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曹鱼的养殖技术介绍(上)(论文文献综述)
毛非凡,陈刚,马骞,周启苓,施钢,黄建盛,邝杰华[1](2022)在《养殖军曹鱼稚鱼骨骼畸形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常规养殖条件下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全骨骼进行染色,观察并分析其骨骼畸形发生部位及相应的畸形类型。结果显示,在同一批次繁育的180个军曹鱼稚鱼(25日龄)骨骼标本中,有72个标本存在畸形情况,畸形率为40.00%。骨骼畸形类型共计22种,畸形率由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米克尔氏软骨畸形、尾上骨缺失、脉棘分叉、基舌骨异位和尾上骨愈合等;所有骨骼畸形均未表现出显着可见的外部形态变化。但正常个体与骨骼畸形个体的全长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骨骼畸形对军曹鱼生长产生了影响。本研究为探索鱼类骨骼畸形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减少畸形率和优化苗种培育养殖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毛非凡[2](2021)在《军曹鱼早期骨骼发育特征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骨骼系统在鱼类支撑躯体、保护内脏及协调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是一种生长迅速、极具养殖潜力的海水鱼类,目前少有关于其骨骼发育特征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系统描述了军曹鱼仔稚鱼头骨、脊柱、附肢骨骼的发育过程,并对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稚鱼骨骼畸形情况进行考察。此外,基于课题组已获得的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利用NCBI、MEME及TBtools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技术检测BMP家族基因在成鱼不同组织表达分布及在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相关结果如下:1.军曹鱼早期骨骼发育特征1~33日龄军曹鱼仔稚鱼骨骼发育情况如下:(1)与摄食、呼吸相关的头骨优先发育,包括米克尔氏软骨、颚方骨、下舌骨、舌骨棒、基鳃骨和角鳃骨。前颌骨、上颌骨和齿骨于11日龄开始骨化,主鳃盖骨、间鳃盖骨、下鳃盖骨和关节骨于15日龄开始骨化,18日龄的额骨、齿骨、上颌骨和前颌骨基本骨化完成,基舌骨、颚骨、方骨和眶下骨于26日龄骨化完成,头骨于28日龄基本骨化完成。(2)椎骨于13日龄由前向后开始骨化,背肋、腹肋分别于17日龄、20日龄开始由前向后、由基部向末端骨化,并分别于20日龄、29日龄骨化完成。13日龄仔鱼其神经弓由两端向中间骨化,脉弓由尾部向头部骨化,脉弓、神经弓、脉棘与神经棘均从基部向末端骨化。(3)附肢骨骼骨化起始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腹鳍。胸鳍匙骨于12日龄开始骨化,乌喙骨与肩胛骨于20日龄开始骨化;尾杆骨和尾下骨分别于15日龄、18日龄开始骨化;臀鳍、背鳍分别于17日龄、18日龄开始骨化,骨化模式一致;腹鳍于18日龄开始骨化。30日龄时附肢骨骼基本骨化完成,骨化顺序与发生顺序一致。选取常规养殖条件下军曹鱼稚鱼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骨骼畸形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批次繁育的180个军曹鱼稚鱼(25日龄)骨骼标本中,有72个标本存在畸形情况,畸形率为40.00%。颅骨畸形率最高为20.00%,其次尾部畸形为15.57%。骨骼畸形类型共计22种,畸形率由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米克尔氏软骨畸形、尾上骨缺失、脉棘分叉、基舌骨异位和尾上骨愈合等。所有骨骼畸形均未表现出显着可见的外部形态变化,但正常个体与骨骼畸形个体的全长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2.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分析本研究共筛选鉴定到军曹鱼BMP基因家族成员19个(BMP1~BMP16),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在1170~3009 bp之间,编码氨基酸数目在390~1003 aa之间,蛋白分子量大小介于44.34~112.73 k Da,等电点介于5.26~10。NJ进化树显示BMP基因共分为5个亚组,同一亚组内位置相近的基因结构相似。19个BMP基因分别分布在军曹鱼的13条染色体上。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1日龄相比,11日龄时,BMP2和BMP4相对表达量极显着上升,BMP3b显着上升,BMP5和BMP11极显着下降;18日龄时,BMP2、BMP4、BMP5和BMP16相对表达量极显着上升,BMP8a、BMP11极显着下降;25日龄稚鱼中,BMP4、BMP9、BMP15和BMP16相对表达量极显着上升;30日龄稚鱼中,BMP4和BMP16相对表达量极显着上升,BMP5和BMP8a极显着下降。BMP基因的组织表达分布结果表明,BMP1、BMP2、BMP3a、BMP4、BMP7b、BMP8a、BMP9和BMP16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军曹鱼骨组织中,米克尔氏软骨中BMP3b和BMP11表达量最高,椎骨和鳍中BMP4表达量最高,鳞片中BMP8a表达量最高。综上,本研究开展的军曹鱼仔稚鱼骨骼发育特征研究可为优化其养殖条件、降低畸形率等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军曹鱼BMP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模式研究可为探究BMP基因在硬骨鱼类早期骨骼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邝杰华,陈刚,马骞,黄建盛,张健东,施钢,王忠良,汤保贵[3](2021)在《军曹鱼的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观察》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明军曹鱼早期发育阶段的特征和规律,本实验通过连续显微观察,记录分析其胚胎及仔稚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军曹鱼受精卵呈圆球形,为浮性卵,卵径(1.245±0.065) mm,油球1个,油球直径(0.325±0.027) mm。在水温(27.0±0.5)℃、盐度29、pH值8.3的条件下,军曹鱼卵从受精至孵化出膜约需26 h 30 min,经历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出膜7个阶段,共24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3.254±0.096) mm,仔鱼在孵化后第3天开口摄食,眼囊变黑,卵黄囊被消耗约80%,第5天卵黄囊消失,第7天油球耗尽,转化为外源性营养。孵化后第14天全长(19.933±1.118) mm,各鳍鳍条形成,进入稚鱼期;22日龄稚鱼全长(41.140±3.779) mm,尾柄部开始出现鳞片,46日龄的后期稚鱼全长达(116.667±5.916) mm,体表完全覆盖鳞片,除尾鳍形状外,体形与成鱼相似。
周井娟[4](2020)在《中国海水鱼养殖业发展轨迹及技术变迁》文中认为海水鱼营养价值高,深受百姓喜爱,市场供不应求。中国是海水养殖大国,在海水鱼养殖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借助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数据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水鱼养殖业整体发展概况、品种结构和区域分布特征、养殖模式及其成本收益等指标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海水鱼品种选育、病害防控、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精细化管理以及养殖工程设施等技术变迁的路径进行分析,以便深度挖掘产业发展的演进规律,为制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曹丹煜,刘付柏,张野,陈刚,王忠良[5](2020)在《军曹鱼幼鱼盐度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研究不同海水盐度对全长为(13.70±0.91)cm,体质量为(9.74±0.85)g的军曹鱼幼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30 d 70%存活率的盐度作为适宜存活临界盐度,将增长率为最佳增长率7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最适存活盐度、最适生长盐度范围则为多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存活率、日生长率最高的几个实验组所对应的盐度范围.结果:在水温为26.5~28℃,溶解氧大于6 mg/L的条件下,军曹鱼幼鱼的适宜存活盐度范围为3.68~37.43,最适存活盐度范围为10~34;适宜生长盐度范围为5.91~37.15,最适生长盐度范围为22~31.结论:军曹鱼作为广盐性鱼类,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性,当盐度变化超出最适范围时,养殖军曹鱼幼鱼对高盐更为敏感.
黄明坚,石和荣,周勤勇,李鑫渲,罗文佳,黄建荣,何伟杰,黎祖福[6](2013)在《软颗粒饲料和冰鲜鱼在深水网箱养殖军曹鱼中投喂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为比较研究深水网箱养殖军曹鱼中分别投喂软颗粒饲料和冰鲜鱼的养殖效果,选取平均体重93 g的军曹鱼幼鱼在深水网箱内进行了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组投喂软颗粒饲料,对照组投喂冰鲜小杂鱼。结果显示: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6.3%和7.6%的软颗粒饲料(干物质)能基本满足军曹鱼的营养需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军曹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略低,存活率高9.0%,饲料系数低61.2%,养殖成本高3.85%。研究结果表明,投喂软颗粒饲料的养殖效果与冰鲜鱼相近,存活率更高,更具环保效益。
王忠良,黄亿彬,陈刚,张健东,汤保贵,周晖,施钢,潘传豪,黄建盛[7](2012)在《饥饿与补偿生长对军曹鱼幼鱼能量收支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室内生态实验法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7.43±0.85)g分别饥饿0(对照组),2,4,6,8d后的补偿生长规律,探讨军曹鱼幼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鱼的能量及体重损失率显着升高;恢复生长过程中,饥饿处理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能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饥饿8d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最高(17.20%);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湿重及干重特定生长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军曹鱼幼鱼在饥饿后的恢复生长过程中通过提高摄食率来实现其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军曹鱼幼鱼在饱食条件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00C=38.33G+15.06F+7.22U+39.39R,同化能分配式为100.00A=49.32G+50.68R.
叶海军[8](2010)在《军曹鱼高位育苗池浮游生物及能量利用的初步分析》文中提出本文根据2009年5月-6月对湛江市东海岛广东海洋大学科技园两口军曹鱼高位池的生态学材料,对水体的理化指标、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变化规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作了较细致的研究;分析了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之间、主要环境因子与初级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能量学手段对育苗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和流动路线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期间各指标平均值为:水温(WT)29.7℃、光照强度(LI)46KLux、盐度31.7、pH值8.3、透明度(SD)75cm、总悬浮物(TSS)74mg·L-1、溶解氧(DO)4.5mg·L-1、氨氮0.15mg·L-1、硝酸氮0.63mg·L-1、亚硝酸氮0.045mg·L-1、磷酸盐0.11mg·L-1、总氮(TN)0.11mg·L-1、总磷(TP)0.65mg·L-1、N/P比10.27。根据有效氮、有效磷的测定结果,结合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具体含量可知前期磷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后期氮磷元素均不构成限制因子。2浮游植物共鉴定了31种,隶属于3门15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9属16种,占总数的51.61%;其次为硅藻门,5属13种,占总数的41.94%;隐藻门,1属2种,占总数的6.45%。浮游植物丰度(AP),A池塘为1515-5910×104ind·L-1,平均3489×104ind·L-1;B池塘为2220-6260×104ind·L-1,平均3896×104ind·L-1,总平均为3963×104ind·L-1。浮游植物生物量(BP),A池塘为3.65-9.34mg·L-1,平均6.46mg·L-1;B池塘为4.13-9.88mg·L-1,平均6.77mg·L-1,总平均为6.63mg·L-1。AP、BP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前期低后期高。优势种为小球藻(Chlorella)和衣藻(Chlamydomonas)。叶绿素a的平均浓度是26.93mg·m-3,在育苗后期达到最大值(40.27mg·m-3)。对浮游植物进行了Shannon-Wieav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A池三种指数均略高于B池,根据多样性指数评价标准,A池表现为中污染,B池前期为中污染,后期为重污染。对生物指标与理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浮游植物丰度(AP)、叶绿素a(chla)与pH、TSS呈极显着正相关,与透明度(SD)呈极显着负相关;AP与光照(LI)呈显着正相关;chla与磷酸盐呈极显着负相关。3浮游动物共鉴定了13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2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丰度(AZ)平均8.18ind·mL-1,其中原生动物占绝对优势,占总量的88.6%;浮游动物生物量(BZ)平均1.80mg·L-1,其中轮虫占优势,占总量的52.7%。AZ、BZ总变化趋势为前期高后期低。日变化趋势上,原生动物占浮游动物丰度(AZ)的绝大部分,生物量前期以轮虫为最多,中期以桡足类为主,后期以原生动物为主。4试验期间,A、B两池毛初级生产力(GPP)分别为:5.81mgO2·m-2·d-1、6.98mgO2·m-2·d-1;A、B两池塘净初级产力(NPP)分别为:2.80mgO2·m-2·d-1、1.90mgO2·m-2·d-1,毛产量与呼吸量的比值(P/R)A池塘的平均值为1.98,高于B池塘的1.38。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分布呈显着的垂直变化,毛产量一般上层显着高于下层,最大值常出现在表层附近,呼吸量的分布相对均匀,上、中、下层差异不明显,表层最大,底层次之,中层最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高位池GPP与chla、BP、TSS、LI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性,与SD呈极显着的负相关性;A高位池NPP与LI呈极显着正相关性,与SD呈显着负相关性,与TSS呈显着正相关性;B高位池GPP与叶绿素a、BP、WT和TSS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性,与SD呈极显着负相关性,与LI呈显着正相关性;B高位池NPP与SD呈极显着负相关性,与TSS呈极显着正相关性,与chla、BP、WT呈显着正相关性。试验期间A、B两池次级生产力分别为:浮游动物0.46kJ·m-2·d-1、0.65kJ·m-2·d-1;藤壶481.46J·m-2·d-1、589.54J·m-2·d-1;底栖动物10.78J·m-2·d-1、20.65J·m-2·d-1;鱼产量17.88kJ·m-2·d-1、24.26kJ·m-2·d-1。A、B两池的呼吸耗氧量分别为:鱼苗18078.06g、13292.69g;藤壶9528.06g、11433.67g;水呼吸78840.00g、132732.50g;底呼吸28890g、38295g。试验期间A、B两池沉积物分别为445.06kJ·m-2、732.17kJ·m-2。试验期间A、B两池共投喂轮虫、桡足类、卤幼、鱼糜,折合成能量分别为2239.02kJ·m-2、3726.85kJ·m-2。A、B两池浮游植物对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分别为0.23%、0.25%;饵料能利用效率分别为20.77%、16.93%;生产单位Kg的鱼种需要的饵料能分别为24.15kJ、29.63kJ。A、B两池腐屑和细菌分别占初级生产力的15.01%、18.02%。在整个试验期间,由于没有考虑进排水的误差,沉积物分别占总投入和合成能量的14.93%、16.24%。
夏杏洲,洪鹏志,钟灿桦,高加龙,章超桦[9](2009)在《冷冻军曹鱼片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的控制》文中指出详细介绍冷冻军曹鱼片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提出冷冻军曹鱼片的产品品质要求。
刘亮[10](2008)在《军曹鱼幼鱼对花生四烯酸的需求与调控》文中研究说明于2006年8月29日—9月28日,用对照组(D-C)和8组(D1-8)不同含量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不同比例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AA饲料,投喂9组、每组3个平行的实验室海水(水温28~31.5℃,盐度27~33‰)饲养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苗龄70 d,体长13.41±0.12 cm,体重12.90±0.17g)四周,研究不同含量和比例的花生四烯酸对幼鱼的影响。于同年10月2日—23日,在与上述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用上述对照组(D-C组)和D-(8另名T组)饲料投喂2组、每组3个平行的军曹鱼幼鱼(苗龄94 d,体长14.04±0.08cm,体重17.84±0.13g)17天后,饥饿6天,研究不同AA含量、不同比例DHA/EPA/AA的饲料以及饥饿对军曹鱼幼鱼生长、存活、水分、蛋白质、脂肪酸、RNA与DNA的含量和比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AA实验中,不同含量AA和不同比例DHA/EPA/AA对军曹鱼幼鱼生长的影响不显着(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AA含量和DHA/EPA/AA比例分别是1.01%、2.20/1/0.16;连续6天的饥饿使军曹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下降,但是相对于对照组而言,下降不显着(P>0.05)。(2)AA实验和饥饿实验的军曹鱼幼鱼全鱼生化成分中,水分含量最高,粗蛋白次之,粗脂肪最少。在AA实验结束时,除D-7组外,其余各组幼鱼全鱼的水分含量均高于0周者,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除D-C、D-1、D-6组外,其余各组幼鱼的粗蛋白含量均低于0周者,其中D-3组于实验前后差异显着(P<0.05);各组粗脂肪含量均显着低于0周者(P<0.05)。饥饿实验中,军曹鱼幼鱼倾向于优先利用粗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只有当脂肪被大量消耗后才动用蛋白质。(3)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脏、血清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受饲料的影响,对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HUFAs)进行选择性积累利用。(4)无论是AA实验,还是饥饿实验,军曹鱼幼鱼体内的AA含量均增加,表明其体内很可能存在合成AA的代谢途径。(5)军曹鱼幼鱼肌肉中RNA/DNA比值与其体重呈明显正相关,可以作为反映鱼类生长的一项指标。
二、军曹鱼的养殖技术介绍(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曹鱼的养殖技术介绍(上)(论文提纲范文)
(1)养殖军曹鱼稚鱼骨骼畸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方法 |
1.1 仔稚鱼的培育 |
1.2 实验样品采集 |
1.3 骨骼染色 |
1.4 实验标本的观察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2)军曹鱼早期骨骼发育特征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鱼类早期发育 |
1.2 鱼类早期骨骼发育 |
1.2.1 头骨发育 |
1.2.2 脊柱发育 |
1.2.3 附肢骨骼发育 |
1.3 鱼类骨骼畸形 |
1.3.1 颅骨畸形 |
1.3.2 脊柱畸形 |
1.3.3 附肢畸形 |
1.3.4 鱼类骨骼畸形影响因素 |
1.4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 |
2 军曹鱼早期骨骼发育特征 |
2.1 研究背景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2 实验用鱼的培育 |
2.2.3 样品采集 |
2.2.4 骨骼染色 |
2.2.5 仔稚幼鱼生长数据采集和骨骼样本观察 |
2.3 实验结果 |
2.3.1 军曹鱼早期骨骼发育过程 |
2.3.2 军曹鱼稚鱼的骨骼畸形 |
2.4 讨论 |
2.4.1 军曹鱼早期骨骼系统发育的适应性意义 |
2.4.2 军曹鱼早期骨骼系统的骨化发育特征 |
2.4.3 军曹鱼稚鱼骨骼畸形研究 |
3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分析 |
3.1 研究背景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2.2 样品采集 |
3.2.3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分析 |
3.2.4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 |
3.3.2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3.3.3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结构分析 |
3.3.4 基于NJ进化树的蛋白保守基序分析 |
3.3.5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3.3.6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 |
3.4 讨论 |
4 总结 |
4.1 军曹鱼早期骨骼发育特征 |
4.2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4)中国海水鱼养殖业发展轨迹及技术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国海水鱼养殖业发展轨迹 |
1.1 产业发展概况 |
1.1.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增长 |
1.1.2 养殖空间增长受限,经济贡献逐渐显现 |
1.2 品种结构与区域分布特征 |
1.2.1 各类别发展齐头并进,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
1.2.2 主产区高度集中,但略有分散趋势 |
1.2.3 广东投入规模最大,福建养殖效率最高 |
1.3 养殖模式及其成本收益对比分析 |
1.3.1 养殖模式呈多样化发展 |
1.3.2 不同养殖模式成本收益分析 |
2 海水鱼养殖技术的进展 |
2.1 品种选育 |
2.2 病害防控技术 |
2.3 营养需求及饲料配方技术 |
2.4 精细化管理 |
2.5 养殖工程设施 |
3 结语 |
(5)军曹鱼幼鱼盐度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设计 |
1.3 实验管理 |
1.4 指标测定与数据统计 |
1.5 统计处理 |
2 结果 |
2.1 军曹鱼幼鱼适宜和最适存活盐度 |
2.2 军曹鱼全长适宜和最适增长盐度 |
2.3 军曹鱼体质量适宜和最适增长盐度 |
2.4 军曹鱼适宜和最适生长盐度 |
3 讨论 |
(6)软颗粒饲料和冰鲜鱼在深水网箱养殖军曹鱼中投喂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养殖海区及设施 |
1.2 试验材料 |
1.3 饲养管理 |
1.4 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
2 试验结果 |
2.1 生长指标 |
2.2 养殖效果对比 |
2.3 养殖成本 |
3 讨论 |
3.1 养殖效果评价 |
3.2 军曹鱼营养需求 |
(7)饥饿与补偿生长对军曹鱼幼鱼能量收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能量收支模型及计算 |
1.4 数据计算及处理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军曹鱼幼鱼在饥饿过程中的体重损失率 |
2.2 军曹鱼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鱼体能量含量的变化 |
2.3 军曹鱼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平均日摄食率 |
2.4 军曹鱼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特定生长率 |
2.5 军曹鱼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总摄食能的分配比例 |
2.6 军曹鱼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收支方程 |
3 讨论 |
(8)军曹鱼高位育苗池浮游生物及能量利用的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浮游生物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概况 |
1.1.1 浮游植物 |
1.1.2 浮游动物 |
1.2 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研究概况 |
1.2.1 水域初级生产力 |
1.2.2 水域次级生产力 |
1.2.3 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研究概况 |
1.3 军曹鱼育苗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军曹鱼高位池育苗水体的理化因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样点的设置与采样时间 |
2.1.2 采样 |
2.1.3 理化指标及测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水温(WT) |
2.2.2 透明度(SD) |
2.2.3 酸碱度(Ph 值) |
2.2.4 盐度 |
2.2.5 总悬浮物(TSS) |
2.2.6 溶解氧(DO) |
2.2.7 光照(LI) |
2.2.8 总磷(TP) |
2.2.9 总氮(TN) |
2.2.10 氨氮 |
2.2.11 硝酸氮 |
2.2.12 亚硝酸氮 |
2.2.13 活性磷酸盐 |
2.2.14 氮磷比(N/P)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小结 |
2.3.2 讨论 |
3 军曹鱼育苗池塘的浮游植物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样点的设置与采样时间 |
3.1.2 采样方法 |
3.1.3 标本鉴定与数量测定 |
3.1.4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
3.1.5 叶绿素a 的测定及计算 |
3.1.6 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 |
3.1.7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军曹鱼高位池育苗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变化 |
3.2.2 浮游植物丰度及组成 |
3.2.3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组成 |
3.2.4 优势种群 |
3.2.5 叶绿素a |
3.2.6 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 |
3.2.7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小结 |
3.3.2 讨论 |
4 军曹鱼育苗池塘的浮游动物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点的设置与采样时间 |
4.1.2 采样方法 |
4.1.3 标本鉴定与数量测定 |
4.1.4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变化 |
4.2.2 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组成及变化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小结 |
4.3.2 讨论 |
5 育苗池塘的能量利用的初步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
5.1.2 次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
5.1.3 生物呼吸能的测定 |
5.1.4 能量折算 |
5.1.5 太阳辐射能 |
5.1.6 生态效率计算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育苗池塘的初级生产力 |
5.2.2 次级生产力 |
5.2.3 生物呼吸 |
5.2.4 沉积物 |
5.2.5 投饵 |
5.2.6 能量转换效率 |
5.3 能量流动图 |
5.4 小结与讨论 |
5.4.1 小结 |
5.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9)冷冻军曹鱼片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军曹鱼片的生产工艺 |
1.1 原料处理 |
1.1.1 原料接收 |
1.1.2 对临时放血场所的要求 |
1.1.3 放血 |
1.1.4 冰藏包装及运输 |
1.2 冷冻军曹鱼片的生产工艺 |
1.3 操作要点 |
1.3.1 清洗消毒 |
1.3.2 剖片 |
1.3.3 剥皮 |
1.3.4 磨皮 |
1.3.5 整形、分割 |
1.3.6 灯检 (挑虫) |
1.3.7 分级 |
1.3.8 浸泡消毒 |
1.3.9 浸液、漂洗 |
1.3.1 0 控水 |
1.3.1 1 真空包装 |
1.3.1 2 速冻 |
1.3.1 3 金属探测 |
1.3.1 4 冻后检验 |
1.3.1 5 秤质量、装箱 |
1.3.16 冷藏 |
2 军曹鱼冷冻鱼片的品质要求 |
2.1 军曹鱼冷冻鱼片的规格要求 |
2.2 军曹鱼冷冻鱼片的外观质量要求 |
2.3 军曹鱼冷冻鱼片解冻后的感官品质要求 |
2.4 军曹鱼冷冻鱼片蒸煮后的感官品质要求 |
2.5 军曹鱼冷冻鱼片的的理化指标 |
2.6 军曹鱼冷冻鱼片的的安全卫生要求 |
(10)军曹鱼幼鱼对花生四烯酸的需求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1章 前言 |
1.1 AA的生理功能 |
1.1.1 促进鱼类的存活、生长及提高逆境抗性 |
1.1.2 提高卵、精子的质量,促进鱼苗繁殖 |
1.1.3 调节免疫作用 |
1.1.4 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 |
1.1.5 影响心血管的功能 |
1.2 AA的吸收和转运 |
1.3 AA的代谢 |
1.3.1 AA的β-氧化 |
1.3.2 由AA生成二十碳衍生物 |
1.3.3 DHA和EPA对AA代谢的竞争作用 |
1.4 海水仔稚鱼对AA的需求量及DHA、EPA、AA的适宜比例 |
1.5 DNA、RNA含量和RNA/DNA比值与鱼类生长的关系 |
1.6 饥饿对鱼类生长和生化成分的影响 |
1.6.1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
1.6.2 饥饿对鱼类生化成分的影响 |
1.6.3 饥饿对鱼类脂肪酸的影响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 章 材料和方法 |
2.1 试剂 |
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配合饲料的组成与配制 |
2.3.1 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 |
2.3.2 配合饲料的组成和配置 |
2.4 实验鱼的驯化和饲养 |
2.4.1 实验鱼的驯化 |
2.4.2 实验鱼的饲养 |
2.5 样品的采集 |
2.6 样品的测定 |
2.6.1 形态性状指标的测定 |
2.6.2 水分的测定 |
2.6.3 粗脂肪的测定 |
2.6.4 粗蛋白的测定 |
2.6.5 脂肪酸的测定 |
2.7 DNA和RNA的抽提 |
2.7.1 DNA抽提方法 |
2.7.2 RNA抽提方法 |
2.8 计算公式与数理统计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AA实验对军曹鱼幼鱼的影响 |
3.1.1 AA实验中军曹鱼幼鱼的生长与存活率 |
3.1.2 AA实验中军曹鱼幼鱼全鱼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变化 |
3.1.3 AA实验中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脏和血清脂肪酸的变化 |
3.1.4 AA实验中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脏、血清DNA、RNA含量和RNA/DNA比值的变化 |
3.2 饥饿实验对军曹鱼幼鱼的影响 |
3.2.1 饥饿实验中军曹鱼幼鱼的生长与存活率 |
3.2.2 饥饿实验中军曹鱼幼鱼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的变化 |
3.2.3 饥饿实验中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脏、血清脂肪酸的变化 |
3.2.4 饥饿实验中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脏和血清DNA、RNA含量和RNA/DNA比值的变化 |
3.3 AA实验和饥饿实验中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脏RNA/DNA比值与体重、体长的回归关系 |
第4章 讨论 |
4.1 不同含量AA和不同比例DHA/EPA/AA对军曹鱼幼鱼的影响 |
4.1.1 不同含量AA和不同比例DHA/EPA/AA对军曹鱼幼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
4.1.2 不同含量AA和不同比例DHA/EPA/AA对军曹鱼幼鱼全鱼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影响 |
4.1.3 不同含量AA和不同比例DHA/EPA/AA饲料对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脏血清脂肪酸的影响 |
4.1.4 不同含量AA和不同比例DHA/EPA/AA饲料以及饥饿对军曹鱼幼鱼肌肉RNA、DNA、RNA/DNA比值的影响 |
4.2 饥饿对军曹鱼幼鱼的影响 |
4.2.1 饥饿对军曹鱼幼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
4.2.2 饥饿对军曹鱼幼鱼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的影响 |
4.2.3 饥饿对军曹鱼幼鱼肌肉、肝脏和血清脂肪酸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军曹鱼的养殖技术介绍(上)(论文参考文献)
- [1]养殖军曹鱼稚鱼骨骼畸形研究[J]. 毛非凡,陈刚,马骞,周启苓,施钢,黄建盛,邝杰华.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 [2]军曹鱼早期骨骼发育特征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分析[D]. 毛非凡. 广东海洋大学, 2021
- [3]军曹鱼的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观察[J]. 邝杰华,陈刚,马骞,黄建盛,张健东,施钢,王忠良,汤保贵. 水产学报, 2021(11)
- [4]中国海水鱼养殖业发展轨迹及技术变迁[J]. 周井娟. 农学学报, 2020(07)
- [5]军曹鱼幼鱼盐度适应性研究[J]. 曹丹煜,刘付柏,张野,陈刚,王忠良.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20(03)
- [6]软颗粒饲料和冰鲜鱼在深水网箱养殖军曹鱼中投喂效果比较[J]. 黄明坚,石和荣,周勤勇,李鑫渲,罗文佳,黄建荣,何伟杰,黎祖福. 渔业现代化, 2013(06)
- [7]饥饿与补偿生长对军曹鱼幼鱼能量收支的影响[J]. 王忠良,黄亿彬,陈刚,张健东,汤保贵,周晖,施钢,潘传豪,黄建盛.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8]军曹鱼高位育苗池浮游生物及能量利用的初步分析[D]. 叶海军. 广东海洋大学, 2010(05)
- [9]冷冻军曹鱼片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的控制[J]. 夏杏洲,洪鹏志,钟灿桦,高加龙,章超桦.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9(09)
- [10]军曹鱼幼鱼对花生四烯酸的需求与调控[D]. 刘亮. 汕头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