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年高考文言文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泽宇[1](2021)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应试关系探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李锐[2](2021)在《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代诗文阅读题研究》文中指出在高中教育中,语文学科是三大主科之一,高考语文是对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学习成果的一个测评反映。因云南省近五年语文高考试卷均是用的全国卷Ⅲ,故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全国卷Ⅲ近五年高考语文的古代诗文阅读题。并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每一年的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为参考的文件依据,对近五年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中古文阅读题、古代诗歌阅读题和名句名篇默写题的选材和命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如下:一、经过对民国时期的高考试卷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高考试卷中古诗文阅读题进行分析,得出新中国成立之后文言文和古诗两种传统文化要素一直出现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但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多且量大,分值在特定的时间段之内占比也非常高。其他题型在后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文言文阅读基本未发生过改变,十分稳定,这便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高考语文试卷发展至二十一世纪后,古诗文阅读才形成一个板块,这个板块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总体向着更加合理且成熟的方向发展。二、通过对近五年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的选材与题型分析,总结出近年来语文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的命题通过试题材料来展现“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观点,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为了将全国卷Ⅲ的古诗文阅读板块与其他地区的试题进行一个比对,故对全国一二卷、江苏北京卷、新高考(山东和海南)卷六个地区的试卷的古诗文阅读板块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的难度在几个地区的试卷里适中,文言文阅读选材会继续选自正史中的人物传记,诗歌阅读将会从唐宋诗歌里进行选材,名句名篇默写均出自新课标中规定的重点背诵古诗文。三、结合对全国卷Ⅲ的试题研究,提出针对古诗文的教学策略与备考策略。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从教学设计入手,将文言文的基础字词语法等知识点融入到新颖的活动中,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精髓。其次在备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莫婷[3](2021)在《高中语文古代人物传记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代人物传记以真实性为首要原则,所塑造的传主能从正面给人以激励,从反面发人以深醒,因而在教材中有大量选文。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后,古代人物传记受到了高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上述现象说明该文体在高中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一线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从中学语文的整体性出发,抓住学生学习规律,结合古代人物传记的文体知识以及比较文学理论,提出了改进策略与措施。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启动后,陆续有省市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但该版本的教材目前处于推行阶段,并未全面投入使用。而且在试行期间,选文还会有相应调整,因而本文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本论文由两大部分构成。首先是绪论部分,明确了研究意义、现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大部分为正文,概述如下:第一章以统计与分析为主。首先是对教材中古代人物传记的入选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了选文的特征,指出了该文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后统计了高考语文古代人物传记的选文以及考题情况,从选文出处、篇幅、传记类型以及传主的身份、事迹等角度分析了选文特点,从题型、题量以及考查形式等方面分析了考题情况。并根据统计数据与分析结果,对以后高中古代传记的考查作出了预测。第二章开展了问卷调查。分别走访、调查了目前高中语文古代人物传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调查数据以及一线走访的结果,指出了因教师教学方式欠妥、学生学习方法欠佳、教学评价死板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学生学习古代人物传记之后或是“高分低能”,或是“低分低能”的现状。第三章根据前两章的统计与分析,在兼顾传记文体真实性、功利性、形象化以及模式化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古代人物传记教学案例,从横向教学的角度上提出了“一、打破教材堡垒,连接必修与选修;二、走出单篇教学,开展任务群阅读;三、跳出史论模式,进行同类比较阅读;四、注重迁移训练,让课堂回归生活”的拓展与比较。从纵向教学的维度指出了在系统教学中应关注到“一、古代人物传记的历时性;二、初高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三、课堂推进的逻辑性”的改进思考。
汤咏[4](2020)在《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1978-2019)》文中指出高考是一项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的考试制度,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凝聚着太多的期许和推崇。当下,高中语文新课程不断推进,新课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便使得语文高考命题更为严苛。事实上,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对于语文高考试题而言至关重要。针对高考语文阅读试题进行相关研究,能够不断推动语文考试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对于新课改和语文阅读教学互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仅以1978-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测试内容为研究对象,对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的发展概况、命题特征、缺陷和展望做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为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命题提供一点思考,位一线教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教学建议。本文由六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言,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思路以及方法做了概述,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做了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现阶段国内外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从整体层面而言,在最近几年关于新课改高考试卷的研究中,当前我国学界对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研究尚有很大不足和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在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方面,目前多数文章对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亦或是文言文、古代诗歌、基础知识等进行单独的解析,未能进行总结整理,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研究。第二部分介绍了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准则,具体表现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高中语文教科书。其次确定了论文的研究维度,阅读测试要素的水平和阅读测试的形式表征。这两个方面也构成了对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的两个关键要点:1.要测试什么(要素层级)2.什么形式来测(形式表征)第三部分介绍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从纵向概述了高考语文现代化阅读测试内容的演变历史,初步将其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探索以及改革阶段。就现代文阅读的三种体裁: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进行了介绍,得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选材类型多样化、要素层级丰富化、形式表征稳定化三大特点,同时四十年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文本选择单一化、题型设置固定化、考察内容失真化和考察层级模糊化,根据以上特点与不足,提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展望,即选材突出“时代性”和“人文性”,题型设置“碎片化”和“比较化”,命题突出“开放性”和“整体性”。第四部分介绍了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先概括了这一命题的发展历程,从1952年正式纳入高考语文的考查范围,到探索期文言文阅读独领风骚,再到标准化试题定型与不断改革阶段。接着分析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包括选材出处,侧重史传、选材体裁,传记为主,重点考察理解能力、开始涉及鉴赏评价能力、形式表征稳定化,题型主客波动分值稳中求变几大特点。并总结了高考语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发展的问题,选文上忽视体裁多样性,题型上主观题缺乏创新,层级上鉴赏评价能力考察不够。最后提出高考语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发展的命题展望,选材出处发散化范围,选材来源新鲜化,文化常识丰富化,人文思想哲理化,鉴赏题型“多元化”,审美能力“综合化”。第五部分介绍了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先概括了这一命题的发展历程,同样经历了萌芽--探索--深入改革三个阶段。其次是对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选材丰富、体裁稳定、题型稳定、侧重鉴赏。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也存在一些问题,题型固定模式化、注释深奥难理解、鉴赏题型受限制、选材生活无联系。针对上述不足,提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发展的命题展望:扩大古诗文阅读选文范围、扩充古诗文阅读试题考察维度、注重选材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第六部分是对高考语文阅读命题趋势的展望和教学建议。主要探讨了1978-2019年高考语文阅读试题总共经历的三大发展阶段:语文高考阅读改革恢复期(1977年一1983年)、语文高考阅读改革试验期(1984年一2006年)、语文高考阅读改革深化期一现在(2007年一现在)。提出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思考,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构清晰的阅读命题框架,界定层次明晰的阅读能力,建立阅读文本材料数据库,开发区域性命题资源。最后提出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四大教学建议,贯彻语境理念,理解关键字词;体会文章内容,加强思维训练;积累文化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以教材为本,注重课内外结合。本论文的研究意义表现在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理论上可以从教育评价的理论视角分析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促进我国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科学化发展,为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奠定了基础。从实践层面而言,对阅读命题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不断提升了学生阅读以及教师教学方法,而后从一种全新视角分析高考语文阅读试题。
赵冠宇[5](2020)在《以近十年高考全国卷Ⅰ为参照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以P县S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文人的学术思想与生活智慧。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母语的根源,其包含的语言、语法、句式等语用知识展示了古代历史背景下人们的语言习惯,使我们对文学历史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华文化。以高考试题为参照的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高考试题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方向,文言文教学不仅为高考服务,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的也贯穿其中。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全面的认识高考试题之后,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自觉配合、克服畏难情绪,发挥积极主动性。既响应了教育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号召,也为一线高中学生的高考提供了保障。本文从对近十年(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考查内容(重点)分析与近十年(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形式梳理这两个部分的分析中发现近十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要求有以下四点: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修养。针对这四个方面的要求设计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与教师的访谈问题,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其中教师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对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够重视、对高考文言文中凸显的阅读能力的认识不系统、对高考文言文中蕴含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不深刻、对高考文言文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升华等四个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是对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高考文言文中阅读能力的训练不重视、对高考文言文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不全面、对高考文言文中承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深刻等四个问题。深入分析调研中发现的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对应的原因。最后,结合调研的学情与考试重难点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给出打牢文言基础、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传统文化修养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希望对一线高中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所帮助。
李振华[6](2020)在《1978~2019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文言文材料研究》文中提出恢复高考40多年以来,历年高考都牵动着莘莘学子的心,而高考试题尤其是师生关注的焦点。高考全国卷作为使用人数最多和涵盖地域最广的考试试题,更具有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典籍记载方式主要以文言文形式呈现,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中历年均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文言文材料。因此,掌握文言文材料不仅有利于学生解读古代文献、理解古代历史,提升文言文材料应试能力,而且有利于落实史料实证历史核心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而对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中文言文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78-2019年间68套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为研究对象,以文言文材料考题为切入点,将论文分为三部分:首先对文言文材料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概括出文言文具有文约义丰、晦涩难懂的特点,并据文言文材料的获取途径、史学价值、朝代节点进行分类,总结了文言文材料的作用及其选择的依据。其次将19782019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中的文言文材料使用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牛刀小试”阶段(19781988年)的文言文材料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遍地开花”阶段(19892003年)由知识立意的考查向能力立意过渡,文言文材料的试题命制更加科学、规范、公平;“文白结合”阶段(20002010年)突出考查文科综合能力,试题命制关注社会现实;“白主文辅”阶段(20102019年)的文言文材料重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试题的命制注重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最后,通过对文言文材料的四个阶段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文言文材料发展的总体趋势,即在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中的呈现从最初比例较小到大幅度增加再到趋于稳定后开始缩减四个阶段的变化。伴随着2017年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统编版新教材的运用,今后在教材、教学、高考试题中文言文材料都将大量呈现。文章最后将文言文材料落实于教学中,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历史教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沈路[7](2019)在《贵州省1978-2018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研究》文中指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决定了贵州在经济文化方面处于落后地位,与此相应,贵州省中学语文教育也呈现出“落后”的局面。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贵州高考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是文言文失分偏多。因此要整体上提高贵州考生的语文成绩,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是关键一环,值得引起重视。有鉴于此,本文对1978-2018年间高考文言文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统计分析,以期对贵州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的考察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论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客观调查与分析。其对象是1978年至2018年间,贵州省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具体包括题型设计、分值分布、选文出处、考核内容等几个方面,目的是要弄清楚高考文言文命题的规律和趋势,同时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贵州考生高考文言文失分的原因。二是对应试策略、教学素养的探讨。根据具体调查和试题分析,寻找高考文言文失分的原因和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讨论文言文的应试策略,进一步强调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文言能力、增加历史文献阅读量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三是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高考文言文试题旨在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文素养、文化常识等。高中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文言词汇的积累,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融汇;同时,作为“传道者”,教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也是提高贵州文言文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论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贵州省1978-2018年间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穷尽分析,对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方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同时结合试卷分析对贵州当前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具体建议。
向刚[8](2019)在《新世纪高考古诗文阅读命题研究 ——以全国卷为例》文中认为古诗文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语文中的必考项。新世纪以来,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阅读也随之改变。这些变化反映到高考语文试题中,引起了古诗文阅读选材和试题设计的变化。这一变化到底是怎样的,其接受度如何?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一章,主要分析高考古诗文阅读的命题依据,主要是语文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语文教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表述,古诗文阅读选材的标准主要为“浅易”,即选材风格具有文言典范性,词法和句法常见,选文与时代背景知识联系不强,内容应符合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学术性和专业性不能过强。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种能力。第二章,以新世纪以来(2000-2018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为对象,从选材和试题设计维度,对高考古诗文阅读命题的内容特征进行了总结,并运用Porter一致性分析方法,考查了古诗文阅读与考试大纲要求的一致性,分析了高考古诗文阅读的内容效度。结果显示:高考语文文言文选材偏爱于纪传体散文,古代诗歌选材体裁丰富,偏爱律诗,不重视散曲。阅读量在新世纪初期增加,中后期趋于稳定。试题所涉及的维度方面,题型、分值和题量维度前期变化多,中后期变化小,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较为稳定,古代诗歌考查的知识维度广泛,能力维度稳定。高考古诗文阅读与考试大纲要求的一致性系数约为0.75,其内容效度较好。第三章,分析了高考古诗文阅读的现状(2018年),文章对一线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2018年高考语文同我国台湾省学测和指考试题中的古诗文阅读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一线师生对于当前高考古诗文阅读题目的满意程度尚可,但高考古诗文阅读仍有改进的空间;虽然当前高考语文同我国台湾省学测和指考国文科试题中的古诗文阅读内容差异较大,但我国台湾省的古诗文阅读在选材和试题设计维度上有许多地方是值得高考古诗文阅读借鉴的。第四章,立足于高考古诗文阅读的历史定位,并结合当前的现状,对高考古诗文阅读命题提出发展建议:首先,应扩大阅读选文范围,将我国优秀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符合浅易标准的,都纳入选材范畴;其次,丰富阅读试题考查内容,知识维度的考查要加深,突出对逻辑思维的测试,能力层级的考查要更加全面,在丰富试题考查维度的时候还需注重题目与材料的联系·;最后,命题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选材要有时代性、典范性和多样性,要能够为考生创设具体的情景。
杨绪丽[9](2019)在《基于全国高考试题分析的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言文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文言文翻译则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文言文试题中所占比例最高,难度也最大。从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的试题来看,翻译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分值基本为10分,占文言文试题的50%。在文言文教学中,文本翻译也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由于文言文行文简练,“文”“言”分离,生僻词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实际教学中,翻译教学的效果始终不太理想。关于文言文教学和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研究很多,但是很少有研究者从文言文翻译的视角出发,到高考试题中去分析总结这一考点的考查特点。通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从考点的分类解析及考查特征等方面分析近五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可以看出该题的考查具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依据高考考查的知识点,找出考点与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契合之处。此外对参与2014-2018年全国高考的部分考生展开问卷调查,并访谈部分一线高中语文教师,了解高中阶段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现状,依据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文言文翻译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策略。以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为切入点,可以出该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等知识点,这些考点与高中文言文翻译教学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忽略高考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二是缺乏对文言文翻译考点的认识;三是文言文语法知识薄弱等。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更应该做到“文”“言”并重,不要忽略语言的整体性。这些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具系统性、针对性,进而提高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效率。
黄亚婷[10](2018)在《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评价贯穿于课程、教学,三者同属一个动态系统,必须要融合课程、教学和评价,做到优化课程、完善评价、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促进这一动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本论文研究对象是2007年至今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中的文言文试题,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比较各家观点,对新课改以来的18套语文全国卷中的文言文试题进行数据分析,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系统地梳理、比较,了解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文言文命题的发展脉络。本论文通过研究的理论基础、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相关理论概述、具体试题的研究及相关思考四部分对于高考文言文试题这一终结性评价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相关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理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相关理论概述中回顾了文言文考试的发展历史及命题依据、原则;具体试题研究通过对试题形式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联系教材中文言文选文进行探究;论文最后一部分在研究试题的基础上,对评价做一个系统的思考,文言文评价的研究必然会影响到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本论文在最后一章对文言文课程与教学进行相关思考与论述。文言文试题命题规律与趋势的研究有利于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课程的优化,对一线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以期把握全国新课标卷中文言文试题既重视工具性又关注人文性的特点,掌握文言文试题的命题规律,优化文言文命题。在进行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时,依据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及时地反馈相关信息给课程和教学,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与教学的相关部分。当今,语文核心素养是教育评价的明确指向,用评价这一检测手段来评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更好地调控语文课程与教学,促使课程与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道路上不会出现偏差。
二、2000年高考文言文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高考文言文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2)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代诗文阅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高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阅读板块的演变发展 |
第一节 1977 年以前古诗文阅读题的演变 |
第二节 1977年后古诗文阅读题的演变 |
第二章 近五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板块命题依据 |
第一节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 |
第二节 以历年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 |
第三章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选材分析 |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材来源 |
第二节 古代诗歌阅读题和名句名篇默写题的选材来源 |
第四章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题型分析 |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题的题型分析 |
第二节 古代诗歌阅读题和名句名篇默写题的题型分析 |
第五章 全国卷Ⅲ与其他卷古诗文阅读板块选材、题型比较 |
第一节 全国卷Ⅰ和卷Ⅱ古诗文阅读板块的选材分析 |
第二节 江苏卷、北京卷和新高考卷古诗文阅读板块的选材分析 |
第三节 其他卷与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的异同比较 |
第六章 全国卷Ⅲ的古诗文阅读板块教学和备考策略 |
第一节 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
第二节 古诗文的教学方法探究 |
第三节 古诗文的复习备考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高中语文古代人物传记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语文古代人物传记教材与考试统计分析 |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人物传记统计与分析 |
一、分布统计 |
二、编写特点 |
第二节 高考试卷统计与分析 |
一、选文统计与分析 |
二、试题统计与分析 |
第二章 古代人物传记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设计的基本情况 |
一、教师问卷数据统计 |
二、学生问卷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古代人物传记教学现状与分析 |
一、研究能力薄弱 |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
三、教学模式单一 |
四、学生探究能力较弱 |
五、评价灵活性不足 |
第三章 古代人物传记教学改进策略与措施 |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记文体特点及其教学总要求 |
一、文体特点 |
二、教学要求 |
第二节 横向拓展和比较 |
一、打破教材堡垒,连接必修与选修 |
二、走出单篇教学,开展任务群阅读 |
三、跳出史论模式,进行同类比较阅读 |
四、注重迁移训练,让课堂回归生活 |
第三节 纵向的系统教学 |
一、古代人物传记的历时性比较 |
二、初高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
三、课堂推进的逻辑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10—2020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古代人物传记选文及考题情况统计表 |
附录二 2010—2020 年高考语文古代人物传记传主身份统计表 |
附录三 高中语文古代人物传记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四 高中语文古代人物传记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五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
致谢 |
(4)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1978-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五)理论基础 |
(六)研究设计 |
(七)研究重难点 |
一、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概况 |
(一)高考语文测试内容的命题依据 |
(二)高考语文测试内容的研究维度 |
二、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 |
(一)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发展阶段 |
(二)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分析 |
(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问题分析 |
(四)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展望 |
三、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 |
(一)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发展阶段 |
(二)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分析 |
(三)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的问题分析 |
(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展望 |
四、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研究 |
(一)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发展阶段 |
(二)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分析 |
(三)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问题分析 |
(四)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展望 |
五、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走向与教学建议 |
(一)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发展阶段 |
(二)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走向 |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以近十年高考全国卷Ⅰ为参照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以P县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
二、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近十年(2010-2019 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近十年(2010-2019 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
一、文言基础知识 |
二、文言文阅读选文的分析 |
第二节 近十年(2010-2019 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题型梳理 |
一、主观题 |
二、客观题 |
第三节 近十年(2010-2019 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命题特点 |
一、文言基础考核非常扎实 |
二、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
三、日益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四、日益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 |
第二章 P县S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研 |
第一节 调研的实施 |
一、调研和访谈对象的选取 |
二、调查、访谈问卷的设计 |
第二节 P县S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对教师访谈的分析 |
二、对学生的调研数据分析 |
第三章 P县S中学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
二、学生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四章 高考试题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对策略 |
第一节 教师方面的应对策略 |
一、严格监督,打牢文言基础 |
二、着重培养,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
三、深入研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
四、层层深入,培养传统文化修养 |
第二节 学生方面的应对策略 |
一、丰富方法,打牢文言基础 |
二、注重理解,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
三、贯彻落实,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
四、继承弘扬,培养传统文化修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6)1978~2019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文言文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言文材料 |
(一)文言文材料的概念 |
(二)文言文材料的特点 |
(三)文言文材料的分类 |
(四)文言文材料的作用 |
(五)文言文材料选择的依据 |
二、1978~2019 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中的文言文材料 |
(一)“牛刀小试”阶段(1978~1988年) |
(二)“遍地开花”阶段(1989~2003年) |
(三)“文白结合”阶段(2000~2010年) |
(四)“白主文辅”阶段(2010~2019年) |
三、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中文言文材料发展趋势及对教学的影响 |
(一)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中文言文材料的特点 |
(二)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中文言文材料的发展趋势 |
(三)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中文言文材料对教学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附录九 |
(7)贵州省1978-2018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贵州高考文言文试题考查解析 |
第一节 贵州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统计分析 |
第二节 贵州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规律与趋势 |
第三节 贵州高考文言文试题失分原因 |
第二章 贵州高考语文文言文考核应对策略 |
第一节 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 |
第二节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能力 |
第三节 强化积累,增加历史文献的阅读量 |
第三章 贵州高考文言文试题与中学文言文教学 |
第一节 重视学生文言词汇的积累 |
第二节 注重多学科知识的融汇 |
第三节 提升教师文言文素养和教学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新世纪高考古诗文阅读命题研究 ——以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第一节 研究选题及意义 |
一、研究选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高考古诗文阅读的局部研究 |
二、高考古诗文阅读的整体研究 |
三、高考古诗文阅读的比较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概念阐释 |
一、阅读 |
二、古诗文 |
三、高考 |
第一章 高考古诗文阅读命题依据 |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 |
第二节 考试大纲 |
第三节 语文教材 |
第二章 新世纪高考古诗文阅读命题分析 |
第一节 试题选材特征 |
一、题本选材来源分布特征 |
二、体裁与题材分布特征 |
三、注释与阅读量分布特征 |
四、小结 |
第二节 试题设计 |
一、题型与题量设置情况 |
二、赋分情况 |
三、知识与能力维度考查情况 |
四、小结 |
第三节 内容效度 |
一、测量方法与对象 |
二、测量结论 |
第三章 当前高考古诗文阅读实证及比较分析 |
第一节 现状及认可度实证研究 |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 |
二、问卷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基于比较视野——与我国台湾省“高考”的比较分析 |
一、选材维度 |
二、试题设计 |
第四章 高考古诗文阅读命题的改进建议 |
第一节 扩大阅读选文范围 |
第二节 丰富阅读试题考查维度 |
第三节 注重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基于全国高考试题分析的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探析 |
2.1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考点解析 |
2.1.1 全国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 |
2.1.2 全国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 |
2.1.3 全国高考特殊句式的考查 |
2.2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的考查特点 |
2.3 关于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的思考 |
第3章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与教学的联系 |
3.1 全国高考考点与新课程改革的契合 |
3.2 全国高考考点与人教版教材的契合 |
3.2.1 全国高考考点和教材文本的契合 |
3.2.2 全国高考考点和教材习题的契合 |
3.3 全国高考考点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契合 |
第4章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研究 |
4.1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情况调查 |
4.1.1 调查对象及内容 |
4.1.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存在问题 |
4.2.1 忽视教材内容的导向作用 |
4.2.2 缺乏文言文翻译知识点的认识 |
4.2.3 缺少文言文基础知识与学习兴趣 |
4.3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 |
4.3.1 立足教材,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
4.3.2 掌握技巧和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准确率 |
4.3.3 “文”“言”并重,重视语言的整体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2014-2018 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 |
附录 C 高考文言文翻译答题情况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 |
附录 D 2014-2018 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多义词 |
附录 E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的通假字 |
附录 F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
附录 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
致谢 |
(10)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相关理论 |
一、课程的相关理论 |
二、教学的相关理论 |
三、评价的相关理论 |
四、课程、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 |
第二节 教育学相关理论 |
第三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
第二章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文言文考试的历史演变 |
一、科举时代 |
二、废除科举到建国前 |
三、建国后到恢复高考 |
四、恢复高考至今 |
第二节 高考文言文试题命题依据及原则 |
一、命题依据 |
二、命题原则 |
第三章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分析 |
第一节 新课改背景介绍 |
第二节 文言文试题分析 |
一、试题形式分析 |
二、试题选文分析 |
三、试题知识和能力结构分析 |
第四章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研究的相关思考 |
第一节 对文言文评价的思考 |
一、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规律 |
二、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趋势 |
第二节 对语文课程的思考 |
一、研究评价对课程标准的影响 |
二、语文课程内容与语文教材的优化使用 |
第三节 对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
一、文言文教学理念的转变 |
二、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论文结构图 |
附录二 :1952—1965年高考语文各部分考查内容占总分值比例 |
附录三 :1953年高考语文题 |
附录四 :1965年高考语文题 |
附录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课文目录 |
附录六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目录 |
附录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2000年高考文言文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应试关系探究 ——以2010-2020年全国卷文言文试题为例[D]. 陈泽宇. 安庆师范大学, 2021
- [2]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代诗文阅读题研究[D]. 李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中语文古代人物传记教学研究[D]. 莫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1978-2019)[D]. 汤咏. 西南大学, 2020(01)
- [5]以近十年高考全国卷Ⅰ为参照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以P县S中学为例[D]. 赵冠宇. 喀什大学, 2020(07)
- [6]1978~2019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文言文材料研究[D]. 李振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贵州省1978-2018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试题研究[D]. 沈路.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8)
- [8]新世纪高考古诗文阅读命题研究 ——以全国卷为例[D]. 向刚.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基于全国高考试题分析的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研究[D]. 杨绪丽.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10]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研究[D]. 黄亚婷. 青海师范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