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测定结果比较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薛宇豪[1](2021)在《针刺中府、云门治疗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中府、云门与体外膈肌起搏器对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差异,为针刺治疗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法。并初步探讨针刺中府、云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均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基础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府、云门针刺,周一至周六治疗1次,30min/次,共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周一至周六治疗1次,30min/次,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后膈肌厚度、膈肌增厚率、膈肌移动度、PaCO2、氧合指数、咳嗽反射分级量表等指标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及脱机成功率,将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试验共纳入74例,71例完成临床试验观察,3例未完成,观察组剔除1例、对照组脱落2例。1.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客观指标:(1)膈肌功能测定: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膈肌厚度、膈肌增厚率、膈肌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aCO2: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氧合指数: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咳嗽反射分级量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咳嗽反射分级量表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前白蛋白: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脱机成功率:经过2周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脱机成功率分别为69.4%、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总体疗效:经过2周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中府、云门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膈肌厚度、膈肌增厚率、膈肌移动度、氧合指数,其疗效同体外膈肌起搏器相当。(2)针刺中府、云门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PaCO2、咳嗽反射分级量表、血清前白蛋白,在改善上述指标方面,其疗效优于体外膈肌起搏器。(3)针刺中府、云门可有效改善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脱机率、整体疗效,优于体外膈肌起搏器。
邹晓影[2](2021)在《不同泵入方式改善食管癌患者免疫营养肠道不耐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泵入免疫肠内营养液,对比不同泵入肠内免疫营养方式其肠道不耐受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同时探讨两种不同泵入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某省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两个病区符合纳排标准的78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病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进行免疫肠内营养肠道耐受性的对照研究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以《加拿大危重症指南(2013年)》及加速康复理念为理论支撑,试验组持续6小时间歇2小时和对照组持续24小时两种不同泵入方式给予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根据《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2016年)》推荐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且其推荐能量需求量25-30kal/(kg·d),本研究均通过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T)。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患者胃肠道不耐受症状,比较两组患者肠道不耐受(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便秘、胃残留、腹痛)发生率且分析其相关因素。患者采取干预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与营养状态相关的实验室指标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四格表或者R×C列联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肠道不耐受症状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肠道不耐受症状比较中,对照组腹胀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为腹胀严重而终止免疫肠内营养进程,而试验组无一例终止免疫肠内营养进程;对照组腹泻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残留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相比,便秘与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在免疫肠内营养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免疫肠内营养第7天血清前白蛋白组间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在肠内营养第1天、第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在肠内营养第1天、第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免疫肠内营养第1天和肠内营养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在免疫肠内营养第1天和肠内营养第7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在免疫肠内营养第1天和肠内营养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肠道不耐受发生率为64.1%,试验组46.1%,对照组82%,依据统计学结果持续6小时间歇2小时的泵入方式有效改善肠道不耐受。而针对肠内营养肠道不耐受的三个主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试验组患者所采取的泵入方式有效的降低这三种临床症状的发生,更适合于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2.两组患者在整个免疫肠内营养过程中,白蛋白水平一直维持在30g/L以上,维持血浆白蛋白相对稳定,可有效维持血浆渗透压,不会导致小肠黏膜水肿,从而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本研究中患者血清白蛋白在肠内营养过程中持续上升,故有效的肠内营养对维持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血清前白蛋白对评估患者肠内营养肠道不耐受有较好的准确性,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同时血清前白蛋白也作为营养状况评价指标,从本研究可以得出两组在改善营养状况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但是实验组持续泵入6小时间歇2小时对改善营养状况方面更优于对照组持续24小时泵入。
李佳真[3](2021)在《血栓弹力图对肝硬化进展的评估及其输血治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肝脏是凝血系统最重要的器官,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时,凝血和抗凝物质合成减少、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血小板减少等均可导致人体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或血栓风险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常用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和分级的标准。然而这些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作为一种快速、便捷了解患者凝血全貌的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体内复杂的凝血状态的检测方法。但目前TEG指标与肝硬化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尚无详细的研究说明,TEG对肝硬化患者的输血治疗指导也没有明确的指导。目的1.通过对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与相关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了解TEG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不同进展期肝硬化患者的TEG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探索其在肝硬化进展中的评估价值。2.通过探究TEG在肝硬化患者凝血障碍诊断中的预测价值,了解TEG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指导意义;通过探究TEG在肝硬化凝血障碍患者输血治疗中的预测价值,了解其对肝硬化输血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汕头市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于感染科、消化内科的346名诊断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并排除合并已知凝血障碍、急性肝功能衰竭、近期使用血制品或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根据MELD评分分为A、B、C、D 4组,观察4组不同进展期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R、K、α、MA、CI)、常规凝血功能五项(包括PT、APTT、FIB、TT、D-D)、凝血因子Ⅹ、抗凝血酶Ⅲ、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肌酐、前白蛋白、胆碱酯酶等指标,分析TEG与相关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及相关指标在肝硬化进展中的变化,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佳临界值了解TEG对肝硬化患者发生凝血障碍的预测作用;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TEG对肝硬化患者凝血障碍输血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1.TEG参数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EG参数中的K值与FIB、ATⅢ、FⅩ、PLT成负相关(r=-0.421、-0.578、-0.505、-0.512,P<0.05);α值与FIB、ATⅢ、FⅩ、PLT成正相关(r=0.427、0.574、0.582、0.445,P<0.05);MA值与FIB、ATⅢ、FⅩ、PLT成正相关(r=0.593、0.663、0.522、0.716,P<0.05);CI值与FIB、ATⅢ、FⅩ、PLT成正相关(r=0.420、0.636、0.605、0.517,P<0.05)。2.TEG参数对肝硬化进展的评估(1)随着肝硬化进展,常规凝血指标PT、APTT、TT、D-二聚体均在MELD评分A、B、C、D四组间逐渐增加(P<0.05);FIB、PLT、ATⅢ、FX在MELD评分A、B、C、D四组间逐渐降低(P<0.05);在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中,总胆红素、肌酐在MELD评分A、B、C、D四组间逐渐增高(P<0.05);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在MELD评分A、B、C、D四组间逐渐减小(P<0.05)。(2)随着肝硬化进展,TEG参数中R值在肝硬化进展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P>0.05);K值在MELD评分A、B、C、D四组间逐渐延长(P<0.05);α值、MA值、CI值在MELD评分A、B、C、D四组间逐渐减小(P<0.05)。(3)TEG参数中,R值与MELD评分无显着相关性(P>0.05);K值与MELD评分成正相关(r=0.413,P<0.05);α值、MA值、CI值均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0.323、-0.515、-0.384,P<0.05)。3.肝硬化凝血障碍患者相比非凝血障碍患者存在更严重的低凝状态。TEG中MA值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凝血障碍的AUC值(AUC=0.712,P<0.05)最高,其次是CI值(AUC=0.620,P<0.05)。TEG诊断肝硬化凝血障碍的最佳临界值分别是R>5.1min,K>5.6min,α<43.5°,MA<37.2mm,CI<-6.5。当MA<37.2时,MA诊断肝硬化凝血障碍的灵敏度是60.3%,特异度是80.8%,阳性预测值是65.0%,阴性预测值是76.9%(P<0.05);当CI<-6.5时,CI诊断肝硬化凝血障碍的灵敏度是37.4%,特异度是91.5%,阳性预测值是72.1%,阴性预测值是69.9%(P<0.05)。4.肝硬化凝血障碍输血组患者相比非输血组存在更严重的低凝状态。TEG中所有参数均是肝硬化凝血障碍患者是输注病毒灭活血浆的影响因素,并可解释总变异的56.3%(P=0.015),其中CI的回归系数(B)最大(B=-1.257,95%CI:-2.003~-0.511,P=0.009);TEG中R、α、MA、CI是肝硬化凝血障碍患者输注血小板的影响因素(P<0.05),并可解释总变异的47.4%(P=0.003),其中MA的回归系数(B)最大(B=-0.853%CI:-1.065~-0.641,P=0.029)。结论TEG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肝硬化进展的标志;TEG可联合相关凝血功能试验、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对肝硬化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MA、CI在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凝血障碍有较大价值,MA<37.2、CI<-6.5可作为肝硬化凝血障碍诊断的阈值。CI对肝硬化凝血障碍患者病毒灭活血浆输注的指导意义最大,MA对血小板输注的指导意义最大。
吴军[4](2021)在《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预测模型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范围内,肝癌作为最常见癌症排名第五,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排名第二,我国每年占世界肝癌新发的49%。在中国肝癌是位居第四最常见恶性肿瘤,同时也是我国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在过去的十年中,肝癌的发病率呈2-3%逐年增长,5年生存率低至18%,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75-85%。现阶段在HCC众多治疗方案中,首选仍是根治性肝切除术。但肝癌合并慢性肝病占比重,尤其是肝硬化,约占86%,易导致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虽然现阶段围术期的管理以及术中操作的精准度日益提升,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日益提高,但术后肝衰竭相关死亡仍然存在,死亡率为5%。PHLF仍是HCC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现阶段研究表明各项临床综合评分体系对于PHLF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针对PHLF的预测判断体系的建立及完善仍是肝胆外科领域关注的热点。目的:本文通过收集整理2013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HCC患者213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构建新型预测模型,同时对比现有的肝储备功能评分对于PHLF的发生的预测价值,旨在为肝脏外科医生在临床上对于术前肝储备功能的评估及根治性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预测判断提供理论依据,降低术后相关死亡率,提高临床中HCC患者的精准治疗。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曾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13例HCC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PHLF的发生与指标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值<0.05的指标继续保留,分析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而筛选出PHLF的独立影响因素。然后采用R 3.6.3软件对于纳入的PHLF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直观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其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以及绘制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来评估、量化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PHLF的准确性。同时计算列线图预测模型、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预后预测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umin-bilirubin,ALB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来比较列线图模型和现行的肝功能储备评分对于PHLF的预测能力。结果:1.肝硬化病史、门脉高压病史、AST、TBil、DBIL、PA、ALB、CHE、AFP、PLT、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n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PT、INR、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与否及手术时间与PHLF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性别、肝炎病史、腹水、年龄、ALT、I-Bil、BUN、Cre与PHLF的发生无显着相关(P>0.05);2.PHLF的预测模型包含4个独立预测因子:前白蛋白、胆碱酯酶、ICG-R15、切除范围,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08。C-index值为0.869,准确性良好。绘制校正曲线,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程度良好,说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PHLF的发生有较良好的预测效果;3.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现行的肝储备功能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ALBI评分、APRI评分)的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值,该预测模型的AUC为0.808,MELD评分的AUC为0.626,ALBI评分的AUC为0.723,APRI评分的AUC为0.687,CHild-Pugh分级的AUC为0.617,说明上述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均具有预测价值,并且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本中心研究对象预测效果较佳。4.针对Child-Pugh A级患者,对比了列线图预测模型、MLED、ALBI、APRI评分等经典肝切除术后肝衰竭预测标准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灵敏度较MELD、ALBI、APRI评分更高,说明其辨别PHLF患者的准确性最高。MELD评分的特异度最高,证明其辨别非PHLF患者的准确性较ALBI、APRI评分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更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较MELD、ALBI、APRI评分高,说明其预测PHLF的患者,真正为PHLF的患者的可能性最高,预测非PHLF的患者,真正为非PHLF的患者的可能性最高。表明通过此方式预测结果更佳。结论:1.前白蛋白、胆碱酯酶、ICG-R15、切除范围是HCC患者PHL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作为早期预测PHLF的相关指标;2.基于PHLF列线图预测模型,确定了其最佳阈值-0.335,是术前判断PHLF的重要参考指标;3.列线图预测模型同ALBI评分、MELD评分及APRI评分相比,其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特异度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燕青[5](2021)在《老年衰弱中医虚证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使用Fried衰弱量表对260例住院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通过对老年衰弱中医证候学及营养状况相关指标的分析,探究老年衰弱中医虚证证型的分布规律,明确营养状况相关指标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为老年衰弱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使用Fried衰弱量表对260例住院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分组,纳入衰弱组、非衰弱组各130例,对纳入病例进行中医四诊资料、营养状况相关指标的收集并进行中医辨证确定中医证型,通过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指标及数据的检验分析,分析老年衰弱中医虚证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营养状况相关指标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研究病例260例。(1)衰弱组130例中男性58例(44.6%)、女性72例(55.4%);非衰弱组130例中男性70例(53.8%)、女性60例(42.6%),两组间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衰弱组平均年龄为(79.45±6.125)岁,其中年龄60-69岁8例(6.2%)、70-79岁55例(42.3%)、80-89岁67例(51.5%);非衰弱组平均年龄为(74.16±6.31)岁,其中年龄60-69岁33例(25.4%)、70-79岁68例(52.3%)、80-89岁29例(22.3%),衰弱组以80-89岁之间最为多见,非衰弱组以70-79岁之间最为多见,且两组间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衰弱组的衰弱评分频数依次如下:3分(14例)、4分(30例)、5分(36例)、6分(33例)、7分(14例);非衰弱组衰弱评分频数依次如下:0分(49例)、1分(48例)、2分(33例),使用连续性校正X2检验分析,两组的年龄与衰弱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1)260例研究病例的中医证型各证型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如下:气血亏虚证84例(32.3%)、脾虚痰湿证57例(21.9%)、五脏虚弱证52例(20%)、肾精亏虚证38例(14.6%)、脾肾阳虚证29例(11.2%),衰弱组患者以气血亏虚证及五脏虚弱证最为常见;非衰弱组以气血亏虚证及脾虚痰湿证最为多见。(2)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得出各中医证型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老年衰弱组各中医证型在性别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衰弱组各中医证型在性别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衰弱患者中医证型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其中衰弱组出现频率为前8位的症状分别为:精神疲惫92.3%、心悸气短86.2%、乏力80.0%、消瘦73.0%、头晕目眩56.2%、纳差52.3%、腰膝酸软45.4%、失眠41.5%;非衰弱组出现频率前8位的症状分别为:头晕目眩84.6%、心悸气短80.0%、乏力80.0%、失眠73.8%、腰膝酸软63.1%、纳差61.5%、耳鸣50.0%、消瘦36.2%;两组患者的舌脉象均以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最为多见。4、对比衰弱组与非衰弱组营养状况相关指标,两组间上臂围、小腿围、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BMI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营养状况指标中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与老年衰弱的发生呈独立负相关(B值为负值且P<0.05);BMI、上臂围、小腿围与老年衰弱无相关性(P>0.05)。结论:1、在260例老年人中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患者性别无显着差异;两组年龄存在差异,老年衰弱发生以80岁以上最为多见;两组的衰弱评分在各年龄段间存在差异,越大的年龄段中衰弱评分高者更多,老年衰弱与增龄相关。2、260例老年衰弱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血亏虚证、五脏虚弱证最为常见,其余依次为脾虚痰湿证、肾精亏虚证、脾肾阳虚证;老年衰弱组中医证型在性别中存在差异,女性以气血亏虚证最为常见,男性则以五脏虚弱证及气血亏虚证多见,非衰弱组中医证型在性别中无差异;中医证型在两组间及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不显着。3、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存在差异,衰弱组以精神疲惫、心悸气短、乏力、消瘦、头晕目眩、纳差、腰膝酸软、失眠症状最为常见,非衰弱组以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乏力、失眠、腰膝酸软、纳差、耳鸣、消瘦症状常见,两组均以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舌脉象为多。4、260例老年人营养状况指标中上臂围、小腿围、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两组间存在差异;且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与老年衰弱呈独立负相关,即蛋白数值越低老年衰弱发生率越高;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可作为老年衰弱的观察指标;而营养状况指标中BMI、上臂围、小腿围与老年衰弱无直接相关性。
谭风雷[6](2021)在《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NRS2002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了解慢性肝病患者不同发展阶段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145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化资料、测量患者身体指数,根据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结合应用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结果:1.145例慢性肝病患者经过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占39.3%,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大于非老年人(P=0.042)。2.慢性肝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Child-Pugh C>Child-Pugh B>Child-Pugh 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NRS≥3组血清钠、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测量值均小于NRS<3组,(P<0.005)。NRS≥3组血氨和凝血酶原时间测量值均大于NRS<3组,(P<0.005)。4.BMI、握力、上臂围、上臂肌围在不同营养风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P<0.001;P=0.002;P=0.005)5.脾功能亢进、腹水、腹膜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均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6.血清钠(OR=0.805)、血红蛋白(OR=0.973)与营养风险的关联呈现负相关,总胆红素(OR=1.014)、血氨(OR=1.05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OR=6.061)与营养风险的关联呈现正相关。7.在不同Child肝功分级中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血氨、血清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联合评估营养风险发生率的AUC值大于0.8,诊断价值较大。结论:1.慢性肝病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并发症有关,应重视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为早期制定营养治疗提供依据。2.血清钠、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氨和凝血酶原时间生化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估意义较大。3.BMI、握力、上臂围、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人体测量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估较为敏感,且三头肌皮褶厚度评价慢性肝病营养不良方面,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较有优势。
徐广玉[7](2021)在《ICU内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内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130例,依据28天内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2例及死亡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与实验室参数,分析影响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28天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0例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葡萄球菌感染占112例(86.1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8例(33.23%),其他为溶血性葡萄球菌25例19.23%,人葡萄球菌17例(13.08%),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9.23%)。肠球菌18例(13.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在高血压、感染性休克、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未接受恰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前白蛋白、肌酐、血尿素氮(BUN)、动脉血乳酸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总天数(OR=0.967)、感染性休克(OR=11.58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OR=16.864)、未接受恰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OR=6.533)、APACHEII评分(OR=1.160)、SOFA评分(OR=1.449)为影响ICU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未接受恰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APACHEII评分、SOFA评分为ICU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乔[8](2020)在《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重症患者的适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传统单项营养评价指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和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估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的营养状态,了解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三种评估工具的应用效果,评价不同营养评估工具对重症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并确定新的联合预测因子,以辅助医护人员客观评估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综合ICU 546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应用NRS2002、SGA及NUTRIC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同时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肤褶折厚度(TSF)、上臂围(MAC)、小腿围(CC)、上臂肌围(AMC)等身体测量指标,并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淋巴细胞总数(LYM)、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传统单项营养评价指标、NRS2002、SGA及NUTRIC对重症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3种营养评估工具与其他客观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并进行三种工具之间的比较分析;同时前瞻性观察入组患者的预后并以28天临床结局分组,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患者28天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确定新的联合预测因子。结果1.传统单项指标评价营养状况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BMI(16.30%)、TSF(78.75%)、AMC(41.58%)、ALB(76.56%)、PA(65.38%)、Hb(50.73%)。三种评估工具对重症患者的评价结果:根据NRS2002风险筛查,重症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构成比为98.17%;根据SGA评估结果,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构成比为55.49%;根据NUTRIC评分结果,重症患者高营养风险组的构成比为57.33%。2.在三种评估工具中,NRS2002、SGA与评估营养状态的身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较好,而NUTRIC略差;三种评估工具间均具有相关性,交叉分类结果显示:NRS2002与SGA、NRS2002与NUTRIC一致性较差,SGA与NUTRIC中高度一致,并且不同方法对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有差异。3.APACHE II评分(X1)、入ICU前住院时间(X2)、ICU机械通气时间(X3)、SGA(X4)、NUTRIC(X5)是ICU重症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8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为:(10)(10)(10)(10)(10)-(28)XXXXPit5166.04369.03096.02X096.01058.0738.4)(log。联合预测因子预测重症患者28天临床结局的AUC为0.762,联合预测因子最佳临界值为0.343,预测28天死亡事件的敏感度为68.64%,特异度为72.15%,诊断准确率为71.06%。结论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NRS2002、SGA、NUTRIC评估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均简便易操作。NRS2002阳性筛查率最高,但其预测效度不一致,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SGA是评估该人群营养状况最有价值的工具,最能反映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NUTRIC其指标客观且易获取,适用于病情危重且意识不清的患者。在预测重症患者临床预后方面,SGA与NUTRIC较NRS2002更有价值。本研究创建了重症患者28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判断28天临床结局方面,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的工作性能优于仅使用单一指标。
邓雄英[9](2020)在《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和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ɑ-酮酸及百令胶囊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炎症指标与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微炎症指标的影响状况,为缓解患者微炎症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低通量透析组(A组、30例)、高通量透析组(B组、30例)、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C组、30例)、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D组、30例)。研究中使用低通量透析器材料均为:聚砜膜、品牌:威海威高、规格:F14(膜面积1.4m2),滤过系数18.0ml/(h.mm Hg);使用的高通量透析器材料均为:聚醚砜膜、品牌:成都欧赛、规格:OCI-HD150(膜面积1.5m2,超滤系数48ml/(h.mm Hg),高通量透析应用内置细菌过滤器的血液透析机。所用药物复方α-酮酸片由北京万生药业所生产,服用方法三餐中2.52g,po,tid;百令胶囊由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所生产,服用方法1000mg,po,tid。四组患者透析频次均为每周透析3次,4小时/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采用碳酸盐透析液,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流量500ml/min。常规使用普通肝素抗凝,若存在出血,则予无肝素透析。通过病历获取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资料,分别在基线期和血液净化治疗后3个月晨起抽取患者空腹上肢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和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水平,最后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从患者的营养指标上看,在经历3个月的治疗期后,四组患者主观营养评分分别为(5.24±1.12)、(4.31±1.19)、(3.15±1.32)、(3.15±1.25),总蛋白分别为(69.31±6.89)g/L、(70.95±5.38)g/L、(69.79±6.26)g/L、(71.64±5.87)g/L,白蛋白分别为(39.42±3.59)g/L、(40.85±3.14)g/L、(40.54±3.71)g/L、(40.91±2.92)g/L,前白蛋白分别为(509.83±113.28)mg/L、(539.16±146.79)mg/L、(535.88±140.16)mg/L、(536.67±139.42)mg/L,血红蛋白分别为(92.49±12.94)g/L、(101.74±21.32)g/L、(101.75±14.97)g/L、(102.96±14.48)g/L,P值皆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表明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D组主观营养评分值低于其他三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三组。2)从患者的炎症指标看,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四组患者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分别为(25.32±18.47)mg/L、(8.95±9.73)mg/L、(11.61±8.39)mg/L、(7.46±10.54)mg/L,铁蛋白分别为(159.37±58.42)ug/L、(93.58±48.61)ug/L、(1 02.9 4±70.57)ug/L、(85.39±48.25)u g/L,白介素-6分别为(106.34±12.46)ng/L、(97.49±13.29)ng/L、(100.58±14.73)ng/L、(72.65±10.74)ng/L,p值都小于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D组的C-反应蛋白、铁蛋白和白介素-6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这表明在降低微炎症水平方面,D组较其他三组具有更好的效果。3)从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看,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四组患者的脂联素分别为(10.49±6.84)ug/ml、(20.36±26.38)ug/ml、(16.31±16.72)ug/ml和(26.97±26.49)ug/ml,总胆固醇分别为(5.02±0.47)mmol/L、(4.38±0.45)mmol/L、(4.71±1.53)mmol/L和(4.17±0.82)mmol/L,甘油三酯分别为(1.26±0.57)mmol/L、(1.37±0.44)mmol/L、(1.31±0.89)mmol/L、(1.34±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79±0.84)mmol/L、(1.21±0.17)mmol/L、(1.82±1.39)mmol/L、(1.20±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39±0.61)mmol/L、(2.45±0.64)mmol/L、(2.40±0.73)mmol/L、(2.52±0.29)mmol/L,p值皆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D组的脂联素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均值明显要高于另外三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低于其他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比看,D组p值亦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低通量透析组患者微炎症指标最高,高通量透析较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清除炎症因子的能力更强,而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指标疗效最为显着。(2)血浆脂联素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有预测作用。(3)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毒素清除、改善炎症状态以及营养不良方面较低通量透析组、高通量透析组、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具有更好的效果。
黄津[10](2020)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食管癌是我国第四大癌症,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吻合口瘘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其早期预测和及时管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吻合口瘘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作为吻合口瘘发生的早期预警指标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标准的25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临床基本特征及围术期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按照术后有无吻合口瘘进行分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相关特征,根据受试者特征曲线确定术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最佳预测截断值。结果255例食管癌患者中,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Sweet手术)141例,经右胸腹食管癌根治术(Lvor-Lewis手术)9例,经颈胸腹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手术)14例,经腔镜食管癌根治术(MIE手术)9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8例,发生率为7.0%(18/255),其中胸内吻合口瘘12例,颈部吻合口瘘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其最低值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8)。术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最佳截断值为131mg/L,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2.2%。结论术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吻合口瘘发生的显着危险因素,监测术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有助于早期预警吻合口瘘的发生。
二、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测定结果比较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测定结果比较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中府、云门治疗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筛选标准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中止标准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3.1 试验类型 |
3.2 样本量估算 |
3.3 分组方法 |
3.4 治疗方法 |
4 疗效观察 |
4.1 疗效观察指标 |
4.2 疗效评定指标 |
4.3 疗效评定时间 |
5 不良事件处理及应急预案 |
6 质量控制 |
7 统计分析方法 |
8 医学伦理问题 |
9 试验流程图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完成情况 |
2 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
3 膈肌功能比较 |
4 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分析 |
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_2比较 |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I比较 |
5 咳嗽反射分级量表评分比较 |
6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较 |
7 脱机成功率比较 |
8 总体疗效比较 |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的认识 |
1.1 疾病概述 |
1.2 发病率的研究 |
1.3 发病机制研究 |
1.4 治疗方法 |
1.5 现代疗法的局限性 |
2 中医对于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的认识 |
2.1 中医疾病表现 |
2.2 中医病因病机 |
2.3 治疗方法 |
2.4 中医治疗优势与不足 |
3 选题依据 |
4 治疗依据 |
4.1 选经依据 |
4.2 选穴依据 |
4.3 对照组治疗方法选择依据 |
5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
5.1 超声评估膈肌功能 |
5.2 血气分析评估PaCO_2、OI |
5.3 评定量表选择依据 |
5.4 营养指标选择依据 |
6 研究结果分析 |
6.1 基线资料分析 |
6.2 观察指标分析 |
6.3 总体疗效分析 |
6.4 脱落病例分析 |
7 机制探讨 |
7.1 针刺中府、云门具有调气宽胸、利肺健脾的作用 |
7.2 针刺中府、云门穴改善膈肌功能及氧合指数 |
7.3 针刺中府、云门穴改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数值 |
8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不同泵入方式改善食管癌患者免疫营养肠道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肠道不耐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研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血栓弹力图对肝硬化进展的评估及其输血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肝硬化概述 |
1.2 肝硬化的凝血问题 |
1.3 肝硬化的实验室检查 |
1.4 TEG在肝硬化中的应用 |
1.5 肝硬化患者的输血问题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材料 |
2.3 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3.2 肝硬化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与相关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3 血栓弹力图及相关指标对肝硬化进展的评估 |
3.4 血栓弹力图与肝硬化凝血障碍患者输血治疗 |
第四章 讨论 |
4.1 血栓弹力图与相关凝血指标的相关性 |
4.2 血栓弹力图及相关指标对肝硬化进展的评估 |
4.3 血栓弹力图对肝硬化患者凝血障碍预测诊断 |
4.4 血栓弹力图与肝硬化凝血障碍患者输血治疗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综述 |
1.2.1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定义与分级 |
1.2.2 临床综合评分系统对PHLF的预测价值 |
1.2.2.1 Child-Pugh评分系统对PHLF的预测价值 |
1.2.2.2 终末期肝病预后预测模型对PHLF的预测价值 |
1.2.2.3 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PHLF的预测价值 |
1.2.2.4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率指数对PHLF的预测价值 |
1.2.2.5 多种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对PHLF的预测价值 |
1.2.3 单项指标对于PHLF的预测价值 |
1.2.3.1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PHLF的预测价值 |
1.2.3.2 功能性肝体积测量对PHLF的预测价值 |
1.2.4 结语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诊断标准 |
2.5 相关指标的纳入 |
2.6 评分方法 |
2.7 治疗方法 |
2.8 统计学方法 |
2.9 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PHLF 组与非PHLF 组的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
3.2 HCC患者临床资料的多因素分析 |
3.3 PHLF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
3.4 PHLF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验证 |
3.4.1 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 |
3.4.2 一致性指数以及校正曲线 |
3.5 列线图预测模型及相关肝功能综合评分的预测能力的比较 |
3.5.1 ROC曲线的比较 |
3.5.2 列线图预测模型与MELD、ALBI、APRI评分预测价值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独立危险因素对PHLF的预测价值 |
4.1.1 血清前白蛋白对PHLF的预测价值 |
4.1.2 血清胆碱酯酶对PHLF的预测价值 |
4.1.3 ICG-R15对PHLF的预测价值 |
4.1.4 切除范围对PHLF的预测价值 |
4.2 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PHLF的预测价值 |
4.3 本研究局限性与不足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老年衰弱中医虚证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研究方案 |
研究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2、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
3 中医四诊资料分布情况 |
4、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对比情况分析 |
5、营养状况指标与老年衰弱logistic相关回归分析 |
讨论与结果分析 |
1、老年衰弱的研究进展及理论认识 |
2、流行病学及社会人口特征分析讨论 |
3、中医学关于虚损性疾病的认识及中医证候分析讨论 |
4、营养状况与老年衰弱相关性分析讨论 |
5、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老年衰弱与营养状况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方法 |
2.2 营养评估方法 |
2.3 生化指标 |
2.4 人体测量 |
3 统计数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的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ICU内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数据采集 |
2.5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实验室指标单因素分析 |
3.3 微生物学结果及耐药性 |
3.4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3.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治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重症患者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入组方法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基本信息收集 |
2.2 营养状况评估方法 |
2.3 记录预后相关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本调查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 |
2 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重症患者的评估结果 |
3 NRS2002、SGA及 NUTRIC与客观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 NRS2002、SGA及 NUTRIC的关系研究 |
4.1 NRS2002、SGA及 NUTRIC的相关性 |
4.2 NRS2002、SGA及 NUTRIC的一致性 |
4.3 NRS2002、SGA及 NUTRIC的差异性 |
5 NRS2002、SGA及 NUTRIC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
6 重症患者28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
6.1 影响28天病死率单因素分析 |
6.2 影响28天病死率多因素分析 |
6.3 预测模型构建及联合预测因子生成 |
讨论 |
1 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
2 重症患者的营养评估 |
2.1 单项指标 |
2.2 综合营养评估工具 |
3 NRS2002、SGA及 NUTRIC对重症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9)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1.1 样本含量估计 |
1.1.2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建立患者资料 |
1.2.2 主观营养评估法 |
1.2.3 血清标本采集 |
1.2.4 生化指标检测 |
1.3 医学伦理学 |
1.3.1 知情同意原则 |
1.3.2 自愿原则 |
1.3.3 患者利益第一原则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
2.2 各组间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分析 |
2.2.1 治疗前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2.2.2 治疗后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2.3 各组间炎症指标比较分析 |
2.3.1 分组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 |
2.3.2 分组治疗后炎症指标比较 |
2.4 各组间电解质及毒素指标的比较 |
2.4.1 治疗前后电解质指标比较分析 |
2.4.2 治疗前后各组间毒素指标比较分析 |
2.5 各组间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
2.5.1 治疗前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
2.5.2 治疗后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
2.6 血浆脂联素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高通量透析联合百令胶囊和α-酮酸片对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作用 |
3.2 脂联素与患者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的关系 |
3.3 小结 |
4 问题与展望 |
4.1 问题 |
4.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测定结果比较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中府、云门治疗脑出血后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薛宇豪.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不同泵入方式改善食管癌患者免疫营养肠道不耐受的临床研究[D]. 邹晓影.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血栓弹力图对肝硬化进展的评估及其输血治疗的研究[D]. 李佳真. 汕头大学, 2021(02)
- [4]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预测模型构建[D]. 吴军. 吉林大学, 2021(01)
- [5]老年衰弱中医虚证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D]. 何燕青.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的初步研究[D]. 谭风雷.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ICU内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预后危险因素分析[D]. 徐广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重症患者的适用性研究[D]. 孙乔. 青岛大学, 2020(01)
- [9]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D]. 邓雄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临床研究[D]. 黄津.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