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工教育中的课程设置(论文文献综述)
张伶俐[1](2021)在《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工匠精神培养得到了技工院校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热门话题,这是一大幸事。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技工院校的难点问题。对此,本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可为技工院校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本文以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如何有机融合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探寻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全面调研了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分析深层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创新性构建了别具特色的“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型,并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为例,实践验证了“船舵”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确定了“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为技工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第一部通过文献分析确定本研究的研究目标。这部分充分分析了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过程中迫切需求大量大国工匠的当前形势,指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与新时代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在全面深入梳理工匠精神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在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鲜有研究,从而准确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思路以及研究重点及创新等。第二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寻找理论支撑。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了准确界定,并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创新性构建工匠精神内涵模型,促进工匠精神与时代同步发展。对工学结合的含义做了解释,梳理了“工”与“学”的关系,明确两者结合的要求。经过充分的研究与对比,确立了建构主义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能力本位思想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确保了本文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合理性。第三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融合的现实依据。确定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高度一致性,即两者存在实现目标一致、受益对象一致、价值取向一致、本质内涵一致、实践路径一致,以及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校打造特色品牌、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第四部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广西7所技工院校的师生、6家企业的员工进行调查,以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情况。调查发现,目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存在这些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对工匠精神培养的要求不精准;二是企业参与不深入导致工匠精神培养缺乏合力;三是工匠精神渐进式成长的培养路线不清晰;四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体系不完善载体不丰富;五是工匠精神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为此,提出了系统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解决思路。第五部分创新性的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文献结合调查结果,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组成,构建了能为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指导的标准化模式。第六部分依据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解决思路,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的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为例,详细展示了重构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即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要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三版块三载体”立体化育人版块群,按“三阶递进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利用课程矩阵法优化专业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三阶段”企业实习,以及构建校企办学共同体、建立校企混编师资队伍、提升实习基地内涵建设、完善评价体系等。实践证明,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改革后该专业学生多方面发生积极变化,职业素养、技能水平显着提升,企业参与办学更加深入,对毕业生满意度显着提升,建设了一支道德高尚技能精湛的工匠之师,教学成果丰硕。
孙凯燕,格桑扎西,王霜[2](2020)在《论汽车维修专业在西藏技工教育中的生与存》文中研究指明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效教育模式。西藏技师学院是西藏地区第一所技师学院,汽车专业成功建立并稳定运行。但仍需要与当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培养当地专业师资,深化加强校企合作,掌握教育及汽车专业技术新动向,时刻考查当地汽车市场。专业只有科学规划、全局统筹,技工教育才能完成西藏地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王雪[3](2020)在《技工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研究》文中认为技工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补充,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各行各业输出德技兼备的一线技术人才。技校辅导员是技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日常事务管理者,一方面是技校生管理工作的“辅”助者,另一方面是技校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故他们的职业素养水平与技校生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加强技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对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研究,可以有效推进技工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本研究以马克思人的本质和全面发展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人力资源管理为理论基础,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并结合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情况,提出了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内涵,将技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分为了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职业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五个方面,并确立了政治素养的核心地位,构建了技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标准体系。为了解技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在第二部分通过问卷对技校辅导员的人员结构、队伍建设、学生评价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技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尚不完善,人员稳定性差,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低,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根本不能满足技工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工作需要。第三部分结合调查结果和文献研究,探究技校辅导员在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制度保障、社会重视度不高、职业认同感不高以及专业化、职业化不够等。分析其原因,可以深入了解技校辅导员的工作困境,才能实现建立一支高水平技校辅导员队伍的目标。第四部分从辅导员自身能力提升、学校与主管部门协同、整合育人资源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科学型的路径,以期长期有效地提高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技工院校辅导员队伍是技工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中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现阶段他们的职业素养水平与高校辅导员的差距很大,队伍建设存在很多困境,相关理论和课题研究也不足,尚未能完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他们也正在处于茁壮成长的阶段,有不少潜力仍待挖掘。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技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让他们成长为一支政治强、立场坚、人格正、有担当、肯付出、能力过硬的队伍,才能为技校生在学校踏进社会的这条道路上保驾护航,将他们培养成为一批能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技能型人才。
吴萍,任海坤[4](2020)在《关于技工院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技工院校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以缓解技能人才不足的窘境。但在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中大多重技能、轻文化,尤其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在技工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具体举措开展论述,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品格塑造,提升职业素养,推进高、精、尖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
陈小敏,黄彩玉,谭五丰[5](2019)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技工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技工院校化妆品技术与营销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随着世界技能大赛的热潮,技工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受困于诸多因素而与行业脱节严重。本文主要以化妆品技术与营销专业为例,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使化妆品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现有效衔接,对其它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同时对技工教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
王晶[6](2019)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以赣州技师学院模具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针对经济新常态所提出的重要改革思路,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推动供给侧改革与优化,不仅要坚持创新精神,还应积极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技工院校,面临专业精神缺乏理性支持、职业态度缺乏情感认同、人文素养缺乏价值追求等诸多新的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技工院校要重塑和培育工匠精神,需用“供给侧思维”引领实施,让工匠精神在技工教育中生根、开花、结果,进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让发展后劲持续有力。作为社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接班人,只有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强化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才能给予供给侧改革足够的生力军支持。本文以江西赣州技师学院模具专业为例,首先,深入解剖了“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并进一步分析说明了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嵌入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目标的必要性,也即意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江西赣州技师学院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最后,经过审慎研究,提出对策。本文研究成果,也可供兄弟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及技能型人才发展提供借鉴。
茹晋[7](2018)在《技工教育,制图先行——论新时代下如何改革机械制图课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作为技工院校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集空间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于一体,在培养机械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李晓红,田苗苗[8](2018)在《工匠精神与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融合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技工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也是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奠定坚实人才基础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河源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了学院如何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中,以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做法。
魏建平[9](2018)在《广州地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各个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成为通用性的计算机专业却逐渐失去优势,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也要适用新的形势。本文是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广州地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对广州地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课程体系构建、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形式、课程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提供优化思路和具体措施,并通过上述各种优化策略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为技工教育者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以适应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案例,文献,问卷调查展开。期间,参考较多国内外有关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的资料,并针对广州地区技工院校现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学生、教师、企业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人才培养体系存在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传统单一、课程设置落后、课程评价不切实际、不注重实操能力、校企合作力度不足、课程需要变革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收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单一专业技能无法适应企业需求、专业课程一成不变、理论与实际难以结合等问题及影响因素。利用访谈调查数据,进一步把造成该问题的因素划分为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形式、课程评价五大类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加技能竞赛、注重学习效果、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等十八个细化子类,并总结出四大优化改进措施。再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系统优化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出四大对策的权重排序,得到访谈时四大对策对体系的影响与计算出的结果一致,通过具体应用效果分析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最后根据层次分析法所得的改进措施排序结果提出包括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拓宽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形式的变革、课程评价调整、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改进策略,并借助该区域技工院校办公自动化方向予以应用,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廖秋苑[10](2017)在《浅析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使命。笔者从"工匠精神"内涵及重要意义谈起,结合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分析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现状,探讨语文课程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策略。
二、技工教育中的课程设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技工教育中的课程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工匠精神的国内外研究 |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研究 |
3.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育结合的研究 |
4.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五)技术路线 |
(六)研究重点与创新 |
1.研究的重点 |
2.创新点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 |
1.工匠精神 |
2.工学结合 |
3.人才培养模式 |
(二)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理论 |
2.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4.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5.能力本位思想 |
三、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融合的现实依据 |
(一)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高度一致性 |
1.实现目标一致 |
2.受益对象一致 |
3.价值取向一致 |
4.本质内涵一致 |
5.实施路径一致 |
(二)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1.有利于提升学校内涵打造特色品牌 |
2.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技双修全面发展 |
3.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 |
4.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
四、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概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 |
1.人才培养目标对工匠精神培养的要求不精准 |
2.企业参与不深入导致工匠精神培养缺乏合力 |
3.工匠精神渐进式成长的培养路线不清晰 |
4.工匠精神培养的体系不完善载体不丰富 |
5.工匠精神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 |
(四)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困境的解决思路 |
五、建构特色鲜明的“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一)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船舵”模式构建 |
(二)“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部分构成及建设要领 |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预备工匠 |
2.校企双元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
3.规划学生职业成长的三阶递进式发展路线 |
4.构建“三版块三载体”立体化育人版块群 |
5.建立“八合一”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
六、“船舵”模型的实践案例剖析 |
(一)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现有基础 |
1.专业概况 |
2.原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
(二)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要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
1.行业企业调研 |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
3.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三)构建三阶递进的“三版块三载体”立体化育人版块群 |
1.构建“三版块三载体”立体化育人版块群 |
2.按照“三阶递进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
3.课程矩阵法优化专业课程内容 |
4.系统设计“三阶段”企业实习 |
(四)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
1.打造校企办学共同体 |
2.建立校企混编师资队伍 |
3.提升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
4.完善评价体系 |
(五)实践总结 |
1.实践成效 |
2.实践启示 |
七、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关键)素质、能力表 |
附录三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
附录四 过程考核量化表 |
攻硕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论汽车维修专业在西藏技工教育中的生与存(论文提纲范文)
1 西藏地区的技工教育现状 |
2 汽车维修专业在西藏技工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
3 汽车维修专业的建立及现阶段发展 |
3.1 汽车维修专业建立 |
3.2 课程教学及班级管理 |
3.3 校企合作 |
4 专业发展建议 |
4.1 顺应地区政策,与当地汽车行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
4.2 培养当地专业师资,增加专业技术培训 |
4.3 深化加强校企合作,保障学生理论实践两手抓 |
4.4 加强内地与西藏专业交流,掌握教育及汽车专业技术新动向 |
4.5 时刻考查当地汽车市场,确保学生稳定顺利就业 |
5 总结 |
(3)技工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相关基础理论 |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 |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二节 技校辅导员的基本特征 |
一、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 |
二、技校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
三、技校辅导员的职责特点 |
第三节 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概念界定 |
一、界定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概念的必要性 |
二、界定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概念的依据 |
三、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概念的内涵 |
第四节 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标准体系的构建 |
一、政治素养标准 |
二、职业道德素养标准 |
三、专业知识素养标准 |
四、职业能力素养标准 |
五、身心素养标准 |
第二章 技工院校辅导员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一、调研方案设计 |
二、调查问卷分析 |
第二节 技校辅导员现状分析 |
一、学历水平偏低 |
二、专业知识匮乏 |
三、队伍稳定性差 |
四、工作指导性文件少 |
第三章 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
一、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制度不健全 |
二、社会对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
三、技工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
四、缺失职业认同感 |
第二节 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技校教师用人制度的局限性 |
二、缺乏辅导员工作规范和管理机制 |
三、缺乏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理念 |
四、存在“保姆式”工作误区 |
第四章 提升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路径 |
第一节 提升技校辅导员履职能力 |
一、明确角色定位 |
二、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理念,增强政治素养 |
三、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
第二节 提升技校辅导员专业化素养 |
一、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 |
二、加强专业化导向的系统培训 |
三、搭建多元化的成长发展平台 |
第三节 提升技校辅导员职业化素养 |
一、完善人才选聘制度 |
二、规范培训考评制度 |
三、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
四、改革人才晋升制度 |
第四节 提升育人资源的整合能力 |
一、合理利用朋辈辅导与互助 |
二、全面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 |
三、积极推动“三全育人”常态化 |
四、对接思政课程,统合课程育人 |
五、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调查问卷(辅导员版) |
附录2 技校辅导员职业素养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3 技校辅导员访谈提纲 |
后记 |
(4)关于技工院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工院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利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品格塑造 |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利于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 |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利于推进技工院校高、精、尖人才培养步伐 |
二、技工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
(一)技工院校重技能、轻文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 |
(二)技工院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 |
(三)技工院校缺乏专业师资队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不明显 |
三、技工院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
(一)加快教学改革步伐,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二)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
(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四)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
(5)基于工作过程的技工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技工院校化妆品技术与营销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化妆品技工教育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
2 技工教育中化妆品技术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
2.1 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化妆品技术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
2.1.1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
2.1.1. 1 体现工学一体、校企合作 |
2.1.1. 2 实现产学结合、自我调整 |
2.1.2 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 |
2.1.2. 1 进行院校、行业、企业调研 |
2.1.2. 2 确定化妆品技术与营销专业定位 |
2.1.2. 3 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
2.2 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化妆品技术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管理 |
2.2.1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落实课程内容 |
2.2.2 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保障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 |
2.2.3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和考核方法 |
3 结论 |
(6)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以赣州技师学院模具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综述 |
1.2.1 “工匠精神”的价值探析研究 |
1.2.2 技工教育与工匠精神研究 |
1.2.3 国外的工匠精神研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再解读 |
2.1 工匠精神的概念 |
2.1.1 “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 |
2.1.2 “工匠精神”的基本涵义 |
2.1.3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
2.2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
2.3 工匠精神是供给侧题中应有之意 |
第3章 赣州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与归因 |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3.1.1 样本校概述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研内容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赣州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
3.3.1 工匠精神理念并未真正深入师生之心 |
3.3.2 学生认知度不高 |
3.3.3 技师学校的日常教学中缺少“工匠精神”因素 |
3.3.4 师资团队缺乏具有高水平的人才 |
3.4 赣州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传统观念下社会普遍轻视技工教育 |
3.4.2 缺乏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支撑 |
3.4.3 职业精神相关课程设置不成熟 |
第4章 技师学院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
4.1 牢固树立全新理念,凝聚技工学院普遍共识 |
4.2 积极开展技工培养,提高技术型人才的质量 |
4.3 以校园文化为引导,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
4.4 课程体系重点建设核心课程 |
4.5 在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因素 |
4.6 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培育方法 |
4.7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技工教育,制图先行——论新时代下如何改革机械制图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二、机械制图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
三、如何在新时代下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 |
(8)工匠精神与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融合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工教育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1. 重要性: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
2. 必要性:技工教育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一致性 |
二、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融合的策略 |
1.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
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
3. 构建理实合一课程群 |
4.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
三、小结 |
(9)广州地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现状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2 现状分析 |
3 广州地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调查 |
3.1 人才培养体系现状调查 |
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 广州地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要素分析 |
4.1 体系优化模型的构建 |
4.2 构建准则层M-N-O |
4.3 系统要素权重分析 |
5 广州地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实现策略 |
5.1 专业培养目标 |
5.2 人才培养方式 |
5.3 课程体系的构建 |
5.4 教学形式变革 |
5.5 课程评价调整 |
5.6 教师队伍的建设 |
6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的应用 |
6.1 依据企业需求设定课程模块 |
6.2 办公自动化方向培养目标 |
6.3 课程内容 |
6.4 教学方式 |
6.5 实习实训 |
6.6 应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10)浅析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
二、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状况 |
1. 心浮气躁, 缺乏理想目标。 |
2. 眼高手低, 缺乏工作毅力。 |
3. 墨守成规, 缺乏改革创新。 |
三、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1. 学习不重视语文教育。 |
2. 语文课程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实际需求。 |
3. 语文课程和教学脱离就业和岗位需求。 |
4. 中技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
四、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在培养“工匠精神”中的地位与作用 |
五、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策略 |
1. 结合专业实际, 挖掘工匠精神内容, 形成校本教材。 |
2. 结合职业精神要求, 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教育内容。 |
3. 拓展教学内容, 增设语文综合实践课程。 |
4. 借助校企合作, 渗透工匠精神。 |
四、技工教育中的课程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张伶俐.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论汽车维修专业在西藏技工教育中的生与存[J]. 孙凯燕,格桑扎西,王霜.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0(04)
- [3]技工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研究[D]. 王雪.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4]关于技工院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J]. 吴萍,任海坤. 现代职业教育, 2020(11)
- [5]基于工作过程的技工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技工院校化妆品技术与营销专业为例[J]. 陈小敏,黄彩玉,谭五丰. 广东化工, 2019(13)
- [6]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以赣州技师学院模具专业为例[D]. 王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7]技工教育,制图先行——论新时代下如何改革机械制图课程[J]. 茹晋.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8(12)
- [8]工匠精神与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融合的探讨[J]. 李晓红,田苗苗. 职业, 2018(25)
- [9]广州地区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研究[D]. 魏建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8(01)
- [10]浅析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和培养[J]. 廖秋苑. 人才资源开发, 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