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浅析

银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浅析

一、浅析柳毒蛾生物特性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赖淑丽,赖淑艳[1](2020)在《杨雪毒蛾的生物学习性及其近缘种的中-拉名称订正与鉴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杨雪毒蛾是我国杨树分布区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其发生与危害呈逐渐加重趋势。正确使用名称和鉴别虫种对有效管理害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杨雪毒蛾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就杨雪毒蛾及其近缘种的中-拉名称订正与鉴别进行阐述,以期为杨雪毒蛾的研究提供借鉴。

徐梅卿[2](2019)在《中国寒温带、温带地区主要森林害虫种类及其防治》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概述东北林区寒温带、温带森林在我国的重要性和主要森林害虫18种,对每一种类介绍其分布、危害状况、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指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具体内容和优点,建议把防治措施列入生态控制的系统中,确保东北森林的健康生长。

马睿[3](2019)在《垣曲县林业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要]以垣曲县山西土白蚁、柳毒蛾、木橑尺蠖3种森林害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线路踏查、标准地调查等方式,对这些森林害虫的发生规律、越冬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张翌楠,王福海,许士文,杨忠岐[4](2019)在《北京地区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常见种类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对北京地区农林业害虫中重要的52种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对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赤眼蜂Trichogramma.spp.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 5种常见天敌昆虫在北京地区的应用进行论述,为推广应用天敌昆虫,对害虫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保护生态环境,保证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阿依努尔·阿木尔哈孜[5](2016)在《柳毒蛾在新疆人工林发生情况调查研究及防控措施》文中认为介绍了该虫害在新疆各地区的为害特点、调查方法及防控措施等,为尽快控制其危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曾凡勇[6](2016)在《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森林保护学科自20世纪初萌芽,经过1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21世纪的今天,回顾过去110多年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理清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且对于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老一辈学者们积累了丰富的本底资料,但是,尚未有人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将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通过书籍、期刊、网络、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与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和科学研究相关的文献和史料。作者利用历史与逻辑、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获得的文献、史料、访谈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每个时期学科的特点,作者把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期(1949年以前)、形成期(1950-1976年)、发展期(1977-1999年)和完善期(2000-今)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学科的历史沿革、科学研究进展、教材和专着、重大科技成果、政府部门颁布的法律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经过110多年的发展,我国森林保护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过程一波三折,到今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学科定位日益清晰、学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科学研究成效显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国际合作得到加强等,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森林保护专门人才,产出了一大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用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国土生态安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研究,发现了学科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促进学科发展的5条政策建议、5个发展方向以及12个重点研究领域,对于我国森林保护学科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王爱清,邢秀云,阿日贡塔娜,苗文娅[7](2015)在《乌审旗2015年上半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下半年趋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详细阐述了乌审旗2015年上半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分析了上半年全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预测了全旗下半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吴秀花,魏春光,特木钦,刘洁,田昕,田润民[8](2015)在《固沙灌木平茬现状及平茬控制钻蛀性害虫探讨》文中指出平茬是将植株地上部分伐除,促使新枝萌发的一种营林抚育措施,是维持灌木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适时、适当的平茬,不仅能促进林木再生,防止或延缓灌木林的自然衰退,而且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尤其是蛀干性害虫的危害。本文概述了几种固沙灌木的平茬及平茬防治钻蛀性害虫的现状,以期更好地促进平茬兼防治病虫害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孙鹏举,骆有庆,姚东华,刘春亮,宗世祥[9](2015)在《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文中指出为有效控制柳毒蛾Leucoma salicis对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为害,深入了解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种群空间结构,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年龄沙柳林地中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柳毒蛾幼虫和蛹的数量在沙丘顶部最多,每丛沙柳中分别为17.03±5.15和15.24±5.26头,与在沙丘底部的数量分布差异不显着;在多年生沙柳林地内的数量分布最多,每丛分别为20.31±2.39和18.02±3.19头,与2年生沙柳林地内的数量分布差异极显着。沙丘顶部多年生沙柳、沙丘顶部和底部2年生沙柳上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条带状分布,聚集斑块由聚集中心区域向四周逐渐减小;沙丘底部多年生沙柳上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不同样地内,柳毒蛾蛹和幼虫在沙柳上的空间分布相同。

孙鹏举[10](2015)在《沙柳上三种害虫的危害特性及空间格局研究》文中认为沙柳(Salix psammophila)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防风固沙树种,但近年来受到柳毒蛾(Leucoma salicis)、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和柳筒天牛(Oberea oculata)的严重危害。为明确3种害虫的危害特性、空间分布以及相互之间的危害关系,本文分别采用生物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如下:(1)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特性:柳毒蛾幼虫和蛹的数量在沙丘顶部最多,每丛沙柳中分别为17.03±5.15和15.24±5.26头,但与在沙丘底部的数量分布差异不显着;在多年生沙柳林地内的数量分布最多,每丛分别为20.31±2.39和18.02±3.19头,与2年生沙柳林地内的数量分布差异显着。沙丘顶部多年生沙柳、沙丘顶部和底部2年生沙柳上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均呈聚集条带状分布,聚集斑块由聚集中心区域向四周逐渐减小;沙丘底部多年生沙柳上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不同样地内,蛹和幼虫在沙柳上的空间分布相同。(2)沙柳木蠢蛾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沙柳木蠹蛾主要以幼虫为害沙柳根部,单丛受害沙柳中,幼虫数量达5头以上的占91.2%,且存在不同龄幼虫危害同一丛沙柳的现象;幼虫在沙柳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根基部以下10~40 cm,占78.57%;幼虫的种群密度与沙柳根径大小和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点主要在样地的东北和西南方向,且从这两区域向其它方向扩散。(3)柳筒天牛幼虫的危害特性和空间格局:柳筒天牛幼虫在单一蛀道内危害沙柳,其危害主要集中在沙柳基部,蛀道分布在地上10~15cm处和地下5-8cm处。柳筒天牛幼虫主要危害地径0.71~1.Ocm的沙柳,且多分布在沙丘底部和迎风沙丘。分析沙丘顶部和沙丘底部2块样地柳筒天牛幼虫的数量可知,柳筒天牛在沙丘底部危害率要高于沙丘顶部,幼虫虫口密度分别达到2.53±0.27和1.84±0.20头,且差异显着。柳筒天牛幼虫在沙丘底部呈现聚集分布,在沙丘顶部呈现随机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空间分布类型差异较为明显,但在两块样地内都呈现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呈现大量聚集的现象。(4)3种害虫危害特性及空间分布的对比分析:3种害虫都以幼虫危害沙柳,无论在同一年份不同地域内,还是在不同年代同一地域内,3种害虫都具有在沙丘的迎风面和沙丘顶部聚集危害的特征;结合空间分布图和3种害虫在3块样地内的相关性表明:柳毒蛾幼虫危害与沙柳木蠢蛾幼虫危害呈现正相关;柳毒蛾幼虫危害与柳筒天牛幼虫的危害呈现负相关,沙柳木蠹蛾幼虫的危害与柳筒天牛幼虫的危害呈现负相关。

二、浅析柳毒蛾生物特性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柳毒蛾生物特性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杨雪毒蛾的生物学习性及其近缘种的中-拉名称订正与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 杨雪毒蛾的生物学特性
2 杨雪毒蛾及其近缘种中-拉名称的订正
3 杨雪毒蛾及其与近缘种雪毒蛾的鉴别

(2)中国寒温带、温带地区主要森林害虫种类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落叶松毛虫
2 落叶松鞘蛾
3 落叶松球果花蝇
4 落叶松八齿小蠹
5 落叶松球蚜
6 红松球蚜
7 松十二齿小蠹
8 红木蠹象
9 哈氏松茎象
1 0 樟子松木蠹象
1 1 云杉大墨天牛
1 2 榆紫叶甲
1 3 舞毒蛾
1 4 黄褐天幕毛虫
1 5 杨毒蛾
16柳毒蛾
17杨二尾舟蛾
18杨干隐喙象

(3)垣曲县林业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查阅
        1.2.2 观察
        1.2.3 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森林害虫生物学特性
        2.1.1 山西土白蚁
        2.1.2 柳毒蛾
        2.1.3 木橑尺蠖
    2.2 防治对策
3 研究结论
    3.1 结论
        3.1.1 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监测
        3.1.2 加强检疫
        3.1.3 改进防治手段
    3.2 建议

(4)北京地区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常见种类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地区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
    1.1重要性寄生性天敌昆虫
    1.2一般性寄生性天敌昆虫
2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应用及展望

(5)柳毒蛾在新疆人工林发生情况调查研究及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发生与危害
2 调查方法
3 调查与防控结果
4 为害特点
5 生物学特性
6 虫情调查方法
    6.1 越冬期调查
    6.2 发生期调查
    6.3 成虫期调查
7 预测预报
8 防控措施
    8.1 人工防治
    8.2 生物防治
    8.3 物理防治
    8.4 药物防治

(6)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几个定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 研究目标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分析法
    1.4.2 专家访谈法
    1.4.3 综合分析法 第二章 萌芽期(1949年前)
2.1 历史沿革
    2.1.1 我国古代对资源昆虫的利用
    2.1.2 我国古代对害虫的防治
    2.1.3 我国近代昆虫学的兴起
    2.1.4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的萌芽
2.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2.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2.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2.2.3 教材和专着
2.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2.3.1 国立中央大学
    2.3.2 江苏昆虫局
    2.3.3 上海商检局
    2.3.4 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
    2.3.5 中央林业实验所
2.4 政府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形成期(1950-1976年)
3.1 历史沿革
3.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3.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3.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3.2.3 教材及专着
3.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3.3.1 中央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
    3.3.2 中国森林病虫通讯
3.4 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3.5.1 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3.5.2 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完善
    3.5.3 科学研究系统深入
    3.5.4 防治理念由化学防治向综合治理转变 第四章 发展期(1977-1999年)
4.1 历史沿革
4.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4.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4.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4.2.3 教材及专着
    4.2.4 重大科技成果
4.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4.3.1 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
    4.3.2 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
    4.3.3 森林保护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4.3.4 森林病虫害生物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4.4 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4.5.1 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4.5.2 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4.5.3 国际交流得到加强
    4.5.4 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4.5.5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第五章 完善期(2000至今)
5.1 历史沿革
5.2 森林保护学研究进展
    5.2.1 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
    5.2.2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
    5.2.3 教材及专着
    5.2.4 重大科技成果
5.3 重要学术组织及机构
    5.3.1 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
    5.3.2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3.3 昆嵛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5.3.4 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
5.4 政府部门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5.5.1 科研成果产出丰硕
    5.5.2 教学体系日趋完善
    5.5.3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着
    5.5.4 国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广泛
    5.5.5 人才培养成效显着 第六章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6.1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取得的主要成绩
    6.1.1 学科定位日益清晰
    6.1.2 学科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6.1.3 科学研究成效显着
    6.1.4 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6.1.5 国际合作得到加强
6.2 我国当代森林保护学科的研究特征
    6.2.1 研究目标紧扣国家需求
    6.2.2 研究对象从病原或害虫个体到整个生态系统
    6.2.3 研究尺度从基因、细胞至全球
    6.2.4 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融合
    6.2.5 防控理念与时俱进
6.3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迅速发展的原因
    6.3.1 国家的高度重视
    6.3.2 林业生产的稳步增长
    6.3.3 林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起
    6.3.4 交叉学科和通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6.3.5 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引入
6.4 我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4.1 基础研究力量薄弱
    6.4.2 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6.4.3 创新平台建设投入不足
    6.4.4 国际合作交流有待加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学科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发展方向建议
7.1 促进森林保护学科发展的政策建议
    7.1.1 加大国家财政投入
    7.1.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7.1.3 强化基础研究
    7.1.4 凝练学科方向
    7.1.5 追踪国际前沿
7.2 森林保护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7.2.1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
    7.2.2 多学科交叉融合
    7.2.3 重大森林病虫害自我调控机理
    7.2.4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及生物安全
    7.2.5 重大森林病虫害人为调控措施
7.3 森林保护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建议
    7.3.1 基础研究方面
    7.3.2 应用研究方面
7.4 结论与讨论
    7.4.1 结论
    7.4.2 讨论
7.5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固沙灌木平茬现状及平茬控制钻蛀性害虫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固沙灌木平茬现状
2平茬控制钻蛀性害虫
3结语

(9)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2.1柳毒蛾幼虫和蛹的调查方法
        1.2.2地统计学的分析方法
    1.3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柳毒蛾幼虫和蛹的数量分布
        2.1.1幼虫
        2. 1. 2 蛹
    2.2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
        2.2.1幼虫
        2. 2. 2 蛹
3讨论

(10)沙柳上三种害虫的危害特性及空间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沙柳的重要性
    1.2 沙柳上3种害虫的研究进展
        1.2.1 柳毒蛾的研究进展
        1.2.2 沙柳木蠹蛾的研究进展
        1.2.3 柳筒天牛的研究进展
    1.3 空间格局研究与应用
        1.3.1 空间格局的概念及经典研究方法
        1.3.2 地统计学及其在昆虫生态学中的应用
        1.3.2.1 定量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相关性
        1.3.2.2 空间插值或估值
        1.3.2.3 分析种群动态的时空规律性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柳毒蛾的危害及空间分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1 调查方法
        2.1.2.2 分析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柳毒蛾幼虫和蛹的数量分布
        2.2.1.1 幼虫
        2.2.1.2 蛹
        2.2.2 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
        2.2.2.1 幼虫
        2.2.2.2 蛹
    2.3 小结与讨论
3 沙柳木蠹蛾的危害及空间分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研究方法
        3.1.2.1 调查方法
        3.1.2.2 分析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沙柳木蠢蛾幼虫的危害
        3.2.2 沙柳木蠹蛾幼虫在沙柳上的分布
        3.2.3 沙柳木蠹蛾幼虫的空间格局
    3.3 小结与讨论
4 柳筒天牛的危害及空间分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研究方法
        4.1.3 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危害特性
        4.2.2 柳筒天牛幼虫在沙柳上的分布
        4.2.3 柳筒天牛幼虫的空间格局
        4.2.3.1 沙丘顶部
        4.2.3.2 沙丘底部
    4.3 小结与讨论
5 三种害虫在空间分布上的关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调查方法
        5.1.3 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三种害虫的危害分析
        5.2.2 半变异函数分析
        5.2.3 相关性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四、浅析柳毒蛾生物特性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杨雪毒蛾的生物学习性及其近缘种的中-拉名称订正与鉴别[J]. 赖淑丽,赖淑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0)
  • [2]中国寒温带、温带地区主要森林害虫种类及其防治[J]. 徐梅卿. 温带林业研究, 2019(04)
  • [3]垣曲县林业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 马睿. 山西林业, 2019(04)
  • [4]北京地区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常见种类的应用[J]. 张翌楠,王福海,许士文,杨忠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9(02)
  • [5]柳毒蛾在新疆人工林发生情况调查研究及防控措施[J]. 阿依努尔·阿木尔哈孜. 种子科技, 2016(08)
  • [6]中国森林保护学科发展历程研究[D]. 曾凡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02)
  • [7]乌审旗2015年上半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下半年趋势预测[J]. 王爱清,邢秀云,阿日贡塔娜,苗文娅.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5(04)
  • [8]固沙灌木平茬现状及平茬控制钻蛀性害虫探讨[J]. 吴秀花,魏春光,特木钦,刘洁,田昕,田润民. 中国森林病虫, 2015(06)
  • [9]柳毒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J]. 孙鹏举,骆有庆,姚东华,刘春亮,宗世祥.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4)
  • [10]沙柳上三种害虫的危害特性及空间格局研究[D]. 孙鹏举.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标签:;  ;  

银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