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烟花爆竹的城市名单

禁止烟花爆竹的城市名单

一、禁放烟花爆竹城市一览(论文文献综述)

亓晓鹏[1](2019)在《行政诉讼疑难案件裁判的理念与方法》文中提出疑难案件作为法律适用的例外状态,最能反映出何种因素决定裁判。当前国内学界大量引介了国外疑难案件理论,将疑难案件界定为法律理解和适用的疑难,并试图通过法教义学或法解释学的方法来解决疑难案件,并未重视真实司法实践中疑难案件及其裁判。理清真实司法世界中的疑难案件如何界定、如何裁判、受何种裁判理念影响,对完善立法、优化法教义学、推进司法改革有着重要意义。而探寻经验世界中的疑难案件必然需要做经验的研究。各层级法院职责不同,决定了疑难案件有不同含义。中基层法院认为的疑难案件,可能在最高法院就属于普通案件。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国内六省、九名中基层法院行政法官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中基层行政法官自己定义的疑难案件既包括法律适用的疑难,也包括需要政策考量以及危及职业安全的案件。对法律适用疑难案件,法官运用法律思维、依托既有制度程序可以解决,此种裁判以“合法”为导向,目的是维护法律的稳定。而政策考量案件则需要通过结果导向、利益衡量等方式来解决,此种裁判是“解决问题”导向的。因信访、绩效甚至渎职风险而危及职业安全时,法官则会通过提交审委会、请示院庭领导等方式来规避或减轻风险,这种思维方式是以“结案”为导向的。中基层法官对疑难案件的认知和处理总是围绕“法律思维、政策思维、职业安全思维综合作用模型”来进行。当然,无论何种裁判思路都必须确保案件审理过程和裁判文书在形式上是符合法律规范的,法律规范在疑难案件中的作用是为判决做正当化说明。法律适用上的疑难案件是最常见的疑难案件。一种表现是行政法律规范内部冲突案件。以《土地管理法》责任条款为例,存在法律规范缺失、法律冲突、法律滞后、含义不清等问题,集中展示了法官如何解决规则滞后与冲突。研究发现,行政法官秉承以保护权利为出发点的规则主义裁判观,通过对法律做整体性解释以弥补其冲突或不完善,而不是认为无法可依而拒绝裁判。同时,此类案件中进行合理性审查的起点是不合理行政行为达至一般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即最低限度容忍原则。法律适用疑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公法与私法冲突案件。撤销公司登记案件集中体现了公司法的不完备、公司法与其他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目前行政审判中存在着忽视民事解纷途径而过度延伸行政审查权力的倾向。这反映出法官对放松管制还是强化管制、行政审判有限主义还是全能主义等理念存在认识偏差。法官应采用整体性解释的方法来解决法律冲突,树立行政司法有限主义理念,明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绝非将所有争议由行政诉讼包揽化解。让行政的归行政,民事的归民事。当然,无论哪种法律疑难,法官的裁判理念均受上级法院引导、经济社会政策等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请示案件是另一种表现形式的疑难案件。司法改革之前大量存在的“请示答复”案件反映出当时的疑难案件在法律适用方面并不具有很强的疑难性,疑难恰恰在法律之外。高级法院的请示很多时候掺杂着政策和利益的考量。最高法院一般会遵从政策问题法律化处理的思路。这看似是形式主义法治的思维,实际上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取决于请示的议题是否会与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相匹配,体现出最高法院的“安全裁判观”。对请示答复制度进行诉讼化改造之后,表面上高级法院不需要再将政策性难题提交最高法院,其司法积极主义的空间看似变大,但是复杂的权力配置体系下,法院相对特殊的位置,使得经典的疑难案件理论往往难有施展空间,只能寻找一种结果上实用主义的方法。下级法院认为的疑难案件在最高法院反倒成为常态。考察第二巡回法庭公布的典型案例发现,法条主义、原则裁判、结果导向等三种裁判方法在最高法院行政审判实践中均有体现。但是,最高法院并不追求和偏向其中某一种裁判方法,而是混用各种裁判方法,这反映出最高法院实用主义的裁判理念。这种裁判观念以纠纷的实质性化解为追求,背后是一种有限的司法积极主义哲学。当然,最高法院裁判尺度不统一等问题阻碍了裁判示范功能的发挥,降低了裁判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通过对各个级别行政法官裁判方法与理念的初步分析可知,法官作出裁判绝不是机械适用法律的结果,而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决策过程。中国行政法官的裁判虽然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态度模型、理性选择模型,但却也深受上述模型中的各项因素影响。现实的行政审判权具有多副“面孔”,现实中的行政法官并非是绝对的“经济人”,而是“现实人”。若要构建中国行政法官的决策模型,除关注法律规范、发展法解释学外,还应考虑政治、组织、受众、法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在司法改革中,法院内部应该注意减少法官对司法责任制的过度忧虑,重视法院内部组织研究,防止上级法院过度影响下级法院决策;法院对外应建立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良性互动,防止对大局、发展等政策的不当解读,以确保司法改革政策在行政审判中得以贯彻落实。

林川[2](2019)在《抖音平台公安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探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移动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政务机构纷纷打破原有的传播模式,积极占领移动短视频平台这块“热土”。公安机关更是以其独特的机构性质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成为抖音平台政务号体系中的翘楚。文章采用内容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并提醒关注抖音平台上公安类短视频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发现,抖音平台公安类短视频在传播内容方面存在原创度低、账号之间重复度高、配文负面倾向突出等问题;传播形式方面,超过四成的视频偏长且多以视频+背景配乐的单一形式进行呈现;运营策略方面,定位理念落后、特色模糊、推送时机错失用户注意力高峰且进行“打卡式”运营、缺乏线上线下互动等问题突出。传播伦理方面,存在泄露隐私、侵犯原创着作权等侵权现象;语言低俗戏谑、画面血腥暴力、危险提示缺位等缺乏人文关怀现象;以及事实性素材不足、摆拍层出不穷等视频真实度存疑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建议从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差异化运营、提高原创水平及培育专业人才四个角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并为我国公安机关更好地运用抖音进行政务传播提供了若干针对性建议。

李秋莹[3](2018)在《宗族社会视角下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在新时代法治社会大背景下,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活动既可促进新农村团结向上向善构建和谐社会又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又能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对国家提出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宗族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与管理的基石之一,将它与民俗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研究是民俗体育有待挖掘的富矿,也正是对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旨趣之处。本文从宗族社会的视角,以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以田野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线,辅加持续性的深度访谈相关的专家、当地具有权威性的领导、村民等人员的研究方法,结合民俗体育学、宗族学、社会人类学等相关理论对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梳理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渊源、演进及文化内涵,分析其存在的人文地理、社会经济资源背景以及具体内容和流程,深入探讨其社会特征及其价值,并运用帕累托分析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获得各特征、价值的权重。从宗族社会角度指出了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为民俗体育活动更好地传承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参考借鉴。

彭晓[4](2018)在《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研究》文中指出自1986年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以来,各地政府相继制定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在这些相关政策中,南京市于1994年出台的《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修订和完善,其政策变迁过程较为详细和完整,为有效分析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提供了研究对象。本文是基于倡议联盟框架对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进行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厘清南京市燃放政策变迁的过程,发现影响该类型政策变迁的主要因素,为关联性政策变迁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自发布以来广受争议,公众争论的焦点集中于该项政策在变迁过程中,是施行“禁放”或是“限放”的选择问题。就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角度,烟花爆竹燃放活动多年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燃放政策变迁应该考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需要,在现实基础上实现“限放”;就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角度,烟花爆竹燃放活动存在不可控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务必确保实现“禁放”。基于以上观点,在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的相应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倡议联盟,并就各自所持的核心信念积极开展行动,这些倡议联盟基于核心信念体系的指导下展开政策取向学习,为燃放政策变迁提供了根本性动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访谈调查法等,对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的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筛选和整理,从中确定相关准确信息用以完整描述南京市燃放政策变迁过程。同时,在政策变迁理论研究框架的选择上,将倡议联盟框架作为燃放政策变迁的分析基础,对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相应阶段的不同倡议联盟成员构成以及代表性观念进行详细描述,并从倡议联盟框架所提供的三个层面对相应阶段不同倡议联盟的核心信念进行对比,为清晰还原相应阶段不同倡议联盟的具体行动策略或政策取向学习提供可能。本文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出发,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的运用,通过对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二十多年的变迁历程,分析并总结燃放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展开关联性政策变迁内在规律的研究提供实践层面的参考价值。

徐文彬[5](2018)在《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研究 ——以上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恐怖主义挑战人类文明的底线,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全球恐怖袭击向城市转移的大环境下,中国城市也面临严峻的恐怖主义风险挑战,风险管理的环境日益复杂。虽然近年我国反恐举措密集,但北京“10·28”金水桥汽车冲撞案、云南昆明“3·01”火车站持刀砍人案等一系列重大恶性暴恐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国内反恐工作陷入“越反越恐”的困境。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至今尚未发生过实质意义上的恐怖袭击,但其面临的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是现实存在的。传统上,我国强调由政府负责开展反恐工作,公众是被保护的对象。然而,从近年的恐怖袭击事件看,恐怖分子已将社会公众和城市建筑设施作为恐怖袭击的主要对象,且在恐袭目标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然而政府的反恐资源总体有限,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无法覆盖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政府作为单一力量的“精英反恐”模式的内在缺陷愈发凸显。本文尝试将风险管理作为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逻辑起点,运用“元治理”的思路,从政府单一责任向社会协同治理、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主动防范、从注重恐怖事件的应急管理向恐怖主义风险的系统性治理。本文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工作在国内城市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研究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的构建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本文能够为提高国内城市安全水平提供一定的思路,若能因此降低我国内城市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即为本研究最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案例研究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当前国内外在恐怖主义、城市风险以及社会参与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其次,从风险治理的角度切入,结合上海存在的城市恐怖主义风险和治理体系现状,在梳理经验做法的同时,重点揭示反恐职能部门、企业部门和社区组织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在防范恐袭意识上的不足。再次,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恐怖主义治理体系,发现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可供上海吸取的经验教训。最后,从参与主体、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构建在政府主导下,包括企业合作、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等在内的城市恐怖主义治理体系提出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对于恐袭事件发生后如何开展应急处置以及恐怖分子追查等方面,也是反恐工作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本文认为,与打击一般违法犯罪着眼于事后追查不同,反恐怖斗争追求的是把暴恐活动发现在萌芽阶段,扼杀在实施之前,因此对于事后打击处置环节的内容不作详细探讨。

王辉[6](2017)在《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研究(1912-1931)》文中认为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定区域内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折射镜。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汉族的民间信仰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政治状况、经济形势、民族特点以及宗教状况。本文以民国东北地区汉族民间信仰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国民政府对东北地区汉族民间信仰的管控,以及汉族民间信仰如何调整自身以应对国体的变更和西方文化的冲击。通过对民间信仰的界定,本文认为民国时期汉族的民间信仰既有盲目迷信的内容,又有传统俗信的成份,它不同于有组织,有戒律的制度型宗教,它像分子一样弥散在汉族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从岁时节庆到婚丧嫁娶,从生产经营到消费娱乐,汉族民众都以各种形式的祈福禳灾活动,对生活施加影响,以求达到趋吉避祸的美好愿望。在这些民间信仰活动中,有些是对传统习俗信仰的继承,而有些则因其盲目的迷信对汉族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伴随着民国时期共和国体的建立,科学和民主称为社会文化宣传的主流呼声。而民间信仰因其在形式上与迷信界限的模糊而被冠以“愚昧”和“迷信”称号,成为新文化精英批判和政府管理的重要对像。国民政府利用东北地方政府的力量运用了法律、教育、改良、行政等多种手段对东北汉族民间信仰实施管控。在管控的过程中,东北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对汉族民间信仰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了禁止、取缔、利用或支持的多种方式,加之地方官员在政令执行中的消极和混乱,造成了国民政府对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管控成效甚微的局面。东北汉族民间信仰是东北地区汉族移民与原始土着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它既源于关内的民间信仰又吸收了满族和萨满教的文化内容,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民国时期的东北社会中,民间信仰在加强社会教化、稳定社会心理、促进社区整合、繁荣社会经济、丰富社会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必须承认,倘若民间信仰发展到盲目崇拜或狂热迷信的程度时便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进而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对社区的治安环境甚至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威胁。以史为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民间信仰在东北地区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地消除和避免其消极成份的危险,正确的引导,积极的保护,让民族文化的生命之花常开不败才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

梁江涛[7](2017)在《过一个节俭的春节》文中认为大自然涵养了人类的生活习俗,也锤炼了中国人的文化理性。中华民族的先祖们过年时,朴素的生态理念代代传承,流进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快要到春节了,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说某外国政要说,再过40天,中国就陷入西方媒体和悲观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机关停摆,股市无法交易,有钱人拖家带口奔向海外,本地老百姓急于把货币兑换成食物,许多家庭更是在门口张贴标语表达诉求,街上充满着爆炸物残留的火药味,人们大都无所事事,成天吃喝、酗酒、

叶芳[8](2016)在《2016年全国各地烟花爆竹管理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2016年北京烟花爆竹五环路内销售时间:2016年2月3日至2016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至次年正月初五)1月5日起,北京市新修订的《烟花爆竹零售网点设置安全规范》正式实施。要求:1.烟花零售网点与同时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公共场所建筑之间距离应超过20米。2.对学校、幼儿园周边零售点的设置距离由40米加大到100米。3.烟花爆竹禁放区域进一步扩大,明确将消防救援难度大的平房密集区,停放车辆多、燃放空间狭小

樊蕾[9](2013)在《微博叙事中的社会图景 ——基于新浪微博“微话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典型代表,已经人性化地将人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释放出来。新浪微博甫一诞生,就得到众多网友的青睐。截至今日,新浪微博依然是国内微博的领头羊。新浪微博“微话题”版块是典型的热门话题的聚集地,每时、每天、每个月,甚至每年,微博网友们在热烈地讨论什么问题,都会在“微话题”沉淀下来,成为热门话题。再加上微博相对自由的言论环境,“微话题”毫无疑问成为当下时代民意的风向标。于是“微话题”凸显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是“微博话语”这样的文本资料,所以本文采取叙事和话语分析的研究理路。论文主体部分按照主题分类,对热门话题进行探讨与分析,最后将话题提炼为三个大的主题:微博时代的社会图景、国民心理状态及怀旧情结,以及社会正能量。筛选出来的话题已然勾勒出了一幅社会图景。随着社会变迁,个体正在经历现代性所带来的后果。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令人失望,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似乎消失,相互间的感情也变得功利和物质,不复纯粹如初。于是,人们变得多疑、抱怨、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在现代性的极速变迁、重重重压下,大量的人开始怀旧,开始怀念当初的那个美丽世界。怀念小时候、学生时代、青涩的爱情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普遍的心态和情结。然而,即使我们的生活早已没有了诗意,微博上的正能量告诉我们,我们正在试图找回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以及社会中人的责任感与信任感。我们依旧可以保持期待,从最简单、最平淡的生活小事开始,诗意地生活,让自己的心灵有休憩之地,保持希望,在相信中寻求穿透人生的力量。本文的绪论部分包含选题的背景、缘由、文献综述、关键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理路。接下来,第一章从宏观层面介绍微博时代的社会图景。相关话题反映出当下社会道德观念与个体行为表现、社会信任危机以及一系列间接或直接与教育相关的,富有“中国式”特色的“中国式教育”。第二章着重从较微观的层面,观察现代生活中大众存有的普遍心理状态,比如微笑抑郁、抱怨和没有安全感;众多怀旧话题中还反映出国民具有一种怀念小时候、学生时代、青春时代青涩爱情的怀旧情结。第三章与第一章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对比,既有微博公益这类集体性质的正能量,也有温暖亲情、淳朴爱情的情感正能量,抛开一切拥抱自由和内心的穷游正能量,由内而外给予自身的自给正能量,以及穿透心灵的电影正能量。前三章已经勾勒出一幅微博社会图景,最后一章对前三章进行总结和论述,发现微博对于个体与社会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反思,尤其是当人处于现代性之后个体和社会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进行着个体社会化,以及在反思及其影响下的可能的社会发展。本文最终表达了一种期许和寄望,即力图在现代性中寻求一种穿透人生的力量。

汪鲸[10](2011)在《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1819-1912年的新加坡华人族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采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的方式,对新加坡华人族群的日常生活世界、族群关系和身份认同进行了考察。论文通过社会学场域理论和社会权力理论,对新加坡华人族群社会权力的来源和运作进行了分析,并使用“权力的文化网络”概念对新加坡华人的社会组织与象征体系进行了整合和研究。文章指出,引起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移民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和心理结构。论文还通过对新加坡华人族群文化、教育发展状况的论述,揭示了新加坡华人族群既试图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建立身份认同,又强调自身主体性的双重态度。通过对新加坡华人与其他族群的关系进行研究,文章总结了华人族群构建身份认同的模式与方法。新加坡华人族群面对三个不同“他者”:英国殖民者、马来族群和中国文化,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区分和认同法则,借以最终定义自身。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的士绅阶层也在通过新加坡,对西方世界和华人族群进行观察。

二、禁放烟花爆竹城市一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禁放烟花爆竹城市一览(论文提纲范文)

(1)行政诉讼疑难案件裁判的理念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疑难案件裁判的特殊性
        (二)疑难案件理论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明确具体裁判方法
        (二)揭示行政裁判过程
        (三)探索行政裁判理论
    三、研究现状
        (一)目前研究方法
        (二)疑难案件的概念
        (三)疑难案件的裁判方法
        (四)对当前研究的质疑
    四、研究方法
        (一)经验研究方法
        (二)以经验研究完善教义研究
        (三)具体研究视角
    五、文章结构
第一章 疑难案件及其裁判的总体界定: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第一节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概述
        一、主要内容
        二、操作流程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
        一、疑难案件的内涵
        二、审理疑难案件需要考量的因素
        三、疑难案件审理思路
        四、疑难案件审理思维模型
    第三节 审理思维综合模型阐释
        一、法律思维
        二、政策思维
        三、职业安全思维
        (一)审判绩效
        (二)外部干预
        (三)信访压力
        四、疑难案件裁判过程是三种思维综合作用的过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行政法律规范冲突案件的裁判:以《土地管理法》责任条款适用为例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法律规范的特点
        二、研究思路
        三、法律适用概况
    第二节 规则适用存在的问题
        一、规则冲突问题
        (一)同时适用第七十三条与第七十六条
        (二)同时适用第七十四条和七十六条
        (三)同时适用第七十六条和七十七条
        二、法律责任实现不能问题
        (一)没收与退还的矛盾
        (二)能否责令退还土地
        (三)建筑物不能区分导致执行不能
        三、处罚强度与审查强度问题
        四、执行主体问题
        (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行政机关自行实施
        (三)裁执分离
        五、设施农用地问题
        六、起诉期限问题
    第三节 规则冲突案件的裁判理念
        一、以保护权利为出发点的规则主义裁判观
        (一)特殊条款优于普通条款
        (二)对冲突法的选择秉承保护相对人权利的立场
        二、积极的合理性审查
        三、坚守司法中立性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私法适用冲突案件的裁判:以公司登记案件为例
    第一节 公司登记纠纷所涉法律规范
        一、《公司法》相关规定
        二、审查职责规定
        三、相关民事法律规范
        四、具体司法解释
        五、法律属性规定
    第二节 实然裁判方法
        一、撤销公司登记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
        (一)本条是否均适用于三类撤销公司登记?
        (二)撤销公司登记的法律性质
        二、“先民后行”模式基本被搁置
        三、行政机关败诉标准不一致
    第三节 应然裁判方法
        一、《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适用于撤销公司设立登记
        二、撤销公司登记是行政处罚
        三、撤销公司变更登记应先解决基础性民事纠纷
        四、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公司登记案件亦应先解决基础纠纷
        (一)冒用他人身份取得公司登记的基础性争议
        (二)基础性争议的民事诉讼解决途径
        (三)民事诉讼途径缺乏操作性时的处理
    第三节 公司登记案件裁判理念之争
        一、放松管制与强化管制之争
        二、司法全能主义与司法有限主义之争
        三、诉讼成本与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之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请示答复类疑难案件的处理:以105件法律适用类请示答复案件为例
    第一节 请示答复案件的疑难之处
        一、法律冲突判定与选择
        二、对法律解释的争论
        三、请示答复案件不能囊括全部疑难案件
        (一)非正常结案方式的大量出现
        (二)有限的受案范围
    第二节 请示的特点
        一、寻求最高法院支持
        (一)应对地方保护主义
        (二)通过最高法院形成新的公共政策
        二、政策思维过多
        三、请示具有策略性
    第三节 答复的规律与技术
        一、尊重行政机关
        (一)尊重行政活动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二)确保行政机关下级服从上级
        (三)维护中央行政权威
        二、慎重对待事实问题
        三、保守处理竞合问题
        (一)参照刑法与民法的思维方式
        (二)以民法、刑法认定结果作为行政诉讼处断依据
        四、政策问题法律化
        (一)事实问题与政策问题法律化
        (二)扞卫权力底线法律技术化
        五、最高法院的“安全裁判观”
    第四节 对请示答复制度的改造
        一、请示答复制度的诉讼化改造
        二、上级法院影响力增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最高法院行政案件的裁判理念与方法:以二巡50则典型案例为例
    第一节 法条主义的运用
        一、直接援引法条
        二、语义解释
        三、目的解释
        四、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将审查对象之外事项直接认定为非法或者无效
    第二节 原则裁判的运用
        一、法律原则作为裁判背景知识
        二、适用法律原则裁判案件
    第三节 后果权衡的运用
        一、结果正确、理由错误的不予改判
        二、指正错误但不改判
        三、适用生活常识
    第四节 最高法院的实用主义裁判观
        一、未遵从固定的裁判方法
        二、以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为目的
    第四节 最高法院的司法哲学
        一、积极主义司法哲学
        二、追求多边司法认同
        三、最高法院裁判之不足
        (一)有限的规则引领
        (二)裁判尺度不一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构建行政法官疑难案件决策模型
    第一节 对形式主义裁判观的反思
        一、德国学界对形式主义裁判观的反思
        二、美国学界对形式主义裁判观的反思
    第二节 法官“态度”对裁判的影响
        一、态度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态度模型的方法论
        三、中国行政法官是否适用态度模型
    第三节 裁判过程中的理性选择
        一、理性选择模型简介
        二、理性选择模型的方法论
        三、中国行政法官是否适用理性选择模型
    第四节 现实中的行政审判权与行政法官
        一、多副面孔的审判权
        二、作为“现实人”的法官
    第五节 多因素模型及其变量的初步提出
        一、法律
        二、政治
        三、组织
        四、受众
        (一)行政机关
        (二)原告当事人
        (三)利益集团
        (四)专业受众
        (五)普通公众
        (六)法官本人与同事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2)抖音平台公安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设计
        1.4.1 样本账号选取
        1.4.2 样本视频选取
        1.4.3 类目构建
第2章 抖音平台公安类账号的分布现状和传播力情况
    2.1 分布现状
        2.1.1 公安局和交警类占比大
        2.1.2 东部沿海省份账号发展迅猛
        2.1.3 基层机构账号为主
    2.2 传播力情况
        2.2.1 发布作品数不相上下
        2.2.2 网警类账号平均播放量“一枝独秀”
        2.2.3 互动表现各有差异
第3章 抖音平台公安类短视频传播内容与形式的问题
    3.1 传播内容问题
        3.1.1 原创作品不足
        3.1.2 内容重复度高
        3.1.3 负面倾向明显
    3.2 传播形式问题
        3.2.1 超四成内容偏长
        3.2.2 主要形式单一
第4章 抖音平台公安类短视频运营的问题
    4.1 账号定位问题
        4.1.1 理念落后
        4.1.2 特色模糊
    4.2 推送时机问题
        4.2.1 错失受众注意力高峰
        4.2.2“打卡式”运营明显
    4.3 互动性问题
        4.3.1 缺少线上“对话”语境
        4.3.2 未建成线下沟通体系
第5章 抖音平台公安类短视频传播伦理的问题
    5.1 侵权现象突出
        5.1.1 泄露隐私
        5.1.2 侵犯作品着作权
    5.2 缺乏人文关怀
        5.2.1 语言低俗戏谑
        5.2.2 画面血腥暴力
        5.2.3 危险提示缺位
    5.3 真实度可疑
        5.3.1 事实性素材不足
        5.3.2 摆拍层出不穷
第6章 抖音平台公安类短视频的改进对策
    6.1 坚持以人为本
    6.2 倡导差异化运营
    6.3 提高原创水平
    6.4 培育专业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宗族社会视角下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盛的需要
        1.1.2 传承优秀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需要
        1.1.3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需要
        1.1.4 促进“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宗族社会的研究现状
        1.3.2 宗族社会与民俗活动文化共融的研究现状
        1.3.3 民俗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
        1.3.4 宗族社会与民俗体育活动共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1.3.5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框架图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2.1 宗族社会理论
        2.1.1 宗族社会提出的背景
        2.1.2 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2.1.3 宗族社会的结构要素
        2.1.4 宗族社会的特征
    2.2 民俗体育理论
        2.2.1 民俗体育活动教育:“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
        2.2.2 民俗体育活动文化
        2.2.3 民俗体育活动的特性与功能
        2.2.4 生活世界中民俗体育的发展规律
第3章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渊源、演进及文化内涵
    3.1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渊源
    3.2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演进
        3.2.1 发展鼎盛期(明清时期至解放之前)
        3.2.2 停滞衰退期(解放之后至文革时期)
        3.2.3 复兴全面发展期(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到至今)
    3.3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
        3.3.1 社会心理——“五缘”的认同
        3.3.2 本土价值观念——多元文化的交融
        3.3.3 神明信仰——诸神并供的神明信仰
第4章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现状
    4.1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文地理
    4.2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社会经济资源背景
    4.3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4.3.1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中的铁枝
        4.3.2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中的打黑狮
        4.3.3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中的舞“龙”
    4.4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流程
        4.4.1 活动前的筹备阶段
        4.4.2 活动中的实施阶段
        4.4.3 活动后的结束阶段
第5章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及其价值
    5.1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
        5.1.1 社会特征的帕累托分析
        5.1.2 主要社会特征的具体分析
    5.2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的社会价值
        5.2.1 社会价值的帕累托分析
        5.2.2 主要宗族社会价值的具体分析
第6章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传承与发展存在问题
    6.1 民俗体育活动主体本身的衰微问题
    6.2 民俗体育活动与当地政府关系向离散趋势变化的问题
    6.3 民俗体育活动的动机消解问题
    6.4 民俗体育活动中宗族观念淡薄问题
    6.5 民俗体育活动中宗族组织管理效应退化问题
第7章 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传承与发展对策
    7.1 构建当地政府与宗族理事联合主导的保护促进机制,合力主办传承发展
    7.2 师徒教育传播方式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提高青少年的宗族观念认同
    7.3 建立健全民俗体育活动宗族组织管理效应机制,加强宗族管理意识
    7.4 结合当地的本土特色,多样化开发民俗体育活动内容,走旅游发展的民俗体育文化产业道路
    7.5 加强对“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创新
    7.6 把“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之中,加大民俗体育活动人才的培养
    7.7 加强宗族政治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第8章 结论
附录
    附录1 《宗族社会视角下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2 《宗族社会视角下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研究》参与者调查问卷
    附录3 《宗族社会视角下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研究》观众调查问卷
    附录4 《问卷效度评价》
    附录5 关于2017年春节建设镇安仁城开展“迎铁枝”活动的申请报告
    附录6 建设镇2017年春节“迎铁枝”活动安保方案
    附录7 建设镇安仁城2017年春节“迎铁枝”游园活动组织机构及安全应急预案
    附录8 建设镇安仁城2017年春节“迎铁枝”活动——安全承诺书
    附录9 调研图片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政策移植和政策变迁相关概念的界定述评
        1.2.2 关联性政策的政策变迁研究述评
        1.2.3 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的研究述评
    1.3 论文设计
        1.3.1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1.3.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的理论运用和阶段划分阐明
    2.1 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的理论运用
        2.1.1 倡议联盟框架的特征及属性
        2.1.2 倡议联盟框架的适用性阐述
    2.2 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的提出及阶段划分
        2.2.1 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的提出
        2.2.2 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的阶段划分
3 南京市烟花爆竹禁放政策出台及其变迁分析
    3.1 南京市烟花爆竹禁放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
        3.1.1 各地相应烟花爆竹禁放政策的颁布
        3.1.2 南京市对于烟花爆竹禁放政策的移植
        3.1.3 关于国际城市烟花爆竹禁放政策的参考
    3.2 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的燃放政策变迁分析
        3.2.1 安全保障主义联盟的出现
        3.2.2 经济实用主义联盟的出现
        3.2.3 安全保障主义联盟与经济实用主义联盟的博弈
    3.3 南京市烟花爆竹禁放政策变迁及其影响
        3.3.1 南京市烟花爆竹禁放政策变迁的总结
        3.3.2 南京市烟花爆竹禁放政策变迁的影响
4 南京市烟花爆竹有限开禁政策出台及其变迁分析
    4.1 南京市烟花爆竹有限开禁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
        4.1.1 南京市有限开禁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
        4.1.2 媒体对南京市燃放政策变迁的报道
        4.1.3 公众舆论对燃放政策态度的变化
    4.2 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的燃放政策变迁分析
        4.2.1 安全保障主义联盟的观念
        4.2.2 传统文化主义联盟的崛起
        4.2.3 安全保障主义联盟和传统文化主义联盟之间的互动
    4.3 南京市烟花爆竹有限开禁政策变迁及其影响
        4.3.1 南京市烟花爆竹有限开禁政策变迁的总结
        4.3.2 南京市烟花保护有限开禁政策变迁的影响
5 南京市烟花爆竹由限改禁政策出台及其变迁分析
    5.1 南京市烟花爆竹由限改禁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
        5.1.1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外在要求
        5.1.2 江苏省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5.1.3 南京市关于空气质量的蓝天指标的出现
    5.2 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的由限改禁政策变迁分析
        5.2.1 环境保护主义联盟的出现
        5.2.2 环境保护主义联盟的行动
        5.2.3 环境保护主义联盟促成政策的落实
    5.3 南京市烟花爆竹由限改禁政策变迁及其影响
        5.3.1 南京市烟花爆竹由限改禁政策变迁的总结
        5.3.2 南京市烟花爆竹由限改禁政策变迁的影响
6 基于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的地方政策启示及优化
    6.1 基于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初始阶段的地方政策启示及优化
        6.1.1 社会转型因素的启示及优化
        6.1.2 政策移植因素的启示及优化
        6.1.3 公民意识因素的启示及优化
    6.2 基于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发展阶段的地方政策启示及优化
        6.2.1 执政理念因素的启示及优化
        6.2.2 公共舆论因素的启示及优化
        6.2.3 文化认同因素的启示及优化
    6.3 基于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成熟阶段的地方政策启示及优化
        6.3.1 总体布局因素的启示及优化
        6.3.2 环保观念因素的启示及优化
        6.3.3 政策目标因素的启示及优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研究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城市恐怖主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恐怖主义的定义
        二、城市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
        三、城市恐怖主义的危害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风险管理理论
        二、治理与元治理
        三、两者的逻辑关系
        四、倡导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必要性
        五、实施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可行性
第三章 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分析
        一、城市恐怖主义风险识别
        二、城市恐怖主义风险因素分析模型
        三、国内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来源
        四、城市恐怖主义事件的形成机理
        五、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评估
    第二节 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现状
        一、上海市反恐怖工作组织领导
        二、建立多部门“应急联动”的长效机制
        三、“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建设
        四、上海恐怖主义风险防范的制度和标准制定
        五、上海落实反恐怖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第三节 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部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二、企业部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三、社区部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四、社会公众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经验
        一、美国纽约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经验
        二、英国伦敦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经验
        三、新加坡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经验
    第二节 国内外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对于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防范不足
        二、社区和出入境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存在漏洞
        三、对袭击工具和通讯工具市场监管盲区
        四、城市重点目标的安防力度不强
    第三节 借鉴及启示
        一、政府部门必须对城市重要目标加强安防力量
        二、反恐职能部门必须有选择性地与其他部门分享情报
        三、电信和互联网管理部门必须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
        四、网络服务运营企业必须落实涉暴恐内容管控政策
        五、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危险品管控
        六、宗教组织必须担负起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责任
        七、必须重视对社会公众的防恐宣传教育
第五章 元治理视域下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构建
    第一节 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的参与主体
        一、政府部门是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型主体
        二、企业部门是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的协作型主体
        三、第三部门是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的社会型主体
        四、社会公众是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型主体
    第二节 完善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制度建设
        一、建立完善的情报共享制度
        二、建立严格的监督问责制度
        三、强化重点目标防护制度
        四、完善可疑人员出入境管控制度
    第三节 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与政企合作机制
        一、在反恐领域深化广泛的政企合作机制
        二、强化对互联网企业的日常监督机制
        三、落实物流运输行业的准入及监管机制
    第四节 政府要完善第三部门的参与渠道
        一、建立与社区组织的密切配合的线索举报渠道
        二、完善社区基层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三、强化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的规范引导
        四、扶持培育服务于信教群众的社会组织
    第五节 政府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公众的重要作用
        一、完善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风险治理网络
        二、加强公众反恐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研究(1912-193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论文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与结构
    1.5 资料的来源与运用
    1.6 研究对象的界定
        1.6.1 概念的界定
        1.6.2 时间的界定
        1.6.3 空间的界定
    1.7 本文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2章 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的背景
    2.1 民国时期东北自然状况的考察
    2.2 民国时期东北社会状况的考察
    2.3 民国时期东北宗教状况的考察
    小结
第3章 民国时期东北汉族的民间信仰的对象
    3.1 与自然界有关的信仰
        3.1.1 天地及天体的信仰
        3.1.2 自然物及天象信仰
    3.2 与生物有关的信仰
        3.2.1 动物类信仰
        3.2.2 植物类信仰
    3.3 神明信仰
        3.3.1 神明信仰的种类
        3.3.2 动物仙信仰体系
    3.4 灵魂信仰
        3.4.1 祖先信仰
        3.4.2 鬼魂信仰
    3.5 对人的信仰
        3.5.1 对已逝之人的信仰
        3.5.2 对活人的信仰
    小结
第4章 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
    4.1 民间巫术
        4.1.1 巫术的分类
        4.1.2 民国时期巫术在民众生活中的应用
        4.1.3 巫觋跳神
    4.2 占卜与算卦
        4.2.1 占卜
        4.2.2 算卦
    4.3 堪舆
    4.4 婚丧礼仪中的民间信仰
        4.4.1 传统婚庆仪式中的民间信仰
        4.4.2 丧葬中的民间信仰
    4.5 岁时民俗中的民间信仰
    4.6 娱乐中的民间信仰
    小结
第5章 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的现状
    5.1 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中的多元化角色
        5.1.1 底层民众
        5.1.2 乡绅
        5.1.3 新文化精英
        5.1.4 政府官员
    5.2 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中民众与神明沟通的形式
        5.2.1 祈神许愿
        5.2.2 酬神还愿
        5.2.3 神不应愿
    5.3 民国时期东北民间信仰中的大众心理与官民博弈——以求仙讨药活动为例
        5.3.1 民国东北地区的求仙讨药活动
        5.3.2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求仙讨药盛行的原因分析
        5.3.3 民间信仰中的大众心理特征
        5.3.4 东北地方政府与求仙讨药者的官民博弈
    小结
第6章 国民政府对民间信仰的控制与管理
    6.1 东北地区政府对民间信仰的认知
    6.2 东北地方政府对东北民间信仰的管控
        6.2.1 以历法改革为目的的管控
        6.2.2 以市政建设为目的的管控
        6.2.3 以宗教管理为目的的管控
        6.2.4 以维护社会治安安全为目的的管控
        6.2.5 因应对社会危机,扩大政府文化宣传为目的的管控
        6.2.6 以对民间信仰相关行业管理为目的的管控
    6.3 国民政府对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管控的结果
        6.3.1 节庆习俗的二元化
        6.3.2 东北地区“淫祠邪祀”仍普遍存在
        6.3.3 对东北民间信仰从业人员的管理各地成效不一
        6.3.4 信仰仪式崇俭避繁
    6.4 对东北地方政府管控的分析
        6.4.1 法制建设方面
        6.4.2 文化教育方面
        6.4.3 官祀与民祀的关系方面
    小结
第7章 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的评价
    7.1 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的特点分析
        7.1.1 移民性
        7.1.2 融合性
        7.1.3 功利性
    7.2 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7.2.1 民间信仰与社会教化
        7.2.2 民间信仰与社会心理
        7.2.3 民间信仰与社区整合
        7.2.4 民间信仰与社会经济
        7.2.5 民间信仰与社会文化
    7.3 民间信仰的消极影响
        7.3.1 延误医治,伤害民命
        7.3.2 滋生事端,引发不安
        7.3.3 异端邪说,谣言惑众
        7.3.4 劳民伤财,增加负担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微博叙事中的社会图景 ——基于新浪微博“微话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序幕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缘起
    第三节 微博研究综述
        一、国内微博研究文献
        二、国内微博研究专着
        三、国内微博研究市场报告
        四、国外微博研究专着及文章
        五、关于“热门话题”的研究
    第四节 关键概念界定
        一、微博叙事
        二、社会图景
    第五节 研究平台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平台
        二、研究对象
    第六节 研究理路与方法、写作特点及论文结构
        一、研究理路与方法
        二、写作特点及论文结构
第一章 微博时代的社会图景
    第一节 社会道德观念与行为表现
        事件一:佛山小悦悦事件
        事件二:药家鑫事件
        事件三:理性爱国 勿伤同胞
        小结
    第二节 社会信任危机
        事件一:老人摔倒扶不扶?
        事件二:保时捷少女两次救人引热议
        事件三:学雷锋做好事
        小结
    第三节 “中国式教育”
        事件一:“中国式就业”——硕士争当城管和环卫工
        事件二:“中国式幼师”——浙江虐童女幼师
        事件三:“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无视红绿灯
        事件四:“中国式父母”——别人家孩子
        小结
第二章 国民心理状态及怀旧情结
    第一节 国民心理状态
        关键词一:微笑抑郁症
        关键词二:抱怨
        关键词三:安全感
        小结
    第二节 怀旧情结
        关键词一:小时候的梦想
        关键词二:眼保健操、校服
        关键词三:《致青春》与《那些年》
        小结
第三章 社会正能量
    第一节 公益正能量
        行动一: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行动二:拒绝鱼翅,年年有余
        行动三:“光盘”行动
        行动四:我有空座位
        小结
    第二节 情感正能量
        幸福港湾——亲情正能量
        因为爱情——爱情正能量
        小结
    第三节 壮游正能量
        关键词一:27岁女孩辞职穷游中国
        关键词二:猫力和瘦肉的无国界壮游
        小结
    第四节 自给正能量
        关键词一:堵车很烦躁
        关键词二:今天做个向日葵
        关键词三:我的青春我做主
        小结
    第五节 电影正能量
        关键词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关键词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小结
第四章 微博社会图景中的反思与个体社会化
    一、微博社会图景中的社会与个体
        (一) 现代性与道德行为表现
        (二) 现代性与个体心理状态
        (三) 现代性与情感追求
    二、微博社会图景带给社会与教育的反思
        (一) 社会法制与教育法制的反思
        (二) 教育自身的反思
    三、微博影响下的个体社会化与自我认同
        (一) 微博影响下的个体社会化
        (二) 现代性中的反思性自我建构
    四、只要相信,我们依旧拥有美好——穿透人生的力量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加坡华人社会的权力来源
    第一节 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帮权政治"
    第二节 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会党与私会党
第二章 新加坡华人的信仰世界
    第一节 儒教的传承与复兴
    第二节 佛教的兴盛与发展
    第三节 道教、巫术与民间宗教信仰
    第四节 新加坡华人的丧葬形式
第三章 新加坡华人族群的婚姻、家庭与宗族
    第一节 新加坡华人族群的婚姻
    第二节 新加坡华人的家庭与宗族组织
第四章 新加坡华人社会问题
    第一节 新加坡的中国华工
    第二节 娼妓、私娼与歌姬
    第三节 盗窃、拐卖人口、诈骗与赌博
第五章 新加坡华人族群文化与教育
    第一节 新加坡华人文化事业
    第二节 新加坡华人族群的教育事业
第六章 新加坡的族群关系
    第一节 华人族群内部的关系
    第二节 游走于中英政治间的新加坡华人
    第三节 华人族群同马来族群的关系
    第四节 华人族群同其他族群的关系
第七章 新加坡华人族群自我认同的确立
    第一节 "西洋镜"前的新加坡华人
    第二节 新加坡华人族群对马来人的双重认识
    第三节 作为"他者"的中国
第八章 中国士绅眼中的新加坡社会
    第一节 中国知识分子对南洋土着族群的观感
    第二节 中国士绅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认识
    第三节 中国土绅对海外华人族群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四、禁放烟花爆竹城市一览(论文参考文献)

  • [1]行政诉讼疑难案件裁判的理念与方法[D]. 亓晓鹏. 吉林大学, 2019(10)
  • [2]抖音平台公安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探析[D]. 林川. 湖南大学, 2019(07)
  • [3]宗族社会视角下大田建设镇“迎铁枝”民俗体育活动调查研究[D]. 李秋莹.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4]南京市烟花爆竹燃放政策变迁研究[D]. 彭晓.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5]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研究 ——以上海为例[D]. 徐文彬.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6]民国时期东北汉族民间信仰研究(1912-1931)[D]. 王辉. 吉林大学, 2017(09)
  • [7]过一个节俭的春节[J]. 梁江涛. 环境教育, 2017(Z1)
  • [8]2016年全国各地烟花爆竹管理规定[J]. 叶芳. 标准生活, 2016(01)
  • [9]微博叙事中的社会图景 ——基于新浪微博“微话题”的研究[D]. 樊蕾.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 [10]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 汪鲸. 暨南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禁止烟花爆竹的城市名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