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一、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论文文献综述)

《世界桥梁》编辑部[1](2019)在《《世界桥梁》来稿简则》文中研究表明《世界桥梁》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网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是一份全面报道及评述世界最新桥梁科学技术及工程实践的技术性刊物。

李建臣[2](2016)在《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新业态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在科研成果的传播方面,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术期刊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传播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从编辑主体到编辑客体,从编辑理念到编辑流程,从作者到读者,从评价到运营等等,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如何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如何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这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传统学术期刊、电子期刊和和OA等类型的期刊,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网络计量学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数学建模方法、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方法以及实证分析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学术期刊的综合评价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构建两大问题。本文绪论部分对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价的历史、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扫描。正文中,首先梳理和识别了学术期刊的相关概念,包括学术期刊的内涵与特点、学术期刊评价的内涵和发展,以及学术期刊的作用、类型、原则、内容与体系,学术期刊管理的内涵与内容,进一步分析了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其次,本文阐述了4个相关理论:学术期刊质量理论、学术期刊效率理论、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模型、学术期刊管理理论与模式。围绕此4个相关理论,本文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阐述了国内外现有学术期刊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体系特征,分析了我国现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评价观念、评价实践、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量化原则、随机分布原则、认同原则、核心要素原则、分类和可比原则;分析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包含基于多视角,基于指标数量,基于质量要素的三种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在认识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基于质量与效率的传统学术期刊、电子学术期刊和开放存取期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从4个方面进行了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阐述了三种期刊的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的内涵以及机制的构成要素,从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三种期刊编辑出版基本流程,分别设计三种期刊的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最后构建了基于质量和效率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及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分为两个子系统,共包含7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

李爱群[3](2009)在《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观察,期刊评价就是通过对反映期刊内在价值的客观指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期刊进行排序和评价。相对于对国家和省市的宏观层次评价,对大学和研究所的中观层次评价,期刊评价与对研究人员的评价一样,属于微观层次的评价。但正是在微观层次上,出现的问题也较多。目前,国内期刊评价理论发展较完善,评价对象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期刊上各有侧重,评价实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仍有一些不足或欠缺之处。而美国的科学技术及学术期刊的发展总体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开发的SCI、SSCI、A&HCI及JCR等对来源期刊的选择和评价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它虽然是美国的评价机构,但来源期刊来自世界各地,没有语种和地域的限制,并且其完善和成熟的评价体系代表了世界最权威的期刊评价水平,其期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标杆。因此,在回溯中、美期刊评价历史的基础上,了解中、美期刊评价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期刊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以取长补短,完善和规范期刊评价工作,促进我国期刊的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本文除“引言”和第7章“结论与展望”外,论文主体部分共5章,主要包含理论和实证研究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为第1-4章,实证部分为5-6章。论文第1章回溯了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核心期刊(Core Joumal)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发达于70年代的美国。布拉德福定律、加菲尔德定律、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成为核心期刊遴选的三大理论基础。最初的核心期刊是为了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那些刊登本学科较多论文的期刊就是核心期刊,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基于论文数量统计的评价。引文分析法的出现和引文索引工具的使用,使人们对核心期刊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核心期刊不再是最初揭示文献集中与离散的分布规律,而是通过文献的被使用揭示其学术价值,核心期刊也由对论文数量的评价转变为对文献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论文第2章是美国与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基本概括。详细介绍了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构成,并对其评价体系进行了述评。我国学术期刊评价经历了中国遴选国外科技期刊、中国遴选国内科技期刊两个阶段,其中详细介绍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6家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单位及其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现状。论文第3章是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重点从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整个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学术期刊评价社会价值与影响力,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学术期刊评价中两组概念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中、美两国在期刊评价中的异同之处,以及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第4章分析了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商业化经营为导向,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在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偏见。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功利性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期刊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论文第5章是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在新的学术环境下,学术期刊评价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使仅有的印刷版期刊评价发展为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评价并存的格局,而开放存取期刊也将是今后期刊评价的重要对象。5年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和h指数等新兴的评价指标开始被应用到期刊评价实践,纳入到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去。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评价方法和手段发生改变,通过采用各种软件技术进行统计和测评,将人们从以往繁重的人工手动检索、统计和计算的评价过程中解放出来。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可分为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据此也可以假设,在庞大的学术期刊群中也一定也存在着某些层级。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类分级排序,能为学术期刊找准自己的定位,为科研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国家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在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上继承了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教育评价体系,确定了期刊分等级评价的原则、评价标准,将学术期刊按照学科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论文第6章是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实证研究。详细说明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具体做法;公布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以及本研究所属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专业,共12个分学科的排行榜和所有4种分高校学报类型的排行榜;分析了我国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地区分布、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地区分布等评价结果。本文系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邱均平,李爱群,周明华,舒明全,周春雷,马瑞敏[4](2008)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学术期刊的评价对象严格界定为"学术期刊",评价的目的突出评价管理导向与情报服务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在国内外期刊评价中首次同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自主研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且评价结果采用分类分级排序的表示方法。详细说明了学术期刊刊源的选择与分析,学科划分标准与处理原则,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步骤,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评审专家的遴选与定性评价等评价过程。分析了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状况、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情况、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及地区分布等状况。

高嵬[5](2004)在《《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收集和梳理我国正式公开发行的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期刊目录和内容,探讨和建立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统一规范的等级评定标准,以解决长期以来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缺乏权威性等级鉴定标准给晋升职称、申报课题、申报各类奖项带来的不便。填补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图书馆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提供权威性的决策支撑。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国现有公开发行的,具有正式刊号的96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建筑设计类52种;景观园林设计类8种;规划设计类14种;室内设计类22种)期刊杂志。 首先,我们采用打分入围的方法先将所有期刊进行初评。分别按设定的七个得分项打分,完成对期刊评定中“定量”的研究。确定出入围期刊,共59种。 第二步,对入围期刊进一步完成“定性”的研究,即对期刊所刊学术论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并针对每本期刊,有选择地对刊出论文阅读、评论,并作出简评,进一步筛选出核心期刊和一级期刊,共30种。确定二级刊物29种。 第三步,再从筛选出的核心、一级刊物中挑选出一级期刊,共10种。 第四步,甄选出最为优秀的核心期刊共20种。 由此得出研究结果: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20种;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10种;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29种。 本研究课题建立了一套较科学、客观、严谨的鉴定方法,可以作为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的研究基础。同时,等级鉴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进一步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进行动态的跟踪研究。

胡小洋,曹启花[6](2021)在《科技期刊评价:“认知-应用”误区思辨与未来发展方向》文中指出【目的】进一步提升科学公众对科技期刊评价工作的科学认知能力和合理使用水平,充分发挥评价工作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方法】在梳理国内五大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有关期刊评价结果、期刊评价指标的认知不足和使用偏差进行归类剖析和导正,并对科技期刊评价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果】(1)科学合理地使用科技期刊评价成果必须对该评价体系的目的、方法、模型、数据来源等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2)基于引证数据统计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指标的科学描述需要清楚地标注相关统计参数信息,如施引文献统计源、统计时间窗口等;(3)在相同的出版状态和传播条件下,期刊的被引频次与其可被引文献质量和数量呈正相关,而影响因子只与期刊前两年的可被引文献的质量呈正相关;(4)高影响因子的科技期刊倾向于获得更多高质量稿源,从统计学的意义来看,在真正的高水平期刊阵营中,某一学科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大概率具有较高的可被引文献量;(5)期刊影响力指数不能进行跨学科和跨年度的比较,而WAJCI和WJCI在一定程度上则不受此限制;(6)未来可将科技期刊定位为一个科技出版与服务平台,构建全面反映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工作成效(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内容、服务)的多元、开放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探索基于规范流程、监督问责机制和权威公信力的期刊评价"同行评议"服务方案,是科技期刊评价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结论】在中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目标建设的关键期,建立一种专业、科学、清晰的科技期刊评价工作认知观、使用观,客观评估相关定量评价指标和结果的科学作用,不唯期刊评价指标和结果,不以提升评价结果和指标为直接的办刊目标,坚持办好期刊即做好服务的办刊理念,牢记办刊初心,坚持质量和价值第一的用稿标准,做好内容、做精传播、做足服务,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何晓燕,王婧,张芳英,刘志强,伍军红[7](2021)在《2020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盘点》文中指出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8—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0年)等为数据源,统计分析2020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基本信息、影响力指标、TOP10期刊排行、国际影响力、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变更、取得的成绩等,并从政策支持、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发展思考,为科技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

王雅静[8](2021)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期刊评价是推进我国学术评价科学化、合理化和伦理化的路径之一。期刊量化评价主要是文献计量学框架下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它根据文献的集中与分散规律,建构了一套影响因子类的评价指标;而期刊定性评价则以同行评议为主,基于专家的主观评价和打分,其方法体系和制度设计尚不明确。现阶段,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项目尚处在从"简单量化"评价到"综合评价"的过渡阶段,面临着评价主体权威性、评价方法科学化、评价的公共性悖论等多元困境。在学术评价视域下审视我国期刊评价体系的建设应正确处理评价的科学性、公共性和社会性的关系,应实现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回归,建构量化和质化评价的综合方法体系,汇聚期刊发展的利益相关人,建立评价的双向沟通平台和共享价值体系。专业性评价机构要承担起期刊评价的学术责任与使命,探索建构包含评价价值理念、理论方法、指标体系和制度机制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期刊综合评价体系。

林永丽,甘辉亮,莫琳芳,边冬冬[9](2020)在《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11—2017年连续7年入选TOP期刊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及启示》文中认为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11—2017年连续7年入选TOP期刊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探索中文科技期刊的快速健康发展之道。方法以2012—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的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2011—2017年入选中国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科技类)TOP5%和TOP5%~10%期刊的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TC)、国际他引影响因子(IF)和国际影响力指数(CI),以及中国知网收录的各期刊的基本情况,包括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单期页码、年发文量、数据库收录情况。结果 2011—2017年连续7年入选TOP期刊的中文科技期刊有115种,其中TOP5%期刊28种,TOP5%~10%期刊21种,TOP10%期刊66种。连续7年入选TOP期刊的中文科技期刊的IF平均值、TC平均值呈逐年增长趋势,CI平均值基本保持不变。从办刊单位来看,这些期刊中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期刊最多,其次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期刊;另有大量各个专业学会主办的期刊及少量高校和企业主办的期刊。从出版周期刊来看,大多数期刊为月刊。从单期页码来看,200页左右的期刊最多。从年均发文量来看,TOP5%年均201~300篇最多,TOP5%~10%和TOP10%年均101~200篇最多。入选TOP5%的期刊加入的数据库最多。结论 (1)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已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逐年增强,但在数量上和强度上仍需努力。(2)加强学术团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缩短出版周期、增加单期页码、增加年发文量、加入尽可能多的数据库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期刊的影响力。(3)政策的调整、鼓励国外优秀华人学者在国外办中文期刊、培养和重视期刊出版人才等,有助于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出版水平。

侯潇帆[10](2020)在《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在“新闻出版走出去”的大背景之下,政府、社会、企业全力推进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是伴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而逐步发生改变的,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学术出版能力也有了大幅的增长,但是我国的学术出版在国际上并未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地位,综合国力的提升关乎硬实力,而学术出版的国际话语权则反映着文化软实力。因此,在现有的制度之下,研究如何提升我国学术出版的国际传播能力,进而提升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成为目前我国学术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点。学术出版兼具经济、文化、社会建构功能,本文拟以学术出版自身的功能特性出发,结合学术出版的特征及个性,借助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相关理论,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分析我国学术出版实现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传播能力的理想化状态,并综合我国学术出版业整体的发展现状及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模式,分别论述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和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目前的发展水平,从而从政府、市场、社会、技术等方面分析出我国学术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从传播能力和传播效力两个视角为提升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提出建议:提供制度保障、搭建本土化的国际交流平台、发展中英合刊模式、推动学术出版媒体融合、改善学术评价体系、提升专业水平和对接国际规范,建立学术共同体等。我国学术出版要实现内容上的走进去,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走出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是我国政治形象塑造的需求,也是学术对外交流的必然要求。因此,从我国学术出版自身的功能性需求出发,结合我国的现有意识形态特征,构建我国学术出版特色化的对外传播体系,是解决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乃至“走进去”的有效对策。

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整体情况概述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主要理论基础
    2.1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学术期刊
        2.1.2 学术期刊评价
        2.1.3 学术期刊管理
        2.1.4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关系分析
    2.2 学术期刊质量与效率理论
        2.2.1 学术期刊质量理论
        2.2.2 学术期刊效率理论
    2.3 学术期刊评价理论与模型
        2.3.1 学术期刊评价理论
        2.3.2 学术期刊评价模型
    2.4 学术期刊管理理论与模式
        2.4.1 学术期刊管理理论
        2.4.2 学术期刊管理模式
3 学术期刊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2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3.2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
        3.2.2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电子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电子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
        3.3.2 电子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1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与指标选取
        3.4.2 开放存取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 学术期刊分类评价实证研究
    4.1 传统学术期刊评价实证研究
        4.1.1 评价对象与数据来源
        4.1.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4.1.3 评价方法与流程
        4.1.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 开放存取期刊评价实证研究
        4.2.1 评价对象与数据来源
        4.2.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4.2.3 评价方法与流程
        4.2.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5 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趋势
5 学术期刊质量控制机制与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5.1 学术期刊质量控制及动态管理概述
    5.2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析
        5.2.1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概述
        5.2.2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2.3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
        5.2.4 传统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5.3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析
        5.3.1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概述
        5.3.2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3.3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
        5.3.4 电子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5.4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分析
        5.4.1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概述
        5.4.2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评价管理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4.3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模型
        5.4.4 开放存取期刊质量控制与动态管理机制构建
    5.5 本章小节
6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研究
    6.1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架分析
        6.1.1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的内涵
        6.1.2 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体系的基本内容
    6.2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构建
        6.2.1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内涵
        6.2.2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框架与价值标准
        6.2.3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6.2.4 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与模型
        6.2.5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实施机制
    6.3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构建
        6.3.1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内涵
        6.3.2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流程分析
        6.3.3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结构和功能分析
        6.3.4 基于质量和效率的学术期刊管理创新体系内容构建
    6.4 本章小节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本文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3)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意义
    0.2 本文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0.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0.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0.4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方法
    0.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 期刊评价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演变
    1.1 期刊评价的起源
    1.2 学术期刊评价的三大理论基础
        1.2.1 一次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
        1.2.2 引文分布规律——加菲尔德定律
        1.2.3 普赖斯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
    1.3 网络环境下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网络计量学
    1.4 核心期刊概念和本质的演变
2 中、美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2.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现状
        2.1.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构成
        2.1.2 对ISI Web of Knowledge学术资源体系的评价
    2.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现状
        2.2.1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发展阶段
        2.2.2 对我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评价
3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比较
    3.1 评价目的与评价功能的比较
        3.1.1 评价目的的比较
        3.1.2 评价功能的比较
    3.2 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比较
        3.2.1 评价主体的比较
        3.2.2 学术期刊评价对象的比较
    3.3 期刊评价中的学科分类比较
        3.3.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3.3.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学科分类标准
    3.4 评价过程的比较
        3.4.1 数据来源
        3.4.2 评价指标体系
        3.4.3 数据库统计源比较
    3.5 评价方法的比较
        3.5.1 定性评价——同行评议制度的比较
        3.5.2 文献计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3.6 核心区的划分与核心期刊数量界定方法的比较
    3.7 社会价值与影响力的比较
        3.7.1 社会价值的比较
        3.7.2 社会影响力的比较
        3.7.3 中、美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比较
    3.8 影响学术期刊评价的外部环境比较
        3.8.1 对研究项目的重视程度
        3.8.2 国家期刊管理体制
        3.8.3 学术评价制度的比较
    3.9 学术期刊评价中的两组概念比较
        3.9.1 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3.9.2 核心版与扩展版的区别
    3.10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4. 中、美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1 美国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商业化导向
        4.1.2 收录期刊在地域、语种方面的偏见
        4.1.3 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
        4.1.4 收录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时存在着意识形态偏见
    4.2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功利性的导向使期刊评价成为科研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工具之一
        4.2.2 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定量评价方法
        4.2.3 评价指标的数据客观性差,在发展性与国际化方面不足
        4.2.4 引文不规范和统一引文数据库的缺乏直接影响评价数据的准确性
        4.2.5 综合性期刊(含大学学报)的学科归类不准确
        4.2.6 评价的时滞与监督机制的缺乏
        4.2.7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评价的本土化问题
5 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的建构
    5.1 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5.2 "技术变革"环境下的学术期刊评价
        5.2.1 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5.2.2 适应网络环境的新的评价指标的出现
        5.2.3 评价手段的改进
    5.3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5.3.1 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可行性
        5.3.2 我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理论模型
6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实证研究
    6.1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具体做法
        6.1.1 学术期刊源的选择与分析
        6.1.2 学科划分标准与处理原则
        6.1.3 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步骤
        6.1.4 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6.1.5 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6.1.6 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的概念、特点与数量界定
        6.1.7 评审专家的遴选与定性评价
        6.1.8 评价结果的确定与分类分级排序的表示方法
    6.2 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排行榜(部分学科)
    6.3 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的分析
        6.3.1 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
        6.3.2 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状况
        6.3.3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普遍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6.3.4 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比较明显
        6.3.5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6.4 本次学术期刊分类分级评价的主要特色
        6.4.1 将评价对象明确限定为"大陆出版的中文学术期刊"
        6.4.2 将期刊评价的目的确定为评价管理导向与信息服务导向相结合
        6.4.3 同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
        6.4.4 采用得分排序和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国内外第一个中国学术期刊的分类分级排行榜
        6.4.5 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
        6.4.6 自主研发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学术期刊评价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分12个学科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Ⅱ 分高校学报4种类型的学术期刊排行榜
    Ⅲ SCI、SCIE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94种)
    Ⅳ EI收录中国期刊目录(含港、澳、台期刊)(共244种)
    Ⅴ 中国大陆出版的其他英文学术期刊目录(共113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4)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主要特色
    (一) 评价对象严格界定为“学术期刊”
    (二) 评价的目的突出评价管理导向与情报服务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三) 在国内外期刊评价中首次同时遴选“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
    (四) 自主研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信息系统”, 大大提高了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 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 突出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
    (六) 分类分级排序的表示方法
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具体做法
    (一) 学术期刊刊源的选择与分析
        1. 学术期刊的定位与来源
        2. 学术期刊的挑选
        3. 刊源的剔重方法
        4. 学术期刊的确定
    (二) 学科划分标准与处理原则
        1. 学科划分标准的选择
        2. 学术期刊的学科归类
        3. 调整学科归类的期刊
    (三) 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与主要步骤
    (四) 学术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 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及权重
        3. 数据来源
    (五) 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数量的界定
    (六) 评审专家的遴选与定性评价
        1.专家组成
        2.评审细则
        3.期刊增补
三、期刊评价结果的分析
    (一) 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
    (二) 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状况
    (三)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普遍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四) 综合性核心期刊的核心效应比较明显
    (五) 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5)《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① 课题背景
    ②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的发行及评定现状
    ③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框架和方法
    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的阐述
    1.2 等级鉴定的方法探讨
        1.2.1 打分入围法
        ① 得分项一: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情况
        ② 得分项二:被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
        ③ 得分项三: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④ 得分项四:期刊创刊年限
        ⑤ 得分项五:期刊获奖情况
        ⑥ 得分项六:期刊学术文章所占百分比
        ⑦ 得分项七:专家评审
    1.3 主要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2.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按首字母排序)
        2.1.1 建筑设计类
        (01) 《安徽建筑》
        (0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0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04)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5) 《东南大学学学报》
        (06) 《福建建筑》
        (07)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8) 《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09) 《高等建筑教育》
        (10) 《广东建筑装饰》
        (11) 《广东土木与建筑》
        (12) 《广西土木建筑》
        (13) 《广州建筑》
        (14)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15) 《华南理工大学学学报》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8) 《华中建筑》
        (19) 《建材.建筑.装修》
        (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1) 《江苏建筑》
        (22) 《建筑》
        (23) 《建筑创作》
        (24) 《建筑技术及设计》
        (25) 《建筑科学》
        (26) 《建筑师》
        (27) 《建筑学报》
        (28) 《建筑知识》
        (29)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30) 《南方建筑》
        (31)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32)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33) 《清华大学学报》
        (34) 《四川建筑》
        (35)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36) 《时代建筑》
        (37)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38) 《上海建设科技》
        (39) 《世界建筑》
        (40) 《世界建筑导报》
        (41) 《设计新潮/建筑》
        (42) 《山西建筑》
        (43) 《天津大学学报》
        (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45)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46) 《新建筑》
        (47)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8) 《云南建筑》
        (49) 《中国建设信息》
        (50) 《浙江建筑》
        (51) 《中外建筑》
        (52) 《住宅科技》
        2.1.2 景观园林设计类
        (0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02) 《古建园林技术》
        (03) 《广东园林》
        (04) 《蓝天园林》
        (05)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6) 《园林》
        (07) 《园艺学报》
        (08) 《中国园林》
        2.1.3 规划设计类
        (01) 《北京规划建设》
        (02) 《城市》
        (03) 《城市开发》
        (04) 《城市发展研究》
        (05) 《城市规划》
        (06) 《城市规划汇刊》
        (07) 《城市问题》
        (08) 《规划师》
        (09) 《国外城市规划》
        (10) 《上海市城市管理学院学报(当代建设)》
        (1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2)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3) 《现代城市研究》
        (14) 《小城镇建设》
        2.1.4 室内设计类
        (01) 《缤纷》
        (02) 《城市住宅》
        (03) 《国际家居》
        (04) 《家具》
        (05) 《家具与环境》
        (06) 《家具与室内装饰》
        (07) 《家居主张》
        (08) 《家饰》
        (09) 《美家》
        (10) 《瑞丽-家居》
        (11) 《现代装饰》
        (12) 《上海家居》
        (13) 《世界家苑》
        (14) 《室内设计》
        (15) 《室内设计与装修》
        (16) 《时尚家居》
        (17) 《新材料.新装饰》
        (18) 《新居室》
        (19) 《中国厨卫》
        (20)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1) 《装饰》
        (22) 《装饰装修天地》
3 研究分析与评论
    3.1 入围期刊
    3.2 核心、一级期刊的筛选
    3.3 一级期刊的挑选
    3.4 核心期刊的甄选
4 研究结论
    4.1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专业期刊等级鉴定结果:
        Ⅰ 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
        Ⅱ 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
        Ⅲ 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
5 参考文献
6 后记
7 附录
    附录1: 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等级研究成果调查表
    附录2: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
    附录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附录4: 新闻出版署的《中国期刊方阵》社科期刊、《双效期刊》、《双百期刊》、《双高期刊》

(6)科技期刊评价:“认知-应用”误区思辨与未来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期刊评价工作
2 科技期刊评价体系梳理
3 科技期刊评价工作的社会认知与使用误区
    3.1 有关期刊评价结果的认知和应用误区
    3.2 有关期刊评价指标的认知和应用误区
        3.2.1 被引频次指标的认知与使用误区
        3.2.2 影响因子指标的认知与应用误区
        3.2.3 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的认知与应用误区
4 科技期刊评价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5 结语

(7)2020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盘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
    1.1 地域分布
    1.2 出版周期
    1.3 创刊时间
2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发展情况
    2.1 影响力分析
    2.2 2020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指标排行TOP10
    2.3 2020年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情况
3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数据库收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
    3.1 国内数据库收录情况
    3.2 国外数据库
    3.3 2020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取得的成绩
4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建设思考
    4.1 政策支持,大力推动期刊发展
    4.2 应急响应,有力支撑疫情防控
    4.3 平台建设,提升期刊传播广度
    4.4 智能出版,助推期刊融合发展
5 结语

(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 学术期刊及其评价
二、 期刊评价理论和方法演进:从“简单量化”到“综合评价”的转换
三、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第三方评价的实践与多元困境
    (一) 计量潮的兴起和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早期研究与专业评价机构
    (三)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的多元困境
四、 期刊评价的价值理性回归:综合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 评价学下的AMI综合评价体系
    (二) 期刊AMI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践与创新

(9)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11—2017年连续7年入选TOP期刊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指标
    1.4 术语解释[1]
2 结果
    2.1 2011—2017年入选TOP期刊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基本变化情况
    2.2 整体国际影响力情况
    2.3 2011—2017连续7年入选TOP5%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
    2.4 2011—2017连续7年入选TOP5%~10%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
    2.5 2011—2017年连续7年入选TOP10%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
3 讨论
    3.1 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3.2 中文科技期刊未来之发展
        3.2.1 政策方面
        3.2.2 学术团体
        3.2.3 出版人才
        3.2.4 出版周期
        3.2.5 其他

(10)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际话语权研究综述
    (一)话语权研究历史变迁
    (二)国际话语权内涵解读
二、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概念、特征及个性
    (一)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相关概念
        1、学术话语权与出版话语权
        2、学术出版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
    (二)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个性
        1、学术话语是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术出版是学术话语转换的平台
        3、对外传播方式具有学科差异性
        4、学术出版质量标准和影响力标准的错位性
三、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的内在逻辑
    (一)学术出版国际传播是学术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三)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部署
四、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现状
    (一)我国学术出版业现状
        1、学术出版总量
        2、学术出版工程
        3、学术出版走出去相关政策
    (二)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基本情况
        1、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的标准界定
        2、我国学术图书走出去概况
        3、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概况
    (三)我国学术出版国际传播基本模式
        1、贸易式之产品走出去:学术出版实物对外输出
        2、契约式之版权走出去:版权输出与贸易
        3、投资式之资本走出去:出版企业对外投资和合作
五、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制约因素
    (一)政府
        1、政府管控与话语环境
        2、法律环境与版权归属
    (二)技术
    (三)社会
    (四)市场
        1、市场化进程与盈利
        2、学术出版规范与话语逆差
        3、学术评价与科研导向
六、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
    (一)传播能力
        1、制度保障
        2、市场化经营
        3、专业出版能力提升
    (二)传播效力
        1、搭建本土化的国际传播平台
        2、持续推动学术出版媒体融合
        3、加强学术评价体系建设
        4、建立以专业出版机构为纽带的学术共同体
        5、构建国际化的学术出版规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

  • [1]《世界桥梁》来稿简则[J]. 《世界桥梁》编辑部. 世界桥梁, 2019(03)
  • [2]基于质量与效率的学术期刊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D]. 李建臣. 武汉大学, 2016(06)
  • [3]中、美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D]. 李爱群. 武汉大学, 2009(09)
  • [4]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J]. 邱均平,李爱群,周明华,舒明全,周春雷,马瑞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5]《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D]. 高嵬. 中国美术学院, 2004(01)
  • [6]科技期刊评价:“认知-应用”误区思辨与未来发展方向[J]. 胡小洋,曹启花.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10)
  • [7]2020年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盘点[J]. 何晓燕,王婧,张芳英,刘志强,伍军红. 科技与出版, 2021(03)
  • [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 王雅静.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 [9]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11—2017年连续7年入选TOP期刊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及启示[J]. 林永丽,甘辉亮,莫琳芳,边冬冬. 海军医学杂志, 2020(06)
  • [10]我国学术出版国际话语权研究[D]. 侯潇帆. 长安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