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栗三季嫁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姣[1](2020)在《聊城市凤凰苑植物园一期景观提升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植物园作为城市文明程度的城市名片,逐渐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象征。由于我国植物园建园时植物学研究欠深入,经费欠缺,植物园建设理论和实践不足,导致存在植物多样化程度低,特色景观不突出等缺点,这在城建系统植物园中体现尤为明显。山东省聊城市凤凰苑植物园被誉为聊城市“绿肺”城市景观工程,由于一期早期规划没有合理安排,导致园区存在景观单一,功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此,论文参照园林美学、环境心理学以及植物生态学等理论基础,分析不同发展程度城市城建系统植物园的案例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城建系统植物园四大景观提升策略,并将提升城建系统植物园景观策略落实到聊城凤凰苑植物园一期景观提升设计中,研究内容主要有:(1)梳理国内外植物园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植物园发展差异,总结中国植物园的特点和现状问题,为本文提供研究背景和依据。(2)明确相关概念,限定研究范围,分析城建系统植物园的差异性与局限性。(3)选择不同发展指数城市城建系统植物园实践案例,对案例进行类比分析,确立景观提升方向。(4)基于以上研究归纳出城建系统植物园景观功能性、景观艺术性、景观科学性、景观文化性四大提升策略。(5)对聊城凤凰苑植物园一期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园区现状问题,为后续提升设计提供现实依据。(6)将城建系统植物园四大提升策略应用于实践,设计扩建3座专类园,增加156种植物,完善3种科普设施;增加11种道路遮荫树,增设6座桥梁、6座长廊、7座景观亭;增加场地道路面积6396m2;增加6条常绿树带、12条景观植物带;同时本次提升为园区5条水系、17座亭廊、12座园桥命名增加文化底蕴,并利用物质性文化表达于园中。希望本次研究能为之后同类型植物园的提升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以及相关经验。
张京政,曹飞,纪立莹,王超,齐永顺,王同坤[2](2018)在《燕山板栗倒置嫁接技术》文中提出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板栗嫁接的新方法—倒置嫁接。该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嫁接效率高,枝条开张角度大、树势缓和,改善光照、减少树体郁闭,降低树高、方便管理,当年有产量,翌年丰产的优点,适宜板栗密植园改造。
范舒畅[3](2018)在《文冠果优良无性系嫁接和幼树整形修剪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是一种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有大面积的种植,文冠果的含油量较高,是我国针对“林油一体化”战略所重点开展的一种生物能源树种。文冠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是目前文冠果的产量极低,这个极大的限制了文冠果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对文冠果优良无性系嫁接繁育,通过不同的修剪技术观察嫁接后的文冠果的生长情况,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冠果无性系的整形技术,对实现文冠果的高产和稳产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本文以辽宁朝阳的文冠果幼树进行研究,探究不同的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对文冠果生长的影响。包括:对文冠果进行春季和夏季嫁接,分析不同嫁接季节对文冠果生长的影响;对文冠果进行不同的方式的嫁接,分析文冠果不同的嫁接的方式对其生长的影响;文冠果嫁接后对其进行修剪,分析不同方式的修剪整形对文冠果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结果表明,春季嵌芽接的成活率为53.5%、劈接成活率为6.67%、切接的成活率为20%、夏季T字形芽接的成活率为83.48%。其中T字形芽接的操作简单,嫁接效率高,所以文冠果适宜进行夏季芽接;对于需要长距离运输接穗的苗圃,建议使用春季嵌芽接。对嫁接芽当年萌发形成的中心干,通过5月底6月初第一次进行夏季修剪在主干长到50cm-90cm时对其进行定干处理,定干高度分别为50cm、60cm和70cm,经过研究表明定干高度为70cm时处理主干基径(23.61mm)为最大,新生副稍的枝长最长可以达到30.85cm,冠幅达到最大为60.56cm;对其新梢进行摘心的处理,摘心后主干基茎20.63mm大于不做处理的新生主干基茎19.90mm,摘心有利于文冠果的主干的生长。6月底至7月中可以对副稍进行第二次夏季修剪后其雌花数量增加为平均3个,成枝数量增加为平均4个,有必要对其进行第二次夏季修剪。
贾秋蕊[4](2017)在《河北迁西板栗最新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迁西县是我国着名板栗之乡,近年来,板栗产业已成为迁西县农业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和北部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并逐年向迁西县南部扩展,为改善板栗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不合理现状,加快板栗早熟品种发展,促进板栗增产、农民增收,板栗"三不一增"技术、冬季轮替式修剪和省工式板栗嫁接法得到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提高工效50%,有利于恢复板栗树势,对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有较好的
曹杰[5](2013)在《燕山板栗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研究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式,以48份有代表性的燕山板栗种质资源为材料,系统调查了33个表型性状,并作以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系)间物候期差异显着,其中果实成熟期最早的(‘燕山早丰’)与最晚的(‘上丰’、‘玉丰’)相差25d。2.不同品种(系)间树体、叶片、枝条、花序等表型性状上的差异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单株结果枝数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可达到71.38%。3.不同品种(系)间刺苞、坚果等表型性状上的差异明显,其中单株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可达到了75.40%;48个品种(系)中,‘燕龙’平均单株产量最高(1509.0g),宽城12号最低(284.8g)。4.不同品种(系)间板栗仁中主成分含量差异显着,其中还原糖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31.72%。48个品种(系)中,宽城12号还原糖含量最高(3.7%),宽城6号最低(1.0%)。果实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小,为4.40%。5.电镜下不同品种(系)间花粉萌发沟的形状和花粉粒外部纹饰差异明显。花粉萌发沟可分为弧状、波纹状和直线型3种。不同品种(系)间赤道轴长度变异系数为3.88%,极轴变异系数为3.94%,两者是所有性状中变异程度最小的。花粉粒赤道轴平均长19.88um,极轴平均长9.36um,两者之比为2.13。6.性状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其中单株的结果母枝数和结果枝总数与产量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7.通过调查,发现了一批特异种质资源,包括极早熟的,短枝的,雄花败育的,雌花多的,含糖高的,产量高的,树冠小的,等等。这些资源在板栗研究和板栗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发现,燕山板栗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在品种间具有不同的变异程度,其中蕴藏着一批特异种质资源,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表型性状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相关显着者可用于相关选择。
田应秋[6](2012)在《花桥板栗2号优良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6年至2011年,作者对花桥早熟板栗开展了实生选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良种选育:通过初选、复选、决选、示范推广等研究工作,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类型花桥板栗2号的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铁粒头和双季板栗,无性系后代的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表现一致。(2)苗木繁育:在进行花桥早熟板栗良种苗木繁育过程中,通过多次试验,认为采用冬播加薄膜覆盖技术,使用180粒/kg的种子,与不盖薄膜采用135粒/kg的种子,1年生苗木可达到同样的生长效果,可节约种子成本25%,同时提出了培育板栗砧木苗最佳种子大小,不盖薄膜大小以135粒/kg为宜,采用冬播加薄膜覆盖可使用180粒/kg的种子,大面积春季播种宜在2月20日以后进行,春季播种不需盖稻草和薄膜,盖土厚度约lcm。(3)栽培技术:开展了不同坡位对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认为不同坡位对苗木生长有一定影响;开展了板栗苗木假植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研究,认为对造林成活率无影响,但对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开展了用当年高接树当年生枝做接穗对板栗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研究,认为对板栗生长和结果无影响。(4)虫害防治:在进行板栗果园生产管理时,采用诱蛾灯进行虫情预测预报,提出危害板栗果实的重要害虫桃蛀螟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最佳防治时间为4月下旬和6月中旬,首选药剂为敌杀死和杀虫威,对桃蛀螟危害严重的板栗果园7月初对幼虫集中防治一次。(5)投入与产出:对板栗果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效益分析,提出板栗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和效益预测以及果园提倡庭园模式,即农户自愿以庭园种植起步,逐步连户连片形成规模。
武海军[7](2010)在《板栗胚芽嫁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板栗胚芽嫁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胚芽苗实现了当年育苗、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种植后无缓苗期,无病虫害感染,成园、挂果、丰产时间比常规嫁接苗、实生苗造林提前25年。
苏永民[8](2010)在《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道路表明,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燕山地带是我国板栗的传统主产区,燕山板栗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其香、甜、糯的优异品质,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由于燕山板栗的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其独特的品质优势并未转化成经济优势,这是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选择燕山板栗这一特定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在吸纳和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简要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理论、产业集群和农产品产业带等经济学理论,为分析研究燕山板栗产业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对世界板栗和我国板栗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整体形势作了分析,揭示出燕山板栗在种植条件、品质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地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和产品优势,并根据农业产业化十大构成要素,对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水平做了初步评价;再次,从燕山板栗栽培管理、深加工、销售、产业集群、产业化发展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制约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提升栽培管理环节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升深加工环节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升销售环节产业化发展水平、打造产业集群、完善产业化发展机制等方面对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路径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韦明兵[9](2008)在《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指出东兰县是我国着名的板栗生产县之一,也是我国板栗发展的优势区域之一。在优质板栗的生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资源优势,近几年的板栗生产规模和产量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板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板栗种植面积、规模越来越大,总产量越来越高;国外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十分发达,所产板栗大部分用于加工,采收方式逐步机械化,研究重点是栗疫病、根腐病和品种改良;我国在板栗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进入了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逐步进入现代化。其次,在分析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已具有一定的优势:规模种植发展迅速,区域布局初步优质化:品种结构逐步调整,优质基地增多;市场销售形式多样,商品化处理有良好开端;品牌意识增强,标准化生产已起步;政府扶持力度增大,专业协会、中介机构逐步兴起;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同时在生产和加工方面比较了东兰县板栗产业在广西区内、全国的领先地位;也看到了东兰县板栗业与世界板栗业的差距。并指出了东兰县板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缺乏对板栗业的科学指导,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品种结构不合理,低产改造进展慢,优质适销良种占有率较低;农户科学种果水平低,果园管理粗放,单产低,品质差: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落后。最后,针对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的建议: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品种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名特优新稀品种;改造低产园,全面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强化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强板栗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培育龙头企业,组建板栗产业集团,争取市场融资;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依托板栗资源,拓宽三产的深度和广度。
王同坤[10](2007)在《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该项研究在综述了世界栗树和国内板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燕山板栗的主要特点,采用文献检索、调查研究、实地访谈等方法研究了燕山板栗生产、销售和研究工作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生产、销售、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应对策。研究认为,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是: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总体落后于全国发展速度;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炒食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但同样存在品质优劣问题;板栗保鲜加工业发展很快,但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较大。生产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粗放;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是:对外销售数量相对稳定,但主销市场太过集中;传统产品销售占主导地位,新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放开经营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不断下滑;外销优势无可替代,但掺杂使假致使信誉受到损害。销售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缺乏开拓意识;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优势;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新优产品。燕山板栗研究的现状是:新品种选育取得显着成效,但专用品种选育落后于生产需要;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良种集约化栽培程度仍较低;栗果贮藏保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是经验介绍缺乏深入研究;产后加工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精深加工产品有待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重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燕山板栗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散研究比较多,协作研究比较少;生产经验介绍多,深入研究内容少;选种研究比较多,杂交育种研究少;常规技术研究多,高新技术研究少;研究产量比较多,研究质量比较少;研究栽培比较多,研究加工比较少;研究生产比较多,研究营销比较少。通过研究,提出了燕山板栗产业今后发展的基本对策:在生产方面,应适当调控发展速度,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实现品种良种化和布局区域化;积极推广密植栽培,努力实现栽培集约化和管理标准化;瞄准国际市场需要,实现生产无害化和贮藏加工现代化;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加工业的带动作用。在销售方面,应进一步巩固日本销售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和国内市场;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战略,靠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积极扶持跨地区的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在主产地建立大型交易市场,为栗果交易提供良好的平台。在研究方面,应建立燕山板栗研究协会,统筹规划开展联合攻关;高度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加大杂交育种工作的力度;积极开展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先导型高产示范样板;努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深入开展水肥运筹研究,完善平衡施肥和节水栽培技术体系;认真开展内在品质构成因素研究,探明影响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深入开展雌花簇分化机制研究,探索促花增产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解决板栗繁殖系数低的技术难题;大力开展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为延长产业链增值增收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开展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二、板栗三季嫁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栗三季嫁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聊城市凤凰苑植物园一期景观提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园林城市背景 |
1.1.2 植物园建设背景 |
1.1.3 项目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1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
2.1.1 植物园 |
2.1.2 植物园的分类 |
2.1.3 研究范围界定 |
2.2 城建系统植物园的相关特性 |
2.2.1 城建系统植物园的定义 |
2.2.2 城建系统植物园的差异性 |
2.2.3 城建系统植物园的局限性 |
2.3 相关理论 |
2.3.1 园林美学 |
2.3.2 环境心理学 |
2.3.3 植物生态学 |
第3章 相关案例分析 |
3.1 不同发展指数城市城建系统植物园分类 |
3.2 发达城市城建系统植物园 |
3.2.1 北京植物园 |
3.2.2 上海植物园 |
3.3 较发达城市城建系统植物园 |
3.3.1 济南植物园 |
3.4 发展中城市城建系统植物园 |
3.4.1 日照植物园 |
3.4.2 潍坊植物园 |
3.5 案例比较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城建系统植物园景观提升策略 |
4.1 景观科学性 |
4.1.1 加强专类园建设 |
4.1.2 完善科普教育 |
4.1.3 丰富植物品种 |
4.1.4 增加科研力量 |
4.2 景观功能性 |
4.2.1 场所设施布局 |
4.2.2 道路交通系统 |
4.2.3 活动空间建设 |
4.3 景观艺术性 |
4.3.1 植物空间营造 |
4.3.2 利用植物造景 |
4.3.3 植物季相色彩 |
4.4 景观文化性 |
4.4.1 文化选择 |
4.4.2 文化表达 |
4.5 城建系统植物园景观提升与各方的协调 |
4.5.1 景观提升阶段 |
4.5.2 施工图设计阶段 |
第5章 聊城凤凰苑植物园一期景观现状调查 |
5.1 区域概况 |
5.1.1 项目定位 |
5.1.2 项目基址分析 |
5.1.3 文化分析 |
5.2 实地调查 |
5.2.1 环境分析 |
5.2.2 植被分析 |
5.3 问卷调查 |
5.3.1 调查目的 |
5.3.2 调查对象 |
5.3.3 调查结果 |
5.4 聊城凤凰苑植物园一期现状问题分析 |
5.4.1 艺术性效果差 |
5.4.2 功能性不完善 |
5.4.3 文化性内容匮乏 |
5.4.4 缺乏科学性 |
5.5 小结 |
第6章 聊城凤凰苑植物园一期景观提升设计 |
6.1 设计依据 |
6.2 目标定位 |
6.3 提升原则 |
6.3.1 以人为本原则 |
6.3.2 效益性原则 |
6.3.3 整体性原则 |
6.3.4 可持续性原则 |
6.3.5 地域性原则 |
6.4 总体设计 |
6.4.1 规划布局 |
6.4.2 景观分区 |
6.4.3 功能分区 |
6.5 结合科学性内容提升 |
6.5.1 扩建专类园 |
6.5.2 丰富植物种类 |
6.5.3 完善科普设施 |
6.6 结合功能性内容提升 |
6.6.1 增加遮荫树 |
6.6.2 完善园路及增加场地 |
6.6.3 增加景观建筑 |
6.7 结合艺术性内容提升 |
6.7.1 增加常绿树带 |
6.7.2 增加景观带 |
6.7.3 美化景观节点 |
6.8 结合文化性内容提升 |
6.8.1 增加水系文化 |
6.8.2 增加景观小品文化 |
6.8.3 增加硬质铺装文化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聊城凤凰苑植物园景观现状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聊城凤凰苑植物园现状苗木季相色彩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附录 图纸 |
(2)燕山板栗倒置嫁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管理模式限制板栗产业健康发展 |
1.1 板栗单产低, 是限制板栗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
1.2 结果部位外移迅速, 是板栗低产的关键因素 |
1.3 传统嫁接方法, 是板栗结果部位外移迅速的重要因素 |
2 倒置嫁接技术的关键点 |
2.1 板栗纺锤形树形倒置嫁接方法 |
2.1.1 嫁接当年 |
2.1.2 嫁接翌年 |
2.1.3 嫁接第3年及以后 |
2.2 板栗三主枝开心形倒置改接方法 |
2.2.1 嫁接当年 |
2.2.2 嫁接后翌年及以后 |
(3)文冠果优良无性系嫁接和幼树整形修剪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进展综述 |
1.1 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国内外的研究 |
1.2 文冠果概述 |
1.3 文冠果价值 |
1.3.1 食用油价值 |
1.3.2 能源价值 |
1.3.3 文冠果的食用药用价值 |
1.3.4 文冠果的观赏生态价值 |
1.4 文冠果的研究现状 |
1.4.1 文冠果花果研究现状 |
1.4.2 文冠果的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
1.4.3 文冠果水肥管理的研究现状 |
1.4.4 文冠果病虫害防治的研究现状 |
1.4.5 文冠果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6 文冠果选育的研究现状 |
1.4.7 文冠果整形修剪的研究现状 |
1.5 嫁接技术的研究进展 |
1.6 存在的问题 |
1.7 研究的目的 |
1.8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1.1 辽宁试验地概况 |
2.1.2 天津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指标测定方法 |
2.2.4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文冠果嫁接技术研究 |
3.1.1 不同嫁接方式对文冠果嫁接的影响 |
3.1.2 不同季节嫁接对文冠果嫁接的影响 |
3.1.3 文冠果不同品种系嫁接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3.2 文冠果幼树整形技术的研究 |
3.2.1 夏季整形定干高度的研究 |
3.2.2 摘心对文冠果生长的影响 |
3.2.3 夏季修剪对文冠果生长的影响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文冠果嫁接技术的研究 |
4.1.2 文冠果修剪技术的研究 |
4.2 讨论 |
4.2.1 不同嫁接方式对文冠果的影响 |
4.2.2 不同季节对文冠果嫁接的影响 |
4.2.3 嫁接接穗的不同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
4.2.4 不同修剪方式对文冠果生长量的影响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文冠果嫁接的选择 |
2. 文冠果的整形修剪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致谢 |
(4)河北迁西板栗最新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嫁接技术要点 |
1.1 砧木选择 |
1.2 接穗选择 |
1.3 嫁接方法 |
2 嫁接后综合管理措施 |
2.1 土肥水管理 |
2.2 精细修剪 |
2.3 花果管理 |
3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5)燕山板栗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研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引言 |
1.1.1 板栗概况 |
1.1.2 燕山板栗简介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科学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科学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物候期调查方法 |
2.2.2 形态特征调查方法 |
2.2.3 刺苞、刺束性状调查方法 |
2.2.4 坚果性状调查方法 |
2.2.5 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
2.2.6 花粉形态特征分析 |
2.3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物候期与萌芽率 |
3.1.1 物候期 |
3.1.2 萌芽率 |
3.2 形态特征 |
3.2.1 树体性状 |
3.2.2 叶片性状 |
3.2.3 枝条性状 |
3.2.4 花序性状 |
3.2.5 刺苞、刺束性状 |
3.3 结果性状 |
3.3.1 坚果外观 |
3.3.2 结果性状 |
3.3.3 单苞重、出实率和单株产量 |
3.4 果实营养成分 |
3.5 板栗花粉电镜观察 |
3.5.1 花粉粒形态特征 |
3.5.2 花粉粒大小 |
3.6 不同品种(系)表型性状间相关性 |
3.6.1 不同物候期相关性 |
3.6.2 叶片大小、花粉粒大小、果实大小相关性 |
3.6.3 单株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性 |
3.6.4 板栗坚果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关性 |
3.7 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比较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6)花桥板栗2号优良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我国板栗研究现状 |
1.2 花桥早熟板栗研究现状 |
1.3 国外板栗研究情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花桥早熟板栗实生选种 |
2.1.1 选种目标 |
2.1.2 材料和方法 |
2.1.2.1 初选 |
(1) 材料来源 |
(2) 初选方法 |
2.1.2.2 复选 |
2.1.2.3 决选 |
2.2 花桥早熟板栗配套栽培技术 |
2.2.1 种子大小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
2.2.2 冬季播种薄膜覆盖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
2.2.3 播种时间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
2.2.4 种子播种盖土厚度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
2.2.5 板栗秋季腹接最佳时间试验 |
2.2.6 用当年高接树当年生枝做接穗对板栗生长结果的影响试验 |
2.2.7 花桥早熟板栗栽培密度试验 |
2.2.8 苗木假植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试验 |
2.2.9 不同坡位对植株生长的影响试验 |
2.2.10 桃蛀螟预测预报及其防治试验 |
2.2.11 造林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花桥早熟板栗实生选种 |
3.1.1 初选 |
3.1.2 复选 |
3.1.3 决选 |
3.2 配套栽培技术 |
3.2.1 种子大小对苗木地径的影响 |
3.2.2 冬季播种覆盖薄膜的效果 |
3.2.3 不同播种时间的效果 |
3.2.4 不同盖土厚度的效果 |
3.2.5 板栗秋季腹接最佳时间 |
3.2.6 用当年高接树当年生枝做接穗对板栗生长结果的影响 |
3.2.7 花桥早熟板栗不同栽培密度效果 |
3.2.8 苗木假植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
3.2.9 不同坡位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3.2.10 桃蛀螟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效果 |
3.2.11 造林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5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花桥板栗良种育苗和栽培技术规程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附图 |
致谢 |
(7)板栗胚芽嫁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3.1 不同嫁接苗对早期丰产的影响试验。 |
1.3.2 不同类型种苗对建园的影响试验。 |
1.4 试验方法 |
1.4.1 种子催芽。 |
1.4.2 接穗处理。 |
1.4.3 苗圃准备。 |
1.4.4 嫁接。 |
1.4.5 田间管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嫁接苗木对板栗早期丰产的影响 |
2.2 不同类型种苗对建园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8)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动态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燕山板栗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燕山板栗的产业化特性 |
一、农业产业化的涵义 |
二、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和构成要素 |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类型和组织模式 |
四、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和做法 |
五、燕山板栗的产业化特性 |
第二节 产业集群理论与燕山板栗的产业集群特性 |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 |
二、产业集群理论发展概述 |
三、燕山板栗的产业集群特性 |
第三节 农产品产业带理论与燕山板栗的产业带特性 |
一、农产品产业带的概念与功能 |
二、农产品产业带的专业化生产 |
三、燕山板栗的产业带特性 |
第二章 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现状与优势 |
第一节 板栗产业发展概况 |
一、世界板栗产业与贸易情况 |
二、我国板栗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
第二节 燕山板栗的独特优势 |
一、种植条件优势 |
二、品质特点优势 |
三、产业基础优势 |
四、市场地位优势 |
第三节 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 |
一、燕山板栗的栽培区域及生产方式 |
二、燕山板栗的深加工现状 |
三、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水平 |
第三章 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栽培管理水平较低 |
一、板栗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低 |
二、良种化程度偏低 |
三、栽培管理水平落后 |
第二节 深加工环节产业化水平较低 |
一、产品附加值低 |
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
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 |
第三节 销售环节市场化不足 |
一、品牌化建设滞后 |
二、国内市场开发不足 |
三、国际市场相对单一固定 |
第四节 燕山板栗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
一、板栗园种植业发展滞后 |
二、板栗园养殖业发展滞后 |
三、板栗副产品开发不足 |
第五节 产业化发展机制不够健全 |
一、缺乏产业化发展整体区域规划 |
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联结机制不够完善 |
三、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提升栽培管理环节产业化发展水平 |
一、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
二、加强良种区域化管理 |
三、实行栽培管理标准化 |
第二节 提升深加工环节产业化发展水平 |
一、提高燕山板栗深加工产品附加值 |
二、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
三、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
第三节 提升销售环节产业化发展水平 |
一、打造区域品牌 |
二、拓展国内市场 |
三、巩固扩大国际市场 |
第四节 打造燕山板栗产业集群 |
一、发展板栗园种植业 |
二、发展板栗园养殖业 |
三、开发板栗副产品 |
第五节 完善产业化发展机制 |
一、制定科学的产业化发展整体区域规划 |
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的联结机制 |
三、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水果产业化发展现状 |
1.1.1 国外水果产业化发展现状 |
1.1.1.1 国外水果产业化发展概况 |
1.1.1.2 国外板栗产业化发展现状 |
1.1.2 我国水果产业化发展现状 |
1.1.2.1 我国水果产业化发展概况 |
1.1.2.2 我国板栗产业化发展现状 |
1.1.3 中国水果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
1.1.4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2 材料、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
2.1 东兰县板栗生产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 |
2.2 东兰县板栗采收、贮藏、加工、销售等情况的调查 |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4 研究技术路线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东兰县的基本状况 |
3.2 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状况 |
3.2.1 规模种果发展迅速,区域布局初步优质化 |
3.2.2 品种结构逐步调整,优质基地增多 |
3.2.3 市场销售形式多样,商品化处理有良好开端 |
3.2.4 品牌意识增强,标准化生产已起步 |
3.2.5 政府扶持力度增大,专业协会、中介机构逐步兴起 |
3.2.6 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 |
3.3 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政府缺乏对板栗业的科学指导,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 |
3.3.2 品种结构不合理,低产改造进展慢,优质适销良种占有率较低 |
3.3.3 农户科学种果水平低,果园管理粗放,单产低,品质差 |
3.3.4 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 |
3.3.5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 |
3.3.6 社会化服务程度低 |
3.4 东兰县板栗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
3.4.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3.4.1.1 深入研究产业化的理论,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
3.4.1.2 增加投入,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 |
3.4.1.3 加强板栗市场建设,完善市场软硬设施 |
3.4.2 加速品种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开发名特优新稀品种 |
3.4.2.1 大力调整品种结构 |
3.4.2.2 规范引种手续 |
3.4.2.3 加大自主育种力度 |
3.4.2.4 强化苗木体系的监管力度,实现苗木管理规范化 |
3.4.3 改造低产园,全面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 |
3.4.3.1 改造低产园 |
3.4.3.2 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生产技术 |
3.4.3.3 加强栗园的科学管理,提高板栗单产和质量 |
3.4.3.4 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标准化生产 |
3.4.4 强化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强板栗深加工技术研究 |
3.4.4.1 适时采收 |
3.4.4.2 强化采后商品化处理 |
3.4.4.3 加强板栗深加工技术研究 |
3.4.5 培育龙头企业,组建板栗产业集团,争取市场融资 |
3.4.5.1 培育龙头企业 |
3.4.5.2 加快科技创新 |
3.4.5.3 组建板栗产业集团,争取市场融资 |
3.4.6 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加强流通体系建设 |
3.4.6.1 完善行业协会 |
3.4.6.2 加强水果流通体系的建设 |
3.4.6.3 加速推进板栗产业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板栗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
3.4.6.4 重视名牌效应,实施名牌战略,增加板栗的文化内涵 |
3.4.7 依托板栗资源,拓展三产的深度和广度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世界栗树发展现状 |
1.2 国内板栗发展现状 |
1.2.1 板栗的起源与分布 |
1.2.2 板栗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
1.2.3 板栗生产的基本状况 |
1.2.4 板栗的主要品种群 |
1.3 燕山板栗的主要特点 |
1.3.1 燕山板栗的分布 |
1.3.2 燕山板栗的地位 |
1.3.3 燕山板栗的品质 |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 燕山板栗产区的生态条件 |
2.2 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 |
2.2.1 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总体落后于全国发展速度 |
2.2.2 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
2.2.3 炒食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但同样存在品质优劣问题 |
2.2.4 板栗保鲜加工业发展很快,但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较大 |
2.3 燕山板栗生产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3.1 优良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 |
2.3.2 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粗放 |
2.3.3 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
第三章 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 |
3.1.1 对外销售数量相对稳定,但主销市场太过集中 |
3.1.2 传统产品销售占主导地位,新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
3.1.3 放开经营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不断下滑 |
3.1.4 外销优势无可替代,但掺杂使假致使信誉受到损害 |
3.2 燕山板栗销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认识不到位,缺乏开拓意识 |
3.2.2 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优势 |
3.2.3 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新优产品 |
第四章 燕山板栗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燕山板栗的研究现状 |
4.1.1 新品种选育取得显着成效,但专用品种选育落后于生产需要 |
4.1.2 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良种集约化栽培程度仍较低 |
4.1.3 栗果贮藏保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是经验介绍缺乏深入研究 |
4.1.4 产后加工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精深加工产品有待开发 |
4.1.5 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重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
4.2 燕山板栗研究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
4.2.1 分散研究和经验介绍较多,协作研究和深入研究较少 |
4.2.2 实生选种和常规技术研究较多,杂交育种和高新技术研究较少 |
4.2.3 栽培和产量方面研究较多,加工和质量方面研究较少 |
4.2.4 研究生产较多,研究营销较少 |
第五章 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
5.1 生产方面 |
5.1.1 适当调控发展速度,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 |
5.1.2 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努力实现品种良种化和布局区域化 |
5.1.3 积极推广密植栽培,努力实现栽培集约化和管理标准化 |
5.1.4 瞄准国际市场需要,努力实现生产无害化和贮藏加工现代化 |
5.1.5 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加工业的带动作用 |
5.2 销售方面 |
5.2.1 进一步巩固日本销售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和国内市场 |
5.2.2 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战略,靠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 |
5.2.3 积极扶持跨地区的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 |
5.2.4 在主产地建立大型交易市场,为栗果交易提供良好的平台 |
5.3 研究方面 |
5.3.1 建立燕山板栗研究协会,统筹规划开展联合攻关 |
5.3.2 高度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加大杂交育种工作的力度 |
5.3.3 积极开展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先导型高产示范样板 |
5.3.4 努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
5.3.5 深入开展水肥运筹研究,完善平衡施肥和节水栽培技术体系 |
5.3.6 认真开展内在品质构成因素研究,探明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 |
5.3.7 深入开展雌花簇分化机制研究,探索促花增产的有效途径 |
5.3.8 积极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解决板栗繁殖系数低的技术难题 |
5.3.9 大力开展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为延长产业链增值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
5.3.10 进一步开展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板栗三季嫁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聊城市凤凰苑植物园一期景观提升设计研究[D]. 赵玉姣.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2]燕山板栗倒置嫁接技术[J]. 张京政,曹飞,纪立莹,王超,齐永顺,王同坤. 北方园艺, 2018(08)
- [3]文冠果优良无性系嫁接和幼树整形修剪技术的研究[D]. 范舒畅.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4]河北迁西板栗最新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J]. 贾秋蕊.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7(09)
- [5]燕山板栗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研究与评价[D]. 曹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3(03)
- [6]花桥板栗2号优良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田应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1)
- [7]板栗胚芽嫁接技术研究[J]. 武海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9)
- [8]燕山板栗产业化发展研究[D]. 苏永民.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 [9]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D]. 韦明兵. 广西大学, 2008(01)
- [10]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 王同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