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高压输电线路脉动测量与分析

江阴高压输电线路脉动测量与分析

一、江阴高压输电线路脉动实测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浩[1](2021)在《1000kV特高压变电构架风荷载特性及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000k V特高压变电构架与传统的220k V、330k V、500k V和750k V等输电塔架相比,高度更高、跨度更大、结构形式更加复杂,具有轻质、高柔、小阻尼、低基频等特点。在强风作用下,构架结构会产生剧烈振动,是典型的风荷载敏感结构,且有关设计规范中未给出此类结构风荷载系数的取值,因此1000k V特高压变电构架的风荷载特性及风致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本文通过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获得试验模型的气动力系数和体型系数,考察结构的气动特性,并基于气动力系数结果反推实际结构风荷载,施加给变电构架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风致响应,进而利用关键节点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获得构架结构的风振系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1000k V特高压变电构架节段及整体的缩尺刚性模型进行均匀流、A类和B类地貌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利用试验测得的基底剪力和弯矩计算节段及整体模型的气动力系数,重点考察不同地貌和风向下气动力系数时程统计特性及频域特性。(2)基于气动力系数的结果,通过风轴和体轴的函数关系计算节段及整体结构的体型系数,明确风场条件和风向角对结构体型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考察节段及整体结构的体型系数的占比关系,最后将风洞试验获得的体型系数与国内外相关规范取值进行对比,为此类结构体型系数取值提供建议。(3)通过气动力系数获得1000k V特高压变电结构的风荷载竖向分布,并将其施加到结构有限元模型上,计算构架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并对构架不同位置关键节点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进行时程分析,统计特性对比,研究不同地貌和风向角下风振响应的对比关系。(4)利用峰值因子法,由构架不同位置关键节点的位移响应均值和均方根值计算结构不同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并对比了不同地貌下构架不同位置节点处的风振系数,为1000k V特高压变电构架风振系数的取值提供参考。

陈家鑫[2](2020)在《输电塔线体系耦联动力效应分析模型及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跨越输电线路作为大型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输电塔线体系作为一种大跨度的“塔-索”连接结构,其自身刚度较小且沿塔高分布不均匀,以及复杂的塔线耦联振动效应,使得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反应显着。因此,研究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荷载响应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减小结构动力响应以确保结构正常使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沿海某地区输电线路为研究背景,对输电线路进行现场实测,研究输电塔线体系的耦联动力模型,以及在强风与强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建立安装有减震装置的输电塔线体系耦联效应的动力分析方法。本文以具有扭转自由度的三节点等参悬索单元模型为子导线,采用两节点空间梁单元模型模拟间隔棒,建立了多分裂导线模型,并对过程进行详细推导。对比分析同等条件下单根悬索模型与分裂导线模型动力特性,结果表明:两者动力特征在低阶时影响不大。本文采用多分裂导线模型与悬索结构分别模拟输电导线和地线,基于串联多自由度模型建立输电塔线体系耦联动力模型。通过现场实测识别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特性,并将结果与塔线耦联动力模型与有限元模型计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动力模型计算结果精确度高,且耗时少。本文以输电塔线体系耦联动力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在强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以及该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对输电塔线体系在挂线与不挂线状态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动力模型计算方法准确,动力荷载作用下,输电线对输电塔动力响应影响很大,不能忽略。最后,考虑在动力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的振动显着,建立安装有减振装置的输电塔线体系耦联效应的动力分析方法。基于被动摩擦阻尼器对输电塔线体系进行减震控制研究,对输电塔线体系结构的减震效果进行分析并对阻尼器进行参数分析。同时分析了在安装阻尼器前后输电导线的动力响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阻尼器能有效的减小输电塔的动力响应,对输电线的影响不大。

王阳[3](2020)在《输电塔线体系风致振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水平不断增加。输电塔线体系是一个大跨度、高耸的结构体系,在跨越地势相差较大的山谷地貌时,相邻塔之间会产生大高差档距,在风载荷作用下,输电线路易形成强烈的风致响应,严重的还会导致倒塔事故,致使整个线路停运。因此,研究输电塔线体系在复杂风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500kV大高差输电塔线体系为原型,运用有限元时域分析方法对输电塔线体系进行了风振响应分析。基于相似原理和缩聚理论,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气弹模型,开展了实验室风洞试验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风场的构成及风剖面和湍流强度等基本特性,阐述了风作用在输电线路上的作用形式;在参考已有的风载荷模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线性滤波法中的AR自回归模型,采用Davenport脉动风速谱,生成了脉动风速时程曲线,并结合作用在输电塔及导线上的风载荷计算公式,得到了风载荷时程曲线。(2)考虑到输电导线的非线性以及塔线体系的耦合性,选用了合适的有限元单元,在ANSYS中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的耦合模型;基于时程分析理论,在时域范围内对输电塔线体系结构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和风向角对大高差输电塔线体系振动响应影响显着:改变高差对输电塔加速度响应及导线位移响应均有影响,但导线位移响应变化较大;随着高差的降低,导线面外位移变小,导线面内位移呈略微增大趋势。(3)基于相似原理和导线缩聚理论,建立了大高差一塔两跨输电塔线体系气弹模型;在风洞中进行了多工况、不同高差下的风洞试验,利用加速度传感器、DICM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及处理,探究了在此类输电塔线体系中,输电塔和导线在风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4)利用ANSYS建立了塔线体系中特殊的导线——引流线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风振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跳线风偏随风速和风向角的增大而增大,与风速呈现正比例函数关系,随风向角增大,跳线风偏角增大幅度减小;加装悬垂绝缘子串可以减少10%—15%的风偏量,能有效抑制跳线风偏。本文主要采用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合有限元理论分析,探究大高差输电塔线体系在复杂紊流风场下的风振响应。

尹嘉祺[4](2020)在《典型输电塔线体系风洞试验与力学分析》文中认为输电线路是整个电力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输电塔线体系又是输电线路中的基本单元,输电塔线体系的安全直接影响着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在外界载荷的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容易发生事故,从而导致整个电网运行的事故。因此本文针对风载荷下输电塔线体系的力学响应进行了研究。以某500 kV输电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遵循相似理论建立了一个三塔两线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构建了一个1:36缩尺比例的气弹模型,并通过锤击法模态试验验证了气弹模型的正确性。结合实际风场,通过在风洞试验段中布置尖劈障碍物得到了相似的试验风场。在风洞试验中对塔线体系气弹模型进行研究,得到了猫头型直线塔塔基主材的应力变化规律,发现风载荷下输电塔受到弯矩作用,背风侧主材应力比迎风侧主材应力更大。利用workbench建立了基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V型复合绝缘子串有限元模型,发现了V型复合绝缘子串背风肢应力随风速的增大先减小然后逐渐增大。通过风洞试验得到了 V型复合绝缘子串背风肢应力随风速的变化规律并与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气弹模型的力学特性。然后改变V型复合绝缘子串的安装角,建立了一系列有限元模型,得到了 V型复合绝缘子串安装角对背风肢应力的影响,发现安装角越小背风肢应力最小点对应的风速越低。最后设计了 V型复合绝缘子串防折断的改进方案,并在风洞试验中进行研究,得到了改进后的V型复合绝缘子串背风肢应力并与原始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有效降低V型绝缘子串背风肢应力。本文针对输电塔线体系在风载荷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塔线体系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得到了输电塔塔基和V型绝缘子串的力学响应规律。但对于输电导线的响应没有进行讨论,在后续工作中还可以针对输电导线在风载荷下的力学响应进行研究。

刘孟龙[5](2020)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响应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输电塔线体系作为输电线路中重要承重设施,其结构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由输电塔和导线组成的塔线体系,具有轻质高柔的特征,易受到风灾影响,而随着输电线路规模的增大,高塔身、大档距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实际工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塔线体系的抗风性能,因此研究塔线体系风致响应特征对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塔线体系风致响应的研究工作大多都对风荷载进行了简化,忽略了线路周边地形的影响,实际工程设计及分析中也仅通过相关规范中地形修正系数进行简化考虑,此外对线路响应最不利风向也缺乏深入研究。围绕这些问题,本文以温州某山区输电线路为工程背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有限元分析(FEM)方法,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第一部分,对线路周边三维风场进行流场模拟。基于线路周边地形的高程数据构建风场计算域,进行了近地面三维风场CFD模拟,结果表明山地地形对当地风场有显着的加速效应,且部分风向作用下输电塔当地的风速剖面结果不同于相关规范中指数分布规律,因此规范采用的指数剖面模型无法反映复杂地形条件下线路当地风场特征。第二部分,耦合风场CFD模拟结果进行塔线体系风致响应分析。根据工程参数构建两塔三线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耦合风场模拟结果进行复杂地形条件下塔线体系风致响应分析,发现塔体两侧导线张力差产生的顺线向荷载影响显着,工程设计中大风区塔体两侧不宜设置大的档距差,并将该结果与根据规范参数简化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简化计算方法高估了塔体顺线向荷载、主材剪力和动力响应,其中主材剪力计算偏差达到15.89%,而背风侧主材轴力差值的相对偏差达到34.09%,因此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线路风致响应分析不宜直接采用地形修正系数简化考虑周边地形的影响。第三部分,探究塔线耦合作用、导线档距、导线转角以及复杂地形对塔线体系中塔体响应最不利风向的影响。对无导线输电塔、不同导线档距和导线转角的塔线体系分别进行不同风向条件下的风致响应分析,发现塔线耦合作用、大档距使得塔体响应最不利风向偏向横线向,而导线转角使得最不利风向接近塔体两侧导线外侧夹角角平分线处。最后,耦合不同风向下复杂山地风场模拟结果对实际线路进行风致响应分析,并以不考虑地形影响的计算结果作为对照,发现实际地形对线路最不利风向分析的影响不能忽略。

姚剑锋[6](2019)在《大跨越钢管塔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输电塔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向高度更高、跨度更长的方向发展,使得大跨越输电塔及塔线体系对风荷载更加敏感,所以准确获得输电塔及塔线体系的气动力及风荷载参数是输电塔结构设计的重要保障。大跨越钢管塔与常规塔相比高度更高,跨度更长,且圆钢塔的风荷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难以计算。因此,针对输电塔结构及塔线体系开展全面的风荷载研究具有重要工程意义及经济价值。本文以380m高的舟山大跨越输电塔及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风洞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圆截面杆件的气动力系数和雷诺数效应:主要针对0.3m直径的光滑圆柱,分别在均匀流和三种湍流中进行不同风速下的测压风洞试验,试验获得了不同雷诺数和来流湍流度下圆柱表面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分析圆柱表面风压对称性,比较不同湍流下风压分布曲线的特征参数随雷诺数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湍流度下圆柱表面风压系数相关性,计算获得了不同雷诺数和湍流度下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平均值和脉动值,并分析了不同雷诺数和湍流度下升力系数谱、阻力系数谱以及斯托罗哈数的变化。同时针对多种不同直径的圆筒进行测压试验或者测力试验,研究表面粗糙度对雷诺数效应的影响。最后将所得有关雷诺数效应的试验结果与各国规范比较,给出合理的圆截面杆件的雷诺数效应折算系数。2.跨越塔塔身和横担的气动力系数:针对380m高的大跨越塔的三种形式横担、塔身以及整塔进行高频天平测力试验,计算其顺线向和横线向的体型系数,并将试验结果与规范进行对比。提出了横担和塔身阻力系数计算整塔荷载与整塔测力结果比较的风洞试验结果校验方法。3.常规钢管横担气动力系数的系统分析:采用整体式横担研究密实度和高宽比对两种横担类型的影响,研究在各风向角下其阻力系数随密实度和高宽比的变化,并将阻力系数和角度风分配系数与多种规范进行比较,最后根据风洞试验所测结果对两种横担在顺线向和横线向上的角度风分配系数给出推荐的计算公式,并将其与规范进行对比。4.跨越塔基于HFFB试验的风致响应和等效风荷载:针对大跨越塔进行的整塔的高频天平试验,根据线性振型假设获得大跨越塔的三维设计风荷载,并给出大跨越塔基于基底剪力、基底弯矩的风荷载累加值以及整体风振系数的数值。5.跨越塔的风振特性和风振系数: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大跨越输电塔进行有限元建模,从而进行风致响应的时域计算。采用了包括CQC法和SRSS法的模态分解法以及背景加共振的计算方法对跨越塔进行频域计算。设计并制作了几何缩尺比为1:200的大跨越塔的气弹模型并进行风洞试验。讨论了各种方法得到的风致响应结果并将计算得到的风振系数与规范进行比较。6.塔线体系的风致响应特征和耦合作用:利用有限元计算和塔线体系的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大跨越塔塔线体系的自振特性、风致响应、风振系数以及塔线耦合效应等。比较了在有限元模拟和风洞试验中塔线体系的风致响应,同时比较了单塔和塔线体系的风致响应的结果。最后利用ANSYS设计了塔线耦联体系和非耦联体系,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两种体系下的风致响应的异同。7.理想山体风场特征及对输电线路风致响应的影响:对一个1:1000的余弦型理想山体进行风洞试验,然后对顺风向风速和竖直向风速的平均值和脉动值进行分析,将顺风向风加速比与各国规范进行比较,最后在考虑山地风场情况下计算输电塔的风荷载和跳线风偏,并与平地风场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计算了在考虑顺风向风速的基础上考虑竖直向风速对跳线风偏的影响。

芦佳敏[7](2019)在《高压输电塔-塔线体系风致响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它以高压电能输送为使命,是世界各行各业的生命线工程。与其他一般土木工程结构相比,高压架空输电线路体系最显着的特点是由导(地)线连接多个输电塔组成的连续结构,具有高柔性,本质是非线性的,对风、冰、地震等类似随机荷载作用的灾害荷载反应敏感,容易发生破坏或倒塌现象。这一现象决定了风荷载是塔线体系的主要动力荷载,但是,现有设计规范却不足以考虑动力载荷。本文考虑规范没有涉及的动力响应,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高压输电塔-线体系的风致响应,分析塔线体系的稳定性。首先,根据某输电线路,建立了三塔两线的有限元模型。其次,将模拟出的风荷载加载到该模型中,讨论了风速、风向和挠度之间的关系,并对输电线路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了评估,该方法在强风条件下评估塔线耦合体系的安全性能具有良好的效率。本文围绕某拟建线路上的直线塔以及其所在的三塔两线体系,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有限元分析理论和参数化建模方法,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 19.0,合理选择了模型单元,建立了三维的输电塔模型。根据悬链线理论,通过找形分析法确定了输电导(地)线的空间位移形态,最终建立了三塔两线体系的有限元模型。欲对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必须先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本文对塔线体系进行模型分析,对比研究了导(地)线对输电塔振型的影响。介绍了输电塔结构风荷载的计算方法,对输电塔进行了风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响应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了输电塔在多种不同风速下各个风向角的位移。引出了模拟风荷载的方法——谐波合成法及其计算要点。基于对风荷载特性以及风荷载模拟方法的分析,根据输电塔及塔线体系的结构几何特性,选用了沿高度变化的Karman风速谱,应用谐波合成法模拟了输电塔不同高度处的风荷载时程。验证其可靠性之后,用ANSYS 19.0中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块对输电塔及三塔两线体系开展了风振响应的对比分析,得出对工程有益的建议。

陈国华[8](2019)在《强台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灾变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幅员辽阔,电力资源分布不均匀,输电线路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电力输送方式。输电塔线体系往往跨度很大,是一种质轻高柔的结构,对风荷载非常敏感,易受到台风的侵袭。因此,保证服役在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的输电塔-线体系的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中国南部沿海区域某输电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输电杆塔结构的特点,选取空间梁单元模拟其杆件;再结合输电线的受力特点,建立了该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该输电塔单塔与塔线体系的动力特性,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输电线对输电杆塔动力特性的影响。对该输电塔塔线体系进行现场实测以获得其动力参数。结合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现场实测方案,采集实测数据;采用随机子空间法识别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基于实测台风10min最大平均风速建立非平稳台风风场,继而获得塔线体系台风风荷载,分析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探究其在平面外台风荷载作用下风致灾变机理。根据相似理论,结合现有实验条件,确定1:12的缩尺比。设计并制作了精细的塔线体系模型,以研究输电塔线体系的风致损伤破坏。根据输电塔线体系的特征与实验需要,本文设计了一套可实现多加载点同步逐级加载设备。对缩尺模型进行静力加载实验,研究输电塔在台风荷载下的承载力特性,并获取了塔身关键节点的位移和关键杆件应力。模型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对比,塔身发生破坏位置以及该处的杆件、节点的变形吻合,验证了有限元计算和实验的可靠性。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给出了继续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蔡青青[9](2019)在《考虑稳定应力相似的输电塔线气弹模型设计及风振系数研究》文中认为输电塔具有轻、高、柔且塔身镂空的特点,同时塔线体系具有覆盖距离较长,且经过不同的地形,受环境影响较大的特点,导致输电线路对风荷载特别敏感,并且近年来我国台风等风灾发生频率有上升的趋势,使得输电线路在风荷载下的倒塌频繁发生,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其破坏机理及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了方便后续对输电塔线体系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稳定应力相似的方法来设计并制作输电塔气弹模型。同时输电塔的破坏也揭示我们需要对输电塔的抗风设计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目前,输电塔的抗风设计是通过风振系数来考虑结构的风振效应影响,所以风振系数计算的精确性以及合理性对输电塔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限元以及风洞试验对风振系数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在ANSYS中建立输电塔、输电线及塔线模型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发现塔线体系耦合后,输电塔对输电线的动力特性影响不大,但输电线对输电塔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大并且具有方向性,塔线耦合体系呈现密集低频模态。2)针对输电塔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受力状态和屈服特征提出考虑稳定应力相似的方法来设计并制作输电塔气弹模型。并通过输电塔的风场环境、动力特性以及风毁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模型的合理性验证,可知此次模型设计较为合理,基于此次模型的试验分析数据与结果可以推算到结构原型,可为后续研究输电塔的破坏机理提供一定的模型设计基础。3)基于有限元分析及风洞试验对风振系数进行研究,发现随着风速的增大,风振系数逐渐增大;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塔身中上部风振系数出现了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表明横担对塔身中上部风振系数影响不可忽略;发现在45°到90°风向角下,输电线的存在使得塔身中上部的风振系数发生明显增大的现象,说明输电线对风振系数的影响不可忽略,并且越接近于输电线挂线位置,影响越大,在进行输电塔设计时,可考虑输电线的影响。4)将试验、有限元与三种规范计算所得的风振系数进行对比。发现荷载规范与高耸规范未考虑横担处质量与迎风面积的突变,且横担位置处风荷载对于塔体位移以及主材内力都有明显的贡献作用,使得按两种规范计算所得的风振系数进行抗风设计的安全度偏低,建议在采用这两种规范计算输电塔风振系数时,对横担位置取值单独考虑或进行修正;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考虑了脉动风竖向相关性、横担处质量及迎风面积突变的影响,该方法较时程分析偏于安全,适用于输电塔类结构风振系数的计算,建议对复杂的输电线路可考虑输电线的影响。

杨子玄[10](2019)在《阵风激励下输电塔-线体系振动特性及减振研究》文中指出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具有轻质、高柔、小阻尼的特性,对地震、风等作用反应敏感,容易发生振动疲劳损伤和极端条件下的动态倒塌破坏。其中风荷载尤其是台风引发的输电塔振动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与实验台实验分析研究了输电塔-线体系固有特性以及输电塔振动抑制等问题。首先用梁-杆混合单元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对输电塔、输电线以及“两塔三线”体系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系统的模态特性。在实验台上利用锤击法进行模态试验,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吻合较好。同时在实验台上研究了输电线的悬挂、绝缘子状态以及输电线的垂度对输电塔固有频率的影响。其次对输电塔进行了应力-应变研究,实验主要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法获取输电塔的应力分布,应变片获取应力状态通过全桥电路将信号传入到节点后进行应力分析,同时在有限元模型上得到输电塔的应力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接着建立了实际输电塔模型,并研究了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以及在风载荷作用下输电塔的疲劳寿命以及断线工况下输电塔的力学性能。基于谐波叠加法模拟脉动风载荷,在输电塔有限元模型上加载风载荷,得到风载荷下输电塔位移、应力等响应的一般性规律。利用雨流计数法对随机风载荷下输电塔的应力响应进行振程分析,并通过PS-N曲线计算出输电塔在风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同时分析了特大台风造成的断线工况下输电塔的力学性能。最后根据输电塔的应力分布特点以及风载荷的响应特性,设计了一种复合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装置用于抑制输电塔的一阶振型。复合摆式TMD由弹簧、质量块和可调阻尼构成,将其安装在输电塔实验台的横担处,并通过参数优化分析设计其质量、刚度和阻尼,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有效抑制输电塔的一阶振动。

二、江阴高压输电线路脉动实测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阴高压输电线路脉动实测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000kV特高压变电构架风荷载特性及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特性理论
        1.2.2 输电塔架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
    2.1 试验仪器及设备
    2.2 试验模型
    2.3 风场模拟及试验工况
        2.3.1 风场模拟
        2.3.2 试验工况
    2.4 试验数据分析
        2.4.1 基底反力和弯矩时程
        2.4.2 基底反力功率谱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构架气动力系数分析
    3.1 引言
    3.2 时程分析
    3.3 统计特征分析
        3.3.1 均值和均方根
        3.3.2 偏度和峰度
    3.4 功率谱分析
    3.5 风荷载分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构架体型系数分析
    4.1 引言
    4.2 节段结构体型系数分析
    4.3 整体结构体型系数分析
    4.4 节段与整体结构对比分析
        4.4.1 最不利风向对比
        4.4.2 最不利取值对比
    4.5 风洞试验值与规范值对比分析
        4.5.1 计算方法对比
        4.5.2 试验值与规范值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电构架风致响应分析
    5.1 引言
    5.2 变电构架有限元模型
        5.2.1 模型建立
        5.2.2 阻尼设置
        5.2.3 自振特性
        5.2.4 风荷载加载
    5.3 风振响应分析
        5.3.1 关键节点
        5.3.2 位移和加速度时程
        5.3.3 均值和均方根
    5.4 风振系数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2)输电塔线体系耦联动力效应分析模型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电塔线体系动力模型研究现状
        1.2.2 现场实测研究现状
        1.2.3 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1.2.4 结构减振控制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导线的动力分析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悬索结构的计算方法
        2.2.1 解析法
        2.2.2 有限元法
    2.3 分裂导线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研究
        2.3.1 具有扭转自由度三节点索单元模型
        2.3.2 分裂导线间隔棒模型
        2.3.3 分裂导线整体刚度矩阵及边界处理
    2.4 输电线动力特性计算
        2.4.1 导线的整体质量矩阵
        2.4.2 输电线的动力特性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分析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3.2.1 输电杆塔有限元模型
        3.2.2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分析
    3.3 输电杆塔多自由度简化模型
        3.3.1 输电塔简化模型质量和转动惯量矩阵
        3.3.2 输电塔简化模型刚度矩阵
        3.3.3 输电塔动力模型动力特性计算
    3.4 输电塔线体系耦联动力模型动力特性计算
        3.4.1 输电塔线体系动力模型的耦合连接
        3.4.2 输电塔线体系耦联动力模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现场实测
    4.1 引言
    4.2 输电塔线体系参数识别方法
        4.2.1 随机子空间方法
    4.3 输电塔线体系的现场实测
        4.3.1 现场实测方案
        4.3.2 实测结果
    4.4 输电塔线体系参数识别
    4.5 输电塔线体系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输电塔线体系耦联动力响应研究
    5.1 引言
    5.2 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
        5.2.1 随机风场模拟
        5.2.2 塔线体系平衡方程求解
        5.2.3 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响应
    5.3 地震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
        5.3.1 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分析原理
        5.3.2 输电塔线体系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输电塔线体系的减震控制研究
    6.1 引言
    6.2 摩擦阻尼器力学模型
    6.3 结构受控运动方程
    6.4 摩擦阻尼器对输电塔线体系的减震控制
        6.4.1 阻尼器布置方案
        6.4.2 输电塔线体系减震效果分析
        6.4.3 输电塔线体系减震参数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所做的工作与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致谢

(3)输电塔线体系风致振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脉动风特性及风速时程模拟
    2.1 引言
    2.2 脉动风基本特性
        2.2.1 瞬时风
        2.2.2 平均风
        2.2.3 脉动风
        2.2.4 风载的影响
    2.3 风速时程模拟及风载荷计算
        2.3.1 AR自回归模型
        2.3.2 风速时程的生成
        2.3.3 风载荷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建模及动力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3.2.1 输电塔的有限元建模
        3.2.2 输电导线的有限元建模
        3.2.3 边界条件
    3.3 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分析
        3.3.1 时程分析理论
        3.3.2 风振响应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电塔线体系风洞试验
    4.1 引言
    4.2 输电塔线体系气弹模型设计与制作
        4.2.1 输电塔气弹模型设计
        4.2.2 导线气弹模型设计
        4.2.3 绝缘子串和间隔棒气弹模型设计
    4.3 气弹模型风洞试验
        4.3.1 试验仪器介绍
        4.3.2 测点布置
        4.3.3 流场模拟
        4.3.4 试验工况
    4.4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引流线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5.1 引言
    5.2 有限元建模
    5.3 引流线风偏响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典型输电塔线体系风洞试验与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输电塔线体系模态分析与试验
    2.1 引言
    2.2 有限元理论
    2.3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构建
        2.3.1 输电塔有限元模型
        2.3.2 输电导线有限元模型
        2.3.3 绝缘子串有限元模型
    2.4 气弹模型相似原理
    2.5 输电塔线体系气弹模型
        2.5.1 气弹模型构建原理
        2.5.2 输电塔线体系气弹模型构建
    2.6 气弹模型模态试验验证
        2.6.1 模态试验设置
        2.6.2 有限元仿真介绍
        2.6.3 模态试验结果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猫头型输电塔风洞试验与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风洞试验理论
    3.3 风场实现
        3.3.2 风洞试验风场设置
    3.4 塔线体系风洞试验与分析
        3.4.0 风场理论介绍
        3.4.1 风洞试验段介绍
        3.4.2 工况介绍与测点布置
        3.4.3 输电塔塔基应力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V型绝缘子串风洞试验与力学分析
    4.1 引言
    4.2 绝缘子串介绍
    4.3 V型复合绝缘子串风载荷计算
    4.4 V型复合绝缘子串建模与试验
        4.4.1 V型复合绝缘子串力学模型
        4.4.2 V型复合绝缘子串风洞试验
        4.4.3 背风肢应力对比
    4.5 V型复合绝缘子串安装角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V型复合绝缘子串优化安装方案
    5.1 引言
    5.2 改进方案设计
    5.3 单V串-双V串工况应力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复杂地形条件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响应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输电线路风致响应主要研究方法
    1.3 输电线路风致响应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1 风荷载模型
        1.3.2 结构模型
        1.3.3 响应特征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 数学模型与方法
    2.1 风场模拟
        2.1.1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2.1.2 有限体积法简介
        2.1.3 风场湍流模型
        2.1.4 数值计算方法
    2.2 结构响应分析
        2.2.1 有限元方法简介
        2.2.2 弹性力学基本假设
        2.2.3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2.2.4 加权余量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地面三维风场模拟
    3.1 输电线路周边地形特征
    3.2 风场模型基本假设
    3.3 近地面风场计算域的构建
    3.4 风场计算设置
        3.4.1 风场模拟方法设置
        3.4.2 风场模拟边界条件设置
    3.5 网格无关性验证
    3.6 近地面三维风场CFD模拟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杂地形条件下塔线体系风致响应
    4.1 输电线路参数
    4.2 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4.3 模态分析
    4.4 风荷载模型
    4.5 耦合风场CFD模拟结果风致响应分析
        4.5.1 塔线体系重力找形分析
        4.5.2 塔线体系风致响应稳态分析
        4.5.3 塔线体系风致响应瞬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风向条件下塔线体系风致响应
    5.1 不同风向条件下风荷载模型
    5.2 输电塔与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5.3 导线对塔体响应最不利风向分析的影响
        5.3.1 塔线耦合作用对最不利风向分析的影响
        5.3.2 导线档距对最不利风向分析的影响
        5.3.3 导线转角对最不利风向分析的影响
    5.4 复杂地形条件下输电线路最不利风向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总结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大跨越钢管塔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圆截面杆件的气动力特性
        1.2.2 输电塔的体型系数
        1.2.3 输电塔和塔线体系的风振响应
        1.2.4 山地风场及对输电线路风致响应的影响
    1.3 全文安排
第二章 圆截面杆件的气动力系数和雷诺数效应
    2.1 试验工况与试验风场
        2.1.1 试验工况
        2.1.2 试验风场和数据处理
    2.2 平均风压分布特征
        2.2.1 各风速下的平均风压分布
        2.2.2 平均风压的对称性
        2.2.3 均匀流下平均风压分布的特征参数
        2.2.4 湍流场下平均风压分布的特征参数
    2.3 脉动风压分布特征
        2.3.1 各风速下的脉动风压分布
        2.3.2 脉动风压的对称性
    2.4 表面风压的相关性
        2.4.1 均匀流下的风压相关性
        2.4.2 湍流场下的风压相关性
    2.5 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
        2.5.1 阻力系数
        2.5.2 升力系数
    2.6 气动力谱和斯托罗哈数
        2.6.1 均匀流下的气动力谱和斯托罗哈数
        2.6.2 湍流场下的气动力谱和斯托罗哈数
    2.7 表面粗糙度对雷诺数效应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越塔塔身和横担的气动力系数
    3.1 各国规范的规定
    3.2 钢管塔架阻力系数的雷诺数效应折减方法
    3.3 风洞试验装置的研发和试验工况
    3.4 塔身的风荷载参数
        3.4.1 塔身的阻力系数
        3.4.2 塔身的角度风分配系数
    3.5 横担的风荷载参数
        3.5.1 三种横担的阻力系数
        3.5.2 三种横担的角度风分配系数
    3.6 塔身和横担体型系数的校验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常规钢管横担气动力系数的系统分析
    4.1 风洞试验工况
    4.2 常规横担的气动力系数
        4.2.1 两片式和整体式横担的对比
        4.2.2 密实度的影响
        4.2.3 高宽比的影响
    4.3 与各国规范的对比
        4.3.1 正迎风的阻力系数
        4.3.2 不同密实度的对比
        4.3.3 不同宽高比的对比
    4.4 常规钢管横担角度风分配系数的建议公式
        4.4.1 顺线向的角度风分配系数
        4.4.2 横线向的角度风分配系数
        4.4.3 建议公式和规范的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越塔基于HFFB试验的风致响应和等效风荷载
    5.1 风洞试验工况
    5.2 理论分析方法
        5.2.1 基底力谱的半刚性模型修正方法
        5.2.2 基底力谱的分段估计方法
        5.2.3 基于HFFB试验的风振响应计算方法
        5.2.4 基于HFFB试验的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
    5.3 基于HFFB试验的结果分析
        5.3.1 基底力谱的半刚性模型修正
        5.3.2 跨越塔的风致响应
        5.3.3 跨越塔的等效风荷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跨越塔的风振特性和风振系数
    6.1 跨越塔的有限元建模
    6.2 风振分析的理论计算方法
        6.2.1 时域计算方法
        6.2.2 频域计算方法
    6.3 跨越塔的气弹模型风洞试验
        6.3.1 气弹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6.3.2 气弹模型的动力标定
        6.3.3 测点布置和测试设备
        6.3.4 试验工况
    6.4 跨越塔风振的理论计算结果
        6.4.1 线路方向的风致响应
        6.4.2 横担方向的风致响应
    6.5 跨越塔风振的气弹风洞试验结果
        6.5.1 加速度响应
        6.5.2 位移响应
    6.6 跨越塔的风振系数
        6.6.1 风振系数的规范方法计算
        6.6.2 风振系数的数值计算结果
        6.6.3 风振系数的气弹试验结果和对比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塔线体系的风致响应特征和耦合作用
    7.1 塔线体系的有限元建模
    7.2 塔线体系气弹模型风洞试验
        7.2.1 气弹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7.2.2 气弹模型的动力标定
        7.2.3 测点布置和测试设备
        7.2.4 试验工况
    7.3 塔线体系气弹模型的风洞试验结果
        7.3.1 输电塔的响应
        7.3.2 悬垂绝缘子的响应
        7.3.3 输电线的响应
    7.4 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
        7.4.1 输电塔的响应对比
        7.4.2 悬垂绝缘子的响应对比
        7.4.3 输电线的响应对比
    7.5 塔线体系的耦合作用
        7.5.1 耦联体系和非耦联体系的计算模型
        7.5.2 输电线传递到输电塔的风荷载和风振系数
        7.5.3 耦联体系和非耦联体系的风荷载对比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理想山体风场特征及对输电线路风致响应的影响
    8.1 山体模型和试验工况
    8.2 山体水平向的风场
        8.2.1 平均风速
        8.2.2 脉动风速
        8.2.3 试验结果与规范的对比
    8.3 山体竖直向的风场
        8.3.1 平均风速
        8.3.2 脉动风速
    8.4 山地风场对输电线路风致响应的影响
        8.4.1 对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影响
        8.4.2 对跳线风偏的影响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创新点
    9.2 本文工作总结
        9.2.1 圆截面杆件的气动力系数和雷诺数效应
        9.2.2 跨越塔塔身和横担的气动力系数
        9.2.3 常规钢管横担气动力系数的系统分析
        9.2.4 跨越塔基于HFFB试验的风致响应和等效风荷载
        9.2.5 跨越塔的风振特性和风振系数
        9.2.6 塔线体系的风致响应特征和耦合作用
        9.2.7 理想山体风场特征及对输电线路风致响应的影响
    9.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高压输电塔-塔线体系风致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结构风工程基本概念
        1.2.1 风与大气边界层
        1.2.2 平均风特性
        1.2.3 脉动风特性
    1.3 塔线体系风振响应研究现状
        1.3.1 现场实测及风洞试验
        1.3.2 数值分析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建模及动力特性分析
    2.1 有限元软件ANSYS简介
    2.2 输电塔模型的建立
        2.2.1 单元的选择
        (1) 主塔单元选择
        (2) 导(地)线单元选择
        (3) 绝缘子单元选择
        2.2.2 输电塔的建模
        (1) 直线塔(5C7-SZC3)模型
        (2) 转角塔(5C7-SJC2)模型
    2.3 输电线模型的建立
        2.3.1 导(地)线找形分析
        2.3.2 输电线的建模
    2.4 三塔两线模型的建立
    2.5 输电塔及塔线体系模态分析
        2.5.1 模态分析理论与介绍
        2.5.2 输电塔的模态分析
        (1) 直线塔(5C7-SZC3)模态分析
        (2) 转角塔(5C7-SJC2)模态分析
        2.5.3 输电线的模态分析
        (1)导线振型
        (2) 地线振型
        2.5.4 塔线体系模态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的静力响应研究
    3.1 风荷载作用下高压输电塔的静力响应研究
        3.1.1 静力风荷载研究
        3.1.2 静力风荷载的施加
    3.2 工况介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塔线体系的风致响应时域分析
    4.1 时域分析简介
    4.2 脉动风模拟
        4.2.1 谐波合成法
        4.2.2 脉动风的数值模拟
        4.2.3 脉动风荷载
        (1) 输电塔风荷载
        (2) 导(地)线风荷载
    4.3 输电塔及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
        4.3.1 输电塔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4.3.2 塔线体系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4.3.3 输电塔-塔线体系风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强台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灾变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输电塔线体系研究
        1.2.2 输电塔线体系抗风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2.1 输电杆塔有限元模型
    2.2 输电线模型
        2.2.1 悬链线模型
        2.2.2 两节点杆单元力学模型
    2.3 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2.4 鼓型塔动力特性
    2.5 鼓型塔塔线体系动力特性
第三章 鼓型塔塔线体系动力特性实测
    3.1 输电塔线体系参数识别方法
        3.1.1 随机子空间方法
        3.1.2 NExT方法
        3.1.3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
    3.2 现场实测
        3.2.1 现场实测方案
        3.2.2 实测结果
    3.3 鼓型塔塔线体系动力参数识别
    3.4 现场实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鼓型塔塔线体系风致破坏
    4.1 随机风场模型
    4.2 输电杆塔强台风荷载模型
    4.3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计算理论
    4.4 塔线体系动力响应非线性求解
        4.4.1 纽马克(Newmark)法
        4.4.2 收敛准则
    4.5 鼓型塔塔线体系风致灾变评估
        4.5.1 鼓型塔塔线体系节点响应
        4.5.2 鼓型塔塔线体系单元响应
        4.5.3 鼓型塔塔线体系风致破坏机理
第五章 鼓型塔缩尺模型实验
    5.1 引言
    5.2 相似理论
    5.3 鼓型塔模型制作
        5.3.1 缩尺比
        5.3.2 实验材料
    5.4 输电杆塔模型动力特性实验及结果
    5.5 输电杆塔静力实验
        5.5.1 实验加载设备
        5.5.2 测量仪器与方案
        5.5.3 实验加载
        5.5.4 静力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与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9)考虑稳定应力相似的输电塔线气弹模型设计及风振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研究方法
        1.2.2 风振研究现状
        1.2.3 气弹模型设计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
2 有限元建模及动力特性分析
    2.1 研究对象概况
    2.2 塔线体系模型建立
        2.2.1 输电塔模型建立
        2.2.2 输电导线和地线建模
        2.2.3 绝缘子串建模及边界条件处理
        2.2.4 一塔两线有限元模型
    2.3 动力特性
        2.3.1 单塔动力特性分析
        2.3.2 输电线动力特性分析
        2.3.3 塔线动力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气弹模型设计与合理性验证
    3.1 气弹模型设计
        3.1.1 模型设计方法
        3.1.2 模型设计相似理论
        3.1.3 输电塔线材料选用
        3.1.4 输电塔模型设计
        3.1.5 输电线模型设计
        3.1.6 间隔棒和绝缘子设计
        3.1.7 边界塔设计
        3.1.8 节点及节点板设计
        3.1.9 试验模型制作与安装
    3.2 模型合理性验证
        3.2.1 模型风场合理性验证
        3.2.2 输电塔模型设计合理性验证
        3.2.3 输电线模型设计合理性验证
        3.2.4 极限荷载下破坏模式验证
    3.3 本章小结
4 风振系数研究
    4.1 风振系数计算方法
    4.2 有限元风荷载模拟以及工况
        4.2.1 风荷载模拟
        4.2.2 工况设计
    4.3 风洞试验测点与工况
    4.4 风振系数研究
        4.4.1 风速对风振系数的影响
        4.4.2 风向角对风振系数的影响
        4.4.3 单塔和塔线风振系数对比
    4.5 风振系数计算与规范对比
        4.5.1 结构形式
        4.5.2 关于振型系数取值
        4.5.3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对比
        4.5.4 比较4种算法的风振系数对位移和内力影响
        4.5.5 有限元、试验与规范结果对比分析
        4.5.6 规范适用性以及建议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表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D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阵风激励下输电塔-线体系振动特性及减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电塔-线体系简化模型
        1.2.2 风振响应
        1.2.3 输电塔-线体系减振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输电塔-线体系模态特性分析
    2.1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2.1.1 输电塔有限元模型
        2.1.2 输电线有限元模型
        2.1.3 绝缘子有限元模型
        2.1.4 输电塔-线体系有限元模型
    2.2 输电塔-线体系模态分析
        2.2.1 输电塔模态分析
        2.2.2 输电线模态分析
        2.2.3 “两塔三线”体系模态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输电塔-线体系模态实验研究
    3.1 输电单塔模态实验原理
        3.1.1 输电塔模态参数
        3.1.2 模态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型对比
    3.2 输电线对输电塔固有频率的影响
    3.3 绝缘子状态对输电塔固有频率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电塔应力-应变实验研究
    4.1 电阻应变片电测法原理
        4.1.1 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
        4.1.2 测量桥路选择
    4.2 应力-应变测试实验装置
    4.3 应力测试方案及实验结果
        4.3.1 应变片布置方式
        4.3.2 实验结果
    4.4 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及力学性能研究
    5.1 风载荷的特性
        5.1.1 平均风基本特性
        5.1.2 脉动风基本特性
    5.2 风载荷模拟
        5.2.1 谐波叠加法
        5.2.2 风载荷模拟实例
    5.3 实际输电塔的风振响应
        5.3.1 风振响应分析方法
        5.3.2 实际输电塔模型
        5.3.3 输电塔的风振响应
    5.4 输电塔疲劳寿命分析
        5.4.1 输电塔金属疲劳破坏机理
        5.4.2 雨流计数法处理风载荷
        5.4.3 输电塔疲劳寿命计算
    5.5 断线工况下输电塔力学性能分析
        5.5.1 断线载荷的计算
        5.5.2 断线工况力学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输电塔减振研究
    6.1 TMD减振性能分析
        6.1.1 TMD质量比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6.1.2 TMD阻尼比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6.2 输电塔复合摆式TMD结构设计
    6.3 输电塔TMD减振实验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江阴高压输电线路脉动实测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000kV特高压变电构架风荷载特性及响应研究[D]. 唐浩.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输电塔线体系耦联动力效应分析模型及方法研究[D]. 陈家鑫.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3]输电塔线体系风致振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 王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典型输电塔线体系风洞试验与力学分析[D]. 尹嘉祺.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复杂地形条件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响应数值模拟[D]. 刘孟龙. 浙江大学, 2020(08)
  • [6]大跨越钢管塔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研究[D]. 姚剑锋. 浙江大学, 2019(01)
  • [7]高压输电塔-塔线体系风致响应分析[D]. 芦佳敏.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强台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灾变机理研究[D]. 陈国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9]考虑稳定应力相似的输电塔线气弹模型设计及风振系数研究[D]. 蔡青青. 重庆大学, 2019(01)
  • [10]阵风激励下输电塔-线体系振动特性及减振研究[D]. 杨子玄. 东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江阴高压输电线路脉动测量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