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喷射灌浆在含泥砂卵石层中的施工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熊志明[1](2021)在《深层搅拌法结合高压喷射灌浆在浒湾堤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结合江西省万亩圩堤金溪县浒湾堤除险加固工程实例,对深层搅拌法结合高压喷射灌浆在堤防防渗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可供类似堤防除险加固工程予以借鉴。
熊奔[2](2020)在《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围堰防渗体系设计及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地基处理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地基条件,提高建筑基地的物理以及力学性能,增强整体强度、改善剪切特性、减少地基沉降,增强防渗效果等,从而满足工程的需要,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桐子林工程坝址所处区域岸坡较陡峻,地质条件差,尤其是上游围堰左堰肩覆盖层,属于软弱地基且厚度深达90m,防渗难度大,同时整个防渗工程施工工期仅为4个月,工期较为紧张,如何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并取得较好的效果难度较大。基于此,本文针对桐子林水电站工程的具体特点,围绕桐子林水电站围堰防渗方式进行了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坝址处的地质以及水流情况,对其围堰防渗轴线进行研究并提出比选方案,选择出经济合理的防渗轴线,即从左导墙沿着垂直右岸方向出发,在河流中心处折向S214线公路涵洞,又从S214线改建公路涵洞处转弯,沿着铁路涵洞垂直向山体延伸,形成一条防渗轴线。(2)结合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左堰肩地质条件以及达到的目的要求,在传统软弱地基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将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灌浆法是处理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左堰肩软弱地基的合理方式,即覆盖层帷幕灌浆采用3排孔,中间排入岩8.0m,帷幕灌浆孔间距2.0m,排距1.0m,呈梅花形布孔。(3)桐子林水电站工程上下游围堰采取土工膜心墙堰体,深厚覆盖层混凝土防渗墙,基岩下帷幕灌浆的防渗方式,左堰肩深厚覆盖层、破碎的岩体采用帷幕灌浆的防渗方式,从而与导墙及边坡形成完整封闭的防渗结构。
朱临瑞[3](2020)在《沿江复杂地层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工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对于沿江复杂地层的加固防渗问题需采用高压旋喷灌浆处理才能保证工程效果,但其在地层适用范围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兼顾工程质量与环保要求为目前紧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各种软基加固防渗技术方法,由于工法特性、地层条件、设备能力等制约,很难实现沿江复杂地层的加固防渗。研究一种将钻灌一体静压灌浆法和高压旋喷灌浆法进行时序结合兼具两种灌浆技术优势的一种新型灌浆技术,即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技术。将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应用于沿江复杂地层地基加固与防渗工程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钻灌一体灌浆法和高压旋喷灌浆法这两种灌浆加固防渗方法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同时可以做到灌浆全过程无返浆,从而达到最大的适用地层范围和最佳的加固防渗效果,保证加固防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且兼具环保性。本文在研究灌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常规高压旋喷灌浆技术的分类及特点,总结了现有灌浆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目前针对无返浆高压旋喷灌浆技术的研究还十分匮乏,为了得到适用于沿江复杂地层防渗加固的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工艺,本文经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工程实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无返浆高压复合灌浆的工作原理与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无返浆高压旋喷灌浆施工时的浆液材料选择方法和施工工艺参数的合理选用范围,对无返浆高压复合灌浆桩型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并对工艺流程与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2)进行了一系列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现场试验,通过现场试验采用相应的桩径检测、标贯试验、钻孔取芯对试验效果进行检查,根据试验数据与检测结果,验证了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对于复杂地层灌浆地基加固的适用性并提出了适用于本类似复杂地层特性的施工工艺参数,具体参数设计为高压喷射灌浆压力为25MPa,旋转速度为20r/min,提升速度为20cm/min~23cm/min。对灌浆效果、成桩直径进行检测分析,综合评价其复合灌浆效果。(3)通过参与某市沿江东岸堤防改造工程,经设计方案分析比较表明,在保证堤防地基承载力、沉降要求与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应用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技术更适用、环保、经济,灌浆作业全过程中均无返浆现象,施工完成后现场检测结果表明灌浆效果良好,桩体强度与防渗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堤防加固防渗改造工程证明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技术能够较好的解决了采用现有常规的软基处理工法进行深厚软基加固时,普遍存在的成孔困难,处理不均、可控性差、不环保等技术问题,通过采用无返浆高压复合灌浆施工技术,能有效的提高深厚软弱基础力学性能。
李海平,李冬晨,武庆兴[4](2019)在《浅谈高压喷射灌浆在南水北调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高压喷射灌浆对于砂砾石地基是一种有效的防渗方式,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工程的上、下游围堰及左、右岸纵向围堰均采用高压喷射灌浆进行防渗处理,本文主要介绍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工作原理、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其在深覆盖层大粒径砂卵石中的应用。
吴青华[5](2019)在《基于成都富水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砂卵石地层是地铁隧道建设所遭遇的困难地层之一,属于典型的不稳定地层。在我国南昌、长沙及北京等中北部城市都分布有砂卵石地层。例如北京地铁的修建,就相对积累了较成熟的针对无水砂卵石地层的盾构法施工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大多数西部城市也加入到地铁修建的行列中,在位于成都市内的郫县、温江等区域,广泛分布的砂卵石地层多具有二元结构,卵石土中蕴藏着粒径较大的漂石、地层中随机分布的砂层透镜体及运移汇聚的地下水等影响因素,导致隧道施工难度更大更具有挑战性。然而,在砂卵石地质范畴中,有关在该类富水漂卵石地层下进行盾构作业时无类似经验可供借鉴,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也相对较少。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如盾构部件磨损、盾构刀盘卡停、盾构螺旋输送机喷涌、盾尾密封失效及渣土超排等问题频繁发生。本文基于成都富水漂卵石地层的特征,以成都地铁6号线土建3标正在施工中的隧道区间为载体,针对上述难点,进行了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如下:(1)全面结合研究区内地层卵石含量丰富、漂石粒径大、水压高、渗透性强等特殊工况,研究了盾构隧道区间土体分布规律、土体颗粒级配、盾构施工适应性等特征,分析了盾构机刀盘刀具磨损、螺旋输送机喷涌、盾构机刀盘卡停、盾构机开仓换刀作业、渣土超排等施工难题的解决必要性,提出了适用于此类地层的盾构机选型设计及盾构机改造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施工时宜考虑疏导、通过及排出为主的掘进方式,应设计尤其是针对盾尾、铰接等部分的高可靠性防水密封。(2)通过分析主要理论参数,整合对比盾构施工过程中搜集的土压力参数、总推力参数、刀盘扭矩参数、注浆量参数等关键参数,提出了适用于该类地层的掘进参数合理控制范围。基于盾构姿态控制、漂石处理、管片拼装、开仓换刀、渣土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适用于此类地层的施工技术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注入浓度为3%的泡沫改良剂后,渣土的内摩擦角由42.56°回落到37.51°,渗透系数从改良前的2.315×10-2cm/s提高到4.672×10-5cm/s;注入合理配比的泡沫改良剂提升了总推力水平,降低了刀盘扭矩,对于地表沉降有一定的限制作用。(3)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下穿多种城市重要建/构筑物。以研究区广泛分布的老旧承压污水管为例,提出了采用地面跳排来确保盾构顺利安全通过的施工方法,给出了穿越期间的容许出土量、注浆配合比等施工参数,建议了相关参数的控制范围。(4)基于颗粒流理论进行了离散元(FPC2D)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了盾构隧道埋深、地层内损坏形成部位等因素对滞后沉降造成的影响;结合监测数据验证其影响的相关性及施工敏感性,进一步得出此类地层盾构掘进施工中滞后沉降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都漂卵石地层空洞由形成至蔓延到地表导致沉降为一个渐变的过程,盾构施工引发的地层破坏最终形成三角形的松散区域;隧道埋深对地层内塌陷拱的产生有着直接影响,随着隧道埋深变化,地层应力也会产生显着的改变;滞后沉降主要发生在外荷载(地面荷载、水作用等)作用强烈的位置,但发生位置主要集中在隧道两侧的2.0D范围内;在研究区监测点中心位置地表沉降值达到最大,离散元数值模拟地表沉降与现场实测差值为-1.3mm,部分地表沉降值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离散化的特征。整体上,现场实测值较离散元模拟值稍大,综合判定可能是受盾构机掘进期间渣土改良效果、出土量、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延迟等人为操控因素影响的表现。
袁文铁[6](2019)在《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利工程建设就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利除害,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如何利用现有施工技术,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特别是水库建设,如何解决水库的渗漏问题,使得水库按设计水位蓄水,发挥水库的作用,是工程建设的最终成果和目标。如何选择最为合适的防渗方案,是工程技术人员及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不仅对当下的水利工程建设有着借鉴意义,对已建成的存在病患的水库除险加固有着指导意义。而基于以上背景,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坝体劈裂灌浆加固技术、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搅拌桩防渗墙技术、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帷幕灌浆防渗技术等防渗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总结出劈裂灌浆、套井回填防渗墙技术一般适用于坝体;高压喷射灌浆技术一般用于堤坝地基加固与防渗,适应于所有第四系地层,且处理深度较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多应用于土坝坝基、混凝土闸坝基础、土石围堰堰体和堰基的防渗处理、险坝防渗加固处理等方面,一般适用于粉土、粉质粘土、砂土及直径小于10 mm的卵砾石土层;搅拌桩防渗墙技术一般应用于堤坝地基防渗处理,适用于粒径小于5 cm的各类土层;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既可以用于在建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又可以用于己建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对于透水土层厚度不大(10 m左右)的地基,采用垂直铺塑技术防渗比较可靠和有效,对于透水土层比较深厚的地基,一般采用复合土工膜斜墙加铺盖或其它防渗结构;帷幕灌浆适用于坝基岩层的缝隙、空洞处理,深度和范围广。以陕西省彬州市高渠村的红岩河水库为工程实例,在充分分析红岩河水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对水库坝基及坝肩的渗漏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参照类似工程及经验做法,选择防渗帷幕灌浆方案对红岩河水库大坝坝基进行防渗处理,对左、右坝肩砂卵石层采用截渗洞方案处理渗漏问题,对左、右岸强弱风化带岩体防渗采用帷幕灌浆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处理后通过试蓄水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大坝坝基进行补强帷幕灌浆设计和施工,经过补强帷幕灌浆施工后的试蓄水测试,红岩河水库大坝坝基的渗流量减少了60%,能够有效控制红岩河水库大坝在施工阶段的渗流现象。因库区库底岩层完整,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不用做防渗处理。考虑到坝基结合槽下游与坝基砂砾石水平排水层接触部位是一个薄弱部位,除对结合槽部位的土料进行充分压实,坝脚近坝处采用复合土工膜与粘土铺盖相结合防渗,复合土工膜与大坝复合土工膜连接,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红岩河水库防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邓少远[7](2010)在《高喷灌浆技术在金元水电站围堰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元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施工围堰处于砂卵(碎)石地层,含有较多粒径较大的漂石和块石,围堰采用高压旋喷技术及三重管法高喷设备进行防渗灌浆施工。通过围井开挖直观检查和围井注水试验,证明采用高压旋喷方法防渗灌浆效果良好,施工参数选取正确。
刘刚[8](2010)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及其在病险坝防渗加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高压喷射灌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地层防渗加固技术,它以应用范围广、施工简便灵活、质量可控、管理便利、材源广、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被工程界应用到不同领域。本文在总结高喷灌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对高压喷射灌浆法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一整套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并将成果应用到水库坝基工程中。本文通过对高压喷射灌浆的原理进行研究,从其特性、灌浆材料、适用范围和作用机理着手,为施工设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程序。论文还就高压喷射灌浆的各类工法进行介绍,对施工机具、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常见问题的处理以及质量检验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成果可以用来指导高压喷射灌浆地层防渗加固现场施工。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库工程,鉴于当时条件限制,不少工程对坝基防渗处理措施不足,造成较严重的坝基渗漏问题。本课题结合白龟山水库坝基防渗加固的实际要求,通过现场试验和工程施工,对形成高喷防渗墙原理和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分析。针对病险坝坝基透水层加固的具体特点,研究适宜坝基处理的高喷方案、工艺参数。分析当前在应用高压喷射灌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整理出控制高喷墙质量的措施和施工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为以后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其它防渗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经验。
韩文忠,吴立兴,李杰,郭胜[9](2007)在《土石坝防渗补强若干方法之我见》文中提出本文着重论述了病险水库存在的问题及其发生原因,通过对劈裂灌浆、高压喷射灌浆和混凝土防渗墙等几种常用的大坝防渗补强措施的机理分析和加固效果的介绍,就如何正确地选择土石坝防渗补强方案,向决策部门提出建议。
周斌[10](2006)在《高压旋喷灌浆在深厚覆盖层地基加固处理中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般而言,高压旋喷灌浆适用于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粉土、砂土、砾石、卵(碎)石等松散透水地基或填筑体内的防渗处理,而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深厚覆盖层,通过高压旋喷灌浆来改善其结构条件,增强其抗渗性能,提高其强度,并在其上修建挡水建筑物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试验对深厚覆盖层中的高压旋喷灌浆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供类似地层中进行高喷灌浆处理的经验数据。
二、高压喷射灌浆在含泥砂卵石层中的施工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喷射灌浆在含泥砂卵石层中的施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深层搅拌法结合高压喷射灌浆在浒湾堤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地质概况 |
3 防渗加固方案拟定 |
1)背水侧压浸平台措施 |
2)堤基垂直防渗措施 |
4 防渗加固方案比选 |
1)方案一: |
2)方案二: |
3)方案比选 |
5 防渗加固设计 |
6 堤防渗流稳定计算 |
6.1 堤防渗流计算 |
1)计算工况 |
2)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 |
3)计算成果及分析 |
6.2 堤防稳定计算 |
7 结 语 |
(2)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围堰防渗体系设计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
2.1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简介 |
2.2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地基基础特点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二期围堰防渗轴线设计研究 |
3.1 二期围堰工程地基处理目的 |
3.2 二期围堰防渗体系构成 |
3.3 本章小结 |
4 桐子林水电站工程二期围堰防渗设计研究 |
4.1 二期围堰堰体防渗研究 |
4.2 堰体防渗结构设计 |
4.3 二期围堰堰基防渗研究 |
4.4 二期围堰堰基防渗结构设计 |
4.5 二期围堰三维渗流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防渗效果评价 |
5.1 防渗墙效果评价 |
5.2 帷幕灌浆效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沿江复杂地层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工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灌浆技术发展历史 |
1.2.2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研究现状 |
1.2.3 灌浆方法的分类 |
1.3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技术概况 |
1.3.1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技术定义及其特点 |
1.3.2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技术的应用范围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技术工艺研究 |
2.1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原理 |
2.2 复合灌浆的浆液材料与工艺参数选定 |
2.2.1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浆液选择 |
2.2.2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工艺参数选定 |
2.3 关键桩型参数的选定 |
2.3.1 桩长的确定 |
2.3.2 桩体直径的估算 |
2.3.3 孔位布置设计 |
2.3.4 桩体强度的估计 |
2.4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技术的施工工序 |
2.5 质量效果检测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沿江复杂地层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试验研究 |
3.1 试验目的及内容 |
3.2 试验区地质概况 |
3.3 试验设备及灌浆材料 |
3.3.1 试验设备 |
3.3.2 灌浆材料 |
3.4 现场试验 |
3.4.1 试验参数设计 |
3.4.2 试验施工与质量控制 |
3.4.3 试验效果检查与数据收集 |
3.5 试验结果分析 |
3.5.1 参数试验结果分析 |
3.5.2 标贯试验结果分析 |
3.5.3 取芯试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
4.1 工程概况 |
4.2 工程地质条件 |
4.2.1 地层岩性 |
4.2.2 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
4.3 工程设计 |
4.3.1 施工方案比选 |
4.3.2 工程设计成果 |
4.4 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的施工与效果检测 |
4.4.1 施工工程 |
4.4.2 施工效果检测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成都富水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2 总体概况 |
2.1 工程概况 |
2.2 地质构造 |
2.2.1 填土层 |
2.2.2 冲洪积上层 |
2.2.3 冲洪积下层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2.3.1 地表水 |
2.3.2 地下水 |
2.4 水文地质评价 |
2.4.1 水的腐蚀性评价 |
2.4.2 土的腐蚀性评价 |
2.5 临近建构筑物及管线情况 |
3 盾构机选型 |
3.1 基本概况 |
3.1.1 工程地质特性 |
3.1.2 盾构区间隧道穿越中密、密实卵石层的特点 |
3.2 盾构施工主要问题和状况 |
3.3 富水漂卵石地层盾构机选型研究 |
3.3.1 漂卵石地层盾构机选型概述 |
3.3.2 刀盘设计、刀具选型和螺旋输送机选型及设计 |
3.3.3 盾构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3.3.4 处理措施 |
3.4 对盾构机选型的思考 |
3.4.1 对盾构机选型思考 |
3.4.2 针对富水漂卵石地层的盾构机选型 |
3.5 本章小结 |
4 盾构掘进控制技术 |
4.1 盾构施工主要参数理论计算 |
4.1.1 土压力计算 |
4.1.2 推力计算 |
4.1.3 刀盘扭矩计算 |
4.1.4 出土量计算 |
4.1.5 同步注浆量计算 |
4.2 盾构实际施工主要参数分析 |
4.2.1 盾构施工实际参数 |
4.2.2 理论计算数据与实际施工数据差异分析 |
4.2.3 其他重要参数 |
4.3 盾构机始发掘进注浆及主要技术参数 |
4.4 正常掘进施工技术 |
4.4.1 盾构掘进施工流程 |
4.4.2 参数设定和优化 |
4.4.3 盾构掘进施工 |
4.4.4 防喷涌技术保证措施 |
4.4.5 大粒径漂石处理技术保证措施 |
4.4.6 盾尾密封技术保证措施 |
4.5 盾构机姿态控制 |
4.5.1 盾构掘进方向控制 |
4.5.2 盾构掘进姿态调整与纠偏 |
4.6 盾构管片拼装技术 |
4.6.1 盾构管片要求 |
4.6.2 管片拼装方式 |
4.6.3 管片拼装工艺 |
4.6.4 盾构管片拼装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
4.6.5 盾构管片姿态纠偏措施 |
4.7 刀具检查与开仓换刀技术 |
4.7.1 无压开仓维修 |
4.7.2 刀具检查和更换 |
4.7.3 盾构通过换刀区后补充注浆 |
4.7.4 盾构刀具的磨损和管理 |
4.8 渣土改良技术 |
4.8.1 成都地铁地层土体分析 |
4.8.2 渣土改良剂的选择 |
4.8.3 试验研究及配比确定 |
4.9 盾构机到达施工 |
4.10 本章小结 |
5 穿越重要建(构)筑物施工技术 |
5.1 盾构沿线下穿DN800污水管 |
5.1.1 施工工艺流程 |
5.1.2 污水管流量确定 |
5.1.3 抽排实验 |
5.1.4 地面污水管跳排 |
5.1.5 掘进参数控制 |
5.1.6 洞内注浆 |
5.1.7 施工监测 |
5.2 本章小结 |
6 滞后沉降规律 |
6.1 滞后沉降 |
6.1.1 滞后沉降发生原因 |
6.1.2 滞后沉降发生过程 |
6.2 离散元模型 |
6.2.1 颗粒离散元 |
6.2.2 参数标定 |
6.2.3 数值模型 |
6.3 分析结果 |
6.4 参数敏感性分析 |
6.4.1 隧道埋深 |
6.4.2 地层空洞位置 |
6.5 对比分析 |
6.5.1 监测断面布置 |
6.5.2 监测结果 |
6.5.3 滞后沉降 |
6.6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库和堤坝防渗处理技术 |
2.1 水库和堤坝防渗的目的 |
2.1.1 防止渗漏损失 |
2.1.2 防止渗透破坏 |
2.1.3 防止坝基失稳 |
2.2 防渗技术措施形式 |
2.2.1 水平防渗加固 |
2.2.2 垂直防渗加固 |
2.3 常用防渗技术研究 |
2.3.1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 |
2.3.2 坝体劈裂灌浆加固技术 |
2.3.3 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
2.3.4 搅拌桩防渗墙技术 |
2.3.5 冲抓套井回填黏土防渗墙技术 |
2.3.6 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 |
2.3.7 帷幕灌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 |
3.1 工程概况 |
3.1.1 工程简介 |
3.1.2 主要工程量 |
3.2 红岩河水库地质研究 |
3.2.1 区域地质 |
3.2.2 库区工程地质 |
3.2.3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
3.3 水库渗漏分析与计算 |
3.3.1 水库渗漏分析 |
3.3.2 水库渗漏量计算 |
3.4 水库防渗处理与设计 |
3.4.1 坝基防渗处理 |
3.4.2 左、右坝肩防渗处理 |
3.4.3 库底防渗 |
3.5 灌浆帷幕试验 |
3.5.1 试验区段选择 |
3.5.2 灌浆工艺与材料 |
3.5.3 灌浆试验压力 |
3.5.4 试验成果分析 |
3.6 坝基前期防渗灌浆 |
3.6.1 坝基防渗帷幕设计 |
3.6.2 坝基固结灌浆 |
3.6.3 前期灌浆施工 |
3.6.4 前期灌浆后结果分析 |
3.6.5 前期灌浆分析结论 |
3.7 坝基补强帷幕灌浆设计 |
3.7.1 补强设计的必要性 |
3.7.2 补强灌浆试验分析 |
3.7.3 补强帷幕防渗设计调整内容 |
3.7.4 补强帷幕灌浆施工 |
3.8 库区及大坝防渗 |
3.8.1 库区防渗 |
3.8.2 大坝防渗 |
3.9 水库防渗效果检验 |
3.9.1 坝基防渗检验 |
3.9.2 坝后渗水量观测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高喷灌浆技术在金元水电站围堰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施工工艺 |
2.1 施工布置 |
2.2 施工流程及施工参数 |
2.3 灌浆钻孔施工 |
2.4 高压旋喷施工 |
2.5 特殊情况的处理 |
3 高喷效果检查及评价 |
4 结论与体会 |
(8)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及其在病险坝防渗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高压喷射灌浆的含义 |
1.2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发展 |
1.3 高压喷射灌浆法的分类 |
1.4 高压喷射灌浆法的适用范围 |
1.4.1 适用的土质条件 |
1.4.2 适用的工程对象 |
1.5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特点 |
1.6 研究高喷技术在病险坝防渗加固中应用的重要性 |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基本原理 |
2.1 高速射流的流体力学特性 |
2.1.1 高压水喷射流的性质 |
2.1.2 高压喷射流的种类及其构造 |
2.2 高压喷射灌浆的作用机理 |
2.2.1 高压喷射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 |
2.2.2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凝结体的形成机理 |
2.2.3 水泥与土的固化机理 |
2.3 高压喷射灌浆加固土体的基本性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压喷射灌浆设计 |
3.1 地质勘查 |
3.1.1 工程地质勘探和土质调查 |
3.1.2 水文地质情况 |
3.1.3 环境调查 |
3.1.4 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
3.2 高喷灌浆材料 |
3.2.1 浆液配方 |
3.2.2 选用浆液的原则 |
3.2.3 灌浆量计算 |
3.3 固结体的设计 |
3.3.1 固结体尺寸的设计 |
3.3.2 固结体强度的设计 |
3.4 孔距及布置形式的选择 |
3.4.1 孔距选择 |
3.4.1.1 喷射长度与射流压力、地层密实度的关系 |
3.4.1.2 孔距与喷射长度、孔深关系 |
3.4.2 常用的高喷防渗墙孔距及布置形式 |
3.5 高压喷射灌浆参数选择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 |
4.1 施工机具 |
4.1.1 高压喷射灌浆系统组成 |
4.1.2 施工机具及设备 |
4.1.3 高压喷射灌浆施工监测仪器 |
4.2 施工工艺 |
4.3 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对策 |
4.4 施工质量控制 |
4.4.1 施工质量控制 |
4.4.2 施工技术管理 |
4.5 高压喷射灌浆法的质量检验 |
4.5.1 墙体质量检查项目 |
4.5.1.1 连续性、密实度 |
4.5.1.2 力学指标 |
4.5.1.3 防渗性能 |
4.5.2 检验点的位置、数量及检验时间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白龟山水库顺河坝高喷灌浆技术实施研究 |
5.1 白龟山水库概况 |
5.1.1 工程概况 |
5.1.2 白龟山水库存在的渗漏问题 |
5.1.3 顺河坝5+000~5+550 段地质条件 |
5.2 白龟山水库坝基防渗加固方案的选择 |
5.2.1 水库坝基防渗加固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
5.2.2 白龟山水库坝基防渗加固方案选择 |
5.3 高喷防渗墙施工前的验证性试验 |
5.4 高喷墙的设计 |
5.5 施工设备及工艺 |
5.5.1 施工设备 |
5.5.2 工程物资、水电供应 |
5.5.3 施工工艺 |
5.6 施工技术要求 |
5.6.1 造孔 |
5.6.2 制浆 |
5.6.3 高压喷射灌浆 |
5.7 施工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案 |
5.7.1 一般情况处理 |
5.7.2 特殊事故处理 |
5.8 高喷防渗墙施工全方位动态监理 |
5.8.1 质量控制 |
5.8.2 进度控制 |
5.8.3 工程投资控制 |
5.9 主要工作量 |
5.10 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结果 |
5.11 工程效果 |
5.12 本章小结 |
第6章 病险坝高喷灌浆技术要点 |
6.1 当前应用高压喷射灌浆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 详细分析地质资料,进行现场试验 |
6.3 病险坝高压喷射灌浆施工技术要点 |
6.3.1 严格控制钻孔斜率,保证钻孔质量 |
6.3.2 把握好造孔和高喷的施工间隔,采用特制PVC 花管护壁 |
6.3.3 合理利用高喷回浆 |
6.3.4 重视高喷灌浆后的孔口补浆工作 |
6.3.5 高喷返浆异常时的处理措施 |
6.4 高度重视高喷防渗墙体的连接处理方案 |
6.5 动水条件下高喷防渗墙施工 |
6.6 施工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高压旋喷灌浆在深厚覆盖层地基加固处理中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1) 试验意义。 |
(2) 试验内容。 |
(3) 试验工艺特点。 |
2 试区地质情况 |
3 试验目的 |
4 试验项目及工艺 |
4.1 浆材配比试验 |
4.2 单桩试验 |
(1) 单桩孔布置。 |
(2) 喷射技术参数。 |
(3) 试验施工。 |
①试验工艺流程。试验工艺流程见图2。 |
②造 孔。 |
③喷射灌浆。 |
4.3 三排桩旋喷试验 |
4.3.1. 旋喷孔布置 |
4.3.2 高喷技术参数 |
4.3.3 试验施工 |
4.4 特殊情况处理 |
5 质量及效果检查 |
5.1 开挖检查 |
5.2 钻孔取芯 |
5.3 压水试验 |
5.4 芯样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
5.5 其他试验 |
6 试验成果分析 |
6.1 喷射参数与桩径的相关分析 |
6.2 地层组成物质与桩体质量的关系 |
6.3 地下水对高喷灌浆质量的影响 |
6.4 两种高喷工法所形成桩墙的质量差异 |
6.5 三排旋喷桩孔、排距分析 |
6.6 钻孔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
7 结论与建议 |
四、高压喷射灌浆在含泥砂卵石层中的施工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层搅拌法结合高压喷射灌浆在浒湾堤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 熊志明.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11)
- [2]桐子林水电站工程围堰防渗体系设计及实践[D]. 熊奔. 三峡大学, 2020(06)
- [3]沿江复杂地层无返浆高压旋喷复合灌浆工艺与应用研究[D]. 朱临瑞.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4]浅谈高压喷射灌浆在南水北调中的应用[A]. 李海平,李冬晨,武庆兴. 中国水利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 2019
- [5]基于成都富水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吴青华.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1)
- [6]红岩河水库防渗技术研究[D]. 袁文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7]高喷灌浆技术在金元水电站围堰工程中的应用[J]. 邓少远. 四川水利, 2010(05)
- [8]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及其在病险坝防渗加固中的应用[D]. 刘刚. 河北工程大学, 2010(06)
- [9]土石坝防渗补强若干方法之我见[A]. 韩文忠,吴立兴,李杰,郭胜.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 [10]高压旋喷灌浆在深厚覆盖层地基加固处理中的试验研究[J]. 周斌. 四川水力发电, 200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