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问卷

软件工程师问卷

一、软件工程师调查问卷(论文文献综述)

李恒[1](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赵耀伟[2](2021)在《S公司大连分公司IT服务项目流程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当前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市场环境得到业内企业的普遍关注,导致各种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为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日趋激烈。据此,企业必须对自身发展策略进行重新思考,包括对产品结构、市场区域、产品或服务质量做出新的调整,从中打造企业新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立于不败之地。本研究以S公司IT服务项目为例,探究项目管理改进问题。S公司作为一个信息安全公司,主要经营IT业务外包业务。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何有效控制安全漏洞。为规避相关风险,公司在2016年12月份将全部IT内部服务业务收回,成立了S公司内部的IT服务部门。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S公司IT业务从外包转为内包后,如何从IT服务管理角度,为S公司建立基于IT基础架构库并且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管理体系。研究思路大致为,首先分析S公司当前IT服务支持的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IT服务管理和IT基础架构库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提出项目改进方案,根据调查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对方案进行调整,分析总结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保障措施,确保为S公司制定IT技术支持服务项目改进计划顺利实施。本论文研究结论不仅为S公司IT技术支持服务项目提供了可行性很高的改进方案,同时也对同行业类似项目改进服务管理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任何项目的顺利进展都离不开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管理体系,它是实现项目高效管理的基础。

熊峰[3](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逐步提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制造业迫切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但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生难以符合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较为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即促进入以职业为载体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系统化设计,使学习者习得系统化职业能力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论。本研究聚焦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理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首先,通过对工业机器人企业及中职学校调研明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深入珠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展访谈调研掌握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工业机器人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群,挖掘岗位职业能力及核心素养等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对珠三角地区中职院校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明确工业机器人视觉课程开设现状,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课程开发提供依据。其次,在行业专家及中职资深教师共同研讨下,依据工作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为职业行动领域,根据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完成学习领域转化。以视觉功能为载体,设计四个难度螺旋上升的学习情境,再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并制作一体化工作页,构建多主体、过程性的评价量表。最后,以“多形状工件分拣”学习情境为例,在实验学校进行教学实验,待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课程实施效果问卷。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评价量表及课后问卷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工业机器人视觉工作站安装、调试水平和技能迁移能力。

何宝兰[4](2021)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培养的人才仍不能满足智能制造发展的需求。因此,亟需对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微观层面最为关键的环节为课程开发。《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技能模块的核心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应用于课程开发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研究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的开发,以培养符合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本研究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相关课程改革、课程开发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研究现状,理清课程开发思路,界定核心概念。接着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比较研究法深入企业和中职学校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需求、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设与教学现状等,通过调研发现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研究工作。第一,通过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三大典型工作任务;第二,具体分析了典型工作任务: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与编程调试;第三,基于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进行定位,制定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标准;第四,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确立了课程目标;第五,围绕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虑学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确定了课程学习内容;第六,设计了融入思政元素的五大学习情境及对应的学习任务;第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了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教学实施;第八,开发了课程资源及制定了课程评价方案等。最后开展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实施研究。将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应用于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以学习任务:物料搬运实例为例撰写了教学实施案例,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的实施提供参考。教学实施表明,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提高了学生操作、编程、调试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独立解决工程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了学生细心、专注、自信等良好的品质。

朱亮华[5](2021)在《T公司商用业务售后服务管理改善研究》文中指出“未来企业间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也是服务的竞争。”[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市场的竞争逐渐升级,客户获取产品信息以及产品反馈的交互渠道越来越便捷,市场已经由“产品”为主导开始慢慢的转变为客户的市场。同时,在数字化的时代,产品的复杂性和交互性越来越强,客户的需求开始变得动态化、非标准化,而客户对于企业或者产品的期望,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好或售后服务好,而是企业向客户交付产品与服务的全部交互过程的完整体验。尤其是在商用市场上,对于客户而言,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大多应用与生产或经营用途,对于服务处理的时效性以及便捷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相比消费类产品的售后服务,商用业务的售后服务中,服务的便捷、快速和专业水平都会影响用户对于品牌的满意度评价情况,因此,在数字化新时代中,如何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服务管理的改善为企业建立起面向客户快捷高效的服务流程是商用市场的企业值得研究的新思路。本文选取了T公司商用业务的售后服务管理现状作为研究对象,T公司商用业务的产品主要为公共安全应用、教育教学应用、会议办公应用以及商业零售应用等目标市场,客户对于产品的远程服务、快速处理有着更高的期待与要求。本文运用售后服务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以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服务数据的定量分析带出T公司现有的售后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售后服务的一次服务解决率问题、售后服务流程中的服务响应性问题、售后备件管理中的关键备件液晶屏供应流程问题、服务商渠道管理的绩效管理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围绕如何提高售后服务响应性指标和通过管理手段改善渠道服务水平,进而达到改善用户的售后服务体验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的规划思路、服务管理现状、业务痛点等进行讨论与分析,并针对这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优化液晶屏备件的配送流程与配送物料,缩短配送核销周期,建立快捷的备件支持流程,从而减少用户在维修中的等待时长;通过建立专业化技术团队以及开展远程诊断的服务来提高一次服务解决率,以降低用户申请服务过程中的费力度,对企业经营来说可以减少上门服务次数,对服务成本的节约产生效益;通过优化服务商考核方案,对服务商进行分类考核改善响应性问题的分布不均衡现象,同时更大范围的鼓励服务商为提高服务水平而努力;建议成立VOC团队,在组织的运营管理曾敏对用户声音进行全面闭环管理。同时,为了确保措施和建议的有效性,文中从服务规范化和运营监控的维度提出了保证措施建议,以期达到改善效果。本文旨在为T公司的商用业务领域特殊的产品与服务场景提供一些改善方法与思路,也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同行业的服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孔令杰[6](2021)在《O项目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分析及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来智能化概念的兴起,智慧工地系统在我国部分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试验性实施,其应用对传统施工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项目中应用智慧工地系统的本意是降低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本,同时使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更加有保障。但目前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存在较多“跟风”现象,并且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没能发挥出智慧工地系统应有的优势,非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消耗了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维护。O项目在面对工期紧、难度高的施工生产过程中亦引入一套智慧工地系统,期望发挥高效管理的效果。但由于O项目没有深入分析智慧工地系统的特点,沿用传统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方法,以至于不但没有发挥出智慧工地系统应有的优势,反而给项目部管理人员增添了负担。本文从O项目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出现的问题出发,通过深入项目考察、调研和访谈,对项目在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期间遇到的几类问题加以阐述,并对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逐一分析和探讨,依据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论设计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论文工作显示,智慧工地系统在O项目中的应用既存在技术问题也存在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包括智慧工地系统的智慧化程度和数据链孤岛的问题等,管理类问题包括项目组织架构问题、管理人员岗位职责问题、智慧工地系统管理制度缺失问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问题等。根据识别出的各类问题,论文利用现有技术原理和管理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问题分析得出的原因分别进行改进方案的设计,提出了包括引入新技术、优化组织架构、优化岗位职责、修订管理制度细则、提升专业能力等措施,并对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说明。本文希望通过上述改进方案的实施,能够切实对O项目的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和管理起到促进作用,真正让智慧工地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高项目部的管理效率,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希望本文能为针对智慧工地系统在现实建设项目中应用的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王蔚[7](2021)在《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保险是国家核心民生工程,社会保险软件是支撑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基础。M省新版社保软件项目建设分为四期,一期建设为软件开发和试运行阶段。目前该软件项目开发阶段已完成,正处于试运行阶段,期间暴露出了很多管理问题,为提升软件质量,使软件项目顺利进入二期建设,保障社会保险业务日常经办运转,亟需改进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查阅软件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等相关书籍文献,翻阅历年M省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资料,在管理学思想的指导下,从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1年来的信息部门工作经验、实际运行数据和最终用户反馈评价情况入手,通过数据分析、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相关性分析、质量管理活动座谈调研等方式,总结发现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一些质量管理问题,主要包括运维处理周期长、响应速度不达标、软件存在安全漏洞、更新后软件缺陷多、知识管理平台更新不及时等。利用流程分析、因果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度剖析问题产生原因,主要包括运维处理流程存在瓶颈、软件性能质量计划不具体、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软件更新评估验证不足、软件质量缺少考核管理等。应用流程改进、质量保证、PDCA(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质量控制、软件质量模型等理论工具,在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各环节中改进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和事后考核评价监督手段,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包括改进运维处理流程、完善软件性能质量计划、完善软件安全管理体系、改进软件更新流程、完善软件质量考核内容与指标等,通过小范围实施确认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完善了相关保障措施。研究成果改进了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完善了软件性能质量计划内容和软件安全管理体系,改进了更新优化流程,细化了软件质量考核管理内容与指标,使M省社保软件质量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M省社保局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可为其他省份社保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蒋世莉[8](2021)在《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互联网相关计划,近年来市场对软件开发项目服务的需求急剧攀升。一方面,这无疑给软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针对软件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大量企业开始涉足软件项目开发,行业内竞争趋向白热化。鉴于软件开发行业的特殊性,行业内的竞争主要是软件开发人才的竞争。互联网软件开发人才是软件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根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情况。然而,互联网行业一直存在开发人员流动率高的特点,这也成了互联网企业经营者最头疼的问题。因此,互联网公司对软件研发人员管理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留住人才,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能力。重庆ZY公司作为一家以高技术软件产品为核心,面向企业级客户提供商业解决方案、技术开发等多种服务的公司。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客户的认可,但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重庆ZY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问题。论文首先对重庆ZY软件公司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了梳理,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公司存在着考核维度单一、考核方式不合理、绩效考核标准不合理和考核结果应用不充分等问题;其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软件行业发展现实,论文在对岗位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岗位和项目任务这两个方面对公司积分制绩效考核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公司ERP业务部对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应用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最后,提出了重庆ZY软件公司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论文不但为重庆ZY软件公司积分制绩效考核进行优化调整提供数据依据,同时也对软件开发行业的同类企业开发人员绩效考核提供参考性方案。

程永清[9](2021)在《基于双因素理论的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研究》文中认为员工激励直接影响着企业绩效以及员工满意度,尤其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发挥着相当关键的作用。A公司在创建之初研发人员仅有9人,目前已经发展到43人,特别是随着公司有关业务的不断发展,研发人员激励以及工作满意度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研发人员在工作上积极性不高,离职率较高,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有助于制定研发人员激励方案,全面提升企业以及研发人员个人价值,其战略性意义也非常明显。本文主要以双因素理论和员工激励理论作为基础,研究对象选择A公司研发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文献研究等相关方法,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激励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对策。首先对论文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内容、概念以及国外国内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A公司基础框架进行分析,同时探究了该公司研发人员基础组成以及激励对策,利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对研发人员激励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调研,并对A公司在研发人员激励过程管理的现状作出综合评价,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最后,在双因素理论基础上提出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保健因素方面A公司可以实施的优化措施有多个,除了加强内部交流以及设计改进内测之外,还要创建一套多元化的运作体系;激励因素改进除了给予更多晋升空间、创建优秀团队之外,还要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制定一套完善的研发人员培训方案。本文通过研究提供了创新思路,在A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全面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协调发展。

周翔[10](2021)在《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当今处于信息经济时代,逐渐深入的信息化进程使高新技术产业变得愈发重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市场竞争不断增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成为如今高新技术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高标准的技术研发能力是保持高水平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而技术研发能力的高低则取决于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研发人员属于知识型员工,基于其特殊性,沿用普通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合适。所以针对其设计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提升研发人员绩效水平,提升研发能力与产出效率,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市场机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LT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处于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重要发展时期,其研发人员作为核心,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是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已经严重影响了LT公司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所以,为研发人员设计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已经成为LT公司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本研究通过员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LT公司研发人员目前的绩效管理问题做了深度调查和分析。然后基于调查结果和问题,以绩效管理体系、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重要指导依据,灵活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深度结合LT公司的实际情况,全面优化设计了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实施的相关保障措施。本研究期望LT公司能够通过实施绩效管理优化体系,切实提升其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迅速达成战略目标。并希望对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这一研究课题提供有效补充。

二、软件工程师调查问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件工程师调查问卷(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解读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2.2.1 研究方法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2.2.6 本节述评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2.3.2 资料收集
        2.3.3 共词分析
        2.3.4 共词网络分析
        2.3.5 多维尺度分析
        2.3.6 本节述评
    2.4 文献述评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3.1.2 资料采集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性编码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2.5 本节小结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4.2.5 案例分析讨论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3 案例分析讨论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4.4.5 案例分析讨论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5.1 调研对象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6.1.1 合理性的审视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评估问卷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2)S公司大连分公司IT服务项目流程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
2 相关理论及主要概念
    2.1 项目管理理论及概念
    2.2 IT服务管理理论及相关概念
        2.2.1 IT服务的概念
        2.2.2 IT服务管理理论
        2.2.3 IT服务管理与IT基础架构库的关系
    2.3 IT基础架构库理论发展
        2.3.1 IT基础架构库由来
        2.3.2 基于IT基础架构库的IT体系结构
3 S公司IT服务项目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S公司介绍和项目概况
    3.2 IT服务项目管理现状
        3.2.1 IT技术服务需求分析
        3.2.2 IT项目运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3 IT服务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3.3.1 项目组织架构问题
        3.3.2 服务标准问题
        3.3.3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3.4 项目内部沟通问题
        3.3.5 资源整合问题
4 S公司IT技术服务项目管理改进计划
    4.1 项目管理目标
    4.2 项目组织架构改进
        4.2.1 基于IT基础架构库设计项目管理框架
        4.2.2 建立IT技术支持呼叫中心
    4.3 人力资源架构改进方案
        4.3.1 项目人员架构改进目标
        4.3.2 项目人员职位设定
        4.3.3 项目人员职责分配
    4.4 项目流程标准化制定
        4.4.1 问题反馈渠道制定
        4.4.2 流程状态标准制定
        4.4.3 问题优先级制定
        4.4.4 服务级别协议制定
    4.5 项目资源整合改进方案
5 S公司IT服务项目管理改进保障措施
    5.1 项目进度控制
        5.1.1 项目的时间和过程管理
        5.1.2 项目管理业务分解
    5.2 人力资源保障
        5.2.1 项目团队的沟通机制
        5.2.2 项目成员培训计划
        5.2.3 项目团队的绩效考核
    5.3 完善项目评价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IT技术支持服务调查问卷
致谢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案及思路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概述
    第一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
        二、典型工作任务
        三、行动领域
        四、学习领域
        五、学习情境
    第二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
        一、课程开发的平衡性
        二、课程目标的多元化
        三、课程内容的关联性
        四、课程评价的过程性
    第三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能力本位原则
        二、职业成长规律原则
        三、行动导向原则
        四、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第四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企业人才需求与中职专业课程设置调研
    第一节 调研背景与目的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目的
    第二节 调研对象
        一、行业企业调研对象
        二、中等职业学校调研对象
    第三节 调研过程
        一、行业企业调研过程
        二、中等职业学校调研过程
    第四节 调研结果分析
        一、工业机器人企业人才需求结果分析
        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的现状分析
    第五节 调研结论
        一、行业企业调研结论
        二、中等职业学校调研结论
第四章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实践
    第一节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第二节 行动领域归纳
    第三节 学习领域分析
        一、学习领域转化为课程
        二、确定课程目标
        三、选择课程内容
    第四节 课程标准研制
    第五节 学习情境设计
    第六节 教学材料设计
        一、教学设计
        二、一体化工作页设计
    第七节 课程评价设计
        一、自我评价
        二、组间评价
        三、教师评价
        四、企业评价
第五章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实验设计
        一、教学对象
        二、教学环境
        三、实验目的
    第二节 教学实验实施
        一、实验准备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设计
        四、教学实施
    第三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效果分析
        一、学习过程分析
        二、多元评价表分析
        三、课程效果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结论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职业能力
        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性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企业人才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B 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C 中职课程建设访谈提纲
附录D 工业机器人视觉相关课程建设调查问卷
附录E 《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标准
附录F 多形状工件分拣教学设计
附录G 多形状工件分拣工作页
附录H 多形状工件分拣情境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4)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改革研究
        二、关于课程开发的研究
        三、关于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思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典型工作任务
        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
        三、课程开发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杜威教育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前期调研
    第一节 调研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时效性原则
    第二节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需求调研
        一、企业访谈提纲设计与施测
        二、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施测
    第三节 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设现状调研
        一、教师访谈提纲设计与施测
        二、学生问卷设计与施测
    第四节 调研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层次性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四、职业性原则
    第二节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与分析
        一、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第三节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内容
        一、制定课程标准
        二、确立课程学习目标
        三、确定课程学习内容
        四、设计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
        五、设计课程教学实施
        六、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七、制定课程评价方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实施
    第一节 课程教学实施前建议的收集
    第二节 课程教学实施案例
        一、前端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第三节 课程实施效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B 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人才需求调研问卷(中职版)
附录C
附录D 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设现状调研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F 实践专家研讨会实施指南
附录G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获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5)T公司商用业务售后服务管理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1.客户服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2.国内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T公司商用业务售后服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T公司商用事业部概况
        1.企业简介
        2.T公司商用事业部组织架构介绍
    (二)T公司商用业务售后服务管理现状
        1.售后服务管理的概况
        2.部门职责
        3.管理流程
    (三)售后服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2.售后关键备件供应问题分析
        3.一次服务解决率低的问题分析
        4.售后服务响应及时性问题分析
        5.客户回访与调查的闭环管理问题
三、T公司商用业务售后服务管理问题的改善措施与建议
    (一)售后备件液晶屏供应流程优化
        1.导入液晶屏发运周转箱
        2.优化液晶屏核销流程
    (二)一次服务解决能力提升改善措施
        1.成立呼叫中心技术专家团队
        2.呼叫中心技术专家团队的主要职能
        3.专家团队远程诊断服务流程
    (三)优化服务商考核制度
        1.服务商分类管理
        2.考核指标管理
        3.考核与激励
    (四)完善服务回访和闭环管理流程
        1.回访问卷优化
        2.建立VOC管理职能
四、T公司的服务管理改善预期和保障措施
    (一)预期效果分析
    (二)保障措施
        1.服务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2.运营监控与持续优化管理
        3.通过增值服务提高用户交互过程的体验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O项目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分析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智慧工地系统管理相关研究概述
    2.1 信息协同管理相关理论
    2.2 数据信息集成管理理论
    2.3 组织架构理论
    2.4 智慧工地相关研究
3 智慧工地系统在O项目应用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智慧工地系统在O项目的应用现状
        3.1.1 O项目概况
        3.1.2 O项目智慧工地系统配置概况
        3.1.3 O项目智慧工地系统使用现状
    3.2 智慧工地系统在O项目的应用的问题分析
        3.2.1 问题调查
        3.2.2 O项目应用存在的问题
        3.2.3 主要原因分析
    3.3 各因素对智慧工地系统应用效果的影响程度
4 O项目智慧工地系统应用改进方案设计
    4.1 技术改进方案
        4.2.1 引入基于云平台的协作管理系统
        4.2.2 引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
        4.2.3 引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判断和决策系统
    4.2 管理改进方案
        4.2.1 调整管理组织架构
        4.2.2 调整基层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4.2.3 编制智慧工地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
        4.2.4 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5 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及实施效果
    5.1 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
        5.1.1 组织管理措施
        5.1.2 经济保障措施
        5.1.3 技术管理措施
    5.2 改进方案的实施与效果
        5.2.1 改进方案的实施
        5.2.2 实施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智慧工地系统应用的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智慧工地系统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7)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2.1.1 软件质量
        2.1.2 软件质量管理与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2.1.3 软件质量标准模型
    2.2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相关方法
        2.2.1 软件质量计划
        2.2.2 软件质量保证
        2.2.3 软件质量控制
        2.2.4 PDCA循环改善
3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M省社保局及其软件项目介绍
        3.1.1 M省社保局介绍
        3.1.2 M省社保软件项目介绍
    3.2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运维处理周期长
        3.2.2 响应速度不达标
        3.2.3 软件存在安全漏洞
        3.2.4 更新后软件缺陷多
        3.2.5 知识管理平台更新不及时
    3.3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3.3.1 运维处理流程存在瓶颈
        3.3.2 软件性能质量计划不具体
        3.3.3 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3.3.4 软件更新过程评估验证不足
        3.3.5 软件质量缺少考核管理
4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改进措施与评价
    4.1 改进运维处理流程
        4.1.1 改进后的运维处理流程
        4.1.2 改进后的运维处理流程评价
    4.2 完善软件性能质量计划
        4.2.1 细分功能模块性能指标
        4.2.2 制定细粒度软件质量计划
        4.2.3 完善后的软件性能质量计划评价
    4.3 完善软件安全管理体系
        4.3.1 完善后的安全管理体系
        4.3.2 完善后的软件安全管理体系评价
    4.4 改进软件更新流程
        4.4.1 改进后的软件更新流程
        4.4.2 改进后的软件更新流程评价
    4.5 完善软件质量考核内容与指标
        4.5.1 完善后的软件质量考核内容与指标
        4.5.2 完善后的软件质量考核内容与指标评价
5 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质量管理改进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1.1 成立质量管理改进领导小组
        5.1.2 确定组织内部工作机制
    5.2 人力资源保障
        5.2.1 人员保障
        5.2.2 培训保障
    5.3 制度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综述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积分制管理概述
    2.2 绩效考核理论
    2.3 激励理论
        2.3.1 需求层次理论
        2.3.2 目标管理理论
第3章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重庆ZY软件公司概况
        3.1.1 重庆ZY软件公司简介
        3.1.2 重庆ZY软件公司人员现状
    3.2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现状
        3.2.1 开发人员现有积分制绩效考核体系
        3.2.2 积分制绩效考核问卷调研设计
        3.2.3 积分制绩效考核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3.3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员工积分制绩效考核现存问题
        3.3.1 积分制绩效考核维度单一
        3.3.2 考核方式不合理
        3.3.3 绩效考核标准设置不科学
        3.3.4 考核结果应用不充分
第4章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方案设计
    4.1 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设计思路
    4.2 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基本原则
    4.3 岗位梳理及分析
        4.3.1 开发人员岗位梳理
        4.3.2 开发人员岗位分析
    4.4 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方案设计
        4.4.1 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维度
        4.4.2 积分制绩效考核周期调整
        4.4.3 基于岗位和任务优化积分制考核标准
        4.4.4 积分制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第5章 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方案保障措施
    5.1 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
    5.2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5.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开发员工积分制绩效考核调查问卷

(9)基于双因素理论的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发展趋势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研发人员的概念
        2.1.2 激励的概念
        2.1.3 激励的作用
    2.2 相关理论
        2.2.1 需要层次理论
        2.2.2 双因素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公司研发人员的激励现状及调研分析
    3.1 公司介绍
        3.1.1 公司简介
        3.1.2 A公司研发部组织结构
        3.1.3 A公司研发岗位的工作特点
        3.1.4 研发部人力资源概况
    3.2 A公司研发人员现行激励状况
        3.2.1 保健因素现行激励状况
        3.2.2 激励因素现行激励状况
    3.3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调查及问题分析
        3.3.1 调查对象说明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问卷调查实施
        3.3.4 信效度分析
    3.4 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调查结果分析
        3.4.1 保健因素项目调查结果分析
        3.4.2 激励因素项目调查结果分析
        3.4.3 调查结果分析
    3.5 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3.5.1 基于保健因素存在的问题
        3.5.2 基于激励因素存在的问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改进方案设计
    4.1 改进目标与原则
        4.1.1 改进目标
        4.1.2 改进原则
    4.2 改进思路
    4.3 保健因素的改进
        4.3.1 薪酬体系多元化且具备竞争力
        4.3.2 改进职责设计提升工作效率
        4.3.3 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机制的建设
    4.4 激励因素的改进
        4.4.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4.4.2 建立“三线晋升”渠道,改进职业发展规划
        4.4.3 构造组织文化,塑造团队精神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改进方案的实施保障
    5.1 组织保障
    5.2 制度保障
    5.3 资金保障
    5.4 反向激励保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公司研发部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10)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知识型员工及其特征
        2.1.2 绩效管理
        2.1.3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2.2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工具
        2.2.1 目标管理
        2.2.2 关键绩效指标法
        2.2.3 平衡记分卡
        2.2.4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3.1 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
        2.3.2 研发人员绩效管理
第3章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LT公司基本情况
        3.1.1 LT公司背景
        3.1.2 LT公司组织结构
    3.2 LT公司研发人员情况及绩效管理现状
        3.2.1 LT公司研发人员基本情况
        3.2.2 LT公司研发管理模式
        3.2.3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现状
    3.3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情况的调查
        3.3.1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现状的访谈
        3.3.2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满意度问卷调查
    3.4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问题揭示
        3.4.1 制定绩效计划方面的问题
        3.4.2 绩效辅导沟通方面的问题
        3.4.3 绩效考核评价及反馈方面的问题
        3.4.4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面的问题
第4章 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4.1 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纲领
        4.1.1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原则
        4.1.2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依据
        4.1.3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
    4.2 制定绩效计划部分的优化设计
        4.2.1 研发人员绩效指标体系的详细设计
        4.2.2 绩效考核周期的确定
        4.2.3 绩效指标体系的考核依据选择
        4.2.4 针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绩效计划
    4.3 绩效辅导沟通部分的优化设计
    4.4 绩效考核评价及反馈部分的优化设计
        4.4.1 绩效考核评价的优化设计
        4.4.2 绩效反馈的优化设计
        4.4.3 针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与反馈方案
    4.5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部分的优化设计
        4.5.1 研发人员真实需求分析
        4.5.2 惩罚性应用措施
        4.5.3 物质型激励
        4.5.4 非物质型激励
第5章 LT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优化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5.1 制度保障措施
        5.1.1 制定绩效管理优化保障制度
        5.1.2 建立健全研发人员能力成长机制
    5.2 人员保障措施
        5.2.1 LT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5.2.2 绩效管理优化工作推进委员会
    5.3 沟通保障措施
        5.3.1 明确绩效信息收集及统计的方法与流程
        5.3.2 完善沟通实施的相关保障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软件工程师调查问卷(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2]S公司大连分公司IT服务项目流程改进研究[D]. 赵耀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课程开发研究[D]. 熊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开发研究[D]. 何宝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5]T公司商用业务售后服务管理改善研究[D]. 朱亮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O项目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分析及改进研究[D]. 孔令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M省社保软件项目试运行阶段的质量管理研究[D]. 王蔚.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8]重庆ZY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积分制绩效考核优化研究[D]. 蒋世莉.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9]基于双因素理论的A公司研发人员激励研究[D]. 程永清.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10]LT公司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周翔. 山东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软件工程师问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