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载电台自动测试仪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余亮亮[1](2019)在《一款小型化直升机数字式机内通话器研究》文中认为机内通话器(简称:机通)是直升机通信导航识别系统(简称:CNI系统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的重要机载配套产品,其功能性能的实现将为飞行员提供安全保障,关系到飞行人员能否顺利完成既定任务,是直升机机载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机内通话器主要完成机内两飞行员之间的内部通信,并通过控制卫通、机载电台等实现与外部的通信联络,同时监听机上导航设备(如信标、罗盘等)所提供的语音信号并播报机上触发的各种语音告警提示音,是整机的音频控制枢纽。本文在分析阐述机内通话器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实现了一款小型化直升机数字式机内通话器。以小型化、轻量化任务为背景,提出了语音处理盒和机通控制盒设计实现方法,进行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以DSP+FPGA作为系统框架及数据处理核心,采用AVR单片机作为辅助处理器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收发,应用大规模逻辑器件控制时序及逻辑,研究满足机通功能性能所需要的硬件平台设计以及软件平台设计。通过硬件仿真验证、软件测试验证以及完善的通话质量测试验证,证明了小型化机通功能实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工作可为小型化数字机通设计提供设计参考,也为后期开展多接口以及多席位的机通研发奠定了基础。
胡晓明[2](2018)在《机载短波电台检测仪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机载短波电台不断的快速的发展,其维修性和保障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辅助的检测设备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机载短波电台检测设备种类繁多、通用性不强,后续可扩展能力不足以及不具备无线环境下功能测试能力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款新型机载短波电台检测仪。该检测仪包括控制器和短波收发机。控制器提供了1553B、ARINC429、俄制18977、RS-422多种航空数据总线接口,通过相应的总线接口模块,可以实现总线数据与RS-232接口数据的转换,每个总线接口模块可以取出与计算机连接,作为专用总线数据转换装置单独使用。短波收发机具有可与目前装备的机载短波电台兼容的定频、自适应和跳频无线通信功能,采用DDS加PLL频率合成技术,可以快速的为收发通道提供高分辨率、稳定的高频信号;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中频以下数字化,提高了性能指标的可靠性;三级功率放大技术支撑了短波收发机独立作为无线通信设备使用时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00W;采用一种新的矢量天线阻抗检测和阻抗匹配算法实现了矢量天线调谐器;诊断数据库装载有多年维修机载短波电台的宝贵经验,可以有效提高故障定位和一次维修成功率。本文对检测仪的用户需求分解、细化,并形成总体研制方案和模块、结构、软件的详细研制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对每一模块的原理图和印制板图设计,经过组装、调试和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解决,达到提交用户验收的条件,并通过了其组织的功能、性能常温测试,低温、高温和振动试验,随后通过了用户方组织的检测仪与100W和200W机载短波电台联试,进入地面飞机上系统联试,在系统联试中对检测仪内部10MHz晶体振荡器13次谐波干扰短波130MHz频点接收问题的排查和解决,也为后续解决系统电磁兼容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从过程上看,本文设计与实现的新型检测仪经过了策划阶段,方案阶段、样机研制阶段和试验验证阶段,最终完成了向用户的交付。该检测仪的交付,对于提高机载短波电台维护、维修效率有重要意义,也使得用户在机载短波电台检测装备通用化,小型化,自动化和无线通信检测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王健安[3](2016)在《某机载海事电台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海事电台是配合蛟龙600飞机研制的要求,结合蛟龙600飞机水上救援任务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海事电台是蛟龙600飞机任务搜索分系统的一部分,针对当前海上救援飞机无法与救援船舶通话交流的不足,开发设计出适合机载海事频段通信的超短波电台,在飞机上实现与海上救援船舶的话音通信,同时接收海上浮标传来的数字信息。本文首先介绍了海事电台所属蛟龙600飞机的研制背景,在充分理解分析用户需求之后,设计一款机载海事电台,设计时从设计思路、硬件组成、软件设计、方案实现、测试数据和设计总结等几个方面开展研制工作,通过对海事电台各信号板核心集成芯片的选型和相应的软硬件设计,使海事电台满足《成品技术协议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1.明确《海事电台成品技术协议书》的要求,确定海事电台外部的接口,了解海事电台与外部通信的协议。硬件电路按照射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流程及电路特性分为5个信号板进行设计,软件是为了保障电台配套的硬件而进行设计的。2.硬件设计部分,分析电台的数字和话音工作的四种状态,对五个信号板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五块信号板的设计目的,选用主要芯片的型号,射频信号和音频信号流向和设计指标如何实现。3.软件设计部分,介绍了海事电台的软件架构,同时介绍了海事电台的软件运行环境,最后对海事电台软件各程序模块功能、逻辑关系、软件流程进行了说明。4.系统实现,首先对海事电台装配后的四个信号板进行了展示,对软件的注入进行了说明,依次调试四块信号板,调试完成后海事电台满足各模块的指标要求,最后展示了调试后海事电台的实物。5.功能与性能的验证,介绍了海事电台测试时的显控软件,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测试海事电台主要性能指标,最后对环境试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魏俊淦,田建学,赵波[4](2013)在《某型飞机短波电台检查仪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某型飞机短波电台在内、外场的保障效率,本文提出了研制综合检测仪的思路和方案;根据某型短波电台的测试需求,设计了综合检查仪的测试电路,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实现了对某型短波电台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应用结果表明,该检查仪功能强、性价比高、可扩展性强、使用方便、应用广泛,已推广应用到多个单位,取得了显着的军事经济效益。
张光军[5](2013)在《嵌入式电台测试仪显控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军用短波超短波电台是军队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之一,对电台关键技术指标的测试是保障其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法。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测试任务是依靠传统手动测试系统来完成的。此类测试系统存在搭建不便、需要测量仪器种类多、数字化和模块化程度低、通用性差等缺点,无法满足军队对无线通信设备保障维护的基本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平台的电台测试仪,不仅集成了多种测量仪器的功能,还满足设备小型化和便携式等要求。此时,给测试仪配置一个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使用户只需点击相关测试指标即可完成电台测试任务,已经成为自动化测试的重要需求。为此,本文选取Qt/Embedded工具设计并实现了面向电台测试的显示控制软件。作为测试仪的主控制模块,显控软件向用户提供了美观、易操作的图形界面和丰富的系统管理功能。第一,研究了嵌入式电台测试仪的系统架构和工作流程,提出了显示控制软件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在OMAP3530开发板上搭建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和Qt/Embedded库的软件运行环境。第二,设计了显示控制软件的分层架构。对每一层的模块进行了划分,详细定义了工作流程和交互接口。核心内容是人机界面设计、测试任务控制和系统资源管理。并实现了动态界面显示,减少了软件运行时占用的内存空间。第三,搭建了测试平台,在宿主机上对显示控制软件进行了白盒测试,保证了软件内部模块功能和流程正常;在目标机上进行了黑盒测试,从整体角度验证了软件能满足交互和性能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的显示控制软件,能在嵌入式平台上稳定运行,与电台测试仪其他软硬件单元协同合作完成了对电台关键技术指标的测试。同时,能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满足对新型电台测试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毛宏宇[6](2012)在《面向航空自动测试设备的动态计量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航空自动测试设备是完成飞机机载设备功能测试和故障诊断的专用设备,该设备的量值准确统一是机载设备性能稳定可靠的重要保证,对飞机飞行安全及战斗力生成具有重要军事意义。为确保该类设备量值准确、可靠和统一,本文对航空自动测试设备动态计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全系统理论和简化噪声结构的准白化计量模型,提高了传统黑匣子计量模型的辨识精度和收敛速度。针对航空自动测试设备技术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主溯源的计量方法,提高了计量效率,节约了计量成本。通过研究计量系统软硬件实现技术,研制出计量系统软硬件平台,实现了该型航空自动测试设备的动态计量。针对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问题,提出一种改进MCM的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提高了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准确度。针对航空自动测试设备的计量参数漂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向量机的计量参数漂移预测算法,实现了航空自动测试设备最佳计量周期的评估。最后针对研制的动态计量系统,进行了三种典型应用。
刘颖[7](2011)在《便携电台测试仪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军以“信息主导”为原则的信息化建设中,以短波和超短波电台等无线通信设备为中心的通信系统构成了核心信息交换平台。信息交换平台能否正常稳定地工作取决于底层通信设备的有效性,保障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检测和测试。然而,源于美国最先进的自动测试系统(简称ATS)过于庞大和复杂,并对被测设备自动化程度要求高,不适用于我军现有通信设备。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各种传统测试仪器进行人工测试。传统仪器由于速度和接口的局限,测试速度慢、效率低。随着通信装备的演进,当前测试体系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新的测试需求。为此,本文在便携电台测试仪硬件平台上设计并开发了便携电台测试仪软件,综合传统仪器的大部分功能,借鉴ATS的思想,实现主流短波、超短波电台的自动测试,并能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满足新型电台的测试需求。首先,本文搭建了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NOKIA公司开发的C++图形框架技术(简称QT技术)的图形化界面平台。向用户提供美观、简便的图形界面和丰富的管理功能;支持触摸屏和键盘,操作方便、快捷。其次,设计了短波、超短波电台发射机和接收机功能与性能指标的测试算法。在高速率的信号处理平台上实现了各算法的基本功能,构建出可配置的DSP自动测试流程框架。其的高度灵活性,可以满足现有主流电台的测试需求。再次,整合图像界面平台和信号处理平台,构建出基于程序的可重构框架和高速数据传输框架,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地选择测试功能和更新测试软件。最后,通过三个实验验证了便携电台测试仪的发射机测试、接收机测试和辅助仪器等项目测试过程与结果有效性。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便携电台测试仪软件,将各种分立测试仪器的功能合理有效地集成到一台手持设备上,并能满足传统分立仪器的性能指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我军电台小型化智能测试体系,填补了基于嵌入式和可重构技术的便携式电台测试系统的空白,具有良好的军用和商业价值。
袁勇[8](2009)在《一种跳频收发信机自动检测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自动测试设备在设备的批量生产及维修检测中越来越重要。随着跳频收发信机逐渐批量生产,并被用户采用,急需研制一种能够在外场和内场均可使用,实现对收发信机的主要功能指标的自动测试,具有较高准确度的故障隔离率,能够将故障定位至模块一级的电台自动检测系统。本文描述了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并且通过实例,从系统的方案设计、硬件的选择、软件的设计和结构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一种跳频收发信机自动检测系统(RATS)的实现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总线对待测电台和通用仪器的参数选择和管理,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处理等措施,RATS能够检测电台的重要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并能够完成电台的故障诊断,满足设备的二级维护和测试要求。
魏俊淦,张然,赵波[9](2007)在《某型机载电台测试仪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某型机载电台在维护保障上存在检测仪器功能单一、通用性差、检测效率低、可靠性不高等问题,研制了基于PXI总线的机载电台测试仪。该测试仪有效克服了机载电台故障测试中传统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故障定位方面的不足。
邢钰,王公浩,谢振华[10](2006)在《某型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某型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自动测试系统(ATS)的设计。该系统采用基于C语言的面向信号的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利用无线电综合测试仪、跳扩频信号模拟器及宽带功率计等测试资源,实现了对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的自动检测。
二、机载电台自动测试仪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载电台自动测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一款小型化直升机数字式机内通话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直升机机内通话系统技术现状与发展 |
1.2.1 国外技术和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机内通话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
1.2.4 小型化机内通话器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机内通话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机内通话器设计要求 |
2.1.1 功能需求 |
2.1.2 性能指标要求 |
2.1.3 语音质量要求 |
2.1.4 小型化要求 |
2.2 小型化机内通话器系统设计 |
2.3 基本工作流程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内通话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语音处理盒硬件设计 |
3.1.1 语音处理盒模拟电路设计 |
3.1.2 语音处理盒数字电路设计 |
3.2 机通控制盒硬件设计 |
3.2.1 导光板设计 |
3.2.2 前置音频放大电路 |
3.2.3 采集电路设计 |
3.3 电路仿真设计 |
3.3.1 设计过程 |
3.3.2 电路仿真 |
3.3.3 设计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内通话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单片机工作软件 |
4.1.1 面板状态采集模块设计 |
4.1.2 面板状态显示模块 |
4.1.3 通信模块设计 |
4.2 系统可编程器件逻辑编程 |
4.2.1 422 通信模块设计 |
4.2.2 离散量采集模块设计 |
4.2.3 模拟音频采集和输出模块设计 |
4.3 DSP软件设计 |
4.3.1 系统初始化和自检模块设计 |
4.3.2 语音数据压缩解压模块设计 |
4.3.3 语音数据数字混音处理 |
4.3.4 音频数据采集和输出模块设计 |
4.3.5 降噪模块软件 |
4.3.6 静噪模块软件 |
4.4 PC测试界面设计 |
4.4.1 验证功能介绍 |
4.4.2 LabVIEW介绍 |
4.4.3 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内通话器试验测试 |
5.1 项目测试验证 |
5.1.1 项目完成情况 |
5.1.2 项目测试验证 |
5.2 小型化测试验证 |
5.2.1 测试要求 |
5.2.2 测试过程 |
5.2.3 测试结果 |
5.3 性能指标测试验证 |
5.3.1 测试要求 |
5.3.2 测试方法 |
5.3.3 项目结果 |
5.4 基本通话功能测试验证 |
5.4.1 测试要求 |
5.4.2 测试过程 |
5.4.3 测试结果 |
5.5 带噪环境通话功能测试验证 |
5.5.1 测试要求 |
5.5.2 测试过程 |
5.5.3 测试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机载短波电台检测仪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2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主要技术理论 |
2.1 自适应 |
2.1.1 自适应基本功能 |
2.1.2 自适应波形 |
2.1.3 自适应信号结构 |
2.2 1553B总线 |
2.2.1 调制 |
2.2.2 数据编码 |
2.2.3 字长 |
2.2.4 字格式 |
2.2.5 消息格式 |
2.3 矢量天线调谐阻抗检测和阻抗匹配计算方法 |
2.3.1 天线阻抗检测的计算方法 |
2.3.2 天线阻抗匹配的计算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功能需求分解 |
3.1.1 自检功能需求 |
3.1.2 定频功能需求 |
3.1.3 自适应功能需求 |
3.1.4 跳频功能需求 |
3.1.5 参数加载功能需求 |
3.2 性能需求分解 |
3.2.1 环境适应性需求 |
3.2.2 电性能需求 |
3.3 外部接口需求分解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制方案 |
4.1 总体研制思路 |
4.2 控制器方案 |
4.2.1 显控模块 |
4.2.2 1553B总线接口模块 |
4.2.3 429总线接口模块 |
4.2.4 422总线接口模块 |
4.2.5 离散信号接口模块 |
4.2.6 电源模块 |
4.2.7 主板模块 |
4.3 短波收发机方案 |
4.3.1 主控模块 |
4.3.2 DSP模块 |
4.3.3 面板模块 |
4.3.4 信道模块 |
4.3.5 功放模块 |
4.3.6 天调模块 |
4.3.7 电源模块 |
4.4 结构方案 |
4.5 软件方案 |
4.5.1 100W电台显控软件 |
4.5.2 200W电台显控软件 |
4.5.3 1553B总线监控软件 |
4.5.4 429总线监控软件 |
4.5.5 422总线监控软件 |
4.5.6 1553B总线接口软件 |
4.5.7 429总线接口软件 |
4.5.8 422总线接口软件 |
4.5.9 离散信号接口软件 |
4.5.10 主控软件 |
4.5.11 DSP软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设计与实现 |
5.1 控制器 |
5.1.1 显控模块 |
5.1.2 电源模块 |
5.1.3 1553B总线接口模块 |
5.1.4 429总线接口模块 |
5.1.5 422总线接口模块 |
5.1.6 离散信号接口模块 |
5.1.7 主板模块 |
5.2 短波收发机 |
5.2.1 DSP模块 |
5.2.2 主控模块 |
5.2.3 天调模块 |
5.2.4 信道模块 |
5.2.5 功放模块 |
5.2.6 电源模块 |
5.3 整机调试 |
5.3.1 无音频输出问题及解决 |
5.3.2 HI-3582A芯片易损问题及解决 |
5.4 常温测试 |
5.5 试验 |
5.5.1 环境适应性试验 |
5.5.2 与受测电台联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独立承担的工作和解决的问题 |
6.3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某机载海事电台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超短波电台的工作原理 |
1.2.3 舰船超短波视距通信 |
1.2.4 舰船超短波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海事电台系统整体设计 |
2.1 海事电台功能分析与技术指标 |
2.1.1 海事电台功能分析 |
2.1.2 海事电台主要技术指标 |
2.2 海事电台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2.2.1 搜索分系统组成 |
2.2.2 海事电台硬件组成 |
2.2.3 海事电台软件设计 |
2.2.4 海事电台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海事电台的硬件设计 |
3.1 海事电台工作状态 |
3.1.1 数字与话音同时接收状态 |
3.1.2 话音接收状态 |
3.1.3 数字接收状态 |
3.1.4 话音发射状态 |
3.2 电源板设计 |
3.3 音频板工作原理 |
3.4 射频前端模块设计 |
3.4.1 射频前端模块功能概述 |
3.4.2 射频前端模块技术指标 |
3.4.3 接收通道设计 |
3.4.4 发射激励通道 |
3.4.5 本振设计 |
3.5 发射调制板工作原理 |
3.6 功放板工作原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海事电台的软件设计 |
4.1 海事电台软件架构设计 |
4.2 运行的环境要求 |
4.2.1 仿真器的选择 |
4.2.2 软件开发环境 |
4.3 主程序流程 |
4.4 系统初始化 |
4.5 协议管理 |
4.6 收发管理 |
4.7 静噪管理 |
4.8 滤波管理 |
4.9 音量管理 |
4.10 射频前端模块管理 |
4.11 发射调制板管理 |
4.12 功放管理 |
4.1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海事电台的系统实现 |
5.1 海事电台各信号板的装配 |
5.2 海事电台调试过程 |
5.2.1 所需仪器仪表 |
5.2.2 电源板调试 |
5.2.3 海事电台程序载入 |
5.2.4 音频板调试 |
5.2.5 发射调制板调试 |
5.2.6 功放板调试 |
5.3 海事电台的实物展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海事电台功能和性能的验证 |
6.1 海事电台软件的功能验证 |
6.1.1 海事电台显示控制软件 |
6.1.2 海事电台软件功能的验证 |
6.2 海事电台的性能验证 |
6.2.1 性能验证测试环境 |
6.2.2 性能验证测试仪表及测试项目 |
6.2.3 性能验证测试项目 |
6.2.4 海事电台的性能指标测试 |
6.2.5 海事电台环境条件下的性能测试 |
6.2.6 故障分析及解决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某型飞机短波电台检查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综合检测仪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
1.1 设计思路 |
1.2 总体方案 |
2 检测项目分析 |
3 测试信号分析 |
3.1 信号源信号 |
3.2 检测信号 |
3.3 信号特征综述 |
4 功能设计 |
4.1 短波电台的通电检查 |
4.1.1 电台的操作 |
4.1.2 电台预置参数检查 |
4.2 短波电台的性能测试 |
4.3 性能指标与使用环境 |
5 检查仪的电路设计 |
5.1 供电控制电路 |
5.2 电台控制电路 |
5.3 测试接口 |
5.4 音频放大电路 |
5.5 阻抗变换器 |
5.6 连接电缆 |
5.7 通过式功率计 |
6 结束语 |
(5)嵌入式电台测试仪显控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论文内容与安排 |
第二章 嵌入式电台测试仪技术背景 |
2.1 引言 |
2.2 电台自动测试系统 |
2.2.1 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测试系统 |
2.2.2 基于虚拟仪器的测试系统 |
2.2.3 基于微控制器的测试系统 |
2.3 嵌入式电台测试仪软件关键技术 |
2.3.1 嵌入式系统 |
2.3.2 嵌入式 GUI |
2.3.3 嵌入式软件测试 |
2.4 嵌入式电台测试仪系统架构 |
2.4.1 显示控制单元 |
2.4.2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
2.4.3 模拟信号处理单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台测试仪显控软件概要设计 |
3.1 引言 |
3.2 需求分析 |
3.2.1 人机交互需求 |
3.2.2 流程控制需求 |
3.2.3 功能实现需求 |
3.3 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
3.3.1 开发平台 |
3.3.2 运行环境 |
3.4 软件架构设计 |
3.4.1 用户界面层 |
3.4.2 数据管理层 |
3.4.3 功能控制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台测试仪显控软件详细设计 |
4.1 引言 |
4.2 用户界面层 |
4.2.1 动态界面显示 |
4.2.2 界面测试流程 |
4.2.3 非测试功能模块 |
4.3 数据管理层 |
4.3.1 创建项目链表 |
4.3.2 创建任务链表 |
4.4 功能控制层 |
4.4.1 上层控制模块 |
4.4.2 线程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显控软件测试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模块与集成测试 |
5.2.2 用户界面层 |
5.2.3 数据管理层 |
5.2.4 功能控制层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平台和方法 |
5.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文总结及主要贡献 |
6.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面向航空自动测试设备的动态计量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航空自动测试设备组成及技术特征 |
1.2.2 航空自动测试设备计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3 动态计量技术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航空自动测试设备计量模型及自主计量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动态计量的原则及目标 |
2.3 动态计量系统的数学模型 |
2.3.1 动态性能的描述方法 |
2.3.2 动态计量系统的建模方法 |
2.4 嵌入式自主计量方法 |
2.4.1 嵌入式自主计量技术 |
2.4.2 自主溯源链设计 |
2.4.3 自主溯源链误差评估与修正 |
2.5 实验研究 |
2.5.1 简化噪声模型实验 |
2.5.2 全系统理论模型实验 |
2.5.3 嵌入式自主计量实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航空自动测试设备动态计量系统研制 |
3.1 引言 |
3.2 计量系统总体方案 |
3.2.1 计量需求分析 |
3.2.2 动态计量系统总体框图 |
3.2.3 实施动态计量的工作流程 |
3.3 硬件系统研制 |
3.3.1 标准设备选型 |
3.3.2 计量接口适配器研制 |
3.3.3 专用计量标准设备研制 |
3.4 软件平台开发 |
3.4.1 总体框架设计 |
3.4.2 面向检定过程的通信协议 |
3.4.3 计量主控软件开发 |
3.4.4 计量服务软件开发 |
3.5 系统集成 |
3.6 系统测试 |
3.6.1 测试系统构建 |
3.6.2 功能测试 |
3.6.3 稳定性测试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动态计量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测量不确定度简介 |
4.2.1 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 |
4.2.2 动态测量不确定度 |
4.3 动态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4.3.1 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结构 |
4.3.2 动态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
4.4 动态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
4.4.1 GUM 及 MCM 评定方法 |
4.4.2 改进 MCM 的评定方法 |
4.5 实验研究 |
4.5.1 实验目的 |
4.5.2 实验条件 |
4.5.3 实验步骤 |
4.5.4 实验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航空自动测试设备参数漂移预测及计量周期研究 |
5.1 引言 |
5.2 计量状态参数非线性漂移预测方法 |
5.2.1 传统 LS_SVM 预测方法 |
5.2.2 改进 LS_SVM 预测算法 |
5.3 基于可靠性指标的计量周期评估方法 |
5.3.1 计量周期概念 |
5.3.2 可靠性指标模型 |
5.3.3 最佳计量周期计算 |
5.4 实验研究 |
5.4.1 航空 ATE 计量参数预测 |
5.4.2 航空 ATE 计量周期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动态计量系统应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某型飞机舵机液压测试设备计量 |
6.3 某型飞机发动机振动测试仪计量 |
6.4 某型飞机电台综合测量仪计量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全文总结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成果 |
7.2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7)便携电台测试仪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二章 电台测试仪技术现状 |
2.1 引言 |
2.2 电台测试体系 |
2.2.1 机内测试系统 |
2.2.2 自动测试系统 |
2.2.3 综合测试系统 |
2.2.4 便携测试系统 |
2.3 电台测试关键技术 |
2.3.1 测试总线技术 |
2.3.2 虚拟仪器技术 |
2.3.3 嵌入式技术 |
2.4 电台关键技术指标 |
2.4.1 发射机 |
2.4.2 接收机 |
2.5 小结 |
第三章 电台测试仪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电台测试仪应用场景 |
3.2.1 现场测试 |
3.2.2 远程测试 |
3.3 电台测试仪技术需求 |
3.3.1 显示与控制功能 |
3.3.2 测试功能 |
3.3.3 算法性能 |
3.4 小结 |
第四章 电台测试仪软件总体设计 |
4.1 引言 |
4.2 测试仪硬件构架 |
4.2.1 显示控制与信号处理模块 |
4.2.2 数字前端 |
4.2.3 模拟前端 |
4.3 测试仪软件构架 |
4.3.1 显示控制子系统 |
4.3.2 信号处理子系统 |
4.3.3 数字前端子系统 |
4.3.4 子系统接口 |
4.4 小结 |
第五章 电台测试仪软件详细设计 |
5.1 引言 |
5.2 显示控制子系统 |
5.2.1 底层软件与操作系统移植 |
5.2.2 人机界面设计 |
5.2.3 控制流程设计 |
5.3 信号处理子系统 |
5.3.1 发射机测试 |
5.3.2 接收机测量 |
5.4 子系统接口设计 |
5.4.1 显示控制子系统与信号处理子系统 |
5.4.2 信号处理子系统与数字前端子系统 |
5.5 小结 |
第六章 测试与性能分析 |
6.1 引言 |
6.2 发射机测试用例 |
6.2.1 测试用例分析 |
6.2.2 测试平台搭建 |
6.2.3 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
6.3 接收机测试用例 |
6.3.1 测试用例分析 |
6.3.2 测试平台搭建 |
6.3.3 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
6.4 辅助仪器测试用例 |
6.4.1 测试用例分析 |
6.4.2 测试平台搭建 |
6.4.3 测试结果与性能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本文总结及主要贡献 |
7.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一种跳频收发信机自动检测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现有临时测试设备面临的困难 |
1.2.2 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和用途 |
1.2.3 超短波电台设备研制的重要保障条件 |
1.3 课题概述 |
第二章 自动检测系统发展现状 |
2.1 国外发展历史 |
2.2 国外发展现状 |
2.3 发展方向 |
2.4 国内发展现状 |
第三章 自动检测系统方案论证 |
3.1 需求分析 |
3.2 测试对象分析 |
3.2.1 电台测试分析 |
3.2.2 电台控制盒测试分析 |
3.3 方案初步选择 |
3.4 可行性论证 |
3.4.1 实现对被测设备及测试仪器的自动控制 |
3.4.2 检测设备的选取 |
3.4.3 故障隔离方案 |
第四章 自动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
4.1 系统设计框图 |
4.2 工作原理 |
4.3 自动控制设计 |
4.3.1 对待测设备的控制 |
4.3.2 对综测仪的控制 |
4.4 故障隔离设计 |
4.4.1 故障隔离技术 |
4.4.2 故障隔离措施 |
4.4.3 故障隔离功能的实现 |
4.5 自动测试系统自检设计 |
4.5.1 上电自检 |
4.5.2 启动自检 |
4.6 指标测试方法及流程 |
4.6.1 电台测试 |
4.6.2 控制盒测试 |
4.6.3 故障的诊断与隔离设计 |
4.7 系统硬件设计 |
4.7.1 控制单元 |
4.7.2 电源单元 |
4.7.3 激励单元 |
4.7.4 信号处理单元 |
4.7.5 接口单元 |
4.7.6 显示单元 |
4.8 系统软件设计 |
4.8.1 软件平台 |
4.8.2 CSCI 概述 |
4.8.3 软件组成 |
4.8.4 人机界面 |
4.9 结构设计 |
4.9.1 整机外形结构 |
4.9.2 内部单元布局 |
4.9.3 内部线缆布置 |
4.9.4 通风与散热 |
4.9.5 单元结构设计 |
4.10 解决的关键技术 |
4.10.1 自动测试的实现方式 |
4.10.2 指标校准 |
4.10.3 缩短测试时间 |
4.10.4 退出机制 |
第五章 测试验证 |
5.1 试验方法 |
5.2 测试结果 |
5.3 自动检测系统达到的技术指标 |
5.3.1 系统功能 |
5.3.2 切换、控制功能 |
5.3.3 总线接口控制 |
5.3.4 主要测试要求 |
5.3.5 其他指标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某型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被测对象分析 |
(1) 控制盒测试项目。 |
(2) 收发机测试项目。 |
2 系统功能及硬件组成 |
2.1 系统功能 |
2.2 系统硬件结构与组成 |
(1) 测控计算机。 |
(2) 测试资源。 |
(3) 阵列接口。 |
(4) 接口适配器的设计。 |
3 软件实现 |
3.1 性能测试程序开发 |
3.2 故障诊断的实现 |
3.3 系统管理程序 |
3.4 数据库 |
4 结束语 |
四、机载电台自动测试仪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款小型化直升机数字式机内通话器研究[D]. 余亮亮.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2]机载短波电台检测仪设计与实现[D]. 胡晓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3]某机载海事电台方案设计与实现[D]. 王健安.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3)
- [4]某型飞机短波电台检查仪的设计[J]. 魏俊淦,田建学,赵波. 仪器仪表用户, 2013(02)
- [5]嵌入式电台测试仪显控软件设计与实现[D]. 张光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6]面向航空自动测试设备的动态计量方法研究与应用[D]. 毛宏宇. 吉林大学, 2012(12)
- [7]便携电台测试仪软件设计与实现[D]. 刘颖.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8]一种跳频收发信机自动检测系统的实现[D]. 袁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9]某型机载电台测试仪的研制[J]. 魏俊淦,张然,赵波. 仪器仪表用户, 2007(04)
- [10]某型机载超短波抗干扰电台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J]. 邢钰,王公浩,谢振华. 测控技术,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