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1](2021)在《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大约每10位育龄期女性中就会有一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患者带来经济及精神压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类型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发现对于及时有效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诊断的金标准为腹腔镜手术,这对门诊普通患者的准确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或者易获取的生物学标本(如血液、尿液和唾液等)进行无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价值不容忽视。目前,影像学检查准确率的稳定性较差,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临床相关性的生物标志物尚未发现。随着高通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成为查找标志物的重要手段,数据非依赖性的扫描模式(DIA)是一种较新的靶向定量蛋白质组学质谱数据采集方式。研究目的:本研究收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卵巢其他良性肿瘤(FEM组)及卵巢癌(OC组)患者的血清样本,通过DIA技术进行组学检测分析,筛选蛋白质标志物并进行实验验证,寻找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同时探寻相关的分子通路,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在蛋白质标志物筛选阶段,收集EM、FEM、OC三组患者共计30例血清样本,通过DIA高通量蛋白质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分子通路。在蛋白质标志物验证阶段,另收集203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对筛选出的蛋白标志物进行验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Western Blot测定法检测蛋白,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查找鉴别诊断能力较强的蛋白标志物。研究结果:在蛋白质标志物筛选阶段,根据DIA数据对比共鉴定到739个蛋白,初步筛选之后EM组鉴定蛋白数为722个,FEM组728个,OC组731个。EM组与FEM组差异蛋白20个,EM组与OC组差异蛋白88个。以EM组为对照,发现5个重叠差异性蛋白,即跨膜蛋白198(TMEM198)、选择素L(SELL)、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A亚家族成员3(LILRA3)、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IGKC)和桥粒芯胶蛋白2(DSC2)。EM组与FEM组差异蛋白主要集中于氨基酸相关代谢通路、PPAR通路及AMPK通路,而EM组与OC组差异蛋白则集中于补体系统及MAPK通路。在蛋白质标志物验证阶段,选取5个标志物CA125、DSC2、LILRA3、SELL和IGKC进行验证,综合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1)对于EM和FEM,5种蛋白质标志物组合鉴别诊断能力更强,AUC为0.823,灵敏度76.14%、特异度75.56%;对于EM和OC,IGK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CA125+IGKC诊断能力最强,AUC为0.969,灵敏度92.05%、特异度92.00%。(2)对于EM和FEM,年龄<45岁患者,CA125的AUC相对更大(0.733),灵敏度70.51%,特异度70.97%;年龄≥45岁患者,IGKC诊断能力更强,AUC为0.900,敏感度100%,特异度82.14%。对于年龄≥45岁的EM和OC患者,CA125+IGKC诊断价值更高,AUC为0.980,灵敏度100%、特异度90.00%。(3)对于EM和FEM,肿瘤直径<5cm患者,CA125诊断能力更强,AUC为0.854,灵敏度71.43%、特异度85.00%;肿瘤直径≥5cm患者,亦是CA125诊断能力更强,AUC为0.751,灵敏度73.33%、特异度72.86%。(4)针对年龄<45岁且肿瘤直径<5cm的EM和FEM的鉴别诊断,CA125+IGKC的AUC为0.834,诊断价值较高。研究结论:本研究应用DIA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技术筛选蛋白标志物,通过较大样本量的实验验证,发现临床常用标志物CA125可用于EM和FEM的鉴别,新的标志物IGKC对于EM和OC鉴别能力较强。蛋白标志物的组合尤其是CA125+IGK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此外,我们发现代谢及炎症相关因素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未来相关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研究背景:卵巢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上皮性卵巢癌亚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也带给患者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鉴于较低的发病率,卵巢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不明确,相关治疗方案沿用上皮性卵巢癌的处理标准,缺乏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集合多个预后影响因素而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及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然而,目前对于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系统,尚无精准的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研究目的:本研究结合公共数据库及所在医院患者资料,筛选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数据的科学验证,通过多种方法评估预测模型临床应用价值,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工具。研究方法:(1)总生存期预测模型:下载SEER数据库2010-2016年间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另收集本院2000-2011年卵巢透明细胞癌数据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Lasso Cox回归分析法以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最终变量构建模型。(2)疾病无进展生存期预测模型:收集本院2012-2017年卵巢透明细胞癌数据作为训练集,同时本院2000-2011年数据作为验证集。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法以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最终变量构建模型。对于以上两个模型,分别在验证集数据中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正曲线、计算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以及绘制决策曲线的方法进行评估。提取模型中各个变量的风险评分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预后情况。研究结果:(1)总生存期预测模型:训练集患者共计1079例,内部验证集462例,外部验证集118例。纳入的初始变量有:患者确诊年龄、种族、肿瘤大小、肿瘤方位(单侧或双侧)、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放疗情况和化疗情况,筛选之后由确诊年龄、肿瘤方位、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和化疗情况5个变量进行建模。训练集 C-index 为 0.801(0.786,0.816)、内部验证集为 0.789(0.627,0.816)、外部验证集为 0.923(0.899,0.946)。(2)疾病无进展生存期预测模型:训练集患者122例、验证集患者118例。纳入的初始变量有确诊年龄、绝经情况、产次、术前CA125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方位、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术后肿瘤残余状态、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高血压,筛选之后由术前CA125水平、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术后肿瘤残余状态4个变量进行建模。训练集C-index为0.703(0.617,0.790)、验证集为0.818(0.758,0.878)。两个模型的校正曲线均显示预估预后与实际预后差异较小。NRI及IDI运算结果表明模型表现力较单一变量(肿瘤分期)表现力有所改善。决策曲线分析显示两个模型的临床经获益较高。两个模型对于高低危患者的区分能力较强(P值均<0.05)。研究结论:本研究利用SEER数据库及本院数据资料分别建立总生存及疾病无进展生存预后预测模型,经验证集验证显示,两个模型均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对于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较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张维艳,丁仁波,王会晓,李荣[2](2021)在《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醋酸亮丙瑞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43/46)高于对照组(76.09%,35/46),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SH、雌二醇、LH、EMAb、VEGF、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着,可调节细胞因子和性激素表达水平,改善卵巢功能。
李一宁[3](2021)在《辽宁省育龄女性生育力下降现况调查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与妊娠结局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及环境的改变对女性的生殖健康正发生着负面影响。全球每年新增约200万对不孕不育夫妇[1],不孕不育同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并称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2]。生殖能力下降现状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女性生殖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不孕的发生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减退。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对不孕症患病率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各地区不孕症患病率最高为24.3%,最低为0.8%[3],可能与所调查的地域、民族及经济水平等影响有关。目前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仍缺少不孕症患病率相关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只有局部地区的统计数据。因此,对辽宁省的不孕症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是极为必要的,为不孕不育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行政部门对于不孕不育的一级预防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卵巢储备指的是卵巢皮质内原始卵泡的数量,这些原始卵泡能够发育为成熟卵母细胞[4],是最被接受的预测生殖能力的指标,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意味着生殖能力下降。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卵巢功能衰竭的前期状态,进一步将发展为卵巢早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晚婚晚育,通过卵巢功能的准确评估,预测生育潜能,获得女性生育能力的节点,有利于女性制定科学的生育计划。目前,还不可能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评估原始卵泡情况,对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尚无统一判断标准,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有许多,使用单一指标预测卵巢储备功能无法获得满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一些研究建议将多个指标联合应用以提高预测能力。“预测模型”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它是一种数学模型,以影响疾病发生的多种因素为基础,用来预测某人群未来发生某种疾病的概率。预测模型可以更好的使临床实践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结合,以促进疾病的三级预防,降低疾病发病率。既往国内国外所建立的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都存在纳入人群少、预测变量过多的问题,这就缩小了预测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预测人群范围,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就诊频次,削弱了预测模型在临床的可推广性。因此,构建一个预测变量少、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稳定的预测模型,以评估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卵巢储备真实情况,从而有利于在卵巢刺激开始之前进行临床咨询以及鉴别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女性。进而应用到广大育龄女性人群当中,对于女性评估自身卵巢储备,根据自身卵巢储备状态来安排生育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影响临床妊娠及活产结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夫妇基本特征(年龄、不孕时长、不孕因素、不孕类型、孕产史、疾病及手术史、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窦卵泡数等)、卵巢刺激情况(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获卵数、HCG日雌二醇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受精方式(IVF、ICSI及IVF+ICSI)以及胚胎移植相关指标(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个数等)。因此,我们希望筛选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继建立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之后,再建立妊娠率及活产率预测模型,在治疗前给患者一个助孕结局的预期值,使患者对自身状况、对助孕结局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减少其心理负担,同时增加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方法:一、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辽宁省北部、中部、南部,各抽取一个市和一个县,分别是沈阳市和彰武县、锦州市和盘山县、丹东市和绥中县。然后按每个地区人口数量比例确定本次调查的街道或行政村数及分配调查区域的样本量。随机抽取20-49岁育龄女性进行不孕症的横断面调查。对调查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得育龄人群的基本信息。按照不孕症诊断标准,即男女同居有正常的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至少12个月仍未能受孕,筛查出辽宁地区育龄女性不孕症患者;研究辽宁地区不孕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二、利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人群数据(n=4731)在预测卵巢低反应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卵巢储备能力。设置结局变量为获卵数目小于4。预测变量包括年龄、BMI、AFC、AMH、FSH、LH、E2水平及主要不孕因素。将研究人群数据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训练集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卵巢低反应的预测模型;验证集作为验证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分别从区分度和校准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模型正确地把病人和非病人区分开的能力,以及评价模型对研究人群的平均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到的发病概率的符合程度。最后应用建立的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预测辽宁省育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三、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活产结局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将其作为协变量,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及是否获得活产作为因变量构建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预测模型。将研究人群数据(n=2021)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训练集数据构建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预测模型;验证集作为验证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分别从区分度和校准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一、不孕症患病率为13.4%(95%CI,11.7%-15.1%),原发性不孕症患病率为1.9%(95%CI,1.2%-2.6%),继发性不孕症患病率为11.5%(95%CI,9.9%-13.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越大,患不孕症风险越高,年龄每增加1岁,患不孕症风险增加4.8%(OR=1.048,95%CI 1.024-1.072,P<0.001);相对月经初潮年龄≥14岁的女性,初潮年龄≤13岁的女性患不孕症风险更高,比对照组患不孕症的风险增加67.2%(OR=1.672,95%CI 1.197-2.336,P=0.003);相对在业女性,失业/无业女性增加患不孕症的风险,风险增加124.2%(OR=2.242,95%CI 1.338-3.756,P=0.002);月经不规律增加女性患不孕症的风险,比月经规律女性患不孕症的风险增加74%(OR=1.740,95%CI 1.078-2.807,P=0.023);相对月经量正常的女性,月经量过少及月经量过多的女性患不孕症的风险增加,风险分别增加138.7%及165.3%(OR=2.387,95%CI 1.644-3.467,P<0.001;OR=2.653,95%CI 1.601-4.396,P<0.001);怀孕次数及生产次数对不孕症患病率的影响均存在统计学意义(OR=0.618,95%CI0.484-0.791,P<0.001;OR=0.532,95%CI 0.384-0.737,P<0.001)。多因素分析中去除混杂因素后,发现结婚年龄、痛经、流产、是否减肥、半年内是否有装修、BMI、男方有无职业、男方文化程度在患不孕症组和无不孕症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在1494名研究人群中调查得到200名不孕患者,仅有67名到医院就诊,占不孕症患者的33.5%。近60%的人就诊于县级医院或县级以下医院。二、本研究在预测卵巢低反应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卵巢储备能力。预测因子为年龄、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和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得到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P=exp(-3.23+0.065x年龄+0.060x BMI-0.277x AFC-0.429x AMH+0.109x FSH)/[1+(-3.23+0.065x年龄+0.060x BMI-0.277x AFC-0.429x AMH+0.109x FSH)]预测模型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83.2%与85.5%。用此模型预测辽宁省育龄女性发生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平均预测概率为16.07%。三、得到以女性年龄、基础FSH、注射HCG日P、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情况为预测变量的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P=exp(1.669-0.069x女年龄-0.056x基础FSH-0.545x HCG日P+0.063x HCG日内膜+0.807x移植2个卵裂期胚胎+0.803x移植1个囊胚期胚胎)/[1+(1.669-0.069x女年龄-0.056x基础FSH-0.545x HCG日P+0.063x HCG日内膜+0.807x移植2个卵裂期胚胎+0.803x移植1个囊胚期胚胎)]得到以女性年龄、基础E2、卵巢刺激方案、注射HCG日P、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情况为预测变量的活产率预测模型。P=exp(0.135-0.074x女年龄+0.003x基础E2+1.110x超长方案+0.768x长方案+0.623x拮抗剂方案-0.544x HCG日P+0.075x HCG日内膜+0.771x移植2个胚胎+0.750x移植1个囊胚)/[1+(0.135-0.074x女年龄+0.003x基础E2+1.110x超长方案+0.768x长方案+0.623x拮抗剂方案-0.544x HCG日P+0.075x HCG日内膜+0.771x移植2个胚胎+0.750x移植1个囊胚)]结论:一、辽宁省不孕症患病率为13.4%,处于目前我国不孕症患病率的中间水平,原发性不孕症患病率为1.9%,继发性不孕症患病率为11.5%。二、年龄、初潮年龄早、女性失业/无业、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异常是不孕症患病的危险因素;怀孕次数及生产次数是不孕症患病的保护因素。女性结婚晚、男方失业/无业、半年内减肥可能是不孕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妇幼保健相关部门对大龄女性实施更多的宣教及改善生殖健康的战略,为了提高人口质量我们应该提倡适龄结婚、适龄生育。并且,过早的月经初潮可能意味着有患不孕症的风险,应当引起注意。出现不明原因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异常时应及时就医。三、我省不孕症患者就医率低,呼吁妇幼保健部门加强宣教,同时加强地方医院对不孕症的诊治水平,以提高我省整体生殖健康水平。四、本研究在预测卵巢低反应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卵巢储备能力。预测因子为年龄、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和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预测模型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83.2%与85.5%。五、初步预测辽宁省育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情况,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平均预测概率为16.07%,需要进一步扩大流行病调查人群。六、研究所构建的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对于女性评估自身卵巢储备,根据自身卵巢储备状态来安排生育计划,具有重要意义。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去验证。七、女性年龄、基础FSH、卵巢刺激方案、注射HCG日雌孕激素、注射HCG日内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情况是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年龄、基础E2、卵巢刺激方案、注射HCG日雌孕激素、注射HCG日内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情况是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八、我们所构建的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及活产率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获得临床妊娠的平均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但活产率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良好,是较为理想的活产结局预测模型。九、以上预测模型对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进行卵巢储备功能、妊娠率、活产率预测,评估治疗全过程,使患者清楚了解自身情况,对助孕结局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减少患者心里负担,同时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胡海雷,周兴辉,林君平,杨燕娜,乐梅[4](2020)在《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7月浙江普陀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分为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3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4例)、Ⅴ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11例)。取同期健康育龄期女性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4组血清EMAb、CA125、性激素[雌二醇(E2)、孕激素(P)、催乳素(PRL)]及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EMAb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EMAb、CA125、E2、P、PRL、VEGF、IGF-Ⅰ、Ang-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加重,患者血清EMAb、CA125、E2、P、PRL、VEGF、IGF-Ⅰ、Ang-2水平逐步上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EMAb水平与血清CA125、E2、P、PRL、VEGF、IGF-Ⅰ、Ang-2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EMAb水平随病情加重呈增加趋势,且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相关指标水平直接相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郑凤娇[5](2020)在《中药口服联合熏蒸治疗Ⅰ、Ⅱ期内异症性不孕术后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化瘀消症汤联合内异方熏蒸治疗I、II期内异症性不孕术后(血瘀型)的中医证候疗效、血清CA125值、排卵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于术后阴道血止及月经干净第3天开始化瘀消症汤口服联合内异方熏蒸7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B组口服中药如A组;C组为空白对照。三组术后予以卵泡监测并指导同房。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清CA125值、术后6个月排卵率及妊娠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一般资料:三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AMH、内异症分期、治疗前血清CA125值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具有可比性。2.血清CA125值比较:三组治疗后血清CA125值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中医证候较C组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B组较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排卵率:经治疗三组术后6个月排卵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B组排卵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排卵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妊娠率:经治疗三组术后6个月妊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妊娠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比较妊娠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流产率:经治疗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流产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经治疗三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B组、B组与C组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C组疗效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用化瘀消症汤口服和空白对照,化瘀消症汤口服联合内异方熏蒸治疗I、I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术后血瘀型患者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排卵率、妊娠率和综合疗效,在降低血清CA125值和流产率方面无明显影响,该方案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马丹凤[6](2020)在《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促孕安怡方是黎烈荣教授在更年安怡方的基础上,针对高龄女性生育力下降化裁而成,在前期临床观察研究已取得较好的疗效的基础上,我们以自然衰老的雌性大鼠(10-12月龄)为初老模型,观察促孕安怡方对初老模型大鼠卵巢储备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作初步研究,为促孕安怡方在生育力下降的高龄女性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及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然衰老的10-12月龄的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分别为:初老模型组和初老药物组,另外一组为正常对照组(4-6月龄大鼠)。每组的给药方式如下所示:A组(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纯化水12.73ml/kg,每日1次,连续15日;B组(初老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纯化水10.82ml/kg,每日1次,连续15日;C组(初老药物组):灌服促孕安怡方,剂量10.82ml/kg,每日1次,连续共15日;实验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实验为:初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通过15天对自然衰老雌性大鼠(10-12月龄)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选取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表现为动情间期延长或动情周期紊乱者作为初老雌性大鼠模型。第二部分实验为:研究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调控的影响。各组大鼠分别于给药15日后,麻醉,开腹,腹主动脉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第三部分实验为:研究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的卵巢组织形态学及卵巢干细胞因子(SCF)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表达的影响。将实验二取血后的大鼠,剖取卵巢组织,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苏木素-伊红(HE)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卵巢结构,各期卵泡及黄体数目;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干细胞因子(SCF)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蛋白定量表达水平。第四部分实验为:研究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的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及对白血病抑制因子(LIF)、HOXA-10mRNA表达的影响。将实验二取血后的大鼠,剖取子宫组织,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苏木素-伊红(HE)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和结构;制备透射电镜切片,观察胞饮突;免疫组化HRP法测定子宫内膜LI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HOXA-1O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它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然后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通过显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绘制出标准曲线,同时计算出待测定物的浓度。ELISA分为多种方法,本文用双抗夹心法检测大鼠血清AMH、INH-B、FSH和LH,用竞争法检测E2。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处理标本组织石蜡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图像。本文,此法主要用于观察卵巢和子宫内膜的细胞形态及卵巢LIF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是把蛋白转移到膜上,再用抗体进行检测的方法。本文主要用此法检测卵巢干细胞因子(SCF)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蛋白定量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是指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PCR全程,然后用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文主要用此法检测子宫内膜HOXA-1OmRNA含量。所有实验的数据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形式表示,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One-Way ANOVA)并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初老雌性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4-6月龄雌性大鼠的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均观察到周期出现的规律动情周期。10-12月龄雌性大鼠做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可以观察到动情间期延长或动情周期紊乱,但极少数有个体差异性。2.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调控的影响促孕安怡方能够提高初老模型大鼠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和雌二醇(E2)水平,降低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初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老药物组与初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的卵巢组织形态学及卵巢干细胞因子(SCF)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表达的影响促孕安怡方能够提高初老模型大鼠的卵巢脏器指数和干细胞因子(SCF)及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表达,改善卵巢显微结构。初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老药物组与初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的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HOXA-10mRNA表达的影响促孕安怡方能够提高初老模型大鼠的子宫脏器指数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HOXA-10mRNA的表达,改善子宫内膜显微结构并增加胞饮突数量。初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老药物组与初老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促孕安怡方能够调控初老模型大鼠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上调卵巢干细胞因子(SCF)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表达;增强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HOXA-10mRNA的表达;改善卵巢和子宫显微结构;从而改善初老模型大鼠的卵巢储备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强初老雌性大鼠的生育力。
赵慧君[7](2020)在《应用司徒仪教授学术思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应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司徒仪教授和其学术思想经验继承人梁雪芳教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相关不孕的医案资料,通过中医药知识显性化与智能处理平台对医案中证、症、药等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个体访谈,整理、筛选、归纳出司徒仪教授及其学术思想经验继承人梁雪芳教授对于辨治内异症相关性不孕症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应用中医药知识显性化与智能处理系统,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司徒仪教授以及其学术思想经验继承人梁雪芳教授于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治疗内异症相关不孕、非内异症相关不孕症的门诊病历。将病历信息导入此系统,通过关联规则、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共现分析等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对内异症相关性不孕症与非内异症相关性不孕症在就诊年龄、不孕年限、证型、临床用药等内容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个体访谈定性研究方法对挖掘结果进行验证、筛选、归纳,总结司徒仪教授及其学术思想经验继承人梁雪芳教授对于内异症相关不孕症的辨治经验。结果:1.内异症相关不孕症患者的就诊年龄在2932岁区段频数最高,不孕年限主要为1~4年,其中以12年者最多;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最常见的合并中医疾病诊断为症瘕、痛经、月经不调,常见伴随症状为下腹痛、乳胀、腰酸;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证型以肾虚血瘀证为主;共计192味中药被用于临床组方,治疗内异症不孕的临床用药性“平温”、味“甘苦”,归经主要为“肝、肾、脾”,统计分析分别得到治疗内异症不孕的常用药对及核心方均以补肾补气为主(药对如桑寄生、菟丝子,白术、茯苓等,核心方如“女贞子、桑寄生、菟丝子、白芍、生地、山药、丹参”,“山药、白术、桑寄生、菟丝子、甘草、丹参”)。2.在就诊年龄、不孕年限、证型类别、中药四个方面,对内异症相关不孕与非内异症相关不孕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比较内异症与非内异症相关不孕在年龄上是否存在差异,司徒仪教授组求得x2=2.400,P=0.121,梁雪芳教授组求得x2=1.462,P=0.227,P>0.05,提示内异症、非内异症相关不孕二者间发病与就诊年龄无统计差异;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内异症与非内异症相关不孕在患者不孕年限上是否存在差异,司徒仪教授组求得P=0.008,梁雪芳教授组求得P=0.000,P<0.05,提示二者间发生不孕年限存在统计差异,内异症不孕年限较非内异症不孕长;证型方面,将证型分成虚实夹杂证、虚证和实证三类,采用X2检验内异症相关不孕在不孕症中的占比与患者证型的关系,司徒仪教授组x2=5.038,P=0.081,P>0.05,提示两者间证型不存在差别,梁雪芳教授组X2==110.017,P=0.000,P<0.05提示梁教授内异症与非内异症相关不孕两组间证型有差别;采用x2检验,内异症相关不孕与非内异症相关不孕治疗所采用的中药使用构成比进行比较,司徒仪教授组x2=4.788,P=0.989,P>0.05,提示两者间用药无差别,梁雪芳教授组求得x2=50.997,P=0.000,P<0.05,提示梁教授在内异症与非内异症相关不孕两者间用药有差别。3.访谈结果显示,内异症不孕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血瘀”,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循周辨治用药。对于手术时机、辅助生殖时机等的选择上应遵照临床指南规范施予,并准确把握中医药介入的时机,中西并举、攻补兼施、内外同治、身心同护,增加受孕机会。两位教授认为数据挖掘是总结专家或临床专科经验很好的方式,但应在足够大的病案样本量以及跟师学习的条件下才能更精准地总结出临证经验。结论:本研究提示,以广东省名中医司徒仪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梁雪芳教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医案为研究对象,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中医药应用规律如下:1、内异症相关不孕症的根本病机是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治疗上,均以补肾活血为主;顺应女性月经周期阴阳消长,精确辨证,随证施疗;同时注重内外治法并举,身心同护。2、用药特征方面,药性“平温”、味“甘苦”,归经主要为“肝、肾、脾”,治疗内异症不孕的常用药对及核心方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偏重补肾补气。
魏晓科[8](2020)在《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在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卵巢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首发于卵巢的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最为常见,但因卵巢位置较深,且早期症状不明显,故发现时一般均为晚期,即使采用系统规范的治疗方案,其5年生存率低,死亡率居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首。有研究显示,早期卵巢上皮性癌(I-II期)生存率较高,若能早期发现卵巢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血清肿瘤标志物一直是卵巢癌研究的热点。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来源于上皮组织,其已被广泛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治疗、预后等,但研究表明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消化系统疾病、间皮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妊娠早期等都会升高,单项检测特异性差。有相关文献表示,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且已有相关学者研究得出: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卵巢上皮性癌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但临床相关因素对二者的影响并无明确阐述。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联合及单项检测血清HE4、CA125的相关性研究,对比诊断效能评价,从而为卵巢上皮性癌的早期诊治、预后评估等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因盆腔肿物行手术治疗的113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卵巢上皮性癌组53例及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60例。术前均抽取血液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E4及CA125,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及单独检测在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相关性。结果1.卵巢上皮性癌组中血清HE4、CA125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P<0.05)。2.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血清CA125的水平与血清HE4浓度呈正相关(r=0.013,P<0.05);3.单测血清HE4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A125(P<0.05),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单测高(P<0.05)。4.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血清HE4水平与年龄无相关(P>0.05);低分化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血清HE4及CA125水平较中分化、高分化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与高分化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上皮性癌(III、IV期)中二者的水平高于早期卵巢上皮性癌(I、II期)(P<0.05);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中二者的水平均高于非浆液性癌(P<0.05)。结论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血清HE4联合血清CA125检测优于单项血清HE4或血清CA125的检测,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率;2.血清HE4水平高低与手术病理分期及病灶分化程度有关:手术病理分期越晚、病灶分化程度越低,血清HE4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张洪江,金春花,姜春善,曾婕,王雅岩[9](2019)在《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HMGB1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 antibody,EMAb)、高迁移率组蛋白B1(high mobility histone B1,HMGB1)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者55例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女性健康志愿者55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EMAb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MGB1、RBP4蛋白表达,并进行不同分期EMAb、HMGB1、RBP4联合检测。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EMAb、HMGB1、RBP4阳性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Ab、HMGB1、RBP4阳性表达与年龄、体质指数无关(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Ab、HMGB1、RBP4阳性表达与分期、异位囊肿直径大小、分化程度有关,Ⅲ+Ⅳ期、异位囊肿直径大小≥5 cm、高分化EMAb、HMGB1、RBP4阳性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b、HMGB1与RBP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HMGB1与RBP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均呈现较高表达,三者之间呈正相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爽爽[10](201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寒热辨证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证和瘀热蕴结证在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外周血清的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医寒热辨证的实质,以利于更客观化、规范化的利用现代医学微观指标辅助中医宏观辨证治疗。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外周血清的理化指标检查的方式,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和外周血清理化指标结果等,检查确认无误后录入表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在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方面,在病程的长短、慢性盆腔痛评分、月经情况评分和肛门坠胀感疼痛比例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瘀热蕴结证的数值显着较大。在痛经的比例、症状评分和VAS评分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寒凝血瘀证的数值显着较大。而在年龄、慢性盆腔痛比例、月经情况异常比例、性交痛比例、生活质量改变比例及评分、流产比例、不孕比例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清的理化指标方面,在CA125和TGF-β1的阳性率及水平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寒凝血瘀证的数值显着较大。在CA199的阳性率、ESR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瘀热蕴结证的数值显着较大。而在CRP、TNF-α、IL-6、IL-8、EMAb、PGE2这6项指标的阳性率及水平,以及CA199水平、ESR阳性率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病病程、慢性盆腔痛评分、月经情况评分、肛门坠胀疼痛感比例、痛经比例、痛经症状评分及痛经VAS评分数值在中医寒热辨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有望作为临床辨证诊治的参考指标。2.基于本研究小样本量的探索发现,外周血清的CA125、CA199、TGF-β1、ESR指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寒热辨证中存在统计学差异,有望作为中医宏观辨证的临床微观参考指标。
二、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组学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3)辽宁省育龄女性生育力下降现况调查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与妊娠结局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辽宁省育龄女性不孕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调查概述 |
2.2 调查对象 |
2.3 调查方法 |
2.3.1 调查表 |
2.3.2 确定样本量和调查区域 |
2.3.3 资料收集 |
2.3.4 质量控制 |
2.4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辽宁省育龄女性不孕症患病现况 |
3.1.1 不孕症患病率 |
3.1.2 研究人群的基线人口学特征 |
3.1.3 研究人群月经史、婚育史等基本情况 |
3.1.4 生活环境及习惯等基本情况 |
3.2 影响不孕症患病率的单因素分析 |
3.2.1 人口社会学因素 |
3.2.2 生物因素 |
3.2.3 接触环境及生活习惯与不孕症患病率的关系 |
3.2.4 影响不孕症患病率的单因素小结 |
3.3 影响不孕症患病率的多因素分析 |
3.4 不孕症人群就医情况 |
4 讨论 |
4.1 不孕症患病率 |
4.2 年龄和结婚年龄因素与不孕 |
4.3 月经因素与不孕 |
4.4 BMI和减肥因素与不孕 |
4.5 职业和文化程度与不孕 |
4.6 不孕症患者就医情况 |
5 结论 |
第二部分:育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指标及检测方法 |
2.2.2 相关定义 |
2.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
3.1.2 总人群及不同临床特征下人群的获卵数及卵巢低反应发生率 |
3.1.3 多因素回归分析 |
3.2 构建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 |
3.2.1 设置训练集和验证集 |
3.2.2 通过训练集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 |
3.3 评价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 |
3.3.1 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评价 |
3.3.2 以训练集数据对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进行ROC曲线分析 |
3.3.3 以验证集数据对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进行ROC曲线分析 |
3.3.4 对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中各预测因子进行ROC曲线分析 |
3.3.5 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评价 |
3.4 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应用举例 |
3.5 应用已构建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初步评估辽宁省育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病情况 |
3.5.1 预测人群 |
3.5.2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预测模型建立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相关概念 |
2.3.1 不孕原因分类 |
2.3.2 卵巢刺激方案 |
2.3.3 取卵和受精 |
2.3.4 胚胎移植及随访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3.1.1 基本临床特征比较 |
3.1.2 既往妊娠史比较 |
3.1.3 妇科病史及手术史比较 |
3.1.4 临床周期特征比较 |
3.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2.1 妊娠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3.2.2 活产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3.3 构建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 |
3.3.1 训练集及验证集 |
3.3.2 训练集数据构建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 |
3.4 评价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 |
3.4.1 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评价 |
3.4.2 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评价 |
4 讨论 |
4.1 年龄与妊娠结局 |
4.2 基础FSH与妊娠结局 |
4.3 卵巢刺激方案与妊娠结局 |
4.4 注射HCG日孕激素与妊娠结局 |
4.5 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 |
4.6 移植胚胎情况与妊娠结局 |
4.7 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预测模型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女性生殖能力及其评估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病例脱落/剔除标准 |
1.4血清EMAb水平检测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4组血清EMAb水平比较 |
2.2 4组血清CA125水平比较 |
2.3 4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2.4 4组血管新生指标水平比较 |
2.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EMAb水平与血清CA125水平、性激素水平、血管新生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相关性 |
3 讨论 |
(5)中药口服联合熏蒸治疗Ⅰ、Ⅱ期内异症性不孕术后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及剥脱标准 |
6 终止临床实验标准 |
7 治疗方案及方法 |
7.1 分组治疗方法 |
7.2 卵泡监测方法 |
8 观察指标及方法 |
8.1 安全性观测指标 |
8.2 疗效观测指标及方法 |
9 疗效判定 |
9.1 排卵判定标准 |
9.2 宫内妊娠判定标准 |
9.3 流产率判定标准 |
9.4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10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3组患者年龄对比 |
1.2 3组不孕年限比较 |
1.3 3组患者不孕类型例数比较 |
1.4 3组AMH检验比较 |
1.5 3组患者EMT的 ASRM分期情况比较 |
2 研究结果 |
2.1 血清CA125 比较 |
2.2 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
2.3 3组患者术后6 个月的排卵率 |
2.4 3组患者术后6 个月的宫内妊娠情况 |
2.5 3组患者治疗后流产率比较 |
2.6 术后6个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检测 |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EMT性不孕的认识 |
3 立题依据 |
4 方药分析 |
4.1 方义分析 |
4.2 常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5 疗效分析 |
5.1 三组患者治疗后对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5.2 不同治疗方法对血清CA125 值的影响 |
5.3 三组术后6个月的排卵率比较分析 |
5.4 对三组术后 6 个月妊娠率比较分析 |
5.5 三组术后 6 个月流产率比较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6.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6.2 今后研究的思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中医学对于女性生育力的研究 |
1 中医对女性生育力发展过程的认识 |
2 中医对女性生育力下降乃至不孕的机理探究 |
3 中医药对改善高龄女性生育力下降的对策研究 |
二、西医学对女性生育力的研究 |
1 西医对女性基础生殖内分泌的研究 |
2 女性生育力及其影响因素 |
3 改善女性生育力的西医疗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初老雌性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调控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的卵巢组织形态学及卵巢 SCF、GDF-9 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的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及LIF、HOXA-10m RNA 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促孕安怡方的组方依据及配伍特点 |
1 促孕安怡方的组方依据 |
2 促孕安怡方的配伍特点 |
二、促孕安怡方的治疗优势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附1 |
附2 |
文献综述 高龄女性生育力下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应用司徒仪教授学术思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1 概述 |
1.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症的发病机制 |
1.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症的治疗 |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1.2.1 概述 |
1.2.2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
1.2.3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中医治疗 |
第2章 司徒仪及其学术传承人对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相关不孕症的方药规律研究 |
2.1 研究内容 |
2.1.1 资料来源 |
2.1.2 病案选择 |
2.2 研究方法 |
2.2.1 建立数据库 |
2.3 研究结果 |
2.3.1 纳入验案的基本信息 |
2.3.2 疾病诊断频数统计 |
2.3.3 症状频数统计 |
2.3.4 证型分布统计 |
2.3.5 中药统计分析 |
2.3.6 基于频繁项集及关联规则的常用药物配伍挖掘 |
2.4 定性访谈 |
2.4.1 研究目的 |
2.4.2 研究方法 |
2.4.3 访谈结果 |
第3章 分析与讨论 |
3.1 年龄与不孕年限统计情况分析 |
3.2 病、症、证统计分析 |
3.2.1 疾病诊断情况统计分析 |
3.2.2 症状情况统计分析 |
3.2.3 证型情况统计分析 |
3.3 用药遣方特点分析 |
3.3.1 中药统计分析 |
3.3.2 归经、药性与药味统计分析 |
3.3.3 药物配伍及核心方分析 |
3.4 司徒仪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梁雪芳教授辨治内异症相关不孕症的经验总结 |
3.4.1 病证同辨,中西相协 |
3.4.2 攻补兼施,调周助孕 |
3.4.3 内外同治,相辅相成 |
3.4.4 调畅情志,身心同护 |
3.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在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上皮性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HMGB1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样本采集 |
1.2.2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EMAb表达 |
1.2.3 Western blot检测HMGB1、RBP4蛋白表达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间EMAb、HMGB1、RBP4阳性表达比较 |
2.2 EMAb、HMGB1、RBP4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
2.3 EMAb、HMGB1与RBP4的相关性 |
3 讨论 |
(10)子宫内膜异位症寒热辨证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内异症寒凝血瘀证和瘀热蕴结证的认识 |
1.1.1 血瘀证与内异症的关系 |
1.1.2 祖国医学对寒凝血瘀证的认识 |
1.1.3 祖国医学对瘀热蕴结证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内异症的研究概述 |
1.2.1 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学说 |
1.2.2 内异症的发病危险因素 |
1.2.3 内异症的临床表现及形成机理 |
1.2.4 内异症相关理化指标的研究 |
1.3 本研究的前期基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临床研究设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观察指标 |
2.1.6 研究方法 |
2.1.7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入组患者概况 |
2.2.2 常见发病危险因素 |
2.2.3 常见临床表现 |
2.2.4 理化指标 |
2.2.5 结果小结 |
2.3 讨论 |
2.3.1 发病危险因素 |
2.3.2 临床表现 |
2.3.3 理化指标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相关表格 |
附录二 综述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 陈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2]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J]. 张维艳,丁仁波,王会晓,李荣. 中国实用医刊, 2021(05)
- [3]辽宁省育龄女性生育力下降现况调查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与妊娠结局预测模型的建立[D]. 李一宁.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4]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相关性分析[J]. 胡海雷,周兴辉,林君平,杨燕娜,乐梅. 中国妇幼保健, 2020(21)
- [5]中药口服联合熏蒸治疗Ⅰ、Ⅱ期内异症性不孕术后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郑凤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促孕安怡方对初老雌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马丹凤.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应用司徒仪教授学术思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用药规律研究[D]. 赵慧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在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相关性研究[D]. 魏晓科.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9]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HMGB1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J]. 张洪江,金春花,姜春善,曾婕,王雅岩. 广东医学, 2019(14)
- [10]子宫内膜异位症寒热辨证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D]. 李爽爽.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