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业税现状分析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旷媛[1](2020)在《税收负担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1994年起我国政府开始推行分税制改革,自此我国的税收体系逐步呈现出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状态,两税并行的税制结构符合当时的国情,并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猛,与当时的事实情况存在很大不同,旧时两税并行的税制政策已然不适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从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营改增”政策试点,到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选取“营改增”前后房地产企业的数据,旨在研究房地产上市企业的税收负担与投资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营改增”和税收负担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相关国内外文献,阐述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其次分析了“营改增”的出台背景和政策内容,以及全国和房地产行业的税负、投资现状;然后以12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8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设置政策虚拟变量并引入交互项,利用回归模型,研究分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税负对投资的影响。并且将企业投资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投资和金融投资,将企业税负具体到增值税税负和企业所得税税负,研究企业的税负结构与投资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无论是整体税负还是具体的增值税税负和企业所得税税负,均会抑制企业的总投资行为,特别是对房屋建筑的投资;“营改增”政策则会激励企业的总投资行为,主要体现在对房屋建筑的影响。而税负和“营改增”对企业的金融投资规模均不存在显着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目前的政策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应调整投资情况、完善增值税税抵扣链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政府方面来看,政府应该降低企业税负、完善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级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以期能促进企业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完善。
白晨曦[2](2020)在《税收分成的环境污染效应研究 ——来自中国地级市经验证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伴随经济“增长奇迹”而来的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中国式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税收分成作为财政分权体制下重要制度安排,规定了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财源即税收收入在中央、省级及地市之间的分配关系。在财政激励下,税收分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决策,进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效应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从税收分成的角度出发,探讨税收分成财政激励对于地方政府行为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将税收分成、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进一步探究税收分成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理论分析入手,分析了税收分成对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机制,并提出理论假说。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增值税和营业税税收分成及其变化的环境污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接着又构建了影响机制模型,以进一步探究税收分成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最后,分东、中、西部实证检验了税收分成及其变化环境污染效应的地区异质性。税收分成及其变化对环境污染的基础回归发现,地级市增值税分成比例越高,辖区内环境污染水平越高,营业税分成比例越高,环境污染效应则显着降低,增值税分成比例的下降和营业税分成比例的上升均有助于提升环境质量。本文通过更换环境污染水平及地级市税收分成比例度量方式、构建税收分成变化强度DID回归模型和加入环境污染滞后变量的系统GMM回归进行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基础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影响机制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是税收分成比例影响环境污染的重要传导路径,营业税相对增值税的高税收分成比例促使地方政府更偏向营业税对应的第三产业而非增值税对应的第二产业,地方政府对两税对应不同产业扶持力度的差别会导致不同产业的发展规模及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辖区内环境污染水平。分地区回归结果发现东、中、西部两税分成比例及其变化程度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结果与全国层面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东部地区营业税分成比例对环境污染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显着,而增值税分成比例的环境污染效应则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且营业税分成比例上升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抑制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而增值税分成比例下降则在东部地区表现出更大的环境污染抑制效应。根据税收分成、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相关理论及实证检验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导向,深化改革税收分成制度安排;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的激励机制;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
徐谨[3](2020)在《“营改增”政策下建筑企业税负变化与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的税收政策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营改增”是我国新的时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税收政策的新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正从粗放保量式增长向集约保质式增长转变,对经济重心的转移和支柱产业的变化都提出了针对性更强的税制改革的紧迫要求。建筑企业作为传统的营业税纳税企业的典型例子其营业额连年保持高增长,但重复征税现象日益严重,这与中国目前的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背道而驰。因此,“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变化与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税收改革的重点。本文针对“营改增”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业税收负担的影响进行调研,通过相关学者的研究,探索中国建筑业税收管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为建筑业税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及建议。本文以X建筑企业为研究案例,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依靠X建筑企业“营改增”前后税收负担变化的现状分析,并结合调研所得真实的数据进行比较,为X建筑企业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大环境下减轻税收负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包括: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重新编制会计核算准则;加强发票归集和管理,防范潜在涉税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思路;提升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调整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等。这些对策及建议既解决了X建筑企业的现实遇到的问题,也从长远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在“营改增”政策下的可持续发展。从营业税到增值税的转变是中国税收制度历史上的一大亮点。他对我国各个行业在税收管理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性行业,它涉及的业务非常广泛,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安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业面对“营改增”带来的税负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徐静[4](2020)在《区域视阈下“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和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房地产行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之一,也是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促使房地产业也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愈加显着,使得房地产业的区域性分化也逐渐明显,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能够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作用。2016年5月1日,房地产业、金融业等作为最后一批改革的行业纳入了营改增的范围,至此,我国进入了全面营改增的时期。此后,政府为了实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结构性减税目标,多次下调了房地产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从而对各个行业产生了联动影响。因此,对于营改增政策实施较晚、区域性特征较强的房地产业,如何评判房地产企业区域性税负与绩效变化状况,房地产业营改增的预期目标是否有效实现的研究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以房地产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切入研究主题,对国内外关于增值税制度、企业绩效、房产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等文献进行评述,并透析了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其次,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和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实际经济指标对房地产业实际税负进行全面深入测算,探究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房地产业的内外环境因素分析了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过程。再次,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先阐述了房地产企业的概况,再分析了房地产业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税负现状以及房地产企业的绩效现状。然后,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实证分析营改增对各区域房地产企业税负和绩效的影响,并得出实证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营改增不仅降低了房地产企业的税负还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绩效。从区域视角看,营改增对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企业减税效应明显,对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房地产企业减税效果不显着;营改增对东部地区房地产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最显着,对西部地区影响较小。从各影响变量看,外购可抵扣生产成本与企业税负呈负相关关系;毛利率与企业税负呈正相关关系;新增固定资产的抵扣效应却与企业税负的关系不显着。此外,在营改增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物价水平越高的地区对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最后,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针对性地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鲍媛媛[5](2020)在《“营改增”对H建筑公司税负的影响研究 ——基于A项目工程进度》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展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自此“营改增”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增值税替代了营业税。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由于建筑业涉及面广、经济业务复杂、建筑业“营改增”改革一直受到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与建筑业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营改增”税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避免重复纳税、实现行业结构性减税。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相比于其他行业而言,受到“营改增”政策的影响更大。建筑业实施“营改增”政策以来,政府部门及时推出了过渡性优惠政策、调整建筑业增值税税率、扩大建筑业抵扣范围,不断完善“营改增”税收制度。国内专家、建筑业从业人员主要从国家宏观经济方面与企业层面分析了“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并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本文以新的视角从企业施工项目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流转税研究现状,阐释我国“营改增”政策逐步扩展到建筑业是我国税制与国际化接轨的必然选择。同时理顺我国“营改增”的历史进程并对比了建筑业“营改增”前后的税负变化与税负影响为论文的展开做铺垫。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了H建筑公司现状与纳税情况,并根据该公司近四年的财务数据提出问题:H建筑公司实施“营改增”后的流转税税负与总税负水平偏高,企业利润率虽略高于本地同行业平均水平,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采用比较分析法基于A项目工程进度分析“营改增”前后各施工阶段税负情况并把A项目分成三个不同类型的子项目测算“营改增”前后税负情况,归纳出“营改增”对H建筑公司的正面影响,如有利于该公司加强内部管理、节约货币资金与重视供应商管理等;并归纳出“营改增”对H建筑公司的负面影响,如“营改增”后的财务管理更加复杂、涉税风险更大、公司总体税负增加等。通过上述A项目“营改增”前后税负的纵向对比与横向对比,本文发现A项目流转税税负与总税负降低是三个不同类型的子项目相互作用与相互抵消的结果。为了避免以偏概全式结论,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前后税负平衡时不同类型项目的占比情况,从而揭示了H建筑公司税负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建项目占总项目的比重偏高。本文进一步归纳了该公司税负增加的具体原因如承建的土建项目进项税抵扣不足、人工成本在项目施工成本中所占比重大、承建的土建项目比重大、该公司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不够完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如该公司应加强采购物资管理、适当提高机械化水平、优化项目结构、提升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水平。本文研究有助于H建筑公司降低流转税税负与总税负水平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对同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具有参考价值。
吴贵芝[6](2019)在《营改增对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研究 ——以某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3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为保证工程造价在营改增中顺利过度和全面落实,针对此次税制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2月颁布《关于做好“营改增”后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的通知》。当前,中国的经济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力能源需求日益提升,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投资持续扩大。在这一大环境下,从事电力工程方面的企业是否能够有效把握机遇,将企业发展与税制改革相协同,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电力工程作为国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常常具有投资金额大,工程量多的特点,针对电力工程的普遍性特点,有效把握工程造价这一关键环节,积极分析营改增对电力工程造价的核心影响因素,探索营改增后电力工程造价的新管理模式,是从事电力工程方面的企业实现降税增效的基础。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以X勘察设计公司承接的N镇J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例,首先,对该工程营改增前后造价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总体情况构建营改增前后工程造价变动的数学模型。接着,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综合运用平衡点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如下:营改增前后税种的变化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化幅度不大,工程造价中增值税所占比例是影响工程项目利润的首要因素。最后,从营改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及应对措施,包含招投标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分包管理等方面,可以对相关电力勘察设计公司今后的项目管理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郑涵[7](2019)在《“营改增”后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金融业的税收制度作为我国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为国家贡献重要的财政收入以外,也潜移默化地给金融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税收原则理论、税收中性理论、最优税制理论及税收职能理论等基础理论,通过历史与现状的纵向比较,本行业与其他行业及国际上相关国家的横向比较,揭示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营改增”顺利落地实施这一历史契机,提出税收制度完善与税收立法应相辅相成,二者相得益彰。同时本文就推进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和立法的指导思路和路径选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根据以上思路,本文论述内容如下:论文首先探寻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进程,归纳各阶段的特点,金融业税收制度的沿革是与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但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发展仍需要关注一些问题。站在今天的历史时点和空间位置,对我国金融税制现状特点进行归纳和评价,更深刻的阐述了我国金融业税制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营改增”税制改革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包括其对普遍关注的金融业税负的影响;对金融业经营模式、经营成果、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从多个侧面评价了“营改增”在金融税制改革中的历史作用、对金融业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本文以具有较好代表性的国有五大商业银行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对金融主体征收的税收,尤其是间接税,对金融主体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带来了非中性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主体的盈利能力和效率,进而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活力。同时,随着金融主体积极性的降低,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后,本文论述了如何体现一个科学、现代的金融业税制体系的税收中性特征,如何选择实现税收中性的路径。通过比较国际上相关国家的整体税制设计思路和税种要素,分析其税制设计背后的原因,具体从直接税和间接税两方面比较税制结构、税种选择和税种要素等,分析国际上相关国家金融业税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践,研究国际上相关国家税制给我国金融业税制完善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我国金融业双主体税种的情况下,完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是完善我国金融税制体系的有力抓手。“营改增”改革之后,作为金融业主体税种的增值税立法已经刻不容缓。本文论述了金融税收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立法路径的选择上,应尽可能的采用原则性立法的模式,同时在法律具体内容中对相关产品服务约定清楚。在“营改增”后相对稳定的时期,应该尽可能做到先立法后改革。金融业税收制度的立法要明确立法与授权的关系,促进现代税制结构的形成,要明确政策目的,坚持税制改革的初衷。结合国内外热点问题,我国应着眼建立能适应经济全球化、防范金融危机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体系。税收制度完善与税收立法相辅相成。税制完善要通过深化税制改革,凝炼税制要素来完善,又通过税收立法来引领,从而推进税收立法。而我国税收立法应具有前瞻性,更好发挥税收立法对税收制度完善的引领作用。在使完善税收制度与税收立法二者相辅相成的总体思路下,本文从作为具体立法内容的税收制度,即从直接税、间接税结构和内容角度,对税制结构、税种要素的完善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写作视角具有创新性,从适用金融业税收政策的主体角度,对“营改增”实施后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问题进行研究。以税收制度对金融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述金融业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营改增”改革及“营改增”后金融业税收制度对金融业的影响及推进制度完善和税收立法的相关建议。以金融业市场主体的视角,对税收制度对金融业影响进行了量化评估,包括统计性的数据分析、归纳金融业税收政策特点、“营改增”对金融机构主体税负变化及经营结果的影响、降低间接税税率对金融机构主体的影响等等,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实证分析部分的模型建立、变量设定及结论分析具有创新性。论文结合面板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混合的数据特点,选取税收变量和可以代表金融业经营指标的变量,建立模型,分析得到税收对金融主体盈利能力、经营效率、信贷规模等非中性影响的结论。为后文分析实现税收中性的途径奠定了基础。在比较我国与国际上相关国家税收制度时,本文并没有简单分析税收制度内容的不同,而是从税收制度设计的理念和整体思路出发,分析税收制度设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金融业特点,提出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需向国际上相关国家借鉴和完善方面的建议。本文提出了以下结论:关于通过实证分析得到金融业税收影响金融主体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了金融业的活力和效率,不利于体现税收中性特征的结论。提出通过尽可能全面降低税收对金融业经营的影响,降低税负,尤其是间接税税负、缩小免税范围、保证抵扣链条完整、合理设定征税环节等方式以实现税收中性,提高社会整体福利;降低税收遵从成本也是体现税收中性的重要方面,税收中性不单单体现在税收金额上,也体现在不给纳税人带来超额负担,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提高整体社会效率方面。通过与国际上相关国家的金融业税制结构、税种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其设计原因、理念及发展思路,提出需树立大局意识、全面考虑战略性、系统性的问题,需统筹考虑税制结构、各税种的配合与衔接,在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的同时优化各税种要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暂时不宜开征银行税等功能性税种,但可以向国际上相关国家借鉴,合理设计间接税征税环节,试点消费地原则增值税,以更好的发挥税收中性特征,均衡税源。对于税种要素中降低税率及税率简并的方式,国际上相关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不同,我国在减并税率的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如何完善税收优惠制度。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与税收立法的关系,二者相互推进,相辅相成。深化税制改革,凝练税制要素,完善金融业税制是推进金融业税收立法的基础;而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推进税收立法又引领税制改革。推进税收制度完善应兼顾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抑制金融风险与推进金融创新的平衡、建立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平衡、优化税制结构与构建地方税税制体系的平衡。我国宏观经济大形势和金融业发展热点问题不可避免的影响了金融业税制发展和演进,在金融全球化、数字化、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当今宏观经济和社会的热点问题,应更好发挥立法前瞻性对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的引领作用。结合金融业自身特点,本文论述了应在一种产品服务一种税收规则的方式明确税种要素的基础上,采用原则性的立法模式。同时在“营改增”实施后税种要素相对科学合理、税收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先立法后改革的路径。对于完善金融业间接税税收制度的具体建议,论文提出:1.应尽快完善传统信贷业务等核心业务间接税税收制度,短期内贷款利息支出进项税应允许下游企业进行部分抵扣,在财政收入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期,进一步允许贷款利息支出进项税全额抵扣;长期,应对金融业核心业务免税,并给融资企业配套的进项税扣除政策。2.随着我国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改革,应进一步降低、简并增值税税率。短期内,参考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的进项税配套扣除政策完善金融业相关抵扣配套政策;中期,考虑调整较高两档增值税税率,适当降低金融业核心业务税率;长期,随着我国增值税税率三档并两档的改革完成,对金融业核心业务免税。3.对金融业相关业务,理顺增值额,确定合理的计税基础。4.合理确定征税范围。5.将增值税改革融入到中央、地方税制建设的过程当中;中央地方的税收收入分配应保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采用以事权定财权的原则,使地方政府具有积极性。我国可考虑由现在的按比例分成方式逐渐转变为特殊行业分配原则与消费地原则相结合的模式,对于部分特殊行业增值税收入归中央政府,用于风险防范、危机应对及补偿税式支出等,对于其他行业,结合可以调整的分成比例,试点实行消费地增值税,以更好的体现税收中性,公平各地区税负,使地方政府注重内涵式发展。6.尽快推进增值税电子发票建设,提高征管效率,降低遵从成本。7.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有的放矢,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等,使金融业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等等。对于完善金融业直接税税收制度的具体建议,论文提出:1.合理设定金融业企业所得税税负。2.合理设定所得税税率结构。3.将金融业风险防范与企业所得税制度紧密结合。4.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更好的发挥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等。总之,“营改增”实施后应积极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的完善,同时加快推进适应并促进金融业发展的金融业税制(如增值税制等)的立法进程。
蔡培培[8](2019)在《营改增对X省建筑业税负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在1979年首次试行增值税,并于1984年正式确立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的税制。此后,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步完善,营业税和增值税双税并行的税制弊端逐渐显现,2011年,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方案。建筑行业是X省的支柱行业,但行业过度竞争、管理不规范使得盈利空间缩窄,“营改增”实行后,在赋税方面如何处理政府与建筑企业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针对建筑行业研究“营改增”所带来的影响和可能采用的对策。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在营改增领域的研究文献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列明,把营业税与增值税在计税方法、征收范围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建筑行业实行“营改增”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深入剖析。然后本文对X省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情况及税收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建安造价的角度对价税分析进行适度调整,构建了增值税纳税测算模型,从X省目前的税收结构和建筑行业的现状中选取了测算样本,从数据方面呈现了“营改增”实行后X省建筑行业的税负变化情况,本文构建的模型计算结果为:“营改增”政策实行后,X省份的建筑行业税负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由于进项业务的平均税率较高以及进项业务价款占营业税中建安造价比例明显较高,因此所选取的样本项目在“营改增”实行后,建安造价与应纳税额均有所降低。其次,本文在结合X省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下,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测算,测算结果从实际和理论两个角度对“营改增”影响建筑行业的税负变化因素进行了论证。论证结果显示部分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等对进项税额的抵扣较少是影响建筑行业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对X省的数据模型得出来的计算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实际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占比与建筑行业的税负之间存在着非常敏感的负相关联系,数据计算的临界值为52.4%。最后,针对X省的建筑行业实行“营改增”后的税负情况,本文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张又嘉[9](2019)在《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及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TD建设公司为例》文中指出自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全面纳入营改增政策试点范围,这是我国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随着营改增试点政策的全面实施,建筑业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变化,为建筑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打稳根基。营改增实施的初衷是规避重复征税现象,为企业降低税负。建筑企业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了减税目标,营改增对其税负及财务绩效的影响情况如何等都是值得深入分析探讨的问题。因此,以具体建筑企业TD建设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和财务绩效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论文通过营改增对TD建设公司的影响为例,对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税负与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为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完善与应对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论文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以TD建设公司为例,首先,研究TD建设公司的经营现状,以及在营改增实施前后的税负变化,得到了营改增后企业的实际税负有所增高的结论。其次,分析了TD建设公司的财务绩效问题,分析发现,公司实施营改增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影响良好,只是营运能力略有下降。最后,基于税负和财务绩效角度对营改增政策的完善与建筑企业应对提出具体建议。税负方面主要从政策、征收管理以及建筑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减轻税负的建议,其中政策层面提出要实行差别幅度税率、增加进项税抵扣项目及范围的建议。征收管理层面提出要加快修订税收征管法、加大发票监管力度的建议。企业层面提出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供应方,重视增值税法定扣税凭证的取得;加速升级设备,压缩人工成本;规范“甲供材”实施情况等方面提出建议。财务绩效方面主要从严格把控企业成本、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现金使用效率、优化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控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人员建设等提出增强企业财务绩效的建议。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建筑企业在改革初期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出现税负增加的现象,但是长远而言,营改增有利于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通过上述研究,以期对建筑企业营改增政策的完善与建筑企业积极应对改革,切实实现营改增的实质性减税目标能够有所裨益。
孙艺博[10](2019)在《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H省近6年税收数据的面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作为“十二五”规划时期和“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税收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核心就是调减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使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使其征收额增大。有利于整体上行业企业税负的减少,推动行业内部结构优化和转型及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增效,也引领税收体制及税务部门改革向纵深发展。同时,“营改增”政策带来地方税收减少的负面效应,存在地方政府事权不断扩大,支出压力增大的现实困境。因此,本文以H省14个市2011-2016的税收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测算H省“营改增”政策效果,并提出H省“营改增”政策体系优化的建议。第一章探讨“营改增”政策相关概念,研究“营改增”政策出台的目的、实施步骤及意义,分析“营改增”政策背后暗含的理论依据:负担平等和税收中性、税收经济效率和税收行政效率、公共财政和税收分割理论、后实证主义政策评估理论。第二章以H省税收面板数据为例,分析“营改增”政策在试点推行中取得的成效:减轻企业税负,转变地方税收增长方式;企业内部结构完善,为供给侧建设搭建新的平台;为H省国地税部门改革带来新契机;促进综合治税平台的搭建。同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H省企业税负减少但地方政府失去主体税种;H省企业内部结构但违背税收中性原则;H省国地税部门合并工作存在难度;H省税收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第三章对H省“营改增”政策效果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借鉴双重查分法估计“营改增”对地方政府税收减少的政策贡献量,包括双重差分法的引入和该政策的适用性,回归模型的设定和数据描述,报告主要回归结果:营改增政策对地方税收收入有一定的负效应,对样本期间H省地方税收减少的贡献量高达27.6%以上,该影响有一定的持续性,政策实施全面推开时效果显着,且以上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等。并对“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原因分析:“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各年度效力变化分析;不含和包含其他控制变量的估计效果对比分析,探究该影响的持续性。第四章结合当前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现状及回归结果,提出“营改增”政策体系可从五个方面进行优化,即中央政府完善增值税税制,在直接税和间接税保持均衡;H省政府促进地方税系和辅助税系的配套,规范税务部门征收管理;各市政府发展区域经济。
二、营业税现状分析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营业税现状分析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税收负担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六、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税收负担 |
二、企业投资 |
第二节 税收负担对企业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 |
一、新古典投资理论 |
二、税收替代效应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三节 “营改增”对企业投资影响的机制分析 |
一、资产的相对价格 |
二、企业现金流 |
三、企业融资约束 |
第二章 企业税负及投资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营改增”政策现状 |
一、“营改增”的概念 |
二、“营改增”的过程 |
第二节 我国税收负担现状 |
一、全国整体税负现状 |
二、房地产行业税负现状 |
三、房地产行业主要税种 |
第三节 企业投资的现状分析 |
一、全国整体投资情况 |
二、房地产行业投资现状 |
第三章 税收负担影响房地产企业投资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模型构建及假设 |
一、模型建立 |
二、变量说明 |
三、研究假设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性检验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整体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按“营改增”试点前后的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相关性分析 |
第三节 回归结果分析 |
一、整体税负对企业投资影响的回归分析 |
二、增值税税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三、企业所得税税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四、稳健性检验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营改增”刺激了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行为 |
二、税负约束了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行为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企业应调整投资结构,降低企业成本 |
二、政府应继续深化税收改革,促进投资结构合理化 |
参考文献 |
(2)税收分成的环境污染效应研究 ——来自中国地级市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点 |
第一章 基础理论分析与理论假说 |
第一节 基础理论分析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外部性理论 |
三、财政分权理论 |
第二节 理论假说 |
一、税收分成对产业结构影响 |
二、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影响 |
三、税收分成对环境污染影响 |
四、研究假说 |
第二章 税收分成与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税收分成制度演变与测度 |
一、税收分成制度演变 |
二、税收分成测度 |
第二节 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
第三章 税收分成及其变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一、基本模型设定 |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二节 基础回归分析 |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
一、更换环境污染水平的度量方式 |
二、更换地级市税收分成比例的度量方式 |
三、税收分成变化强度DID回归 |
四、系统GMM回归 |
第四节 影响机制探究 |
一、影响机制模型设定 |
二、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分析 |
第五节 地区异质性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一、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导向,深化改革税收分成制度安排 |
二、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的激励机制 |
三、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营改增”政策下建筑企业税负变化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营改增”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营改增”相关概念 |
2.1.1 营业税基本概念 |
2.1.2 增值税基本概念 |
2.1.3 “营改增”基本概念 |
2.2 “营改增”基本理论 |
2.2.1 税制转嫁理论 |
2.2.2 税收中性理论 |
2.2.3 税制优化理论 |
第三章 建筑业“营改增”的现状分析 |
3.1 建筑业的现状分析 |
3.1.1 建筑业简介 |
3.1.2 建筑业特征 |
3.1.3 建筑业发展状况 |
3.2 建筑业“营改增”前后差异性对比 |
3.2.1 计税依据及税率变化 |
3.2.2 计税方法及纳税主体变化 |
3.2.3 计税原理及特征变化 |
3.3 “营改增”对企业职能部门的影响效果 |
第四章 “营改增”对X企业的影响分析 |
4.1 X企业的基本情况 |
4.2 “营改增”对X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
4.2.1 对整体税负的影响 |
4.2.2 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对税负影响 |
4.3 “营改增”对X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
4.3.1 会计科目的变化 |
4.3.2 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 |
4.4 “营改增”对X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
4.4.1 对发票管理的影响 |
4.4.2 对合同管理的影响 |
4.4.3 对财务审核的影响 |
第五章 X企业应对“营改增”建议及对策 |
5.1 加强纳税筹划,完善税务管理 |
5.2 加强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养,完善财会制度 |
5.3 加强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思路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区域视阈下“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和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营改增相关内容 |
2.1.1 营改增的内涵 |
2.1.2 营改增的改革进程 |
2.1.3 房地产企业“营改增”的内容 |
2.2 税收负担的相关内容 |
2.2.1 税收负担的内涵 |
2.2.2 税收负担分类 |
2.2.3 税收负担衡量指标 |
2.3 企业绩效的界定 |
2.3.1 绩效的基本定义 |
2.3.2 绩效的评价指标 |
2.4 区域划分方法 |
2.5 理论基础 |
2.5.1 税收中性理论 |
2.5.2 拉弗曲线理论 |
2.5.3 税负转嫁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影响的分析 |
3.1.1 营改增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 |
3.1.2 营改增对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影响 |
3.1.3 营改增对企业总税负的影响 |
3.2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绩效影响分析 |
3.2.1 营改增与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企业绩效 |
3.2.2 营改增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企业绩效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企业现状分析 |
4.1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概况 |
4.1.1 房地产企业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
4.1.2 房地产企业营运情况 |
4.2 房地产企业的税负比较分析 |
4.2.1 房地产企业宏观税负分析 |
4.2.3 房地产企业微观税负分析 |
4.3 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的现状分析 |
4.3.1 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宏观分析 |
4.3.2 房地产企业经营绩效微观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样本设计 |
5.1.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5.1.2 样本数量描述 |
5.2 研究设计 |
5.2.1 研究假设 |
5.2.2 变量定义 |
5.2.3 模型构建 |
5.3 实证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相关性分析 |
5.3.3 相关检验 |
5.3.4 回归分析 |
5.3.5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6.1 研究设计 |
6.1.1 研究假设 |
6.1.2 变量定义 |
6.1.3 模型构建 |
6.2 实证分析 |
6.2.1 描述性统计 |
6.2.2 相关性分析 |
6.2.3 相关检验 |
6.3 营改增对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
6.3.1 不考虑外部影响因素的企业绩效回归分析 |
6.3.2 加入外部影响因素的企业绩效回归分析 |
6.3.3 外部因素对绩效的影响回归分析 |
6.3.4 稳健性检验 |
6.3.5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政府层面的建议 |
7.2.2 房地产企业层面的建议 |
7.3 局限性与展望 |
7.3.1 局限性 |
7.3.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5)“营改增”对H建筑公司税负的影响研究 ——基于A项目工程进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营业税 |
2.1.2 增值税 |
2.1.3 营改增 |
2.2 税收相关理论 |
2.2.1 税收公平原则 |
2.2.2 税收效率原则 |
2.2.3 税收适度原则 |
2.3 建筑业“营改增”理论 |
2.3.1 建筑业“营改增”前后税负处理变化 |
2.3.2 建筑业“营改增”前后的税负影响 |
3 H建筑公司现状与纳税情况介绍 |
3.1 H建筑公司现状 |
3.1.1 H建筑公司概况 |
3.1.2 H建筑公司组织架构 |
3.2 H建筑公司纳税情况介绍 |
3.2.1 H建筑公司纳税情况 |
3.2.2 H建筑公司“营改增”前后税负影响分析 |
4 “营改增”对H建筑公司A项目税负的影响分析 |
4.1 H建筑公司承建的A项目概况 |
4.1.1 A项目简介 |
4.1.2 A项目工程量介绍 |
4.2 基于A项目工程进度的“营改增”前后税负测算 |
4.2.1 A项目施工准备阶段“营改增”前后税负测算 |
4.2.2 A项目施工土建阶段“营改增”前后税负测算 |
4.2.3 A项目施工安装阶段“营改增”前后税负测算 |
4.2.4 A项目施工装饰阶段“营改增”前后税负测算 |
4.2.5 A项目施工竣工验收阶段“营改增”前后税负测算 |
4.2.6 A项目施工审计阶段“营改增”前后税负测算 |
4.2.7 A项目施工保修阶段“营改增”前后税负测算 |
4.2.8 A项目不同类型的子项目“营改增”前后税负测算 |
4.3 “营改增”对H建筑公司税负的正面影响 |
4.3.1 有利于H建筑公司加强内部管理 |
4.3.2 有利于H建筑公司节约货币资金 |
4.3.3 有利于H建筑公司重视供应商管理 |
4.4 “营改增”对H建筑公司税负的负面影响 |
4.4.1 H建筑公司“营改增”后财务管理更加复杂 |
4.4.2 H建筑公司“营改增”后涉税风险更大 |
4.4.3 H建筑公司“营改增”后总税负增加 |
5 “营改增”影响H建筑公司税负增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
5.1 “营改增”影响H建筑公司税负增加的原因 |
5.1.1 H建筑公司承建的土建项目进项税额抵扣不足 |
5.1.2 H建筑公司人工成本在项目施工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 |
5.1.3 H建筑公司承建的土建项目比重大 |
5.1.4 H建筑公司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不够完善 |
5.2 “营改增”影响H建筑公司税负增加的应对措施 |
5.2.1 H建筑公司应加强采购物资管理 |
5.2.2 H建筑公司应适当提高机械化水平 |
5.2.3 H建筑公司应优化施工项目结构 |
5.2.4 H建筑公司应提升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水平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营改增对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研究 ——以某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营改增相关政策及理论分析研究 |
2.1 营业税现状分析 |
2.1.1 营业税简述 |
2.1.2 我国的营业税现状分析 |
2.2 增值税相关分析 |
2.2.1 增值税简述 |
2.2.2 增值税的类型分析 |
2.2.3 增值税的税率及计税方法 |
2.3 实行增值税的现实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营改增前后电力工程造价变化分析 |
3.1 工程造价基本内容 |
3.1.1 工程造价的含义 |
3.1.2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涵 |
3.2 工程造价的构成 |
3.3 工程造价的特点 |
3.4 营改增前后工程造价税收变化分析 |
3.4.1 营业税模式下的税率分析 |
3.4.2 增值税模式下的税率分析 |
3.4.3 营改增对不同企业税负的影响 |
3.5 “营改增”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 |
3.5.1 “营改增”对工程造价构成的影响 |
3.5.2 “营改增”对人工成本的影响 |
3.5.3 “营改增”对材料成本的影响 |
3.5.4 “营改增”对机械使用成本的影响 |
3.6 工程造价营改增后计价规则变化 |
3.7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营改增对电力工程项目造价影响案例分析 |
4.1 勘察设计行业概述 |
4.1.1 勘察设计行业的业务覆盖范围 |
4.1.2 X勘察设计公司简介 |
4.1.3 “营改增”对X勘察设计公司纳税行为的影响 |
4.2 J变电站工程概况 |
4.3 营改增之后工程造价的计算及分析 |
4.4 营改增前后工程造价数据分析 |
4.5 营改增前后工程造价变动模型 |
4.5.1 模型依据 |
4.5.2 模型构建 |
4.5.3 增减平衡点分析 |
4.5.4 敏感性分析 |
4.5.5 模型结果分析 |
4.6 营改增前后企业利润增减变动模型 |
4.6.1 一般计税法下利润的变动 |
4.6.2 模型结果分析 |
4.7 营改增对电力工程管理的新要求及应对措施 |
4.7.1 工程招投标 |
4.7.2 工程成本管理和合同管理 |
4.7.3 采购管理 |
4.7.4 分包管理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7)“营改增”后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五节 写作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六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业税收制度演变 |
第二节 从税制历史沿革看我国金融业税制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第三节 我国现行金融业税收情况概况 |
第三章 “营改增”的改革背景及对金融业的影响 |
第一节 “营改增”的理论依据和改革背景 |
第二节 “营改增”对金融业税负的影响 |
第三节 “营改增”对金融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
第四节 “营改增”对金融业影响评价 |
第四章 我国税收制度对金融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效应实证分析 |
第二节 实证研究结论分析与政策启示 |
第五章 国际金融业税制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业税制设定基本思路与框架 |
第二节 国际上相关国家金融业税制要素比较研究 |
第三节 国际上相关国家金融业间接税制研究 |
第四节 国际上相关国家金融业直接税制研究 |
第五节 国际税制比较对我国金融业税制的启示 |
第六章 我国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与立法的指导思路与路径选择 |
第一节 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与税收立法的指导思路 |
第二节 从国内外新形势视角看金融业税收制度的完善 |
第三节 金融业税制体系的法制现状评价 |
第四节 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与立法的实现路径选择 |
第七章 完善我国金融业间接税制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我国金融业间接税制的整体思路 |
第二节 从税收职能看金融业间接税制完善 |
第三节 从税收原则看金融业间接税制完善 |
第四节 完善我国金融业间接税制的建议 |
第八章 完善我国金融业直接税制的建议 |
第一节 对我国金融业企业所得税制现状的评价 |
第二节 完善我国金融业直接税制的建议 |
附表:实证研究原始数据 |
附表1:我国国有五大商业银行2006-2018年财务数据一 |
附表2:我国国有五大商业银行2006-2018年财务数据二 |
附表3:我国国有五大商业银行2006-2018年财务数据三 |
附表4:2007年-2018年全国贷款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营改增对X省建筑业税负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1.2.1 关于建筑业"营改增"的必要性研究综述 |
1.2.2 关于“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影响的研究综述 |
1.2.3 关于建筑业“营改增”措施建议的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营业税及增值税概念 |
2.1.2 “营改增”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税收负担理论 |
2.2.2 税收中性理论 |
2.2.3 最优税收理论 |
第三章 X省建筑业税负现状分析 |
3.1 X省建筑业发展现状 |
3.2 X省建筑业税收现状 |
3.2.1 整体概况 |
3.2.2 X省两类企业分月税负情况及变动趋势 |
3.2.3 两类企业税负变化分析——以X省 D市为例 |
3.3 X省建筑业“营改增”面临的问题 |
3.3.1 进项税额实际可抵扣比例低 |
3.3.2 进项税抵扣部分管理清算难度大 |
3.3.3 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 |
第四章 “营改增”对X省建筑业税负影响的模型分析 |
4.1 模型构建的前提 |
4.2 模型的测算及分析 |
4.2.1 模型的构建 |
4.2.2 模型增减平衡点计算 |
4.2.3 税负分析 |
4.3 样本选取及测算 |
4.3.1 样本选取 |
4.3.2 样本测算 |
4.4 模型结果分析 |
第五章 X省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建议及企业应对措施 |
5.1 政策层面建议 |
5.1.1 建筑业发票管理体系 |
5.1.2 “价税分离”的工程计价规则 |
5.1.3 纳税义务时点 |
5.1.4 难抵扣部分进项业务的税收政策 |
5.2 企业应对措施 |
5.2.1 完善企业相关制度保障 |
5.2.2 供应商体系管理完善化 |
5.2.3 选择工程分包形式合理化 |
5.2.4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劳务投入 |
5.2.5 提高可抵扣率,应抵尽抵 |
5.2.6 根据收入特性合理节税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及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TD建设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案例研究法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逻辑框架 |
1.4.1 主要内容 |
1.4.2 逻辑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建筑业及建筑企业概述 |
2.1.1 建筑业分类及特点 |
2.1.2 建筑企业界定及特点 |
2.2 营改增概述 |
2.2.1 增值税概述 |
2.2.2 营业税概述 |
2.2.3 营改增及发展历程 |
2.2.4 建筑业营改增政策规定 |
2.3 税负及财务绩效概述 |
2.3.1 税负 |
2.3.2 财务绩效 |
2.4 小结 |
第3章 TD建设公司及营改增现状分析 |
3.1 TD建设公司简介 |
3.1.1 TD建设公司概况 |
3.1.2 集团业务 |
3.1.3 组织架构 |
3.2 经营现状分析 |
3.2.1 资产负债率 |
3.2.2 现金流量 |
3.2.3 利润 |
3.3 营改增前后纳税状况分析 |
3.3.1 营改增前纳税状况 |
3.3.2 营改增后纳税状况 |
3.3.3 营改增前后纳税状况对比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营改增对TD建设公司税负及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
4.1 营改增对TD建设公司税负的影响分析 |
4.1.1 对税负影响的测算 |
4.1.2 营改增对TD建设公司税负的影响分析 |
4.2 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
4.2.1 对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
4.2.2 对营运能力影响分析 |
4.2.3 对偿债能力影响分析 |
4.2.4 对发展能力影响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对策建议 |
5.1 税负建议 |
5.1.1 营改增政策层面建议 |
5.1.2 征收管理层面建议 |
5.1.3 建筑企业层面建议 |
5.2 财务绩效建议 |
5.2.1 严格把控企业成本 |
5.2.2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现金使用效率 |
5.2.3 优化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控制制度 |
5.2.4 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和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
5.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H省近6年税收数据的面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四、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营改增”政策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营改增”政策研究的相关概念 |
一、营业税、增值税的概念 |
二、“营改增”政策实施目的和步骤 |
三、“营改增”政策施行的意义 |
第二节 营改增政策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税收公平、税收效率理论 |
二、公共财政、财政分权理论 |
三、后实证主义政策评估理论 |
第二章 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的现状和问题 |
第一节 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的基本现状 |
一、“营改增”政策实施前H省经济发展的特点 |
二、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6年税收面板数据变化 |
三、H省“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取得的成效 |
第二节 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H省企业税负减少但地方政府失去主体税种 |
二、H省企业内部结构完善但违背税收中性原则 |
三、H省国地税部门合并工作存在难度 |
四、H省税收收入信息化建设不足 |
第三章 H省“营改增”政策效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定量分析“营改增”政策效果的方法选择 |
一、“营改增”政策效果测度的方法选择 |
二、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的适用性检验 |
第二节 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的具体测算 |
一、测算“营改增”政策效果的回归模型设定 |
二、测算“营改增”政策效果变量来源及描述统计 |
三、报告“营改增”政策效果测算的主要回归结果 |
第三节 影响“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的综合原因分析 |
一、“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各年度效力变化分析 |
二、不含和包含其他控制变量的估计效果对比分析 |
三、对H省营改增政策效果存在问题的综合原因分析 |
第四章 H省“营改增”政策体系优化的建议 |
第一节 中央政府完善增值税税制 |
一、开征零售环节销售税 |
二、合理设计增值税税制要素 |
第二节 中央政府在直接税与间接税设计间保持均衡 |
一、归并整合原有直接税税种 |
二、自然人税收制度设计 |
三、建立水资源税 |
第三节 省政府完善与主体税系配套的辅助税系 |
一、主体和辅助税种的合理搭配 |
二、调整地方的税收管理权 |
第四节 省政府规范国、地税部门合并后的税收征管 |
一、实施好税务部门整合方案 |
二、加强综合治税平台建设 |
三、优化人员配置 |
第五节 各市政府发展区域经济 |
一、各市政府加强政策引导 |
二、各市政府推动产业转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营业税现状分析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税收负担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D]. 旷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2]税收分成的环境污染效应研究 ——来自中国地级市经验证据[D]. 白晨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3]“营改增”政策下建筑企业税负变化与影响研究[D]. 徐谨.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4]区域视阈下“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负和绩效的影响研究[D]. 徐静.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2)
- [5]“营改增”对H建筑公司税负的影响研究 ——基于A项目工程进度[D]. 鲍媛媛. 西南大学, 2020(01)
- [6]营改增对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研究 ——以某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为例[D]. 吴贵芝.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7]“营改增”后推进金融业税收制度完善问题研究[D]. 郑涵.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1)
- [8]营改增对X省建筑业税负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D]. 蔡培培. 东南大学, 2019(06)
- [9]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及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TD建设公司为例[D]. 张又嘉.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10]H省“营改增”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H省近6年税收数据的面板分析[D]. 孙艺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10)
标签:税收论文; 房地产企业营改增论文; 建筑业营改增论文; 房地产营业税论文; 税收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