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期限(视为支付期限)不可拒绝

服务期限(视为支付期限)不可拒绝

一、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能否认(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茹[1](2020)在《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养老保险事关国计民生,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作为民生安全网,其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改革更是社会民生领域改革的重点内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前,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所采取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双轨制,这就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退休人员之间养老待遇差异日趋加大,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改双轨制为并轨制,成为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调查分析等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根据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运行情况,分析目前肥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运行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主要分六个部分来对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阐述对其并轨改革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对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提出并轨改革的相关概念,阐述了其并轨改革的理论依据,其中包括社会公平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第三部分对并轨改革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阐述,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首先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前后作对比,然后将并轨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截止到目前已取得的成绩。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并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政策法规滞后、财政负担大、不公平问题依然存在、年金双轨制、舆论阻力大、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滞后这六个方面问题出发,探究在改革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并轨改革中出现的六个问题,从六个方面归纳总结完善并轨改革运行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完善相应政策法规、科学规划并消解财政压力、缩小养老待遇差距、鼓励企业缴纳企业年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经办服务体系的能力等措施。第六部分是结论和展望。以期对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运行的发展和研究有所拓展。

李莹[2](2019)在《佛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期间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佛山市历经两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但是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减小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财政可持续等方面仍收效较微。在本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过程中,受到全国性广泛的机构改革的影响,如何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机构改革平稳有序地衔接问题,以及对并轨改革后出现的问题研究,是本文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文献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对佛山市在本阶段改革推进的情况,从社会公平、人力资源、基金收支和利用等方面,以及机构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并轨后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佛山市在作为试点改革期间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分账以及个人参与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基金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本阶段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贯彻落实对改革对象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经济负担。然而,机构改革所产生的人员流动和重分配,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由于事业单位分类落实存在滞后性,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对象存在流动性,造成事业单位部分养老保险改革仍需进一步落实。佛山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国内大部分地级市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在收入分配理论视角指导下,以佛山市在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落实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落脚点,结合国际上已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经验,提出佛山市进一步落实改革的建议和对策,主要包括佛山需要进一步细化符合地区特色的改革执行指导性政策,使改革方案必须有章可循;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机构改革引起人员流动和重分配后的业务水平;加强流程规范性和监管机制;深刻认识到佛山市一级机构是沟通上层政策和下级单位的重要桥梁,需要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职能,促进改革的贯彻实施。

胡静[3](2019)在《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一环,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峻,养老成为了现代人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而有关养老金并轨改革也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焦点。2015年1月14日,为了落实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目标,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养老金“双轨制”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退出时代舞台,养老金并轨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展开来。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试点城市,其改革经验对于全国来说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本文就以上海作为微观的切入点,从上海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首先梳理了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发展历程,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差异,指出并轨改革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对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制改革实践与并轨改革前后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比分析,发现上海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目前养老保险仍未完全统一,双轨制仍然事实存在,改革中面临基金收支缺口增大、转移接续存在困难、不公平现象没有完全消除等具体问题。同时,分析了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配套制度改革缓慢、改革缺乏实施细则、并轨改革成本高昂、现有社会保障制度不足等。面对上海并轨改革面临的实际困境,本文以美国、瑞典以及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并轨改革为借鉴,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完善改革操作细则、优化基金收支管理、促进更大范围内养老金统筹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养老保险并轨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张鹏程[4](2019)在《我国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宪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对于退役军人权益的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人在服役期间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其基本权利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影响,而在退役后国家如何保障其权益是值得深思熟虑的。保障工作的开展需要行动的准则,这种准则应该从宪法上寻找依据。当下既有的研究成果尚未从宪法层面对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但并不意味着如此尝试毫无意义。事实上,我国宪法虽无保障退役军人的明文规定,但对应有关条款进行分析,可以为保障退役军人权益提供宪法上的原理基础、内容支撑。保障退役军人的宪法原理起点在兵役义务条款和武装力量条款。从武装力量条款来看,国家肩负着保护人民和自身的任务,但由于国家的“无形性”,这种任务事实上通过兵役义务的具体履行“分摊”给公民,亦即公民事实上是在替代国家履行其任务;而兵役义务的履行对于公民来说,造成了其基本权利的不同程度克减和限制,这种限制在兵役义务履行完毕后被解除,但并非所有的解除都能使得业已被克减的权益获得“回复”,因此作为真正义务人的国家,势必要为替代其履行义务的军人提供特殊性保障,以保证其已被克减且难以回复的权益得到补偿,这是基于“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需。从宪法出发,分析退役军人权益保障之内容也极为必要,这一点是人权保障和国防利益的共同要求。宪法条款为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提供了三项原则,其一是人权保障原则,要求国家保障退役军人权益时必须以人权保障为出发点。其二是平等原则,其原则要求国家在未因兵役义务所克减的权益和兵役履行完毕后可以恢复的权益方面,给予退役军人与普通公民相同的一般性保障;在因兵役义务克减且难以回复的权益方面,给予不同的特殊性保障。该原则还要求国家在退役军人内部,根据其因兵役义务所造成的权益克减程度之不同,给予不同退役军人合理的差别对待。其三是维护军事秩序和国防利益原则,这是基于宪法武装力量条款出发,在退役军人保障领域,其与人权保障具有同一性,亦即保障退役军人的权益同时也是军事秩序和国防利益的要求。从具体权益内容来看,除一般性权益保障外,给予退役军人的特殊性权益主要集中在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公民的宪法权利方面,这是因为军人因兵役义务所造成难以回复的权益克减集中体现在这一类宪法权利上,为尽可能的使此类权益得到回复,必须由国家提供相应的特殊性保障;与此同时出于军事秩序和国防利益的考虑,为维护兵役义务的“光荣性”,由国家对军人的荣誉权加以特殊性保障同样有其宪法依据。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机制的运行是基于宪法赋予的公权力,同时宪法拘束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实现和体现宪法保障军人权益的内在精神。在权益保障机制中,三者均有其地位,承担不同之角色:立法机关涉及退出现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基础性建构,行政机关涉及退出现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司法机关涉及退出现役军人权益之救济。依据宪法对当前制度下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原理、内容和机制加以分析,不难发现不完善之成因。同时宪法也为完善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提供了解决关键。即无论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在保障权益的机制中均应依照宪法原理,在宪法的统摄下充分地行使宪法所赋予自身的公权力。随着“依法治军”的稳步推进,国家对退役军人权益的保障需要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有赖于长期有效的行动准则。从宪法层面分析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议题,能够引导国家在合宪的框架下不断提升“依法治军”的水平,切实可行地在合乎宪法的前提之下,保障退役军人的权益。

罗丹伶[5](2019)在《基于信访视域下的职工养老保险健全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职工养老保险领域的信访是我国信访工作尤其是社会保障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调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复杂性、保障制度衔接的困难性、保障参数的不规范性等因素,导致近年来养老保险类信访量急剧攀升。而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的信访具有政策性强,追溯时间久、影响面广(群诉群控比例高),政府指向性等特征,导致该类信访问题解决难度更大。若不妥善解决,易积累社会矛盾,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因此,有必要对养老保险领域信访的基本态势、形成机理、发展态势、重点信访人群、重点信访诉求等等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以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领域的信访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信访引发背景、基本状况、其高发群体、利益诉求,然后依托笔者建立的案例库,对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信访引发信访的显着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重点分析了职工养老保险信访高发的宏观背景,分析了经济社会转轨背景、养老保险制度与信访制度调整及其制度弊端。分析了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信访现象所具有群访比例高、持续时间长、诉求为多诉求、重复信访率高、涉及地方稳定等特征。阐释了历史上存在的信访人群,更侧重分析未来信访高发人群,如临时工群体等特殊历史身份群体、新业态等私营企业用工人员、.福利攀比而引发剥夺感较强群体、被征地农民与企业改制等弱势群体,等等,分析了其可能的利益诉求。文章依托自建案例库,分析了用人单位欠缴费、单位不参保、身份不明晰、相对剥夺感、缴费年限而引发的信访案例,分析了其引发原因、利益诉求、该类信访案例潜在社会风险。依托导师课题组“职工养老保险社会风险认知状况调查”数据库,以引发职工基本养老信访概率作为因变量,选取职工对社会养老保险若干制度认知状况、运行管理认知等若干参数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得出制度公平认知、保障生活水平认知、待遇可能下调风险认知、最低缴费年限上调认同度、社会组织影响力认知等对引发信访的概率影响显着。最后,文章分析信访工作、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对策措施。文章认为在社会养老保险信访工作中,应增强网络舆论宣传能力、建立信访数据、加强制度公信力建设。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方面,应注意解决具有历史身份群体保障待遇、加强保障制度参数的衔接配合、注重弱势群体保障待遇、引导福利预期、加强社会保障运行监管等。

周晨[6](2019)在《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保障不足与破解之策 ——以H市为例》文中指出本课题关注国企下岗失业人员的老年保障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与转型,产生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并引发社会与学术研究的广泛关注。这一群体大多处于40岁到50岁之间,因此,也被称为“4050”群体。在当时国有企业转型背景下,研究者主要关注他们当年面临的培训、就业与稳定问题,对于他们“未来”养老问题,缺少足够的关注。时至今日,当年“4050”人员早已步入老年,退出劳动力市场后,一些人却面临保障不足、生活困苦状况。如何为他们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他们养老问题迫在眉睫。然而,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社保政策方面,都对他们面临的问题缺少系统性关注,成为被忽视、被遗忘的“失语阶层”。正是对该问题的关注,本课题以H市为例,聚焦当年国企下岗失业群体,特别是其中的贫困群体展开研究,从制度转型与个体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他们被遗漏在社会保障体制之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社会保障角度提出舒缓该群体养老困境的建议并反思保障制度。理论层面,本文整合生命历程视角中的北美范式和欧洲研究范式,从风险源与国家风险管理策略两个角度,分析H市下岗失业群体老年困境的形成原因。方法层面,本文将个人传记拓展为群体传记,通过回访、文献分析追溯他们下岗后的生命轨迹、生活状况,分析老年困境的动态形塑与演化过程。

祁雯[7](2019)在《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以A单位为例》文中指出一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问题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双轨制”由来已久,我国养老保险制度1993年开始正式进入改革创新阶段,建立起个人养老保险档案,当时的政策是老人采用老办法、新人用新办法,中人给予补齐,且不区分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与企业人员。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最终并没能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金支付继续由财政承担,这也就造成了沿用多年的“双轨制”。由“双轨制”引发的企业与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巨大差异一直颇受诟病,中央曾多次出台文件开展试点改革,意图建立起统一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实质性的并轨改革启动于2015年,年初中央下发决定,到7月底上海、山东等地已陆续制定意见和办法落实改革政策,目前来看,各地方事业单位改革进程明显领先于机关单位。本文立足于改革的大背景,以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使问题具体化,选取A单位作为个案进行剖析,A单位是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税务机关单位,地区经济欠发达造成了改革进程落后于其他地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更具广泛性,由于A单位作为基层机关单位,是确保政策落地的关键所在,且人员结构复杂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给改革增添了困难,综合以上特点,本文选取了A单位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机关单位做具体分析。A单位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地方财政压力巨大、转轨成本过高,公平性难以确保,非在编人员未全员参保,职业年金运营存在问题,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差异导致的差别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和困难结合我国改革现状,参考各国实践情况,汲取国外改革过程中的优秀经验,提炼出对我国此次改革有启示作用的措施,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法规、加强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优化养老保险的待遇调整机制、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建设、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助力改革深化。

余昆[8](2019)在《基于养老待遇平衡的GC市公私部门薪酬并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文中简称“决定”),旨在化解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养老制度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增强公平性,同时也为促进公职人员与企业职工之间的正常流动创造条件。在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选择从体制内走出去或到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然而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制度改革刚刚起步,从实践的角度看,制度虽然“并轨”了,但养老待遇似乎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并轨”——制度间待遇差距还不小,当前的制度效应表现仍不是十分“公平”。本文研究主要是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公平理论,结合江西省养老制度“并轨”实施后GC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待遇计算数据8061条,及GC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计算数据25285条为基础,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排除干扰自变量后进行岭回归,分别建立“并轨”后影响养老待遇的因素模型,并模拟公职人员在改革时点上年满35至45岁的群体进入企业后的养老待遇替代率的预测及比较分析得出:尽管“并轨”已正式实施,但受养老金计发政策的影响,对于部分高薪酬的公职人员正常流向企业单位是存在较高养老待遇损失风险的,而对于收入中、低的公职人员流向未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仅仅从保障基本养老待遇平衡的基础上,企业应至少给予其原薪酬收入的1.14至1.26倍的薪酬标准,并按该薪酬水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是企业招录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出人员应在划定薪酬水平时应积极并妥善考虑的。本研究在定量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减税降负、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员工养老保障、完善薪酬福利制度,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奖励机制,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等薪酬平衡的对策建议。

周芬[9](2019)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是部分积累制,由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组成。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存在经济增速放缓、隐性债务规模庞大、投资收益较低等情况,这些现象将影响基金收支平衡的状况,进而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营。目前,基金收入、支出及累计结余规模均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但支出的增长速度却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基金收支平衡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因此,关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对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养老保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社会经济系统,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因此要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问题必须以系统的视角。基于此,本文试图以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状况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从理论上理清养老保险系统内部筹资与给付相互关联机制以及养老保险系统与人口、经济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机理和传导机制。其次,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现行制度下2018-205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接着通过参数调整的方式,仿真分析政策参数改变情况下2018-205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状况,最后再根据模拟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简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第二章,理论基础。本章将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即系统动力学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理论。第三章,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现状与问题。本章对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现状进行介绍,紧接着对其现状剖析发现背后存在的问题,为后文制度参数调整奠定基础。第四章,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基金收支平衡机理。理清养老保险系统内部筹资与给付相互关联机制以及养老保险系统与人口、经济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机理。第五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系统动力学实证分析。在第四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现行制度下2018-2050年基金收支平衡状况,并通过制度参数调整,观察其对未来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承接前五章的分析和研究,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结合研究成果提出有效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的核心点在于养老保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实现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系统内部需要保持筹资与给付的相互协调,系统外部通过筹资与给付与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相互关联。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理清养老保险系统、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关联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理论逻辑,构建仿真模型,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长期财务平衡进行仿真模拟。

高佳[10](2019)在《养老保险并轨后机关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的比较研究 ——以常州为例》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机关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不管完善,针对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并取得显着成效。但是,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2014年10月才正式启动,其发展远远滞后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导致企业和机关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明显,损害了社会公平性。因此,养老保险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这次养老保险改革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分处这两种养老保险制度下的退休人员待遇进行了比较,分析待遇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养老保险改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比较分析了常州市机关和企业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的待遇差异,首先阐释了两种制度各自的发展历程,再分别阐述了并轨后的机关养老保险待遇和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的相关政策,接着模拟测算了并轨后机关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待遇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四部分介绍了三种国外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分别是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美国的多支柱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和日本多元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后,从两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角度,提出改革建议,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规范公务员年金制度,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利用互联网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逐步缩小企业与机关退休人员待遇的差距。

二、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能否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能否认(论文提纲范文)

(1)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难点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的难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养老保险
        2.1.2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2.1.3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2.1.4 养老保险双轨制
        2.1.5 养老保险并轨制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公平理论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3 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实施
    3.1 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基本情况
        3.1.1 配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3.1.2 信息采集全面
        3.1.3 参保缴费正常
        3.1.4 职业年金有序运行
        3.1.5 后续并轨改革新进展
    3.2 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前后对比分析
        3.2.1 参保范围
        3.2.2 缴费基数
        3.2.3 缴费比例
        3.2.4 养老保险待遇计发
    3.3 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比分析
        3.3.1 参保范围
        3.3.2 缴费基数
        3.3.3 缴费比例
        3.3.4 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
        3.3.5 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
4 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并轨改革中的问题
        4.1.1 政策法规滞后
        4.1.2 财政负担大
        4.1.3 不公平问题依旧存在
        4.1.4 年金双轨制
        4.1.5 舆论阻力大
        4.1.6 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滞后
    4.2 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策法规不完善
        4.2.2 养老金收不抵支
        4.2.3 养老待遇差异大
        4.2.4 企业年金参保率低
        4.2.5 政策宣传不到位
        4.2.6 社保经办体系不规范
5 肥城市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运行的对策
    5.1 完善相应政策法规
        5.1.1 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相关法律
        5.1.2 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配套制度与政策
    5.2 科学规划并消解财政压力
        5.2.1 财政应做好测算并形成预警机制
        5.2.2 提高统筹层次
        5.2.3 推进国有资本及收益划转社保基金
        5.2.4 拓宽基金筹资渠道
        5.2.5 投资运营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5.3 缩小养老待遇差距
        5.3.1 建立合理的养老金增长机制
        5.3.2 加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5.4 鼓励企业缴纳企业年金
        5.4.1 降低企业年金费率
        5.4.2 宣传并鼓励缴纳企业年金
    5.5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5.5.1 做好政策宣传,引导社会舆论
        5.5.2 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内部宣传
    5.6 提升社保经办体系的能力
6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佛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期间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
        1.2.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
        1.2.2 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
        1.2.3 “老人”、“新人”、“中人”
        1.2.4 职业年金制度
    1.3 基础理论
        1.3.1 养老金再分配理论
        1.3.2 公平理论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佛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概况
    2.1 并轨前公平原则实现难
        2.1.1 缴费基数及缴费比例的差异
        2.1.2 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差异
        2.1.3 基本养老金调整的差异
    2.2 并轨前的显着矛盾
        2.2.1 缴费与待遇计发脱节
        2.2.2 事业单位之间退休待遇差距明显
        2.2.3 市直与各区的信息系统脱钩
    2.3 并轨后佛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分析
        2.3.1 缴费基数的变化
        2.3.2 参保范围的变化
        2.3.3 退休金计发办法的变化
    2.4 佛山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经验做法
        2.4.1 推进改革的具体做法
        2.4.2 显着矛盾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 佛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面临的困难及成因
    3.1 并轨改革面临的困难
        3.1.1 公平问题
        3.1.2 地方财政压力大
        3.1.3 衔接规则尚未完善
        3.1.4 对并轨改革未来的担忧
    3.2 并轨改革困难的成因分析
        3.2.1 引发公平问题的根源
        3.2.2 法律规范缺失降低改革落实效率
        3.2.3 旧规则改革阻力大
        3.2.4 分类改革阻碍养老保险改革的根源
第四章 推进佛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4.1 兼顾公平和效率
        4.1.1 加强区域特征的调研
        4.1.2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完善配套政策
        4.1.3 重视体制内外养老保险的公平
    4.2 优化基金投资,扩大筹资渠道
        4.2.1 落实年金管理与运营
        4.2.2 推进建设养老保险的第二、三支柱
    4.3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衔接工作
    4.4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统一机制
        4.4.1 加强养老保险教育
        4.4.2 统一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及个人信息管理
        4.4.3 规范社保申报
        4.4.4 规范办理退休手续和待遇核发流程
        4.4.5 建立待遇监督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养老保险双轨制
        二、养老保险并轨改革
        三、职业年金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福利经济学理论
        二、社会公平理论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第二章 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制改革的背景
    第一节 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发展历程
        一、养老保险双轨制初次形成
        二、企业与机关养老制度合并实践
        三、挫折和双轨回归
    第二节 双轨制下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差异
        一、统筹方式差异
        二、支付渠道差异
        三、待遇水平差异
    第三节 并轨制改革的形势与环境
        一、双轨制影响社会公平,引发群体矛盾
        二、双轨制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三、双轨制下碎片化养老制度增加社会成本
        四、双轨制降低参保激励
第三章 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制改革的内容
    第一节 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基本思路
    第二节 并轨改革前后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对比
        一、制度模式的内容变化
        二、筹资方式的内容变化
        三、计发办法的内容变化
        四、待遇调整的内容变化
    第三节 并轨改革后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对比
        一、制度模式方面
        二、筹资方式方面
        三、计发办法方面
        四、待遇调整方面
第四章 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金收支缺口增大
        二、转移接续存在困难
        三、差异尚存难言公平
    第二节 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配套制度改革缓慢
        二、缺乏可实施的操作细则
        三、并轨改革成本高昂
        四、全国统筹仍未实现
第五章 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国外经验和启示
    第一节 美国经验
    第二节 瑞典经验
    第三节 新加坡经验
    第四节 启示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合理体现公平性
        三、以平稳渐进的方式实施改革
第六章 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优化对策
    第一节 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第二节 健全可实施的操作细则
        一、优化完善转移接续工作
        二、处理好“中人”待遇问题
        三、完善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制度
        四、促进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的协同改革
    第三节 多措并举解决基金缺口
        一、对养老保险基金多样化科学管理
        二、建立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第四节 促进更大范围内的养老金统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对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调查问卷
致谢

(4)我国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宪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价值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新颖性和不足
第一章 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基本议题
    第一节 涉及退役军人权益的几个问题
        一、“军人”的概念范畴
        二、“退役”含义辨析
        三、对“权益”的词义认知
    第二节 “权益保障的宪法分析”之含义
第二章 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原理的宪法分析
    第一节 宪法义务条款具有权利保障之解读可能
        一、学界关于宪法义务的现有理论探讨之梳理
        二、对宪法义务的理解存在多重维度
        三、宪法义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具有人权保障的功能
    第二节 从宪法条款解读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内核
        一、武装力量条款对国家课以保护国民的任务
        二、兵役义务等宪法条款为保障退役军人权益提供基础
    第三节 比较法视野下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宪法原理辨析
第三章 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内容的宪法分析
    第一节 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原则的宪法分析
        一、人权保障原则
        二、平等原则
        三、维护军事秩序和国防利益原则
    第二节 既有法律规范赋予退役军人权益类型的宪法分析
        一、退役军人的一般性权益
        二、退役军人的特殊性权益
    第三节 宪法上不同权益保障的具体内容
        一、劳动权
        二、社会保障权
        三、受教育权
        四、“光荣义务”
        五、其他权益
第四章 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机制的宪法分析
    第一节 立法机关构建保障机制的基础
        一、保障权益的关键是通过立法途径创设权益来实现
        二、立法机关通过行使决定权优化权益保障
        三、立法机关行使监督权保障权益落实
    第二节 行政机关主要以行政行为的方式对权益进行落实
        一、以抽象行政行为予以落实
        二、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保障
        三、采取行政解释的形式明确
    第三节 司法机关贯彻宪法保障权益
        一、在个案中司法机关以审查、法律监督的形式提供保障
        二、通过发布司法文件等多重形式进行指导
第五章 权益保障不完善成因及建议
    第一节 对当下退役军人权益保障不完善的反思
        一、对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认识未上升到宪法的高度
        二、宪法确定的平等原则未能够得到全面贯彻
        三、部分法律规范缺乏科学性
        四、执行层面的专业化和衔接性不够
        五、监督机制功能尚未发挥
    第二节 完善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建议
        一、明确保障退役军人权益的宪法原理是治理核心
        二、遵循宪法行使被赋予的公权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5)基于信访视域下的职工养老保险健全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2.1 基本概念
        2.1.1 信访
        2.1.2 社会养老保险
        2.1.3 社会保障信访
    2.2 信访的相关理论分析
        2.2.1 权利救济理论
        2.2.2 弱者抗争理论
        2.2.3 相对剥夺感理论
    2.3 研究综述
        2.3.1 国外相关制度研究
        2.3.2 国内信访制度研究
        2.3.3 国内社会保障领域信访的研究
第3章 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信访高发的背景
    3.1 经济社会制度转轨宏观背景
        3.1.1 企业所有制变革导致养老保险制度复杂
        3.1.2 企业用工形式复杂导致制度衔接困难
    3.2 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及存在问题
        3.2.1 职工养老基本保险制度的发展简况
        3.2.2 职工养老基本保险发展情况
        3.2.3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公平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3.3 我国信访制度改革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3.3.1 我国信访制度发展历程
        3.3.2 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4章 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领域信访的特征及诉求
    4.1 职工养老保险信访量占信访案例比例高
    4.2 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信访的特征
        4.2.1 从信访者的角度看
        4.2.2 从信访部门角度看
    4.3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信访的高发群体及诉求分析
        4.3.1 曾经信访高发群体(1990年代中期-2014年)
        4.3.2 未来可能的高发信访群体及诉求(2014至今)
第5章 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领域信访的案例类型分析
    5.1 用人单位欠缴养老保险引发的信访
    5.2 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引发的信访
    5.3 身份不明引发的信访
    5.4 相对剥夺感引发的信访
    5.5 缴费年限引发的信访
第6章 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信访影响因素分析
    6.1 数据收集与处理
    6.2 变量的选择和确定
    6.3 研究假设
    6.4 影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信访因素回归分析
        6.4.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描述分析
        6.4.2 因变量描述分析
        6.4.3 养老保险领域信访概率回归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从信访视角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健全
    7.1 研究结论
    7.2 健全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措施
        7.2.1 注意具有历史身份群体保障待遇
        7.2.2 加强保障制度参数的衔接配合
        7.2.3 注重弱势群体保障待遇
        7.2.4 引导福利预期
        7.2.5 加强社会保障运行监管
    7.3 健全人力社保领域信访工作的对策
        7.3.1 增强网络舆情宣传能力
        7.3.2 建立信访数据库
        7.3.3 坚持依法行政
        7.3.4 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保障不足与破解之策 ——以H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下岗失业的研究
        1.3.2 生命历程的研究
        1.3.3 社会保障的研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样本的选择
        1.4.2 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国企下岗失业人员
        2.1.2 老年保障
    2.2 理论依据
        2.2.1 生命历程理论
        2.2.2 社会保障相关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3 研究框架
第三章 H市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保障现状和存在问题
    3.1 H市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保障的基本情况
        3.1.1 养老保障的情况
        3.1.2 医疗保障的情况
        3.1.3 经济开支的情况
    3.2 H市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保障不足问题的表现
        3.2.1 表现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无法获得养老保障
        3.2.2 表现二:养老金待遇水平偏低出现退而不休
        3.2.3 表现三:医疗保障力度不充足导致问题深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市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保障不足的原因分析
    4.1 重大社会事件对生命历程产生的负面效应
        4.1.1 下乡导致不能接受良好教育
        4.1.2 下岗失业导致难以实现充分就业
        4.1.3 退休面临老年保障不充足局面
        4.1.4 构建群体生命历程模型
    4.2 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4.2.1 国企改革过程风险管理漏洞大
        4.2.2 制度变迁过程风险管理效率低
        4.2.3 个人风险防控意识不足
    4.3 政策供给与实际需求匹配效率低
        4.3.1 政策的局限性和需求特异性
        4.3.2 完美的制度设想和实际的制度断层
        4.3.3 历史遗留问题和政策的理想化
        4.3.4 利益补偿机制不足和劣势持续积累
第五章 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保障不足问题的破解之策
    5.1 国外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5.1.1 国外关于老年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
        5.1.2 国外关于再就业制度的经验借鉴
    5.2 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5.2.1 联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5.2.2 重点管控风险高发区域
        5.2.3 提高个体风险防控能力
    5.3 提高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匹配度
        5.3.1 建立合理的国家补偿基金制度
        5.3.2 扩面增效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效率
        5.3.3 强化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功能
        5.3.4 探索实施弹性化退休年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以A单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理论概述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内文献综述
        1.4.2 国外文献综述
        1.4.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历史沿革
    2.1 1949-1957年:分立阶段
    2.2 1958-1985年:并轨阶段
    2.3 1986-2007年:再次分立
    2.4 2008年至今:探索并实践并轨
第3章 A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分析
    3.1 A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准备工作
        3.1.1 调整工资结构
        3.1.2 解决人员问题
    3.2 A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3.2.1 正式职工养老保险情况
        3.2.2 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情况
    3.3 A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后情况
        3.3.1 并轨后A单位退休金计发办法
        3.3.2 并轨后A单位养老金发放渠道
        3.3.3 并轨后A单位养老保险缴纳方式
第4章 A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中面临的问题
    4.1 法律保障不够健全
    4.2 财政压力和转制成本巨大
    4.3 公平性难以确保
        4.3.1 身份差异导致内部公平性难以确保
        4.3.2 政策执行和分配制度差异导致差别待遇
    4.4 职业年金模式和运营问题
第5章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5.1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介绍
        5.1.1 美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5.1.2 英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5.1.3 智利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5.2 国外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示
        5.2.1 坚持立法先行
        5.2.2 合理优化筹资机制
        5.2.3 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5.2.4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第6章 完善我国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
    6.1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法规
        6.1.1 国家层面统筹,健全政策法规
        6.1.2 强化组织监督,建立长效机制
    6.2 加强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
        6.2.1 提升经办机构管理能力
        6.2.2 扩大养老基金的资金规模
    6.3 优化养老保险的待遇调整机制
    6.4 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建设
        6.4.1 保障第一、二支柱体系建设
        6.4.2 推进第三支柱体系建设
    6.5 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
    6.6 完善配套措施助力改革深化
        6.6.1 推行延迟退休政策
        6.6.2 引入商业保险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8)基于养老待遇平衡的GC市公私部门薪酬并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对比研究法
        1.3.3 回归分析法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机关事业视同缴费年限
        2.1.2 视同缴费指数
        2.1.3 补记职业年金
    2.2 理论基础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2.2 公平理论
        2.2.3 薪酬福利制度
        2.2.4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原理
    2.3 文献综述
        2.3.1 人力资源的流动研究
        2.3.2 养老制度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研究
        2.3.3 养老保险体制研究
    2.4 总结
第3章 GC市养老并轨发展现状
    3.1 GC市养老改革现状
        3.1.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前后养老待遇变化
        3.1.2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差距
    3.2 GC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现状
        3.2.1 从企业流入机关事业单位
        3.2.2 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入企业
        3.2.3 机关事业单位潜在的人员流出
    3.3 养老金计算方法现状
        3.3.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算法
        3.3.2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算法
        3.3.3 两计算方法的差异因子
第4章 GC市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待遇回归分析
    4.1 研究源数据
        4.1.1 GC市机关养老数据
        4.1.2 GC市企业养老数据
    4.2 GC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回归分析
        4.2.1 机关养老待遇预测模型
        4.2.2 影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重要因素
    4.3 GC企业职工养老待遇回归分析
        4.3.1 企业职工养老待遇预测模型
        4.3.2 影响企业职工养老待遇的最重要因素
    4.4 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养老待遇预测
        4.4.1 相关预测参数设置
        4.4.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预测
        4.4.3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待遇预测
    4.5 养老待遇平衡与在职薪酬平衡
        4.5.1 养老待遇平衡与在职薪酬的关系
        4.5.2 参加了年金计划的养老待遇平衡
        4.5.3 未参加年金计划的养老待遇平衡
第5章 GC市薪酬平衡对策
    5.1 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5.2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员工养老保障
    5.3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5.4 制定合理奖励机制,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补记职业年金计算公式
附录B 模型R2、F、T检验
附录C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
附录D 机关养老数据自变量相关性检测结果
附录E 机关养老数据自变量共线检测结果
附录F 企业养老数据自变量相关性检测结果
附录G 企业养老数据自变量共线检测结果
附录H 岭回归生成岭迹语法(1)
附录I 岭回归生成岭迹语法(2)
附录J 改变K取值
附录K 机关事业养老数据描述统计
附录L 企业职工养老数据描述统计
附录M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及替代率测算表
附录N 企业职工养老金及替代率测算表

(9)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简要评述
    1.3 概念界定
        1.3.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1.3.2 “老人”、“中人”、“新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理论阐释
    2.1 理论基础
        2.1.1 系统动力学
        2.1.2 公共财政理论
        2.1.3 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理论
    2.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流程的学理分析
        2.2.1 基金筹集
        2.2.2 基金投资
        2.2.3 基金支出
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状况
    3.1 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的现状
        3.1.1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状况
        3.1.2 财政对基金的投入
        3.1.3 基金收支的区域差异
    3.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地区差异明显
        3.2.2 经济新常态对基金收支的威胁
        3.2.3 人口结构老龄化对基金收支的压力
        3.2.4 隐性债务规模庞大
        3.2.5 遵缴率低
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系统动力学机理分析
    4.1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筹资与待遇给付的关联机制
        4.1.1 筹资和待遇给付构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
        4.1.2 筹资与给付的相互关联机制
        4.1.3 筹资与给付的动态协调
    4.2 养老保险长期财务平衡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4.2.1 养老保险制度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4.2.2 经济增长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理
    4.3 人口转变对养老保险长期财务平衡的影响机理
    4.4 本章小结
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模型构建及其政策仿真模拟
    5.1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5.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2.1 建模目的及假设条件
        5.2.2 确定系统边界
        5.2.3 因果关系图
        5.2.4 存量流量图
        5.2.5 模型主要变量方程及参数设定
    5.3 制度参数调整的政策仿真模拟
        5.3.1 现行制度下基金平衡的模拟仿真分析
        5.3.2 制度优化下基金平衡的模拟仿真分析
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提高投资收益率,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6.2.2 推行渐进式退休,预防提前退休
        6.2.3 完善缴费激励机制,提高征缴率
        6.2.4 建立养老金待遇的合理调整机制,增强调整的科学性
        6.2.5 组合化的参量改革,增进养老保险改革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10)养老保险并轨后机关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的比较研究 ——以常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1.2.1 内容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研究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2 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基本养老保险
        2.1.2 职业年金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共享理论
        2.2.2 路径依赖理论
3 常州市机关和企业养老保险待遇差异的比较分析
    3.1 机关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比较
        3.1.1 机关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3.1.2 企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3.2 并轨后常州市机关养老保险待遇的调查
    3.3 并轨后常州市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的调查
    3.4 并轨后常州市机关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模拟测算
    3.5 调查结论与分析
        3.5.1 并轨后缴费基数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待遇差距
        3.5.2 并轨后职业年金会加剧养老保险待遇的差距
4 国外公务员与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实施的经验与启示
    4.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4.1.1 新加坡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4.1.2 新加坡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4.2 美国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
        4.2.1 美国联邦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4.2.2 美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4.3 日本多元养老保险制度
        4.3.1 日本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4.3.2 日本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4.4 对我国的启示
5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建议
    5.1 鼓励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5.1.1 企业年金有利于减轻政府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
        5.1.2 企业年金有利于保障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
    5.2 规范公务员职业年金制度
    5.3 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5.3.1 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
        5.3.2 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支付能力
    5.4 建立适应老龄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
    5.5 互联网+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规范化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能否认(论文参考文献)

  • [1]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研究[D]. 李新茹.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2]佛山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期间问题研究[D]. 李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3]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的优化研究[D]. 胡静.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3)
  • [4]我国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宪法分析[D]. 张鹏程.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5]基于信访视域下的职工养老保险健全对策研究[D]. 罗丹伶. 重庆工商大学, 2019(01)
  • [6]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保障不足与破解之策 ——以H市为例[D]. 周晨. 广西大学, 2019(01)
  • [7]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以A单位为例[D]. 祁雯.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8]基于养老待遇平衡的GC市公私部门薪酬并轨研究[D]. 余昆. 南昌大学, 2019(02)
  • [9]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D]. 周芬.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养老保险并轨后机关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的比较研究 ——以常州为例[D]. 高佳.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服务期限(视为支付期限)不可拒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