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2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21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21例(论文文献综述)

昌丽艳[1](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顽固性呃逆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呃逆消失时间为(2.32±0.61)d,与对照组(4.42±1.2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的8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与对照组的18.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显着。

邓应彪,方军,张志鹏,杨杰,张小磊[2](2021)在《呃逆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呃逆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56例呃逆患者,采用穴位按压、针刺、穴位注射、中西医药物结合应用、原发疾病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效果显着, 2例胃癌、食道癌患者术后随访无复发, 1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术后无再发, 1例既往胃癌患者术后转移,住院治疗期间呃逆能控制,出院5~7 d反复发作,总有效率为98.21%(55/56)。结论呃逆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杨柳,蔡玲玲,金铭,李妍[3](2020)在《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认为该病的治疗以调肝为主,并在分清阴、阳、虚、实的基础上,分别施以养阴、平肝、理气、活血、补虚、泻实等治法。临证可配合滋补肝肾、固摄纳气之法,使下焦肝肾精血得充,冲脉得养,肝阳得潜,冲气得平,呃逆自止。临床治以中药内服、针刺、穴位注射、中西医结合疗法等。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肯定,多种治疗方法结合可提高疗效。

吴伟兵[4](2020)在《白虎摇头法针刺膈区穴治疗气机郁滞型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白虎摇头针法针刺膈区穴治疗气机郁滞型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龙岩中医院针灸科、脾胃科及内科门诊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病例患者共60例,将60例病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予白虎摇头针法针刺治疗,针刺取穴为膈区穴;对照组予肌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2组的患者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日后统计疗效。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运用王氏评分表5级分、呃逆症候变化积分表进行评价,观察患者呃逆症候减轻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在精神、睡眠、食欲改善情况,同时患者在治疗时首次呃逆症状减轻或消失的这段时间为起效时间,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病例中观察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2例,最后完成病例为5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起效时间对比:对两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平均起效时间短,优于对照组。2、临床疗效对比: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96.55%,对照组的有效率78.57%,两组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3、食欲、睡眠及精神状态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食欲、睡眠及精神状态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组内对比有显着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食欲、睡眠、精神状态均有效;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食欲积分进行对比,两组食欲积分有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食欲方面较对照组好;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况积分进行对比,两组精神状态积分有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方面较对照组有效;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积分进行对比,两组睡眠积分有差异(P<0.05),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睡眠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白虎摇头法针刺膈区穴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方面均优于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组。

王江艳[5](2020)在《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调神降逆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8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特需科病房住院的中风后呃逆患者,病例均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为调神降逆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患者各34例。因纳入患者年龄不符,调神降逆针刺组剔除1例,普通针刺组剔除2例,实际纳入病例调神降逆针刺组33例,普通针刺组32例。两组患者均在中风的基础治疗上进行,调神降逆针刺组采用调神降逆针刺法,取穴:内关(双)、人中、风池(双)、完骨(双)、翳风(双)、天突、足三里(双)。普通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法,取穴:膈俞(双)、内关(双)、中脘、足三里(双)、膻中。两组均留针20分钟,每日1次,总疗程为5日。治疗结束后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5天时观察呃逆的发作次数、间隔时间、症状变化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和疗程、睡眠、焦虑、抑郁情况,同时对比治疗前后实验室数据变化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8例,剔除3例,最终纳入65例。其中,调神降逆组33例(纳入34例,剔除1例),普通针刺组32例(纳入34例,剔除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卒中发病情况、治疗前呃逆症状的轻重及PSQI评分、HAMA评分、GDS评分等各项指标基线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主要疗效指标2.1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调神降逆针刺组痊愈率为81.8%,总有效率为93.9%;普通针刺组痊愈率为34.4%,总有效率为87.5%。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对中风后呃逆患者均有效,但调神降逆针刺组治疗方案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2.2起效时间:起效时间为12小时内的,调神降逆针刺组占67.3%,普通针刺组占28.1%,调神降逆针刺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普通针刺组(P<0.05)。2.3疗程:调神降逆针刺组3天内痊愈共11例(占33.3%);4-5天内痊愈共16例(占48.5%);大于5天痊愈共6例(占18.2%);普通针刺组3天内痊愈共5例(占15.6%);4-5天内痊愈共6例(占18.8%);大于5天痊愈共21例(占65.6%)。调神降逆针刺组疗程明显短于普通针刺组(P<0.05)。3.次要疗效指标3.1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PSQI评分在治疗第5天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在第3天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调神降逆针刺组与普通针刺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第5天具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在治疗5天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在治疗第3天则未见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在治疗第3天对患者的睡眠改善作用无显着差异,而在治疗第5天调神降逆针刺组显着优于普通针刺组。3.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第5天HAM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HAMA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第5天具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两组间在治疗第3天对患者的睡眠改善作用无显着差异,而在治疗第5天调神降逆针刺组显着优于普通针刺组。3.3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在治疗第3天HAMA评分未见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第5天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HAMA评分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而两组间对比未见显着差异。结论:1.调神降逆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均能改善患者呃逆症状,且有效率和痊愈率均优于普通针刺法。2.调神降逆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呃逆起效时间和疗程均短于普通针刺法。3.调神降逆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和情绪(焦虑、抑郁),且在改善睡眠和焦虑方面,调神降逆针刺法显着优于普通针刺法。4.调神降逆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呃逆均简、便、廉、效,调神降逆针刺法更优于普通针刺法,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王贝,姜淑君[6](2019)在《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呃逆,俗称打嗝,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由于膈肌不自主的阵发性痉挛收缩,气流突然流向肺内,声门突然关闭,声带震动所发出的短促响亮声音。呃逆中枢在脊髓颈段,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经传出神经支配膈肌而发生呃逆。呃逆持续时间达到48 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多并发于胃神经官能症、胃炎,甚至肝硬化、重型肝炎、急性脑卒中、尿毒症等严重疾病。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是基础,但是某些疾病如陈旧性颅内病变、肿瘤等的治疗时间很长,持续呃逆会严

李志扬[7](2019)在《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肝气犯胃型呃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为指导,选取近现代文献,对其收集和研究。通过对治疗组应用青龙摆尾针法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的比较,分析治疗肝气犯胃型呃逆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中治疗呃逆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把一共收集的61例肝气犯胃型呃逆的病患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攒竹穴和肝俞穴上采用青龙摆尾手法治疗;对照组:所有穴位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的方法,每次治疗时间均为30min,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再进行疗效评定。通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起效时间和临床症状改善,探讨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肝气犯胃型呃逆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分析,治疗组(青龙摆尾)患者30例,痊愈21例,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常规针刺)患者31例,痊愈13例,总有效26例,总有效率83.87%。两种方法对肝气犯胃型呃逆的治疗均有效果,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经过临床观察,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肝气犯胃型呃逆,其疗效显着,且更好地推广和运用古代针法,值得普及到临床上。

王子钰[8](2019)在《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顽固性呃逆气机郁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与常规针刺法、单纯中药热奄包治疗顽固性呃逆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为治疗顽固性呃逆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在临床中选取60例顽固性呃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的方法,针刺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热奄包熨烫部位选择神阙穴。对照一组常规针刺法,取穴同试验组。对照二组采用单纯中药热奄包治疗,热奄包烫熨部位选择同试验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状况和除呃逆外其他气机郁滞型的症状表现,并用评分表测量。结果 试验组和两组对照组在呃逆症状的改善方面,试验组20例患者中,有效率95%,对照一组20例患者中,有效率90%,对照二组20例患者中,有效率60%,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4<0.05),但试验组和对照一组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呃逆(P=0.318>0.0167);在改善气机郁滞型呃逆的伴随症状方面,试验组20例患者中有效率90%,对照一组20例患者有效率80%,对照二组20例患者有效率50%,试验组优于两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5<0.05)。在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98%,对照一组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85%。对照二组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60%。三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和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呃逆症状,对其他气机郁滞型的伴随症状的改善效果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优于普通针刺和单纯中药热奄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图0幅;表12个;参120篇。

何胜明[9](2017)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呃逆迅速缓解3例、1h内缓解7例、1d内缓解15例、4d内缓解12例、无缓解3例;对照组患者呃逆迅速缓解0例、1h内缓解0例、1d内缓解7例、4d内缓解21例、无缓解12例;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应用多途径、多方法阻断呃逆反射弧,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陈国超,张根明,陈璐,姜思竹,秦钰[10](2015)在《脑卒中后呃逆中医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呃逆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通过归纳、总结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方法及疗效的相关文献,反映这一研究的最新进展水平。方法总结中医各种疗法(中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针刺疗法、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方法及疗效。结果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方法多样,疗效显着。结论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呃逆临床疗效良好,但如何配合各种疗法疗效更优及疗效评价标准的统一等研究尚有待深入,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优势和潜力。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2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2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呃逆消失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病因机制分析
    3.2 临床治疗
        3.2.1 西医治疗
        3.2.2 中医治疗

(2)呃逆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辅助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医治疗
    2.1 中药治疗:
    2.2 针刺治疗:
    2.3 穴位注射:
    2.4 联合疗法
        2.4.1 针刺联合电针:
        2.4.2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
        2.4.3 针药结合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结语

(4)白虎摇头法针刺膈区穴治疗气机郁滞型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不良事件
        1.7 技术路线图(见附表D)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估算
        2.3 随机分组
        2.4 设计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观测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评定时间
    4 质量控制
    5 统计方法
    6 伦理学要求
第二章 结果
    1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2 疗效分析
    3 剔除、脱落病例以及安全性分析
        3.1 剔除、脱落病例
        3.2 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祖国医学中的顽固性呃逆
        1.1 中医病名
        1.2 顽固性呃逆的病因病机
        1.3 气机郁滞型顽固性呃逆
        1.4 历代医家对顽固性呃逆的认识
    2 西医对顽固性呃逆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发病病因的认识
    3 顽固性呃逆治疗概况
        3.1 中医治疗
        3.2 西医治疗
        3.3 治疗概况总结
    4 课题设计思路
        4.1 导师观点
        4.2 白虎摇头法理论依据
        4.3 膈区穴的理论依据
        4.4 对照组用药依据
    5 临床疗效评价与研究结果分析
        5.1 评价指标分析
        5.2 临床疗效评价
        5.3 研究结果分析
    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研究设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观察中止标准
        1.7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神降逆针刺组
        2.2 普通针刺组
    3 观察项目
        3.1 一般情况
        3.2 主要疗效指标
        3.3 次要疗效指标
        3.4 安全性指标
        3.5 其它效应指标
    4 观测方法
    5 不良事件及处理
    6 评价节点
    7 统计方法
    8 技术路线图
    9 研究结果
        9.1 完成情况分析
        9.2 基线数据分析
        9.3 主要疗效指标
        9.4 次要疗效指标分析
        9.5 安全性指标结果
        9.6 其他效应指标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中风后呃逆的认识
        1.1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1.2 中医对呃逆的认识
        1.3 中风与呃逆的关系
        1.4 穴位与呃逆
    2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呃逆的认识
        2.1 中风后呃逆的发生机制
        2.2 中风后呃逆与消化道出血
        2.3 中风后呃逆的治疗
    3 调神降逆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理论依据
    4 “调神降逆针刺法”处方之内涵
        4.1 处方
        4.2 处方之内涵
    5 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样本估算公式
    附录2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附录3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附录4 老年抑郁量表(GDS)
综述 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研究进展
    1 针刺为主
        1.1 单纯针刺
        1.2 针刺配合艾灸
        1.3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
        1.4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
        1.5 针刺配合刺络疗法
        1.6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
    2 针药并用
    3 局部针刺结合
        3.1 头体针并用
        3.2 头针结合腹针
        3.3 腹针结合体针
        3.4 耳针结合体针
    4 埋线治疗
    5 穴位注射及配合疗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病因病机
2 中药治疗
3 针灸治疗
4 综合治疗
    4.1 针药结合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
5 结语

(7)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肝气犯胃型呃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研究
    2 西医学研究
    3 青龙摆尾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及脱落标准
    6 研究方法
    7 疗效判定方法
    8 统计方法
    9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顽固性呃逆气机郁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方案
        1.1.1 研究目标
        1.1.2 研究内容
        1.1.3 临床资料
        1.1.4 研究方法
        1.1.5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初始评分基础数据比较
        1.2.3 治疗结果对比
    1.3 讨论
        1.3.1 中医对顽固性呃逆的认识
        1.3.2 现代医学对顽固性呃逆的认识
        1.3.3 常规针刺选穴依据
        1.3.4 中药热奄包的相关理论分析
        1.3.5 中药热奄包组方分析
        1.3.6 神阙穴选穴依据
        1.3.7 中医证候评分表分析
    1.4 小结
    1.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呃逆的研究进展
    2.1 古代针灸治疗呃逆的总结
    2.2 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进展
        2.2.1 针刺治疗
        2.2.2 电针治疗
        2.2.3 针灸并用
        2.2.4 中药治疗
        2.2.5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
        2.2.6 针刺联合中药
        2.2.7 针刺联合耳穴、拔罐
        2.2.8 针刺选穴规律研究
        2.2.9 顽固性呃逆其他治疗进展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临床研究病例观察表
附录B 治疗期间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C 中医证候评分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呃逆缓解时间比较
3 讨论

(10)脑卒中后呃逆中医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医对脑卒中后呃逆的认识
2中医对呃逆的认识
3临床治疗
4体会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2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疗效研究[J]. 昌丽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21(35)
  • [2]呃逆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J]. 邓应彪,方军,张志鹏,杨杰,张小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2)
  • [3]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研究进展[J]. 杨柳,蔡玲玲,金铭,李妍. 山西中医, 2020(06)
  • [4]白虎摇头法针刺膈区穴治疗气机郁滞型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观察[D]. 吴伟兵.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观察[D]. 王江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治疗进展[J]. 王贝,姜淑君.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9(06)
  • [7]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肝气犯胃型呃逆的临床研究[D]. 李志扬.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顽固性呃逆气机郁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子钰.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J]. 何胜明. 中医临床研究, 2017(04)
  • [10]脑卒中后呃逆中医治疗[J]. 陈国超,张根明,陈璐,姜思竹,秦钰. 吉林中医药, 2015(1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2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