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开路保护装置

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开路保护装置

一、一种新颖的电流互感器开路运行预防保护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黄秋达[1](2020)在《真空断路器开断并联电抗器过电压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电力需求不断攀升,电网规模逐渐扩大,电网容量持续增加,为了稳定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越来越多的无功功率被运用于电力系统中。并联电抗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特别重要的感性无功补偿装置,在维持系统稳定性、优化系统经济效益和提高线路输电容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10k V母线上采用真空断路器来开断并联电抗器来保证系统的无功功率,然而通过10k V真空断路器来开断并联电抗器会产生截流效应,真空断路器极强的灭弧能力,能将小电流瞬间切断,使电流值降为0,从而在母线侧和电抗器侧产生截流过电压,严重时会引发频率更高,幅值更大的重燃过电压,最终导致母线相间短路放电及电抗器匝间绝缘损毁故障,威胁电气设备安全,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目前真空断路器的材质、制造工艺和应用工况等与以往有所不同,而且开断并联电抗器的操作暂态过程表现形式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为了更好的解决过电压的影响,本论文对10k V真空断路器开断并联无功补偿电抗器进行深入研究,对10k V系统中切断并联电抗器产生的过电压机理进行具体的诠释。本文通过在运行电网事故回路的基础上搭设试验平台,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试验来进行真空断路器开断并联电抗器现场测试与统计规律研究,根据现场试验数据结果,分析拟合出断路器重燃状态的开合曲线,搭建开断并联电抗器连续电弧重燃与熄灭机理模型,并充分考虑变电站内主要设备参数和寄生参数,在ATP仿真程序中搭建重燃过电压的仿真模型。利用该仿真模型,试验分析重燃过电压的抑制方法,提出一种针对并联电抗器开断过电压的避雷器和RC阻容吸收器混合使用的方式来解决过电压的危害。

李稳国[2](2019)在《电力网络拓扑优化与弹性提升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智能电网是由互为耦合的物理电网和信息网构成的超大规模人造复杂巨系统,面临包括内部设备、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与信息攻击等来自物理电网及信息网络方面的安全隐患。全球近年来发生的诸多停电事故,凸显了电力网络拓扑结构的脆弱性以及对难以预测的极端灾害性事件的弹性准备不足。另一方面,智能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柔性输电、信息化控制及智能电气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赋予了智能电网更多灵活有效的故障应对策略与措施,使得智能电网弹性发展和实现主动提升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展开对电力网络进行拓扑优化和弹性优化与控制相关的研究刻不容缓,这对确保中国能源安全与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在各种扰动事件下持续可靠用电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基于智能自治和自愈恢复理念,综合运用系统弹性理论、复杂系统理论以及优化与控制理论和技术,对电力网络弹性量化表征与度量方法、拓扑结构特性分析与关键节点及边快速辨识方法、拓扑弹性优化理论与方法、系统弹性(含吸收、响应及恢复弹性)提升方法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力求形成一套覆盖事故处理全过程的电力网络拓扑优化与弹性提升理论、方法及控制技术体系,为智能网络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控制决策和技术支持,提升电力系统应付重大灾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论文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提出一种电力网络弹性量化表征与度量方法。将电力网络映射到物理弹性系统定义电力网络弹性概念,给定电力网络拓扑弹性及系统弹性的内涵特征;对电力网络弹性相关的外部作用力、应力、应变、弹性系数、弹性势能及弹性余能等概念进行定义与量化表征,并分析电力网络弹性稳定性判据;从拓扑结构角度,提出了采用弹性形变范围内的总弹性势能量测电力网络拓扑弹性的度量方法;以能量角度从系统功能、应力、时间三个维度,提出了电力网络系统弹性(吸收、响应及恢复弹性)度量方法。该理论与方法为电力网络弹性优化理论与控制技术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图论及复杂网络理论,深入分析电力网络的通用拓扑结构特性,重点剖析电力网络的社团化(模块化)与层次化的拓扑特征,揭示电力网络社团间及层级间的自相似特征、层-核结构特性、层级间能量传输距离特性以及高层级子网在桥接各社团中的关键骨干作用;构建一种社团化与层级化分解模型,并据此提出一种电网介数快速分解计算方法,并通过本文定义的定理与推论对其进行严格理论推导与论证。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介数快速分解方法的有效性、效率及其在动态在线更新与并行计算中的应用。基于弹性量化表征与度量方法,研究恶意攻击下的电力网络拓扑弹性提升最大化问题。依据复杂网络理论并基于恶意攻击下的电力网络解列崩溃机理,建立电力网络拓扑弹性理论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论证框定拓扑弹性最大化提升的途径,并提出一种基于后验性地加边的拓扑弹性优化算法实现拓扑弹性最大化提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拓扑弹性优化方法能显着提升电力网络拓扑弹性且能很好地维持原有网络拓扑功能不变。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网络中隐性迄今隐藏的功能、指导网络弹性系统的设计、提供高效方法来缓解恶意攻击以及提供自我修复重建失效的基础设施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对等式网络保护的电力网络吸收弹性提升方法,旨在借助于信息系统对电力网络的扰动进行快速吸收以最小化扰动造成的影响。定义主与后备差动域,依据电流差动保护原理并通过调整启动电流阈值躲过负荷电流实现后备的故障定位;提出一种设备故障检测方法用于预测主保护的失效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一体化的后备保护策略,该策略在正常操作阶段闭锁故障设备相关的主保护,电气故障后立即启动相应后备保护代替预测失效的主保护,加速了电气故障的后备定位与隔离并能最小化故障隔离范围。仿真与动模实验结果验证了吸收弹性提升方法的有效性及工程实用性。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多代理自愈控制的响应与恢复弹性提升方法。构建了一种新颖的缩减模型和自愈恢复模式,降低弹性计算维度和信息迭代次数;将自愈恢复问题数学表述为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并通过建立网络流模型和提出自愈恢复策略来解决这个多目标优化问题;所提出的自愈恢复策略融合了网络重构和计划孤岛算法,能以最小开关操作次数实现最大化负荷恢复,且能通过参数的调整显着缓解负荷及分布式电源间歇性波动的影响;构筑了一种针对不同身份属性代理的统一编程框架,使得各代理能依据自身的身份属性及故障点位置,自主执行与其对应的任务,并最终通过各代理的分工协作实现自愈恢复目标。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响应与恢复弹性提升方法能显着增强配电网的弹性性能,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汤耀景,徐惜琼,张品信,宋浩[3](2017)在《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预防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预防方法的研究欠缺,比较几种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预防方法,并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循迹的预判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的新方法。

关海鸥[4](2014)在《低压电网剩余电流暂态过程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在我国低压电网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防止触电伤亡事故以及避免因漏电而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线运行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其动作电流的整定值与生物体触电电流无关,通常是将检测到的剩余电流有效值的大小作为是否动作的唯一判据。理论研究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这种判据无法识别可能对触电者构成生命安全的触电支路的电流信号,在动作原理上存在先天不足和缺陷,经常导致误动或拒动现象的发生,大大降低了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可靠性和正确投运率。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剩余电流中触电电流分量的频谱特征与快速识别方法”和国家电网科技项目“基于剩余电流保护的农村用电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下,本课题通过构建触电物理实验平台,测试和获取生物体触电原始数据,开展低压电网剩余电流暂态过程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的研究。本文充分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小波变换、遗传计算、神经网络),通过构建触电物理实验平台,获取批量生物体触电原始数据及波形并建立了数据库;分析并掌握了剩余电流的暂态频谱特征和波形特性;提取了剩余电流暂态分量的幅值和能量多维度特征;实现了触电故障时刻的检测与定位、触电故障类型的准确识别、以及触电支路电流分量的提取。主要完成内容如下:(1)设计并构建了触电物理实验平台,通过多种场景的模拟触电实验,获取批量动/植物触电数据,建立了我国低压电网生物体触电波形数据库。(2)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了生物体发生触电故障时的剩余电流的频谱特征,掌握了暂态剩余电流的各个分量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数学梯度和形态学梯度的组合算法,在分析剩余电流波形特性方面,能够突显出原始信号在触电时刻的波形变化特征。(3)利用多种信号处理方法(数学统计量、傅里叶变换、经验模态分解),建立了多维度剩余电流暂态分量的幅值和能量特征的计算和提取方法。该方法能够突显生物体触电信号的特征向量,更加有利于触电故障类型的识别。(4)应用离散希尔伯特变换方法,以剩余电流瞬时相位差的累积之和为判据,提取相位突变特征;应用突变量计算方法,以剩余电流信号幅值的突增量累积之和为判据,提取幅值突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和幅值多突变量为判据的触电故障时刻检测方法。(5)创新地综合运用小波变换和前馈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触电故障类型识别方法。利用剩余电流暂态分量幅值与能量特征优化了神经网络结构,采用量子遗传算法改进了神经网络学习方法,显着提高了训练效果。(6)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冲激响应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相耦合的触电支路电流分量识别和计算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工程中生物体触电支路电流不可检测的问题,为新一代基于人体触电电流分量而动作的自适应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海鸥[5](2014)在《低压电网剩余电流暂态过程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在我国低压电网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防止触电伤亡事故以及避免因漏电而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线运行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其动作电流的整定值与生物体触电电流无关,通常是将检测到的剩余电流有效值的大小作为是否动作的唯一判据。理论研究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这种判据无法识别可能对触电者构成生命安全的触电支路的电流信号,在动作原理上存在先天不足和缺陷,经常导致误动或拒动现象的发生,大大降低了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可靠性和正确投运率。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剩余电流中触电电流分量的频谱特征与快速识别方法”和国家电网科技项目“基于剩余电流保护的农村用电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下,本课题通过构建触电物理实验平台,测试和获取生物体触电原始数据,开展低压电网剩余电流暂态过程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的研究。本文充分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小波变换、遗传计算、神经网络),通过构建触电物理实验平台,获取批量生物体触电原始数据及波形并建立了数据库;分析并掌握了剩余电流的暂态频谱特征和波形特性;提取了剩余电流暂态分量的幅值和能量多维度特征;实现了触电故障时刻的检测与定位、触电故障类型的准确识别、以及触电支路电流分量的提取。主要完成内容如下:(1)设计并构建了触电物理实验平台,通过多种场景的模拟触电实验,获取批量动/植物触电数据,建立了我国低压电网生物体触电波形数据库。(2)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了生物体发生触电故障时的剩余电流的频谱特征,掌握了暂态剩余电流的各个分量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数学梯度和形态学梯度的组合算法,在分析剩余电流波形特性方面,能够突显出原始信号在触电时刻的波形变化特征。(3)利用多种信号处理方法(数学统计量、傅里叶变换、经验模态分解),建立了多维度剩余电流暂态分量的幅值和能量特征的计算和提取方法。该方法能够突显生物体触电信号的特征向量,更加有利于触电故障类型的识别。(4)应用离散希尔伯特变换方法,以剩余电流瞬时相位差的累积之和为判据,提取相位突变特征;应用突变量计算方法,以剩余电流信号幅值的突增量累积之和为判据,提取幅值突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和幅值多突变量为判据的触电故障时刻检测方法。(5)创新地综合运用小波变换和前馈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触电故障类型识别方法。利用剩余电流暂态分量幅值与能量特征优化了神经网络结构,采用量子遗传算法改进了神经网络学习方法,显着提高了训练效果。(6)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冲激响应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相耦合的触电支路电流分量识别和计算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工程中生物体触电支路电流不可检测的问题,为新一代基于人体触电电流分量而动作的自适应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赵永军[6](2014)在《滨河220kV智能化GIS变电站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在城市电网建设中,GIS变电站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本文以滨河220kVGIS变电站设计为研究课题,主要对该变电站的电气一次、二次系统进行设计。为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将该站设计为智能化变电站。本文给出一套完整的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方案,提出一种新颖的半户内式GIS变电站布置形式。即主变压器和电容器布置在户外,其他各电压等级设备布置在户内。本文对220kV出线布置方式进行了优化,将220kV出线设计为架空和电缆混合出线,有效减小了站区占地面积。本文针对GIS变电站提出一套智能化变电站的实施方案,包括:整体设计方案、三层设备的配置方案以及组网方式。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智能化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的系统设计方案,包括:一体化五防、程序化操作、在线监测技术、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系统和站域控制系统。

王凯[7](2014)在《电力变压器的改造与节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稳定运行是整个电网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由于一些外界或人为因素影响,电力变压器时常会发生各种类型故障或问题,危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了变压器运行效率。为解决变压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使变压器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对变压器提出改造措施非常必要。讨论了电力变压器在差动保护、冷却系统以及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相应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改造方案的有效性。具体研究如下:1)针对变压器在实际运行中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基于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分析保护出现误动作的原因,据此提出利用微机差动保护器SEL587作为变压器差动保护器的改造方案。通过高压侧最小差动电流保护试验,低压侧最小电流保护试验,差动速断保护试验三种试验方法检测SEL587微机差动保护器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变压器防差动保护可靠性得到提高。2)针对运行时间长、设计不合理等变压器冷却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油浸式变压器冷却系统工作原理,提出了改造原则和改造方案。并对改造之后的变压器的热点温升作了详细分析。采用实例作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变压器冷却系统改造后,使变压器油的平均温升降低,而且降低了损耗,节省电费,具有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在变压器损耗理论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变压器节能改造方案。案例对绕组及铁芯用材、油箱以及变压器工艺结构进行改造,并且引入智能设备,分析案例得到:改造后的变压器在实际运行中,平均温升、噪音以及变压器损耗均得以降低,平均负载率得到提高,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肖海梅,施利春[8](2012)在《CT开路保护综合装置设计》文中研究指明CT开路保护综合装置不仅能够比较完整的记录故障时的历史数据,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还能在线实时测量显示线路的运行参数。CT开路保护综合装置采用单片机、ARM-7等核心部件,技术先进,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领域的电力线路上。

孙东培[9](2011)在《电流互感器(CT)二次开路微机解决方案》文中认为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CT二次开路对电力系统运行造成的危害。根据现用的CT二次开路保护装置的设计、运行、功能和安全可靠性等现状,结合实际应用状况,从原理上阐述了其设计、运行的缺点。随着现在煤矿微机测控保护一体化装置的大量、广泛应用,提出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微机保护CT二次开路的一种新颖的判断方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只有上述两者的相互补充,才能使CT二次开路保护更加趋于完善。

靳建峰,翁利民,王毅,孙宝华,安建生,兰增林[10](2010)在《选择CT开路保护装置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文中研究说明结合CT开路保护装置应用状况及CT二次开路所产生过电压的特殊性,阐述了选择CT开路保护装置应注意的事项。运用电力系统及CT运行的特点,详细地介绍了CT开路保护装置动作电压的计算方法等。用实例说明了CT开路保护装置动作电压的计算方法的科学性,殷切希望CT开路保护装置动作电压的计算方法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并得到不断创新与提升,促进CT开路保护装置的技术研发工作,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一种新颖的电流互感器开路运行预防保护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颖的电流互感器开路运行预防保护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真空断路器开断并联电抗器过电压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断感性负载暂态过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开断并联电抗器暂态过电压抑制方法研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真空断路器开断电抗器过电压产生机理与传播规律研究
    2.1 过电压的产生机理
        2.1.1 真空断路器及其工作原理
        2.1.2 截流过电压产生原因
        2.1.3 重燃过电压产生原因
    2.2 现场试验分析
        2.2.1 并联电抗器回路操作现场试验系统介绍
        2.2.2 #2电抗器处电压电流幅值测试
        2.2.3 #2电抗器处电压电流波形分析
        2.2.4 #1站用变处电压幅值测试
        2.2.5 #1站用变处电压电流波形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现场重燃试验的ATP仿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3.1.1 基于现场重燃试验的断路器仿真模型
        3.1.2 基于运行变电站的电路仿真模型
    3.2 仿真结果
        3.2.1 重燃过电压状态下电流仿真
        3.2.2 重燃过电压状态下电压仿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现场实际数据的过电压防护方法研究
    4.1 采用氧化锌避雷器限制过电压
        4.1.1 避雷器参数及位置对过电压抑制的仿真
        4.1.2 避雷器参数及位置对过电压抑制的分析
    4.2 采用RC阻容器限制过电压
        4.2.1 不同安装位置下RC阻容器对过电压抑制的仿真
        4.2.2 不同电阻阻值下RC阻容器对过电压抑制的仿真
        4.2.3 不同电容容值下RC阻容器对过电压抑制的仿真
        4.2.4 RC阻容器参数及位置对过电压抑制的分析
    4.3 采用组合保护限制过电压
        4.3.1 正常情况下组合保护对过电压的抑制情况
        4.3.2 异常情况下组合保护对过电压的抑制情况
        4.3.3 组合保护装置现场应用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电力网络拓扑优化与弹性提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电网弹性的发展背景
        1.1.2 电网弹性的发展趋势
    1.2 电力网络拓扑优化与弹性提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系统弹性定义及其量化表征与度量方法
        1.2.2 电力网络拓扑结构与关键元件辨识研究
        1.2.3 电力网络拓扑弹性优化方法
        1.2.4 电力网络系统弹性提升方法
    1.3 本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力网络弹性量化表征与度量方法
    2.1 引言
    2.2 电力网络弹性定义与量化表征
        2.2.1 电力网络弹性定义及内涵
        2.2.2 电力网络弹性相关概念及其量化表征
    2.3 电力网络拓扑弹性度量方法
    2.4 电力网络系统弹性度量方法
        2.4.1 吸收弹性度量
        2.4.2 响应弹性度量
        2.4.3 恢复弹性度量
        2.4.4 系统弹性综合度量
    2.5 算例仿真与分析
        2.5.1 电力网络拓扑弹性度量指标测试
        2.5.2 电力网络系统弹性度量指标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网络拓扑特性分析与关键节点及边快速辨识方法
    3.1 引言
    3.2 电力网络拓扑结构特性分析
        3.2.1 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参数
        3.2.2 实际电网的通用拓扑特性分析
        3.2.3 实际电网的社团化与层次化结构特性分析
    3.3 关键节点及边快速辨识方法
        3.3.1 社团化与层次化分解模型
        3.3.2 介数中心性社团化与层次化分解计算方法
        3.3.3 算例仿真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针对恶意攻击的电力网络拓扑弹性优化方法
    4.1 引言
    4.2 电力网络拓扑弹性优化方法
        4.2.1 拓扑弹性优化理论模型
        4.2.2 拓扑弹性优化算法
    4.3 算例仿真与分析
        4.3.1 拓扑弹性优化性能
        4.3.2 拓扑弹性优化后的网络系统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对等式网络保护的电力网络吸收弹性提升方法
    5.1 引言
    5.2 通信与控制架构
    5.3 基于对等式网络保护的吸收弹性提升方法
        5.3.1 主保护及其后备保护差动域定义
        5.3.2 差动后备保护原理
        5.3.3 设备故障检测方法
        5.3.4 一体化的差动后备保护策略
        5.3.5 时间性能分析
    5.4 算例仿真与分析
        5.4.1 动模实验与分析
        5.4.2 基于RTDS的仿真测试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分布式多代理自愈控制的响应与恢复弹性提升方法
    6.1 引言
    6.2 完全分布式多代理系统的自愈控制架构
        6.2.1 分布式代理定义
        6.2.2 通信与控制架构
    6.3 基于完全分布式多代理的自愈控制策略
        6.3.1 自愈恢复模式
        6.3.2 缩减模型
        6.3.3 问题数学表述
        6.3.4 自愈恢复策略
        6.3.5 自愈恢复进程
    6.4 仿真实验
        6.4.1 TPC配电网
        6.4.2 CCPC配电网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和授权的发明专利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附录D 中国台湾某配电网(CCPC)84 点系统参数
致谢

(3)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预防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预防方法及优缺点
    1.1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预防装置1
    1.2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预防装置2
2 信号循迹原理
3 装置操作流程说明
4 结束语

(4)低压电网剩余电流暂态过程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触电物理实验平台设计与触电实验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剩余电流暂态信号的频谱特征与波形特性
    2.1 引言
    2.2 基于FFT的暂态剩余电流频谱特征分析
    2.3 基于数学形态学变换的剩余电流波形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剩余电流暂态分量的幅值与能量特征提取方法
    3.1 引言
    3.2 剩余电流统计特征提取方法
    3.3 基于FFT的剩余电流暂态分量幅值与能量特征提取方法
    3.4 剩余电流固有模态分量能量特征提取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剩余电流突变特征的触电故障时刻检测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剩余电流相位突变特征的触电故障时刻检测方法
    4.3 基于剩余电流幅值突变特征的触电故障时刻检测方法
    4.4 基于电流相位与幅值突变特征的触电故障时刻组合检测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触电故障类型与触电支路电流分量识别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的触电故障类型识别方法
    5.3 应用有限冲激响应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触电支路电流分量识别方法
    5.4 触电故障类型与触电支路电流分量识别方法的优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5)低压电网剩余电流暂态过程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触电物理实验平台设计与触电实验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剩余电流暂态信号的频谱特征与波形特性
    2.1 引言
    2.2 基于FFT的暂态剩余电流频谱特征分析
    2.3 基于数学形态学变换的剩余电流波形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剩余电流暂态分量的幅值与能量特征提取方法
    3.1 引言
    3.2 剩余电流统计特征提取方法
    3.3 基于FFT的剩余电流暂态分量幅值与能量特征提取方法
    3.4 剩余电流固有模态分量能量特征提取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剩余电流突变特征的触电故障时刻检测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剩余电流相位突变特征的触电故障时刻检测方法
    4.3 基于剩余电流幅值突变特征的触电故障时刻检测方法
    4.4 基于电流相位与幅值突变特征的触电故障时刻组合检测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触电故障类型与触电支路电流分量识别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的触电故障类型识别方法
    5.3 应用有限冲激响应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触电支路电流分量识别方法
    5.4 触电故障类型与触电支路电流分量识别方法的优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6)滨河220kV智能化GIS变电站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2.1 电网现状
        2.1.1 内蒙古自治区电网现状
        2.1.2 包头地区电网现状
    2.2 负荷预测
    2.3 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
    3.1 变电站规模
        3.1.1 系统接入方式
        3.1.2 主变规模
        3.1.3 各级电压出线回路数
        3.1.4 无功补偿装置
    3.2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
        3.2.1 短路电流计算
        3.2.2 主要设备选择
    3.3 电气主接线
    3.4 电气总平面布置
    3.5 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设计
        3.5.1 220kV 配电装置
        3.5.2 110kV 配电装置
        3.5.3 10kV 配电装置
    3.6 防雷接地
        3.6.1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3.6.2 接地
第4章 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
    4.1 智能化变电站关键技术分析
        4.1.1 IEC61850 标准
        4.1.2 电子式互感器
        4.1.3 智能开关设备
        4.1.4 在线监测技术
    4.2 变电站网络架构
    4.3 站控层设备配置方案
    4.4 间隔层设备配置方案
        4.4.1 主变间隔
        4.4.2 220kV 线路
        4.4.3 110kV 线路
        4.4.4 10kV 间隔保护
        4.4.5 220kV 母线保护
        4.4.6 110kV 母线保护
    4.5 过程层设备配置方案
        4.5.1 主变本体配置方案
        4.5.2 220kV 配置方案
        4.5.3 110kV 配置方案
        4.5.4 10kV 配置方案
第5章 设计优化与创新应用
    5.1 站区布置优化
        5.1.1 主变布置
        5.1.2 GIS 设备布置
    5.2 设备状态在线监测
        5.2.1 在线监控系统结构
        5.2.2 主变压器状态监测
        5.2.3 GIS 状态监测
        5.2.4 避雷器状态监测
    5.3 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
        5.3.1 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的功能
        5.3.2 故障辨识方法
        5.3.3 可视化展示系统
    5.4 智能告警与分析决策
    5.5 一体化五防和程序化控制
        5.5.1 一体化五防
        5.5.2 程序化控制
    5.6 站域控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电力变压器的改造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电力变压器的发展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差动保护误动分析及改造
    2.1 差动保护的发展状况
    2.2 差动保护的原理及特性
    2.3 差动保护误动作
    2.4 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改进方案
    2.5 改造效果检验
    2.6 本章小结
3 变压器冷却系统改造
    3.1 油浸式变压器冷却原理
    3.2 冷却系统改造原因
    3.3 油浸式变压器冷却系统改造
    3.4 本章小结
4 变压器节能降耗研究
    4.1 变压器节能研究现状
    4.2 变压器的主要电气参数
    4.3 变压器损耗分析
    4.4 变压器的节能改造方案
    4.5 变压器节能改造案例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CT开路保护综合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CT开路保护综合装置概述
2 交流变换采样电路设计
3 主程序设计
4 结束语

(9)电流互感器(CT)二次开路微机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CT二次侧开路的危害
2 现有CT二次开路保护装置及优缺点
    2.1 现有CT二次开路保护装置
        2.1.1 电子电路式
        2.1.2 避雷器式
    2.2 设计安装缺点
    2.3 微机测控一体化保护装置
3 微机测控一体化保护装置解决方案
4 结语

(10)选择CT开路保护装置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CT二次开路所产生过电压的特殊性[2]
2 选择二次开路保护装置应注意事项
    2.1 CT二次开路保护装置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
    2.2 CT二次开路保护装置动作值要高
    2.3 CT二次开路保护装置动作值应取峰值
3 CT二次开路保护装置的动作电压计算方法
    3.1 输、配电线路
    3.2 变压器
    3.3 正确显示CT二次侧工作状态
4 结束语

四、一种新颖的电流互感器开路运行预防保护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真空断路器开断并联电抗器过电压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D]. 黄秋达.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电力网络拓扑优化与弹性提升方法研究[D]. 李稳国. 湖南大学, 2019
  • [3]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预防方法的研究[J]. 汤耀景,徐惜琼,张品信,宋浩. 电工技术, 2017(10)
  • [4]低压电网剩余电流暂态过程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D]. 关海鸥. 中国农业大学, 2014
  • [5]低压电网剩余电流暂态过程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D]. 关海鸥. 中国农业大学, 2014
  • [6]滨河220kV智能化GIS变电站设计研究[D]. 赵永军.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7]电力变压器的改造与节能研究[D]. 王凯.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2)
  • [8]CT开路保护综合装置设计[J]. 肖海梅,施利春. 价值工程, 2012(15)
  • [9]电流互感器(CT)二次开路微机解决方案[J]. 孙东培. 中州煤炭, 2011(07)
  • [10]选择CT开路保护装置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J]. 靳建峰,翁利民,王毅,孙宝华,安建生,兰增林. 通信电源技术, 2010(04)

标签:;  ;  ;  ;  ;  

一种新型电流互感器开路保护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