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僵硬(论文文献综述)

冷继扬[1](2021)在《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其高发病率以及潜在的对老年群体生活的致残性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祖国医学传统小夹板技术是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小夹板技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因固定而产生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使患者感觉舒适,耐受性好,给骨折患者的快速愈合和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创造有利的良好条件。本文通过文献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传统中医蒙医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行整理分析,全文总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第二部分分别从历史、理论、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分别整理归纳分析了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特点,第三部分对中医与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对比,结果认为历代中医和蒙医都十分重视骨折治疗的发展,在漫长过程中二者形成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来看二者对骨折的治疗的理念以及方法有很多相通之处,但蒙医骨科在喷酒治疗、药物以及护理上有很多独特之处,可以进一步继续研究。

许晶晶[2](2021)在《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根据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该型治疗方案的选择仍有争议。通过前期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半年腕关节功能与钢板内固定无明显差异,但术后早期易出现腕关节僵硬、活动度差等并发症,因此我们提出外固定架联合小夹板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利用外固定架在骨折早期牵拉固定,达到可接受的复位标准,拆除外固定架后采用小夹板固定,此时骨折处于纤维愈合期,再移位率较低,小夹板弹性固定既满足固定又便于腕关节活动,两阶段联合,既降低了单纯外固定架固定后腕关节僵硬的并发症,又提高了单纯小夹板解剖复位率。该方案动静结合,减少坚强固定时间,改为弹性固定,加速功能锻炼,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早期康复。1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和单独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影像学和腕关节功能,评价外固定架拆除后小夹板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2研究方法将前期首都临床特色项目“半环式外固定架治疗老年C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课题收集的病例报告表以及后续病例资料包括X线及功能锻炼图,整理后建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数据库。根据是否接受小夹板再固定分为小夹板再固定组与外固定架组。重新测量外固定架术后1天、4周、8周、12周X线并进行评价,导出疼痛VAS评分表及腕关节活动度等数据,将所有数据整理筛选建立本课题数据库。对比2组病例术后骨折有无再次移位,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变化。3研究结果3.1一般资料共调取5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其中50例回访数据记录完整,根据有无小夹板再固定分为外固定架组23例和小夹板再固定组27例,2组数据在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损伤部位及骨折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分别为45.04±14.11、28.85±4.34,Z=-5.977,P<0.05。所有患者骨折经治疗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2.44±8.41天(小夹板再固定组38.22±1.45,外固定架组47.39±1.76,P<0.05)。3.2影像学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结果对比,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均有所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照Lidstrom评分系统修订版对进行2组患者术后12周影像学评价,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95.65%高于小夹板再固定组的92.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组均可获得相对满意复位率。掌倾角:治疗前后掌倾角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45.539,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12.228,24.079,均为P<0.05。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术后掌倾角呈稳步上升趋势,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骨高度:治疗前后桡骨高度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25.062,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9.149,5.583,均为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桡骨高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小夹板再固定组拆除外固定架后桡骨高度无明显下降趋势,拆除小夹板固定后呈现下降趋势,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尺偏角:治疗前后尺偏角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23.958,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9.406,7.227,均为P<0.05。外固定架组术后尺偏角变化呈上升趋势,小夹板再固定组拆除外固定架后尺偏角有下降趋势,术后12周小夹板再固定组较外固定架组存在尺偏角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不同时间之间有差异(F=738.295,P<0.05)在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均如此,F值分别为104.255,5.583,均为P<0.05。2组术后疼痛变化呈下降趋势,表明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能够逐渐减轻疼痛反应。关节活动度: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术后8周腕关节活动度分别为旋前 69.09±8.15°、68.15±8.49°;旋后 54.61±18.23°、57.89±18.39°;掌屈31.04±8.70°、35.74±12.61°;背伸 24.70±13.15°、33.04±13.05°,其中背伸活动度2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固定架组和小夹板再固定组术后12周腕关节活动度分别为旋前73.43±4.26°、73.47±8.45°;旋后62.00± 15.89°、63.00±18.17°;掌屈 49.78±17.22°、54.22± 14.27°;背伸51.96± 12.97°、51.33±14.03°,术后12周2组腕关节活动度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W综合评分:经过G-W综合评分显示术后12周小夹板再固定组优良率为92.59%,高于外固定架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疗效评价2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外固定架组治愈14例,好转9例,小夹板再固定组治愈16例,好转11例,2组疗效对比无差异。4结论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术后可早期拆除外固定架,改为小夹板再固定,可以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的发生,同时减少腕关节僵硬、关节炎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腕术后早期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王桂林[3](2021)在《AO分型中B型踝关节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AO分型中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综合分析、评估B型踝关节骨折采取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期为医患双方在诊疗活动中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中心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9例,都符合踝关节骨折的纳入、排除和诊断标准,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有30例,B1型10例,B2型11例,B3型9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有29例,B1型12例,B2型9例,B3型8例。非手术组行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术;手术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定期随访收集患者各项信息,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观察并记录两组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感染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来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非手术组随访时间平均10.43个月(6~18),手术组随访时间平均9.93个月(4~15)。对两组骨折复位情况进行(Leeds评分标准)评定:B1型两组经Mann-Whitney U test得P=0.11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2型、B3型两组比较,经Mann-Whitney U test得出P值分别为0.043、0.026,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优良率高于非手术组,手术组复位效果优于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经t检验,t=1.435;P=0.15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手术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比较,B1型患者经t检验P=0.12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2型患者经t检验P=0.002<0.05,B3型患者经t检验P=0.000<0.05,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B2、B3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经两种方法治疗后疗效存在差异,B2型差异较小,B3型差异较大,手术组疗效优于非手术组。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为50%,非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中,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对于B1型两种方法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对于B2、B3型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手术组住院时间长于非手术组,临床上还应根据患者病情、对踝关节功能要求、个人意愿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王一品[4](2021)在《《黄帝内经》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黄帝内经》(下文简称为《内经》)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其所涉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均与骨伤科疾病密切相关,因而本文主张用整体观来理解和阐释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本研究以《内经》骨伤科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为出发点,对《内经》中筋骨解剖、生理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养生康复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考据学角度对“筋”和“骨”相关术语在《内经》中的本义,历代医家注解及现代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从而使筋骨术语表述更加清晰、准确,进而为筋骨理论的后续研究及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佐证,有利于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取古今对照的方式,剖析《内经》有关骨伤科筋骨理论的基本观点,力求从其成书年代的经济及社会环境特点出发,综合地、动态地分析《内经》中有关筋骨方面的理论和术语,同时参考后世注家的相关注解条文,结合相关术语在现代骨伤科应用情况,明确其具体含义,并与《内经词典》和《中医大辞典》进行对照,查缺补漏,纠正其表述欠准确之处。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黄帝内经》筋骨理论体系总览。本部分首先梳理了《内经》筋骨理论体系,主要将其内容分为筋骨解剖理论、筋骨结构的生理特点、筋骨损伤的病因病机、相关疾病的辨证论治和预防调护等,而后在论述过程中将理论内容与骨伤科临床实践相结合,概括说明筋骨理论与后世医家诊疗行为的相关性,进而为骨伤科理论的不断发展提供依据,为筋骨术语的不断完善提供有力佐证。第二部分是《黄帝内经》筋骨术语研究。随着骨伤专科的不断发展和筋骨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筋骨术语作为本行业标准化的风向标,急需后人对相关内容予以完善。《内经》涉及筋骨术语的内容较多,原文中“筋”字出现次数为295次,“骨”字出现次数为456次,涵盖的范围较广,故本文将《内经》中“筋”、“骨”为首字或尾字的相关术语72个,以第一部分所述筋骨理论及后世注家注解为切入点,按解剖结构、证候名称、疾病病名、症候描述、诊断方法和穴位描述等方面,将术语在《内经》中本义、后世医家注解及相关引申义、以及现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完善相关义项,例如第一部分所述“五刺”之法配以汤熨可用治骨痹,从其治则治法出发可用以分析骨痹的病因病机,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骨痹的发病机制,加强对骨痹术语的认识;通过分析筋骨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精气、脉象盈亏的关系,可得知骨的藏泻异常、精气外泄、骨量丢失可致骨痿,该理论可利于理解骨痿术语的确切含义;寒邪可致周身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而表现为骨痛,其对理解骨痛的致病因素、全面掌握骨痛术语的确切含义有所帮助。同时,本部分将研究得出的“筋”、“骨”术语相关义项与《内经词典》、《中医大辞典》出现的义项进行比较,对不准确的表述予以说明,对缺如的内容予以补充,进而为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提供启示。结论:1.本文对《内经》中解剖理论进行深入分析,除对解剖结构进行“阴”与“阳”分层外,还按“皮”、“脉”、“筋”、“骨”来划分,进而完成较为准确的定位,其所述之内容对骨伤科后期诊疗理论的形成及操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2.因筋骨损伤类疾病的致病因素较多,既包括堕坠,跌扑,击仆,举重等外伤暴力,亦包含脏腑功能异常,邪毒自外侵袭,倦怠劳伤日久及饮食不节、房劳失节等内在因素,故在诊治过程中应对致病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内经》理论,采取内外兼治的方式进行辨证施治,而不是仅仅单纯重视局部症候,这符合《内经》所提出的“整体观念”诊治疾病理念。3.筋骨疾病的治疗以外治法为主,这在《内经》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涂法、熨法、渍法、浴法、砭石法、结扎法及手术方法等。虽然《内经》中有关外治法的种类和操作方式的描述较为粗浅,但其对后世正骨手法的发展和手术操作的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内经》在防治筋骨疾病方面十分重视养生的理念,主要包括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动静相宜、饮食有节、谨和五味等养生手段,其所提出的养生理论对现代社会民众防治筋骨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仍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4.第二部分内容从骨伤科现代临床应用出发将筋骨术语《内经》中本义与后世医家提出的引申义进行综合分析,完善术语义项,以期为中医骨伤科筋骨术语的标准化提供有力佐证,并为筋骨理论、临床应用的后续研究及技术创新提供依据。同时,将得出的义项与《中医大辞典》、《内经词典》进行比对,对部分表述有误之处提出纠正建议,对部分缺失之术语予以补充,列举如下:“骨空”在《内经词典》、《中医大辞典》均有收录,但义项含义欠准确,应为“骨干滋养孔”和“双骨结构间隙”;“骨蚀”的义项欠准确,应为“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骨质侵蚀破坏病变”;“髃骨”在《中医大辞典》收录了“肱骨头”义项,《内经词典》未收录,且义项含义欠准确;“骨节”在《内经词典》中收录了“骨”和“关节”两个义项,但《中医大辞典》未收录;《中医大辞典》中无“筋骨”、“筋脉”、“筋膜”、“筋躄”、“筋溜”、“筋纵”、“小筋”、“维筋”、“腹筋”、“颈筋”、“项筋”、“缓筋”及“然筋”术语;《内经词典》中无“筋急”、“筋挛”及“筋纵”术语等。

颜群芳,陈鹤,李雪媚[5](2020)在《舒筋洗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术后腕关节僵硬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舒筋洗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术后腕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术后伴有腕关节僵硬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筋洗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腕关节掌屈及背伸角度,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腕关节掌屈角度和背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 <0.05),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筋洗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术后腕关节僵硬,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腕关节活动功能。

张琪[6](2020)在《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踝关节是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其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性骨折的3.92%。踝关节需要良好的稳定性及灵活性以保证其承重功能和步行功能,距骨和踝穴的高度匹配是踝关节负重的基础。临床上,对于不稳定的踝关节骨折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来恢复踝关节的匹配关系,达到解剖结构的精确复位,手术的目的是稳定骨折断端,为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提供条件,在临床上许多术后解剖关系恢复良好的踝关节骨折仍然存在功能障碍,其原因可能与术后康复的时机及不当的康复方法密切相关。超过10%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由于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其原因是由于骨折局部炎性物质的渗出及炎性反应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问题,而且外科手术也是一种创伤性干预手段,加剧了软组织的破坏和局部的炎症反应,后期由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瘢痕粘连,会导致关节的僵硬,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活动。中医认为,肢体功能障碍是由于局部经脉瘀阻、气血不畅导致病变局部气血瘀滞,筋脉失养,阴阳失衡。踝关节骨折术后,由于患者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肌腱等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骨折局部肌肉变硬,张力增加,使关节活动的阻力增大,制动与废用可引起踝关节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各种类型和功能的足踝支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常见的踝关节矫形包括带踝关节的塑性矫形器、金属带状踝矫形器、软性踝矫形器等,都可以用于踝关节扭伤、踝部骨折的术后康复锻炼治疗等,它们均具有出色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个性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固定和保护患肢,并纠正和预防踝关节的畸形。然而,传统的足踝支具刺激骨折端的作用力是不可调控的,如果作用力太大,可能会破坏成骨细胞增殖,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如果作用力太小,不能形成牵拉挛缩的肌腱、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作用力。踝关节骨折术后传统人工训练康复方案依赖人工手法耗时费力,借助仪器设备的康复训练投入较大且因仪器较笨重使用不方便,而且人工手法康复医疗资源明显不足。目前临床上康复的模式多为患者定期来医院就诊,每周固定时间段行康复锻炼,一旦患者离开医院后患者自主家庭康复缺乏专业的指导且家庭一般没有康复医疗的专业设备,患者脱离医院环境实现家庭自主康复有一定难度。基于此,为了精确调控作用于患肢康复锻炼的作用力,使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能够及时、安全地进行负重、行走、功能锻炼,应用一种机械动力牵拉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研究探索。目的:比较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功能锻炼和单纯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治疗效果,验证机械动力牵拉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在望京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8例,每组34个病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采用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进行功能锻炼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内容包括疼痛VAS评分、踝关节肿胀、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评分、AOF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患侧分布、手术方式、健侧周径及骨折分型上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进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术前VAS疼痛评分通过t检验,P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术后2周、1月踝关节骨折术后VAS疼痛评分通过t检验,P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月及6月踝关节骨折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经t检验,P均小于0.05,表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经t检验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2周、1月、3月及6月踝关节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经t检验进行分析,P均小于0.05,表明治疗组能有效的改善踝关节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术后肿胀度,经t检验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2周、1月、3月及6月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度比较,经t检验进行分析,P均>0.05,表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及6月的评定标准的分项的得分方面,其中在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街区)、地面步行、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足部对线,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异常步态、前后活动(屈/伸),经t检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6月AOFAS评分优良情况,经秩和检验分析,治疗组优良率为94.11%;对照组优良率为61.76%,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第6月症状体征评分总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第6月症状体征评分总分方面有明显差别。结论: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术后疼痛、肿胀,改善踝关节背伸和跖屈功能障碍,有效促进踝关节骨折后期的功能康复,且疗效优于单纯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李宇[7](2020)在《益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发挥中医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优势,观察自拟益骨活血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住院并行PHILOS内固定治疗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骨活血汤。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统计,观察自拟益骨活血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肩关节评分、中医症候积分、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肩关节评分为治疗组87.25±7.69分,对照组81.71±9.22分,两组患者肩关节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3天、7天、4周、8周、12周进行VAS疼痛模拟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第3、7天及术后12周差异明显(P<0.05),术后4、8周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至末次随访,患者均取得骨性愈合,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骨活血汤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应用,能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骨质疏松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孙事业[8](2020)在《中药熏洗结合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Mason Ⅱ型)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药熏洗结合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提供真实可靠的临床资料和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7年10月-2019年07月所收集的60例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型)病例。将这些符合标准的病例随机地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上对照组给予微型钢板结合常规肘关节功能锻炼;治疗组给予微型钢板结合自拟中药方活血通痹散熏洗并进行常规肘关节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及相关体格检查评估其肘关节功能活动情况,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时间、消肿率、VAS疼痛评分及改良Broberg和Morrey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优良率,两组有显着差异性且治疗组优良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缓解术后疼痛、肿胀,恢复术后肘关节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结合微型钢板(治疗组)治疗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型)较常规(对照组)治疗方式更能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中药熏洗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骨科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应用及推广。

吴单[9](2020)在《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四肢骨折患者运用中药熏蒸疗法对其疼痛和关节僵硬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4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中药熏蒸组和水熏蒸组,各组62例。水熏蒸组患者接受水熏蒸治疗,中药熏蒸组患者接受中药熏蒸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的病例为120例,包括中药熏蒸组61例,水熏蒸组59例。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评分量表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和ADL量表评分情况可知,相对于水熏蒸组,中药熏蒸组患者的评分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患者实施中药熏蒸疗法,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患者的关节僵硬能够得到显着改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刘子文[10](2020)在《新伤续断汤配合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伤续断汤配合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此研究观察两者相结合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以探索出更好的治疗Colles骨折的方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课题研究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94例Colles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术后配合常规抗炎止痛、早期功能锻炼治疗47例;试验组即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术后予常规治疗上加用新伤续断汤47例。通过对比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各影像学指标等,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对比。所有数据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伤侧、VAS评分、肿胀评分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等各项影像学指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研究价值。2.VAS评分、腕关节肿胀评分:术后1周、2周、4周VAS评分、腕关节肿胀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及肿胀均较前改善;三个时间节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缓解疼痛及消肿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更好。3.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8周、12周对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方案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加有效。4.临床愈合时间:两组临床愈合时间经t检验,结果显示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所用方药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5.影像学指标:通过对比术后1周、4周、8周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方式对于影像学改变无明显差异;各时间点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后认为术后解剖位置有少许丢失,但丢失不明显,仍在允许范围内,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可靠。结论新伤续断汤配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显着,相比单纯抗炎止痛及功能锻炼的常规术后处理更具优势;能更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劳动力。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僵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僵硬(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中蒙医两种传统民族医学的比较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1.1 中医治疗骨折病的发展简史
    1.2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特点
    1.3 中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
    1.4 中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1.5 中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和康复
第二部分 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2.1 蒙医骨伤学的发展简史
    2.2 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特点
    2.3 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
    2.4 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2.5 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第三部分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蒙医的整体比较
    3.1 中医与蒙医治疗骨折发展历史的对比
    3.2 中医与蒙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特点对比
    3.3 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诊断的异同比较
    3.4 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对比
    3.5 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和康复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蒙医特殊术语注释
致谢
作者简介

(2)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 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1 桡骨远端骨折概述
        2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诊断
        3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4 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
        5 不足与展望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数据来源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3.2 影像学评分
        3.3 功能评价
        3.4 疗效评价
    4 讨论
        4.1 外固定架拆除时机的选择
        4.2 小夹板再固定的优势
        4.3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药物的应用
        4.4 外固定疗法康复锻炼
        4.5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个人简历

(3)AO分型中B型踝关节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踝关节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及基本资料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脱落标准
    4.治疗方法
        4.1 非手术组
        4.2 手术组
        4.3 两组术后功能锻炼
        4.4 两组患者常规中药辨证施治
    5.观察指标
        5.1 临床疗效记分法
        5.1.1 两组骨折复位情况(X线片结果的Leeds标准)
        5.1.2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5.1.3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6.统计学方法
    7.临床结果与分析
        7.1 基本资料比较
        7.2 各项指标分析比较
讨论
    1 踝关节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特点
    2 踝关节骨折分型进展
    3 影响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法的因素分析
    4 天池伤科流派治疗踝关节骨折的运用
    5 踝关节术后中医方药探析
    6 踝关节骨折的术后功能康复
    7 临床收集数据的分析
结论
存在问题及展望
本课题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AOFAS踝及后足评分系统(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
附录二 病例举例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黄帝内经》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筋骨损伤理论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黄帝内经》筋骨理论体系总览
    1 筋骨解剖的理论内容
        1.1 《黄帝内经》有关人体解剖结构的认识
        1.2 筋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
        1.3 “五体”与筋骨解剖的关系
    2 筋骨结构的生理特点
        2.1 筋骨生理功能与脏腑、血脉的关系
        2.2 筋、骨、肉之间的联系
    3 筋骨损伤的病因病机
        3.1 外伤暴力所致
        3.2 脏腑功能异常
        3.3 邪毒自外侵袭
        3.4 倦怠劳伤日久
        3.5 饮食不节、房劳失节
        3.6 七情内伤
    4 筋骨损伤类疾病的辨证方式
        4.1 筋骨辨证的理论基础
        4.2 筋骨辨证论治的特点
    5 筋骨损伤的治疗方法
        5.1 外治法理论
        5.2 内治法
        5.3 导引治疗
    6 筋骨损伤的预防与调护
        6.1 顺应四时、起居有常
        6.2 劳逸适度、动静相宜
        6.3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7 小结
第二部分 《黄帝内经》筋骨术语研究
    1 骨
    2 “骨”相关术语
        2.1 关节结构术语(骨节、骨属、骨解)
        2.2 上肢骨术语(髃骨、壅骨、锐骨、臂骨、腕骨、肘骨)
        2.3 下肢骨术语(骭骨、成骨、京骨、然骨、核骨、股骨、胫骨、跟骨)
        2.4 上、下肢骨含义术语(髀骨、尻骨、辅骨、束骨)
        2.5 躯干骨术语(骨骶、颧骨、完骨、枕骨、柱骨、背骨、杼骨)
        2.6 特殊部位骨结构(骨空、骨髓、白骨、骷骨、绝骨)
        2.7 骨形态描述术语(大骨、高骨、横骨、扁骨、歧骨)
        2.8 症候描述术语(骨繇、骨痛)
        2.9 证候名称术语(骨蚀、骨疽、骨病)
        2.10 疾病病名术语(骨厥、骨痹、骨痿)
        2.11 诊断方法和穴位描述术语(骨围、骨度、巨骨)
    3 筋
    4 “筋”相关术语
        4.1 大体解剖结构术语(筋骨、筋脉、筋膜、筋纽)
        4.2 具体解剖结构术语(小筋、宗筋、婴筋、维筋、腹筋、颈筋、项筋、膂筋)
        4.3 疾病病名术语(筋躄、筋痿、筋痹、筋溜)
        4.4 证候名称术语(筋绝、筋急、筋挛)
        4.5 症候及穴位描述术语(筋纵、缓筋、转筋、然筋)
    5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舒筋洗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术后腕关节僵硬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定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
4 讨论

(6)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1 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机制
    2 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评定
    3 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
        3.1 主动功能康复锻炼
        3.2 被动训练
        3.3 关节松动术
        3.4 物理因子治疗
        3.5 传统康复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跺关节分型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器械研究
    2.2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
        2.2.1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2.2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
    2.3 康复锻炼
3 主要观察指标
    3.1 VAS卡疼痛指数评分
    3.2 肿胀消退疗效评价
    3.3 跺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度
    3.4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5.1 一般资料比较
        5.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5.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5.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5.1.4 两组患者患侧分布比较
        5.1.5 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比较
        5.1.6 两组患者健侧周径比较
        5.1.7 两组患者骨折分型比较
    5.2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5.2.1 两组患者比较VAS疼痛评分比较
        5.2.2 两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比较
        5.2.3 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度比较
        5.2.4 两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比较
6 讨论
    6.1 早期活动锻炼对骨折术后功能活动的影响
        6.1.1 促进患肢消肿
        6.1.2 防止患侧肌肉萎缩
        6.1.3 防止关节的僵硬
        6.1.4 促使骨折的愈合
    6.2 课题研究统计结果的分析
        6.2.1 踝关节VAS疼痛评分
        6.2.2 踝关节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
        6.2.3 踝关节肿胀度
        6.2.4 AOFAS踝与后足评分
    6.3 机械牵拉结合功能康复的作用探讨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益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伦理
    2 病例选择
    3 选择标准
        3.1 诊断标准
        3.2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中止和剔除标准
    4 治疗方法
        4.1 手术治疗
        4.2 术后患者处理
    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5.1 骨质疏松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4]
        5.2 肩关节功能评分
        5.3 疼痛评分
        5.4 骨折愈合标准~([12])
        5.5 影像学监测
        5.6 安全性观测
        5.7 术后并发症
    6 统计学处理分析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4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5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观测比较
    6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比较
    7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的探索发展
        1.2 治疗方法及优势
    2 西医对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
        2.2 治疗方法
        2.3 PHILOS内固定
    3 益骨活血汤选方依据
    4 益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分析
        4.1 临床疗效分析
        4.2 治疗分析
    5 临床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中药熏洗结合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Mason Ⅱ型)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终止研究标准
        (五)病例剔除标准
        (六)病例脱落标准
    二、研究内容
        (一)病例选择
        (二)分组方式
        (三)治疗方式
        (四)观察指标及评分 方法
        (五)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研究数据分析
        (一)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二)VAS疼痛评分比较
        (三)消肿率比较
        (四)改良BROBERG和 MORREY肘关节评分及末次随访优良率比较
讨论
    (一)桡骨小头的解剖学意义
    (二)桡骨小头骨折分型
    (三)桡骨小头骨折的损伤机制
    (四)中西医对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认识
    (五)自拟中药熏洗方(活血通痹散)的药物组成及分析
    (六)中药熏洗对术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优势分析
    (七)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八)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9)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资料
    (一) 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 研究对象
    (三) 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诊断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剔除及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试验设计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随机分组
    (二) 治疗方案
        1. 水熏蒸组
        2. 中药熏蒸组
    (三) 疗效评定标准
    (四) 安全性评价及对策
    (五)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临床资料比较
    (二) 治疗结果比较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对比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评分的对比
        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
        4.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的对比
        5.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分的对比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的对比
四、分析与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1.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发展机制
        2. 四肢骨折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二) 中医学对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
        1. 四肢骨折的病因病机
        2. 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常见中医治疗方法
    (三)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研究进展
        1.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的理论及依据
        2.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强硬患者的优势
    (四) 中药选择依据
    (五) 研究结果分析
    (六)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四肢骨折后疼痛及关节僵硬中医临床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10)新伤续断汤配合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1.6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法复位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处理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VAS评分(主观指标)
        3.2 腕关节肿胀评分
        3.3 临床愈合时间
        3.4 腕关节功能评分
        3.5 影像学指标
        3.6 安全性检测
    4 数据整理及分析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病例纳入情况
    2 一般情况分析
    3 两组患者VAS、腕关节肿胀评分
    4 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比较
    5 两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6 两组患者影像学各指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olles骨折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1.2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
    2 中医对骨折的认识
    3 Colles骨折治疗进展
        3.1 手法复位
        3.2 保守治疗
        3.3 手术治疗
    4 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
        4.1 桡骨短缩
        4.2 掌倾角
        4.3 尺偏角
        4.4 断端软组织
    5 Colles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
    6 Colles骨折的中药治疗措施
        6.1 中药内服
        6.2 中药外治法
        6.3 其他疗法
    7 新伤续断汤组方方药探讨
        7.1 君药
        7.2 臣药
        7.3 佐药
        7.4 使药
    8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9 结果分析
        9.1 VAS评分比较
        9.2 腕关节肿胀评分比较
        9.3 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9.4 临床愈合时间对比
        9.5 影像学指标对比
    10 安全性分析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僵硬(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与蒙医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文献比较研究[D]. 冷继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拆除术后小夹板再固定的临床研究[D]. 许晶晶.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AO分型中B型踝关节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D]. 王桂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黄帝内经》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研究[D]. 王一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舒筋洗药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术后腕关节僵硬的临床观察[J]. 颜群芳,陈鹤,李雪媚. 中国民间疗法, 2020(14)
  • [6]机械动力牵拉法结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D]. 张琪.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益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D]. 李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中药熏洗结合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Mason Ⅱ型)的疗效分析[D]. 孙事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中药熏蒸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和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单.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新伤续断汤配合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观察[D]. 刘子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