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美利奴“U”系羊毛品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虞美丽[1](2021)在《美利奴羊毛户外运动贴身层服装的功能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也在不断追求更加高品质的生活。为了缓解生活与工作带来的压力和疲惫,保持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户外运动的队伍中,运动、养生的生活意识和态度逐渐被更多人所关注和重视。近些年来,户外运动在我国悄然兴起,发展快速,逐渐成为了一种运动潮流。而户外运动服装在户外运动中尤为重要,是保护户外运动者安全的基础保障。近些年,美利奴羊毛品类的户外运动服装尤其受到广大专业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户外运动服装品牌的喜爱与支持。美利奴羊毛产自细毛绵羊,其具有的性能特点很是符合户外运动服装所需的条件和要求,而正确舒适的户外运动服装更是能够给户外运动者带来更佳的运动体验和更加安全的保护作用,提高户外运动的效率和效益。但是,一方面,关于针对美利奴羊毛及其产品的功能性研究较少,大多都是对普通羊毛性能的研究;另一方面,大众消费者和户外运动新手对于美利奴羊毛并不熟悉甚至很陌生,不知道美利奴羊毛适用于户外运动服装的优异性能。本文将针对超细美利奴羊毛(直径16.5微米)的功能展开研究,对其织物及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并与其他常用于户外运动服装的纤维织物及服装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分析美利奴羊毛的服用性能与户外运动服装性能要求的适配性。本课题以合作企业提供的美利奴羊毛及其他对比纤维材质的织物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1)织物物理性能的测试,包括保暖性能、导湿性能、吸湿性能、透湿性能和透气性能;2)服装的真人穿着实验,包括对受试者客观生理指标和主观感觉评价的测试,客观生理指标包括鼓膜温度、心率、平均皮肤温度和出汗量,主观感觉评价包括热感、凉感、湿感、闷感和黏感。从而对美利奴羊毛户外运动贴身层服装进行了综合的功能性评价。本研究表明,织物物理性能测试与真人穿着实验所得的分析结果几乎一致,结论为美利奴羊毛/氨纶织物和美利奴羊毛/37.5涤纶织物的综合性能最好,为5种织物中最适合用作户外运动贴身层服装的面料材质,而棉织物的综合性能最差,并不适宜用于制作户外运动贴身层服装。
王鹏宇[2](2012)在《青海细毛羊封闭与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效果评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青海细毛羊生产、育种的实际需要,应用系统分析法确定了青海细毛羊的育种目标性状,并采用差额法计算了各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利用不同动物模型对青海细毛羊生长性状、产毛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的估计。在此基础上,以基因流动法为核心,应用ZPLAN程序分析研究了封闭核心群育种规划与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的育种成效。得到了如下结论:1确定了青海细毛羊3类育种目标性状和7种选择性状。3类育种目标性状依次为:产毛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7种选择性状依次为:净毛量、羊毛长度、羊毛细度、断奶羔羊重、育成羊剪毛前体重、成年羊剪毛前体重、断奶羔羊数。2采用差额法计算的各选择性状的边际效益依次为:成年母羊净毛量52.176元、育成母羊净毛量21.854元、成年母羊羊毛细度-17.646元、育成母羊羊毛细度-7.391元、成年母羊羊毛长度4.117元、育成母羊羊毛长度1.725元、成年母羊体重1.401元、育成母羊体重0.761元、断奶羔羊体重6.742元、断奶羔羊数88.066元。产毛性状、繁殖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为:0.623:0.225:0.152,约为4:1.5:1。3不同动物模型比较表明,模型3(y=Xβ+Zaa+Zm m+e)较适合于初生重、断奶重;模型1(y=Xβ+Zaa+e)适合于周岁重、成年重;模型13(y=Xβ+Zaa+Zpp+Zs+e)适合于产毛量;模型12(y=Xβ+Zzz+Zm m+Zs s+e)较适合于羊毛细度、长度。估计的初生重遗传力为0.1995,断奶重遗传力为0.2552,周岁重遗传力为0.3438,成年重遗传力为0.2205,产毛量遗传力为0.1477,羊毛细度遗传力为0.2226,羊毛长度遗传力0.1182。4对封闭核心群育种体系下,羔羊留种比例优化后,当公羔留种比例为0.3,母羔留种比例为0.95时,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益。而群体结构各因素优化后,当育种核心群比例为0.04,生产群比例0.90,核心群种公羊使用年限为1年,核心群母羊使用年限为4年,育种群母羊使用年限4年,育种群公羊使用年限3年,生产群利用YSN的比例为0.2时,育种效益最好。5在封闭体系下对近交增量的研究表明,目前的育种技术条件下,适当扩大对公羊的留种量,适当延长其使用年限,可以使近交增量适当减少。6在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下,对羔羊留种比例与核心群开放程度优化表明,当公羔留种比例为0.4,母羔留种比例为0.9,封闭程度为0.8-0.8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而群体结构优化表明,当育种核心群比例为0.08,生产群比例为0.85,育种核心群种公羊使用年限为1年,育种核心群母羊使用年限为3年,育种群母羊返回育种核心群使用年限为2年,育种群母羊使用年限为3年,育种群公羊使用年限为6年,育种核心群封闭程度为0.95,生产群利用YSN的比例为0.9时,育种成效最好。7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下,近交增量的研究结果与封闭育种体系下的近交增量的研究结果相似。8封闭核心群育种规划与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对比表明,在现行育种技术参数条件下,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的育种成效较好。而对羔羊留种比例以及群体结构优化表明,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的育种成效较好。近交增量研究表明,在合理控制公羊的留种量以及使用年限下,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可以适当放缓近交增量的上升趋势。
赵晓平[3](2008)在《敖汉细毛羊遗传参数估计及核心群育种效果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敖汉细毛羊是根据国家和内蒙古育种计划,以当地蒙古羊为母本、前苏联美利奴羊为父本,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自群繁育和导入大约25%的波尔华斯羊和澳洲美利奴羊的血液培育而成的毛肉兼用型品种,1982年正式命名,以毛细、毛长、产毛量高和屠宰率高而着名。为了加快细毛羊的发展,把细毛羊产业做大,2006年敖汉种羊场组建了敖汉细毛羊育种核心群。虽然敖汉细毛羊的选育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缺乏系统的育种理论体系作支撑。本研究在对敖汉细毛羊所处的生产、育种管理体系实际考察之后,确定了现行育种方案中敖汉细毛羊的生物学及育种技术参数、群体经济学以及遗传学参数、群体结构参数、投资参数等。在此基础上,从敖汉细毛羊育种的实际出发,利用系统分析法确定了敖汉细毛羊的育种目标性状,并采用差额法计算了各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利用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和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对敖汉细毛羊进行了遗传评估,对育种目标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最后以基因流动法为核心,采用ZPLAN软件,将常规育种技术、数量遗传、计算机模拟等理论和计算相结合,对现行的育种方案进行遗传和经济评估,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确定了敖汉细毛羊的3类性状(产毛性状、繁殖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中的6个育种目标性状,分别为净毛量、羊毛细度、羊毛长度、断奶羔羊数、成年母羊剪毛后体重和育成羊剪毛后体重。采用差额法计算了这6个育种目标性状在现有的市场经济和生产条件下的边际效益,依次分别为:成年母羊净毛量32.081、育成羊净毛量30.477、成年母羊毛细度-5.633、育成羊毛细度-5.351、成年母羊毛长度3.010、育成羊毛长度2.860、成年母羊剪毛后体重0.774、育成羊剪毛后体重2.114、断奶羔羊数90.353。通过分析得到3类性状之间的相对经济重要性之比为71.398:17.705:10.898,约为7:2:1,说明敖汉细毛羊的毛用性状经济价值最高。(2)通过运行BLUP和MTDFREML软件对敖汉细毛羊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计算得出产毛量、毛细度、毛长度、断奶重、周岁重和剪毛后体重的遗传力分别是0.12、0.12、0.16、0.21、0.10、0.12,断奶重的母体加性遗传力为0.03。产毛量与毛长度、断奶重、周岁重和剪毛后体重,剪毛后体重与毛细度、断奶重和周岁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20、0.22、0.32,0.05、0.40、0.37,均呈中等遗传正相关;毛细度与产毛量、毛长度、断奶重和周岁重,毛长度和剪毛后体重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40、-0.24、-0.06,-0.01。(3)在对育种目标性状边际效益计算和遗传参数估计的基础上,采用ZPLAN软件对现行育种方案的育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对遗传进展和育种产出的贡献比例公羊组明显要高于母羊组,说明在整个育种过程中种公羊选择非常重要,其选择准确度达到0.84以上,公羊的选择对整个群体的遗传进展、育种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在现行育种方案的条件下,每个选择性状的年度遗传进展分别为产毛量0.0629kg、净毛量0.1123kg、细度-0.0768μm、长度0.0401cm、断奶羔羊数0.0009只、周岁重0.3303kg、成母羊体重0.5855kg、断奶体重0.0853kg。平均世代间隔为4.176年。总育种产出为63.198元,其中净毛量48.2007元,细度5.4279元,长度1.6114元,断奶羔羊数0.1999元,周岁重4.8686元,成年母羊体重2.8898元。育种成本为49.766元,育种效益为13.433元,投入产出比为1:1.27。
牛春娥[4](2007)在《天祝白牦牛被毛特性及超微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毛绒纤维的可纺性和加工工艺的选择是由其不同的理化性能和独特的组织结构决定的。因此,对天祝白牦牛被毛物理特性、化学组成以及超微结构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不仅对合理利用天祝白牦牛毛绒资源很有意义,而且,对我国毛纺工业改造、选择天祝白牦牛毛绒的纺织性能和加工工艺也非常重要。随机选择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抓喜秀龙滩核心群1-7周岁白牦牛各20头,以其股、背、肩、侧、腹五个部位生长一年的被毛为试验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天祝白牦牛被毛形态及纤维类型分析;天祝白牦牛被毛纤维物理性能和化学组成的研究;天祝白牦牛被毛微观结构研究;同时,采集了成年牦牛生长一年的裙毛及生长两年的尾毛毛样各4头份与30岁左右女性头发4份,进行了各项性能比对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被毛纤维物理特性:不同年龄各类型纤维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且随年龄的增长绒毛和两型毛含量逐渐减少,粗毛含量逐渐升高:不同类型纤维的细度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长度、强力、伸长率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同时,在3-4岁时增长变缓或略有下降,7岁时开始明显下降。不同年龄绒毛细度、长度和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强力差异显着(P>0.05);两型毛细度、强力、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长度差异不显着(P>0.05);粗毛细度、强力差异极显着(P<0.01),伸长率差异显着(P<0.05),长度差异不显着(P>0.05)。(2)天祝白牦牛身体不同部位被毛纤维物理特性:不同部位各类纤维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侧部绒毛含量最多,绒纤维细度最小,长度、单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较大,各类纤维特别是绒毛纤维品质较好。背部各类型纤维粗短,品质较差。腹部粗毛(裙毛)含量最多,品质较好。肩部绒纤维较细,但长度明显偏短。各部位间绒毛细度、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强力和长度差异不显着(P>0.05);两型毛细度差异显着(P<0.05),长度、强力、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粗毛细度差异不显着(P>0.05),长度、强力和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3)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纤维包括裙毛和尾毛均由18种氨基酸组成,且胱氨酸和硫含量均较高,且纤维越细,硫含量越高。(4)不同类型纤维的微观结构也有差异。(5)天祝白牦牛裙毛与人发各项物理性能和化学组成比较接近,微观结构也比较相似。
左北瑶[5](2006)在《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文中提出当今毛纺业对细毛羊的综合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超细毛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为适应市场需求,细毛羊的育种和生产亦已趋向高支数毛品质的选育和生产。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是1990-1995年在新疆巴州种畜场新疆细毛羊羊群的基础上采用“导入杂交与开放式核心群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的。新类型的无角性状遗传性稳定,1995年测定3252只后代羔羊的角生情况,羔羊总体无角率达到97.14%,公羔无角率达到94.71%;其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均超过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品种标准。1995年成年母羊毛长、净毛量、剪毛后体重由1990年的8.66厘米、2.52千克、40.29千克分别提高到9.62厘米、3.13千克、43.22千克;育成母羊毛长、净毛量、剪毛后体重由1990年的10.0厘米、2.56千克、29.05千克分别提高到11.37厘米、3.06千克、40.5千克。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是2000-2004年在新疆巴州种畜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羊群的基础上采用“导入杂交与开放式核心群选育”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其选育对象是符合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品种标准的、具有无角遗传特性、被毛纤维直径平均在21.5微米以下的群体。2004年统计,成年母羊、育成公羊、育成母羊的羊毛细度分别是:20.39、19.64、19.85微米;其毛长分别是:8.95、11.85、11.56厘米;净毛量分别是3.05、3.67、3.08千克;剪毛后体重分别是:43.67、57.77、42.3千克。与2000年相比,羊毛纤维直径显着减小,其它三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项目经历三个世代,2000-2004年累计选育符合要求的公、母羊共3170只,其中公羊1000只,母羊2170只。现存群体基础母羊约2000只,公羊30只。 为实现选育目标而制定的“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鉴定标准(试用)”及“鉴定项目、符号”,特点鲜明,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推广,是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群体其细度、毛长、剪毛量、剪毛后体重的遗传力分别是:0.62、0.45、0.36、0.46;细度与毛长、剪毛量、剪毛后体重之间存在着0.22、~0.30的遗传相关。 后裔测定结果表明:引入的细型澳美无角种公羊对基础群羊毛纤维细度的改进效果显着,达到了预期目标。 用本项目的种羊在焉耆县、博湖县、州种畜场等巴州重点细毛羊群内改良原有的细毛羊,以改善个体羊毛产量和毛纤维细度,提高整体品质。项目执行四年来,推广课题选育的新类群种公羊600只,累计完成改良配种30万只,项目区细羊毛总产累计新增18.4万公斤,累计生产“萨帕乐”优质细羊毛23.42万公斤。
贾斌[6](2003)在《新疆绵羊微卫星遗传分析及羊毛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文中提出一. 新疆绵羊微卫星遗传分析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anguinetti银染法显色,对新疆北疆地区8个品种、1个杂交一代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和平均基因纯合率,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利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MEGA),采用邻结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重建系统发生树。同时根据等位基因频率,利用PHYLIP(3.6)分析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生树,应用自举检验(bootstrap test)估计系统树中结点的自引导值(bootstrap value),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绵羊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BM1824、MAF65为低、中度多态外,其余8个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所有绵羊群体的平均PIC(0.5631)、h(0.5721)和E(2.9)均低于国外其他品种的绵羊,其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巴什拜羊和萨福克羊群体的近交程度较高,遗传多样性偏低。罗米丽羊的基因纯合率最低,其纯度不高。新疆本地土种阿勒泰羊、哈萨克羊和巴什拜羊与国外引进绵羊品种及混有外血的本地培育品种遗传距离较远,他们聚为不同的2类,各绵羊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来源、育成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二.羊毛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1、粗毛羊、细毛羊体重和羊毛生长及皮肤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为了探讨羊毛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本研究以羊毛特征迥异的罗米丽(Romilly Hillys)×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杂交一代优质细毛羊和本地哈萨克粗毛羊作为实验动物,以18S rRNA作内标,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对30、60、90、135、180、255日龄两品种羔羊体重及羊毛生长以及30、90、135、255日龄皮肤中GHR、IGF-1和IGF-1R mRNA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1)、体重增长和羊毛生长的规律:粗毛羊和细毛羊体重增长和羊毛生长的规律基本一致,即羔羊平均日增重随日龄增加而下降,羊毛平均日增长随日龄增加而升高。粗毛羊在30~90日龄平均日增重和羊毛平均日增长均显着高于细毛羊(P<0.01;P<0.01),90~255日龄平均日增重两品种无差异,而羊毛平均日增长在90~135日龄细毛羊高于粗毛羊(P<0.01),135~255日龄无差异。两品种内平均日增重无性别差异。贾斌新棍绵羊徽卫星遗传分析及羊毛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控而羊毛平均日增长,粗毛羊在90一180日龄雄性显着高于雌性,细毛羊60一90日龄雄性显着高于雌性。 (2)、皮肤中GHR、IGF一1和IGF一I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粗毛羊和细毛羊皮肤中GHR、IGF一1和IGF一IR基因表达都呈现明显的发育性变化,粗毛羊和细毛羊之间皮肤中GHR、IGF一1和IGF一I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基本一致.(1) GHRmRNA相对丰度,粗毛羊在30一90日龄逐渐升高,在90日龄出现一个高峰(P<0 .05),随后T降,到255日龄时达显着水平(P<0.05);细毛羊30一90、90一135日龄逐渐升高(P<0.01,P<0.01),在135日龄出现高峰,然后显着下降(P<0.01).两品种内均无性别差异.(2)IGF一1 mRNA相对丰度,粗毛羊在30一90日龄维持较高水平,135255日龄逐渐下降(P<0.01);细毛羊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255日龄达显着水平(P<0 .05).在90和135日龄雌性显着高于雄性.(3)IGF一IR mRNA相对丰度,粗毛羊在30一90日龄显着升高(P<0.05),90日龄出现高峰,之后显着下降(P<0 .01);细毛羊随日龄增加而缓慢下降(P>0 .05),无发育性变化.两品种内均无性别差异.2、半脱胺对羔羊增重、羊毛生长及皮肤中GHR、IGF一l和IGF一IR基因表达的影响 试验选用214只罗米丽(Romiliy Hillys)‘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杂交一代断奶母羔,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日粮中添加700ppm半耽胺盐酸盐饲料添加剂(CT加oo),实验期为120天,试验前和试验结束时称重、采羊毛和皮肤样品一测定羊毛长度、细度、强度、弯曲度和羊毛油汗颜色,并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以1 85 rRNA作内标,半定量分析绵羊皮肤中生长激素受体(G 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 GF一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 GF一IR) mRNA的相对丰度.结果如下: (1).与对照组相比,半脱胺处理使羔羊平均日增重提高12.77%(P<0.0l),羊毛平均日增长提高24.01%(P<0 .01),羊毛纤维直径平均日增长提高217.31%(P<0 .01),羊毛纤维强度没有显着的差异(P>0 .05),并能显着改善羊毛油汗颜色和羊毛弯曲度 (P<0 .05). (2).试验组皮肤中GHR mRNA表达比对照组高1 1 0 .57%伊<0.01),IGF一lmRNA表达比对照组高29.50%(P>0.05),IGF一IR mRNA表达比对照组高38.12%(P>0.05)。 结果表明,半脱胺能够显着提高羔羊生长性能,促进羊毛生长,显着上调皮肤中
石国庆,刘守仁,杨永林,倪建宏,皮文辉,周平,万鹏程[7](2002)在《胚胎移植技术在优质细毛羊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采用 FSH、L H、PMSG、氟孕酮阴道海绵栓等激素进行超数排卵 ,通过人工授精、手术采卵、同期发情、胚胎移植、B超妊娠检查等技术 ,共处理优秀美利奴母羊 4 5 6只 ,获得可用胚胎 (A、B、C级胚胎 ) 30 33枚 ,平均 6 .6 5枚 /只(30 33/ 4 5 6 ) ,移植受体母羊 2 333只 ,冻胚受孕率 4 7.0 2 % (10 97/ 2 333) ,产羔数 14 2 6只 ,产羔率 12 9.99% (14 2 6 /10 97)。其中 ,公羔 6 85只 ,母羔 74 1只。优质细毛羊初生重公羔平均 4 .4 5 kg,母羔平均 4 .6 1kg。断奶重公羔平均38.2 4 kg,母羔平均 33.6 8kg。 12月龄平均体重公羊 76 .15 kg,母羊平均 6 2 .15 kg。周岁毛长公羊平均 11.6 7cm,剪毛量平均 12 .0 4 kg;母羊毛长平均 11.12 cm ,剪毛量平均 7.6 5 kg;平均净毛率达到 6 8.5 %。 2岁公羊体重平均 10 6kg,毛长平均 11.5 cm,剪毛量平均 11.85 kg,净毛率 6 9.5 %。2岁母羊体重平均 72 kg,毛长平均 11.0 cm,剪毛量平均8.5 kg,净毛率 6 9.0 6 %。羊毛纤维平均细度 18.71μm。 3岁公羊最大体重 14 8kg,母羊最大体重 10 2 kg。优质细毛羊新类群同期上述各项指标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中国美利奴羊
杨永林,倪建宏,周鹏飞,石国庆,曾培坚,崔晓玲[8](2001)在《中国美利奴“U”系羊毛品质分析》文中提出
刘守仁,王新华[9](2001)在《中国美利奴“U”系羊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的确定》文中提出采用差额法推导出一系列中国美利奴“U”品系羊育种目标中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实际育种过程中在多性状的综合选择中 ,给出“U”品系羊计算边际效益的有关生物学、育种学和经济学参数 ,计算出各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根据育成羊和成年母羊的不同特点 ,分别给出它们的目标性状以及各性状的选择重要性。
石国庆,刘守仁,杨永林,倪建宏,皮文辉[10](2001)在《应用MOET技术培育“U”系羊新类群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澳大利亚进口FSH、LH、PMSG、氟孕酮阴道海绵栓等激素 ,进行超数排卵、人工授精、手术采卵、同期发情、胚胎移植、B超妊娠检查等技术 ,处理优秀美利奴母羊 2 10只 ,获得可用胚 15 0 8枚 ,平均 7.18枚 (15 0 8/2 10 ) ,移植受体 945只 ,产羔母羊 42 8只 ,受孕率 45 .2 9(4 2 8/ 945 ) ,产羔数 6 46只 ,产羔率 15 0 .94% (6 46 / 4 2 8)。其中公羔 310只 ,母羔 336只。“U”系羊新类群初生公羔平均重 4.84kg ,母羔平均重 4.91kg。断奶公羔平均重39.42kg ,母羔平均 34 .6 9kg。 12月龄公羊平均体重 80 .31kg ,母羊 6 3.18kg。周岁公羊毛长平均 11.97cm ,剪毛量平均 13.14kg ,母羊毛长平均 11.74cm ,剪毛量平均 10 .2 0kg。平均净毛率达 70 %以上。 2岁公羊体重平均116kg ,毛长平均 11.5cm ,剪毛量平均 14.5kg ,净毛率 70 .2 %。 2岁母羊平均体重 78kg ,毛长平均 11.5cm ,剪毛量平均 11.2kg ,净毛率 71.4%。羊毛纤维平均细度 19.45 μm ,羊毛大弯曲占 84% ,羊毛油汗白色占 92 % ,腹毛呈良好的毛丛结构。 3岁公羊最大体重 148kg ,母羊最大体重达 10 3kg。
二、中国美利奴“U”系羊毛品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美利奴“U”系羊毛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美利奴羊毛户外运动贴身层服装的功能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其服装的基本功能性要求 |
1.1.1 户外运动的概念 |
1.1.2 国内外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 |
1.2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2 美利奴羊毛与户外运动贴身层服装的适配性 |
2.1 户外运动服装的基本功能性要求 |
2.1.1 户外运动服装的穿着法则 |
2.1.2 户外运动服装的基本功能性要求 |
2.2 美利奴羊毛的分类及其纤维结构特性 |
2.2.1 美利奴羊毛的分类 |
2.2.2 美利奴羊毛的纤维结构特性 |
2.3 美利奴羊毛在户外运动服装中的应用 |
2.3.1 美利奴羊毛在户外运动领域备受瞩目 |
2.3.2 美利奴羊毛在户外服装品牌中不同服装层的应用 |
2.4 美利奴羊毛尤其适用于户外运动贴身层服装的性能特点 |
2.4.1 温度调节 |
2.4.2 透气舒适 |
2.4.3 抑菌防臭防污 |
2.4.4 高弹耐磨 |
3 美利奴羊毛及其对比织物的性能测试与评价 |
3.1 美利奴羊毛及其对比织物的选取与测试参数 |
3.1.1 测试织物的选取 |
3.1.2 织物基本参数测试 |
3.1.3 织物基本参数测试结果与评价 |
3.2 美利奴羊毛及其对比织物的性能测试与评价 |
3.2.1 测试性能及方法 |
3.2.2 测试结果与分析评价 |
3.2.3 织物性能综合评价 |
4 美利奴羊毛及其对比织物服装的主客观试验与评价 |
4.1 真人穿着实验 |
4.1.1 实验服装 |
4.1.2 受试者 |
4.1.3 实验环境 |
4.1.4 测试指标 |
4.1.5 实验步骤 |
4.2 测试结果与分析评价 |
4.2.1 客观生理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评价 |
4.2.2 主观感觉评价结果与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3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织物基本参数原始数据 |
附录二:织物各性能测试数据 |
附录三:真人试验各指标测试数据 |
致谢 |
(2)青海细毛羊封闭与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细毛羊业生产概况 |
1.1.1 我国细毛羊的生产概况 |
1.1.2 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绵羊生产情况的比较 |
1.1.3 我国部分细毛羊生产水平的比较 |
1.1.4 我国羊毛市场概况 |
1.2 影响细毛羊生产的因素 |
1.2.1 影响细毛羊生产的非遗传因素 |
1.2.2 品种因素对细毛羊生产的影响 |
1.3 遗传评价与分子生物技术 |
1.3.1 遗传评价 |
1.3.2 分子生物技术 |
1.4 育种规划的概况 |
1.4.1 家畜育种规划的任务概况 |
1.4.2 育种目标的确定 |
1.4.3 不同技术在育种规划上的应用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1.6 总体技术路线 |
2 青海细毛羊育种目标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育种目标性状与选择性状的确定 |
2.2.1 产毛性状 |
2.2.2 生长发育性状 |
2.2.3 繁殖性状 |
2.3 育种、生产、市场体系及相关参数的计算 |
2.3.1 育种技术参数 |
2.3.2 营养学参数 |
2.3.3 生产与市场经济学参数 |
2.4 边际效益的计算 |
2.4.1 各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
2.5 结果与分析 |
2.6 讨论 |
2.7 小结 |
3 不同模型对青海细毛羊遗传参数的估计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统计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影响青海细毛羊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 |
3.3.2 影响青海细毛羊产毛性状的非遗传因素 |
3.3.3 不同动物模型对青海细毛羊生长性状方差组分的估计 |
3.3.4 不同动物模型对青海细毛羊产毛性状方差组分的估计 |
3.3.5 不同动物模型的比较 |
3.4 讨论 |
3.4.1 非遗传因素对青海细毛羊各性状的影响 |
3.4.2 不同模型的比较 |
3.4.3 不同模型对青海细毛羊遗传参数的估计 |
3.5 小结 |
4 青海细毛羊封闭核心群育种规划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经济学参数 |
4.2.2 遗传参数 |
4.2.3 生物学和育种技术参数 |
4.2.4 群体结构参数 |
4.2.5 育种成本与投资参数 |
4.2.6 估计育种值的信息来源 |
4.2.7 育种规划的基本计算方法 |
4.2.8 育种规划计算程序 |
4.2.9 优化水平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现行育种技术条件下封闭核心群育种规划的效果 |
4.3.2 封闭核心群羔羊留种比例的优化 |
4.3.3 封闭核心群群体结构的优化 |
4.4 讨论 |
4.4.1 现行育种技术条件下封闭核心群育种效果 |
4.4.2 封闭核心群羔羊留种比例的优化 |
4.4.3 封闭核心群群体结构的优化 |
4.4.4 封闭核心群育种规划方案对近交增量的影响 |
4.5 小结 |
5 青海细毛羊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经济学参数 |
5.2.2 遗传参数 |
5.2.3 生物学和育种技术参数 |
5.2.4 群体结构参数 |
5.2.5 育种成本与投资参数 |
5.2.6 估计育种值的信息来源 |
5.2.7 育种规划的基本计算方法 |
5.2.8 育种规划计算程序 |
5.2.9 优化水平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现行育种技术条件下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的效果 |
5.3.2 开放核心群羔羊留种比例的优化 |
5.3.3 开放核心群群体结构的优化 |
5.4 讨论 |
5.4.1 现行育种技术条件下开放核心群育种效果 |
5.4.2 开放核心群羔羊留种比例的优化 |
5.4.3 开放核心群群体结构的优化 |
5.4.4 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方案对近交增量的影响 |
5.5 小结 |
6 青海细毛羊封闭与开放核心群育种效果的比较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现行育种技术参数条件下封闭与开放核心群育种效果对比 |
6.3.2 封闭与开放核心群羔羊留种比例结果对比 |
6.3.3 封闭与开放核心群群体结构优化结果对比 |
6.3.4 封闭与开放核心群近交增量对比 |
6.4 讨论 |
6.4.1 封闭与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育种成效对比 |
6.4.2 封闭与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近交增量对比 |
6.4.3 育种规划分析方法 |
6.5 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敖汉细毛羊遗传参数估计及核心群育种效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我国细毛羊业概况 |
1.1.1 我国细毛羊的生产及分布状况 |
1.1.2 我国主要细毛羊品种资源简介 |
1.1.3 我国细毛羊育种概况 |
1.2 遗传评定和遗传参数估计 |
1.2.1 遗传评定方法 |
1.2.2 遗传参数估计方法 |
1.3 育种目标的研究 |
1.3.1 育种目标的确定方法 |
1.3.2 细毛羊育种目标的确定 |
1.4 育种方案的研究 |
1.4.1 核心群育种方案的研究 |
1.4.2 LAMS 育种方案的研究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2 敖汉细毛羊育种目标的研究 |
2.1 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的确定 |
2.1.1 产毛性状 |
2.1.2 生长发育性状 |
2.1.3 繁殖性状 |
2.2 生产体系描述及基本参数的计算 |
2.2.1 育种、生产和市场体系 |
2.2.2 育种技术参数 |
2.2.3 营养学参数 |
2.2.4 生产与市场经济学参数 |
2.3 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
2.3.1 成年母羊净毛量(eCFW) |
2.3.2 育成羊净毛量(hCFW) |
2.3.3 成年母羊羊毛细度(eFD) |
2.3.4 育成羊羊毛细度(hFD) |
2.3.5 成年母羊羊毛长度(eSL) |
2.3.6 育成羊羊毛长度(hSL) |
2.3.7 成年母羊剪毛后体重(eLW) |
2.3.8 育成羊剪毛后体重(hLW) |
2.3.9 断奶羔羊数(nKW) |
2.4 结果与分析 |
2.5 讨论 |
2.6 小结 |
3 敖汉细毛羊遗传参数估计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数据整理 |
3.2 统计分析方法 |
3.2.1 影响敖汉细毛羊的非遗传因素分析的统计模型和方法 |
3.2.2 不同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
3.2.3 遗传评定和遗传参数估计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影响敖汉细毛羊各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
3.3.2 各性状在模型中固定效应的确定 |
3.3.3 不同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
3.3.4 遗传参数估计 |
3.3.5 各性状的表型趋势和遗传趋势 |
3.4 讨论 |
3.4.1 各非遗传因素对各性状的影响 |
3.4.2 关于各性状模型的确定 |
3.4.3 关于遗传参数的估计 |
3.5 小结 |
4 敖汉细毛羊现行育种方案育种效果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群体的经济参数和遗传参数 |
4.1.2 生物学和育种技术参数 |
4.1.3 群体结构参数 |
4.1.4 育种成本及投资参数 |
4.1.5 育种值估计的信息来源 |
4.1.6 分析过程中的基本算法 |
4.1.7 计算机程序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天祝白牦牛被毛特性及超微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SUMMARY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国内外牦牛产业现状 |
1.1 世界牦牛数量及其分布 |
1.2 我国牦牛数量及其分布 |
1.3 我国主要的牦牛品种 |
1.4 甘肃省牦牛数量及其分布 |
1.5 天祝白牦牛数量及其分布 |
1.6 牦牛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
1.7 牦牛毛绒生产加工现状 |
1.8 天祝白牦牛毛绒生产加工现状 |
2 毛绒纤维性能及超微结构研究现状 |
2.1 毛绒纤维的物理特性 |
2.2 毛绒纤维的化学组成 |
2.3 毛绒纤维微观结构特征 |
2.4 光学显微镜技术在毛绒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2.5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毛绒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2.6 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在毛绒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2.7 毛绒纤维性能及超微结构研究现状 |
2.8 牦牛毛绒及天祝白牦牛毛绒纤维性能及超微结构研究现状 |
3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 |
4 项目来源及研究地点 |
第二章 天祝白牦牛被毛形态及纤维类型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地点和样品来源 |
2.2 仪器设备 |
2.3 方法 |
2.4 数据统计 |
3 结果分析 |
3.1 天祝白牦牛被毛毛丛形态 |
3.2 天祝白牦牛被毛形态 |
3.3 天祝白牦牛被毛纤维类型分析 |
4 讨论 |
4.1 天祝白牦牛个体毛绒产量分析 |
4.2 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被毛纤维类型分析 |
4.3 天祝白牦牛身体不同部位纤维类型分析 |
4.4 改进毛绒收取方法,提高毛绒产量和质量 |
5 小结 |
第三章 天祝白牦牛不同类型纤维物理性能及化学组成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样品来源及实验条件 |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2.3 方法 |
2.4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天祝白牦牛绒毛物理性能测试结果 |
3.2 天祝白牦牛被毛化学组成测试结果 |
4 讨论 |
4.1 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被毛各项物理性能均有差异 |
4.2 不同部位天祝白牦牛被毛各项物理性能均有差异 |
4.3 天祝白牦牛被毛化学组成分析 |
4.4 天祝白牦牛绒毛纤维纺织性能评价 |
4.5 天祝白牦牛两型毛纤维的纺织性能评价 |
5 小结 |
第四章 天祝白牦牛被毛组织学结构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样品 |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2.3 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天祝白牦牛被毛组织结构观察结果 |
3.2 天祝白牦牛被毛鳞片层超微结构观察 |
3.3 天祝白牦牛被毛皮质层结构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5.1 天祝白牦牛被毛不同类型纤维组织结构不同 |
5.2 天祝白牦牛被毛不同类型纤维鳞片层结构有差异 |
5.3 天祝白牦牛被毛不同类型纤维皮质层结构基本相似 |
第五章 天祝白牦牛尾毛、裙毛与人发各项性能比对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样品 |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2.3 方法 |
2.4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及人发物理性能比较 |
3.2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及人发的化学组成分析 |
3.3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与人发微观结构比较 |
4 讨论 |
4.1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与人发纺织性能比对分析 |
4.2 天祝白牦牛裙毛和尾毛是制造假发的理想原料 |
4.3 延长裙毛的生长周期,提高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1 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身体不同部位被毛中各类型纤维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 |
2 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身体不同部位各类型纤维物理性能具有显着性差异 |
3 天祝白牦牛各类型纤维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
4 天祝白牦牛各类型纤维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
5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与人发各项性能及超微结构比较相似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5)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世界养羊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1.1.1 世界养羊业现状 |
1.1.2 世界绵羊业发展趋势 |
1.2 国外细毛羊的育种动态 |
1.2.1 澳大利亚细毛羊的育种 |
1.2.2 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 |
1.3 我国细毛羊育种状况和发展趋势 |
1.3.1 我国细毛羊育种现状 |
1.3.2 我国细毛羊育种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
1.3.3 我国细毛羊育种和发展的趋势 |
1.3.4 解决我国细毛羊育种和发展问题的途径 |
1.4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选育地点及环境条件 |
2.2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培育 |
2.2.1 培育目标 |
2.2.2 基础群来源 |
2.2.3 培育方法 |
2.3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 |
2.3.1 选育目标 |
2.3.2 基础群母羊 |
2.3.3 基础群公羊 |
2.3.4 选育方法 |
2.3.5 主要技术措施与研究工作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培育结果 |
3.1.1 新类型羊无角性状遗传稳定 |
3.1.2 无角类型的数量与质量 |
3.2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无角类型培育测交结果 |
3.2.1 测交方案 |
3.2.2 测交结果 |
3.2.3 测交结论 |
3.3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结果 |
3.3.1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结果 |
3.3.2 引入种公羊与自培公羊的比较 |
3.4 优质细羊毛(无角类型)主要经济性状不同世代比较 |
3.4.1 羊毛纤维直径 |
3.4.2 羊毛自然长度 |
3.4.3 剪毛量 |
3.4.4 剪毛后体重 |
3.5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测及分析 |
3.6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鉴定标准》试用效果分析 |
3.6.1 鉴定结果 |
3.6.2 “标准”应用结论与分析 |
3.7 对《细毛羊育种信息系统》软件的改进建议 |
3.8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羊毛品质及变化趋势 |
3.8.1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羊毛品质 |
3.8.2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羊毛品质变化趋势分析 |
3.9 主配公羊后裔测定及利用效果分析 |
3.9.1 主配公羊后裔测定 |
3.9.2 后裔测定效果分析 |
3.10 引进细型澳美羊冷冻胚胎移植效果分析 |
3.10.1 引进细型澳美羊冷冻胚胎移植结果 |
3.10.2 引进细型澳美羊冷冻胚胎移植效果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绵羊无角性状的遗传学基础及保持羊群无角特性的关键点 |
4.1.1 绵羊无角性状的遗传学基础 |
4.1.2 角的基因型与无角出现概率的推算 |
4.1.3 保持羊群无角特性的关键点 |
4.2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工作难点及解决途径 |
4.2.1 “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工作难点 |
4.2.2 解决途径 |
4.3 选择优秀细型细毛公羊的要点 |
4.3.1 种公羊被毛纤维直径性状表型特点 |
4.3.2 种公羊被毛纤维直径性状遗传特点 |
4.3.3 选择细型优秀种公羊要点 |
4.4 羊毛纤维直径与其它性状的关系 |
4.4.1 羊毛纤维直径与毛长、毛量、体重的关系 |
4.4.2 羊毛纤维直径与其分布状态对纺纱性能的影响 |
4.4.3 季节对羊毛纤维直径的影响 |
第五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课题现场验收意见 |
附录2:“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课题成果鉴定意见 |
附录3:《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鉴定标准 |
附录4:《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鉴定项目、符号(试用) |
附录5:巴州种畜场育种站配种工作细则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新疆绵羊微卫星遗传分析及羊毛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绵羊的起源及我国绵羊遗传资源现状 |
1 绵羊的起源 |
2 绵羊的品种分布 |
3 我国绵羊遗传资源现状 |
第二章 微卫星等遗传标记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 遗传标记的种类 |
2 微卫星在家畜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
3 绵羊遗传分析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羊毛生长及其调控 |
1 毛的结构和毛的生长 |
2 遗传因素对羊毛生长的影响 |
3 环境因素对羊毛生长的影响 |
4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羊毛生长的调控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四章 新疆部分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罗中杂交一代细毛羊和哈萨克粗毛羊体重及羊毛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皮肤中GHR、IGF-I和IGF-I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七章 半胱胺对绵羊增重和羊毛生长及皮肤中GHR、IGF-1和IGF-1R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与小结 |
总体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胚胎移植技术在优质细毛羊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药品 |
1.3 供体羊超排处理 |
1.4 胚胎的采集及鉴别 |
1.5 胚胎冷冻和保存 |
1.6 受体羊的同期处理 |
1.7 胚胎的解冻和移植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影响优质细毛羊超排效果的因素 |
2.1.1 季节因素对优质细毛羊超排效果的影响 |
2.1.2 FSH剂量对超排效果的影响 |
2.1.3 不同药物对超排效果的影响[2] |
2.1.4 不同年龄对超排及胚胎移植的影响[3] |
2.2 胚胎移植培育的优质细毛羊新类群的体貌特征和生产性能 |
2.2.1 外型特征和被毛 |
2.2.2 生产性能 |
2.2.3 羊毛品质[4] |
(8)中国美利奴“U”系羊毛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测试羊 |
1.2 测定项目 |
1.3 测试仪器 |
2 测试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9)中国美利奴“U”系羊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表1) |
1.1 毛用性状 |
1.2 繁殖性状 |
1.3 生长发育性状 |
2 目标性状边际效益的计算 |
2.1 基本参数 |
2.2 计算方法与各性状的计算公式 |
3 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四、中国美利奴“U”系羊毛品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利奴羊毛户外运动贴身层服装的功能性评价[D]. 虞美丽. 东华大学, 2021(01)
- [2]青海细毛羊封闭与开放核心群育种规划效果评估[D]. 王鹏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 [3]敖汉细毛羊遗传参数估计及核心群育种效果分析研究[D]. 赵晓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06)
- [4]天祝白牦牛被毛特性及超微结构的研究[D]. 牛春娥. 甘肃农业大学, 2007(02)
- [5]优质细毛羊(无角类型)选育[D]. 左北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6]新疆绵羊微卫星遗传分析及羊毛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控[D]. 贾斌. 南京农业大学, 2003(04)
- [7]胚胎移植技术在优质细毛羊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J]. 石国庆,刘守仁,杨永林,倪建宏,皮文辉,周平,万鹏程. 中国兽医学报, 2002(04)
- [8]中国美利奴“U”系羊毛品质分析[J]. 杨永林,倪建宏,周鹏飞,石国庆,曾培坚,崔晓玲. 新疆农业科学, 2001(S1)
- [9]中国美利奴“U”系羊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的确定[J]. 刘守仁,王新华. 新疆农业科学, 2001(S1)
- [10]应用MOET技术培育“U”系羊新类群的研究[J]. 石国庆,刘守仁,杨永林,倪建宏,皮文辉. 新疆农业科学, 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