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之火——论艾比与繁易

冬日之火——论艾比与繁易

一、冬天里的一把火──论爱碧和蘩漪(论文文献综述)

吕玉梅[1](2012)在《反抗命运的女性悲歌——《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碧与《雷雨》中的蘩漪形象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榆树下的欲望》于1924年首演,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雷雨》创作于1933年,不仅奠定了曹禺在文坛上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在创作背景、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本文拟就两剧中的中心人物之一爱碧与蘩漪的悲剧人生进行对比,并揭示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刘桂萍[2](2012)在《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女性——林佩瑶与繁漪之比较》文中研究表明林佩瑶和繁漪是现代小说名着中的典型形象,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以不幸的人生际遇,谱写着生命中的悲歌,她们与现实抗争,徘徊在传统与现代间,虽然没有达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仍有其审美价值。从女性文学研究方面可以看出,男权主义社会造成了女性的心灵重创;封建家长制的旧中国对女性的精神摧残,是悲剧的主要根源。通过比较也有力说明,性格不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女性必须摆脱传统的依附性,独立自强才有可能走向新生。

李倩[3](2010)在《蘩漪形象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蘩漪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七十年来在她身上所体现的研究方法之多样、结论之丰富、视角之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罕见的。特别是在新时期以来,随着研究思路,文学观念的转变,蘩漪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拓展。因此本文试图对蘩漪的形象研究做一次梳理,以期把握规律,总结得失,探寻其新的生长点。

王凤霞[4](2006)在《近二十年来对曹禺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对曹禺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一方面力图理出曹禺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以供研究和了解者参考;另一方面,以曹禺戏剧研究为对象,尝试使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进行归类,以有助于比较文学的方法和相关文学研究的密切结合。

李晓梅[5](2006)在《试论蘩漪性格的独特性》文中认为1933年曹禺先生创作的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经典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争议。其中蘩漪是争议的焦点之一。本论文力图从文献的整理、蘩漪性格独特性的表现及渊源、蘩漪性格独特性的审美意义上寻找一种根源,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一些梳理。蘩漪性格的存在背景有三个:一是《雷雨》中的激烈的人物性格冲突;一是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的性格语境;一是欧洲女性形象的性格语境。在这三种语境中体现出蘩漪独特的性格特征,即丰富而又复杂深刻的一种性格,蘩漪成了一个说是西方性格又有东方韵味,说是东方女性,又有西方思想的这么一个人物。究其体现上来看:蘩漪是恶之花,是“魔”,她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经历就是一个中国女人的悲剧,即雷雨性格的典型意义,这就构成了蘩漪性格的与众不同之处。蘩漪是美丽的,她吸引人们目光的原因在于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美学魅力,从蘩漪身上每个人都能嗅到的一种味道,即:人性之美、时代之光、民族咏叹、存在之思,这些足够使后来的文学女子形象惭愧。

陆汉军[6](2005)在《蘩漪形象研究七十年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曹禺的《雷雨》自从发表以来就受到人们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对蘩漪的研究更是从未停止。蘩漪形象研究表现出了跨越时间长、参评人数多、论文数量大、批评方法新等特点。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这正是该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也正是作品魅力之所在。

段汉武[7](2000)在《冬天里的一把火──论爱碧和蘩漪》文中提出爱碧和蘩漪是一对苦难的异国姐妹,虽遭受了情感和命运的嘲弄,却依然以火一般的激情追求着生命和爱情,对传统的习俗表现出了极大的蔑视和反抗。她们个性的张扬和激情的迸发,体现着奥尼尔和曹禺不畏天命和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她们在情欲和激情方面表现出的冲动性、盲目性及其悲剧的结局,反映出了两位剧作家对人、人的存在及其命运的哲学思考。

二、冬天里的一把火──论爱碧和蘩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天里的一把火──论爱碧和蘩漪(论文提纲范文)

(1)反抗命运的女性悲歌——《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碧与《雷雨》中的蘩漪形象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悲剧人生
    一、困境
    二、抗争
    三、毁灭
悲剧根源
结语

(2)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女性——林佩瑶与繁漪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4)近二十年来对曹禺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影响研究
二、 平行研究
三、 阐发研究
四、 跨学科研究

(5)试论蘩漪性格的独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蘩漪性格的独特性生成环境
    一、一个多重角色女人的挑战
    二、爱的执着
第二章 蘩漪性格的独特性体现
    一、文弱与善良
    二、雷雨性格
第三章 蘩漪性格的独特性的二维因素
    一、蘩漪性格中的民族传统精神风貌
    二、蘩漪性格中的欧洲女性精神特质
第四章、蘩漪性格独特性的审美意义
    一、人性之美
    二、时代之光
    三、民族咏叹
    四、存在之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蘩漪形象研究七十年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四、冬天里的一把火──论爱碧和蘩漪(论文参考文献)

  • [1]反抗命运的女性悲歌——《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碧与《雷雨》中的蘩漪形象比较[J]. 吕玉梅. 山花, 2012(08)
  • [2]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女性——林佩瑶与繁漪之比较[J]. 刘桂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1)
  • [3]蘩漪形象研究述评[J]. 李倩. 文教资料, 2010(18)
  • [4]近二十年来对曹禺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J]. 王凤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 [5]试论蘩漪性格的独特性[D]. 李晓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06(10)
  • [6]蘩漪形象研究七十年综述[J]. 陆汉军.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 [7]冬天里的一把火──论爱碧和蘩漪[J]. 段汉武.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04)

标签:;  ;  ;  ;  ;  

冬日之火——论艾比与繁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