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炭疽暴发的治疗

牛炭疽暴发的治疗

一、一起黄牛炭疽疫情的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郑佳豪[1](2021)在《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时空分布及流行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又称牛结节疹、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一种牛全身性感染疾病。该病会对养牛业造成严重冲击,并带来持续的经济损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的一类传染病。1929年在赞比亚记录了最早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疑似病例,随后疫情在非洲多个国家相继出现。1989年该病从非洲大陆传入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近年来,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影响范围迅速扩大。2015年牛结节性皮肤病传入亚美尼亚、俄罗斯等东欧地区;2016年传入哈萨克斯坦;2019年我国首次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2020年以来,与我国相邻的孟加拉国、尼泊尔、越南、不丹等国家陆续发生该病,牛结节性皮肤病在亚洲的扩散对我国的养牛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另外,我国养牛业发展迅速,为了满足生产和培育优良品种的需求,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活牛,也增加了我国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难度。牛结节性皮肤病主要通过虫媒进行传播,现有的研究中广泛认为厩螯蝇(Stomoxys calcitrans)在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中起关键作用。厩螯蝇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学者认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跨境传播是由于厩螯蝇的活动导致的;研究人员已经从厩螯蝇的口器中分离并鉴定了LSDV;2019年,有研究证实了厩螯蝇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传播LSDV。本研究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全球范围内报告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数据,包括发病时间、地点、病例数等;收集了全球气候、土地覆盖类型等环境数据。利用方向性分析,在空间维度上探索LSD疫情的分布方向性;利用时空聚集性分析,在时空维度上探索LSD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方向性测试,探究LSD疫情的传播趋势;基于全球的疫情数据和各种风险因素构建最大熵模型,探究LSD疫情的环境适宜性;基于传播媒介的分布数据和各种风险因素构建最大熵模型,分析LSD的传播风险。具体内容包括:(1)使用时空分析方法,探究LSD疫情的时空分布规律。1)基于2015年至2020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LSD疫情的疫点经纬度数据,使用标准差椭圆法,在空间维度上探索LSD疫情的分布方向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范围内的LSD疫情在不同阶段的分布方向分别为无明显方向性、东北-西南方向、西北-东南方向;生成的椭圆长轴距离逐渐增加,说明疫情的影响范围扩大。2)在LSD疫情的疫点经纬度数据基础上,收集了每次疫情的发病时间、发病数数据,利用时空聚集性分析,在时空维度上探索LSD疫情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研究范围内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有六个具有统计意义的时空聚集区。空间上,分别位于俄罗斯南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边境地区、中国东南部;时间上,集中在2016年6~10月、2019年8~10月、2020年6~7月。3)基于2015年至2020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区域内各省或各联邦州等二级行政区首次暴发LSD疫情的发病时间、发病地点,采用方向测试法,探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趋势。研究结果发现,LSD疫情的发展呈现定向传播的趋势,传播方向由西南向东北;从俄罗斯南部,经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区及我国新疆地区,传播到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2)构建最大熵模型,分析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的流行风险及影响因素。1)基于2015年至2020年全球LSD疫情经纬度数据和各种环境因子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探索适宜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生的区域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环境适宜性较高的地区是四川盆地区域、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地区、部分东部沿海地区;适宜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生的面积约23.06×104km2;黄牛密度、温度的季节性差异、最干旱月份降水量、年均紫外线辐射量、最暖季节降水量五个变量是影响牛结节性皮肤病环境适宜性的重要因素,在模型中的贡献率之和达到85.5%。2)基于传播媒介厩螯蝇的全球分布数据和各环境变量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研究传播媒介的潜在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的传播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集中于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传播媒介厩螯蝇在中国的适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0%;人口密度、最干旱月降水量、最寒冷季节平均温度三个变量对媒介的潜在分布起主导作用,在模型中的贡献率之和为83.6%。综上,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的流行范围越来越大,呈现长距离传播的特点;疫情集中暴发的区域从俄罗斯南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边境地区发展到了我国的东南部;疫情呈现由西亚、中亚地区向东亚地区传播的趋势。(2)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环境适宜性进行建模分析发现,我国四川盆地区域、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地区及部分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适宜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说明该病在我国有长期流行的可能;黄牛密度、温度的季节性差异、最干旱月份降水量、年均紫外线辐射量、最暖季节降水量是影响牛结节性皮肤病环境适宜性的主要因素。(3)根据牛结节性皮肤病传播风险的建模分析结果,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传播风险较高的区域集中于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传播媒介的潜在分布地区较广,意味着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的传播风险较大;人口密度、最干旱月份降水量、最寒冷季节平均温度是影响媒介分布的主要因素。(4)在当前条件下,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有长期流行的可能,且疫情的传播风险较大。因此,要针对性的开展防控措施,重点加强媒介的监控及进口活牛的检疫。

陈紫昕[2](2021)在《新疆牧场羊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的呼吸道和肠道有着复杂且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对羊的健康、疾病预防控制和生产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新疆大型牧场羊携带细菌、病毒的多样性以及潜在人兽共患病致病菌种类,为有效防治人兽共患病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新疆喀什和石河子地区牧场羊群,同期采集每头羊的咽拭子和肠拭子样品,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经比对minikrakenv2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物种注释、相似性和多样性分析,了解该地区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的种类等情况开展了调查。2019年8月从新疆南疆和北疆的集中大牧场的羊群中采集羊群样品303份,包括羊口咽拭子72份,羊肛拭子231份。其中,从喀什地区采集羊肛拭子91份和羊口咽拭子29份,从石河子市采集羊肛拭子140份和羊口咽拭子43份。6份一组混合羊口咽样品,获得12组;7份一组混合羊肛样品,获得33组。宏基因组检测结果显示,在门分类水平上,两样品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属的分类层次上,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优势属。共发现10种潜在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大肠弯曲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化脓性链球菌和猪链球菌,大部分的病原菌为食源性致病菌。PCoA分析和ANOSIM分析知,两地区羊携带的细菌物种间和潜在的人兽共患病细菌种类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宏基因组检测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两样品占主导地位的病毒为β逆转录病毒;在种水平上,两样品以绵羊肺腺瘤病毒(JSRV)、绵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和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这三种病毒为主。人兽共患病的相关病毒在本研究未被发现。PCoA分析得两地区采集的羊样品的病毒种类构成类似;ANOSIM分析得两地区羊携带的病毒种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初步阐述了新疆地区羊的咽部和肠道细菌以及病毒种类的多样性及地区差异性,检出了以食源性传播为主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和疾病传播风险,为羊健康养殖和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科学数据。

孔繁陈[3](2020)在《民国时期甘南地区畜牧业研究》文中指出甘南地区历史悠久,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形和天然的水草资源,就决定了居住于甘南境内的人们世代依靠草地,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都与畜牧业息息相关,一年四季跟随牛羊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同时甘南地区受地理因素制约,交通不便,畜牧业发展始终徘徊不前,只有马匹养殖随战事而兴衰。民国初期,受清代鸦片战争影响,西方列强涌入内地,掠夺原材料,本地区羊毛、羊皮等畜产品开始大量输出。但受当地政教合一制度和土司制度的影响,绝大多数资源都掌握在寺院、部落头人和土司衙门手中,牧民拥有极少数的畜牧资源,畜产品生产停留在自给自足阶段,生产方式也停留在原始阶段。抗战爆发,国民政府经济中心的转移,西部地区得到开发,实施了一系列畜牧业现代化措施,包括畜种改良、畜疫防治和畜产品开发等方面得到了极大进步,甘南地区畜牧业也由原始的粗放形式初步迈入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是解放前甘南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这样的变革过程是被迫的,且不被资源所有者所接受,缺乏一个长效的计划,开发中还引来诸多问题和矛盾,又受当地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甘南畜牧业的发展。

袁亚丽[4](2019)在《民国时期青海农村经济研究 ——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心》文中认为学界对近代以来青海历史,多数仍侧重于政治制度、民族关系、文化变迁、民族贸易等历史问题的宏观研究,对于农村经济中的许多问题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微观的实证分析。青海所处区位的特殊性,自然地理生态的多样性,人文环境的复杂性,但是已有成果基本没有注意到历史时期青海经济发展的地理、人文、空间等特殊因素,忽视了近代制度变迁及国家经济政策对青海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此外,研究成果多附带于其他区域或领域研究之中,对于民国青海经济研究来说显得较为零散、不成体系,也正是这些不足,为进一步研究留下了空间。青海农牧兼营的经济特点,使得农村经济、农业耕作技术、畜牧业经济、寺院经济、农村市场等许多问题与当时全国其他省份有相一致的地方,但也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本论文以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心,从农业经济、畜牧业经济、寺院经济及农村市场等问题入手,对青海农村经济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和研究。近代以来青海在行政区划上变动较大。尤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西北开发和抗战大后方建设实施的背景下,为青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并进入缓慢的现代化转型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20世纪三十年代初,南京民国政府西北开发和抗战大后方建设政策出台,随着青海行政建制的不断完善,广大牧业区开始了有效的县治建设,为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第二,人地关系呈缓和之势。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口进入近代以来最快增长时期,这是人口增长有别于同期其他省份的一个显着特征。而人口的快速增长又带动了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也超过同期全国其他省份。并且人口和耕地增长的速度呈正态分布,人地关系呈缓和之势,学术界流行的“近代以来人地关系紧张”的观点并不适合当时的青海地区;第三,农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人口和耕地的迅速增加,为农业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基本的条件。20世纪四十年代新式农贷的出现,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兴修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也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农家经济和农民生活在畜牧经济的补充下也得到相应提高。与学术界观点“近代以来农业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农民生活极端贫困”的观点不相一致,表现出其独特性和复杂性;第四,畜牧业经济也由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开始了向现代化的转型时期。在国民政府主导下开始了畜牧管理、繁殖、兽疫防疫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逐步开启了畜牧事业现代化的步伐。特别是畜牧贷款的发放,对于逐渐衰落的青海畜牧业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振兴作用;第五,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是青海农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牧业区以寺院为中心建立起了农牧交易的中心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固定市集和城镇,对广大牧业区经济的交换提供了良好平台。在当时整个社会经济欠发达的状况下,以寺院为中心形成的市集成为牧业区商品交易和民间贸易的主要场所,这也是青海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又一个显着特征;第六,以畜牧产品为主的手工业和市场交易成为农村市场经济的主要特色。农牧经济的互补性特点,畜牧业对农业经济的超强依赖性和强劲的需求,成为手工业产品和市场发展的直接动力。20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官营商号,对传统的物物交换的交易方式有所冲击,使得货币化程度有所提高,市场的多元化成为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王鑫[5](2019)在《清代耕牛疫灾的时空分布与社会应对》文中研究表明清代动物灾害中耕牛疫灾发生频繁。清代268年中,以内地十八省为范围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有510次耕牛疫灾,其中疫灾年数有129年,清代耕牛疫灾频度为48.31%。从总体趋势来看,清代中前期及末期耕牛疫灾频率较高,中期频率偏低。从季节分布上看,春夏更易多发。从地域分布来看,共有268个县级政区发生过耕牛疫灾。其中,疫灾发生两次以上的县数有100个,3-5次的有42个,6-10次的有8个,10次以上的有1个。疫灾高频发生省域为湖南、河南、山东、浙江、甘肃、江苏等。清代耕牛疫灾的疫因与旱灾、雨涝、低温冻害及天时不正等自然因素有关。其中,在510次耕牛疫灾记载中,旱灾致疫有45次,雨涝致疫有19次,低温冻害有10次,天时不正有47次。牛疫致使牛只病亡,造成小农家庭经济受损。重大的疫情会对疫区的农业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此外,疫死牛尸的处理不当而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使疫情久久难以平息。在应对耕牛疫灾的措施上,民间应对相对被动,多在疫灾后采取替代畜力耕种的方法应对乏牛耕种的局面,祈福祭祀也是常用的方法。民间的士绅有时会担起地方救助的责任,买种借贷,集中处理牛尸。官方在疫情较重时多以应对灾荒的方式援助疫区,有时以财政出资,发放或借贷牛种,甚至举行官方祭祀,为民祈福,总体来说,医药救治较少记载。清代民间私宰现象履禁不止,时常假借牛疫之由行私宰之实,因此,官方为此实行管控措施,遏制私宰现象。

周宇[6](2019)在《我国家畜炭疽流行现状分析和延安市家畜炭疽防控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炭疽(Anthrax)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烈性疫病,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动物都可感染发病,急性感染多见于牛羊。人的感染多与接触携带炭疽病原或发病的动物有关。尽管近10年以来我国家畜炭疽发生呈现下降趋势,但也不断有发生的报道。在家畜炭疽方面详细的统计资料较少,需要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家畜炭疽的发生、流行情况,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马属家畜炭疽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会造成误诊和疫情延报,在2015年7月陕西省延安市就发生了1起驴炭疽疫情和人的感染,经过多部门合作,扑灭了疫情,积累了一些疫情处置的经验,对2018年3月份发生的羊炭疽疫情的扑灭提供了重要经验。本文对2005-2018年国内家畜炭疽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1950-2018年陕西省延安市家畜炭疽进行了资料统计,结合2起家畜炭疽的发生和处置,对了解我国和延安市家畜炭疽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家畜炭疽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本论文获得了以下结果:(1)2005—2018年的14年间,国内共发生家畜炭疽报告疫情453起,发病动物数3642头。2005-2012年的年疫情报告数均超过30起,平均为39.6起/年,发病动物平均数为193头/年。除2016年疫情报告数超过30起外,2013—2018年的年平均为22.7起,发病动物156头/年。2017年报告疫情11起,2018年23起。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发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地区,2005-2018年西北地区共报告家畜炭疽221起,占全国总数的48.78%(221/453);西南地区共报告128起,占28.25%(128/453)。东北地区共报告50起,占11.03%(50/453),华北地区报告40起,占8.83%(40/453)。华南地区10起,华东地区4起,华中地区无疫情报告。将14年来报告的疫情分月统计发现,炭疽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5-9月份,共报告家畜炭疽316起,占69.76%(316/453);其中7-8月份为发病高峰,共报告疫情170起,占37.53%(316/453)。在发病动物种类上,牛炭疽报告最多,为242起,占53.42%(242/453),发病牛1791头,占49.18%(1791/3642)。猪炭疽报告76起,发病猪569头,分别占比16.78%(76/453)和15.62%(569/3642);羊炭疽报告41起,发病羊858头,分别占比9.05%(41/453)和23.56%(858/3642)。马属家畜炭疽报告19起,发病马驴骡等65头,分别占4.19%(19/453)和1.78%(65/3642)。多种动物混合发病的疫情47起,其他发病动物(犬及鸡)5起。(2)陕西省延安地区在1950—2018年的69年间共有28个年份有家畜炭疽的报告,除子长县外的12个县区都有疫情报告,发病动物主要为牛羊及马属动物,共3675头,死亡2907头(只),死亡率79.10%(2907/3675)。2015年7月—2016年6月甘泉县发生炭疽疫情,18个自然村出现动物发病84头,其中骡子27匹,驴13匹,牛34头,羊10只。2018年3月志丹县发生羊炭疽疫情,发病羊40只,死亡40只。(3)2015年7月—2016年6月甘泉县发生炭疽疫情分析本次疫情最初感染发病动物为驴和骡,表现为突然死亡,尸体腹胀及皮下胶冻样渗出,未引起重视并及时报告。村民私自将死亡动物贩卖、加上吸血昆虫滋生的因素,造成病原扩散。除此自外,此次疫情的发生与当年干旱,村民过度放牧,土壤、河道及沟底暴露,动物与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炭疽芽胞接触增加有关。确诊疫情后当地紧急采取扑灭措施、消毒灭源、加强免疫,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在封锁区每日消毒面积83.4万m2,紧急免疫家畜182967头(包括马1匹、驴1005匹、骡子224匹、牛5827头、猪9556头、羊166354只)。2016年6月以后再未出现炭疽病例。

雷超凡[7](2019)在《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多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出了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郏县红牛原产于河南省郏县,是中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也是郏县人民最为骄傲和自豪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到了新时代,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更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笔者为此开展了对于郏县红牛产业的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试图为郏县红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前提条件下,在有详实数据支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首先立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特色经济理论进行了理论阐释,其次对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最后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出发,对郏县红牛的在养殖、加工贮藏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及成因给出了解决对策和措施,以此探究郏县红牛的特色产业化之路。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郏县红牛产业目前虽然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这问题急需解决,主要体现在养殖环节中郏县红牛产业还存在着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少、缺少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农民、疫病防治效果欠佳、农业保险保障不足、环境污染尚未彻底解决等问题;储藏加工环节还存在着产业链条不完善、加工技术较为落后、冷链运输和冷库建设程度较低等问题;销售环节还存在着没有建立起国家级知名品牌、销售市场扩展不足、电子商务模式未推广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养殖环节的成因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的养殖用地规划、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性保险未开展、排污治污配套设施不完善;储藏加工环节的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主导企业未发挥引领作用、高新技术推广困难、不够重视冷链和冷库建设;销售环节的成因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起国家级知名品牌、销售市场扩展不足、电子商务模式未推广。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人力、地力、物力、财力、智力五力齐聚,首先生产环节需要建设规划郏县红牛养殖产业带、制定完善的职业农民培养计划、规范疫病防疫体系并加强监管、尽快开展政策性保险业务、建立长效化的排污治污体系;储藏加工环节需要建立分工明确且紧密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加大科技推动扶持力度、加大冷链设施的购置投入;销售环节需要打造“郏县红牛”知名品牌、完善郏县红牛产业市场体系、建立“互联网+”郏县红牛营销体系。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探讨,希望能够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乃至其他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早日实现郏县红牛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两个:一是本文以肉牛产业作为特色产业的研究对象。二是本文试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郏县红牛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的研究。

罗正芬[8](2018)在《浅谈黄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出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在黄牛养殖业中尤以夏、秋季多发,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极高。

廖兵[9](2018)在《新桂系时期广西兽医事业研究(1925-1949)》文中研究说明新桂系时期,广西畜牧业发展迅速,在农商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境内兽疫十分猖獗,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及此后“抗战建国”的实现。为此,桂省政府大力推进兽医事业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兽医管理机构,出台有关兽疫防治的法律法规,开展兽疫调查,试办家畜保险,落实经费,综合施策,强力推进兽疫防治,取得了显着成效。为了培养兽医人才,桂省政府通过创办广西大学畜牧兽医系、广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等新式学校和广西畜牧兽医养成所等兽医训练班,以及选送学生出国留学等方式,将基础教育与短平快培训相结合,理论和实践教育并重,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兽医人才。此外,还通过举办各类比赛会和展览会,加大兽医知识的社会宣传和普及力度,作为兽医教育的必要补充。为了促进兽医科研工作的开展,桂省政府建立了一系列兽医科研机构。广西家畜保育所、广西大学农学院、中央畜牧实验所等机构积极开展兽医科学研究,在药物研制、传染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各项科研活动主要着眼于当时兽医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兽疫的科学防治奠定了一定基础。不过,由于战乱不断,资金不足,人才紧缺,再加上交通滞后,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新桂系时期广西兽医事业的发展亦存在明显不足。尽管如此,桂省政府大力举办兽医事业,推动了广西兽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为建国后广西兽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并为今天兽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李文鹏,陈斌,刘颖,沈青,沈芳[10](2017)在《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的现场调查与处置》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一起皮肤炭疽病疫情暴发的原因,查明传播链,制定防治措施,为类似疫情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疫点消毒、培训宣传以及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措施。结果本次暴发炭疽病疫情的传染源是病死黄牛,患者因宰杀和剖剐病牛感染。参与宰杀和剖剐的村民12人中,4人出现典型炭疽样皮肤病变,2例皮损物涂片镜检均检出典型的炭疽芽胞杆菌,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加工和食用牛肉的密切接触者528人,医学观察14d后无新发病例。疫情发生后按相关处置原则要求展开现场紧急处置,清查并收缴病牛肉和牛皮,统一消毒销毁;对牛圈、病家环境、污染器皿和宰剖地等消毒处置,疫情未发生扩散。结论对炭疽疫情及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可有效控制流行。

二、一起黄牛炭疽疫情的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黄牛炭疽疫情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时空分布及流行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牛结节性皮肤病
        1.1.1 病原学
        1.1.2 易感动物
        1.1.3 传播途径
        1.1.4 临床症状
        1.1.5 诊断与治疗
        1.1.6 防控措施
        1.1.7 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
        1.1.8 我国的流行情况
        1.1.9 危害
    1.2 空间流行病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
        1.2.1 发展及应用
        1.2.2 常用的分析技术
    1.3 影响动物传染病的因素
        1.3.1 环境因素
        1.3.2 社会环境因素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 分析方法
        2.2.1 方向性分布分析
        2.2.2 时空聚集性分析
        2.2.3 传播趋势分析
    2.3 结果
        2.3.1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方向性分布
        2.3.2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时空聚集性
        2.3.3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趋势
    2.4 小结
3 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在我国的流行风险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3.1.1 国际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的分布数据
        3.1.2 厩螯蝇的全球分布数据
        3.1.3 环境变量的获取
    3.2 分析方法
        3.2.1 环境变量的筛选
        3.2.2 构建Max Ent模型
        3.2.3 模型的评估
    3.3 结果
        3.3.1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的环境适宜性
        3.3.2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的传播风险
    3.4 小结
4 讨论
    4.1 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的时空分布规律
    4.2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的环境适宜性分析
    4.3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的传播风险分析
    4.4 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新疆牧场羊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人兽共患病病原学概述
    1.2 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现状
    1.3 新疆羊养殖业现状
    1.4 宏基因组学研究概述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不同羊样品的细菌种类的研究
    2.1 样品的采集
    2.2 宏基因组检测方法及实验步骤
        2.2.1 DNA的处理
        2.2.2 文库制备和测序
        2.2.3 原始数据处理
        2.2.4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测序数据
        2.3.2 不同羊样品的细菌种类分析
        2.3.3 不同地区羊样品细菌种类差异比较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不同羊样品的病毒种类的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2 不同羊样品的病毒种类分析
        3.2.1 属(Genus)水平结果比较
        3.2.2 种(Species)水平结果比较
    3.3 不同地区羊样品病毒种类注释
    3.4 不同地区羊样品病毒种类多样性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结论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羊相关的人兽共患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民国时期甘南地区畜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时期甘南畜牧业生产环境
    第一节 面积与人口
        一、民国时期的甘南地区
        二、甘南地区的人口状况
    第二节 草场与利用
        一、民国时期甘南地区草场的类型
        二、民国时期甘南地区草场的管理利用
    第三节 牲畜品种与数目
        一、甘南地区主要的牲畜品种
        二、民国时期甘南地区的牲畜规模
    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甘南畜牧业现代化
    第一节 现代畜牧思想
        一、开发西北,畜牧为重
        二、西北畜牧,首在防疫
    第二节 畜疫防治情况
        一、主要牲畜疾病及损失
        二、民间藏兽医土法
        三、畜疫防治技术改进
    第三节 畜种改良状况
        一、传统方式
        二、现代化改良
    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甘南牲畜畜产品贸易及开发
    第一节 甘南地区的畜牧贸易背景
        一、贸易市场
        二、贸易主体
        三、政府机构
        四、销售运输
    第二节 抗战时期甘南地区的畜牧贸易及畜产品开发
        一、抗战时期甘南地区畜牧贸易的转变
        二、抗战时期甘南地区畜牧贸易状况
        三、抗战时期甘南地区畜产品开发
    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甘南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缺乏安定的发展环境
        一、军阀割据
        二、抗战影响
    第二节 落后的观念和制度
        一、落后的思想观念
        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三、乏力的政策实施
        四、畜牧业开发的不完善
    第三节 自然环境的破坏
        一、草场森林的破坏
        二、自然灾害
    小结
参考文献
    一、档案类
    二、古籍类
    三、着作类
    四、论文类
附录
致谢

(4)民国时期青海农村经济研究 ——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范围及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四、资料的运用
第一章 青海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一、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复杂的人文环境
    三、政区与基层社会组织的演变
    四、道路交通的新变化
第二章 耕地及农业技术
    一、农业经济的地理基础
    二、耕地的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
    三、农业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四、农作物种植及单位产量的变化
    五、农田水利建设新成就
第三章 农村经济与农民生活
    一、地权分配与租佃关系
    二、赋税的种类及特点
    三、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
    四、河湟地区人地关系问题
    五、农家经济与农民生活
    六、农村借贷关系的新变化
第四章 畜牧业经济与牧民生活
    一、畜牧地的优势条件
    二、驻牧地及牧民分布
    三、牲畜种类及数量
    四、草场占有权及租佃关系
    五、牧业经营方式及改良技术
    六、畜产品加工及交易
    七、牧民收支与生活
第五章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
    一、藏传佛教寺院概况
    二、寺院经济及基本类型
    三、寺院经济的经营方式
    四、寺院的收入与支出
    五、寺院经济的特点
第六章 农村市场
    一、寺院与市集的形成
    二、民间贸易与市场
    二、皮毛贸易与市场
    三、庙会、花儿会与市场
    五、市场盛衰及其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清代耕牛疫灾的时空分布与社会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资料来源与处理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清代耕牛疫灾的时空分布
    第一节 清代耕牛疫灾的时间分布
    第二节 清代耕牛疫灾的空间分布
    小结
第二章 清代耕牛疫灾发生的因素及影响
    第一节 清代耕牛疫灾发生的自然因素
    第二节 清代耕牛疫灾发生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清代耕牛疫灾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清代社会对耕牛疫灾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民间应对措施
    第二节 官方应对措施
    第三节 近代通商口岸的应对措施
    小结
第四章 牛疫与私宰——国家对民间私宰之风的管控
    第一节 耕牛保护的原因与历史时期耕牛保护政策
    第二节 清代对私宰行为的管控措施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清代耕牛疫灾史料集
    清代耕牛疫灾分省次数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6)我国家畜炭疽流行现状分析和延安市家畜炭疽防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家畜炭疽的发生和防控概况
    1.1 炭疽研究概况
        1.1.1 病原学
        1.1.1.1 细菌特征
        1.1.1.2 致病因子及机理
        1.1.2 炭疽流行病学
        1.1.2.1 传染源
        1.1.2.2 易感动物
        1.1.2.3 传播途径
        1.1.2.4 流行特点
        1.1.3 临床症状
        1.1.4 防控与公共安全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2005—2018 年全国家畜炭疽流行统计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流行趋势
        2.2.2 流行特点
        2.2.2.1 家畜炭疽的时间分布
        2.2.2.2 家畜炭疽的空间分布
        2.2.2.3 炭疽疫情的动物类型统计
        2.2.2.4 家畜炭疽的季节分布
    2.3 讨论
        2.3.1 统计数据分析
        2.3.2 时间分布分析
        2.3.3 空间分布分析
        2.3.4 家畜炭疽畜间分布分析
        2.3.5 家畜炭疽季节性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陕西省延安市家畜炭疽统计分析及防控实践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1950 —2018 年延安市炭疽疫情流行情况
        3.2.2 2015年延安市甘泉县炭疽疫情的发生与扑灭
        3.2.2.1 疫情基本情况及疫病诊断
        3.2.2.2 回顾性调查
        (1)发病地区养殖存栏及饲养管理情况
        (2)家畜的发病情况调查
        (3)发病动物的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测
        3.2.2.3 疫情的三间分布分析
        (1)时间分布
        (2)疫情的空间分布分析
        (3)疫情的群间分布
        3.2.2.4 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调查
        3.2.2.5 防控措施及效果
        (1)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部门协调做好疫情应急防控工作
        (2)封锁疫点、疫区,做好消毒灭源及紧急免疫工作,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3)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疫源分析
        (4)开展炭疽防控知识宣传及培训工作,并落实疫情观测工作
        (5)2016年 6月疫情稳定后
        3.2.3 志丹县羊炭疽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置
        3.2.3.1 疫情的发生情况
        3.2.3.2 现场调查与回顾性调查
        (1)发病村养殖情况
        (2)发病情况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测
        3.2.3.3 疫情的三间分布分析
        3.2.3.4 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调查
        3.2.3.5 防控与处置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1、研究的方法
        2、可能的创新点
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郏县红牛
        2、特色农业或特色农业产业
        3、特色农业产业化
    (二)相关理论阐释
        1、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2、规模经济理论
        3、比较优势理论
        4、特色经济理论
三、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郏县红牛产业基础条件
        1、区位优越
        2、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3、社会经济条件较好
    (二)发展郏县红牛产业的优势条件
        1、农业基础较为扎实
        2、养殖经验较为丰富
        3、郏县红牛品质较为优良
        4、社会认可程度较高
    (三)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1、产业持续发展
        2、市场辐射范围较大
        3、郏县红牛养殖新科技研发略有成果
        4、促进农民增收效果较好
        5、群众对发展郏县红牛产业满意度较高
    (四)郏县红牛产业各环节发展概况
        1、生产养殖概况
        2、加工贮藏概况
        3、销售概况
四、郏县红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环节存在的问题
        1、规模化标准养殖场较少
        2、缺少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农民
        3、疫病防治效果欠佳
        4、农业保险保障不足
        5、环境污染尚未彻底解决
    (二)储藏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条尚不完善
        2、加工技术较为落后
        3、冷链运输和冷库建设程度较低
    (三)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起国家级知名品牌
        2、销售市场扩展不足
        3、电子商务模式未推广
五、郏县红牛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养殖环节存在问题的成因
        1、缺乏统一的养殖用地规划
        2、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3、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
        4、相关政策性保险未开展
        5、排污治污配套设施不完善
    (二)储藏加工环节存在问题的成因
        1、主导企业未发挥引领作用
        2、高新技术推广困难
        3、不重视冷链运输和冷库建设
    (三)销售环节存在问题的成因
        1、宣传力度不够
        2、缺少专业市场和专业销售团队
        3、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程度低
六、促进郏县红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养殖环节的对策措施
        1、建设规划郏县红牛养殖产业带
        2、制定完善的职业农民培养计划
        3、规范疫病防疫体系并加强监管
        4、尽快开展政策性保险业务
        5、建立长效化的排污治污体系
    (二)储藏加工环节的对策措施
        1、建立分工明确且紧密结合的完整产业链
        2、加大科技推动扶持力度
        3、加大冷链设施购置和冷库建设投入
    (三)销售环节的对策措施
        1、打造“郏县红牛”知名品牌
        2、建立完善的郏县红牛产业市场体系
        3、建立“互联网+”郏县红牛营销体系
七、结论与展望
    (一)简短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浅谈黄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临床症状
3 剖检变化
4 诊断
5 处理措施
    5.1 免疫接种和隔离
    5.2 卫生消毒
    5.3 治疗方案
    5.4 加强饲养管理
    5.5 无害化处理
6 结语

(9)新桂系时期广西兽医事业研究(1925-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广西兽医事业建设的背景
    一、畜牧业在广西农商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二、兽疫的肆虐
    三、“自给政策”的提出
    四、兽医事业在支援抗战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 广西与中央驻桂畜牧兽医机构
    一、广西畜牧兽医机构的演变
    二、中央畜牧兽医机构的进驻
    三、对广西近代畜牧兽医机构的评价
第三章 广西兽疫的防治
    一、政府的措施
    二、民间的办法
    三、兽疫防治经费
第四章 广西近代兽医教育的开启
    一、近代畜牧兽医教育机构的建立
    二、学校专业教育
    三、训练班教育
    四、兽医知识普及教育
    五、留学教育
第五章 广西的兽医科研
    一、兽医科研机构的设立
    二、兽医科研活动
第六章 广西兽医事业发展困境
    一、战争的破坏
    二、兽医专业人才紧缺
    三、经费不足
    四、交通滞后
    五、政府工作效率低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10)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的现场调查与处置(论文提纲范文)

1 疫情调查
    1.1 基本情况
    1.2 畜间疫情
    1.3 人间疫情
    1.4 临床表现及治疗
    1.5 实验室检测
2 疫情判定及处置
3 讨论

四、一起黄牛炭疽疫情的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时空分布及流行风险研究[D]. 郑佳豪.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新疆牧场羊人兽共患病原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分析[D]. 陈紫昕. 南华大学, 2021
  • [3]民国时期甘南地区畜牧业研究[D]. 孔繁陈.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4]民国时期青海农村经济研究 ——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心[D]. 袁亚丽.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5]清代耕牛疫灾的时空分布与社会应对[D]. 王鑫. 暨南大学, 2019(02)
  • [6]我国家畜炭疽流行现状分析和延安市家畜炭疽防控实践[D]. 周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7]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研究[D]. 雷超凡.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8]浅谈黄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 罗正芬. 畜禽业, 2018(12)
  • [9]新桂系时期广西兽医事业研究(1925-1949)[D]. 廖兵. 淮北师范大学, 2018(12)
  • [10]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的现场调查与处置[J]. 李文鹏,陈斌,刘颖,沈青,沈芳.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7(04)

标签:;  ;  ;  ;  ;  

牛炭疽暴发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