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沈轩羽[1](2021)在《情感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情感教育属于教育的一部分,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力。高校生正处于热血青春的年纪,内心的情感较为丰富。因此,高校生的行动力受自身的情感影响。情感教育与思政教育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将情感教育引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能够调动高校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本文将对情感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以及情感教育对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情感教育应用到思政教育中的方法,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李翔[2](2021)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研究》文中认为当今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相关产物,新媒体的产生不仅代表了新技术新科技的进步发展,而且影响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学习教育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在爱国情感教育方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曾强调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优势,并指出要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式有效结合,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活力以增强时代感,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大学生爱国情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代青年爱国主义情怀中最为本质的内容。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对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研究,以新媒体及爱国情感的概念界定为起点,阐述了新媒体的特征和爱国情感的生成过程以及变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新特点,总结了在此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发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传统爱国情感教育模式和效果受到冲击、爱国情感教育资源内容庞杂、爱国情感教育资源传播管理难度大、爱国情感教育平台建设不完善等,并从新媒体、大学生个体、平台监管各个维度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根据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路径和建议,一是要提升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主客体的新媒体素养,主要包括高校教育者、大学生以及新媒体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的提升。二是要创新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方法,例如要丰富爱国情感教育资源、创新教育以及教育平台等。三是要完善大学生爱国教育内容,主要是加强理性爱国教育、完善隐性教育课程、提供个性化教育内容等。四是创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新媒体情境,优化爱国情感教育的整体环境,加强新媒体背景下的教育环境管理,构建新媒体背景下爱国情感教育的保障机制。
张宇飞[3](2021)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应用研究 ——以洛阳市区为例》文中提出本文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进行有效的探讨,并以洛阳市高中学生为例做小范围探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教育实施的媒介,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是为达到高效教育目的的手段。通过实践探究发现应用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很难对高中学生思想素质进行有效地提高。因此,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应用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以及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愈发重视。如何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研究方向的重点和趋势。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使用对他们影响极大,同时对老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样性态度,给予积极的肯定与支持。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首先是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了阐释。其次,又论述了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具有的特征,其中包括:科学性、时效性、综合性三大特性。再次从现代社会和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生活角度出发阐述了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性的价值。最后,对高中学生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整体性概述。其中包括灌输与疏导法、典型教育法、情感教育法等等。第三部分通过对比传统与现代洛阳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时代变化相趋同的特性,得出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要紧跟社会变化以及教育需求而不断发展完善。然后在第四部分中通过具体的数据展示,列举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性应用的相关对策以及个人建议。其中在论述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基础之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理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当采取的综合性教育方法。其次,又强调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后的综合评价,发挥评价对于创新改革的促进性作用。最后提出了应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双管齐下,采取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白雪[4](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时代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又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和自觉性,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必须探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形式。而感染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方式,能够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共鸣,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心理和情感认同,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染教育内涵的分析,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阐明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的功能;又基于此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的原则,以及感染教育的过程;经过调研,分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感染教育中以情感人挖掘不足,感染教育的方法单一,缺乏适用性,感染教育的渠道和载体开发利用不足,感染教育后期实践效果巩固不足;剖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部分教育者自身素质水平不高,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失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受到不良因素的挑战,社会学校家庭等尚未形成育人合力;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途径:发挥大学生参与感染教育的能动性,提高教育者运用感染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高校感染教育的实效性,营造实施感染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卢■[5](2020)在《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融入教学》文中研究指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促进个体发展服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正确的优秀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个层次的问题,这也是开展学生人文教育的基础需要。众所周知,情感教育是当前教育模式下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把情感教育发展到现代教育当中,以促进初中生的情感发展为基础,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融入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和完善。
杜逍逍[6](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研究》文中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运用情感教育可以调动师生的感性情感,充分挖掘教师、学生以及教材的情感因素,增强课堂的感染性和说服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有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在课堂上做了一些尝试,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对情感教育的了解不透彻,在具体运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具体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含义、功能、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原则和具体实施步骤。为了了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现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山东省泰安市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准确把握教材知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提升教师情感素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关注学生情感状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共建和谐师生关系。
王茜[7](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文中提出
何林[8](2020)在《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时效性,增强整体的教学工作效果。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情感教育措施,树立正确观念意识,将情感教育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领域,全面增强各方面的教育指导效果,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蒋瑀[9](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印象是抽象、空洞、枯燥。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要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必须要有所创新。运用音乐素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失为一种新颖的途径,能够在塑造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更多的接触音乐文化,通过音乐素材更好的接收知识、理解知识。本论文以某市S中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方法探究音乐素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最佳应用方法。首先阐述音乐素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概述,发掘音乐素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契合关系,以及音乐素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作用。再根据情感教育理论以及美国当代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从而阐述音乐素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化作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发现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并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则、方法,寻求适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音乐素材,构建“多学科、多互动,师生共融”的新型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新知识带来的快乐,为课堂教学添光添彩。
刁敏[10](2020)在《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作用对象,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现实的人是情感性存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包含情感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情感化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情感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情感诉求也日益强烈;此外,由于市场经济和网络交往的负面效应,使得当今社会出现情感异化、情感物化和情感缺失等问题。“情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因此,从理论上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属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以及促进人的情感发展和解决社会情感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先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是什么和内在依据问题,然后具体揭示其情感属性的本质和表现,最后指出如何彰显其情感属性的原则和路径。因此,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章是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概念与依据。通过对情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进行概念界定,以明晰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与其他属性的联系与区别来阐释为什么具有情感属性。以现实的人为立足点,从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有情感的人为作用对象、实现人的知情意信行均衡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三个维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内在依据,为后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是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本质与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既有本质规定,也有具体的外在表现。它的本质规定是在情感特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的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阶级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还有具体的外在表现,即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都体现着情感性。第三章是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彰显的原则与路径。基于前面两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概念与内在依据、本质规定与外在表现的揭示,这部分从以情育人、寓情于理、有情有义的原则以及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路径,来具体论述如何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属性。
二、浅谈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情感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
二、情感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
(一)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二)情感教育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
(三)情感教育对高校生的价值取向具有导向作用 |
(四)情感教育对高校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
三、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
(一)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
(二)利用互联网构建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平台 |
(三)组织高校生进行实践,丰富其情感体验 |
四、结语 |
(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新媒体与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 |
2.1 新媒体的相关概述 |
2.1.1 新媒体的内涵 |
2.1.2 新媒体的特征 |
2.2 爱国情感的相关概述 |
2.2.1 爱国情感的内涵 |
2.2.2 爱国情感的生成过程 |
2.2.3 爱国情感的变化发展 |
2.3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新特点 |
2.3.1 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方式更多变化 |
2.3.2 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融合化 |
2.3.3 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 |
2.4 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意义 |
2.4.1 有助于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方法与时俱进 |
2.4.2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
2.4.3 有益于增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时效性 |
2.5 小结 |
第3章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3.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问题 |
3.1.1 传统爱国情感教育模式和效果受到冲击 |
3.1.2 爱国情感教育的资源内容杂乱无序 |
3.1.3 对爱国情感教育资源的传播管理难度大 |
3.1.4 爱国情感教育平台的建设不完善 |
3.2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以新媒体为依托的新型模式的出现 |
3.2.2 以新媒体为平台的信息资源无序性 |
3.2.3 大学生借助新媒体非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
3.2.4 新媒体平台的信息监控不完备 |
3.3 小结 |
第4章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路径探析 |
4.1 提高爱国情感教育主客体的新媒体素养 |
4.1.1 加强高校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 |
4.1.2 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
4.1.3 加强新媒体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
4.2 创新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方法 |
4.2.1 优化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形式 |
4.2.2 创新大学生爱国情感课堂教育 |
4.2.3 创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平台 |
4.3 丰富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内容 |
4.3.1 加强新媒体背景下理性爱国情感教育 |
4.3.2 完善大学生爱国情感的隐性教育内容 |
4.3.3 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提供个性化内容 |
4.4 创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新媒体情境 |
4.4.1 优化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新媒体整体环境 |
4.4.2 加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的新媒体环境管理 |
4.4.3 构建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新媒体环境的保障机制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应用研究 ——以洛阳市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时代背景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与目的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概述 |
一、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释义 |
二、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的特征 |
(一)科学性 |
(二)时效性 |
(三)综合性 |
三、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的价值 |
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般性方法 |
(一)灌输与疏导方法 |
(二)典型教育法 |
(三)情感教育法 |
五、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殊性方法 |
(一)心理辅导法 |
(二)思想转化方法 |
第三章 高中学生传统与现代多样化教育方法比较 |
一、传统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状况 |
(一)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法 |
(二)传统典型教育法 |
(三)环境陶冶法 |
二、现代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状况 |
(一)疏导教育法 |
(二)实践教育法 |
(三)新媒体应用教育方法 |
第四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课堂上所运用的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
二、缺乏有效的心理辅导和预防教育 |
三、情感教育法应用不广泛 |
第五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性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
一、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应用应该遵循的原则 |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二)坚持分层次教育的原则 |
(三)以积极引导为主,班级管理为辅 |
二、针对不同年级选用最优的教育方法 |
(一)高一主要教育应用法 |
(二)高二主要教育应用法 |
(三)高三主要教育应用法 |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后的评价 |
四、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协同发展 |
结语 |
附录 A 关于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 B 关于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的内涵 |
2.1.1 感染教育 |
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染教育 |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
2.2.2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理论 |
2.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染教育思想 |
2.2.4 心理学的接受理论借鉴 |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功能 |
2.3.1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
2.3.2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2.3.3 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原则及过程 |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原则 |
3.1.1 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相结合 |
3.1.2 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
3.1.3 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 |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的过程 |
3.2.1 渗入——主体触动 |
3.2.2 共情——情绪感受 |
3.2.3 浸染——主观认同 |
3.2.4 内化——内化于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情况的调查 |
4.1.1 调查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大学生参与感染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
4.2.2 感染教育中以情感人挖掘不足 |
4.2.3 感染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 |
4.2.4 感染教育的渠道和载体开发利用不够 |
4.2.5 感染教育后期实践效果不持久 |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1 大学生对于感染教育主观能动性欠缺 |
4.3.2 部分教育者自身素质水平不高 |
4.3.3 高校对感染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够深入 |
4.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受到不良因素的冲击 |
4.3.5 社会高校家庭等尚未形成育人合力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途径 |
5.1 发挥大学生参与感染教育的能动性 |
5.1.1 加强自主学习感受理论魅力 |
5.1.2 树立理想信念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
5.1.3 涵养对于教育者的情感认同 |
5.1.4 利用新媒体资源和途径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
5.2 提高教育者运用感染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
5.2.1 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
5.2.2 发挥教育者的人格感染魅力 |
5.2.3 创设教育情境提高感染教育艺术性 |
5.2.4 运用新媒体拓展和丰富感染教育方式 |
5.3 提升高校感染教育的实效性 |
5.3.1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
5.3.2 教育主体之间形成育人合力 |
5.3.3 开发感染教育多元化实践活动载体 |
5.3.4 建设富有感染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
5.4 营造实施感染教育良好社会氛围 |
5.4.1 坚持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 |
5.4.2 优化网络育人环境 |
5.4.3 打造优秀文化作品 |
5.4.4 加强道德与法治建设 |
5.4.5 形成高校社会家庭育人合力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融入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一)情感教育融入教学的教育理念 |
(二)情感教育融入教学的教育方法 |
(三)情感教育融入教学的教育意义 |
二、加强情感教育,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 |
(一)传统灌输式教育 |
(二)情理结合式教育 |
(三)情感素质式教育 |
三、注重以景育情,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
四、结语 |
(6)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问题的提出 |
2.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小组访谈法 |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概述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含义界定 |
1.情感的含义 |
2.情感教育的含义 |
3.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含义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意义 |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认知能力 |
2.有利于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2.心理学理论 |
3.教育学理论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原则 |
1.以情施教 |
2.知情交融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实施步骤 |
1.明确情感教育目标 |
2.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
3.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
4.师生情感交流互动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教师版) |
1.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2.调查问卷的设计 |
3.调查结果分析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学生版) |
1.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2.调查问卷的设计 |
3.调查结果分析 |
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
(一) 准确把握教材知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
1.理解教材内容特点 |
2.挖掘教材情感因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 |
(二) 提升教师情感素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1.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 |
2.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
3.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 |
(三) 关注学生情感状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
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
2.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
(四)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共建和谐师生关系 |
1.师生之间互相尊重 |
2.师生加强沟通交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
附录(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教师版) |
附录(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学生版) |
致谢 |
(8)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1.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
2.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
3.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
二、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
2.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
3.积极设计课外活动 |
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
三、结束语 |
(9)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音乐素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机融合 |
2.1 音乐素材与音乐素材选择 |
2.1.1 音乐素材的内涵 |
2.1.2 音乐素材的功能 |
2.1.3 音乐素材选择及理论依据 |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结构及要求 |
2.2.1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
2.2.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 |
2.2.3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要求 |
2.3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态分析 |
2.3.1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
2.3.2 高中学生心态分析 |
2.4 音乐素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在契合关系 |
2.4.1 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音乐素材丰富教学形式 |
2.4.2 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音乐素材达成教学目标 |
2.4.3 音乐素材的选用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指引方向 |
2.5 音乐素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
2.5.1 音乐素材有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
2.5.2 音乐素材合理选用有利于加深受教育者对知识的理解 |
2.5.3 音乐素材选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
第3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现状分析 |
3.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现状调查 |
3.1.1 调查数据统计 |
3.1.2 调查结果分析 |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
3.2.1 部分教师未能将两者很好的结合 |
3.2.2 忽视教学目标而过分强调音乐作用 |
3.2.3 教师未能充分认识音乐素材对思政教学的价值 |
3.2.4 素材形式选取不恰当 |
3.3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音乐素材选择与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教师因素 |
3.3.1.1 教师群体缺乏主动开发和利用音乐素材的意识 |
3.3.1.2 教师群体围绕教学目标运用音乐素材的课堂教学能力不足 |
3.3.2 学校组织因素 |
3.3.2.1 学校过于追求功利化 |
3.3.2.2 学校缺乏组织和营造教学氛围的意识 |
3.3.2.3 学校缺乏组织教学创新的引导 |
3.3.3 学生因素 |
3.3.3.1 学生缺乏对音乐素材深层次理解 |
3.3.3.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
第4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的策略 |
4.1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音乐素材选择与应用的原则 |
4.1.1 提升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原则 |
4.1.2 符合教材内容的目标性原则 |
4.1.3 符合教学的审美性原则 |
4.2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音乐素材应用的方法 |
4.2.1 活动讨论法 |
4.2.2 问题教学法 |
4.2.3 案例教学法 |
4.3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 |
4.3.1 精选典型音乐素材 |
4.3.2 选用音乐素材紧贴学生实际 |
4.3.3 注重音乐素材启发性和科学性 |
4.4 音乐素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方案 |
4.4.1 实践课时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
4.4.2 具体实践过程 |
4.4.3 实践评价及效果对比 |
4.4.4 实践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10)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前言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概念与依据 |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情感 |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感 |
(三)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 |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内在依据 |
(一)情感是“现实的人”的重要存在特性 |
(二)情感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要素和动力 |
(三)情感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本质与表现 |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本质规定 |
(一)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 |
(二)阶级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 |
(三)现实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 |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外在表现 |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情感性 |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情感性 |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情感性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彰显的原则与路径 |
一、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彰显原则 |
(一)以情育人原则 |
(二)情理交融原则 |
(三)有情有义原则 |
二、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的彰显路径 |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素养 |
(二)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情感品质建构 |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内容 |
(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四、浅谈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情感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J]. 沈轩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10)
- [2]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情感教育研究[D]. 李翔.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应用研究 ——以洛阳市区为例[D]. 张宇飞.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教育的途径研究[D]. 白雪.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5]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融入教学[J]. 卢■. 学周刊, 2020(25)
- [6]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研究[D]. 杜逍逍. 苏州大学, 2020(03)
- [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D]. 王茜. 湖北大学, 2020
- [8]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何林.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2)
- [9]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择与应用研究[D]. 蒋瑀.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10]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属性研究[D]. 刁敏.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