.2 多业务接入网实施内容 |
4.3 具体网络设计方案 |
4.3.1 FTTB+LAN 方案 |
4.3.2 FTTB+DOCSIS3.0 方案 |
4.3.3 FTTB+EoC 方案 |
4.3.4 FTTH 方案 |
4.4 接入网方案可行性论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示范网络建设实践 |
5.1 整体建设技术方案 |
5.1.1 光纤分光方式设计 |
5.1.2 ODN 设计 |
5.1.3 入户方式设计 |
5.1.4 家庭内部网络设计 |
5.1.5 推流方式设计 |
5.2 中山陵某别墅小区试点方案 |
5.2.1 场景介绍 |
5.2.2 具体工程建设规划 |
5.2.3 技术指标 |
5.2.4 项目费用预算 |
5.3 城北某老小区试点方案 |
5.3.1 场景介绍 |
5.3.2 具体工程建设规划 |
5.3.3 项目费用预算 |
5.3.4 项目验收情况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数字电视商机凸现亟需加快三网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HN有线电视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 张志强. 湘潭大学, 2020(02)
- [2]SX公司的大众客户业务经营战略研究[D]. 吴建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3]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4]基于三网融合的山东广电网络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赵传甲.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9)
- [5]融合发展中广电媒体改革路径选择研究 ——从台网分离到网台合一的因果辨析[D]. 杨琦.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6]网络整合对数字电视产业的影响分析[D]. 郭广峰.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4)
- [7]从“模式”到“实践”:国家、资本与社会关系中的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J]. 姬德强. 新闻大学, 2015(01)
- [8]华数广电在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D]. 丁平杰.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 [9]内蒙古三网融合政策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D]. 程宏刚. 内蒙古大学, 2014(09)
- [10]三网融合形势下广电多业务接入网规划、设计与应用[D]. 周浩宇.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