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仪器改造与更新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强[1](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引发了新一轮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会对大学阶段的教学产生联动影响。大学物理实验是后续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这两个阶段间教学衔接的研究却常常被忽视。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增加不同阶段教学衔接的贴合度,本课题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线索对两阶段教学指导性文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展开调研并提出建议。最后从核心素养和教学衔接的角度设计了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实验的教学案例,并作总结。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归纳研究了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及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概况,对国内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以及研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况进行概括。第二部分:依据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了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通过《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以及能力培养要求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教学指导性文件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点。第四部分: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并结合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当前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出教学改进的思路。第六部分:以力学部分实验为例,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及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第七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和展望。
樊英杰[2](2021)在《以工程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文中认为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为基础、以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思维能力为要求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现有实验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便为各类岗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科技人才提供保障。
周晓红,陈杰,张西平,张琴[3](2021)在《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3月,教育部提出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融合,打造专创示范课。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高校后接受的第一门实践类课程,课程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指出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索并实践了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平台等举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地位,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
黄世娟,黄品文,鲍伟成,魏东[4](2020)在《一种开放式智能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与初步实践——基于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现状调研》文中研究指明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调研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一种将互联网+智能手机APP融入课堂"教""学""做""评"各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建立整合实验预约、电子资源、实验过程监管、实验报告自动评阅等多平台的系统,构建"线上课前预习、课中实验操作和数据实时反馈、课后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及视频翻转制作"的综合量化评价体系,积累平台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该教学模式初步在该校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馈。
赵玉连,郭俊旺,李艳聪[5](2020)在《面向新工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文中认为面对新工科发展的趋势和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对本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了讨论。
周红仙,王毅[6](2020)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新工科建设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要求,结合OBE理念,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由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实行模块化教学,兼顾不同专业差异,参照真实的科学实验过程,建立研究型实验教学,以虚拟实验进行能力考核。该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创新性和能力培养,有助于新工科建设及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王林杰,刘雪华,成爽[7](2020)在《“互联网+”时代“慕课”对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联合各行各业,促进共同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可以依据互联网,探索最新科研动态,学习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创新。目前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慕课"是近些年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性。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价值,希望能够丰富相关理论成果,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意见与参考。
刘洪翔[8](2019)在《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学业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监督等功能。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导向性不够鲜明的问题,由此导致评价内容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评价方式方法单一等等。发展创造力是大学生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能否培养出拔尖创造性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探索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创造教育理论、学习过程理论及多元评价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创造力培养和学业评价的关系做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学业评价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引导因素;学业评价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业评价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情形,不同评价要素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致。利用好课堂评价和课程结业考试两个评价环节对于创造力培养有关键性的意义。对学业评价内部各环节、各要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评价理念主要影响创造环境的创建、评价主体主要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评价反馈主要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以BJ大学和NC大学作为改革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主要做法与成效,找寻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BJ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尊重选择、多元融合”,NC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两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调整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来培养创造性人才。利用《威廉斯创造力测验量表》和自编问卷对16所高校12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开展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学业评价中不重视创造力评价与大学生创造力不足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偏好不同课程测试题目类型的学生、偏好不同课程结业考试方式的学生在创造力发展水平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导向性不强、过程性忽视、融合性不够、成效性不好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对学生个性发展引导不够、对考核的内容缺乏科学监管、评价方式创新受到多方掣肘等等。基于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借鉴我国多元评价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改革学业评价的五大要素提出我国高校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与实施建议。建议多渠道地开展学业评价改革: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中,课程学习评价要根据课程性质、目标、教学方式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目的上要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上要适度增加创造力的考察,在评价方式上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可建立“基础+分类评价”的评价模式。
于凤梅,周丽萍,李伟,王克强[9](2019)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文中指出遵循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针对新时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探讨。首先教师要更新实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增加与时俱进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其次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如建立循序渐进的分层实验教学体系,利用网络、虚拟仿真等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最后改进物理实验考核方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王铁云,赵巨涛[10](2019)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理念,结合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际,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质量要素与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构建了客观、有效和操作性较强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实例,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了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最后还对实验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效实施、评估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评估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等作了分析与讨论。
二、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仪器改造与更新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仪器改造与更新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研究概况 |
1.2.1 核心素养的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实验教学的国外研究概况 |
1.3 国内研究概况 |
1.3.1 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概况 |
1.3.2 物理实验教学的国内研究概况 |
1.3.3 实验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研究概况 |
1.3.4 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概况 |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和界定 |
2.1.1 物理实验教学 |
2.1.2 核心素养 |
2.1.3 教学衔接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STEM教育理论 |
第3章 教学指导性文件的比较分析 |
3.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验部分综述 |
3.2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综述 |
3.3 两份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综合比较与分析 |
第4章 核心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4.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4.1.1 调查的目的、方法 |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1.3 调查实施 |
4.1.4 高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1.5 高中物理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1.6 调查结论 |
4.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4.2.1 调查的目的、方法 |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2.3 调查实施 |
4.2.4 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5 大学物理实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6 调查结论 |
第5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建议 |
5.1 基于物理观念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2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3 基于科学探究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4 基于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
5.5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综合建议 |
第6章 高中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实验教学衔接案例 |
6.1 高中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实验概述 |
6.2 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
6.3 以《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
6.4 本章总结 |
第7章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的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以工程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
(1) 课程地位层次低、不重视。 |
(2) 教学模式枯燥、不创新。 |
(3) 教学方法单一、不变通。 |
(4) 学生态度消极,不在意。 |
(5) 考评方式传统、不新颖。 |
(6) 队伍建设与现状相背、不协调。 |
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和目标 |
3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建议和措施 |
3.1 突破传统思维,更新教学理念 |
3.2 整合实验内容,构建分层次的教学体系 |
(1) 基础性实验。 |
(2) 综合性实验。 |
(3) 设计性实验。 |
(4) 研究创新性实验。 |
(5) 科技探索性实验。 |
3.3 改变教学思维,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
(1) 分层次教学。 |
(2) 项目引导式教学[15]。 |
(3) 虚实结合网络化教学。 |
3.4 创新思维模式,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
(1) 集中授课法。 |
(2) 同伴教学法[18]。 |
(3) 自主实验法[19]。 |
3.5 创设问题情景,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 |
4 结 语 |
(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
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
(一)改进教学模式,实现实验过程与创新意识相结合上述“填鸭式”“保姆式”的灌输教学模式造成学生 |
1. 预习阶段: |
2. 操作阶段: |
3. 数据处理阶段: |
(二)建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实现师生共长 |
1. 观摩学习。 |
2. 参加岗位轮换和在职培训。 |
3. |
(三)研发新型教学实验仪器,构建创新实验教育平台 |
1. 研发新型教学仪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2. 搭建创新实验平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三、取得的教学成效 |
四、不足及改进 |
(5)面向新工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进措施 |
2.1 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
2.2 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
2.3 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
2.4 创新实验内容 |
2.5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
3 结束语 |
(6)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
1.1 重视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 |
1.2 基于学科导向、忽视专业差异 |
1.3 考核方式单一、忽视能力考核 |
2 基于OBE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
2.1 由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
2.2 模块化教学、适应专业差异 |
2.3 引入研究型实验、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
2.4 以虚拟实验进行学生能力考核 |
3 结 语 |
(7)“互联网+”时代“慕课”对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
二、“互联网+”时代下“慕课”对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价值 |
(一)“慕课”的概念。 |
(二)“慕课”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优势。 |
1.教学资源丰富。 |
2.师资力量雄厚。 |
3.教学模式先进。 |
(三)“慕课”对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价值。 |
1.有利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
2.有利于增加课堂时间。 |
3.有利于减少投入。 |
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
三、“慕课”对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促进策略 |
(一)构建大学物理实验“慕课”网络平台。 |
(二)考虑学生的学习、年龄和文化背景。 |
(三)开放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模式。 |
四、结语 |
(8)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
第一章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关联分析 |
第一节 学业评价的理论及其要素 |
一、学业评价的理论 |
二、学业评价的基本要素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复杂关联 |
一、创造力是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 |
二、学业评价作为情境因素对学业收获的重要影响 |
三、学业评价对创造力培养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
四、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模型的初步构建 |
第二章 学业评价影响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一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保障作用 |
一、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清晰的导向 |
二、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适度的激励 |
三、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监控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动力源泉 |
一、评价主体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 |
二、评价反馈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 |
三、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的发展 |
第三节 关键性评价环节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场域 |
一、课堂评价及时有效激发学生创造灵感 |
二、课程结业考试灵活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
第三章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实践:两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BJ大学“尊重选择多元融合”学业评价 |
一、明确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理念 |
二、强调过程和方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评价 |
三、注重层次性和差异性的激励性评价 |
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
五、成效、培养特色与建议 |
第二节 NC大学“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学业评价 |
一、规范常规评价为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
二、重视创造力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三、实行个性化育人培养拔尖创造性人才 |
四、成效、归因与建议 |
第三节 从高校学业评价改革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
一、转变人才评价观念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
二、激发学生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创造动力 |
三、改革学业评价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手段 |
四、提升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学与评价能力 |
第四章 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不足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对16所学校调查的数据分析 |
一、调查的工具与对象 |
二、调查的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终结性评价手段单一,考察创造力的导向性不强 |
二、形成性评价内容不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 |
三、创造力评价渐被关注,与学科教学渗透融合不够 |
四、激励性评价正常开展,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有限 |
第三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微弱的原因分析 |
一、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 |
二、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 |
三、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充分引导 |
四、评价的内容标准缺乏科学监管 |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受到多方掣肘 |
第五章 对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进一步改革建议 |
第一节 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 |
一、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
二、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 |
三、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
四、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 |
五、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 |
第二节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与改革建议 |
一、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的整体化构建 |
二、促进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建议 |
三、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综合类学业评价的改革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 |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不重视物理实验 |
(二)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测评面临挑战 |
二、大学物理实验改革措施 |
(一)更新实验教学观念,转变思想意识 |
(二)增加与时俱进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 |
1. 编写物理实验教材。 |
2. 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
(三)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
1. 建立多元教学模式。 |
2.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
(四)改进物理实验考核方法 |
三、结束语 |
(10)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1.1 客观性与导向性原则 |
1.2 先进性与可行性原则 |
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
2.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2.2 质量要素的内涵及标准 |
1)实验教学文件 |
2)实验教学条件 |
3)实验教学过程 |
4)实验教学改革 |
5)实验教学效果 |
2.3 评估指标体系结构表的设计 |
3 评估体系的实施及应用 |
3.1 评估方式 |
3.2 评估的实施 |
1)评估前的准备 |
2)评估的实施过程 |
3)评估等级及量化 |
4)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实例 |
3.3 评估实践中需要厘清的问题 |
1)评估整体与样本的关系问题 |
2)学生评教与实际教学的差异问题 |
3)评估与常规教学的关系问题 |
4)教学督导与质量评估的关系问题 |
4 结语 |
四、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仪器改造与更新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D]. 陈志强. 扬州大学, 2021(09)
- [2]以工程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 樊英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04)
- [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 周晓红,陈杰,张西平,张琴. 大学教育, 2021(01)
- [4]一种开放式智能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与初步实践——基于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现状调研[J]. 黄世娟,黄品文,鲍伟成,魏东. 科技与创新, 2020(24)
- [5]面向新工科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赵玉连,郭俊旺,李艳聪. 科教导刊(下旬刊), 2020(33)
- [6]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 周红仙,王毅. 大学物理实验, 2020(05)
- [7]“互联网+”时代“慕课”对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价值研究[J]. 王林杰,刘雪华,成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4)
- [8]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 刘洪翔.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9]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 于凤梅,周丽萍,李伟,王克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9(33)
- [10]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王铁云,赵巨涛. 物理与工程, 201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