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

一、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马洋,李帅,孙继红[1](2022)在《基于关怀照顾行为的协同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遵医行为及家属照顾负担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于关怀照顾行为的协同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遵医行为及家属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9例, 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行巨结肠根治术,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关怀照顾行为的协同干预, 连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遵医行为、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入院时、护理1个月后、出院时Heikkinen排便功能评分、主要照顾者负担量表(ZBI)、照顾者行为问卷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出院时观察组Heikkinen每日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污粪、直肠感觉、控制排便能力、粪便辨别、是否需要治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ZBI评分低于对照组, 照顾者行为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关怀照顾行为的协同干预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排便功能, 促进患儿保持良好遵医行为, 减轻家属照顾负担, 改善家属照护行为, 提高护理满意度。

阙利平,程丽丽[2](2021)在《Ahmadi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Ahmadi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本院收治的8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9年1—4月份入院的为对照组(n=40),2019年5—8月份入院的为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Ahmadi延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照顾能力、焦虑水平、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次住院次数。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照护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madi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患儿家长的照顾能力和改善其焦虑情绪,并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祝代威[3](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康复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disease,HD)围手术期的应用,探讨ERAS对小儿HD术后康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普胸泌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确诊为HD并行手术治疗85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35例,按照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ERAS模式管理的50例患儿设为ERAS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第1、4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 eutrophil,NEU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 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ERAS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56±0.36vs4.66±0.49)d,术后住院时间:ERAS组明显短于对照组(10.44±0.45vs16.54±0.42)d,住院治疗费用:ERA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9791.71±462.13vs45880.46±587.54)元,以上结果,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前WBC、NEUT、HB、TP、A LB、PA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d及术后第4d:WBC值ERAS组均低于对照组(11.46±1.25vs12.00±1.36)×109和(7.95±0.94vs8.88±0.91)×109,NEUT分别为(0.66±0.03vs0.70±0.05)%和(0.49±0.05vs0.56±0.0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d及术后第4d HB:分别为(100.56±22.54vs101.26±22.36)g/L和(105.88±20.35vs106.62±20.2)g/L,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d及术后第4d生化指标:TP分别为(49.34±8.21vs46.73±8.15)g/L和(58.88±10.11vs55.32±10.25),ALB分别为(32.75±5.21vs30.85±5.18)g/L和(40.77±5.15vs37.84±5.23)g/L,PA分别为(118.78±21.25vs113.97±21.36)g/L和(142.88±20.36vs124.54±20.18)g/L,以上结果ERAS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RAS组12%,对照组34.29%,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ERAS理念管理小儿HD围手术期相对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医疗费用和减轻患儿应激反应,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章镇宇[4](2021)在《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41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1)本组病例共4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约3:1;本组病例中足月儿38例(92.7%),早产儿3例(7.3%);正常出生体重儿39例(95.1%),低出生体重儿2例(4.9%)。(2)临床表现以腹胀(90.2%)、胎便排出延迟(82.9%)、呕吐(65.9%)及便秘(63.4%)为主,与其他类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临床表现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本组33例患儿术前行了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其中仅7例(21.2%)提示TCA,但32例可见钡剂排空延迟及小肠明显扩张。术前行肛管直肠测压,阳性率71.4%;行直肠黏膜活检,阳性率100%。(4)本组38例接受手术,其中25例行巨结肠根治术治愈,21例治愈患儿获得随访。术中见肠管形态改变情况:7例(18.4%)仅末端回肠痉挛;5例(13.2%)仅全段结肠痉挛;24例(63.2%)全段结肠及末端回肠均痉挛;2例(5.2%)全段结肠及末端回肠外观无异常。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TCA。(5)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小肠结肠炎(47.6%)及营养不良(47.6%),无吻合口瘘;治愈病例中14例参与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生活质量为优的有10人(71.4%),为良的有4人(28.6%)。结论: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异的辅助检查使其在临床上早期准确诊断较为困难,钡剂灌肠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该病,结合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可确诊该病,通过手术及术后规范化治疗,远期预后良好。

梁鹏[5](2021)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炎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近期并发症中肠炎的发病率较高,本研究通过随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炎的发病率及调查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为一线医生的诊疗行为提供可靠依据,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患儿的术后康复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为术后发生肠炎组及未发生肠炎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基线特征及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的差异,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肠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术前洗肠时间、术前是否患肠炎、痉挛段长度、手术入路方式、术后排便训练及饮食控制等。结果:对本研究纳入的60例患儿进行随访,进行肠炎发生风险的单因素分析,得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就诊患儿的体重、术前洗肠时间、术前曾经得过肠炎、病变痉挛段超过30 cm、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等。将以上有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得出术后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患儿低体重、术前既往患肠炎、病变痉挛段超过30 cm等。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近期肠炎的发病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巨结肠术后肠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这一结论能很好地通过理论依据加强临床医生及患儿父母对术后肠炎发生风险的认知,并依据这些危险因素使用针对性手段,来减少术后肠炎的发生率,同时为减少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周南南[6](2021)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并评价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疗效,为手术时机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自2011年6月至2020年5月接受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治疗,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儿6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实验组(0~3岁)33例和对照组(3~14岁)34例,所有患儿以病史、典型临床症状、查体等为基础,联合重要检查包含腹部X线、钡剂灌肠(barium enema,BE)、直肠肛管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ARM)、直肠黏膜活检(rectal suction biopsy,RSB)以及金标准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手段来确诊。两组患儿均收治于我科,并都实施改良Soave根治术,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性别、BMI、狭窄长度等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小肠结肠炎、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污粪、复发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比较两组之间各个指标的差异,综合评价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BMI、狭窄长度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1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24%,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年龄与患儿术后的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年龄小的患儿临床疗效显着,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患儿一经确诊,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可以显着提高患儿的远期生活质量。

王珂珂[7](2021)在《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小儿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疗效及肌电检测》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功能性大便失禁(functional incontinence,FI)是指4岁以上患者既往正常排便,出现至少3个月反复发作的、不能控制的粪便流出,且无任何神经源性和解剖结构异常的病因学的改变,以在不合适时间、地点不受控制地漏粪,污染衣物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FI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年龄、患者认知能力减退、腹泻等危险因素有关。前期研究显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污粪简便、无创且有显着疗效。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小儿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疗效及肌电变化情况,为小儿功能性大便失禁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由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6~13岁,平均年龄7.93岁。采用Laborie生物反馈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40 min/次,1次/d,10d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并每天进行不少于200次的盆底肌收缩锻炼。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治疗后第30天及1年分别测量患者肛管电流强度(m A)、肛管基础运动肌电值(μv)、肛管收缩肌电差值(μv)及肛门持续收缩时间(s)。选取10例肛门直肠功能正常的且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小阴茎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1、治疗后第10天,32例(100%)患者污粪症状消失,肛管电流强度由治疗前[(15.87±2.59)m A]下降至[(12.00±2.16)m A],与对照组[(7.10±1.93)m A]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基础运动肌电值由治疗前[(209.47±33.13)μv]下降至[(138.31±46.99)μv],与对照组[(85.86±34.73)μv]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收缩肌电差值由治疗前[(45.27±27.6)μv]上升至[(92.91±45.06)μv],与对照组[(127.29±51.89)μv]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持续收缩时间由治疗前[(1.21±0.57)s]上升至[(2.07±0.79)s],与对照组[(2.62±0.64)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第30天,所有患者无污粪,肛管电流强度[(8.00±0.93)m A]、肛管基础运动肌电值[(90.56±19.11)μv]、肛管收缩肌电差值[(110.22±36.71)μv]及肛门持续收缩时间[(2.47±0.66)s],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随访1年,失访5人,治疗后1年,所有患者均无污粪,肛管电流强度[(7.44±1.42)m A]、肛管基础运动肌电值[(87.11±34.10)μv]、肛管收缩肌电差值[(125.56±36.44)μv]及肛门持续收缩时间[(2.57±0.54)s],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及有效的治疗小儿功能性大便失禁的方法。2、需要长期持续正确地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以巩固疗效,避免污粪复发。

李亮星[8](2020)在《腹腔镜辅助经肛Soave手术与Swenson手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经肛Soave手术与Swenson手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手术治疗效果,为常见型HD提出合理化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间于我科接受HD手术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孔腹腔镜辅助经肛Soave手术32例和三孔腹腔镜辅助Swenson手术28例两组。所有患儿根据典型临床症状、体征、钡灌肠造影和24小时后延迟腹平片检查、肛管直肠测压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均为常见型HD。分别记录性别、年龄、术前肛管直肠测压数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24h、72h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Ig G、Ig A、Ig M、补体C3、补体C4检测体液免疫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检测蛋白质代谢指标;随访术后1月、6月、1年和5年行肛管直肠测压、记录每日排便次数、大便失禁、稀便失禁、污粪程度确定排便功能;随访其它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5年生活质量。评价大便失禁、污粪严重程度采用李正肛门评分标准,评价排便功能采用Rintala评分方法,采用小儿肛肠术后生活质量评定调查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别;腹腔镜辅助经肛Soave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偏多,术后近期大便失禁、污粪现象较为严重,术后1月李正肛门评分更低,肛管静息压比较下降更明显,而直肠静息压更高,术后1月、6月李正肛门评分稍低;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体液免疫指标及术后每日大便次数无明显差别;术后中远期排便功能及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别;术后5年李正肛门评分、Rintal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两种术式均安全可靠,单孔腹腔镜监视下经肛Soave手术虽然术后近期对比恢复效果欠佳,但腹部没有可见瘢痕、美观效果好,中远期对比无明显差异。Swenson手术操作更简便,可先切取肠壁活检节约手术时间,但腹部遗留更多瘢痕。因此,针对常见型HD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手术医师的习惯及患儿家属的选择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方艳丽,陈咏梅,黄艳,熊琼珍,黄文娇[9](2020)在《以护士为主导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延续护理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出院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18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6)与实验组(n=6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延续护理干预。延续护理的形式有微信平台、门诊随访、现场演示加手把手的操作指导、电话随访、健康宣传册等,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巨结肠灌肠、扩肛、造瘘口护理、粪污和肛周护理、坐浴护理等资料和视频。结果:实验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儿家长的家庭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李静[10](2019)在《基于时机理论的照护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时机理论为指导,以照护者的照护需求为导向,从患儿照护者、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四个不同角色出发,了解并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者在患儿疾病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照护感受,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阶段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来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依次采用质性、量性方法,分成两个阶段开展研究。第一阶段属于质性研究:以时机理论和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苏州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普外科接受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照时机理论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者划分为4个阶段,使用半结构访谈法,分别对疾病4个阶段(疾病准备期、围手术期、排便训练期和适应期)的共47例照护者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访谈,以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了解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的照顾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通过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定稿后制定指导方案。第二阶段是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段性干预研究: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苏州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普外科符合条件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及其照护者,要求每名患儿对应1位照护者。对照组接受普外科常规护理和随访,观察组针对患儿照护过程的疾病4个分期实施以时机理论为指导的阶段性家庭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提高照护者的照顾能力来改善患儿的预后。选取6个观察时机,比较两组患儿照护体验的动态变化,包括照护者照护焦虑自评SAS、照顾能力FCTI及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选取的6个观察时机分别为:疾病准备期选取诊断巨结肠出院后1周、1月,围手术期选取根治术后24h,排便训练期选取根治术出院后1周、1个月,适应期选取根治术后3个月。结果:第一阶段质性研究:按时机理论提炼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者4个不同阶段的照顾需求,分别为:(1)疾病准备期:①疾病知识与治疗计划需求;②情感与精神支持需求;③专业技能操作需求;④分担照护任务需求;(2)围手术期:①手术信息需求;②分担照顾任务需求;③缓解患儿不适需求;④术后并发症预防需求;⑤减轻经济负担需求;(3)排便训练期:①督促执行力需求;②排便训练信息及技能需求;③院外康复计划需求;(4)适应期:①延续护理需求;②社区医疗支持需求;③协助回归社会需求。第二阶段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干预研究:共有80例患儿及其照护者纳入本研究,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儿及其照护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的结果显示:疾病准备期出院1周调查,两组患儿照护者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1个月及根治术后24h、术后出院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观察组患儿照护者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准备期出院1周调查,两组患儿照护者FCT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观察者患儿照护者FCTI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性研究整理分析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者在患儿疾病的各个阶段具体的照护需求;以质性研究的结果为指导,结合多位专家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效果显着,可有效降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者的焦虑评分,提高照护能力,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居家护理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2)Ahmadi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2.1 成立Ahmadi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
        1.2.2.2 定向阶段
        1.2.2.3 敏感阶段
        1.2.2.4 控制阶段
        1.2.2.5 评估阶段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长的照顾能力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长的焦虑评分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的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Ahmadi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家长的照顾能力
    3.2 Ahmadi延续性护理可以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
    3.3 Ahmadi延续性护理可以降低巨结肠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
4 小结

(3)加速康复外科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康复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先天性巨结肠的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辅助检查
    2.4 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手术治疗
    2.6 术后管理及随访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发病基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5)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炎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内容
        2.2 方法
        2.3 诊断
        2.4 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6)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手术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疗效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小儿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疗效及肌电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小儿大便失禁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腹腔镜辅助经肛Soave手术与Swenson手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排便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以护士为主导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延续护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1.2.2 延续护理
    1.3 观察指标
    1.4 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儿家长自我护理情况及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3 结论

(10)基于时机理论的照护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时机理论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者不同阶段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时机理论的照护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巨结肠家庭护理干预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各阶段、各人群相关访谈提纲
    附录二: 巨结肠患儿及其照护者资料调查表
    附录三: 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
    附录四: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五: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全程教育手册(节选)
致谢

四、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关怀照顾行为的协同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遵医行为及家属照顾负担的影响[J]. 马洋,李帅,孙继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03)
  • [2]Ahmadi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中的应用[J]. 阙利平,程丽丽.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12)
  • [3]加速康复外科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康复影响的研究[D]. 祝代威.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临床分析[D]. 章镇宇.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炎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D]. 梁鹏.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疗效对比[D]. 周南南.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小儿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疗效及肌电检测[D]. 王珂珂.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8]腹腔镜辅助经肛Soave手术与Swenson手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对比研究[D]. 李亮星.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以护士为主导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延续护理实践[J]. 方艳丽,陈咏梅,黄艳,熊琼珍,黄文娇.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0(01)
  • [10]基于时机理论的照护模式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照护中的应用[D]. 李静. 苏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