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TCP/IP的多线程通信及其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启森[1](2021)在《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文中指出压铸模具大型化是我国压铸行业发展新态势,受限于高昂的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高效完善的压铸模具运行维护系统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度推进,压铸企业纷纷着力于数字化转型。压铸模具作为压铸企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大部分企业仍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技术方案。本文针对压铸模具运行维护需求,结合压铸生产工艺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压铸模具运动副自动维护、状态数据远程监测和模具信息远程管理的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压铸模具运动副集中润滑系统。根据压铸模具运动特点,以PLC为核心,接入各类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实现了压铸模具运动件的受力检测装置及自动润滑系统。设计了HMI触摸屏,提供现场即时数据展示和控制调试的终端界面,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维护模具运动副。(2)提出压铸模具Web端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DTU模块实现上下位机通信,搭建了压铸模具运维管理系统的云端数据库,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实现了Web端运维管理平台,为模具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远程、异地监测模具状态,管理模具信息的云端平台。(3)开展系统功能现场实验测试。将本系统安装在相关模具上,在压铸车间连续压铸生产,测试了系统的基本功能。本系统可实现有效的自动润滑效果,远程运维平台可实现状态参数的远程展示及其他模具信息管理功能,达到系统开发要求。
徐婷婷[2](2021)在《离网型交流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在传统化石能源减少及环境污染问题加重的严峻形势下,在社会生产力与用电需求上升的背景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构建绿色高效的微电网系统已经迫在眉睫。随着智能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 System,EMS)综合利用源-储-荷等信息实现了能量的精细化管理。本文围绕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四个模块: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及人机交互界面展开研究,给出理论依据、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首先,为离网型交流微电网设计了双层控制策略——最优化日前调度和日后稳定运行实时调度,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设计不同的调度方法,配合完成整个优化调度。其中最优化日前调度层以微电网经济性运行为目标,利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对微电网进行经济性建模,且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储能电站进行区分,并计及储能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寿命的影响。日后稳定运行实时调度层以供电稳定性为优先目标,利用储能PQ源,实时修正日前的预测误差带给VF源的功率偏差,改善储能VF源的工作状态。该控制策略应用于北麂岛微电网实例,并在MATLAB平台上利用CPLEX商业求解器进行算例仿真,得到了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综合优化调度方案。接着,研究了包括通信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微电网信息系统。在通信系统方面,基于“三层两网”混合通信方式,设计了总线型的通信硬件结构,同时构建了多线程通信流程及错误处理机制,以保证通信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并利用多进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通信效率。在数据库系统方面,一方面提出冷热双备份功能实现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利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 SQL的事务功能,在执行事务时发生异常时,所有挂起的操作都将回滚,使数据库保持在启动事务之前的状态,实现了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最后,在Lab Windows/CVI平台上实现了整个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了降低四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采用公共网络变量技术设计了多进程、轻量化的软件架构。此外,完成的人机界面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便捷可操作的监测显示、远程控制和故障告警等服务。所开发的EMS系统实际应用于北麂岛离网型交流微电网中,验证了本文研究的调度控制策略、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徐常新[3](2020)在《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冷轧管性能优越、精度高,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许多领域。新型冷轧管机采用三个直流电机实现轧辊和回转、送进驱动,其性能和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冷轧管的质量。已有的冷轧管机现场监控器通过采集驱动电机的电压电流信号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冷轧管机运行状态的监控,并能够连接上位机实现监控数据存贮和管理。随着新型冷轧管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应用,轧管厂和制造商在设备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故障维修、质量跟踪等方面都面临挑战,需要能够跨地域全方位提供运行监控、数据管理、信息交互的技术手段,满足不同阶段的应用需求。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研究和设计了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以期提高冷轧管机在安装、使用、维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为轧管厂和制造商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分析了轧管厂和制造商在现场安装调试、正常生产、设备维护计划与管理、故障维修、售后服务、设计质量反馈等不同阶段的应用需求,并针对调试维修、监控管理、质量管理等三种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价体设计方案,提出了系统各部分的设计要求。接着,将系统的设计开发分为系统通信、服务器软件、客户端软件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系统通信设计包括现场监控器硬件设计、通信模块(蓝牙4.0、GPRS、RS485)软硬件设计、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和网络通信协议;后台远程服务器设计主要由应用服务器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部分组成,应用服务器实现与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和现场监控器终端的网络通信以及数据库读写事务的处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冷轧管机现场监测数据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数据;移动客户端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开发,实现与现场监控器设备的BLE通信以及借助于后台服务器与远程移动客户端的双向通信,同时为用户提供数据监测、数据上传等功能;PC客户端基于Qt平台开发,实现与现场监控器设备的RS485通信以及与后台服务器端的网络通信,同时为用户提供信息管理、数据监测等功能。整个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基于C/S架构进行开发,用户通过各类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端的网络通信。为了验证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是否满足设计指标,在系统搭建完成后进行了系统的通信测试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设计工作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今后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程力[4](2020)在《智能农业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农业大棚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我国传统的农业大棚正向智能农业大棚转型。当前的智能农业大棚系统存在着功能单一,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耗高、数据冗余、数据精确度低,远程监控的实时性和多样性差等问题。因此,对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意义重大。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农业大棚监控系统的现状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低功耗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设计了一套多终端的集监测、控制于一体的多功能远程智能农业大棚系统。系统主要分为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STM32主控平台和远程监控端三个部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成功后,终端节点采集环境数据经过改进的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处理,然后通过ZigBee协调器发送给STM32主控平台。主控平台接收并显示大棚环境数据,控制环境调控设备,然后通过4G无线模块发送环境数据到PC端监控中心并接收其控制指令,当网络故障时可将数据存储在SD卡中。PC端监控中心搭载My SQL数据库,创建服务器,实时显示和管理环境数据,发送控制指令。手机终端APP通过服务器与STM32主控平台建立连接,方便用户查询环境数据和控制大棚环境。在环境噪声较大时,对传统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处理数据会导致数据的稳定性变差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传感器采集到数据时,进行滑动滤波处理,降低波动明显的采样数据的干扰,再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卡尔曼滤波的测量值,提高了处理后的数据精确度。最后,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大棚监控系统各项功能正常,数据传输稳定性、实时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经过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处理的数据精确度高、稳定性好。该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还能为农作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农业生产管理过程更加的合理化、规范化。
杨杰[5](2020)在《坚果加工设备智能化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澳洲坚果开口加工设备缺少信息化管理和缺少远程监控的智能化问题,本文基于物联网设计了一套澳洲坚果开口加工设备智能化远程监控系统。本文根据物联网的四层架构模型建立了系统整体架构,并提出了一种融合C/S和B/S架构的系统架构方案,使系统在数据传输、数据显示和远程操控这几个方面做到独立工作,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感知识别层,设备PLC和4G无线通信模块构成数据采集模块,从而感知设备运行数据;在网络构建层,利用无线网络实时监控坚果加工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以TCP/IP协议和socket通信方式建立远程操控的控制机制;在管理服务层,基于Qt设计开发了一个集数据存储和解析的后台管理程序;在综合应用层,基于PHP设计开发了一款坚果加工设备智能化监控平台,实现了对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信息查询、数据分析、远程控制、实时报警等功能的有效管理,并通过基于F检验的算法求切割弧度和切割深度等最佳参数。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的验证分析。功能测试表明本系统能够实现信息查询、数据分析、远程控制和实时报警等主要功能,其中数据分析求出的最佳参数能够在澳洲坚果加工过程中提高坚果开口的合格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性能测试表明本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所有数据的丢包率为0%,所有数据上传时间与存入数据库时间差基本小于15毫秒,证实了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李荦荦[6](2020)在《智能缝制机械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缝制设备加工业是涉及服装、箱包、鞋帽、汽车、家具、家纺装饰等产品加工的重要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通过缝制设备智能数控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实现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提高缝制设备智能化水平和提升缝制加工行业智能制造能力,从而实现缝制设备加工产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新型智能缝制设备电控系统集成了工业互联网接口,通过集成缝制车间中的网络设备,实现设备管理的同时,将设备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完成设备监控功能,并为故障诊断专家提供决策支持等。因而本文首先分析了缝纫机床智能工厂对于数据采集、远程监控上的需求;并描绘了缝纫机床智能工厂网络平台的框架,即结合了数据采集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后,如何完成数据与服务端通信,实现数据管理,并开发远程监控功能等一系列功能实现。研究了离散制造车间中的数控机床、PLC控制设备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等三类典型设备的状态数据采集技术,并为此设计了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数据库。其次,研究了数据在采集端、服务器端、客户端之间的通信方法,并开发了一种生产设备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原型系统。最后,通过搭建由带有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西门子PLC自动化控制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三类设备组成的智能车间实验系统,对所开发的设备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原型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三类设备均能够较好地实现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与远程监控,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由此,本文的研究工作为离散制造企业中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通过对已接入该平台的百余家工厂近万台设备运行情况统计,改造后的智能工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25%,废品率降低20%,运营成本减低20%。后续全行业还有几百万台具备联网能力的缝制设备可接入该平台,市场前景广阔。
胡敏[7](2020)在《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研发》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搭载智能设备的移动机器人,结合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在煤矿开采、矿井探测等工业生产场景和人类生活环境中,在未知的危险环境下能够代替人类执行相关任务,预防发生安全事故,大大的提高了矿井智能化水平。本课题从实际的工程应用出发,分析当前国内外移动探测机器人发展现状,结合视频监控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及机器人远程控制技术,解决了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研发的具体工程问题。本课题首先针对煤矿井下复杂的工作环境,结合现有的机器人底盘技术,并从经济性、稳定性及实时性等角度综合考虑,自主设计了底层硬件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引入深度学习,结合图像检测技术和文字识别技术,以视频结合文字识别的形式实现煤矿井下环境参数的获取。其中文字检测技术采用YOLO算法,文字识别采用CRNN网络,搭建了一套基于机器人的环境参数采集平台,在物联网基础框架之上提出了多参监测系统整体设计方案。随后,本课题研究了多参监测系统数据远程传输的相关技术,根据远程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功能要求,综合考虑数据的采集、压缩以及传输等环节,以构建快速、稳定、可靠的多参监测系统为目标,设计出一种弱网络下的数据快速传输的方案。该方案将视频流信号进行压缩后,将视频信息与环境参数数据信息时空关联后组成新的RTP数据包进行传输。同时,多参监测系统使用线程并发的传输方式,加速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速度,增加带宽的使用效率。经过在局域网和公网环境下的多次实验,验证了数据传输方案对数据传输质量以及传输速度加速的有效性。随着多媒体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终端技术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来完成远程操作、视频监控等工作。本课题将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与移动智能终端结合使用,能给终端监控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好的灵活性,与传统的机器人人机交互平台相比较,具有便携性强、易于维护等特点。本课题设计的终端监控软件系统包括基于Flask的网页管理端设计和基于Android Studio的移动智能手机APP设计,两者的协同工作可满足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多终端监测的情景需求。最后结合所需实现的硬件和软件,对于设计开发的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进行系统调试,主要包括硬件系统调试、软件系统调试以及系统联合调试三部分。通过系统调试能够验证系统所有功能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正确性,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最终保证该系统能够应用于煤矿井下完成远程监控的任务。通过对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的测试表明,在网页端能够获得640*480分辨率的视频,在Android客户端能够获得同样大小视频,视频清晰流畅无明显卡顿,运动控制指令与数据信息传输无明显时延,系统实时性较好。
庄志强[8](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城市水务远程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外的高速发展,在人类生活中可以发现物联网技术的身影,人们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城市水务监控系统中,不仅可以提升城市水务系统的监控治理能力,还可以优化水务调度模型。目前智慧城市水务远程监控系统采用独立系统的形式,独立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上位监控部分、通信网络、现场控制和采集部分,上位监控部分由工作站计算机、LED显示大屏、网络版监控软件和工业交换机组成,组成上位系统的花费成本高,且系统搭建复杂。通信网络采用GPRS方式进行通信,GPRS可接入的终端数目相对较少。现场控制和采集部分采用PLC控制器和传感设备组成,PLC控制器形状比较笨重、且成本高和不利于安装。本设计采用MSP430作为智能控制终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等功能。与PLC控制器相比,MSP430具有节能、处理速度快和价格低廉等优点。One NET云平台作为数据分析、存储和转发的服务器,与目前的上位监控系统相比,One NET云平台是应用计算机集群来处理接收的数据,可以高速的对接收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存储。One NET云平台可以直接应用不需要独立开发。工作人员成功登陆远程监控客户端后,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界面下发控制命令与实时监测数据。NB-IOT作为本系统的通信模块,它可以接入终端设备的数量是一般通信系统的50-100倍,更适合应用到大城市水务监控系统的网络通信中。本次设计完成的工作包括,对供水管道的压力、用水量和水质PH值等数据的监测。One NET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值达到触发器条件,会触发邮件报警功能;One NET可以对各个地区和时段的供水厂供水压力和出水量进行分析,运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多供水厂的水务调度进行优化,实现多供水厂总体花费和耗能最低值,再应用One NET云平台下发控制命令,智能终端控制变频器,改变电机转速,调节多级离心泵的开度;当供水管道出现爆裂的问题时,可以应用定位信息快速定位漏损管道位置信息。
邱晨春[9](2020)在《压缩燃烧装置的远程实时测控与安全监测平台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将网络通讯技术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相结合,创造性地研制了一套集远程协助与安全管理于一体的均质压缩燃烧试验的实时测控系统,系统包括本地试验数据采集和试验远程协助与安全管理。该系统的研制工作主要有:对本地试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改进,提升系统的实时响应性。针对均质压缩燃烧装置信号采集要求,基于STM32F103ZET6单片机,采用直接操作寄存器方式进行下位机程序开发,以活塞位移信号作为外部触发源信号,触发采集缸压信号,并在上位机程序采用MFC开发框架,以多线程并发方式读取串口数据、解析并保存数据,引入第三方高速绘图ChartCtrl控件进行实时绘图显示,从而提高系统的实时响应性。针对课题组研制的均质压缩燃烧装置的试验环境,进行试验远程协助与安全管理系统开发。系统基于摄像设备作为视觉传感器,利用软件开发包实现试验现场视频的实时抓取,基于OpenCV进行图像视觉处理,采用HOG+SVM行人检测算法,实现对试验现场环境的安全检测和报警。并在此基础上,基于TCP/IP协议模型集成远程实验协助功能,从而实现均质压缩燃烧实验的远程智能安全管理。最后对系统各功能模块分别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本地试验数据采集系统单通道数据采集频率由原来的37kHz提高到了100kHz左右,外部触发的多通道数据采集也满足本压缩燃烧装置对采样精度和频率的要求;远程协助与安全管理系统对监控范围内以不同姿势出现的人物均能正确标记从而实现报警,并成功实现了远程控制实验启停、屏幕监控和远程试验数据下载等远程实验协助功能。
段宇航[10](2019)在《基于Android的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的概念被提出后,无人化、智能化成为了工业生产发展中的关键词。远程监控是实现无人化的基础保障,大数据则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石,而工业机器人作为工业生产的中坚力量,自然成为了主要的监控对象,但传统的监控方式不够灵活且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的发展。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并开发一种新的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改善传统远程监控的缺陷。研究分析了工业机器人需要监控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利用MySQL建立了多个关系型的监控信息数据库,且根据需求和功能构造了远程监控系统的框架。利用OpenGL ES建立了工业机器人的仿真模型,实现了可任意缩放、旋转的三维动态图形实时监控,并可实时还原工业机器人的加工轨迹。建立了工业机器人远程操控模块,可以在远程移动端通过互联网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简单地操控。此外,为了给远程加工提供安全保障,还建立了独立的仿真加工模块,研究并完成了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运动学的正解、逆解和插补算法,同时在程序中用代码进行了封装,便于调用。研究并架构了远程通信的服务器,利用TCP/IP网络传输协议以及WIFI传输环境,实现远程信号传输。为了提高监控效率,提出了多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并进行实验,最终得到了满足实时监控需求的数据传输方法。而为了保证远程操控的安全性,通过对比试验,提出了一种安全因子双向握手的远程操控指令传输方法,保障了操控指令持续响应的同时还提高了远程操控的安全性。以Android Studio作为远程移动端的主要编程软件、以OpenGL ES作为构造三维图形的辅助工具、以MySQL作为建立工业机器人监控信息数据库的管理系统、以PHP作为架构服务器的语言,开发了一个基于Android的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在与实验室的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联机调试后,实现了在智能手机上对工业机器人的远程监控、远程操控、模拟加工,以及各类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提高了远程监控的效率,保障了远程操控的安全,减少了远程监控的成本。
二、基于TCP/IP的多线程通信及其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TCP/IP的多线程通信及其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论文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压铸车间内压铸模具运行维护研究现状 |
1.2.2 设备远程运行维护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2 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系统总体方案 |
2.1 压铸模具运行维护需求分析 |
2.1.1 压铸模具结构组成 |
2.1.2 压铸模具生产工况 |
2.1.3 模具维护需求 |
2.2 系统总体方案 |
2.2.1 现场控制端总体方案 |
2.2.2 服务器端总体方案 |
2.2.3 远程终端总体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3 压铸模具现场维护控制系统设计 |
3.1 压铸模具现场维护控制系统整体功能介绍 |
3.2 集中润滑动作单元设计 |
3.2.1 模具润滑部件 |
3.2.2 润滑动作单元设计 |
3.2.3 传感器选型 |
3.3 PLC控制系统设计 |
3.3.1 PLC数据分配 |
3.3.2 PLC程序设计 |
3.4 HMI触摸屏设计 |
3.5 DTU通信模块设置 |
3.6 本章小结 |
4 远程运维管理系统开发技术选型及数据库设计 |
4.1 通信协议 |
4.1.1 TCP/IP协议 |
4.1.2 HTTP协议 |
4.1.3 Socket通信 |
4.1.4 BIO和 NIO |
4.1.5 Modbus协议 |
4.2 Java相关技术 |
4.2.1 SpringBoot框架 |
4.2.2 Netty框架 |
4.2.3 MyBatis框架 |
4.2.4 SpringSecurity框架 |
4.3 Web前端相关技术 |
4.3.1 Vue.js框架 |
4.3.2 Node.js运行平台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CDM概念结构设计 |
4.4.2 数据库PDM物理数据模型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压铸模具Web端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 |
5.1 总体架构及相关技术选型分析 |
5.1.1 程序设计架构 |
5.1.2 开发工具及环境 |
5.2 服务端程序设计 |
5.2.1 .数据处理中心开发 |
5.2.2 数据层功能设计 |
5.2.3 权限管理功能设计 |
5.3 Web远程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
5.3.1 基于Restful的前端API设计 |
5.3.2 前后端服务API设计 |
5.4 前端系统设计 |
5.4.1 前端程序设计方法 |
5.4.2 用户管理模块页面设计 |
5.4.3 模具管理模块页面设计 |
5.4.4 状态监测模块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实验测试 |
6.1 现场实验装置搭建 |
6.2 Web端运维平台部署 |
6.3 远程系统模具信息管理功能测试 |
6.4 系统运行维护功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2)离网型交流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微电网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1.3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内容及组织架构 |
2.考虑经济性的离网型交流微电网双层控制策略 |
2.1 多时间尺度下的双层控制模型 |
2.2 经济最优化日前调度 |
2.2.1 目标函数 |
2.2.2 约束条件 |
2.3 日内稳定运行实时调度 |
2.3.1 日内稳定运行实时调度的必要性分析 |
2.3.2 实时调度策略 |
2.4 双层控制策略的算例分析 |
2.4.1 日前调度计划 |
2.4.2 日内调度计划 |
2.5 本章小结 |
3.微电网信息传递及存储系统 |
3.1 EMS通信系统特点 |
3.2 基于“三层两网”的多进程通信系统设计 |
3.2.1 硬件设计 |
3.2.2 软件设计 |
3.3 EMS数据库系统的需求特点 |
3.4 实现冷热备份及My SQL事务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选型及API连接 |
3.4.2 数据库的冷热备份 |
3.4.3 My SQL事务下的可靠读写 |
3.5 本章小结 |
4.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
4.1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 |
4.2 CNV技术下的多进程松耦合软件设计 |
4.2.1 松耦合的CNV设计方法 |
4.2.2 实验结果 |
4.3 EMS交互界面设计 |
4.3.1 界面基本功能设计 |
4.3.2 界面优化提示 |
4.4 本章小结 |
5.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
(3)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冷轧管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远程监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相关技术 |
2.1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3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与设计 |
2.3.1 现场监控器模块 |
2.3.2 后台远程服务器模块 |
2.3.3 移动客户端模块 |
2.3.4 PC客户端模块 |
2.3.5 系统通信 |
2.4 相关技术 |
2.4.1 Socket网络通讯技术 |
2.4.2 开发平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通信的设计 |
3.1 系统通信总体架构 |
3.2 现场监控器 |
3.2.1 现场监控器硬件 |
3.2.2 现场监控器功能 |
3.2.3 监控器监测数据 |
3.3 通信模块硬件电路 |
3.3.1 蓝牙4.0 通信模块 |
3.3.2 GPRS通信模块 |
3.3.3 RS485 通信模块 |
3.4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3.4.1 蓝牙4.0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3.4.2 GPRS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3.5 自定义通信协议 |
3.5.1 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 |
3.5.2 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
4.1 后台远程服务器整体结构设计 |
4.2 应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4.2.1 应用服务器功能分析 |
4.2.2 应用服务器整体结构设计 |
4.2.3 应用服务器通信模块设计 |
4.2.4 数据库事务处理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3 数据库的存储与优化 |
4.4 服务器界面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客户端软件设计 |
5.1 移动客户端软件设计 |
5.1.1 移动客户端整体架构设计 |
5.1.2 蓝牙连接模块设计 |
5.1.3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
5.1.4 数据监测模块设计 |
5.1.5 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
5.1.6 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
5.2 PC客户端软件设计 |
5.2.1 本地PC客户端整体架构设计 |
5.2.2 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5.2.3 数据监测模块设计 |
5.2.4 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
5.2.5 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6.1 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通信测试 |
6.1.1 串口通信安装调试 |
6.1.2 网络通信测试运行 |
6.2 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
6.2.1 移动客户端测试运行 |
6.2.2 PC客户端测试运行 |
6.3 系统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4)智能农业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需求与框架 |
2.1.1 系统需求 |
2.1.2 系统整体框架 |
2.2 无线通信技术方案选择 |
2.2.1 Zig Bee无线通信网络 |
2.2.2 4G无线通信 |
2.3 硬件方案设计 |
2.3.1 Zig Bee节点的硬件结构 |
2.3.2 STM32主控平台的硬件结构 |
2.4 软件方案设计 |
2.4.1 软件开发平台 |
2.4.2 软件架构 |
2.4.3 数据库平台 |
2.5 数据融合算法方案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 |
3.1 Zig Bee节点硬件模块 |
3.1.1 CC2530硬件电路 |
3.1.2 电压转换电路 |
3.1.3 USB转串口电路 |
3.1.4 传感器模块 |
3.2 Zig Bee网络结构 |
3.2.1 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 |
3.2.2 Z-Stack及 OSAL系统 |
3.3 Zig Bee节点软件设计 |
3.3.1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
3.3.2 环境数据的封装 |
3.3.3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
3.4 基于滑动均值滤波的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 |
3.4.1 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 |
3.4.2 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STM32主控平台模块 |
4.1 STM32主控平台电路 |
4.1.1 STM32主控模块电路 |
4.1.2 4G无线模块电路 |
4.1.3 环境调控模块 |
4.1.4 显示模块电路 |
4.1.5 SD卡存储模块接口电路 |
4.2 4G无线通信软件程序设计 |
4.2.1 AT指令分析 |
4.2.2 4G数据帧的封装 |
4.2.3 TCP连接的建立 |
4.3 SD卡的初始化和文件系统软件设计 |
4.3.1 SD卡的初始化 |
4.3.2 文件系统移植 |
4.4 STM32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
4.4.1 串口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
4.4.2 LCD显示屏初始化 |
4.4.3 环境调控模块初始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远程监控端的设计与实现 |
5.1 PC端监控中心总体设计 |
5.2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5.2.1 PC端监控中心数据库模型设计 |
5.2.2 数据库表设计 |
5.2.3 MySQL数据库的实现 |
5.3 监控中心功能模块的实现 |
5.3.1 用户登录模块 |
5.3.2 用户管理模块 |
5.3.3 参数设置模块 |
5.3.4 数据管理模块 |
5.3.5 服务器模块 |
5.4 手机端APP的功能设计 |
5.5 手机端APP功能实现 |
5.5.1 登录模块功能实现 |
5.5.2 APP客户端网络通信 |
5.5.3 查询和控制功能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数据处理 |
6.1 测试平台搭建 |
6.2 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功能测试 |
6.2.1 Zig Bee硬件测试 |
6.2.2 数据采集和传输测试 |
6.2.3 改进的卡尔曼滤波数据处理测试 |
6.3 STM32主控平台功能测试 |
6.3.1 数据接收显示及报警测试 |
6.3.2 4G无线模块传输功能测试 |
6.3.3 4G网络故障测试 |
6.4 PC监控中心功能测试 |
6.4.1 系统登录功能测试 |
6.4.2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
6.4.3 参数设置功能测试 |
6.4.4 数据管理和环境调控功能测试 |
6.5 手机APP功能测试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5)坚果加工设备智能化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澳洲坚果及其加工设备的发展趋势 |
1.1.2 物联网技术 |
1.1.3 智能化监控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关键问题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系统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 |
2.1 引言 |
2.2 系统架构 |
2.3 系统功能 |
2.4 智能化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2.4.1 工业PLC控制技术 |
2.4.2 4G通信技术 |
2.4.3 动态网站建设技术 |
2.4.4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
3.1 引言 |
3.2 感知识别层方案设计与实现 |
3.2.1 坚果加工设备运行原理 |
3.2.2 下位机设计与实现 |
3.2.3 下位机数据处理及格式 |
3.2.4 4G数据传输模块 |
3.2.5 视频传输模块 |
3.3 网络构建层方案设计与实现 |
3.4 管理服务层方案设计与实现 |
3.4.1 Socket通信模块 |
3.4.2 数据存储 |
3.4.3 数据解析 |
3.5 综合应用层方案设计与实现 |
3.5.1 网页平台设计 |
3.5.2 管理模块 |
3.6 本章小结 |
4 系统应用分析 |
4.1 引言 |
4.2 功能测试 |
4.2.1 现场测试 |
4.2.2 数据分析功能测试 |
4.2.3 数据查询功能测试 |
4.2.4 实时报警功能测试 |
4.2.5 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
4.3 性能测试 |
4.3.1 准确性测试 |
4.3.2 实时性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智能缝制机械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本文工作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开发技术 |
2.1 相关数据来源采集技术介绍 |
2.2 西门子840D系统数据采集方法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总体需求分析 |
3.2 数据采集功能需求分析 |
3.3 服务器端数据通信与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4 监控功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2.1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 |
4.2.2 服务器端数据通信与管理功能设计 |
4.2.3 监控端功能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与技术路线 |
5.2 系统的实现 |
5.2.1 数据采集的实现 |
5.3 服务器端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监控功能实现 |
5.5 系统的测试 |
5.5.1 测试方案 |
5.5.2 测试环境 |
5.5.3 测试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多参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
2.1 需求分析设计 |
2.2 移动机器人整体架构 |
2.3 移动机器人底盘机械设计 |
2.4 数据采集硬件设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移动平台底层软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文字定位算法 |
3.3 文字识别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据传输方案研究和实现 |
4.1 引言 |
4.2 视频与环境参数信息时空关联 |
4.3 网络传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多参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5.1 引言 |
5.2 服务端软件设计流程 |
5.3 服务器权限管理 |
5.4 基于FLASK的多参监测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
5.5 基于ANDROID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引言 |
6.2 实验验证与测试 |
6.3 测试指标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城市水务远程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总体设计方案 |
2.1 引言 |
2.2 系统方案论证 |
2.2.1 目前的城市水务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
2.2.2 新型的城市水务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
2.3 物联网云平台的选取 |
2.4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终端数据传输 |
2.5 系统整体框架 |
2.6 系统功能设计需求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能终端系统设计 |
3.1 系统概述 |
3.2 总体硬件电路设计 |
3.3 传感设备采集测量电路 |
3.4 电源模块LM2596电路设计 |
3.5 变频器及多级离心泵原理 |
3.6 通信模块NB-IOT电路设计 |
3.7 智能终端软件程序设计 |
3.8 智能终端监测节点布置设计 |
3.8.1 监测点布置原则 |
3.8.2 监测点优化布置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云平台的系统软件设计 |
4.1 One NET云平台架构 |
4.1.1 One NET云平台事件触发原理 |
4.1.2 One NET云平台多层网络协同方法 |
4.1.3 One NET云平台的网络通信方式 |
4.1.4 One NET云平台的网络通信协议 |
4.2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终端接入 |
4.3 云平台通信程序设计 |
4.3.1 TCP建立智能终端与One NET连接 |
4.3.2 智能终端数据打包上传 |
4.4 远程监控界面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验证及供水调度优化 |
5.1 远程监控系统功能测试 |
5.2 基于改进粒子群的供水调度优化 |
5.2.1 基本粒子群算法 |
5.2.2 改进粒子群算法 |
5.2.3 建立水务调度数学模型 |
5.2.4 测试函数选取 |
5.2.5 仿真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附录 |
(9)压缩燃烧装置的远程实时测控与安全监测平台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均质压燃研究现状 |
1.2.2 实验室智能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2 系统结构及整体方案设计 |
2.1 本地试验数据采集系统 |
2.1.1 压缩燃烧实验台架 |
2.1.2 信号调理电路 |
2.1.3 嵌入式最小系统 |
2.1.4 本地实验数据采集软件系统 |
2.2 试验远程协助与安全管理系统 |
2.3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4 关键技术理论研究 |
2.4.1 图像分类 |
2.4.2 TCP/IP协议 |
2.4.3 Socket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本地实验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2 嵌入式最小系统软件设计 |
3.2.1 串口通信模块 |
3.2.2 A/D转换模块 |
3.2.3 外部中断输入模块 |
3.2.4 主函数程序 |
3.3 基于Windows系统上位机MFC程序 |
3.3.1 与下位机通信连接 |
3.3.2 接收、解析数据并保存 |
3.3.3 试验数据绘图显示 |
3.4 本章小结 |
4 试验远程协助与安全管理客户端设计 |
4.1 客户端功能概述 |
4.2 试验现场环境监测 |
4.2.1 试验现场环境视频抓取 |
4.2.2 环境安全检测报警 |
4.3 远程试验协助 |
4.3.1 远程试验协助整体实现方案 |
4.3.2 远程屏幕监控 |
4.3.3 远程实验数据下载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试验验证 |
5.1 本地试验数据采集系统功能试验验证 |
5.1.1 单路信号采集功能试验验证 |
5.1.2 外部触发的两路信号采集功能试验验证 |
5.2 试验远程协助与安全管理客户端功能试验验证 |
5.2.1 试验现场环境监测功能试验验证 |
5.2.2 远程试验协助功能试验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10)基于Android的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情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5.1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1.5.2 论文结构 |
第2章 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 |
2.1 系统功能与需求分析 |
2.2 系统的总体架构 |
2.3 系统各层级的主要任务 |
2.3.1 远程应用层 |
2.3.2 现场应用层 |
2.3.3 数据传输层 |
2.4 基础模块 |
2.4.1 OpenGL ES模块 |
2.4.2 数据库模块 |
2.4.3 TCP/IP模块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Android的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终端架构 |
3.1 远程监控信息规划 |
3.1.1 总体信息 |
3.1.2 局部信息 |
3.1.3 个体信息 |
3.2 实时监控动态图像的方法 |
3.2.1 摄像头实时监控方法 |
3.2.2 三维仿真实时监控方法 |
3.2.3 摄像头与三维仿真实时监控的对比 |
3.2.4 实时监控动态图像的方法选择 |
3.3 工业机器人仿真模型建立(OpenGL ES) |
3.3.1 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模型规划 |
3.3.2 初始化OpenGL ES |
3.3.3 绘制六自由度机械臂的三维图形 |
3.4 可视化监控信息平台搭建 |
3.4.1 远程桌面Activity的架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4.1 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的作用 |
4.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对比选取 |
4.3 数据库的建立 |
4.3.1 数据分类的依据 |
4.3.2 加工中心数据库的建立 |
4.3.3 工业机器人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4.3.4 主要电子零部件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4.3.5 工业机器人加工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4.3.6 驱动器报警代码数据库的建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业机器人远程操控模块的架构 |
5.1 工业机器人远程操控模块的功能规划 |
5.1.1 远程操控的界面布局 |
5.2 工业机器人仿真加工模块的建立 |
5.2.1 用几何法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 |
5.2.2 用几何法解决工业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的难点 |
5.2.3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插补 |
5.3 Android系统下float和double基础运算类的优化 |
5.4 工业机器人仿真加工模块的程序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远程移动端和现场PC端的通信实现及优化 |
6.1 通信环境的对比选择 |
6.2 服务器语言的选择 |
6.3 服务器的搭建 |
6.4 Android移动端的远程通信搭建 |
6.5 PC端的远程通信搭建 |
6.6 通信协议的制定 |
6.7 实时监控数据传输的优化 |
6.7.1 角度数据传输加姿态正解方法 |
6.7.2 坐标数据传输加姿态逆解方法 |
6.7.3 角度和坐标数据同时传输方法 |
6.7.4 对比实验 |
6.8 网络传输远程操控指令的可行性验证 |
6.9 远程操控指令传输的优化 |
6.9.1 单步双向握手方法 |
6.9.2 安全因子双向握手方法 |
6.10 本章小结 |
第7章 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 |
7.1 远程监控系统功能介绍 |
7.2 远程移动端监控操作介绍 |
7.2.1 客户端登陆 |
7.2.2 监控加工中心信息 |
7.2.3 监控工业机器人基本信息 |
7.2.4 监控工业机器人加工信息数据 |
7.2.5 实时监控工业机器人动态信息 |
7.3 远程操控介绍 |
7.3.1 远程基础操控 |
7.3.2 远程调取加工文件并加工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基于TCP/IP的多线程通信及其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D]. 梁启森. 浙江大学, 2021(09)
- [2]离网型交流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D]. 徐婷婷. 浙江大学, 2021(08)
- [3]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徐常新. 东南大学, 2020(01)
- [4]智能农业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程力.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5]坚果加工设备智能化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杨杰.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1)
- [6]智能缝制机械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D]. 李荦荦.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7]基于机器人的多参监测系统研发[D]. 胡敏. 西南大学, 2020(01)
- [8]基于云平台的智慧城市水务远程监控系统研究[D]. 庄志强.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9]压缩燃烧装置的远程实时测控与安全监测平台研制[D]. 邱晨春. 浙江大学, 2020(08)
- [10]基于Android的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研究[D]. 段宇航. 华侨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