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在矿山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视觉设计在矿山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一、可视化设计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应用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军,贺海涛[1](2021)在《煤矿智能化三维数字设计应用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在计算机诞生前,设计工作主要由工程师手工绘制工程图纸完成。二维工程图是200多年前由法国人Gaspard Monge发明的[1],它行之有效,但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例如创建和更新困难,使用复杂,图纸数量巨大,与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三维设计脱节等。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1台通用计算机"ENIAC"的诞生,

孙梦祯[2](2021)在《透明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系统界面交互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智慧矿山的建设进程中,对综采工作面进行监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系统作为远程监测探索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实现对综采工作面设备及环境的全局实时监测,但目前的研究更重视技术的突破和功能的叠加,而忽略对人机交互的探索,致使系统的识别效率低,易用性和易学性差,甚至存在功能残缺、容错性低的问题,从而导致系统用户体验不佳。本文通过交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虚拟监测系统的交互逻辑和界面视觉进行再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完成系统开发,实现界面的自由交互、虚拟场景的漫游和实时监测等功能,达到改善虚拟监测系统用户体验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第一,基于用户体验设计和情境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虚拟监测系统界面的情境体验层次设计方法。该方法以用户为出发点,分析了系统环境的特点和现状、用户的特征和需求及系统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虚拟监测系统的情境系统,建立了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功能框架。第二,提出了虚拟监测系统界面设计方案。在基于“概念—原型—视觉”的界面设计过程中,结合人机视觉理论、菲茨定律和色彩心理学,分析了界面布局、元素色彩和形状,得到交互逻辑设计结果、低保真设计结果和高保真设计结果,完成了体验感良好的虚拟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第三,基于虚拟现实模拟技术,构建了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系统。分析了实现虚拟场景、交互界面、数据可视化等系统功能的具体方法,开发了原型系统。第四,基于系统可用性量表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多因素影响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了综合性的、定量的测试及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案的可用性评分和用户体验评分较高,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所提出的虚拟监测系统界面交互设计的方法,充分考虑了用户、环境和产品之间的彼此作用,以用户为出发点,获得具有可用性、用户体验好的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系统界面设计方案,为同类型界面交互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边庆平[3](2020)在《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如何科学、高效、智能化地管理矿产资源,成为相关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Web GIS作为近年来GIS的最前沿技术,能够对异构、多源、海量的空间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因此,将Web GIS技术引入到矿山信息管理中,构建面向海量、多源、异构的矿山信息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政府和企业提升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精准化、科学化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 GIS和Web GIS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矿山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等内容。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梳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分析了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相应成果为设计和实现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首先进行了面向系统构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明确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3)设计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矿山数据模型,设计了矿山数据库表。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为数据模型构建前的数据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矿山数据的预处理与处理保证了矿山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矿山数据建模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为矿山数据的组织、存储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数据结构,矿山数据库表的详细设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的最终底层实现。(4)设计和实现了 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总体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成果,阐述了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实验系统的研制。展示了实验系统研制的最终成果,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开发环境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以及实验系统展示等功能模块;最后对本文研制的系统在H市矿山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胡耀元[4](2020)在《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煤矿工程仍然是我国支柱性的重点能源工程。随着矿山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矿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阶段、机械化阶段、数字化和信息化阶段,正逐步迈进智慧化阶段,智慧矿山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矿山的无人化和智慧化。在现阶段,制约智慧矿山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智慧采掘等生产技术层面的发展转变为智慧矿山管理层面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管理系统引入原有智慧矿山体系,并完善了智慧矿山的定义。针对智慧矿山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及流程图,构建出智慧矿山在建设过程各阶段的工作流程,挖掘其中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应用点,并根据已分析应用点筛选3DMine和Revit为研究BIM+GIS的两大平台;(2)以曹家滩煤矿工程为背景,通过模拟,探讨平台实现应用点落地的途径,包括运用关键点控制法实现BIM和GIS的场地模型拟合,运用类比创建法和模型分析法,将房建工程中的模型创建和管理的思想引入到煤矿工程中,解决了煤炭工程中运用常规方法无法建模以及实现BIM+GIS平台相结合进行模型管理的问题,以发挥3DMine和Revit平台各自的设计、管理优势;(3)梳理和补充了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所需归档的文件名称、保存单位及保管期刊,为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文档权限和保存期限依据,并对重点内容的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管理权限进行完善,为系统的开发奠定文件格式及权限划分基础;(4)针对煤矿安全管理,提出基于系统工程、事故发生理论及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并通过Revit建模与Fuzor仿真,形象直观的揭示煤矿巷道安全隐患,辅助提高安全决策的效率和效益。通过本文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智慧矿山系统在管理层面的空缺,对BIM+GIS在煤矿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期编制煤矿工程BIM+GIS应用规范和指南、开发煤矿工程全流程管理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亦可助力BIM+GIS在煤矿工程中的落地。

朱圣凯[5](2020)在《采煤工作面煤层赋存形态三维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结合人工智能、计算机仿真、空间插值及曲面拟合等技术实现煤层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采煤工作面煤层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可直观地展现煤层、岩体等地质现象的空间几何特征、拓扑关系及内部属性特征,使煤炭企业管理者能够直观地了解采煤工作面煤层赋存特点,进而为煤炭企业的透明开采、智能开采、分质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及决策支持。论文以采煤工作面地质探勘数据及巷道采样数据为基础,运用三维可视化及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采煤工作面煤层赋存形态的多层数字高程模型(DEM)和煤层曲面拟合模型的构模方式,构建出相应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主要研究如下:(1)分析采煤工作面涉及的数据之间的组织方式及关联模式,结合煤层地质体“层状分布”特性,实现各煤层表面的规则格网划分,采用自适应差分进化Kriging算法对格网点高程值进行预测,通过分析建模区域内各地层界面间的拓扑关系,建立煤层赋存形态的多层DEM模型。(2)将空间相关性概念与遗传算法引入到拟CatmullRom曲面拟合算法中,探索出能够精确刻画各煤层表面离散点所表示的坐标之间关系的曲面函数解析表达式,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优化后的拟CatmullRom曲面拟合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更小,拟合精度更高。(3)探索基于Web GL标准、以浏览器为载体的三维数字化建模方式,借助Three.js三维图形开发框架构建了无插件、可移植、跨平台、支持多浏览器运行的煤层赋存形态三维可视化模型,真实地反应了煤层赋存形态、产状和内部构造特征,在煤层表面模拟和内部属性表达两个方面达到了良好的融合,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彭文罡[6](2020)在《基于参数化分析的东湘桥矿山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植物景观设计是矿山公园景园环境设计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场地景园环境的营造,对场地生态环境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永州东湘桥矿区为例,探讨了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参数化算法构建逻辑及应用方法,并从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深入研究植物种植与环境数据的结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风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过程中引入程序算法,能够更加高效和科学的处理复杂的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设计、施工管理的多要素统筹规划与动态调控,在优化设计方案的同时为景观设计师们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科学建议。本文从参数化植物景观设计的前期场地分析、中期植物筛选和后期植物景观设计三个方面着手,对参数化技术在矿山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建立了一种基于参数化算法程序并由场地环境数据为导向的科学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通过对场地环境,如高程、坡度、坡向、径流、水域、植被覆盖度、重金属空间分布和日照辐射等几个方面依次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结合场地现状和场地的景观可视度对场地的景观价值进行了量化分析与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场地分区。针对不同的场地分区和分区内的环境特征,进行相应的植物景观设计。对植物的抗污染性、喜阳性、耐阴性、观赏性进行赋值,并依据场地环境分析结果对场地所需植物进行选择。针对高污染区可选择商陆、蓼、木荷、翦股颖、灯心草、革命草、黄荆、蓼等植物;针对生态景观区可种植锦鸡、地桃花、黄荆、葛藤、杜英、栾树、梧桐、银杏、木荷等植物;针对高景观价值区可优先考虑锦鸡ㄦ、地桃花、黄荆、葛藤、杜英、栾树、梧桐、银杏、木荷等植物;针对花田景观区可以考虑种植虞美人、矢车菊、满天星、蛇目菊、香雪球、油菜花等植物;针对滨水区及生态湿地区可种植商陆、水蓼、香蒲、再力花、王莲、革命草、萍蓬草、千屈菜等植物。依据场地分区和所选植物,并结合场地功能定位,将矿山公园设计成两条景观轴线和11个种植片区。东西方向为景观主轴线,南北方向为景观次轴线。11个种植片区分别为入口景观种植区、开采景观种植区、生态密林区、台地景观种植区、花田景观种植区、休闲活动种植区、生态湿地种植区、疏林草坪种植区、滨水景观种植区、生态农业种植区和原始村落种植区。设计从地形与植物景观设计、中高污染区植物景观设计、低污染区植物景观设计三个角度将参数化分析结果与植物景观设计相结合。在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及生态手段降低中高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针对低污染区构建生态恢复和高景观价值植物群落,选取休闲湿地及滨水景观区、道路景观区、活动节点景观区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重点设计,形成特色鲜明的矿山公园植物景观环境。

郭东赫[7](2020)在《露天采石矿的时序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长期以来我们对风景旅游地发展的规律性缺乏足够的研究和认识,难以有效把握旅游景点建设的时序和客观效果。目前国内外鲜有对矿山棕地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再生规划研究设计案例。且矿区具有鲜明独特的景观空间特征,充分挖掘利用其中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对矿山棕地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再生规划研究,使矿山开采、修复、开发同步进行,进一步实现矿山的科学开采和转型升级,达到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探索景观设计视角下的矿区棕地修复与利用规划理论,实现矿区及所在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综合多因子评价与分析,运用GIS在资源调查期间建成的数据库,借助其强大的储存和计算功能,进一步实现预期所希望达到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然后对不同时段场地的发展驱动力进行与时序设计相关的方法与评价。从时间维度应用探讨露天采石矿中开采与开发的时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按照近期开发、中期开发和远期开发3个大阶段,利用时序确定该系统的再生。为同类型露天采石矿弹性开采与开发时序构建初步评价体系。探索景观设计视角下的矿区棕地修复与再利用规划理论,实现绿色矿山开采,开发,修复同步进行,能够进一步实现矿区及所在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以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为实现矿山的科学开采和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

王晨阳[8](2020)在《永州东湘桥锰矿山雨洪参数化分析及其水系景观设计》文中提出我国锰矿资源丰富,其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矿山开采同样也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了植被、水体以及土壤等资源被破坏,引发了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周围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尤其是由于矿山开采造成水土流失加上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矿山的雨洪管理及水系景观设计,是矿山公园景观设计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对将参数化设计用于锰矿棕地的雨洪管理及水系景观设计改造,是一个需要得到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与研究了矿山棕地水系景观及参数化设计的相关概念,总结了矿山废弃地雨洪分析与锰矿棕地水系景观设计方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结合国内外矿山公园水系景观设计的历程和成功案例,将其中的设计定位、主题和方法进行了对比与研究,分析并总结案例中得以借鉴的经验和内容,以此作为东湘桥锰矿废弃地雨洪分析及锰矿山公园水系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对东湘桥锰矿废弃地进行实地勘察调研后,根据所得的数据资料及现场照片进行了具体分析,运用了Grasshopper、Global Mapper、Rhino等参数化设计软件,对矿区棕地的雨洪方面的原有水体、降雨情况、地形坡度、重金属含量等矿区进行现状可视化分析,并对场地进行雨洪风险评估。按照雨洪风险程度进行分级,结合风景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原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区域分别进行雨洪管理措施与优化,让锰矿废弃地及周边水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基于参数化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场地现状情况,提出永州东湘桥锰矿山公园水系景观设计方案,对锰矿山公园的现状水系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并对水体竖向设计、水体径流流向、水系设计剖断面进行了详细的展现。根据园林水景分类情况,以海绵城市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对场地进行了重金属污染净化性设计、瀑布及跌水水景设计、溪流水景设计、生态湿地水景设计、静水湖面水景设计、水系景观节点设计及植物种植设计共八方面分项设计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具体解释说明。以锰矿山公园水系景观设计方案为指导基础,进行永州东湘桥锰矿山公园水系景观设计,打造湘南水系景观生态休闲空间,从而提升矿区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丰富周边居民生活乐趣,为今后锰矿山公园生态水体修复及水系景观设计改造提供参考范例。

支少层[9](2020)在《矿山公园建设中矿石废料再利用研究 ——以灵宝市矿山示范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较早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的国家,在开采及加工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矿石废料,这些废料大多未被合理利用甚至被遗留在开采场地,造成了资源大量的浪费。站在废弃资源再利用的角度,这些矿石废料却具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所以亟需切实可行的矿石废料再利用策略,对其进行合理化的再利用。本课题以矿山公园建设为背景,将矿石废料作为一种景观材料的形式再利用于矿山公园建设中,并对其再利用方法展开了相关研究。首先,文中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按照矿石废料产生的过程,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与材料特性分析,并论述了矿石废料在其他领域及景观设计领域中再利用的途径。对比分析了再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确定了本课题所遵循的再利用思想。剖析了矿山公园的概念,明确了矿石废料在矿山公园建设中再利用的目标,并总结了矿山公园建设中矿石废料再利用的价值。其次,梳理归纳了矿石废料再利用的相关案例,为本课题所涉及的核心研究内容提供了借鉴与启示。综合以上研究,总结了矿山公园建设中矿石废料再利用应遵循的原则、依据与方法。最后,将矿石废料作为矿山公园建设中的景观材料,对其在矿山复绿、景观要素、雨水管理设施及文化氛围营造中再利用的构建方法展开了研究,并以实际案例对其进行了实践验证。通过本课题研究为矿石废料的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延伸了其再利用的范围,丰富了其再利用的方法,肯定了其再利用的价值,同时拓宽了矿山公园建设中对于景观材料的选用范围和应用手法。

张云亮[10](2020)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实现数字化矿山、虚拟化矿山管理。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在简要阐述三维可视化技术相关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技术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构建数字化、智慧化矿山管理体系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可视化设计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应用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视化设计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智能化三维数字设计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三维数字设计的发展现状
    制造业领域
    建筑领域
    矿山领域
三维数字设计在煤矿智能化中的发展方向
    三维矿山信息模型
    在线协同工艺设计
    煤矿三维数字设计平台开发
结语

(2)透明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系统界面交互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虚拟监测系统研究
        1.3.2 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系统研究
        1.3.3 界面交互设计研究
        1.3.4 研究动态总结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虚拟监测系统界面的交互设计体系
    2.1 引言
    2.2 界面交互设计的理论及方法
        2.2.1 界面交互设计的概念
        2.2.2 界面交互设计的方法
        2.2.3 界面交互的评价方法
    2.3 综采工作面的介绍及虚拟设计
        2.3.0 综采工作面概述
        2.3.1 综采工作面三机虚拟设计
        2.3.2 综采工作面两巷及环境的虚拟设计
    2.4 虚拟监测系统设计需求
    2.5 虚拟监测系统界面交互设计体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情境构建的系统功能分析
    3.1 引言
    3.2 综采行业分析
        3.2.1 行业特点
        3.2.2 现有综采虚拟监测系统的分析
    3.3 虚拟监测系统用户研究
        3.3.2 用户定位及特征分析
        3.3.3 用户需求分析
    3.4 虚拟监测系统使用情境分析
    3.5 虚拟监测系统功能分析
        3.5.1 功能分类
        3.5.2 功能优先级排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情境求解的界面设计过程
    4.1 引言
    4.2 概念设计
    4.3 原型设计
        4.3.1 基于人体视觉的界面分析
        4.3.2 基于菲茨定律的界面元素设计
        4.3.3 界面元素分析及布局设计
        4.3.4 低保真设计原型
    4.4 视觉设计
        4.4.1 色彩分析
        4.4.2 文字和图标设计
        4.4.3 高保真设计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原型的开发
    5.1 引言
    5.2 开发工具
        5.2.1 开发引擎
        5.2.2 界面开发工具
        5.2.3 其他工具
    5.3 综采工作面虚拟场景的构建
        5.3.1 模型的构建、导入和渲染
        5.3.2 虚拟场景的布局及场景切换
    5.4 UGUI交互界面的开发
        5.4.1 画布设置及界面视觉开发
        5.4.2 界面交互性的开发
        5.4.3 界面动效的开发
    5.5 交互界面与虚拟场景的融合
        5.5.1 设备数据的获取和呈现方法
        5.5.2 二维图表的绘制
        5.5.3 多视窗监测功能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及评价
    6.1 引言
    6.2 系统测试
        6.2.1 测试内容
        6.2.2 测试步骤
    6.3 确定实验用户
    6.4 SUS可用性量表评价
        6.4.1 实验过程
        6.4.2 实验结果分析
    6.5 模糊综合评价
        6.5.1 确定评价因素及权重值
        6.5.2 实验过程及评价结果
        6.5.3 实验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主要结论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Web GIS的基础理论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技术
    2.3 矿山信息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2.4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3.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
    3.4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3.5 系统的功能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矿山数据采集与入库
    4.2 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
    4.3 矿山数据模型的构建
    4.4 矿山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的功能架构
    5.2 系统开发环境
    5.3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BIM+GIS应用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煤矿发展状况
        1.2.3 国内外煤矿发展趋势
        1.2.4 国内外智慧矿山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4 本论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2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
    2.1 智慧矿山的内涵研究
        2.1.1 智慧矿山内涵分析
        2.1.2 智慧矿山概念补充
    2.2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研究
        2.2.1 生产系统构成分析
        2.2.2 决策系统构成分析
        2.2.3 建设管理系统构成分析
        2.2.4 智慧矿山系统构成分析
    2.3 基于BIM+GIS的设计管理平台甄选
        2.3.1 GIS平台优劣势分析
        2.3.2 GIS平台选用3DMine的必要性
        2.3.3 BIM平台选用Revit的必要性
    2.4 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工作分析
        2.4.1 投资策划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2 勘察设计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3 项目施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4 项目运营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4.5 项目报废阶段工作流程及应用点分析
    2.5 章节小结
3 智慧矿山BIM+GIS模型的创建与应用
    3.1 BIM+GIS场地模型数据融合研究
        3.1.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2 曹家滩煤矿案例数据提取
        3.1.3 BIM和 GIS平台模型数据融合方法
    3.2 智慧矿山GIS模型创建与应用分析
        3.2.1 创建地质数据库
        3.2.2 创建煤层宏观模型及含煤率分析
        3.2.3 煤矿巷道GIS模型相关分析
        3.2.4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测量分析
        3.2.5 煤矿巷道GIS模型地下通风设计
    3.3 智慧矿山BIM建模研究与应用分析
        3.3.1 煤矿场地BIM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3.3.2 巷道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3.3.3 煤矿BIM模型系统设计优化及应用
        3.3.4 巷道BIM模型的进度管理应用
        3.3.5 煤矿BIM参数化族库的创建及管理
    3.4 章节小结
4 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成果管理研究
    4.1 煤矿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果归档内容梳理
        4.1.1 投资策划阶段归档内容
        4.1.2 勘察设计阶段归档内容
        4.1.3 项目施工阶段归档内容
        4.1.4 项目运营阶段归档内容
        4.1.5 项目报废阶段归档内容
    4.2 煤矿项目重点成果提交格式
        4.2.1 投资策划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2 勘察设计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3 项目施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4 项目运营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2.5 项目报废阶段成果提交格式与管理
    4.3 章节小结
5 基于BIM+GIS的煤矿安全应用分析
    5.1 煤矿安全BIM+GIS应用点分析
        5.1.1 基于系统工程的应用点分析
        5.1.2 基于事故发生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1.3 基于生产可靠性理论的应用点分析
    5.2 煤矿安全工程中基于Fuzor平台的相关模拟
        5.2.1 巷道漫游防真模拟
        5.2.2 巷道监控模拟
        5.2.3 巷道危险工况模拟
    5.3 章节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鉴定证书

(5)采煤工作面煤层赋存形态三维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山三维建模研究现状
        1.2.2 矿山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理论
        2.1.1 科学计算可视化
        2.1.2 矿山地质建模应用领域的可视化
        2.1.3 地质三维建模理论模型
    2.2 空间插值算法
        2.2.1 距离倒数加权插值(IDW)
        2.2.2 传统Kriging插值
        2.2.3 自适应差分进化Kriging插值(UMDE-Kriging)
    2.3 曲面拟合算法
        2.3.1 最小二乘法拟合
        2.3.2 B样条
        2.3.3 拟Catmull Rom样条
    2.4 本章小结
3 煤层赋存形态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研究
    3.1 采煤工作面地层划分
    3.2 数据组织与管理
        3.2.1 概念及逻辑结构
        3.2.2 物理结构
    3.3 煤层曲面数字高程模型
        3.3.1 算法可行性分析
        3.3.2 规则格网模型
        3.3.3 多层数字高程模型
        3.3.4 地层面尖灭现象处理
    3.4 本章小结
4 煤层赋存形态曲面拟合模型研究
    4.1 数据准备
    4.2 煤层空间相关性分析
    4.3 遗传算法优化拟Catmull Rom样条函数
    4.4 曲线拟合效果分析
    4.5 煤层曲面拟合
        4.5.1 数据点及节点矢量参数化
        4.5.2 控制点反算
        4.5.3 曲面拟合
    4.6 本章小结
5 煤层赋存形态三维可视化实现
    5.1 总体框架设计
    5.2 关键技术与开发环境
        5.2.1 Three.js
        5.2.2 SSM框架
        5.2.3 数据库访问接口
        5.2.4 软硬件环境
    5.3 三维可视化过程实现
        5.3.1 基础数据管理
        5.3.2 基于Three.js的模型渲染
        5.3.3 煤层赋存形态三维模型展示
        5.3.4 模型交互与剖分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参数化分析的东湘桥矿山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第2章 参数化植物景观设计逻辑构建与生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参数化设计概念
        2.1.2 参数化与风景园林
    2.2 参数化软件平台的介绍
    2.3 参数化设计构建的逻辑
第3章 参数化植物景观设计分析与程序构建
    3.1 参变量的确定
        3.1.1 影响因素的确定
        3.1.2 数据采集
        3.1.3 数据来源
    3.2 分析量化系统的建立
        3.2.1 生态性分析算法程序
        3.2.2 可视性分析算法程序
    3.3 植物数据储存器的建立
第4章 矿山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参数化分析
    4.1 环境量化分析
        4.1.1 高程
        4.1.2 坡度
        4.1.3 坡向
        4.1.4 径流分析
        4.1.5 水域分析
        4.1.6 植被覆盖分析
        4.1.7 重金属空间分布分析
        4.1.8 日照辐射分析
    4.2 景观价值分析
    4.3 场地分区分析
第5章 参数化设计在矿山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5.1 区域概况分析
        5.1.1 区位环境概况
        5.1.2 区域地理气候
        5.1.3 现状分析
    5.2 矿山公园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5.2.1 概念分析
        5.2.2 设计理念
        5.2.3 设计原则
    5.3 公园定位与服务对象
        5.3.1 公园定位
        5.3.2 服务对象
    5.4 总体规划与布局
        5.4.1 总平面图
        5.4.2 景观结构
        5.4.3 公园功能分析
        5.4.4 道路规划
        5.4.5 植物规划
    5.5 主要节点设计
        5.5.1 矿石加工厂景观
        5.5.2 矿区文化广场
        5.5.3 湿地景观节点设计
        5.5.4 花田景观节点设计
        5.5.5 登山道景观节点设计
        5.5.6 山顶了望亭景观节点设计
        5.5.7 生态林地景观设计节点
    5.6 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创新与总结
    6.2 研究难点与不足
        6.2.1 生态性
        6.2.2 植物景观感受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7)露天采石矿的时序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友好型矿山开发的重要性
        1.1.2 矿区的场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目前矿山公园规划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矿山可持续建设
        2.1.1 绿色矿山
        2.1.2 矿山公园
    2.2 景观弹性设计
        2.2.1 弹性设计的起源与概念
        2.2.2 时序层面上弹性设计的价值
        2.2.3 弹性设计案例分析
    2.3 景观弹性设计与露天采石矿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实践
        2.3.1 在露天采石矿景观规划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2.3.2 在露天采石矿景观规划实践中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3.矿山公园开采与开发GIS评价体系与时序评价体系
    3.1 GIS评价体系与时序评价体系的关系
    3.2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GIS空间分析功能
        3.2.1 GIS技术简介
        3.2.2 GIS技术在风景园林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3.2.3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GIS评价体系的优势
        3.2.4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GIS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3 GIS空间分析矿山在开采与开发中景观规划的构建
        3.3.1 生态条件分析与评估
        3.3.2 生态敏感性分析
        3.3.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3.3.4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GIS模型构建
    3.4 矿山开采开发中的时序评价
        3.4.1 矿山开采与开发中时序评价内涵
        3.4.2 矿山开采开发中时序评价的必要性
    3.5 时序评价体系在矿山开发开采中的时序构建及评判标准
        3.5.1 时序评价体系构建
        3.5.2 开发时序提出的依据
        3.5.3 开发时序模型的理论结果与评判
    3.6 本章小结
4河南灵宝车堂峪矿区设计方案
    4.1 河南灵宝车堂峪矿区项目简介
        4.1.1 基础人文地理信息
        4.1.2 项目概况与调研
    4.2 车堂峪矿区SWOT分析与规划原则
        4.2.1 内部优势(S)分析
        4.2.2 内部劣势(W)分析
        4.2.3 外部机遇(O)分析
        4.2.4 外部发展挑战(T)分析
        4.2.5 矿山公园用地条件及总体规划核心内容分析
        4.2.6 规划原则
    4.3 GIS景观分析
        4.3.1 高程分析
        4.3.2 坡度分析
        4.3.3 视域分析
        4.3.4 流向分析
        4.3.5 流量分析
        4.3.6 用地适宜性分析
        4.3.7 园路选择分析
        4.3.8 生态敏感度分析
        4.3.9 结论与分析
    4.4 DSR时序分析
        4.4.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4.2 评价指标量化及指标权重确定
        4.4.3 计算方法与结果
    4.5 开发时序结果与划分
        4.5.1 整体空间布局时序策略
        4.5.2 旅游交通系统时序规划
        4.5.3 核心区设计时序规划
        4.5.4 旅游服务设施时序规划
        4.5.5 旅游主题形象时序规划
    4.6 时序方案与原方案对比
5.总结
    5.1 论文的总结
        5.1.1 总结
    5.2 反思与展望
        5.2.1 论文的不足
        5.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永州东湘桥锰矿山雨洪参数化分析及其水系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锰矿棕地生态修复建设中雨洪管理及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1.1.2 参数化分析与设计与雨洪管理协调发展的迫切性
        1.1.3 锰矿棕地生态修复建设中参数化分析与设计的特殊性
    1.2 相关概念
        1.2.1 参数化设计
        1.2.2 海绵城市理论
        1.2.3 低影响开发原则
        1.2.4 棕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锰矿棕地雨洪参数化分析及水系景观设计理论研究
        1.5.1 锰矿棕地特征
        1.5.2 锰矿棕地雨洪分析
        1.5.3 锰矿棕地生态景观中水体的设计方式
    1.6 矿山棕地景观设计案例
        1.6.1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1.6.2 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采石场花园
        1.6.3 湘潭锰矿国家矿山公园
        1.6.4 加拿大布查花园(The Butchart Gardens)
        1.6.5 美国帝国金矿州立历史公园(Empire Mine State Historic Park)
        1.6.6 德国埃姆舍尔公园(Emscher Park)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法
        1.7.2 实地调查法
        1.7.3 数据分析法
        1.7.4 综合评价法
        1.7.5 层次分析法(AHP法)
        1.7.6 雨洪风险评估分析研究方法
    1.8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
第2章 永州东湘桥锰矿棕地水体现状参数化分析
    2.1 项目概况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区位
        2.1.3 区域文化
    2.2 场地现状分析
        2.2.1 现状水体分布
        2.2.2 降水量统计分析
        2.2.3 高程分析
        2.2.4 坡向分析
        2.2.5 重金属(Mn)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2.2.6 锰矿棕地水系锰等重金属污染处理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永州东湘桥锰矿棕地雨洪风险评估分析及优化
    3.1 雨洪管理
        3.1.1 雨洪管理定义
        3.1.2 雨洪管理主要内容
        3.1.3 雨洪管理与传统排水机制的差异
    3.2 汇水分析
    3.3 雨洪风险评估分析
    3.4 雨洪风险优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永州东湘桥锰矿山公园水系景观设计
    4.1 设计定位
    4.2 设计要点
    4.3 设计主题
    4.4 锰矿山公园水系景观设计
        4.4.1 设计总体构思
        4.4.2 水体竖向设计
        4.4.3 水系景观设计(核心区域)
        4.4.4 水系景观节点设计
    4.5 永州东湘桥锰矿山公园水系景观分项设计
        4.5.1 海绵城市理论应用
        4.5.2 锰矿棕地水系中重金属污染净化性设计
        4.5.3 水体基本形式
        4.5.4 瀑布及跌水水景设计
        4.5.5 溪流水景设计
        4.5.6 生态湿地水景设计
        4.5.7 静水湖面水景设计
        4.5.8 植物种植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B 设计展示
致谢

(9)矿山公园建设中矿石废料再利用研究 ——以灵宝市矿山示范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及政策背景
        1.1.2 矿石废料的危机与转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基础理论与概念阐述
    2.1 矿石废料概述
        2.1.1 矿石废料的概念与产生过程
        2.1.2 矿石废料材料特性分析
        2.1.3 矿石废料再利用方式
    2.2 再利用的概述
        2.2.1 再利用的概念
        2.2.2 再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
        2.2.3 生态化再利用
    2.3 矿山公园的概述
        2.3.1 国外矿山公园的定义
        2.3.2 国内矿山公园的定义
    2.4 相关设计理论概述
        2.4.1 生态设计理论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3 景观设计学理论
        2.4.4 环境心理学理论
    2.5 矿石废料再利用价值分析
        2.5.1 生态价值
        2.5.2 美学价值
        2.5.3 人文价值
        2.5.4 经济价值
    2.6 本章小结
3 矿石废料再利用的相关案例与理论分析
    3.1 大地艺术中的再利用
        3.1.1 自然的自组织
        3.1.2 象征性的景观
        3.1.3 启示与借鉴
    3.2 景观构筑物中的再利用
        3.2.1 材料循环再利用
        3.2.2 材料设计再利用
        3.2.3 启示与借鉴
    3.3 生态与文化中的再利用
        3.3.1 动态与艺术的景观
        3.3.2 功能与文化的景观
        3.3.3 启示与借鉴
    3.4 建筑设计中的再利用
        3.4.1 装饰环境
        3.4.2 融于自然
        3.4.3 启示与借鉴
    3.5 矿石废料再利用的原则
        3.5.1 适材适地原则
        3.5.2 生态设计原则
        3.5.3 文化传承原则
        3.5.4 艺术提升原则
    3.6 矿石废料再利用的依据与方法
        3.6.1 再利用依据
        3.6.2 再利用方法
    3.7 本章小节
4 矿山公园建设中矿石废料再利用的构建方法
    4.1 在矿山复绿中的应用
        4.1.1 矿山边坡复绿
        4.1.2 矿山基底复绿
    4.2 在雨水管理设施中的应用
        4.2.1 透水铺装
        4.2.2 植草沟
        4.2.3 旱溪
        4.2.4 下沉绿地
    4.3 在景观要素中的应用
        4.3.1 在地形塑造中的应用
        4.3.2 在景观水体中的应用
        4.3.3 在景观道路中的应用
        4.3.4 在景观建筑中的应用
        4.3.5 在景观构筑物中的应用
    4.4 在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应用
        4.4.1 造型与特征
        4.4.2 材料与肌理
        4.4.3 意境与符号
    4.5 本章小结
5 灵宝市矿山示范区中矿石废料的再利用研究
    5.1 灵宝市矿山示范区项目概况
        5.1.1 区位分析
        5.1.2 文化资源概况分析
        5.1.3 自然资源概况分析
        5.1.4 场地矿石废料分析
    5.2 灵宝市矿山示范区中矿石废料再利用的理念及目标
        5.2.1 再利用的理念
        5.2.2 再利用的目标
    5.3 灵宝市矿山示范区中矿石废料再利用的原则
        5.3.1 生态设计原则
        5.3.2 矿业遗迹保护原则
        5.3.3 因地制宜原则
        5.3.4 可持续发展原则
    5.4 灵宝市矿山示范区中矿石废料再利用的方法
        5.4.1 直接再利用
        5.4.2 设计再利用
        5.4.3 象征再利用
    5.5 灵宝市矿山示范区中矿石废料再利用的构建方法
        5.5.1 在道路铺装中的应用
        5.5.2 在景观构筑中的应用
        5.5.3 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5.5.4 在用水管理中的应用
        5.5.5 在文化营造中的应用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创新点
        6.1.2 矿石废料再利用的构建方法
        6.1.3 矿石废料再利用的价值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索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10)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案例分析
2 三维可视化技术相关概述
3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应用
    3.1 在井下巷道开拓设计中的应用
    3.2 构建地表地形模型
    3.3 矿体层模型建立
    3.4 井下巷道实体模型的构建
    3.5 矿山开采设计准确性控制措施
4 结语

四、可视化设计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应用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智能化三维数字设计应用展望[J]. 王海军,贺海涛. 智能矿山, 2021(03)
  • [2]透明综采工作面虚拟监测系统界面交互设计与实现[D]. 孙梦祯.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边庆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4]基于BIM+GIS的智慧矿山建设体系构建研究[D]. 胡耀元.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采煤工作面煤层赋存形态三维可视化研究[D]. 朱圣凯.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6]基于参数化分析的东湘桥矿山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 彭文罡.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露天采石矿的时序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郭东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永州东湘桥锰矿山雨洪参数化分析及其水系景观设计[D]. 王晨阳.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9]矿山公园建设中矿石废料再利用研究 ——以灵宝市矿山示范区为例[D]. 支少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应用[J]. 张云亮.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4)

标签:;  ;  ;  ;  ;  

视觉设计在矿山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