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同步带测长机及控制系统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韩天雨[1](2021)在《基于机器视觉的丝杠螺距误差检测方法与装置研究》文中认为丝杠作为一种能够实现传动、定位及测量功能的工件,在机械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螺距作为衡量丝杠质量及精度的重要指标,其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丝杠的精度,因此对于丝杠螺距误差的检测尤为重要。随着机器视觉技术日益成熟,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丝杠螺距误差具有造价低、精度高、非接触等优点,为实现自动化检测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检测丝杠螺距误差的视觉装置只能对特定规格的丝杠进行检测,普适性较差,繁冗复杂的数据处理算法也无法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建立具有广泛适用、便捷高效的丝杠螺距误差检测装置对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装置结合光学系统与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对丝杠图像进行实时采集与数据处理,在基于Labview的可视化平台上实时显示螺距值及相应的误差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实现对各种规格丝杠螺距误差的检测。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检测系统的检测任务及精度要求,探讨并选定匹配本装置设计要求的硬件设备、检测方法及搭建方案。为优化机械结构,提出采用双轨同步结构驱动工业相机(双远心镜头)和平行光源的方案;采用背光照明方式,设计光路对比实验并搭建万向光路平台解决丝杠图像投影失真问题。(2)依靠图像拼接技术扩大目标图像范围,得到完整螺距。考虑拼接准确度、精度、效率等因素,提出一种适合具有重复特征的大幅面丝杠工件的自动拼接算法。利用相位相关算法解得粗配准点,并在粗配准点1.5×1.5(pixel)邻域范围内利用矩阵乘法的单步离散傅里叶变换定位亚像素配准点,根据配准点对的映射关系,构建待拼接图像之间的投影变换模型,建立拼接图像的新坐标系完成图像拼接。(3)为实现对丝杠边缘的精确定位,针对丝杠材质反光引起的丝杠边缘处存在“模糊“的问题,改进传统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和拟合技术相结合的亚像素边缘定位方法。通过形态学边缘提取方法定位到整像素丝杠边缘,利用图像分割技术提取目标图像,细化边缘至单个像素,并由拟合技术细分边缘像素以达到亚像素定位目的。(4)基于Labview开发丝杠螺距误差自动化检测软件。包括登陆界面子Ⅵ、相机配置子Ⅵ、基于内嵌VISA设计模块编写自动控制驱动平台以及相机采集频率的子Ⅵ、图像处理子Ⅵ,并根据丝杠螺距计算方程利用Matlab接口建立误差曲线方程。(5)为验证所设计检测装置的可行性,以包括滚珠丝杠样本和梯形丝杠样本在内的7个样本作为验证,并在济宁博特精工公司使用本装置完成对样本螺距误差的实地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单个螺距的重复性误差大都稳定在7 μm内,与标准仪器JCS-040A检测结果对比得到的相对误差范围在0.0001%~0.0418%。检测结果与标准仪器JCS-040A的检测结果接近,证实了本装置的可靠性,表明其具备工业实用价值。
韩振玉[2](2020)在《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评价与三维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胶西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丰富,探明资源储量约占整个胶东地区的90%以上。金矿床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和石英脉型(玲珑式)为主,矿床受中生代岩浆岩和NE—NNE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多数矿床分布于岩体边缘、NE—NNE向主干断裂带内及其下盘次级断裂中,主要成矿带由三山岛金矿带、焦家金矿带和招远-平度金矿带组成。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主矿体资源量的枯竭,寻找接替资源和深部找矿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受经济成本的制约,以钻探为主的传统找矿方法难以再有突破;而以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成矿预测为代表的深部找矿新技术开始应用到找矿工作中。三维成矿预测是在综合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规律的基础上,依托地质勘查数据、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等综合多元找矿信息的不断完善,针对金矿集中区深部隐伏矿体开展找矿研究,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促进金矿集中区深部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和“定概率”的找矿预测研究和评价。本次研究选取了焦家金矿带和招远-平度金矿带中南段为重点区域,在焦家带的南延部位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激电测量剖面测量,对焦家带南延位置实施了验证,将焦家金矿带进一步向南延伸约3km;在招远-平度金矿带中南段通过开展1:5万重力测量和1:5万磁法测量,根据地质解译成果,在大尹格庄-夏甸金矿田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构造叠加晕研究,推断了招远-平度金矿带在第四系覆盖区下的南延部位。在焦家成矿带上勘查深度最深的纱岭矿区、招贤矿区以及招远-平度成矿带中南段大尹格庄、夏甸等矿区采集了钻孔内样品,开展了黄铁矿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包裹体成分分析、包裹体测温、多手段同位素分析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S和He-Ar同位素、载金矿物黄铁矿研究,认为研究区金矿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类型是H2O-CO2混合流体,含少量CH4,是一种中温、中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晚期盐度降低,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成矿过程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主成矿期有地幔流体的参与,晚期有较多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过程与岩浆期后巨大规模和深度的热液交代蚀变有关,是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蚀变型金矿床。在分析了矿体赋存规律、侧伏规律等因素对金矿化富集控制作用的基础上,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方法”开展三维建模,应用“三维证据权法”和“三维信息量法”对深部矿体开展定位、定量、定概率一体化的三维预测,建立了焦家成矿带和大尹格庄-夏甸地区三维地质模型。本次三维建模实现了胶西北金矿集中区的三维可视化,是传统的二维找矿向三维找矿预测的新突破。利用三维预测模型,圈定了6处找矿靶区,在焦家金成矿带深部的两处靶区实现了“定位”“定量”预测,证明了焦家带深部巨大的找矿潜力,利用本次研究布设的钻孔共圈定矿体27个,新增资源量x吨,达到特大型金矿规模。焦家成矿带和大尹格庄-夏甸地区三维成矿预测的成功应用,为整个胶西北地区深部找矿研究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法。
王涛[3](2020)在《钢厂棒材精整线二级过程控制与调度系统的研究开发》文中指出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如ERP)和自动化技术(如PLC)在企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然而两者之间的无缝配合却是企业用户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论文采用可变性聚类分组方式和典型的禁忌搜索算法,对生产线二级过程控制与调度系统进行研究,主要包括:首先,为解决钢厂多车场行车运输管理问题延生出多车场车辆调度(MDVRP)问题,将多车场车辆调度问题转换成单车场车辆调度问题,然后求解各个单车场车辆调度问题,提高了求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了 MDVRP问题求解精度,降低了求解时间。其次,为解决调度系统启、停界限问题,将安全库存理论引入钢厂棒材调度系统中,分析计算调度启动、停止阈值问题。再次,为提高钢厂多生产线过程控制管理效率,进行了生产线的生产计划调度管理、物料跟踪、过程控制及与MES的连接研究。通过OPCServer采集现场PLC数据,并将数据保存到远程数据库服务器,二级生产管理系统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的将生产过程信息发送到MES端,为计划层和执行层提供数据支撑,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C/S架构的管理系统,具备多车场车辆调度、生产计划调度,物料跟踪、设备管理、工装管理、通讯管理、绩效管理等模块,实现了生产计划的过程控制管理。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钢厂ERP系统与精整线过程控制系统有机无缝的连接。图[46]表[12]参[77]
周宏[4](2019)在《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汽车同步带是汽车发动机正时传动系统中重要的传动件,其齿形尺寸参数对同步带的带齿啮合、传动噪声及使用寿命具有直接影响,故为确保汽车同步带产品质量,需要对汽车同步带齿形尺寸参数进行检测,目前常见的齿形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大、只适用于抽检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汽车同步带产品质量的提高。通过对目前常见的汽车同步带齿形尺寸参数测量方法的分析,并结合工业生产中机械零件结构尺寸的测量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三角法的非接触式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方案。根据非接触式同步带齿形测量方案设计了以齿形测量系统、主传动系统、张紧力施加系统为关键部件的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并对装置的控制系统和软件测量操作界面进行了设计,分析了装置存在的系统误差。针对激光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的汽车同步带齿形轮廓数据,提出了由数据预处理、特征点提取、数据分离和轮廓分段拟合组成的齿形参数获取方案。基于斜率差分特征点提取改进算法,对ZA型汽车同步带齿形轮廓进行特征点提取及分割,提高了齿形轮廓特征点提取和数据分离精度。通过将本文设计的齿形装置对ZA型汽车同步带齿形参数测量结果与商用电子显微镜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齿形测量装置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本文研制的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测量速度快,测量结果准确可靠,该装置的研发对提高国产汽车同步带齿形精度,降低传动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具有重要意义。
许彦鹏[5](2018)在《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是当前世界大型矿山提升设备认可的安全控制技术,逐渐成为大型矿井提升系统的重要配套系统。目前,我国井工煤矿生产过程,主要依靠矿井提升机进行生产作业,因此矿井提升与制动的安全可靠性对矿井的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井提升机提升运输任务,涉及财产及人身安全。因此,我们在关注矿井提升速度与效率的同时,更要重视矿井提升系统的安全制动性能。制动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提升的咽喉设备环节。目前国内矿井提升设备大多数采用的是恒力矩制动控制,但是这种制动控制方式在可靠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和不足。在提升机出现故障时,制动过程不平稳,极大降低了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科技的发展,制动技术不断的更新,使矿井引进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系统,虽然提高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但其耗费过多。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克服上面缺点,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本文以神华宁煤集团石槽村矿副井提升机恒减速制动系统为例,针对提升制动安全存在的问题采用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方式,从恒减速制动控制原理入手,探讨了其基于网络化PLC控制方案和基于智能控制的模糊控制策略。文中从其系统组成、控制策略和现场运行情况研究分析,其采用性能稳定的恒减速制动,并备用两路二级制动回路,并且采用安全可靠的配套电控系统,使系统具有高程度智能化、好的安全制动性、全方位安全保护和故障监控措施等特点,其大大提高矿井提升机安全运行水平,在矿井提升机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领域满足了提升设备对于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的需求,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杨顺根[6](2016)在《中国橡机工业百年(四)》文中指出采用纪实的手法,全面叙述了橡机工业从解放前使用日美产橡胶机械为主一直到现代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历史发展,系统的介绍了各类橡胶机械和工艺技术等发展概况,论述了中国橡胶机械工业和橡胶机械产品百年来艰难的发展历程和当今的中国橡机水平。
史春阳[7](2016)在《汽车同步带数控精密测长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汽车同步带的发展历程,系统的分析了汽车同步带的传动过程,明确了汽车同步带测长机的测长原理及测长过程。本文针对以往的汽车同步带测长机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整个设计思路将以FPGA芯片EP1C6Q240C8为核心,用芯片EP1C6Q240C8对光栅尺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非接触激光测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采集,采集到数据之后,FPGA芯片把采集到的数据传给AVR,AVR单片机接收到数据之后依次将数据传给工控机进行处理,工控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出控制指令和生成测长结果,并对测长结果进行储存。整个测长机主要是对汽车同步带的长度及横向摆动量进行测量,根据设计方案,对汽车同步带长度的测长精度可以达到±0.01mm,对汽车横向摆动量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mm。并在最后对本文所设计的汽车同步带数控精密测长机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验证了整个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并且在有些方面弥补了国内汽车同步带测长机的空白,并且本次设计的汽车同步带数控精密测长机的技术指标为GB12734—2003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力敏[8](2013)在《测长机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业测控领域中,常常会碰到使用高精度的大尺寸自动测量的一些问题,随着当前测量技术的发展,对各类精密仪器的加工精度以及测控系统的精度、效率的要求都不断提高。文中简单介绍了测长机的工作原理,并从两种测控技术(直流电机控制技术和交流电机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
张大为[9](2008)在《同步带传动静态性能与动态性能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系统归纳总结同步带国内外发展的基础上给出了同步带传动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分析了同步带传动多边效应对传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同步带静态性能分析评价因素,并设计、加工了汽车同步带数控高精度测长机,给出了同步带节距、齿高、齿形角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其测量分析结果为设计同步带成型模具用滚刀设计提供了依据。进行了同步带传动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的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同步带传动动态性能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影响同步带传动寿命因素,对同步带的生产和性能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吴贻珍[10](2006)在《中国传动带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续)》文中研究表明
二、大型同步带测长机及控制系统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同步带测长机及控制系统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视觉的丝杠螺距误差检测方法与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丝杠检测方法和途径的研究现状 |
1.2.1 丝杠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2.2 丝杠检测途径研究现状 |
1.3 基于机器视觉的丝杠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1 机器视觉技术概述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丝杠螺距误差检测装置整体设计 |
2.1 检测装置布局 |
2.2 硬件系统 |
2.2.1 机械系统 |
2.2.2 步进控制系统 |
2.2.3 图像采集系统 |
2.2.4 光照系统 |
2.3 软件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丝杠图像信息获取与亚像素拼接技术研究 |
3.1 丝杠图像信息获取 |
3.1.1 丝杠图像成像的原理 |
3.1.2 丝杠图像的变换模型 |
3.2 图像拼接的相关技术 |
3.2.1 图像配准技术 |
3.2.2 图像融合技术 |
3.3 滚珠丝杠副与梯形丝杠图像拼接实验研究 |
3.3.1 基于交叉相关法的丝杠图像像素级配准 |
3.3.2 基于相位相关法的丝杠图像像素级配准 |
3.3.3 基于相位相关法扩展的丝杠图像亚像素配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边缘提取方法的丝杠螺距误差检测研究 |
4.1 丝杠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 |
4.1.1 基于Canny算子和形态学算子的丝杠边缘提取 |
4.1.2 Canny算子和形态学算子边缘提取结果对比与分析 |
4.2 丝杠边缘的亚像素细分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Labview平台的丝杠螺距误差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可行性验证 |
5.1 基于Labview平台的丝杠螺距误差检测装置的设计 |
5.1.1 登录界面设计 |
5.1.2 图像采集框架设计 |
5.1.3 图像与数据处理框架设计 |
5.1.4 串口设计 |
5.2 基于Labview平台的丝杠螺距误差检测装置可行性验证 |
5.2.1 7种丝杠样本螺距的实时检测结果 |
5.2.2 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评价与三维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5 主要创新点 |
2 研究区地质矿产背景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地球物理特征 |
2.3 地球化学特征 |
2.4 矿产特征 |
2.5 研究区重点矿床特征 |
3 物探化探异常特征 |
3.1 重力测量 |
3.2 磁法测量 |
3.3 电法测量 |
3.4 地球化学测量 |
4 成矿作用研究 |
4.1 地球化学采样及测试 |
4.2 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
4.3 成矿流体来源 |
5 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 |
5.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
5.2 成矿规律研究 |
6 三维立体建模及成矿预测 |
6.1 建模思路与技术路线 |
6.2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6.3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
6.4 找矿模型的建立 |
6.5 成矿预测 |
6.6 钻探验证与资源量估算 |
7 结论 |
7.1 主要成果 |
7.2 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钢厂棒材精整线二级过程控制与调度系统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来源及目的 |
1.2.1 课题来源 |
1.2.2 课题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2 棒材精整线工艺设备概括 |
2.1 工艺设备及布置 |
2.2 工艺流程 |
2.3 棒材精整线软件配置 |
2.4 本章小结 |
3 二级过程控制与调度系统研究 |
3.1 二级过程控制与调度系统 |
3.1.1 二级过程控制 |
3.1.2 调度系统 |
3.2 OPC在过程控制领域中的运用 |
3.2.1 OPC简介 |
3.2.2 OPC数据访问规范 |
3.3 物料调度系统方案设计 |
3.4 调度启动阈值设定 |
3.5 本章小结 |
4 多车场车辆调度问题及可变性聚类分组禁忌搜索算法 |
4.1 车辆调度问题 |
4.2 多车场车辆调度模型的建立 |
4.3 可变性聚类分组禁忌搜索算法 |
4.3.1 禁忌搜索算法 |
4.3.2 可变性聚类分组 |
4.3.3 算法基本流程 |
4.4 数据实验及算法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二级过程控制系统的开发 |
5.1 整体方案设计 |
5.1.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5.1.2 系统软硬件配置 |
5.2 车间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
5.3 L2与MES通讯方案设计 |
5.4 二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汽车同步带分类 |
1.3 工业零件检测方法研究 |
1.3.1 接触式检测技术 |
1.3.2 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检测技术 |
1.3.3 激光三角检测技术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原理及方案研究 |
2.1 汽车同步带齿形尺寸测量方法分析 |
2.2 激光三角法测量原理 |
2.2.1 斯凯普夫拉格条件 |
2.2.2 直射式激光三角法测量原理 |
2.2.3 斜射式激光三角法测量原理 |
2.2.4 测量方法比较及选定 |
2.3 基于激光三角法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方案 |
2.3.1 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系统 |
2.3.2 汽车同步带齿形轮廓采集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总体设计与分析 |
3.1 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结构总体设计 |
3.1.1 设计任务及设计要求 |
3.1.2 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
3.2 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关键结构设计 |
3.2.1 齿形测量系统结构设计 |
3.2.2 主传动系统结构设计 |
3.2.3 张紧力施加系统结构设计 |
3.3 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
3.3.1 齿形测量试验控制原理设计 |
3.3.2 控制系统软件界面设计 |
3.4 测量装置的误差分析 |
3.4.1 主传动系统速度波动对测量误差影响分析 |
3.4.2 固定端及滑动端带轮轴变形对测量误差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数据预处理及拟合方法研究 |
4.1 数据滤波处理 |
4.1.1 移动均值平滑滤波处理 |
4.1.2 中值平滑滤波处理 |
4.1.3 一维高斯平滑滤波处理 |
4.1.4 齿形测量数据滤波方法对比及选定 |
4.2 汽车同步带齿形特征点提取及测量数据分离 |
4.2.1 汽车同步带齿形截面轮廓特征分析 |
4.2.2 特征点提取方法研究 |
4.2.3 齿形测量数据分离 |
4.3 汽车同步带齿形轮廓曲线拟合 |
4.3.1 最小二乘法拟合原理 |
4.3.2 齿形轮廓分段拟合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试验分析及评价 |
5.1 汽车同步带齿形参数的求解 |
5.2 汽车同步带齿形参数测量试验 |
5.2.1 ZA型汽车同步带齿型主要参数测量试验 |
5.2.2 ZA型汽车同步带齿型次要参数测量试验 |
5.3 汽车同步带齿形参数测量结果对比分析及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5)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2 石槽村矿副井提升机恒减速制动系统分析 |
2.1 石槽村矿概况 |
2.2 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组成 |
2.2.1 电控系统 |
2.2.2 制动器 |
2.2.3 恒减速液压站 |
2.3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系统 |
2.3.1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理论 |
2.3.2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实现方式 |
2.3.3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控制的安全保护 |
2.4 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电气控制策略 |
2.4.1 网络化PLC控制方案 |
2.4.2 提升设备的控制 |
2.4.3 信号的选择 |
2.4.4 主控制系统工作模式 |
2.4.5 液压制动控制与监视 |
2.4.6 调速系统的控制与监视 |
2.4.7 井筒开关的设置和监视 |
2.5 本章小结 |
3 智能恒减速制动系统研究 |
3.1 提升机制动系统的恒减速原理 |
3.2 速度给定方式 |
3.2.1 时间给定 |
3.2.2 行程给定 |
3.3 行程控制算法分析 |
3.3.1 变减速点行程控制算法 |
3.3.2 变减速度行程控制算法 |
3.4 提升机恒减速制动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 |
3.4.1 “贴闸” |
3.4.2 控制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4 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模糊控制仿真研究 |
4.1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
4.2 提升机制动系统与调速系统协调模糊控制策略 |
4.2.1 模糊自整定PID的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
4.2.2 提升机模糊PID控制器 |
4.2.3 模糊变量及其隶属函数的确定 |
4.2.4 建立模糊自整定PID控制规则 |
4.2.5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仿真 |
4.3 本章小结 |
5 石槽村矿副井提升机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运行状况 |
5.1 全方位安全控制与故障监测 |
5.2 平稳制动 |
5.3 大质量上提和下放工况的可靠制动 |
5.4 制动防滑问题 |
5.5 故障率下降 |
5.6 故障及处理 |
5.6.1 故障排查 |
5.6.2 常见电控故障及其处理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汽车同步带数控精密测长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同步带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内容安排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2章 同步带传动静态参数及测量原理 |
2.1 同步带静态参数 |
2.2 汽车同步带带长测量原理 |
2.2.1 主要技术指标 |
2.2.2 测长机工作原理 |
2.2.3 同步带测长机结构设计 |
2.3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同步带带长测量电机控制系统 |
3.2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3.3 电机行程测量系统 |
3.4 同步带带长测量系统 |
3.4.1 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3.4.2 光栅尺的整形及辨向电路 |
3.4.3 光栅传感器测量位移的细分原理 |
3.5 数据采集系统 |
3.5.1 FPGA芯片简介 |
3.5.2 AVR芯片简介 |
3.5.3 同步带横向摆动量测量 |
3.5.4 显示电路设计 |
3.5.5 磁粉制动器电源控制电路 |
3.6 电源电路设计 |
第4章 系统软件仿真及设计 |
4.1 FPGA程序仿真 |
4.1.1 系统软件设计 |
4.2 工控机软件设计及测量操作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横向摆动量测试 |
5.2 带长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测长机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测长机的工作原理 |
1 m、2m、3m以及6m。测长机测量的对象主要是三等以下的大尺寸以及大型精密仪器、量具等。测量的方式包括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两种。 |
2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 |
3 测长机测量控制系统 |
4 结语 |
(9)同步带传动静态性能与动态性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同步带的生产现状及发展 |
1.2.1 原材料 |
1.2.2 生产工艺与设备 |
1.2.3 试验设备 |
1.3 同步带的国内外发展比较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同步带传动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
2.1 同步带的型号和截面尺寸 |
2.2 同步带的特点 |
2.3 同步带传动的运动特性 |
2.3.1 多边形效应的形成 |
2.3.2 多边形效应对传动同步性能的影响 |
2.3.3 多边形效应与同步带直线传动移动误差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 同步带静态性能分析 |
3.1 物理性能的测量与分析 |
3.1.1 带背硬度 |
3.1.2 拉伸强度 |
3.1.3 齿体剪切强度 |
3.1.4 包布粘合强度 |
3.1.5 芯绳粘合强度 |
3.2 同步带带体形状尺寸的要素 |
3.2.1 同步带的节距 |
3.2.2 齿高 |
3.2.3 齿形角 |
3.3 几何尺寸测量与分析 |
3.3.1 同步带几何尺寸测量的必要性 |
3.3.2 高精度同步带测长机的研制 |
第四章 同步带传动动态性能分析 |
4.1 动态性能分析评价指标 |
4.1.1 同步带齿形对传动的影响 |
4.1.2 带张力对传动能力的影响 |
4.1.3 同步带传动横向振动的分析 |
4.1.4 同步带传动纵向振动的分析 |
4.2 影响同步带传动寿命的因素分析 |
4.2.1 影响同步带传动的因素 |
4.2.2 同步带的失效 |
4.3 疲劳破坏的分析 |
4.4 试验设备 |
4.5 试验分析 |
第五章 影响带体形状尺寸精度的因素 |
5.1 成型 |
5.2 硫化 |
5.3 脱模 |
5.4 磨削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大型同步带测长机及控制系统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视觉的丝杠螺距误差检测方法与装置研究[D]. 韩天雨. 山东大学, 2021(12)
- [2]山东省胶西北地区深部金矿资源评价与三维成矿预测[D]. 韩振玉.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3]钢厂棒材精整线二级过程控制与调度系统的研究开发[D]. 王涛.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4]汽车同步带齿形测量装置设计与分析[D]. 周宏.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5]矿井提升智能恒减速电液制动系统的应用研究[D]. 许彦鹏.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6]中国橡机工业百年(四)[J]. 杨顺根.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15)
- [7]汽车同步带数控精密测长机控制系统设计[D]. 史春阳. 长春理工大学, 2016(03)
- [8]测长机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J]. 李力敏. 科技风, 2013(11)
- [9]同步带传动静态性能与动态性能分析研究[D]. 张大为. 长春理工大学, 2008(02)
- [10]中国传动带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续)[J]. 吴贻珍. 中国橡胶, 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