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胶质细胞和肝性脑病

星形胶质细胞和肝性脑病

一、星形胶质细胞与肝性脑病(论文文献综述)

金婷[1](2021)在《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E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大黄煎剂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HE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基于脑-肠-肝轴,探索大黄煎剂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西结合治疗HE方案提供思路。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收集的乙肝肝硬化合并HE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祛除诱因、营养支持),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1天3次,每次3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煎剂保留(醋制大黄30g,乌梅30g)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7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血清炎症因子、肠道菌群、血氨),苏醒时间及中医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60例,剔除脱落患者3例,最后共计5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入组患者基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血氨、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数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实验数据客观真实,存在可比性。研究结果如下:(1)观察组治疗后在疗效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观察组治疗后在肝功能、炎症因子、血清内毒素、血氨、肠道菌群数量变化以及中医症状积分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3)观察组治疗后在苏醒时间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三大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等一般安全性指标监测,未见任何异常。结论:与单一的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相比,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更有效缩短HE患者苏醒时间,尽快恢复认知功能并提高临床疗效;HE的发生同肠道菌群失衡与血清炎症因子高表达有密切联系,减轻炎症水平、调节肠道菌群是大黄煎剂治疗HE的作用机制之一。

覃秀容[2](2021)在《大黄煎剂对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大黄煎剂对H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大黄煎剂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HE)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和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的影响,探讨大黄煎剂治疗HE的部分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肝性脑病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患者,将64例符合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进行编码,根据Stata SE15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大黄煎剂组)和对照组(乳果糖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予大黄煎剂(大黄30g乌梅30g)保留灌肠;对照组予乳果糖保留灌肠。疗程为7天。比较、分析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E分级情况、肝功能(TBIL、ALT、ALB)、血氨、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1)本研究纳入64例患者,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其中对照组剔除1例(因患者不能配合治疗),脱落1例(自动出院);治疗组脱落2例(自动出院),剔除、脱落病例因数据不全,故未纳入最终试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终完成研究、并纳入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者共60例。(2)基础资料的差异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HE分级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均衡可比性。(3)HE分级情况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E分级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和治疗组HE分级改善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E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HE患者苏醒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苏醒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功能(TBIL、ALT、ALB)、血氨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氨均较治疗前下降,TBIL、ALT指标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血氨水平下降幅度更大,TBIL、ALT好转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ALB比较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HE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同期对照组更明显,P<0.05。(7)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比较: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8)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TNF-α、IL-6下降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认知功能(MMSE、HDS-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MMSE、HDS-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MMSE、HDS-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2)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优于乳果糖保留灌肠,可能与结肠粘膜吸收后发挥降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作用相关。

余淑芳[3](2021)在《TAA诱导肝性脑病小鼠中巨噬细胞极化及自噬的改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在急慢性肝病基础上并发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死亡率达30%左右。HE的致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其中HE的炎症反应学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肝脏的巨噬细胞在炎症的启动和持续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参与自噬和凋亡等维持细胞稳态的关键环节。目前急性HE过程中巨噬细胞功能及自噬溶酶体途径改变仍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将初步探讨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HE小鼠模型中肝脏巨噬细胞的极化及自噬溶酶体途径的改变。方法:TAA腹腔注射建立HE小鼠模型,行为学实验如脑功能评分、转棒实验、后肢伸展实验、圆筒实验、旷场实验评估HE模型;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氨、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镜评估肝和脑组织中细胞水肿、坏死和炎症浸润情况;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CD68的表达。RT-q PCR检测肝组织中肝巨噬细胞的极化。蛋白印迹检测肝组织中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AMP)、组织蛋白酶D(Cat-D)、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Beclin-1、P62的表达。溶酶体分离试剂盒提纯肝组织溶酶体,检测溶酶体中Cat-D、LC3B、P62、Beclin-1的表达。TEM观察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神经元的损伤同时观察肝脏内自噬小体和溶酶体的结构和数量,并分析初级和次级溶酶体的比例。结果:1、TAA诱导的HE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TAA组小鼠出现体重下降及神经精神行为异常(P<0.05),表现为:脑功能评分得分高;小鼠转棒疲劳实验中小鼠在棒停留时间缩短;圆筒实验中小鼠不对称前爪使用;后肢伸展实验中小鼠后肢伸展受限;旷场实验中小鼠自发活动路程和平均运动速度减少。血氨、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TAA组小鼠肝细胞水肿淤血,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脑部前额叶和纹状体区域中的神经元水肿、细胞器损伤、突触小体结构破坏。小胶质细胞形态学改变,处于激活状态。2、TAA诱导的HE模型小鼠中肝巨噬细胞的增殖和极化:TAA组小鼠肝组织CD68、CD45表达上调,促炎因子IL-1β、IL-6、IFN-γ、TNF-α等表达升高(P<0.05),IL-4、IL-10无明显改变(P>0.05),表明巨噬细胞增殖并向M1型极化。3、TAA诱导的HE小鼠中肝脏自噬的改变:TAA组小鼠肝组织中LAMP1、LAMP2、Cat-D、LC3B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Beclin-1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见TAA组小鼠肝细胞内溶酶体以次级溶酶体为主,并可观察到自噬小体。肝组织溶酶体中LC3B、Beclin-1、P62表达上调(P<0.05),提示自噬溶酶体途径增强。结论:在TAA诱导的HE小鼠模型中,肝巨噬细胞可通过经典激活途径,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并促进肝组织中自噬溶酶体途径的增强。

褚玉莹,王雪,戴红良[4](2021)在《肝性脑病药物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系由肝功能不全和/或门体分流引起的,因体内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HE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最为核心的仍然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氨中毒学说.因此,目前HE的药物治疗采用的是以降氨为主,辅以神经系统改善的策略.同时,随着近年来对于氨诱导脑细胞损伤机理的揭示,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些新的HE治疗靶点和相关药物.本文将从降氨、神经系统改善、干预氨毒性靶点三个方面,对于目前HE治疗药物的进展做一简单总结.

白校杰[5](2020)在《活化核受体FXR对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及肝性脑病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肝性脑病是急性或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神经精神并发症,氨中毒被认为是其病因之一,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以综合治疗为主。生物人工肝是由微载体粘附的肝细胞和人工解毒装置共同组成的体外肝灌流系统,是患者自体恢复肝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也是帮助患者过渡到肝移植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肝性脑病。目前,生物人工肝的种子细胞来源是制约生物人工肝发展的首要问题,去氨作用是其核心要求。胆汁酸通过法尼酯X受体(FXR)调节脂质和葡萄糖的代谢,奥贝胆酸(OCA)作为一种胆汁酸的模拟物可活化FXR。近期研究发现,FXR能引起氨代谢通路中部分酶基因的改变。但是激活FXR是否可以促进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的氨代谢能力,使其更好的应用到生物人工肝系统尚未见报道。此外,活化FXR对肝损伤所致的肝性脑病是否有治疗作用,也值得进一步探讨。目的1.检测活化FXR对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氨代谢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开发高效生物人工肝系统。2.探讨活化FXR对小鼠氨代谢及肝性脑病的作用。方法细胞实验:1.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C3A的生物学改造:(1)C3A细胞系转染FXR稳转质粒,通过G418筛选,建立C3A-FXR稳转细胞株,RT-PCR、细胞荧光检测FXR过表达效率。(2)转染精氨酸酶1(ARG1)和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TC)质粒,恢复C3A细胞的氨代谢通路。2.C3A细胞的氨代谢和耐氨毒能力检测:(1)RT-PCR检测氨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2)加入20 mM NH4Cl建立氨胁迫环境,使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RTCA)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来评价其耐氨毒能力。(3)生化分析仪检测不同处理后细胞上清中尿素的含量,评估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的氨代谢能力。动物实验:1.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选取12周龄C57BL/6N野生型雄性小鼠,连续3天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AA)200 mg/kg/天建立TAA模型;肝脏大部分切除术(PHx)建立肝切模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这两个模型血浆中血氨、尿素含量及肝功能指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脏和大脑的病理改变。2.活化FXR对氨代谢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TAA前一天开始使用FXR激动剂OCA 25mg/kg/天进行灌胃处理,三天后处死小鼠,取血浆、肝脏和大脑;对WT和FXR-KO小鼠进行大部分肝切手术,分别在术后40 h、3d和7d处死小鼠,取血浆,肝脏和大脑。(1)RT-PCR检测FXR的靶基因验证FXR的激活;(2)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血氨、尿素含量及肝功能指标ALT,AST,TBA等;(3)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脏的病理改变;(4)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氨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的表达。3.活化FXR对肝性脑病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TAA前一天开始连续使用OCA 25mg/kg/天进行灌胃处理,三天后处死小鼠。(1)旷场实验检测肝性脑病所致小鼠行为学改变;(2)处死小鼠后取大脑,RT-PCR检测脑中肝性脑病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3)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大脑皮质及海马的病理改变。结果1.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C3A的生物学改造:C3A细胞转染FXR稳定表达质粒后,FXR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在LO-2,HepG2,C3A这三种细胞系中,氨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ARG1,OTC明显低表达,甚至缺失,我们在C3A-FXR细胞中过表达ARG1和OTC,在激活FXR的同时恢复氨代谢通路。2.活化FXR提高C3A细胞的氨代谢以及耐氨毒能力:RT-PCR结果显示,活化FXR可以上调氨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其中以NAGS和SLC1A4尤为明显。RTCA结果显示,NH4Cl浓度越高,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但细胞过表达FXR后,NH4Cl对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效果明显下降,细胞耐氨毒能力增强。细胞培养72 h后取上清进行生化检测,发现激活FXR后尿素生成增加,并且在氨胁迫状态下,激活FXR同样可以增加尿素生成量。3.活化FXR并恢复氨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ARG1和OTC后对C3A细胞的氨代谢以及耐氨毒能力的影响:活化FXR并恢复氨代谢通路后,细胞的耐氨毒能力并没有出现叠加效应,尿素的生成亦呈现同样的趋势。4.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1)TAA模型生化结果显示,血浆中ALT、AST和血氨浓度均显着升高;肝脏HE染色显示,腹腔注射TAA后,肝细胞桥接坏死伴大量炎细胞浸润,大脑皮质及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肿胀;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脑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的表达明显升高。(2)肝切模型生化结果显示,肝切后血浆中ALT、AST、TBA和氨浓度均有显着升高,尿素的含量降低,其中以肝切后40 h变化最大,随着肝脏的再生,7 d后肝功能基本恢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肝切后大脑中GFAP及IBA1的表达升高。5.活化FXR提高小鼠的氨代谢水平:在TAA模型中,生化结果显示小鼠饲喂OCA活化FXR后血浆中ALT、AST和血氨水平较TAA组均有显着下降;HE染色显示,活化FXR后肝细胞炎症和坏死区域显着减少;此外,注射TAA后,小鼠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大多显着下调,饲喂OCA激活FXR后,这些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回升。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注射TAA后,NAGS,AS蛋白表达降低,饲喂OCA后NAGS,AS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肝切模型中,相较于WT小鼠,FXR-KO小鼠的肝功能受影响更严重,表现为肝切后血浆中ALT,AST和TBA含量较WT小鼠均有显着升高,尿素含量在40h明显下降,但血氨水平则变化不显着;此外,肝切之后,氨代谢相关酶基因GS,CPS1,ARG1,AL,NAGS,SLC1A4d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其中FXR-KO小鼠和WT小鼠的趋势是一致的。另外,和WT小鼠相比,FXR-KO小鼠中FXR的靶基因NAGS,SLC1A4和GLS的表达量是降低的。6.活化FXR改善肝性脑病:在TAA模型中,大脑病理损伤相关基因TSPO,MAO-A,GRIAL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小鼠饲喂OCA活化FXR后,上述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活化FXR后大脑海马和皮质区域GFAP和IBA1的表达均有明显下降,这说明活化FXR对肝性脑病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1.活化FXR提高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C3A的氨代谢及耐氨毒能力。2.活化FXR并恢复氨代谢通路未进一步增强C3A的氨代谢及耐氨毒能力。3.活化FXR能提高肝损伤小鼠的氨代谢能力,并有显着的肝保护作用。4.活化FXR能改善肝性脑病。

徐蓉[6](2020)在《组织特异性游离氨与氨基酸的氨代谢途径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氨是人体器官代谢氮营养素的中间形式,可分为游离氨与结合氨。游离氨于血液循环中依赖pH值的变化,在氨气和铵根离子间互相转化。正常生理情况下,健康人的体内游离氨浓度均保持在较低水平(<50uM)并不会产生对组织尤其是脑组织的损伤。相比之下,结合氨则主要以氨基酸和核酸等大分子形式参与生命组成。临床上,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常常因患者不同程度的禁食可引起体内组织营养代谢的适应性改变,甚至伴有组织代谢分解的增强,从而引起体内氨代谢产生紊乱,从而会直接影响术后病人的术后恢复,相似的情况在严重创伤及感染的患者也常常可见,严重时由于游离氨代谢紊乱会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后者多多见于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的病人,但是具体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确。因此,多年来组织氨代谢的失衡对术后病人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2],但具体的发生机制及作用环节并不清楚,尤其是研究组织氨代谢的手段和方法不多,这为临床上开发有效的防治策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课题组长期以来研究组织特异性氨代谢的途径及机制,通过借助神经视网膜组织与RPE(Retina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脉络膜组织间存在微环境这一生理特点,在国际上创新性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氨代谢研究体系,可重点比较微环境中的氨代谢特征和共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对肝性脑病及其他氨代谢紊乱疾病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法(Stable Isotope-based Metabolic Analysis),用 6-8 周龄 C57 B6/J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追踪游离氨和氨基酸在不同组织中的代谢情况,重点比较了神经视网膜组织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 Pigment Epithelium cell,RPE)/脉络膜组织间微环境中的氨代谢变化。体内实验:稳定同位素15N标记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NH4CL)后腹腔注射,分别在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时收集小鼠肝脏、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大脑等组织以及血浆,用GC-MS进行测定、分析各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每组实验数目N>6)。体外实验:采用神经视网膜组织培养法[3]利用稳定同位素15N标记和未标记的NH4CL、15N标记的氨基酸(包括15N-胺基-谷氨酰胺和15N-酰胺-谷氨酰胺、15N-天冬氨酸、15N-丙氨酸,23C-丙氨酸)离体培养新鲜的神经视网膜组织和RPE/脉络膜组织(每组实验数目N>3)。在37℃ 5%CO2恒温箱孵育2小时后分别收集组织和培养液,用GC-MS测定稳态标记后的各代谢物变化[4]。结果2、游离氨代谢特点:为了解不同组织游离氨代谢特征,我们进行了体内动态标记实验:1)、神经视网膜组织与脑组织氨代谢特点。同位素15N都可以标记以下代谢物:谷氨酰胺、尿素、天冬酰胺、羟脯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和丙氨酸。这说明两种神经组织基本氨代谢通路类似。但是脑组织和神经视网膜组织对氨的清除速率不同:脑组织氨代谢物60分钟时蓄积达到高峰。而神经视网膜组织代谢物多在15分钟时蓄积达到高峰。2)、肝脏组织氨代谢特点。肝脏对氨的代谢和神经和脑组织明显不同:5分钟时有超过70%的谷氨酰胺被标记。尿素、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羟脯氨酸和γ-氨基丁酸也都在5分钟时被标记。肝脏氨清除速率比脑组织和视网膜都快,氨代谢物在被快速标记后,30分钟时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为进一步揭示氨代谢在不同组织的特点,我们利用视网膜组织易培养的优势,进行以下体外氨代谢研究。1)首先,我们检测非标记氨对主要糖和氨基酸代谢物的影响:1mM NH4Cl增加神经视网膜组织中代谢物谷氨酰胺近2倍,但是其它代谢物没有变化。5mMNH4Cl时,视网膜组织中,谷氨酰胺达4倍以上。除此之外,线粒体三羧酸循环代谢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和琥珀酸各下降接近20倍和3倍。2)其次检测了标记氨对主要糖和氨基酸代谢物的影响:1mM同位素标记15N-NH4Cl培养时,神经视网膜组织中谷氨酰胺被标记并增加2倍多;5mM 15N-NH4Cl培养时,组织内98%的谷氨酰胺被标记,浓度增加了 4倍多,这与非标记的NH4C1培养结果一致。这些结果说明视网膜主要通过合成谷氨酰胺代谢氨。3)神经视网膜组织和RPE/脉络膜组织代谢物变化在1mM 15N-NH4C1培养时基本一致。但5mM 15N-NH4Cl培养时,神经视网膜组织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被标记浓度增加2倍。在RPE/脉络膜中天冬酰胺没有被标记,浓度也没有变化。但是丙氨酸只在RPE/脉络膜中被标记了。说明神经视网膜组织和RPE/脉络膜组织微环境中的氨代谢互相共生但又具有组织特异性。2、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中主要氨基酸的氨代谢通路特点:因为微环境中谷氨酰胺、天冬氨酸以及丙氨酸的变化显着不同,我们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这些氨基酸中的氨基,进一步探究它们的代谢通路特点。1)探究谷氨酸胺氨代谢通路特点。因谷氨酰胺有两个含氮基团,我们首先对15N-胺基-谷氨酰胺标记追踪。神经视网膜组织和RPE/脉络膜组织中被标记的谷氨酰胺均接近80%。神经视网膜组织中被标记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较对照组,增加了 2倍,其余代谢物未被标记。RPE/脉络膜组织中,增加更明显分别为4倍和8倍。除此之外,被标记的丙氨酸增加了近3倍,被标记的BCAAs(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增加了近2倍。以上结果说明了,RPE/脉络膜的15N-胺基-谷氨酰胺的氨代谢途径比神经视网膜组织旺盛和复杂。2)进一步标记15N-酰胺基-谷氨酰胺结果显示:酰胺基在神经视网膜组织中,被标记谷氨酰胺浓度增加了 75倍,标记的天冬酰胺增加约2倍。在RPE/脉络膜中,被标记的谷氨酰胺增加了约60倍,天冬酰胺无变化。以上结果说明了,15N-酰胺基-谷氨酰胺氨代谢途径为再循环合成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但在RPE/脉络膜不能合成天冬酰胺。3)探究天冬氨酸氨代谢通路特点。15N-天冬氨酸追踪结果显示:神经视网膜中被标记的天冬酰胺增加了 5倍,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分别增加了 6倍和3倍。RPE/脉络膜组织中,标记的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分别增加了 3倍和3.5倍。此外,被标记的丙氨酸、丝氨酸和15N-甘氨酸增加大于2倍,但是天冬酰胺仍未被标记,浓度也无变化。以上结果说明了,天冬氨酸是神经视网膜组织合成谷氨酸,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的主要原料,但是在RPE/脉络膜组织中天冬氨酸更多的是被用做来合成丙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4)探究丙氨酸氨代谢通路特点。15N-丙氨酸追踪结果显示:视网膜组织中被标记的仅有丙氨酸,增加接近20倍。RPE/脉络膜组织中,被标记的丙氨酸增加近40倍,同时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增加大于2倍,亮氨酸和丝氨酸增加近2倍。神经视网膜组织中谷氨酸/a-KG的比例是RPE/脉络膜组织的30倍,谷氨酸/丙氨酸的比例是RPE/脉络膜的4倍。说明RPE/脉络膜可以利用丙氨酸合成其他氨基酸。神经视网膜组织不能利用丙氨酸的含氮基团合成新的氨基酸,很可能是内源性谷氨酸/a-KG的比例过高,导致神经视网膜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催化是单一方向性。3、丙酮酸转运体(MPC)活性抑制后,主要氨基酸的氨代谢通路特点及机制:丙氨酸可以生成丙酮酸,丙酮酸是糖和氨基酸及脂肪代谢的枢纽。丙酮酸需要通过MPC进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我们曾报道MPC被阻断后,天冬氨酸大量堆积。为了研究天冬氨酸来源,我们对最可能的两种来源氨基酸——谷氨酰胺和丙氨酸进行标记。1)MPC活性抑制后,谷氨酰胺氨代谢通路变化特点。15N-胺基-谷氨酰胺追踪结果显示:神经视网膜组织中,丙酮酸增加了 2.5倍,α-KG下降了约50倍,未标记天冬氨酸增加了 4.5倍,标记的天冬氨酸增加了 20倍。RPE/脉络膜中丙酮酸增加了 2.5倍,α-KG下降了约30倍,未标记的天冬氨酸增加了 4倍,标记的天冬氨酸增加了 20倍。均说明了谷氨酰胺的胺基是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天冬氨酸的重要氮来源。2)MPC活性抑制后,丙氨酸氨代谢通路变化特点。15N-丙氨酸追踪结果显示:神经视网膜组织中,丙酮酸增加了接近2倍,α-KG下降了约30倍,未标记天冬氨酸增加近6倍但标记的天冬氨酸微弱增加(<2倍)。RPE/脉络膜中丙酮酸增加了 2.5倍,α-KG下降了约30倍,未标记的天冬氨酸增加了3倍,标记的天冬氨酸却降低了接近2倍。说明丙氨酸不是天冬氨酸的重要氮来源。但当MPC活性被抑制后,神经视网膜组织可能利用丙氨酸合成天冬氨酸。但RPE/脉络膜却没有此通路。为了证实这种假设,我们对丙氨酸碳代谢进行标记研究。3)MPC活性抑制后,丙氨酸碳代谢通路变化特点。13C-丙氨酸追踪结果显示:神经视网膜组织中,被标记的丙氨酸增加3倍。丙酮酸代谢通路上氨基酸的变化特点为,丙酮酸、乳酸、延胡索酸、天冬氨酸和苹果酸增加大于2.5倍,被标记的柠檬酸和α-KG下降了 2倍,琥珀酸下降了约0.2倍。在RPE/脉络膜中,标记的丙氨酸和丙酮酸增加接近2倍这与神经视网膜一致。但是,苹果酸与天冬氨酸的增加均小于神经视网膜组织。说明了在神经视网膜组织中,抑制MPC增加了柠檬酸上游代谢物含量但是降低了柠檬酸以及它下游代谢物含量。神经视网膜组织中未检测到未标记的柠檬酸但是标记的柠檬酸含量增加了 1500。RPE/脉络膜组织中,未标记的柠檬酸含量接近6000,是被标记柠檬酸接近含量的6倍。这些结果说明,当MPC被抑制后,部分丙氨酸可以进入视网膜线粒体以补偿丙酮酸的缺乏,但RPE/脉络膜中并无此通路。结论1、游离氨代谢特点:1)脑组织与神经视网膜组织游离氨代谢通路类似,主要通过谷氨酰胺通路代谢氨,部分通过合成天冬酰胺通路代谢氨。但脑组织氨代谢物更容易蓄积,这可能与脑组织容易氨中毒有关。2)肝脏游离氨代谢通路活跃,主要有尿素循环通路、谷氨酰胺通路以及部分从头合成谷氨酸通路。并且,尿素循环通路和谷氨酰胺通路代谢游离氨的能力大致相等。3)神经视网膜与RPE/脉络膜的游离氨代谢通路主要是合成谷氨酰胺。但是只有视网膜可以通过合成天冬酰胺通路代谢氨。RPE/脉络膜通过合成多种氨基酸代谢氨。2、微环境中视网膜和RPE/脉络膜的氨基酸氨代谢通路特点:1)视网膜和RPE/脉络膜中,谷氨酰胺的胺基和酰胺基代谢通路不同,且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谷氨酰胺中胺基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主要氮来源,酰基经再循环合成的主要是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RPE/脉络膜的胺基-谷氨酰胺的氨代谢途径比神经视网膜组织旺盛和复杂。且RPE/脉络膜中酰胺基-谷氨酰胺不能合成天冬酰胺。2)视网膜和RPE/脉络膜中,天冬氨酸氨代谢通路具有组织特异性。神经视网膜组织中天冬氨酸是合成谷氨酸、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的主要氮来源。但是在RPE/脉络膜中却是丙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的重要氮来源。3)视网膜和RPE/脉络膜中,丙氨酸氨代谢通路具有组织特异性。MPC功能正常时,神经视网膜组织不利用丙氨酸通路代谢氨,但是RPE/脉络膜组织可以利用丙氨酸合成氨基酸。MPC被阻断时,神经视网膜组织中丙氨酸通路激活,部分丙氨酸可直接进入线粒体,补偿丙酮酸不足,但是RPE/脉络膜中无此补充通路。综上所述:氨代谢具有显着组织特异性,神经视网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氨代谢中表现不同。但同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能通过激活多种氨基酸的代谢来支持视网膜的代谢,维持神经视网膜组织与RPE/脉络膜组织间的共生平衡。

贾为壹[7](2020)在《小柴胡汤激活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A型肝性脑病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在体实验观察小柴胡汤(xiaochaihutang,XCHT)对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致大鼠A型肝性脑病(acute hepatic encephalopathy,AHE)的治疗作用以及离体实验观察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高氨致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水肿的干预作用,探讨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损伤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实验,采用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柴汤低、中、高剂量组(XCHT 1.0,2.0,4.0 g/kg)。除空白对照组,余组大鼠给予300 mg/kg TAA腹腔注射3天制备A型肝性脑病大鼠模型,第4天各组依次灌胃等量双蒸水及不同剂量小柴胡汤2周。末次给药后24 h观察大鼠行为学并取材,首先通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肝脏病理切片对大鼠肝损伤程度进行测定,随后测定大鼠血氨水平、脑含水量、脑皮质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此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了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水平,包括NRF2、KEAP1、HO-1、NQO1、GCLC、GCLM,也检测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 4,AQP4)的mRNA及蛋白表达。为探讨小柴胡汤是否对A型肝性脑病相关脑水肿有直接干预作用,我们进行了离体实验。通过镜下直接观察、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观察了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在高氨环境下对正常和NRF2 siRNA转染后原代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进一步确定小柴胡汤对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的直接干预作用,以及其干预作用是否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结果:1)在体实验发现,硫代乙酰胺成功制备大鼠A型肝性脑病模型,大鼠脑功能评分显着升高,发生嗜睡及共济失调等脑病症状,同时其自主活动减少。同时模型组大鼠肝脏受损、脑含水量增加、体内氨水平(血氨,脑内氨)升高,脑皮质丙二醛含量升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经过小柴胡汤给药处理后,大鼠脑功能评分降低,自主活动增加,体内血氨水平升高,并且组织内丙二醛水平降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增加。机制研究发现,模型组NRF2及其信号通路的HO-1、NQO1、GCLC及GCL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此外GFAF表达降低,AQP4表达升高。而小柴胡汤处理后,NRF2核转移激活增加,其下游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GFAP表达增加,AQP4表达降低。2)离体实验中,用5 mM氨处理的原代细胞显示其体积及折光率显着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细胞中AQP4表达升高;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体积和折光率显着下降,AQP4表达降低。机制分析结果发现,氨处理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NRF2、HO-1、NQO1、GCLC、GCL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而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增加NRF2的核转移激活,并增加下游基因和蛋白表达。同时实验发现,NRF2-siRNA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小柴胡汤对氨诱导的肿胀星形胶质细胞的干预作用显着减弱。结论:1)小柴胡汤对硫代乙酰胺致大鼠A型肝性脑病具有治疗作用;2)小柴胡汤治疗硫代乙酰胺致A型肝性脑病的机制与促进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NRF2的核转移的激活及其下游抗氧化损伤信号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水肿有关。

陈沿任[8](2019)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乙肝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为建立乙型肝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以50例正常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并进行NCT-A(数字连接试验)及DST(数字符号试验)检测,确定NCT-A及DST正常参考范围。第二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以2016年10月-2019年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部住院的3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四诊资料、肝功能、凝血、血氨、HBV-DNA、NCT-A及DST检测结果等相关资料,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MHE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00例(其中乙型肝炎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各150例),最终经NCT-A及DST两项检测结果确诊为MHE患者共94人,占31.3%(94/300)。其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MHE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发病率(P<O.001),具体情况如下:15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MHE患者有 29 人,占 19.3%(29/150);以男性居多,占 79.3%(23/29),平均年龄 46.55±10.83岁;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MHE患者有65人,占43.3%(65/150),亦以男性居多,占69.2%(45/65),平均年龄 51.66±9.61 岁。2.乙肝肝硬化轻微性肝性脑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在9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MHE患者中,以肝郁脾虚复合证者居多,占81.92%(77/94),乙肝肝硬化代偿期MHE患者均表现为肝郁脾虚复合证,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MHE患者表现为肝郁脾虚复合证与肝肾阴虚复合证。其中乙肝肝硬化代偿期MHE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肝郁脾虚湿瘀互结证23例,占79.31%(23/29),肝郁脾虚湿瘀热结证6例,占20.69%(6/29);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MHE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肝郁脾虚湿瘀互结证34例,占52.31%(34/65),肝郁脾虚湿瘀热结证14例,占21.54%(14/65);肝肾阴虚湿热瘀阻证8例,占12.31%(8/65);肝肾阴虚湿浊瘀阻证9例,占13.84%(9/65);以肝郁脾虚复合证为主,占73.85%(48/65)。3.乙肝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1)乙肝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MHE患者的中位数AST、TBIL水平明显高于无MHE患者,分别为(35.50U/L vs 30.OOU/L,P=0.013)与(23.30 μmol/L vs 16.90 μmol/L,P<0.001),同时MHE患者的中位数ALB水平明显低于无MHE的患者(35.20g/L vs 41.05g/L,P<0.001),但两组患者在中位数ALT水平上无明显差异(28.50U/L vs 26.50U/L,P=0.558)。(2)乙肝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与HBVDNA、PT、血氨水平的相关性在病毒学方面,乙肝肝硬化MHE患者与无MHE患者的HBVDNA水平无明显差异(3.271oglOIU/ml vs 3.27loglOIU/ml,P=0.969);在 PT 水平上,乙肝肝硬化 MHE患者的平均PT水平为14.60±3.15s,明显高于无MHE患者的12.96±2.02s(P<0.001);在血氨水平上,乙肝肝硬化MHE患者的中位数血氨水平明显高于无MHE患者(40.50μmol/L vs 33.50 μmol/L,P=0.047)。(3)乙肝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与腹水阳性率的相关性在腹水方面,乙肝肝硬化MHE患者腹水阳性率明显高于无MHE患者(40.4%vs 16.5%,P<0.01)。(4)乙肝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在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方面,乙肝肝硬化MHE患者中Child-pugh A级患者占47.9%(45/94)明显低于无 MHE 患者的 85%(175/206)(P<0.001),而 MHE Child-pugh B级、C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无MHE的患者(分布为33.0%vs 14.6%与19.1%vsO.5%,P均<0.001)。4.乙肝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从以上乙肝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的相关性发现:乙肝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与AST、TBIL、ALB、PT、血氨水平及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存在相关性,而与ALT、HBVDNA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应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是MHE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越重的患者发生MHE的风险越高,Child-pugh C级患者发生MHE的0R值为70.000(9.101,538.421),P<0.001。结论:1.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HE的发病率高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乙肝肝硬化MHE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复合证型为主,表现为肝郁脾虚复合证型与肝肾阴虚复合证型。3.乙肝肝硬化MHE与AST、TBIL、ALB、PT、血氨水平、腹水阳性率与Child-pugh分级存在相关性,但与ALT、HBVDNA无明显相关性。4.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是MHE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越重的患者发生MHE的风险越高。

张军昌,王永刚,林芳,牟劲松[9](2019)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肝性脑病是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从轻微认知障碍到昏迷等一系列神经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微肝性脑病、明显肝性脑病和昏迷;依据基础肝病的类型,HE分为A、B、C 3型。10%~50%接受门体静脉分流术的患者1年内可发生明显的B型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1年内病死率为54%~85%。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通过对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阐述,以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王刚[10](2019)在《氨通过上调P-Erk1/2通路作用于星型胶质细胞引起水通道蛋白4表达升高导致脑水肿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氨引起脑水肿后P-Erk1/2通路和水通道蛋白4之间的先后表达情况。方法实验将60只小鼠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Blank Group,n=10),尿素酶组(Urease,n=50),尿素酶组分为5个时间段每天腹腔注射(33 U/kg),空白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第一组当天注射尿素酶6 h后水合氯醛麻醉后断头取脑,第二组第二天继续注射尿素酶后6 h断头取脑,其余三组同理。用Western 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情况,选择AQP4表达最高时间点进行脑干湿重测量。取24 h以内刚出生的乳鼠,采用断头法取出大脑,剪碎、消化,置于皿中培养一个月后分别进行MTT、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技术来检测细胞增殖、AQP4及P-Erk1/2等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注射尿素酶建立高氨模型后,发现第二天脑水肿相关蛋白AQP4升高最明显(P<0.01),脑干湿重测量结果也较对照组高(P<0.05),MTT细胞增殖实验发现氯化铵浓度在5 mM时不会引起星型胶质细胞死亡,相反有些微促进生长作用(P<0.01),加氨处理的星型胶质细胞2 h P-Erk1/2表达增加,随后24 h AQP4表达增加,免疫荧光进一步验证了氨处理24 h AQP4表达增加。结论氨处理星型胶质细胞后,先通过P-Erk1/2通路,进而引起AQP4表达增加,导致脑水肿。

二、星形胶质细胞与肝性脑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星形胶质细胞与肝性脑病(论文提纲范文)

(1)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E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1.1 肝性脑病的中医历史沿革
        1.2 肝性脑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肝性脑病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2 肝性脑病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观察对象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2.5 病例入选与实验完成情况
        2.6 研究结果
        2.7 安全性指标
        2.8 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分析
    3 讨论
        3.1 主要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3.2 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3.3 大黄煎剂的药方分析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肝性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大黄煎剂对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1.1 定义及分型分级
        1.2 流行病学
        1.3 病因
        1.4 发病机制
        1.5 治疗
    2 祖国医学对肝性脑病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
        2.3 病机
        2.4 辨证分型
        2.5 论治
    3 导师治疗肝性脑病的学术思想
        3.1 “通腑开窍、通腑保肝”法的理论渊源
        3.2 导师对肝性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及脱落病例处理
        1.7 病例试验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3.3 安全性比较
    4 讨论
        4.1 大黄煎剂的组方及药理研究
        4.2 临床疗效分析
    5 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肝性脑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TAA诱导肝性脑病小鼠中巨噬细胞极化及自噬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小鼠A型肝性脑病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TAA诱导的肝性脑病小鼠中肝巨噬细胞增殖和极化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第三部分:TAA诱导的肝性脑病小鼠中肝脏自噬的改变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肝性脑病概述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肝性脑病药物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HE发病机制概况
2 HE治疗药物
    2.1 降氨药物
        2.1.1 肠道不吸收双糖:
        2.1.2 肠道非吸收抗生素:
        2.1.3 L-鸟氨酸L-门冬氨酸:
        2.1.4 微生态制剂:
        2.1.5 粪便菌群移植:
        2.1.6 乙酰左旋肉碱:
        2.1.7 苯甲酸钠:
        2.1.8 苯丁酸甘油酯:
        2.1.9 球形碳AST-120:
        2.1.1 0 甘露醇:
        2.1.1 1 聚乙二醇:
        2.1.1 2 中医中药:
    2.2 神经系统改善药物
        2.2.1 支链氨基酸:
        2.2.2 纳络酮:
        2.2.3 丙泊酚:
        2.2.4 苯二氮?类镇静药:
        2.2.5 GABAA受体甾体拮抗剂:
    2.3 干预氨毒性靶点药物目前,自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
        2.3.1 哇巴因拮抗剂:
        2.3.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2.3.3 抗氧化剂:
        2.3.4 自噬流促进剂:
3 结论

(5)活化核受体FXR对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及肝性脑病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材料、试剂、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试剂配制
    1.4 实验分组药物的配制
    1.5 引物设计序列
    1.6 主要设备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传代
    2.2 稳定表达细胞筛选
    2.3 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RTCA)测定细胞毒性及细胞增殖能力。
    2.4 组织或细胞RNA的提取
    2.5 RNA逆转录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
    2.7 组织蛋白提取
    2.8 Western blot实验
    2.9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2.1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
    2.11 小鼠大部肝切手术方法
    2.12 小鼠TAA腹腔注射
    2.13 生化指标ALT、AST、ALP等检测
    2.14 小鼠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
    2.1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第一部分: 细胞实验
        3.1 活化FXR提高C3A细胞的氨代谢以及耐氨毒能力
        3.2 活化FXR并恢复氨代谢通路对细胞氨代谢能力的影响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3.3 肝性脑病模型的建立
        3.4 活化FXR能改善肝损伤小鼠的氨代谢水平
        3.5 活化FXR改善肝性脑病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组织特异性游离氨与氨基酸的氨代谢途径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15)N同位素标记代谢物检测
    2.2 ~(13)C同位素标记代谢物检测
    2.3 视网膜和RPE/脉络膜离体培养——无标记NH_4C1
    2.4 质谱联合气相质谱检测
    2.5 GC-MS上机检测
    2.6 GC-MS数据分析
    2.7 IsoCor丰度矫正
    2.8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探究不同组织间游离氨代谢特征
        3.1.1 体内实验动态标记结果
        (1) 神经视网膜组织与脑组织氨代谢特点
        (2) 肝脏组织氨代谢特特点
        3.1.2 体外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间游离氨代谢特征
        (1) 不同浓度非同位素标记NH4Cl对主要糖和氨基酸代谢物的影响
        (2) 不同浓度同位素标记NH4Cl对主要糖和氨基酸代谢物的影响
        (3) 神经视网膜与RPE/视网膜游离氨代谢特征比较
        (4) 神经视网膜组织中不能产生尿素
        3.1.3 讨论
        (1) 实验方法选取—气相色谱-质谱平台联合同位素稳态记法
        (2) 实验对象选择—体外实验选择培养视网膜器官的原因
        (3) 生理状况时氨代谢的组织特异性
        (4) 氨中毒时氨代谢的组织特异性
        3.1.4 小结
    3.2 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中主要氨基酸的氨代谢通路特点
        3.2.1 结果与分析
        (1) 探究谷氨酰胺氨代谢通路的特点
        (2) 探究天冬氨酸氨代谢通路特点
        (3) 探究丙氨酸氨代谢通路特点
        3.2.2 讨论
        (1) 神经视网膜组织依赖于天冬氨酸转移酶重新合成谷氨酸和谷氨酸衍生胺基酸
        (2) RPE/脉络膜合成多种氨基酸——与它执行复杂的功能相适应
        (3) 神经视网膜组织与RPE/脉络膜特组织代谢差异研究
        3.2.3 小结
    3.3 探究MPC活性抑制后,主要氨基酸的氨代谢通路变化特点及机制
        3.3.1 结果与分析
        (1) MPC活性抑制后,谷氨酰胺氨代谢通路变化特点
        (2) MPC活性抑制后,丙氨酸氨代谢通路变化特点
        (3) MPC活性抑制后,丙氨酸碳代谢通路变化特点
        3.3.2 讨论
        (1) 丙酮酸代谢,线粒体丙酮酸转运MPC
        (2) MPC活性抑制后神经视网膜和RPE/脉络膜天冬氨酸氨来源不同
        (3) 神经视网膜组织和RPE/脉络膜组织氨代谢共生关系
        3.3.3 小结
4.结论
    4.1 游离氨代谢特点
    4.2 视网膜和RPE/脉络膜的氨基酸氨代谢通路特点
    4.3 创新点
    4.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小柴胡汤激活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A型肝性脑病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小柴胡汤激活NRF2通路对大鼠A型肝性脑病治疗作用与机制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小柴胡汤激活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乙型肝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中医证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研究现状
        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流行病学
        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诊治现况
        四、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预后
    第二节 中医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认识
        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中医治疗
    第三节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案
        (一) 研究对象
        1. 对象来源
        2. 西医诊断标准
        3. 中医诊断标准
        4. 正常组纳入标准
        5. 正常组排除标准
        6.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或失代偿期纳入标准
        7.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或失代偿期排除标准
        8. 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分级法
        (二) 研究步骤
        (三) 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 正常人群NCT-A和DST参考值范围的确定
        (二) 乙型肝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横断面研究
        1. 一般情况
        2. 乙型肝炎肝硬化MHE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 乙型肝炎肝硬化MHE与理化客观指标的相关性
        4. 乙型肝炎肝硬化MHE与腹水的相关性
        5. 乙型肝炎肝硬化MHE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
        6. 乙型肝炎肝硬化MHE与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一、乙型肝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二、乙型肝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1. 乙肝肝硬化MHE发病与肝储备功能密切相关
        2. 乙肝肝硬化MHE发病与腹水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氨血症
2 氧化应激
3 脑能量代谢
4 神经炎症
5 神经递质功能障碍
6 胆汁酸
7 血脑屏障通透性
8 肠道微环境
9 骨骼肌减少
1 0 其他因素

(10)氨通过上调P-Erk1/2通路作用于星型胶质细胞引起水通道蛋白4表达升高导致脑水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星形胶质细胞与肝性脑病(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黄煎剂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E的临床观察[D]. 金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大黄煎剂对湿热内蕴证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D]. 覃秀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TAA诱导肝性脑病小鼠中巨噬细胞极化及自噬的改变[D]. 余淑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肝性脑病药物治疗进展[J]. 褚玉莹,王雪,戴红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02)
  • [5]活化核受体FXR对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及肝性脑病的作用研究[D]. 白校杰. 河南大学, 2020(03)
  • [6]组织特异性游离氨与氨基酸的氨代谢途径及机制研究[D]. 徐蓉. 扬州大学, 2020
  • [7]小柴胡汤激活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A型肝性脑病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贾为壹.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8]乙型肝炎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中医证候研究[D]. 陈沿任.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新进展[J]. 张军昌,王永刚,林芳,牟劲松.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9(01)
  • [10]氨通过上调P-Erk1/2通路作用于星型胶质细胞引起水通道蛋白4表达升高导致脑水肿的研究[D]. 王刚. 锦州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星形胶质细胞和肝性脑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