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阅读教学在前进——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评课发言(论文文献综述)
魏铭萱[1](2021)在《海峡两岸暨香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以42节优质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周梦颖[2](2021)在《“西南联大作家群”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郝健健[3](2021)在《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浙江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邹红燕[4](2021)在《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论,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缺位问题及剖析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寻切实可行的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本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从研究的缘起、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角度进行论述。第二章尝试通过从小学古诗词教学特征和教材中出现的数量及选文情况等方面去把握小学古诗词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存在的联系,于此挖掘出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古诗词教学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正向联系。第三章中以实习学校R小学为调查场域,通过采用两种调查方式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一种是以R小学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另一种是面向语文教师展开访谈,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问卷及教师访谈的结果进行整理,以期能较为完整地了解目前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现状。第四章中总结了根据调查后发现的一些问题,例如,语言方面:强调背诵默写,忽视诵读价值;思维方面:直接灌输诗意,缺乏学生探究;审美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审美体验;文化方面:局限教材古诗,文化素养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去剖析问题的成因,得出如下的结论:目前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在语言层面,师生缺乏对古诗词语言特点的感知;在思维层面,师生缺乏对古诗词思维提升的探究;在审美层面,师生缺乏对古诗词审美特质的体悟;在文化层面,师生缺乏对古诗词文化传承的拓展。第五章是从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在培育学生语言素养方面,提出诵读吟咏、读写结合;在培育学生思维素养方面,提出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在培育学生审美素养方面,提出对比阅读、创设情境;在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方面,提出开展诗词活动、探究历史故事等。第六章是对本研究所做的总结以及展望。
刘佳惠[5](2020)在《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贾志敏老师,是我国着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逾60年。走过艰难岁月的贾志敏老师,从迫于生计的代课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语文教育名师,历经的重重困难磨炼了贾志敏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塑造了贾志敏作为语文教师高尚的品德。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贾志敏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论文主要致力于研究贾志敏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从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研究了贾志敏字词教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方法和基本特色,贾老师的字词教学以奠定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为教学指向,通过词语训练、朗读训练、建构情境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在字词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突出,贾老师特别注意使用合理的教学调控手段。第三章,主要研究了贾志敏阅读教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方法和基本特色。贾老师的阅读教学自然朴实,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独特的导入语设计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第一道门,贾老师的教学魅力促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构,因而形成了活泼生动、参与度极高的阅读课堂,而适时的评价调控手段则可以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第四章主要研究贾志敏作文教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方法和基本特色。贾老师坚持小学生写作要“多读、多写、多改”,贾老师极力地避免错误的写作教学倾向,他倡导把写作训练跟人格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在掌握写作技能之后才能顺畅地自由表达童心童意童趣。第五章,是基于前四章的研究和分析,笔者从贾志敏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获得的有益启示。以上的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地联系贾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从新的研究角度总结出贾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
万桂园[6](2019)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从文体与小学语文教学出发,阐述了文体的几个概念,文体与小学语文教学;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体意识理论,小学阅读教学文体意识缺失的几种表现,渗透文体意识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的实践及成效,小学散文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小学寓言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小学诗歌类文体的阅读教学,小学科普类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小学古典白话小说的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的提升策略,同一类文体阅读教学要关注学段特点,不同文体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阅读能力,把握作品风格运用适切的阅读教学策略。针对我国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小学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根据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为主要实验研究的版本,针对教材中的选文按照文体来分类,如诗歌、小说、散文、童话等,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课程分析法及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提出小学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的教学策略,具体探究依据文体特征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对小学文体作品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学段学生教给不同的阅读思维过程,把握作品风格,无痕渗透文体意识,关注话语体式,把握阅读教学策略,着重阐述了小学语文教材渗透文体意识的阅读教学策略实践,如,散文类文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寓言类文体的阅读教学策略,诗歌类文体的阅读教学策略,科普类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策略,古典白话小说的阅读教学策略等,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文体意识,运用不同阅读策略,走近文体以瞻望,进入文体以认知,走出文体以回顾,使之不断产生或建立、发展或更新个体的文地去“解读、接受并建构”文本的意义。
刘成兰[7](2019)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阅读的重视,古已有之,荀子言“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扬雄言“能读千赋能善赋”(《意林》)。但是,现代教育却长时间丢弃了阅读的传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偏重于将孤立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提取有效资讯、阅读并高效使用这些资讯,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有鉴于此,在语文课堂教育中重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理论指导,以西宁市城东区小学生阅读教学现状为基础,试图剖析现有阅读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提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本文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阐明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课题内容以国际阅读评估项目和六层次阅读能力因素为参考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从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论阐述。第三部分结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对西宁市城东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西宁市城东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承接上一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第五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五千年深入人心的传统理念和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其中流淌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血液,兼具着工具性和人文性。而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既高效又低耗,有效益、有效果的进行,一直是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努力探讨的话题。做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将会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从容不迫,使学生在阅读课上更学有所获,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刘春秀[8](2019)在《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乐学善学”从学会学习方面明确了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转变“乐教”与“乐学”的两难困境,需要重新思考“游戏是教育的本质之一”。游戏作为儿童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实践,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师生的生命体验。游戏教学不只是具有游戏的形式,更需达到至少一个“不平凡”的目标。因此,本研究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游戏教学现象为研究问题,以身体活动、语言对话、认知发展、情感体验作为考察视角,以参与式观察、开放性访谈作为研究方法,试图回到一个个真实的课堂案例,对研究对象进行意义建构,以第一手资料丰富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理论,以期教学能更好地回归教育的本质,守护学生的幸福。本文共四章,第一章主要阐释了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描述分析了语文课堂中游戏教学的现实图景,既包括受游戏空间限制下的学生肢体语言,以及时空解放下的身体呈现;包括教师语言游戏化教学、学生的倾听表达及师生互动对话的语言对话考察;也包括知识本位和“人”本位下的学生认知发展、教师角色体验与定位及学生情感互动与创造体验的师生情感体验。第三章,从“学生自主体验与教师干预引导”和“教师教学信念”两个维度,分析了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实施现象,主要包括游戏教学活动呈现方式、教师的干预与参与以及有意义与有目的教学理念。基于此,第四章提出思考。首先,游戏教学之现实困境。其次,对于理想目标实现下的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憧憬,培养儿童愉快体验、欢乐学习的精神品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与创造体验的能力。最后,提出改善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现象的对策之思: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学会学习、乐善好学,以及与语文“人文性”对趣味性、情境性和参与性的关注,小学语文游戏教学要从“局部运动”走向“全身反应”,在游戏中教学;从“话语技能”走向“语言艺术”,凸显语言魅力;从“学科语文”走向“学科融合”,拓宽认知发展;从“情感独白”走向“情感共鸣”,关注生命内在体验。
李卫霞[9](2019)在《走向专业自主的教研组变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小学教研组是一种“世界少有、中国独秀”的独特存在。然而,其与生俱来的行政色彩,随着教育改革开放的深化,尤其是新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显露出诸多问题也受到极大挑战。新课程改革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教学改革的行动者及校本教研的亲历者,也对当前教师培养和发展范式提出变革性要求,即要从“技术熟练者”范式向“反思性实践者”范式转变,这无疑为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中小学教研组作为凝聚教师从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的常态化发展上意义非凡。然而,从当下实践来看,多数地方的学校教研组“行政意味”依然浓厚,教研组内成员间缺乏实质性合作,其专业自主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确认,也影响了教研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专业性和自主性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聚焦于“教研组如何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促进教师团队和个人的专业上自主而持续的发展”这一主题,采用文献研究、参与式观察、个别访谈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以豫北、上海和江苏某些中小学教研组作为研究对象或案例采集学校,围绕教研组的专业自主特征、变革实践的实然状态、影响其专业自主的诸种因素以及提升教研组专业自主性的路径和策略等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性认识:中国中小学教研组自诞生以来,走过了“初态显现”“拨乱反正”和“返本开新”三个时期,在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与支持下,中小学教研组越来越需要明确定义为一个自主开展课程与教学变革实践活动的教师专业组织。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方式多元化以及校本教研制度的兴起,都为教师及教研组的专业自主提出了需求也提供了可能,唤醒并提升教研组专业自主也是组织变革理论所揭示的内在逻辑使然。一个真正具有专业自主特质的教研组,至少应具备如下四个基本特征,即:专业标准的确立、专业精神的认同、专业发展的自觉和专业评价力的形成。尽管我国不少地方的中小学教研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焕发出新的面貌,但从总体状态上看,离真正的专业自主尚存在较大差距。本研究在透析教研组专业自主现状时,主要以豫北、上海和江苏某些中小学教研组为对象,同时佐以国内教研组研究文献中所反映的相关现象、事实和问题等证据。研究者通过参与式观察、个别访谈等方法对这些学校教研组进行了研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发现这些教研组存在定位不明、职能窄化、文化氛围不佳及评价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这些表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是较为普遍的。影响中小学教研组专业自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作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教师专业自主性有强化的也有弱化的。来自外部的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及学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内部来看,包括教研组内部的组织氛围、教研组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认知和专业领导力以及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多因素的耦合,造就了不同教研组不同的专业自主样态。中小学教研组的专业自主是其未来发展的理想状态。既然中小学教研组成为一个专业自主的组织是内外多因素耦合的结果,那么提升其专业自主就需要从教师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同时着眼和入手。本研究重点考察了我国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等地在教研组变革实践及其相关校本研修过程中多方面提升教研组专业自主的案例,概括提炼出“外部赋权”和“内部增能”两大基本路径,以及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平台展示和共同体建设等多个策略。加大教研组的外部赋权,意在使其从过度依附行政走向自立自治、从依赖行政权威转向尊崇专业权威,并营造一种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的学校文化氛围;教研组的内部增能,则旨在加强教师的专业自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不同层次教研组成员的课程与教学领导力等等,合力构建一个共商共建、互惠共生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本文在最后还探讨了如何为保障教研组专业自主持续提升的外部环境建设问题,提出要从外部政策的激励、U-S(大学与中小学)协作共同体建设以及家校沟通合作等方面来合力构建一种鼓励和支撑教研组专业自主的外部支持系统。
张潇[10](2019)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 ——以济南市S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生活中时刻都能接触到阅读,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只有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好,学生才能更快的掌握其他知识。略读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师的适度指导下,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技能在略读课文中进行巩固、练习。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理念模糊,没有认识到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误区。为此,笔者选择了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及实践层面进行分析与探索。本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进行概述,主要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系统梳理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功能以及特点。二是笔者在实习期间采用课堂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对济南市S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三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并对相关任课教师以及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三是通过分析济南市S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发现目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课型意识淡薄,教学效率低下;教学目标定位失准,缺乏可操作性;教学模式不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教师过度把控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笔者认为造成以上四方面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对略读课文的解读能力不足;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本质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研不足;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四是笔者针对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的实施建议。笔者查阅了大量名师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课例,分析其成功之处,针对目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关注学生发展,教学目标指向阅读能力提升;教无定法,探索不同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培训,强化对略读课文的教研。略读课文教学较少受到教师的关注,笔者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研究,希望能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二、小学阅读教学在前进——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评课发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阅读教学在前进——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评课发言(论文提纲范文)
(4)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
(二)当前古诗词教学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存在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语文核心素养 |
(三)古诗词 |
(四)古诗词教学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二)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 |
(三)关于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与评价 |
五、研究目的与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路径图 |
第二章 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关系 |
一、古诗词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教学资源 |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特点 |
(二)小学古诗词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数量及选文情况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目标导向 |
(一)培育小学生的语言素养 |
(二)培育小学生的思维素养 |
(三)培育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
(四)培育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能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发挥正向功能 |
(一)落实小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
(二)实现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三)提升小学生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
(四)促进小学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 |
一、开展调查 |
(一)以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 |
(二)以教师为对象的访谈调查 |
二、学生问卷结果整理 |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态度、倾向及建议 |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 |
三、教师访谈结果整理与分析 |
(一)教师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的看法 |
(二)教师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的建议 |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上存在的问题 |
(一)语言方面:强调背诵默写,忽视诵读价值 |
(二)思维方面:直接灌输诗意,缺乏学生探究 |
(三)审美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审美体验 |
(四)文化方面:局限教材诗词,文化含量不足 |
二、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在落实古诗词教学上存有问题的原因 |
(一)语言层面,缺乏对古诗词语言特点的感知 |
(二)思维层面,缺乏对古诗词思维提升的探究 |
(三)审美层面,缺乏对古诗词审美特质的体悟 |
(四)文化层面,缺乏对古诗词文化传承的拓展 |
第五章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
一、感知诗词之言,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 |
(一)诵读吟咏,涵养语言素养 |
(二)读写结合,夯实语言基础 |
二、探究诗词之情,着眼思维发展与提升 |
(一)想象画面,形成发散思维 |
(二)联系生活,触发情景思维 |
三、体悟诗词之美,激发审美鉴赏与创造 |
(一)对比阅读,挖掘审美特质 |
(二)创设情境,增强审美体验 |
四、拓展诗词之味,深化文化传承与理解 |
(一)诗词活动,推动文化传承 |
(二)探究历史,促进文化理解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一)研究发现 |
(二)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5)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题缘起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贾志敏字词教学研究现状 |
1.2.2 贾志敏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
1.2.3 贾志敏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
1.2.4 贾志敏教学评价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教学方法 |
1.3.2 语文教学方法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研究法 |
2 贾志敏语字词教学方法研究 |
2.1 贾志敏字词教学的核心观点 |
2.1.1 重视字词,深化目标 |
2.1.2 字词实践,注重运用 |
2.1.3 走进语文,走进生活 |
2.2 贾志敏字词教学的主要方法 |
2.2.1 联动生活,构筑情境 |
2.2.2 言语训练,语用实践 |
2.2.3 朗读起始,教学有序 |
2.3 贾志敏字词教学的基本特色 |
2.3.1 关注学生,鼓励为主 |
2.3.2 评价调控,高效简洁 |
2.3.3 温和善诱,传递情感 |
3 贾志敏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
3.1 贾志敏阅读教学的核心观点 |
3.1.1 回归本质,回归语文 |
3.1.2 建构语言,形成语感 |
3.1.3 自然阅读,浸润情感 |
3.2 贾志敏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
3.2.1 正确朗读,高效指导 |
3.2.2 言语实践,勾连说写 |
3.2.3 情感熏陶,以文表情 |
3.3 贾志敏阅读教学的基本特色 |
3.3.1 精彩导入,引领课堂 |
3.3.2 师生对话,以生为主 |
3.3.3 课堂评价,灵活多样 |
4 贾志敏作文教学方法研究 |
4.1 贾志敏作文教学的核心观点 |
4.1.1 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
4.1.2 儿童作文,儿童表达 |
4.1.3 写作训练,掌握技能 |
4.2 贾志敏作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
4.2.1 读写结合,互为补充 |
4.2.2 听说写作,积极转化 |
4.2.3 有序训练,阶梯练习 |
4.3 贾志敏作文教学的基本特色 |
4.3.1 师生交往,教学相长 |
4.3.2 调动情绪,引导表达 |
4.3.3 作文评改,细致有效 |
5 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的启示 |
5.1 遵循规律,运用规律 |
5.2 注重训练,注重实践 |
5.3 真诚爱生,激励教育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文体与小学语文教学 |
第一节 关于文体的几个概念 |
第二节 文体与小学语文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学阅读教学的文体意识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小学阅读教学文体意识缺失的几种表现 |
第二节 渗透文体意识是小学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的实践及成效 |
第一节 小学散文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
第二节 小学寓言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
第三节 小学诗歌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
第四节 小学科普类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
第五节 小学古典白话小说的阅读教学 |
第六节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的提升策略 |
第一节 同一类文体阅读教学要关注学段特点 |
第二节 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阅读能力 |
第三节 把握作品风格运用适切的阅读教学策略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万桂园老师个人简历 |
(7)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研究对象 |
第二节 课题研究意义和现状 |
第三节 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论阐述 |
第一节 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生本教育与现代心理学理论 |
二、生本教育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三、生本教育与布鲁纳的认知学理论 |
四、生本教育与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
第二节 生本教育的内涵 |
一、以学生为本 |
二、以生命为本 |
三、以生活为本 |
四、以生长为本 |
第三节 生本教育的特征 |
一、师生的角色特征 |
二、对儿童的认识特征 |
三、教育的方法特征 |
四、教育的内容和结构特征 |
五、教育的评价和管理特征 |
六、教育的功效特征 |
第二章 西宁市城东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
一、前置自学作业 |
二、教学目标明确 |
三、倡导自主学习 |
四、教师适时点拨 |
五、实现多方互动 |
六、适当拓展延伸 |
第二节 西宁市城东区五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
一、生本课堂师生问卷调查情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五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
一、深层次阅读能力训练不够 |
二、课堂教学中读写脱节 |
三、小组合作实效性不高 |
四、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低 |
五、学校阅读环境创设不佳 |
第三章 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
第一节 明确教学目标导向提升阅读能力 |
一、阅读教学中的六层次阅读能力因素 |
二、结合六层次阅读能力因素展开教学实践 |
第二节 全面落实课标精神实现读写结合 |
一、抓好字词教学 |
二、实现读写联动 |
第三节 合理利用教学时间优化小组合作 |
一、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 |
二、分析学生学情做到统筹兼顾 |
三、优化小组合作灵活调控课堂 |
第四节 发挥阅读社会功能加强阅读实践 |
一、丰富学生阅读对象 |
二、尝试校园影视教育 |
三、增加读书实践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写作缘由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1.从研究者经历看小学语文游戏教学 |
2.从真实课堂教学探小学语文游戏教学 |
(二)选题意义 |
1.理论价值 |
2.实践价值 |
(三)研究设计 |
1.研究方法的选择 |
2.研究创新之处 |
一、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研究现状 |
(一)“游戏教学”的思想渊源及其内涵界定 |
1.游戏教学的思想渊源 |
2.游戏与教学之关系解读 |
3.游戏教学的内涵界定 |
(二)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理论支撑 |
1.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
2.语言游戏理论 |
3.情境教学理论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游戏教学中的身体活动 |
2.游戏教学中的语言对话 |
3.游戏教学中的认知发展 |
4.游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
二、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现实图景剖析 |
(一)小学语文游戏教学中的学生身体活动呈现 |
1.教室内的游戏空间及肢体语言 |
2.时空解放下的身体 |
(二)小学语文游戏教学中的师生语言对话考察 |
1.教师的语言游戏化教学 |
2.学生的倾听表达现场 |
3.师生的互动对话 |
(三)小学语文游戏教学中的学生认知发展探究 |
1.知识本位教学下的认知发展 |
2.“人”本位教学下的认知发展 |
(四)小学语文游戏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体验探知 |
1.教师角色体验与定位 |
2.学生情感与创造体验 |
三、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实施现象分析 |
(一)游戏教学活动呈现:自主与引导 |
1.学生的自主与体验 |
2.教师的干预与参与 |
(二)教师游戏教学信念:意义与目的 |
1.有意义的游戏教学:关注师生体验 |
2.有目的的游戏教学:寻求直接结果 |
四、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现象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
(一)现实困境:游戏缺乏与教育实践阻碍并存 |
1.游戏缺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
2.阻碍游戏教学实践的因素分析 |
(二)理想目标:“寓教于乐”与自主学习 |
1.“寓教于乐”一直存在,尚未实现 |
2.游戏教学有利于实现儿童自主学习 |
(三)改善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现状的对策之思 |
1.从“局部运动”走向“全身反应”,在游戏中教学 |
2.从“话语技能”走向“语言艺术”,凸显语言魅力 |
3.从“学科语文”走向“学科融合”,拓宽认知发展 |
4.从“情感独白”走向“情感共鸣”,关注生命内在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9)走向专业自主的教研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及教研组发展提出挑战 |
(二)教研组专业自主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足 |
(三)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审思引发研究兴趣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教研组的研究 |
(二)关于教师专业自主的研究 |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可深入探讨的空间 |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五)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走向专业自主:教研组变革的内在要求 |
一、教研组的发展演进历程 |
(一)初态显现——上世纪五十年代教研组的发端 |
(二)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来的教研组建设 |
(三)返本开新——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教研组发展 |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组专业自主的机遇与挑战 |
(一)校本课程开发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自主权 |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为教师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
(四)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研究及专业自主发展提供了保障 |
(五)唤醒并提升教研组专业自主也是学校组织变革的内在逻辑使然 |
三、教研组专业自主的表征 |
(一)专业标准的确立 |
(二)专业精神的认同 |
(三)专业发展的自觉 |
(四)专业评价力的形成 |
第三章 问题呈现:当前教研组专业自主的实存状态 |
一、教研组定位不明 |
(一)教研组行政化倾向较浓 |
(二)教研组长角色定位不清 |
二、教研组职能窄化 |
三、教研组教研活动成效较低 |
四、教研组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 |
(一)教师发展机会不均 |
(二)合作意识淡薄 |
(三)教研组活动存在着功利价值取向 |
五、教研组评价制度不合理 |
第四章 原因解析:教研组专业自主的影响因素 |
一、外部因素 |
(一)社会因素 |
(二)文化因素 |
(三)学校因素 |
二、内部因素 |
(一)领导风格 |
(二)个体角色 |
(三)组织氛围 |
第五章 提升专业自主:教研组变革实践的路径与策略 |
一、提升教研组专业自主的基本路径 |
(一)赋权:提升教研组专业自主的外部路径 |
(二)增能:强化教研组专业自主的内部路径 |
二、加强教研组专业自主性的若干策略 |
(一)以课题研究推进教研组的专业建设 |
(二)以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提升教研组的专业能力 |
(三)以各种展示活动增强教研组的专业凝聚力 |
(四)以构建专业共同体促进教研组专业自主发展 |
三、教研组专业自主的支持系统 |
(一)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系统 |
(二)助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
(三)深入到教师专业活动领域的家校合作 |
结语 教研组专业自主的建构与反思 |
一、中小学教研组应解决好专业性与行政性之间的冲突 |
二、教师的专业自主不能等同于教研组的“专业自主” |
三、提升中小学教研组的专业自主应立足于学校变革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 ——以济南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略读 |
(二)略读课文教学 |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 |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功能 |
(一)迁移知识技能 |
(二)运用语言文字 |
(三)巩固学习方法 |
(四)拓展主题内容 |
(五)补充文学体裁 |
四、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
(二)以巩固学生所学方法为主 |
(三)以默读浏览为主 |
第二章 济南市S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调查 |
一、课堂观察的设计、实施与结果分析 |
(一)课堂观察的范围与对象 |
(二)课堂观察的内容与维度 |
(三)课堂观察的实施 |
(四)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 |
二、访谈的设计、实施与结果分析 |
(一)访谈的对象 |
(二)访谈内容 |
(三)访谈的实施 |
(四)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课型意识淡薄,教学效率低下 |
(二)教学目标定位失准,缺乏可操作性 |
(三)教学模式不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
(四)教师过度把控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对略读课文的解读能力不足 |
(二)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本质的理解存在偏差 |
(三)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研不足 |
(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
第四章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施建议 |
一、关注学生发展,教学目标指向阅读能力提升 |
(一)目标制定应具体可操作,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 |
(二)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能力的逐步提升 |
二、教无定法,探索不同教学模式 |
(一)自读感悟式 |
(二)辩论探究式 |
(三)迁移运用式 |
三、加强师生互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
(一)由复制式教学转向建构式教学 |
(二)引入练习活动,改变课堂结构 |
四、加强教师培训,强化对略读课文的教研 |
(一)加强教师培训,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理念 |
(二)发挥教研作用,促进略读课文教学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小学阅读教学在前进——在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评课发言(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峡两岸暨香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以42节优质课为例[D]. 魏铭萱.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西南联大作家群”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周梦颖.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浙江经验研究[D]. 郝健健.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4]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D]. 邹红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贾志敏语文教学方法研究[D]. 刘佳惠.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文体意识策略研究[D]. 万桂园.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 刘成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研究[D]. 刘春秀.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走向专业自主的教研组变革研究[D]. 李卫霞.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10]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 ——以济南市S小学为例[D]. 张潇.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