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锡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论文文献综述)
任申勇,郭巧霞,申宝剑[1](2020)在《阿司匹林合成实验中反应条件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化工专业课《有机化学品合成与工艺》学生普遍反映的知识点繁多,对某一具体化学品的合成路线、工艺条件、操作特点难以选取和掌握的情况,以化学品阿司匹林为例,在实验室合成中进行演示教学。对不同催化体系下水杨酸与醋酸酐反应制备阿司匹林的反应条件进行系统考察,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从而达到抑制副反应提高主产物收率的目的。分别以浓硫酸、乙酸钠、吡啶为催化剂,考察温度和时间对各自反应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广度法分析产物纯度,并以此计算产物收率。实验发现乙酸钠催化水杨酸与醋酸酐反应制得的阿司匹林收率最高,最佳条件为在55℃下反应50分钟,可得到83.9%的阿司匹林。通过本实验演示,可以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到在有机化学品合成过程中如何解决工艺问题。
李小东,巨婷婷,宗菲菲,王钰[2](2019)在《乙酰水杨酸合成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和抗炎药。对近年来合成乙酰水杨酸使用的催化剂AlCl3、固体超强酸、酸性离子液体、柠檬酸、维生素C、分子碘、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子筛等进行简要的综述,并对各种催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比较得到酸性催化剂合成乙酰水杨酸的收率比碱性催化剂催化高;采用超声波、微波辐射等手段能使反应速度明显加快。
李敬钰[3](2015)在《基于介孔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拉曼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介孔二氧化锡光电性质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拉曼散射光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检测手段,具有耗样量少、检测速度快、谱图容易识别等特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进行无损伤的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操作也十分方便。拉曼散射光谱主要应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催化剂结构分析等领域。目前将拉曼散射光谱和生化分析结合起来,利用拉曼散射光谱的高灵敏性和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制备以拉曼光谱为基础的免疫传感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同时本文对介孔SnO2薄膜的光电性质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1.建立了一种基于纳米介孔二氧化钛和纳米银颗粒复合材料的拉曼免疫传感器,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RD衍射、UV-Vis、拉曼光谱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中利用二氧化钛与银纳米粒子协同增强对巯基苯甲酸拉曼分子信号的原理,利用“三明治”形式的双抗夹心法,通过免疫作用将甲胎蛋白一抗、甲胎蛋白抗原、标记有拉曼信标分子的二抗依次接到磁珠上,磁性分离后用于拉曼检测。实现了对甲胎蛋白(AFP)的定量检测。检测AFP抗原的线性范围是0.01 ng/mL0.6 ng/mL,检测限是0.005 ng/m L。2.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介孔二氧化钛和纳米金银复合材料的拉曼免疫传感器,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RD衍射、UV-Vis、拉曼光谱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中利用二氧化钛与金银复合材料协同增强对巯基苯甲酸拉曼分子信号的原理,利用“三明治”形式的双抗夹心法,通过免疫作用将甲胎蛋白一抗、甲胎蛋白抗原、标记有拉曼信标分子的二抗依次接到磁珠上,磁性分离后用于拉曼检测。实现了对甲胎蛋白(AFP)的定量检测。检测AFP抗原的线性范围是0.001 ng/mL0.4 ng/mL,检测限是0.0005 ng/mL。3.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介孔二氧化锡,并利用TEM,SEM,XRD等分析手段对纳米介孔二氧化锡进行了表征,对ITO/SnO2电极进行光电信号的检测,研究了草酸钾,三乙醇胺两种电子供体和CdS量子点对电极的光电行为的影响。发现介孔二氧化锡薄膜在沉积了量子点后的光电信号最高,能够达到1.4A,在三乙醇胺的PBS溶液中次之,能够达到1.1 A,在PBS的缓冲溶液中最弱,只有0.17A左右。证明了电子给体三乙醇胺与Cd S量子点对介孔SnO2薄膜具有明显的光电增强作用。
张霞[4](2012)在《SO42--La2O3-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水杨酸的酯化反应》文中认为首次以SO42--La2O3-TiO2为非均相催化剂,以水杨酸为原料,合成了水杨酸甲酯和乙酰水杨酸。考察了影响反应的条件,获得优化实验条件:n水杨酸:n甲醇为1:12,催化剂用量40 g/mol酸,反应5 h时,水杨酸甲酯的收率可达86%;n水杨酸:n乙酸酐为1:4,催化剂用量6 g/mol酸时,乙酰水杨酸的收率可达87%,同时催化剂回收再生容易,重复使用4次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催化剂。
林文权[5](2011)在《改性水滑石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乙酰水杨酸又称阿司匹林,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聚集而用于防治冠心病;近年又发现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等作用。目前工业上生产乙酰水杨酸大都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其缺点副反应多,设备腐蚀严重,产品纯度低,且污染环境。近年来,人们已研究了较多取代浓硫酸的催化剂,一类如对甲苯磺酸、硅钨酸、维生素C、碳酸钾和硫酸氢钠等,但都难以回收重复使用。另一类如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等,其缺点是活性组分易流失、失活快和稳定性不好。因此,寻找催化活性高、绿色环保且可多次重复使用的新型催化剂显得尤为重要。水滑石是一类阴离子型粘土层状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层板组成的可调控性以及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使得其在离子交换、催化、吸附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以NO3–LDHs为前体,采用阴离子交换法将cis-[Cr(C2O4)2(H2O)2]–配合物离子插入LDHs层间,得到层状Cr–LDHs纳米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紫外可见光谱(UV–vis)、N2等温吸附-脱附(BET)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该材料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性能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催化合成条件:反应时间25min,反应温度70℃,水杨酸与乙酸酐摩尔比为1:2,催化剂Cr–LDHs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10%,乙酰水杨酸收率达79.32%。此外,还以NO3–LDHs为前体,采用阴离子交换法将[PWxMo12-xO40]3– (x = 1,3,6)插入到LDHs层间,得到层状PWxMo12-x–LDHs (x = 1,3,6)纳米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该材料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性能进行了研究。其最佳催化合成条件:反应时间10min,反应温度75℃,水杨酸与乙酸酐摩尔比为1:2,催化剂PWMo11–LDHs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10%,乙酰水杨酸收率达82.02%。
文瑞明,刘长辉,游沛清,俞善信[6](2009)在《阿司匹林合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评述了硫酸、磷酸、对甲苯磺酸、草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吡啶、无水乙酸钠、苯甲酸钠、氧化锡、三氯化铝、稀土氯化物、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氟化钾/氧化铝、磷酸二氢钠、一水硫酸氢钠、酸性膨润土、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分子筛和维生素C等催化剂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方法.
刘达波[7](2008)在《固体酸SO42-/Silinaite催化制备乙酰水杨酸及阿司匹林锰的合成初探》文中指出本文使用硅锂钠石基中孔材料做载体,制备出固体超强酸,并用于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做探针反应,考察了固体超强酸做催化剂时的用量、酸酐摩尔比及反应温度对乙酰水杨酸合成的影响,得出合成乙酰水杨酸的较佳制备工艺条件:酸酐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1.5%,在75℃反应15 min。浸渍法制备了SO42-/Silinaite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浸渍浓度0.25 mol/L,浸渍2 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3 h,得到的乙酰水杨酸的产率达83.4%,此时,催化剂可重复使用2次,并证明了先加乙醇水溶液处理废酸更经济。最后论文用乙酰水杨酸做配体,通过与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锰配位合成水杨酸锰,对阿司匹林锰的合成进行了初探。以乙酰水杨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再在70℃水浴中与硫酸锰反应,加沉淀剂叔丁醇,放置结晶,将得到的产物用扩散法结晶得到水杨酸锰晶体,分析了使用乙醇和苯组合的混合溶剂做结晶更佳,指出了未得到乙酰水杨酸锰的原因。通过单晶衍射、FT-IR、质谱进行了表征,并对水杨酸锰的热重、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磁力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该配合物在生物医药、荧光性能以及磁性性能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张宝华,史兰香,牟微,郭瑞霞[8](2008)在《阿司匹林制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从催化剂和合成技术2个方面对阿司匹林生产工艺的改进作了简要综述。评价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认为对甲苯磺酸、硫酸氢钠、苯甲酸钠和维生素C等可望成为较好的能取代液体浓硫酸并对环境友好的固体酸催化剂。
肖新荣,刘传香,汪敏[9](2003)在《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锡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微波辐射处理五水四氯化锡溶胶制备出活性二氧化锡,小试研究活性二氧化锡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并研究了酯化反应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制备的二氧化锡呈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产率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的产率高,也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二氧化锡催化产率;活性二氧化锡催化酯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45min,最佳温度为85℃,乙酸酐与水杨酸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2:1.活性二氧化锡催化剂安全无毒,克服了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强氧化性、难于与产品分离、对环境污染大等诸多缺点,因此,活性二氧化锡可望成为一种较好的能取代液体浓硫酸并对环境友好固体酸催化剂.
二、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锡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锡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论文提纲范文)
(1)阿司匹林合成实验中反应条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步骤 |
1.2.1 分别以乙酸钠、硫酸、吡啶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 |
1.2.2 阿司匹林纯度的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产物的纯度 |
2.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2.3 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2.4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3 结论 |
(2)乙酰水杨酸合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成方法研究 |
1.1 酸催化 |
1.1.1 固体超强酸催化 |
1.1.2 有机酸催化 |
1.1.3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 |
1.1.4 路易斯酸催化 |
1.1.5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1.1.6 杂多酸 |
1.2 碱催化 |
1.2.1 无机碱催化 |
1.2.2 有机碱催化 |
1.3 盐催化 |
1.4 其它催化剂 |
1.4.1 维生素C催化 |
1.4.2 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锡催化 |
1.4.3 超声辅助Si O2-Al2O3催化 |
1.4.4 分子筛催化 |
1.4.5 碘催化 |
2 展望 |
(3)基于介孔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拉曼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介孔二氧化锡光电性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二氧化钛 |
1.1.1 介孔材料的定义与概述 |
1.1.2 介孔材料的分类 |
1.1.3 介孔二氧化钛 |
1.1.3.1 二氧化钛的晶型结构 |
1.1.3.2 介孔二氧化钛的合成方法 |
1.1.3.3 介孔二氧化钛的光催化原理及应用 |
1.2 纳米材料 |
1.2.1 纳米银 |
1.2.2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1.2.3 银包金核壳纳米材料 |
1.3 复合材料 |
1.3.1 介孔二氧化钛负载银纳米粒子 |
1.3.2 介孔二氧化钛负载金银核壳纳米粒子 |
1.4 拉曼光谱分析 |
1.4.1 拉曼散射光谱概述 |
1.4.2 拉曼散射光谱的应用 |
1.4.3 拉曼散射光谱的发展前景 |
1.4.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1.5 免疫分析 |
1.5.1 免疫分析概述 |
1.5.2 标记免疫分析法的分类 |
1.5.3 免疫分析的展望 |
1.6 纳米二氧化锡 |
1.6.1 二氧化锡概述 |
1.6.2 介孔二氧化锡的性质 |
1.6.2.1 光电性质 |
1.6.2.2 气敏性质 |
1.6.3 二氧化锡合成方法 |
1.6.4 介孔二氧化锡的应用 |
1.7 光致电化学分析 |
1.7.1 光致电化学分析方法概述 |
1.7.2 光致电化学分析的应用 |
1.7.3 光致电化学分析的研究现状 |
1.8 本文的立题思想以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介孔Ti O_2/Ag纳米复合材料的拉曼免疫传感器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和仪器 |
2.2.2 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
2.2.2.1 银种子的制备 |
2.2.2.2 合成大粒径银纳米颗粒 |
2.2.3 制备介孔二氧化钛颗粒 |
2.2.4 制备拉曼信标分子 |
2.2.5 4-MBA,Ag/4-MBA和TiO_2/Ag/4-MBA的拉曼散射对比 |
2.2.6 制备标记拉曼信标分子的AFP二抗 |
2.2.7 制备AFP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球 |
2.2.8 制备免疫磁性微球 |
2.2.9 纳米银粒子用量优化 |
2.2.10 对巯基苯甲酸用量比例优化 |
2.2.11 AFP定量检测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实验原理 |
2.3.3 紫外表征 |
2.3.4 XRD表征 |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
2.3.6 拉曼信标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 |
2.3.7 拉曼散射表征 |
2.3.8 标记了拉曼信标分子的免疫磁性微球和未标记拉曼信标分子的免疫磁性微球的拉曼信号比较 |
2.3.9 条件优化 |
2.3.9.1 不同粒径纳米银颗粒对对巯基苯甲酸拉曼散射信号增强作用的比较 |
2.3.9.2 纳米银用量比例优化 |
2.3.9.3 对巯基苯甲酸用量比例优化 |
2.3.9.4 AFP一抗浓度的优化 |
2.3.9.5 AFP二抗浓度的优化 |
2.3.10 甲胎蛋白抗原的定量检测 |
2.3.11 选择性实验 |
2.3.12 样品回收率实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介孔TiO_2/Au@Ag纳米复合材料的拉曼免疫传感器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金银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 |
3.2.3 介孔二氧化钛颗粒的制备 |
3.2.4 拉曼信标分子的制备 |
3.2.5 制备标记拉曼信标分子的AFP二抗 |
3.2.6 制备AFP抗体包被的磁性微球 |
3.2.7 制备免疫磁性微球 |
3.2.8 对巯基苯甲酸用量的优化 |
3.2.9 AFP定量检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实验原理 |
3.3.2 紫外表征 |
3.3.3 TEM表征 |
3.3.4 拉曼信标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 |
3.3.5 Au@Ag/4-MBA与Au@Ag/TiO_2/4-MBA两种拉曼信标分子的信号比较 |
3.3.6 Au@Ag/TiO_2/4-MBA和Ag/TiO_2/4-MBA两种拉曼信标分子的信号比较 |
3.3.7 标记了拉曼信标分子的免疫磁性微球和未标记拉曼信标分子的免疫磁性微球的拉曼信号比较 |
3.3.8 条件优化 |
3.3.8.1 对巯基苯甲酸用量的优化 |
3.3.8.2 AFP一抗浓度的优化 |
3.3.8.3 AFP二抗浓度的优化 |
3.3.9 甲胎蛋白抗原的定量检测 |
3.3.10 选择性实验 |
3.3.11 样品回收率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米介孔二氧化锡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的初步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与仪器 |
4.2.2 纳米介孔二氧化锡薄膜的制备 |
4.2.3 ITO/SnO_2/CdS薄膜基底的制备 |
4.2.4 光致电化学检测二氧化锡薄膜光电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介孔二氧化锡的表征 |
4.3.1.1 TEM和SEM分析 |
4.3.1.2 X射线衍射分析 |
4.3.1.3 紫外表征 |
4.3.2 介孔二氧化锡薄膜的光致电化学检测 |
4.3.3 介孔二氧化锡薄膜在电子供体存在下的光致电化学的光电性质 |
4.3.4 ITO/SnO_2/Cd S电极的光致电化学检测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SO42--La2O3-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水杨酸的酯化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合 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酯化影响因素 |
2.1.1 原料配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2.1.2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2.1.3 反应时间对水杨酸甲酯的影响 |
2.1.4 催化剂重复使用的活性 |
2.2 产物表征 |
3 结 论 |
(5)改性水滑石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水滑石(LDHS)的概述 |
1.1.1 LDHS的结构及组成 |
1.1.2 LDHS的主要性质 |
1.1.3 LDHS的合成方法 |
1.1.4 LDHS的表征方法 |
1.1.5 LDHS的应用 |
1.2 乙酰水杨酸的概述 |
1.2.1 乙酰水杨酸的性质 |
1.2.2 乙酰水杨酸的用途 |
1.2.3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研究 |
1.2.4 乙酰水杨酸的检测 |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仪器和药品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药品 |
2.2 酯化反应 |
2.3 样品的表征 |
第三章 CIS-[CR(C_2O_4)_2(H_2O)_2]~-插层水滑石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 |
3.1 样品的制备 |
3.2 样品的表征 |
3.2.1 XRD 表征 |
3.2.2 FT-IR 表征 |
3.2.3 TG-DTA 表征 |
3.2.4 元素分析 |
3.2.5 UV-VIS 表征 |
3.2.6 BET 表征 |
3.2.7 结构模型 |
3.3 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性能研究 |
3.3.1 催化剂 |
3.3.2 反应时间 |
3.3.3 反应温度 |
3.3.4 酸酐摩尔比 |
3.3.5 催化剂用量 |
3.3.6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
3.4 产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磷钨钼杂多阴离子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 |
4.1 样品的制备 |
4.2 样品的表征 |
4.2.1 XRD 表征 |
4.2.2 FT-IR 表征 |
4.3 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性能研究 |
4.3.1 催化剂 |
4.3.2 反应时间 |
4.3.3 反应温度 |
4.3.4 酸酐摩尔比 |
4.3.5 催化剂用量 |
4.3.6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
4.4 产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7)固体酸SO42-/Silinaite催化制备乙酰水杨酸及阿司匹林锰的合成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乙酰水杨酸的研究进展 |
1.2.1 乙酰水杨酸的性质 |
1.2.2 乙酰水杨酸的用途 |
1.2.3 乙酰水杨酸合成研究 |
1.2.4 乙酰水杨酸的检测 |
1.3 硅锂钠石基中孔材料研究 |
1.3.1 中孔材料的定义 |
1.3.2 硅锂钠石基中孔材料的合成 |
1.4 阿司匹林衍生物 |
1.4.1 阿司匹林衍生物的合成 |
1.4.2 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1.4.3 锰对动植物健康的作用 |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
第二章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
2.1 试剂和仪器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2.2.1 硅锂钠石基中孔材料的制备 |
2.2.2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
2.2.3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固体超强酸的表征 |
2.3.2 产物的表征 |
2.3.3 合成乙酰水杨酸条件的影响 |
2.3.4 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对乙酰水杨酸合成的影响 |
2.3.5 粗产品的纯化 |
2.3.6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阿司匹林锰的合成初探 |
3.1 试剂和仪器 |
3.2 实验原理及步骤 |
3.2.1 反应原理 |
3.2.2 配合物的合成 |
3.2.3 配合物单晶的培养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红外图谱 |
3.3.2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3.3.3 质谱 |
3.3.4 配合物的热重分析 |
3.3.5 紫外可见图谱 |
3.3.6 荧光图谱 |
3.3.7 配合物的提纯 |
3.3.8 结晶溶剂的选择 |
3.3.9 配合物在外加磁场中的磁响应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阿司匹林制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剂改进研究 |
1.1 酸性催化剂 |
1.2 碱性化合物为催化剂 |
1.3 维生素C为催化剂 |
1.4 以三氯稀土为催化剂 |
2 合成新技术的应用 |
3 结 语 |
(9)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锡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活性二氧化锡的制备 |
1.3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
1.4 乙酰水杨酸的提纯 |
1.5 产品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活性二氧化锡与浓硫酸的催化特点比较 |
2.2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2.3 反应温度对反应物产率的影响 |
2.4 反应物物质的量比例对反应物产率的影响 |
3 结论 |
四、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锡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论文参考文献)
- [1]阿司匹林合成实验中反应条件的影响研究[J]. 任申勇,郭巧霞,申宝剑. 广东化工, 2020(11)
- [2]乙酰水杨酸合成研究进展[J]. 李小东,巨婷婷,宗菲菲,王钰. 广州化工, 2019(15)
- [3]基于介孔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拉曼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介孔二氧化锡光电性质初探[D]. 李敬钰. 青岛科技大学, 2015(08)
- [4]SO42--La2O3-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水杨酸的酯化反应[J]. 张霞.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5]改性水滑石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应用研究[D]. 林文权. 浙江工业大学, 2011(06)
- [6]阿司匹林合成的研究进展[J]. 文瑞明,刘长辉,游沛清,俞善信. 长沙大学学报, 2009(05)
- [7]固体酸SO42-/Silinaite催化制备乙酰水杨酸及阿司匹林锰的合成初探[D]. 刘达波. 南昌大学, 2008(04)
- [8]阿司匹林制备研究进展[J]. 张宝华,史兰香,牟微,郭瑞霞. 河北工业科技, 2008(02)
- [9]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锡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J]. 肖新荣,刘传香,汪敏. 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