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西北地区屋面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周黎黎[1](2019)在《兰州北330kV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供应作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电力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变电站作为输变电的枢纽中心,担负着电压升降、电力调度等任务,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高度重视电力企业的重要堡垒变电站的质量管理问题。质量管理水平的好坏决定了变电站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国民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好的质量决定电力能源正常、稳定供应,是保障电力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只有保证质量才能确保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变电站质量管理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理论研究,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本文通过对以往变电站发生的安全事故这个案例的分析,引出了变电站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十九大报告中的创新精神为背景,拉开了对兰州北330kV变电站项目质量管理的序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书籍,以及对国内外质量管理的研究,分析并梳理了变电站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围绕着变电站的施工质量展开研究,先对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做个介绍,由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共性过渡到兰州北330kV变电站质量管理的个性上。通过对该工程的建设规模及工程特点进行分析,从项目质量管理的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三个环节入手,构建了变电站质量管理评价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兰州北330kV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些分析发现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其目的是为日后建新变电站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供业内人士分享与借鉴,为后续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张静鑫[2](2019)在《砖混结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砖混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广泛应用于多层建筑中。但构造柱烂根与漏筋、墙体裂缝及屋面渗漏等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及耐久性。分析了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对工程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徐自飞[3](2019)在《兰州铁路局武威房建段屋面渗漏成因分析及治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多,铁路沿线的生产办公房屋数量也越来越庞大,屋面渗漏问题越来越突出。对铁路企业而言,“四电”房屋的防渗漏就更为重要,它是为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四个专业提供设备保护的房屋,室内的行车信号通信设备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心脏,一旦房屋出现雨水渗漏现象,就有可能使屋内的电线路短路,导致行车通信设备烧损,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治铁路沿线生产办公房屋渗漏是目前铁路房建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兰州铁路局武威房建段管辖站区房屋的屋面渗漏为背景,通过对站区内房屋实地勘察,从房屋结构设计、防水材料使用、施工技术水平、施工质量管理多个方面对屋面各种渗漏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各种渗漏现象提出了施工便捷、经济适用的治理措施,并在本段管辖站区内部分房屋屋面渗漏维修工程中进行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拒水粉防水层的屋面渗漏是因保护层开裂拒水粉流失和女儿墙开裂导致,采用密封膏对缝隙进行封堵,并修补保护层及重新铺设泛水的方法防治,实践应用取得效果较好。在以后施工中也可采用制作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和改为柔性防水层进行预防;(2)屋面天沟、檐沟的渗漏是因返坡积水和封口不实导致,采用增设防水附加层和坡度控制的方法防治,实践应用效果较好;(3)太阳能淋浴器造成的屋面渗漏是因支座破坏导致,采用在支座和防水层之间加设缓冲垫或增大支座受力面,并修补被破坏的防水层的方法防治,实践效果较好;(4)防水层上的渗漏是因女儿墙未设置滴水线、防水层空鼓开裂破损和粘接处开胶导致,采用提高施工质量要求重新铺设防水层、增设排汽管道及在女儿墙泛水处增设附加层的方法防治,实践应用效果较好;(5)屋面混凝土裂缝渗漏是因施工不规范及气候温差影响导致,采用规范施工操作,水泥砂浆灌缝并加设防水保护层的方法防治,实践应用效果较好;(6)屋面管口处渗漏是因后期改造破坏防水层导致,采用重新制作预埋管道并增加管道预埋高度及接口施工精度的方法防治,通过排水试验,屋面管口流水顺畅,管口渗漏现象得到了根治。
张文[4](2019)在《基于PDCA循环的风电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以和顺县20万千瓦风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与环境冲突日益加深,各国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风能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可替代能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风电行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风电场建设项目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工程质量却参差不齐。风电场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支柱和基础设施,其社会影响广泛。因此如何做好风电场工程质量的控制,促进高质量、高效率风电场的建设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我国风电场的建设情况来看,我国风电场工程建设及运行质量与世界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在工程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分析了目前风电场工程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难点,确定了基于PDCA循环的风电施工项目的可行性。其后以风电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综述国内外工程质量控制相关文献,运用规范研究法、深入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将PDCA循环技术应用于风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并以山西省和顺县20万千瓦风电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为例,以点引面,验证该体系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论文得出以下结果:(1)我国风电项目建设逐年增加,质量问题也逐渐显现。风电项目质量控制主要存在人员协作问题、机械设备问题、施工方法问题、材料选用问题和环境问题五个方面,具体则体现在风电项目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通过分析,得出PDCA循环理论在风电项目质量控制中应用具有可行性,进而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风电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并探讨其运行机制。(2)PDCA循环理论对风电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探索将PDCA循环方法应用于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从风电项目质量控制P体系、D体系、C体系和A体系,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循环,提升项目质量,提高施工水平,加强团队建设,从而全面加强风电项目质量控制。(3)施工企业可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风电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当然,本文只研究了风电项目最关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未来将在前期设计、后期维护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持续关注,期待进一步的完善和研究。
刘文祥[5](2017)在《国民政府时期的国立大学新校园建设 ——以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为中心》文中指出国立武汉大学珞咖山校园,是国民政府时期为数不多的国立大学新校园建设案例中的重要代表。作为由美国建筑师主导设计的中国国立大学校园,珞咖山校园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意涵,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而其建设过程和当时的师生校园生活,亦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充分利用了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及美国等地的馆藏未刊原始档案,在教育史、建筑史、社会经济史等领域间进行跨学科研究,对这一在中国近代建筑史和教育史上具有双重重要意义的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近代以来,武汉地区的高等教育校园校舍建设曾长期发展滞后,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落后地位,这一状况直到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并开始珞珈山新校舍建设方才发生根本改变。1928年国民政府改组重建国立武汉大学,其筹备过程中适逢“宁汉对立”和大学区制改革试行,新大学曾经历了省立与国立间的短暂摇摆,最终由蔡元培确定为国立大学,并组织建筑设备委员会,为建设新校园做准备。武大新校舍建设计划最早由筹备委员李四光提出,选址过程经历了多次变更,在李四光、叶雅各、开尔斯及建委会其他委员共同决策下最终确定。在珞珈山新校址范围内,武汉大学依照《土地征收法》开展了持续8年的土地征收,其间发生了多次迁坟、拆迁和土地纠纷,武大校方、地方土着、中央及地方政府等方面在其间发生了复杂的利益纠葛和博弈,体现出当时中国教育与政治权力的复杂关系,以及精英知识分子与底层民众间的鸿沟。珞珈山新校舍建设的经费来源十分复杂,在中央和湖北省各担半数的150万元初期财政拨款以外,另有中央和湖北省政府的追加拨款、湖南省政府及汉口市政府的补助款、美国及英国退还庚子赔款、黎氏兄弟私人捐款、平汉铁路局技术合作协定补助款等来源。这些拨款的进程各有不同,其间亦经历了众多曲折与反复。珞珈山新校舍的建筑设计,主要由美国建筑师开尔斯进行,李锦沛、石格司等建筑师也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开尔斯建筑师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旅行经历,这些成为他设计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的重要背景。新校舍前后两期工程,分别主要由汉口汉协盛营造厂和上海六合建筑公司承建。两大营造厂在施工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均总体上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由开尔斯主持设计的珞珈山校园建筑,在风格上契合当时的“固有形式”潮流,在近代中国民族形式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但其中也融合了大量其他元素。开尔斯、李锦沛等人在珞珈山演绎“中国固有形式”的过程中,受到中山陵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而在具体设计实践中,也展现出对中国南北不同地域建筑元素的融合,及对“中西合璧”和“古今融合”的尝试。面对形式与功能的矛盾,也在探索中不断尝试进行调和折衷。珞珈校园与武昌东湖密不可分。民初任桐的大东湖风景区构想和30年代周苍柏“海光农圃”的建设,是近代东湖风景区开发先驱。与此同时,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建设也是东湖风景区建设最早的拓荒实践,武汉大学的道路建设极大改善了东湖交通状况,而珞珈校园本身也成为了民国时期武昌东湖作为风景旅游地的核心景观和主要游憩地之一。作为大学校园的珞珈湖山,在30年代的武汉三镇发展成为一个“世外仙源”,也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活模式。
钟仕林,吴志彬,杨奕[6](2016)在《西北地区倒置式屋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文中提出屋面工程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面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的好坏关系着屋面工程的使用寿命及能耗。针对西北地区气候条件,结合国家标准规范及工程实际,从设计、施工两方面对倒置式屋面工程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该技术操作简便、造价合理,提高了屋面工程的节能水平。
钟仕林,吴志彬,杨奕[7](2016)在《谈新疆沙漠地区倒置式屋面工程质量控制》文中认为针对新疆沙漠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结合相关标准及工程实际,从设计、施工两方面介绍了倒置式屋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指出倒置式屋面具有节能、隔热保温等优势,在新疆地区的房屋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卫民[8](2014)在《KB公司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房地产建设持续升温,为了抢占市场,促进资金迅速回笼,开发商在工程实施方面乱象频生。工程实施的混乱伴随而来的则是产品质量的低劣和品牌的损害,随着房地产销售的竞争加剧,品质无疑成为左右天秤平衡的砝码。万科、龙湖地产在质量管理方面是行业的领跑者,而作为几乎同时起步的KB房地产公司由于战略及决策原因、管理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质量管理缺乏精耕细作,近年来在质量管理上无所建树。2011年七省新闻媒体同时曝光其质量问题,被一度卷入“质量门”,誉为“问题大王”,一时将该公司推向媒体的风口浪尖。如何解决公司的管理瓶颈,如何提升品牌意识,如何打造出优秀的产品品质,成为KB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基于KB公司目前房地产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首先通过对KB集团管控模式、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及愿景、制度执行等系统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管理的不足。其次,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利用相关工具对管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存在的主要症结及薄弱环节。最后在借鉴国内标杆公司成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取PDCA质量改进模式,提出KB公司在项目实施、质量监控及绩效,组织制度及文化方面的改进及保障措施。此外,还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互动型的质量管理环境,定期监督与考核,不断提升KB集团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本论文重视从实际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希望此论文能为其它类似性质的房地产公司提供管理上的借鉴作用。
宋军龙[9](2014)在《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质量问题。随着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对建筑节能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的质量通病和建筑75%节能指标的实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1)对国内、国外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优缺点分析。(2)通过对工程中建筑物的选址、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系统构造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等对外墙外保温系统通病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热稳定理论、广义Hooke定律进行公式推导,总结提出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时应遵循技术路线。(3)根据国内外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应用现状、技术路线和ANSYS对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应力和变形分布的分析,总结提出了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思路,并设计了WD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核心构件);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预制化生产及要点进行说明。(4)首先,对由WD外墙外保温系统参与的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体系(简称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施工工艺的流程及控制要点、竣工验收进行更加合理的补充;然后,对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热工性能、风荷载、地震作用、防火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采用ANSYS对WD外墙外保温系统、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PU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剖面各层材料节点温度和热流量进行分析,验证WD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能够与技术路线、设计思路相吻合。(5)对采用WD保温系统、EPS、XPS、聚氨酯保温系统作为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核心构件的一体化模拟工程,结合PKPM节能权衡计算书,验证一体化工程能否满足75%的节能指标,并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
刘国平[10](2012)在《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体系是将传统生土建筑与新型复合墙结构体系进行结合的一种新型村镇住宅体系,具有生态节能、绿色环保及适宜居住等优点,且在抗震性能方面较传统生土结构有很大的提高。本文结合质量控制相关理论,就如何对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建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模型从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考虑,结合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模型,在实现全过程和动态的管理模式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点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和统计方法,考虑数据分析判定质量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循环控制,逐层递进,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科学控制。2、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施工工艺研究通过对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的构造分析,结合工程施工数据资料和相关规范,对该结构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了生土砌块的制作工艺和墙体的施工工艺。3、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墙体质量及项目质量经济综合效果进行分析结合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工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生土墙体质量和整体项目的质量经济效果进行评判。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在社会综合效益、居民综合效益等各方面取得了共赢的效果。研究分析表明,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体系是一种绿色环保且经济适用的新型建筑体系,适应了我国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二、浅析西北地区屋面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西北地区屋面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兰州北330kV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案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
2.1 项目与项目管理 |
2.2 项目质量管理 |
2.3 变电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兰州北330kV变电站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分析 |
3.1 变电站建设项目概况 |
3.2 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质量规划 |
3.3 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质量保证 |
3.4 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 |
3.5 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质量验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兰州北330kV变电站项目质量管理的综合评价 |
4.1 项目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评价方法的确定 |
4.3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兰州北330kV变电站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改进 |
5.1 兰州北330kV变电站建设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5.2 兰州北330kV变电站建设全面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砖混结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构造柱质量通病及防治 |
2.1 产生原因 |
2.2 防治措施 |
3 墙体裂缝及防治 |
3.1 产生原因 |
3.2 防治措施 |
4 屋面渗漏 |
5 结语 |
(3)兰州铁路局武威房建段屋面渗漏成因分析及治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5 屋面防水工程概述及其重要性 |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2 屋面渗漏病害调查及分析 |
2.1 工程背景 |
2.2 屋面渗漏现象和成因分析 |
2.2.1 拒水粉防水层的屋面渗漏现象和原因 |
2.2.2 屋面天沟、檐沟的渗漏现象和原因 |
2.2.3 太阳能淋浴器造成的屋面渗漏现象和原因 |
2.2.4 防水层上的渗漏现象和原因 |
2.2.5 屋面混凝土裂缝渗漏现象和原因 |
2.2.6 屋面管口处渗漏现象和原因 |
2.3 屋面渗漏原因总结 |
2.3.1 材料原因 |
2.3.2 设计原因 |
2.3.3 施工原因 |
2.3.4 管理原因 |
2.4 小结 |
3 屋面渗漏防治措施研究 |
3.1 拒水粉防水层的屋面渗漏防治措施 |
3.2 屋面天沟、檐沟的渗漏防治措施 |
3.2.1 天沟、檐沟增设附加层 |
3.2.2 天沟、檐沟坡度的控制 |
3.3 太阳能淋浴器造成的屋面渗漏防治措施 |
3.4 防水层上的渗漏防治措施 |
3.5 屋面混凝土裂缝渗漏现象防治措施 |
3.5.1 裂缝处理预防 |
3.5.2 水泥材料选择预防 |
3.5.3 混凝土配置预防 |
3.5.4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预防 |
3.6 屋面管口处渗漏现场防治措施 |
3.7 建筑物施工质量预防措施 |
3.7.1 施工材料监测 |
3.7.2 设计结构精心考虑 |
3.7.3 严把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关 |
3.7.4 提高工人的思想技能素质 |
3.7.5 后期合理使用和维护 |
3.7.6 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
3.8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3.8.1 优化组织管理机构 |
3.8.2 完善施工质量检查体系 |
3.9 小结 |
4 结论和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PDCA循环的风电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以和顺县20万千瓦风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PDCA循环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风电项目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质量控制的内涵 |
2.1.1 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
2.1.2 质量控制的环节 |
2.1.3 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
2.2 风电项目质量控制的内涵 |
2.2.1 风电项目的特征 |
2.2.2 风电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 |
2.3 PDCA循环理论 |
2.3.1 PDCA循环的概念 |
2.3.2 PDCA循环的步骤 |
2.3.3 PDCA循环的特点 |
第三章 基于PDCA循环的风电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
3.1 风电项目质量控制难点 |
3.2 风电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
3.2.1 人员协作问题 |
3.2.2 机械设备问题 |
3.2.3 施工方法问题 |
3.2.4 材料选用问题 |
3.2.5 环境问题 |
3.3 PDCA循环理论在风电项目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 |
3.4 基于PDCA循环的风电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
3.5 基于PDCA循环的风电项目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 |
3.5.1 P体系一施工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
3.5.2 D体系一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
3.5.3 C体系一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
3.5.4 A体系一质量总结、修正体系 |
第四章 和顺县20万千瓦风电项目质量控制过程及效果 |
4.1 项目概况 |
4.2 和顺县20万千瓦风电项目质量控制应用 |
4.2.1 P体系 |
4.2.2 D体系 |
4.2.3 C体系 |
4.2.4 A体系 |
4.3 和顺县20万千瓦风电项目质量控制效果 |
4.3.1 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 |
4.3.2 质量控制产生的内部影响 |
4.3.3 质量控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4.4 和顺县20万千瓦风电项目质量控制保障措施 |
4.4.1 提高质量控制意识 |
4.4.2 健全质量控制制度 |
4.4.3 加强新方法和新材料应用 |
4.4.4 控制与评价相结合 |
4.5 和顺县20万千瓦风电项目质量控制的后续延伸 |
4.5.1 组建质量控制团队 |
4.5.2 建立完善的责任追溯机制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硏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国民政府时期的国立大学新校园建设 ——以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史料来源 四、本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
近世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与晚清民初大学校园发展历程 一、近世以来西人眼中的中国建筑 二、风格交错的晚清民初中国建筑及大学校园 三、“中国固有之形式”与国立大学校园建设 四、清末民初武汉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校园建设 第二章 |
国立武汉大学的组建与珞珈山新校址的选定 一、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到国立武汉大学 二、武汉大学新校舍的酝酿和建筑设备委员会的成立 三、珞珈山新校舍的选址过程 四、珞珈山新校址内的土地征收与纠纷 第三章 |
珞珈山新校舍的建筑设计及工程营造 一、建筑师开尔斯与珞珈山新校舍的建筑设计 二、汉协盛营造厂与新校舍一期工程 三、六合建筑公司与新校舍二期工程 第四章 |
珞珈山新校舍建设的经费来源与支出 一、珞珈山新校舍一期工程的经费来源 二、珞珈山新校舍二期工程的经费筹措 三、对民国时期珞珈山校园建设经费收支的分析 第五章 |
珞珈山校园的建筑语汇和文化意涵 一、珞珈山校园的总体规划及空间布局 二、“南北”与“东西”:珞珈山校园的建筑风格 三、现代大学校园与复古建筑形式的折衷碰撞 第六章 |
藏修息游焉:湖山风景与校园生活 一、武昌东湖:由荒郊野泽走向近代风景游憩地 二、武汉大学与东湖风景区 三、民国时期珞珈山的校园生活 结语 附录一 |
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地契信息统计表 附录二 |
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建筑一览表 附录三 |
民国时期珞咖山校园规划设计主要建筑工程师一览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后记 |
(6)西北地区倒置式屋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控制措施 |
1.1 找坡层设计 |
1.2 找平层设计 |
1.3 防水层设计 |
1.4 保温层设计 |
1.5 保护层设计 |
2 施工控制措施 |
2.1 施工基本要求 |
2.2 找坡层、找平层施工 |
2.3 防水层施工 |
2.4 保温层施工 |
2.5 保护层施工 |
3 结语 |
(7)谈新疆沙漠地区倒置式屋面工程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控制措施 |
1. 1 找坡层设计 |
1. 2 找平层设计 |
1. 3 防水层设计 |
1. 4 保温层设计 |
1. 5 保护层设计 |
2 施工控制措施 |
2. 1 施工基本要求 |
2. 2 找坡层、找平层施工 |
2. 3 防水层施工 |
2. 4 保温层施工 |
2. 5 保护层施工 |
3 结语 |
(8)KB公司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1.4 本文的应用价值 |
2 房地产质量管理理论与发展动态 |
2.1 房地产项目质量概念 |
2.2 房地产项目质量行业现状及管理需求 |
2.3 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内涵 |
2.4 国内外质量发展动态综述 |
3 KB公司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公司概况及背景 |
3.2 公司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情况 |
3.3 现行职责划分情况 |
3.4 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现状 |
3.5 KB公司项目质量管理文件现状 |
3.6 KB公司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4 KB公司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案设计 |
4.1 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4.2 质量问题管理因素分析 |
4.3 质量管理差距分析 |
4.4 质量管理前瞻性分析 |
4.5 质量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
5 KB公司质量管理改进方案实施 |
5.1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
5.2 招标及采购过程质量管理 |
5.3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
5.4 售后服务过程质量管理 |
6 KB公司质量管理改进实施保障措施 |
6.1 构建合适的管控模式 |
6.2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
6.3 强化与供应商的共赢机制 |
6.4 监控的改进与优化 |
6.5 做好资金计划,保障进度的均衡推进 |
7 论文总结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1 论文总结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4.1 问题的提出 |
1.4.2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广泛应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分析 |
2.1 粘贴式保温板外保温系统分析 |
2.1.1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2.1.2 挤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2.1.3 硬质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 |
2.1.4 EPS现浇外墙外保温系统分析 |
2.2 粘贴外墙保温板外保温系统和现浇EPS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对比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设计机理的研究 |
3.1 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3.1.1 建筑物的选址、设计因素 |
3.1.2 材料因素 |
3.1.3 系统构造设计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的影响 |
3.1.4 施工因素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影响 |
3.2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设计机理的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核心-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 |
4.1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 |
4.1.1 WD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的选择 |
4.1.2 自保温砌块的选择 |
4.2 WD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思路 |
4.2.1 WD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思路简介 |
4.2.2 WD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思路依据 |
4.3 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设计 |
4.4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应遵循的原则 |
4.4.1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局部节点构造处理 |
4.4.2 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
4.5 WD外墙外保温系统(外模板)的标准化生产 |
4.5.1 生产设备 |
4.5.2 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操作要点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施工工艺、工程验收及效果分析 |
5.1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的施工工艺 |
5.1.1 施工准备 |
5.1.2 施工要点 |
5.2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工程验收 |
5.3 采用ANSYS对WD和传统的XPS、EPS、PU外墙外保温系统剖面的节点温度和热流密度分布进行比较分析 |
5.3.1 稳态热分析的基础知识 |
5.3.2 模型的建立 |
5.3.3 对WD和传统的XPS、EPS、PU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剖面节点温度和热流量分析 |
5.4 WD外墙外模板的热工性能分析 |
5.5 WD外墙外保温系统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分析 |
5.5.1 风荷载对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作用分析 |
5.5.2 地震作用对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作用分析 |
5.6 工业化程度高、防火性能好和经济合理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工程75%节能指标分析 |
6.1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工程 |
6.1.1 拟建建筑物的基本概况 |
6.1.2 采用不同保温材料的维护结构构造及热物性参数 |
6.1.3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的计算 |
6.2 建筑节能75%指标对应的围护结构耗热量指标的计算过程 |
6.2.1 计算依据 |
6.2.2 采用75%建筑节能指标时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参照值的计算 |
6.3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工程中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分析 |
6.3.1 不同围护结构耗热量与建筑物节能75%耗热量指标的比较 |
6.3.2 最优保温系统的选择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10)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1.2.2 生土建筑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2 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
2.1 建筑工程质量 |
2.1.1 建筑工程质量特点 |
2.1.2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
2.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
2.2.1 全过程控制理念 |
2.2.2 动态控制原理 |
2.2.3 质量控制方法 |
2.2.4 质量统计方法 |
2.3 施工质量控制 |
2.3.1 质量控制目标 |
2.3.2 质量控制计划 |
2.3.3 现场质量控制 |
2.3.4 施工质量检验 |
2.4 小结 |
3 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建造技术 |
3.1 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构造 |
3.2 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主要构件制作工艺 |
3.2.1 生土砌块 |
3.2.2 生土复合墙体 |
3.3 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建造过程 |
3.3.1 基础工程 |
3.3.2 墙体工程 |
3.3.3 楼板工程 |
3.3.4 屋面工程 |
3.3.5 抹灰工程 |
3.4 小结 |
4 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质量控制实例分析 |
4.1 工程实例 |
4.1.1 工程概况 |
4.1.2 工程现场情况 |
4.1.3 气候条件 |
4.1.4 水文地质情况 |
4.1.5 项目施工特点 |
4.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
4.2.1 组织机构及职能划分 |
4.2.2 质量控制目标 |
4.2.3 质量控制依据 |
4.2.4 质量管理制度 |
4.2.5 质量技术保证 |
4.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4.3.1 质量控制目标分解 |
4.3.2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 |
4.3.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4.3.4 施工质量验收 |
4.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质量研究 |
4.4.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 |
4.4.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建模 |
4.4.3 墙板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 |
4.4.4 项目的质量经济效果综合评判 |
4.5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论文) |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四、浅析西北地区屋面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兰州北330kV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周黎黎.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1)
- [2]砖混结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 张静鑫. 山西建筑, 2019(16)
- [3]兰州铁路局武威房建段屋面渗漏成因分析及治理方法研究[D]. 徐自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4]基于PDCA循环的风电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以和顺县20万千瓦风电为例[D]. 张文.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5]国民政府时期的国立大学新校园建设 ——以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为中心[D]. 刘文祥. 武汉大学, 2017(06)
- [6]西北地区倒置式屋面设计与施工技术[J]. 钟仕林,吴志彬,杨奕. 施工技术, 2016(S1)
- [7]谈新疆沙漠地区倒置式屋面工程质量控制[J]. 钟仕林,吴志彬,杨奕. 山西建筑, 2016(01)
- [8]KB公司房地产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研究[D]. 张卫民. 西北大学, 2014(07)
- [9]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研究[D]. 宋军龙. 山东建筑大学, 2014(03)
- [10]新型生土复合墙结构质量控制研究[D]. 刘国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