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碳酸氢钠穴位注射治疗腰痛症100例(论文文献综述)
丁勇[1](2015)在《推拿结合济川煎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重点观察推拿结合济川煎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采用济川煎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用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CS)、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进行比较,重点探讨推拿结合济川煎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实用性及研究意义,为患者在就医时多一些选择思路,并为之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选择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复医学科/疼痛科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把60例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患者分成治疗组(A)、对照组(B),每组分别为30例。治疗组(A)采取推拿结合济川煎治疗,推拿每日操作1次,每周6次,共治疗6周;济川煎每日服用一剂,每周六剂,共服6周。对照组(B)仅施用济川煎治疗,服用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及便秘评定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6周后,运用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CS)、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定,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患者资料和数据并得出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应用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CS)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A)、对照组(B)通过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患者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A)、对照组(B)通过组内比较,P<0.0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在改善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主要症状上具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A)比对照组(B)疗效显着。两组患者应用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比较大便性状,治疗前治疗组(A)、对照组(B)通过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患者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A)、对照组(B)通过组内比较,P<0.0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在改善大便性状上具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无显着差异(P>O.05),说明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在改善大便性状方面无明显优势。两组患者应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治疗前治疗组(A)、对照组(B)通过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患者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A)、对照组(B)通过组内比较,P<0.05,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具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A)比对照组(B)在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治疗方案在改善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方面,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A)和对照组(B)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6.55%、75.0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A)与对照组(B)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A)的疗效比对照组(B)更佳。[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患者经治疗后在排便频率、排便费劲、排便不尽感、腹痛、排便时间、大便性状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佳。推拿结合济川煎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具有明显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而且易于被广大患者及患者家属接受,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白青[2](2013)在《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及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探讨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机制,为今后的临床推广提供更进一步的参考。方法:本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有30例,治疗组给予腰腿痛宁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骨筋丸胶囊口服,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并做统计学分析,以评价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腰腿痛宁胶囊对于缓解患者腰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有明显的作用。结论:腰腿痛宁胶囊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药物。
温优良[3](2011)在《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及临床运用规范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一、模拟临床用量,研究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克服临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为临床安全配伍提供理论支持;骶管注射所致并发症多是由于局麻药剂量过大,配伍用药过多,不熟悉局部解剖以及穿刺过深等所致,由此避免此类操作可减少骶管注射疗法并发症的发生率。二、糖皮质激素是骶管注射疗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最易滥用导致诸多临床意外发生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作用,大剂量应用可致血钾降低,导致低钾血症。如果激素用量太大或药物的刺激性太强,易在椎管内形成高渗透压或刺激,对神经根造成化学性刺激和脱水变性,甚至不可逆损伤,还可引起前列腺增生、过敏性皮炎、肝脏肿大和哮喘等。为此,考察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常用配伍的稳定性,为规范化的药物配伍供依据。三、骶管注射疗法是从麻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遍认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糖皮质激素注入硬膜外腔直接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及抑制无菌性炎症,消除水肿及抑制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以致临床上有人随意加大局麻药或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以期增加临床疗效。另外,不少学者认为注入大量的等渗药液,对硬膜外腔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和压力,有可能达到钝性的无创伤性分离粘连,推移对神经根压迫的突出椎间盘,起到所谓的“液体刀”作用。更有甚者声称中药制剂如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在骶管注射疗法中的作用好过糖皮质激素,完全可以取代之!通过观测骶管注射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期探究通过增加麻醉药或糖皮质激素用量、注入大量等渗性药液或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其疗效是否优于糖皮质激素。方法:一、将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按照基本药物组、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药物组等依次分为13个小组。基本药物组为局麻药(2%利多卡因、2%普鲁卡因)与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西药组为基本药物与不同西药(维生素B、碳酸氢钠注射液等)之间的配伍,中药组为基本药物与不同中药注射剂(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之间的配伍,中西医药物组为基本药物与不同西药和中药注射剂之间的配伍。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各自在0min、30min、1.0h、2.0h、4.0h时观察其外观、pH值、紫外吸光度及不溶性微粒变化,详细的检测方法及评判标准见2005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附录ⅣA,ⅥH,ⅨC。二、本课题组在进行预实验时,曾选用醋酸强的松龙悬浊液进行配伍,发现悬浊液本身较容易影响到对溶液微粒数等的观察,且考虑到本研究所涉及的配伍组别多,所以全采用水剂的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配伍稳定性研究,且所配伍的地塞米松注射液的剂量也是固定的。为此,参照上述骶管注射疗法中常用的药物配伍组方,把研究对象按照糖皮质激素的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及中西医药物配伍分为7个小组进一步进行专项研究。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测定在0min、30min、1.0h、2.0h、4.0h时各组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度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配伍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变化。三、把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地塞米松低剂量组(B组,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地塞米松高剂量组(C组,地塞米松注射液20mmg)、曲安奈德低剂量组(D组,曲安奈德注射液5mg)、曲安奈德高剂量组(E组,曲安奈德注射液20mmg)和丹参注射液组(F组,丹参注射液5ml);每组各15例,各个组别的性别、年龄、病程、突出部位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各个组别具有较好的均衡性。每组患者均按照各自的组方配制成总液量为20ml的溶液给予骶管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周和2周均使用改良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M-JOA)腰痛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一、骶管注射疗法模拟临床时,13个不同配伍组别在4h内,其注射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度均无显着性改变;除基本药物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的简单配伍组等共5组别的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8组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规定。二、丹参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混合配伍后立即(0min)有大量黄白色沉淀物体生成;丹参注射液组和红花注射液组各自配伍后也即有少量黄白沉淀产生,并且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沉淀物增加明显。其余各组配伍后液体澄明,未见明显变色及沉淀物生成。三、除大剂量曲安奈德组出现较多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及中西医药物配伍组出现肉眼可见的大量棕色沉淀物外,其余各组别在4h内,其注射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度及高效液相色谱图均无显着性改变四、用甲醇配置曲安奈德,在13.15处有较大的色谱峰,峰型完美,所以用甲醇配置样品适合于曲安奈德的分析。分别于Omin、30min和1h、2h、4h进样,测得标示量平均值为99.85%,RSD=0.92%(n=5),表明配伍液在4h内基本稳定;但在配伍24h后可见曲安奈德注射液出现少量分解。五、治疗前各组患者M-JOA腰痛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各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但M-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骶管注射治疗后,糖皮质激素各组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比生理盐水组和丹参注射液组降低明显(P<0.01),但生理盐水组和丹参注射液组、糖皮质激素各剂量组之间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六、骶管注射治疗后1周,曲安奈德组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降低程度比地塞米松组明显(P<0.05),但治疗后2周,曲安奈德组与地塞米松组的M-JOA评分与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依据M-JOA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定标准,改善率显示:各个组别改善率均达到优良,尤其以糖皮质激素各剂量组改善尤为明显,这表明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疗效确切,腰椎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 ADL)改善。结论:一、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越简单越稳定,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制剂随着配伍药物成分的增加其稳定性降低,中西医药物更是不宜一起配伍使用。二、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应该严格遵循最低有效浓度和低剂量给药的原则,不宜盲目通过加大药物剂量来增强临床疗效。三、在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中,随糖皮质激素混悬液的剂量增加其药物配伍稳定性下降,不论是水剂的地塞米松注射液,还是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混悬液均不宜与中药制剂配伍。中药成分复杂,从众多中药中选出药效肯定、持久、无不良反应且适宜众多药物配伍的药物,还有待去探索研究。四、在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中,糖皮质激素混悬液之配伍液在4h内基本稳定,但最好现配现用。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疗法中,从临床疗效观察中药制剂的作用与生理盐水无异,中药制剂在本病的治疗中仍属一种辅助作用。目前临床上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所用中药种类较多,用中药取代激素也是一个思路,但从本课题临床观察发现此类配伍还不够成熟。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疗法中,起关键作用的仍是糖皮质激素,且临床临床疗效与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不明显相关,考虑到混悬液有误注血管的危险和骶管内结晶可引起的组织粘连等意外,建议临床运用中最好遵循低剂量给药和缓推水剂优先的原则。
蒋璘[4](2010)在《“标本兼治”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电针“标本兼治”所取八个腧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初步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期以探寻一种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对更为有效的组方与方法。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随机分为”标本兼治”电针组(治疗组)和常规电针组(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2疗程后及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的VAS评分、ADL评分、JOA评分等的变化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同时对2组的总体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1)两种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ADL评分、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好转(P<0.01)。(3)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2疗程后VAS评分、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VAS评分、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相近,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标本兼治取穴“电针治疗与常规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2)“标本兼治”电针治疗与常规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较好疗效。(3)“标本兼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优于与常规电针治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辛贵乐[5](2010)在《夹脊电针配合辩证取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验证夹脊电针配合辨证取穴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为慢性腰肌劳损提供更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电针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组和夹脊电针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取腰部夹脊穴电针疗法配合辨证取穴。夹脊穴通以脉冲电疗仪,正负极左右交叉接,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取单纯夹脊穴电针疗法。以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VAS疼痛积分及治疗疗效为指标,进行对比观察,来观察夹脊电针配合辨证取穴法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 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夹脊电针配合辨证取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显着2.夹脊电针配合辨证取穴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体征,并且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
郭樱惠[6](2010)在《腕踝针结合中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简称腰突症)是当今国内外骨科临床的常见病。是由于腰椎间纤维环退变或受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椎间盘组织向后或后外方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进一步导致神经根炎症、营养障碍和传导性损害,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腰痛及下肢痛,一般具有临床症状重,病情易于反复的特点。剧烈或缠绵的疼痛不仅在生理上,还会在心理上给患者造成严重创伤,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者可致下肢瘫痪,从而使之丧失劳动与生活自理能力。国内有人统计,该病占门诊下腰痛就诊者的15%-20%。国外学者对2684名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其中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占17.2%,仅在美国每年为腰腿痛患者付出的医疗费用及经济损失为160亿美元。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其中90%病人可采取非手术治疗,而且经非手术治疗能获得较显着的疗效,只有少数中央型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间盘脱出或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才行手术治疗。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手术有一定风险,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非手术治疗方法繁多,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均有报道,效果都很好。但如果选择最佳方法,值得研究规范。随着目前医疗费用的提高,选择一种疗效可靠、费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对广大患者最大的帮助。目的观察和评估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根据前瞻性研究的要求,本课题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各对象均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严格筛选。腕踝针组30例采用腕踝针配合科学中药内服,体针组30例采用体针配合科学中药内服,对照组30例,仅采用科学中药内服。治疗10次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各组病例在疗程前后分别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综合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JOA评分),以视觉仿真评分表进行疼痛评分(VAS评分),疗程结束后依照临床疗效进行分级评定。最后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对三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最后客观评价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分类资料用x2检验,等级数据用多样本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多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统计计算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腕踝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体针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三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腕踝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体针组的总有效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样本含量低造成的。但四种辨证分型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瘀证、湿热证的总有效率较高,分别为88.57%、89.47%,寒湿证的总有效率为75%,肝肾亏虚证的总有效率最低,为50%。三组每一疗程结束后,与前一疗程VAS、JOA平均积分比较,即第一疗程与治疗前比较,第二疗程与第一疗程比较,第三疗程与第二疗程比较,平均VAS和JOA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可认为三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疗效。结论腕踝针组、体针组和对照组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都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腕踝针组治疗方法可以显着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痊愈率,在减轻患者的自觉疼痛方面优于其他两组。腕踝针组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本研究表明,腕踝针配合科学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在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有临床价值。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病情加重及其它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便及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改变及毒副反应,提示三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辛全超,姜益常[7](2009)在《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沈潜[8](2008)在《X线与近红外光谱仪在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采用颈椎运动负荷实验,诱导颈性眩晕的发生,观察诱发症状。同时利用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同步动态监测颈性眩晕患者颈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量状况,并将X线结果,NIRS数值及诱发症状对比分析,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拟找出诊断颈性眩晕的新方法。方法:随机选择颈性眩晕患者30例参与测试1详细测量、记录受试者X线片情况。2 NIRS监测:2.1患者端坐,头颈保持中立位。将3个光源发射探头分别固定在前额正中和后枕部枕外隆突左右各2cm处。2.2以受试者颈椎中立位时的NIRS值为基线。2.3令受试者做三组颈椎屈伸动作,每组30次,频率:1次/秒,屈伸程度为其能达到的最大程度,每组间休息两分钟,同时动态观测并记录被监测者有无诱发症状及NIRS的曲线变化。2.4令受试者做两组颈椎旋转动作,每组30次,频率:1次/秒,旋转程度为其能达到的最大程度,每组间休息两分钟,同时动态观测并记录被监测者有无诱发症状及NIRS的曲线变化。2.5令受试者分别持续保持颈椎最大的前屈、后伸体位各2分钟,同时动态观测并记录受试者有无诱发症状及NIRS的曲线变化。结果:1.本组观察30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分别占33.3%和66.7%,男:女为1:2。2.X线片情况以颈椎失稳和椎间隙狭窄为主,分别占86.7%和76.7%,再次是后纵韧带钙化,占70%。3.在功能位片中,C2/3、C3/4、C4/5、C5/6椎体间滑移和C34、C4/5、C5/6间椎体角度位移之和显着增大,其中C4/5变化最明显。4.过伸、过屈位的角度位移有显着差异,且过伸位的角度大于过屈位。5.55岁以上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相较于该年龄段正常值显着减小。6.颈椎负荷试验所诱发的症状以眩晕为主(100%),其次为头颈部疼痛(86.7%)。7.运动负荷试验中诱发症状最严重的阶段是颈椎后伸阶段,占总共的43.3%。8.项韧带钙化出现与否所产生的诱发症状严重程度呈显着差异,且出现项韧带钙化时,诱发症状轻。9.诱发症状的严重程度与NIRS数值的变化无线性关系。结论:1.颈性眩晕的X线诊断以颈椎失稳和颈椎间隙狭窄最有意义,在椎体失稳的诊断中,需要重视C4/5的改变。2.头部后伸的动作较其它动作更容易诱发颈性眩晕,这对于颈性眩晕的诊断是一个很好的提示。3.对于颈性眩晕病人来说,项韧带钙化的产生与颈性眩晕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4.诱发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脑血流量变化不相关,可能与颈椎退行性改变有关。
李志斌[9](2008)在《活血祛痛汤配合针推治疗气滞血瘀腰突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活血祛痛汤配合针灸和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40例,对照组(西药组)40例,分别给予活血祛痛汤口服配合针灸和推拿,塞来昔布片口服配合针灸和推拿。在治疗前后对症状积分,2组于治疗2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疗效评定标准(15分法)。结果:1)治疗2周后疾病疗效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组间疗效无差别。2)治疗2周后主要症状疗效评价: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祛痛汤配合针灸和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蔡侨贤[10](2007)在《内关穴沿皮透刺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疗效评价》文中认为慢性腰肌劳损是当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引起社会和医学界的重视。老年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是腰部软组织积累性劳损,是软组织充血、水肿、粘连、瘢痕挛缩等引起的长期慢性疼痛。内关穴是治疗多种痛症的效穴,近年来的研究扩大了内关止痛的临床应用范围,但是对于以内关穴为主治疗老年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沿皮透刺内关穴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的作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配至内关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穴位对照组(简称对照组),60例患者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对照组取穴参照《针灸学》(六版教材),治疗组穴位则在对照组穴位基础上加用内关沿皮透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1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疗效评价包括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疼痛、压痛、腰功能活动及所有积分等。两组治疗前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P>0.05)。结果:①临床总体疗效: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67%、86.67%,两者的愈显率分别为43.33%和6.67%。经秩和检验,两组的总体改善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治疗组的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86.67%)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愈显率(43.33%)与对照组(6.67%)相比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各指标的改善情况:两组疼痛、压痛、腰功能活动等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压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功能活动方面两者疗效相当(P>0.05)。③未出现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讨论:①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于疼痛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对压痛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腰功能活动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取穴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多了内关穴沿皮透刺,而两组疗效差异提示沿皮透刺内关穴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具有加强疗效的作用,对疼痛的改善作用尤为突出。本试验表明性别、年龄、病程与疗效无直接关系。②内关穴的沿皮透刺,可加强针感效应,达到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祛除邪气的作用,从而使气血通畅、情志调达,达到治疗目的。
二、5%碳酸氢钠穴位注射治疗腰痛症10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碳酸氢钠穴位注射治疗腰痛症10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推拿结合济川煎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治疗组治疗 |
2.2 对照组治疗 |
2.3 饮食指导 |
2.4 统计学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指标评定说明 |
3.2 具体观察指标 |
3.3 疗效评价标准 |
4 治疗结果 |
4.1 功能差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CS)评分比较 |
4.2 功能性便秘患者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评分比较 |
4.3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疗效比较 |
4.4 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比较 |
讨论 |
1 中医的理解 |
1.1 中医对病名的理解 |
1.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理解 |
1.3 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辨证分型 |
1.4 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 |
2 西医的理解 |
2.1 肠道解剖和生理 |
2.2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机制 |
2.3 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 |
2.4 脾肾阳虚证的探讨 |
3 立论依据 |
3.1 推拿疗法的选用 |
3.2 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理论依据探讨 |
3.3 济川煎的方药组成分析及现代药理的研究 |
4 安全性分析 |
5 疗效分析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CS) |
附表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图 |
附表三: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 |
致谢 |
(2)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 |
二、治疗 |
1、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 |
2、西医治疗方面 |
结语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与排除标准 |
3 治疗方法 |
4 治疗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及临床运用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的配伍稳定性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骶管注射疗法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综述 |
一、骶管注射疗法药物配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和非手术治疗进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4)“标本兼治”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分组 |
1.3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终止或剔除病例标准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1. 治疗方法 |
1.1 治疗组 |
1.2 对照组 |
2. 观察内容 |
2.1 疗效性指标 |
2.2 疗效评定标准 |
3. 统计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VAS评分、ADL评分、JOA评分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后总疗效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LDH的机制研究 |
2. LDH的病因病机研究及组方立意 |
3. 针灸镇痛机制的探讨 |
4. 针灸治疗LDH的镇痛机制探讨 |
5. "标本兼治取穴"治疗LDH的机理探讨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六部分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近十年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
附录二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附录三 病例报告表 |
(5)夹脊电针配合辩证取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
一、中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 |
(一) 中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病因的认识 |
(二) 中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病机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 |
(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病因的认识 |
(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病理的认识 |
三、慢性腰肌劳损的中医治疗方法 |
(一) 针灸疗法 |
(二) 推拿疗法 |
(三) 其它疗法 |
四、慢性腰肌劳损的其它治疗方法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选择及分组 |
(二) 病例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三) 治疗方法 |
(四) 疗效观察 |
(五) 数据处理 |
二、研究结果 |
(一) 两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比较 |
(二) 两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治疗前后体征积分的比较 |
(三) 两组患者总的疗效比较 |
讨论 |
一、治疗方法的选择 |
(一)夹脊穴及夹脊疗法的由来和发展 |
(二) 夹脊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依据 |
(三) 夹脊穴的选择及电针的连接 |
二、慢性腰肌劳损的中医证型 |
三、慢性腰肌劳损的取穴机理研究 |
四、夹脊电针配合辩证取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6)腕踝针结合中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一、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概念 |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 |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 |
五、治疗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一、病名溯源 |
二、病因病机 |
三、辨证分型 |
四、治疗 |
第二章 腕踝针结合中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
一、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纳入病例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
(一) 临床研究设计 |
(二) 随机化方法 |
(三) 取穴方法 |
(四) 疗程 |
(五) 观察项目及观察方法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一) 疗效分级 |
(二) 视觉仿真评分表(VAS) |
(三) 腰椎疾患综合评分标准(JOA) |
四、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
五、临床研究记录 |
六、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
七、临床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
八、统计学处理与数据总结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
一、一般数据 |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 |
三、疗效比较 |
四、安全性检测 |
五、不良事件观察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一、一般情况比较 |
二、治疗效果分析 |
(一) 镇痛总疗效比较 |
(二) 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
(三)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
(四)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VAS平均积分比较 |
(五)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JOA平均积分比较 |
三、安全性检测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 |
2 针灸疗法: |
3 推拿按摩 |
4 卧床休息疗法 |
5 骶管封闭[18] |
6 牵引治疗 |
7 中药外用[24] |
8.结语及展望 |
(8)X线与近红外光谱仪在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颈性眩晕的x 线特点 |
1 引言 |
2 颈性眩晕的研究历程 |
3 颈性眩晕的X 线表现 |
4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法 |
1 引言 |
2 中药治疗 |
3 按摩治疗 |
4 针灸治疗 |
5 物理治疗 |
6 外科治疗 |
7 牵引治疗 |
8 运动疗法 |
9 西药治疗 |
10 综合疗法 |
11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和诊疗标准 |
1 病例来源 |
2 研究方法 |
3 诊断标准 |
4 纳入病例标准 |
5 统计学处理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临床表现 |
3 统计学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
2 NIRS 与颈性眩晕的关系 |
3 X 线在诊断颈性眩晕中的作用 |
4 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及诱发症状的意义 |
5 诱发症状与颈性眩晕的关系 |
6 本研究对按摩治疗的指导意义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活血祛痛汤配合针推治疗气滞血瘀腰突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样本量的估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法 |
6. 观察指标 |
7.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总积分比较情况 |
3.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总积分比较情况 |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总积分比较情况 |
5.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情况 |
6.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率比较情况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3. 治则治法及方药分析 |
4. 疗效分析 |
5. 疗效机理探讨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内关穴沿皮透刺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及临床表现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
3 中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研究进展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内关穴(PC6)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1 内关穴的出处和历代文献记载 |
2 内关穴的定位 |
3 内关穴的局部解剖 |
4 内关穴的主治病症 |
5 内关穴的作用机理研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课题来源 |
1 选题缘由 |
2 典型病例 |
3 立题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一般情况 |
2 入组资料 |
诊疗标准 |
1 诊断标准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临床研究方法 |
结果 |
1 总体疗效 |
2 各指标的改善情况 |
3 不良反应和意外情况 |
4 影响疗效的因素 |
5 随访结果 |
讨论 |
1 沿皮透刺内关穴+常规穴位治疗老年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探讨 |
2 内关穴的作用机理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试验病例随机方案 |
附件2 病例观察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5%碳酸氢钠穴位注射治疗腰痛症10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推拿结合济川煎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D]. 丁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05)
- [2]腰腿痛宁胶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D]. 白青.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09)
- [3]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及临床运用规范化研究[D]. 温优良.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4)
- [4]“标本兼治”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蒋璘.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6)
- [5]夹脊电针配合辩证取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D]. 辛贵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 [6]腕踝针结合中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郭樱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7]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进展[J]. 辛全超,姜益常. 中国伤残医学, 2009(01)
- [8]X线与近红外光谱仪在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D]. 沈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9]活血祛痛汤配合针推治疗气滞血瘀腰突症临床疗效观察[D]. 李志斌.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
- [10]内关穴沿皮透刺在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疗效评价[D]. 蔡侨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