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心脏介入治疗常见不适及并发症的护理

围手术期心脏介入治疗常见不适及并发症的护理

一、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常见不适及并发症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唐慧峰[2](2021)在《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PCI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对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即实施情绪放松疗法联合功能锻炼,对患者心境状态、穿刺点出血、术后术侧肢体疼痛、肿胀等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实验性研究。选自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拟行PCI手术的患者,最终纳入满足标准的患者246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23例、试验组123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干预措施:术前1天开始实施情绪放松疗法,每1h完成1次,共6次;术中完成1次情绪放松疗法;术后实施情绪放松疗法联合功能锻炼,每1h完成1次,至术后8h解除止血器结束,共完成8次。别于术前1天实施干预前、术后8h干预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简明心境状态量表得分;术后2h、4h、6h、8h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术侧肢体疼痛得分情况、疼痛程度、术侧手指肿胀情况、肿胀程度。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最终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228例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职业、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医保类型、合并的慢性病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数量、手指周径之和、术中手术时长、肝素使用剂量、术后止血器初始压力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h、4h、6h、8h穿刺点出血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h、4h、6h、8h术侧肢体疼痛情况、疼痛程度、术侧手指肿胀情况、肿胀程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情况、疼痛程度、肿胀情况、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愤怒-敌意、疲乏-惰性、有力-好动3个维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张-焦虑、抑郁-沮丧、困惑-迷茫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不会导致术后穿刺点出血或血压波动;可缓解术后术侧肢体疼痛、肿胀情况,降低疼痛和肿胀程度;改善心境状态,促进情绪稳定;利于术后康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蔡雅静[5](2020)在《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 了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择期介入手术患者行PCI围手术期的焦虑、术后生活质量和因心血管原因再入院率现状,分析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生活质量和因心血管原因再入院率的影响,为CHD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情绪障碍的干预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取方便取样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05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220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1)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在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等;(2)临床资料: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超敏 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cholesterol,LDL-C),以及CHD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收集患者焦虑水平,分别于入院登记时(T1)、术前3天(T2)、术前1天(T3)和术后1天(T4)四个时间点收集。(4)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包括5个维度,即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识程度,它用于评估患者的特定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分别于随访3个月、6个月时收集。(5)再入院情况: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内因心血管疾病原因的再住院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再入院率的影响。双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2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脱落8例,最后212例患者资料进入统计分析。(1)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预约时焦虑评分37.99±5.04,轻度焦虑6例;术前3d焦虑评分44.79±5.38,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分别是32例、2例和1例;术前1d焦虑评分45.68±6.66,轻度和中度焦虑分别是29例和12例;术后1d焦虑评分40.69±7.69,轻度和中度焦虑分别是21例和5例。(2)术后3个月和6个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分别为68.09±7.77和70.35±7.25;各维度评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65.09±13.38和69.73±11.14;心绞痛稳定状态80.42±27.65 和 81.13±18.95;心绞痛发作情况 73.07±12.75 和 70.09±12.88;治疗满意程度 57.14±15.10 和 60.61±13.72;疾病认识程度 64.70±9.87 和 70.17±8.02。(3)随访的半年内,54例再住院,再住院率25.5%;其中再发心绞痛14例(6.6%),心功能不全6例(2.83%),高血压26例(12.26%),心律失常8例(3.77%)。(4)分析预约时、术前3d、术前1d、术后1d焦虑水平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时间点的焦虑与生活质量总分无统计学意义的关系;分析各时间点的焦虑与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预约时患者有无焦虑与术后3个月心绞痛稳定状态维度得分高低有关(t=8.890,P=0.003),术前3d患者有无焦虑与术后6个月时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维度得分高低有关(t=1.174,P=0.043);但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该两个时间点的焦虑并未成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风险因素。(5)分析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焦虑水平与术后6个月内因心血管原因再入院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术后 3d(χ2=4.459,P=0.001)、术前 1d(χ2=3.354,P=0.001)、术后1d(χ2=-2.237,P=0.026)的焦虑与随访期间的再入院率高低有关。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术前 3d(B=1.445,P=0.010,95%CI:1.409-12.773)和术后 1d(B=1.587,P=0.042,95%CI:0.044-0.941)的焦虑是影响半年内因心血管原因再入院的风险因素。结论 1.冠心病患者在择期介入手术围手术期间焦虑水平有波动,术前1d达到高峰;2.预约时有焦虑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心绞痛稳定状态较差,术前3d有焦虑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较无焦虑者严重;3.冠心病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因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为25.5%,其中高血压12.26%、心绞痛仅6.6%。术前3d有焦虑和术后1d无焦虑与冠心病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原因再住院率密切相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建议今后在这两个时间点重点进行心理干预。

李孟燃[6](2019)在《减低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的医学模式已经由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在关注患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和社会层面问题。先天性心脏病是学龄前儿童的高发疾病,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通常会因长期住院、密集的检查和治疗、对手术的恐惧等原因,出现较高水平的焦虑。本研究针对围手术期患儿普遍存在的焦虑问题,尝试通过社会工作方法来探索解决途径。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昆明市K医院儿童心胸外科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社会工作介入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情绪减低的实践过程与效果。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在基线调查部分,运用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为测量工具了解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水平及类型,再通过访谈了解患儿焦虑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在社会工作介入阶段,以皮亚杰认知发展与游戏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开展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研究结果显示,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水平高,术前患儿的躯体伤害焦虑较为明显,术后患儿的分离焦虑较为明显。对6名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的实务介入显示,社会工作介入可降低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最后,笔者反思服务过程认为,社会学习理论应用应关注社会环境对患儿情绪的影响,应结合患儿面临的问题进行榜样事迹创编;笔者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先心病患儿服务的建议:应大力推广普及儿童医院的社会工作,进一步提升儿童医务社会工作者能力,拓展儿童医务社工服务空间,找准医务社工在医院中的角色及加强患者愈后康复服务。

齐鑫[7](2019)在《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值及术后4小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相关性。2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为将来临床医务工作者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顺利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纵向观察的研究方法,调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且按纳排标准选入的患者359例,其中出现延迟脱机患者(观察组)77例,未出现延迟脱机患者(对照组)282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动脉旁路移植”数目、烟酒史、诊断结果、既往史以及患者术中、术后出入量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或)自主呼吸功能锻炼后动脉血气分析值。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Z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危险因素以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结果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的比较: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1.407,P=0.163),术前2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1.026,P=0.308),术前心肌肌钙蛋白T值(t=0.243,P=0.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的比较:术后1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2.285,P=0.024),术后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3.133,P=0.002),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t=6.02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动脉血乳酸平均值皆>2.0mmol/L,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机体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先升高后再降至正常水平趋势。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值的比较: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3.636,P<0.001)与术后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t=3.22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超过4.552mmol/L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风险在90%以上。6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长的比较:手术时长(t=11.9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当手术时长高于4.90小时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风险为90%以上。结论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心肌肌钙蛋白T值大于1.0ng/mL、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术后患者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及缺血缺氧有关。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

杨曾桢[8](2019)在《基于循证的PCI术前访视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调查心导管室护士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访视的知识水平和态度倾向,为构建PCI术前访视模式提供现实依据。2.调查PCI患者对术前访视的需求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患者需求和偏好的访视内容提供参考。3.基于循证方法学结合患者需求、护士态度构建的PCI术前访视模式,为PCI术前访视的实施提供借鉴。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概念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心导管室护士PCI术前访视知识、态度情况,掌握PCI患者术前需求现况;在系统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分析PCI术前访视的相关证据,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整合的证据进行组内讨论,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初步拟定术前访视内容,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建立标准化的PCI术前访视内容,最终构建PCI术前访视模式。数据使用Excel 2013和SPSS 22.0软件进行录入与分析。结果1.心导管室护士的调查共发放问卷528份,回收有效问卷519份,有效回收率98.3%。心导管室护士对PCI术前访视知识平均得分(59.85±15.91)分;总体及格率64.16%。心导管室护士对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用药、术中配合训练及电离辐射剂量正确率不足50%。不同年龄段、职称、是否为专科护士对PCI术前访视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44%的心导管室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术前访视,85.16%的心导管室护士表示愿意执行。不同年龄段、实施过术前访视的护士对执行PCI术前访视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绝大部分心导管室护士表示术前访视培训很有必要(94.22%),访视宜在术前1日下午进行(65.92%),时间控制在10~20min(51.25%),由心导管室护士负责完成(41.04%),建议访视对象包含家属(91.71%),更青睐于医护联合式访视模式(30.44%)。2.患者需求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84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有效回收率为95.4%。PCI患者需求总分(145.76±21.20)分,标准化得分66.25分。问卷各维度标准化得分情况从高到低分别为相关费用(90.13)、心理支持(79.16)、术前准备(74.40)、术前指导(72.25)、术前访视形式(65.70)、手术过程(57.83)、环境信息(57.16)。需求得分排列前10位的条目分别为口头宣教(单一)、告知家属手术当日如何陪同、医务人员使用鼓励性语言、支架价格、术中用药费用、术中一次性耗材费用、获得同伴支持、手术开始时间、术前深吸气-屏气-咳嗽练习及两种以上访视方式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医保类型是PCI患者术前访视需求的影响因素。3.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和质量评价,获得文献29篇(英文12篇,中文17篇),汇总得到了 26条证据,考虑患者的需求情况,初步确立了 PCI术前访视内容。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术前评估、“术前宣教”、“术前指导”3个一级条目、二级条目13项、三级条目58项的PCI术前访视内容,结合护士态度倾向,最终构建PCI术前访视模式。结论1.心导管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但态度积极,护理管理者应考虑护士态度倾向,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规范的术前访视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判断,促进PCI术前访视的高效落实。2.PCI患者总体上对术前访视有较高需求,其中对相关费用、心理支持等方面需求强烈。PCI术前访视的开展应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个性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术前访视,从而提高术前访视质量,提升患者就医感受。3.基于循证方法学、专家意见、患者需求、护士态度下构建的PCI术前访视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PCI术前访视的开展及完善提供参考。

马一茁[9](2018)在《呼吸吐纳联合穴位按摩对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焦虑的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呼吸吐纳联合穴位按摩对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焦虑情况、心率、血压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西省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2017年9月拟行冠脉介入术患者12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呼吸组(呼吸吐纳法)、按摩组(穴位按摩法)、联合组(呼吸吐纳法联合穴位按摩法),每组40例。每组患者术前三日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后,呼吸组应用呼吸吐纳法30分钟,按摩组应用穴位按摩法30分钟,联合组应用呼吸吐纳联合穴位按摩法30分钟,三种干预方法在术前三日每日16:00进行,术前一日晚加强一次。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电监护仪等对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况、心率、血压进行比较。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2017年1月-2017年9月拟实行冠脉介入术患者12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男性有74例,女性有46例,分别占到总人数的61.67%和38.33%。平均年龄为(54.58±7.82)岁。在护理干预前三组年龄、居住地、职业、家庭收入、文化程度、付费方式、婚姻、既往史、对病情认知情况等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具有可比性。2.焦虑情况从患者焦虑的整体情况来看,护理干预前三组患者焦虑评分均分是(63.62±8.52)分,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三组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呼吸组和按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焦虑评分分别低于呼吸组和按摩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说明在降低缓解患者冠脉介入术前焦虑方面,呼吸组和按摩组效果相当,联合组的效果优于呼吸组和按摩组。从患者焦虑程度来看,干预前三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25%的患者属于重度焦虑,35.8%的患者属于中度焦虑,39.2%的患者属于轻度焦虑。三组患者干预后焦虑程度发生改变,其中3.3%的患者属于重度焦虑,20.83%的患者属于中度焦虑,45.83%的患者属于轻度焦虑,30%的患者无焦虑。从干预前后不同焦虑患者所占例数和百分比可见,干预后患者整体焦虑程度较干预前呈缓解趋势。3.心率、血压:干预前患者的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三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都较干预前趋于稳定。从患者的血压分级整体状况上来看患者干预后血压分级程度呈平稳趋势。患者干预后心率、血压对比,呼吸组和按摩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呼吸组和按摩组对稳定心率、血压方面效果相当。联合组心率、血压分别与呼吸组和按摩组比较,P<0.05,可以看出联合组在稳定心率、血压方面,联合组的效果要优于呼吸组和按摩组。结论:1.冠脉介入术前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况。2.呼吸吐纳法、穴位按摩法和呼吸吐纳联合穴位按摩法对冠脉术前患者焦虑情况、心率、血压均有一定改善。3.呼吸吐纳法和穴位按摩法对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焦虑情况、心率和血压的效果相当。4.呼吸吐纳联合穴位按摩法对改善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焦虑情况、心率、血压的效果要优于呼吸吐纳法和穴位按摩法。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10](2021)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科室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二、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常见不适及并发症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常见不适及并发症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PCI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境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外发展现状
        2.2 国内发展现状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入路发展现状
    4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及影响
        4.1 穿刺点出血及影响
        4.2 术侧肢体疼痛及影响
        4.3 术侧肢体肿胀及影响
    5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干预现状
        5.1 术侧手部抬高干预现状
        5.2 术侧手部功能锻炼干预现状
        5.2.1 手指操干预现状
        5.2.2 握力锻炼干预现状
        5.3 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现状
        5.3.1 中药外敷干预现状
        5.3.2 穴位按摩干预现状
    6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理变化
    7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及影响
        7.1 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7.2 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影响
    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现状
    9 文献小结
    10 本研究干预方法形成的理论依据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入选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脱落病例
        2.3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方案
        3.1 对照组研究方案
        3.1.1 术前护理措施
        3.1.2 术中护理措施
        3.1.3 术后护理措施
        3.2 试验组研究方案
        3.2.1 干预措施
        3.2.1.1 情绪放松疗法
        3.2.1.2 功能锻炼
        3.2.2 干预时间
        3.2.3 干预流程
        3.2.4 注意事项
    4 评价指标
        4.1 一般资料(见附录2)
        4.2 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见附录3)
        4.3 术后术侧肢体疼痛情况(见附录4)
        4.4 术后术侧手指肿胀情况(见附录5)
        4.5 心境状态变化情况(见附录6)
        4.6 安全性指标及判定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资料收集
        6.1 资料收集前准备
        6.2 资料收集方法
    7 质量控制
        7.1 样本分组质量控制
        7.2 手术质量控制
        7.3 干预质量控制
        7.4 评价指标测量质量控制
        7.5 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8 伦理原则
    9 技术路线
    10 研究结果
        10.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0.2 两组患者干预前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数量对比
        10.3 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长和肝素使用剂量对比
        10.4 两组患者桡动脉止血器初始压力值对比
        10.5 两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对比
        10.6 两组患者术后术侧肢体疼痛情况对比
        10.7 两组患者术后术侧肢体疼痛程度对比
        10.8 两组患者术后术侧手指肿胀情况对比
        10.9 两组患者术后术侧手指肿胀程度对比
        10.10 两组患者干预前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对比
        10.11 两组患者干预后简明心境状态量表评分对比
        10.12 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10.13 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评价结果
讨论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2 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术后穿刺点出血的影响
    3 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术后术侧肢体疼痛的影响
    4 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术后术侧手指肿胀的影响
    5 实施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患者心境状态的影响
    6 围手术期干预过程的探讨
        6.1 围手术期干预过程安全性的探讨
        6.2 围手术期干预内容、干预方式、干预时间的探讨
    7 研究局限性
    8 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PCI术患者一般资料问卷
    附录3 术后穿刺点出血情况记录表
    附录4 术后疼痛情况记录表
    附录 5 术后手指肿胀情况记录表
    附录 6 简明心境状态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BPOMS)
    附录7 指导手册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冠心病行PCI术的现状
    2.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因素
    3.冠心病PCI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现状
    4.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与预后的研究现状
    5.择期PCI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PCI术后心绞痛相关的生活质量、再住院的影响
研究目的和意义
概念界定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样本量
        2.3 资料收集
        2.4 调查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2.6 技术路线
结果
    1 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
    2 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现状
    3 择期冠脉手术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西雅图心绞痛评分
    4 患者术后6个月再入院现状
    5 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水平与术后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分)的关系
    6 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与术后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分)的关系
    7 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水平与再入院率的关系
    8 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与术后再入院的关系
讨论
    1 冠心病择期PCI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
    2 冠心病围手术期焦虑现状
    3 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得分情况
    4 冠心病围手术期患者焦虑水平与术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的关系
    5 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与再入院的关系
    6 研究价值
    7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的相关调查问卷
    附录3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4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ire.SAQ)
    附录5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6)减低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文献回顾
        2. 评述
    (三) 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1. 核心概念界定
        2. 皮亚杰的儿童游戏理论
        3. 社会学习理论
    (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思路
        3. 研究方法
一、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状况
    (一) 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水平
        1. 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水平高
        2. 术前、术后先心病患儿焦虑类型不同
    (二)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焦虑表现
        1. 哭闹
        2. 害怕与照顾者分离
        3. 抗拒配合手术相关医疗准备
        4. 停止玩耍和说话
    (三)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焦虑原因分析
        1. 患儿个人原因
        2. 患儿家庭原因
        3. 社会环境原因
二、社会工作介入
    (一) 介入目的
    (二) 介入对象
    (三) 介入过程
        1. 围手术期先心病焦虑患儿的社会工作介入
        2. 先心病焦虑患儿照顾者的社会工作介入
    (四) 服务效果评估
        1. 服务对象的焦虑水平降低
        2. 服务对象获得正确的手术认知
        3. 主要照顾者掌握了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
三、反思与建议
    (一) 反思
        1. 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应关注医疗环境对患儿情绪的影响
        2. 结合患儿面临的问题进行榜样事迹创编
    (二) 开展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建议
        1. 应大力推广普及儿童医院的社会工作
        2. 进一步提升儿童医务社会工作者能力
        3. 拓展儿童医务社工服务空间
        4. 明确医务社工在医院中的角色
        5. 加强患者愈后康复服务
结语
附录
    附录 1—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家长填写)
    附录 2-儿童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 3-典型个案介入记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
        2.3 麻醉方法
        2.4 手术方法
        2.5 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6 具体指标的定义
        2.7 研究变量(测量指标)
    3 统计方法
    4 研究质量的控制
    5 伦理学原理
结果
    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1.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内容的比较
        1.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化验值的比较
        1.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入量及术后当日出入量的比较
        1.5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6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7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脱机前/SBT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8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 小时、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乳酸趋势比较
        1.9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化验值的比较
        1.10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脱机前/SBT后各项护理评估值比较
    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术后动脉血Lac临界值的计算
        3.1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3.2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
    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手术时长临界值的计算
        4.1 OPCABG患者手术时长诊断价值分析
        4.2 OPCABG手术时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的结果比较
    2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2.1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2.2 护理干预措施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术后4 小时CK-MB、c TnT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4 OPCABG手术时长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结论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循证的PCI术前访视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操作性定义
    4 概念框架
    5 研究设计
第二部分 心导管室护士对PCI术前访视知识态度现况调查
    1 研究对象
        1.1 抽样方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调查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PCI患者术前访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估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调查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PCI术前访视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证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证据质量评价标准
        1.5 证据的质量评价过程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证据的一般情况
        2.3 文献的质量评价
        2.4 证据汇总
    3 讨论
第五部分 德尔菲专家咨询确立PCI术前访视内容
    1 咨询对象
        1.1 专家的人数
        1.2 专家的遴选标准
    2 方法
        2.1 成立研究小组
        2.2 咨询问卷的形成
        2.3 专家咨询的实施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3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缩略词表
    附录二 综述
    附录三 心导管室护士对PCI术前访视知识及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四 伦理审批表
    附录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前访视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六 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工具
    附录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访视内容的构建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八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访视内容的构建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附录九 致谢
    附录十 个人简介

(9)呼吸吐纳联合穴位按摩对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焦虑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词略表
前言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评价工具
    1.5 统计学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技术路线
2.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干预前后焦虑情况比较
    2.3 干预前后患者心率的比较
    2.4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的比较
3.讨论
    3.1 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焦虑情况
    3.2 呼吸吐纳联合穴位按摩对术前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
    3.3 呼吸吐纳联合穴位按摩对术前患者心率和血压影响
    3.4 小结
4.结论
    4.1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4.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论
    1.1 ERAS定义
    1.2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
        1.2.1 术前宣教
        1.2.2 术前戒烟、戒酒
        1.2.3 术前访视与评估
        1.2.4 预康复
        1.2.5 术前营养支持
        1.2.6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1.2.7 术前禁食禁饮
        1.2.8 术前肠道准备
        1.2.9 术前麻醉用药
    1.3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1.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皮肤准备
        1.3.2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与抗应激管理
        1.3.3 术中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
        1.3.4 炎症管理
        1.3.5 气道管理与肺保护策略
        1.3.6 脑保护策略
        1.3.7 术中输液及循环管理
        1.3.8术中体温管理
        1.3.9 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1.3.1 0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3.1 1 鼻胃管的留置
        1.3.1 2 腹腔引流
        1.3.1 3 导尿管的留置
    1.4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1.5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后部分
        1.5.1 术后疼痛管理
        1.5.2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1.5.3 术后饮食
        1.5.4 术后贫血
        1.5.5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1.5.6 出院基本标准
        1.5.7 随访及结果评估
    1.6 建立ERAS评估系统
2 肝胆外科手术部分
    2.1 术前宣教
    2.2 多学科评估
    2.3 专科评估
    2.4 手术规划
    2.5 控制术中出血
        2.5.1 入肝血流阻断法
        2.5.2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2.5.3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
    2.6 损伤与感染控制
    2.7 控制手术时间
    2.8 肝胆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
    2.9 术中CLCVP、循环及容量管理
        2.9.1 实施CLCVP的方法与路径
        2.9.2 CLCVP并发症及其防治
    2.1 0 肝胆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与抗炎策略
    2.1 1 早期活动与进食
    2.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2.1 3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2.1 4 凝血功能紊乱与预防静脉血栓的管理
    2.1 5 引流管管理
    2.16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17出院标准
3 胰腺外科手术部分
    3.1 术前宣教及医患沟通
    3.2 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应用
    3.3 预康复
    3.4 术前胆管引流
    3.5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3.6 术前肠道准备
    3.7 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及碳水化合物治疗的可行性
    3.8 麻醉方法的选择
    3.9 术中液体治疗
    3.1 0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胰腺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3.1 1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PD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2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DP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3.1 4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3.1 5 PD术后鼻胃管留置的必要性评价
    3.16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作用评价
    3.17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3.18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排空延迟的防治
    3.19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
    3.20出院标准与指征
4 胃外科手术和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部分
    4.1 术前宣教
    4.2 预康复
        4.2.1 术前营养评估和治疗
        4.2.2 减重手术术前饮食管理
        4.2.3 减重手术术前血糖管理
        4.2.4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及预康复参见总论部分。
        4.2.5 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术前处理
    4.3 术前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
    4.4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4.5 麻醉方案及管理
        4.5.1 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及区域神经阻滞
        4.5.2 腹腔镜手术肌松管理
        4.5.3 内环境的管理
        4.5.4 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4.6 手术方式
        4.6.1 腹腔镜手术
        4.6.2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腹腔镜手术
        4.6.3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4.7 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的术后呼吸管理
    4.8 减重手术病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术后管理
    4.9 术后胃管的留置
    4.1 0 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
    4.1 1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
    4.1 2 术后镇痛及止吐管理
    4.1 3 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4.1 4 术后切口及引流管道的管理
    4.1 5 出院标准
5 结直肠外科手术部分
    5.1 术前宣教
    5.2 预康复
        5.2.1 术前风险评估
        5.2.2 预康复
        5.2.3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5.3 术前肠道准备
    5.4 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清饮料
    5.5 麻醉前用药
    5.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参见总论部分。
    5.7 麻醉方案及管理
    5.8 PONV的防治
    5.9 手术方式的选择
        5.9.1 腹腔镜技术
        5.9.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
        5.9.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
        5.9.4 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5.9.5 转流性造口
    5.1 0 鼻胃管
    5.1 1 预防术中低体温
    5.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5.1 3 腹腔或盆腔引流管的管理
    5.1 4 导尿管
    5.1 5 预防术后肠麻痹
    5.16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肛门功能保护与评估
    5.17术后镇痛
        5.17.1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存在术后低血压和尿潴留的风险,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镇痛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5.17.2 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5.17.3外周神经阻滞
        5.17.4镇痛辅助用药
    5.18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5.19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
    5.20评估及审查制度
    5.21出院标准及随访

四、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常见不适及并发症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对PCI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境状态的影响[D]. 唐慧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5]冠心病择期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D]. 蔡雅静. 苏州大学, 2020(02)
  • [6]减低围手术期先心病患儿焦虑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D]. 李孟燃. 云南大学, 2019(03)
  • [7]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D]. 齐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基于循证的PCI术前访视模式的构建研究[D]. 杨曾桢.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呼吸吐纳联合穴位按摩对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焦虑的干预研究[D]. 马一茁.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9)

标签:;  ;  ;  ;  ;  

围手术期心脏介入治疗常见不适及并发症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