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aphasia after stroke(论文文献综述)
章薇,娄必丹,李金香,石文英,刘小娟,唐健,陈成,刘民权,曹洋[1](2021)在《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文中研究指明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性疾病,在中医学里属"中风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步增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康复是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循证医学理念与方法制定的脑梗死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规范脑梗死中医康复操作技术,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指南从范围、术语、中西医诊断、康复评定、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等方面对脑梗死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流程进行规范,旨在为临床医师/康复医师提供诊疗指导和参考。(1)诊断:分为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2部分,其中中医诊断包括辨病诊断和辨证诊断(中经络、中脏腑);西医诊断包括诊断依据、临床分期、临床病情程度量化分型。(2)康复评定:主要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等8个方面。(3)中医康复治疗:主要规定了脑梗死超早期、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传统功法、康复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诊疗技术。该指南可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其他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科的康复从业人员进行脑梗死的中医康复治疗提供指导,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和有效性。
吴艳婷,方针[2](2021)在《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文中指出脑卒中常见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快、发展迅速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尤其重要,是失语症患者常见的病因。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本文现对该病的检查、分类及语言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家庭治疗、心理疗法对失语症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陈文会[3](2021)在《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锻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锻炼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颅脑外科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失语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以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干预等为主;观察组则实施针对失语症的康复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及失语商指数变化情况,分析干预后入组者生活习性中吸烟饮酒、不节制饮食及熬夜的比例,并统计干预后两组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失语商指数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存在吸烟饮酒、不节制饮食、熬夜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术后失语症患者,做好积极的护理康复训练,对提高患者语言能力,改善患者失语症状有积极意义,同时还可达到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目的。
赵明明[4](2021)在《针刺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从人群基本情况、治疗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并发症、住院天数方面,探究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总体人群基本情况;(2)探讨中医证型、发病节气针刺介入时期等影响因素,与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针刺治疗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临床诊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将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31日期间所有脑梗死后失语,并曾在发病后经过静脉溶栓治疗,于我院接受针刺综合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病历中人群基本情况、治疗措施、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并发症等方面等信息。探究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失语病例总体人群的基本特征;以语言功能改善、PSD的发生、住院时间为切入点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失语患者针刺综合治疗的预后及其与中医证型、发病节气、针刺介入时期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700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基本情况分布特征如下:人口学特征方面:患者平均年龄54.5±5.5岁,男性居多(77%);不良生活史方面:吸烟史、饮酒史发生率较高(吸烟史58%,饮酒史46.43%);既往史方面:高血压病占比最多(68%),其次分别为糖尿病(40.29%)、冠心病(27.86%)、房颤(18%);临床特征方面:病灶部位在皮层占比较高(66%),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比较高(60.9%),疾病分期以非急性期患者为主(79.14%);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以中型卒中为主(78%),其次是轻型卒中(20%),重度卒中的患者较少,仅有16例,占总体样本的2%;不良并发症方面:肺感染占比8.9%;尿路感染占比3.8%;卒中后抑郁占比4.1%;住院负担方面:患者住院天数为17.6±7.848天。中医证型方面,阴虚风动证382例,约占总样本的55%;气虚血瘀证145例,约占总样本的21%;风痰阻络证114例,约占总样本的16%;肝阳暴亢证45例,约占总样本的6%;痰热腑实证13例,约占总样本的2%。发病节气方面:24种发病节气中处暑、白露、寒露、芒种4个节气发病占比较高,分别占总样本的7.0%、6.7%、5.9%、5.4%。(2)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可能有:既往高血压、既往房颤、中度卒中、重度卒中、肺部感染、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发病节气、针刺介入时期对语言功能改善的影响未得到证实;不同发病节气可能与肌力改善、神经功能的改善相关;既往无饮酒史的患者发生PSD的可能性更低;而急性期针刺介入与发生PSD的相关性未得到证实;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失语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相关因素未发现。结论:(1)我院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失语患者多数为非急性期入院,病情分级多以轻型、中型卒中为主,多数不伴肺感染,尿路感染,卒中后抑郁,病情相对平稳;患者以高龄、男性为主,多数患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且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比例很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比例高,应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脑血管病的复发。(2)我院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失语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且饮酒史、病灶部位、既往糖尿病史可能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3)既往高血压病病史、既往房颤病史、中度卒中、重度卒中、肺部感染、血浆D-二聚体升高等因素可能与针刺综合治疗我院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预后相关。未证明针刺介入时期、发病节气与语言功能改善及住院天数的相关性。(4)未证明针刺介入时期与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失语患者发生PSD的相关性。(5)发病节气可能与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失语患者的肌力好转、神经功能改善相关。
王媛[5](2021)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认知情况的质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了解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法的认知情况与态度,明晰言语障碍对患者及照护者造成的困扰。为改善照护者对言语障碍及治疗方法的认知情况,提高患者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提供思路。研究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使用目的性抽样中的最大差异抽样法进行抽样,于2020年4月至12月选取长春市及包头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14名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借助质性研究软件NVivo编码,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资料的分析与收集同步进行(访谈结束后24小时内)。研究结果:根据14名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情况访谈的结果,总结出三个核心主题:“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对言语治疗方法的认知”、“对患者疾病及治疗的态度”。1.“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包括三个次主题(1)日常交流的障碍(2)心理状况的变化(3)生活方面的困扰2.“对言语治疗方法的认知”包括四个次主题(1)获得治疗方法相关信息的途径:医护人员、网络、其他(2)治疗内容:不了解、不满意、感到获得的信息不足、希望获得相关信息(3)预期目标(4)治疗效果反馈3.“对患者疾病及治疗的态度”包括四个次主题(1)信心的重建(2)对未来的担忧:经济压力、患者与社会脱节、照护者活动受限、负担加重(3)对疾病和治疗的重视程度(4)责任感增加结论: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对言语障碍认知情况不足,进而导致患者及其照护者对言语治疗及护理的不理解与不重视,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另外,言语障碍对患者和照护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患者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照护者对于未来患者回归社会及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充满担忧。照护者的角色发生转变、压力剧增、活动受限,健康状况受到影响。以上原因导致患者及照护者对言语障碍的治疗及护理存在消极情绪,影响了治疗效果与效率。患者与照护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未来应该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言语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法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接受更加系统且专业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培训,护理人员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关注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和家属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并给予适当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平台向社会普及相关知识,帮助社会接纳患者,提供合适的工作,减轻照护者的负担。
范梦蝶[6](2021)在《舌针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对比舌针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法与言语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探讨舌针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性及优越性,为临床治疗运动性失语提供一个科学的、综合有效的联合方案,同时也能更好的传承名老中医管正斋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共计72例,随机分为舌针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内科常规治疗和基础针刺治疗)。舌针组:舌针联合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言语康复训练;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并比较简化版《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的复述、谈话、命名、理解4项语言功能的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言语功能分级和疗效的评价。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年龄段分布构成、病程及病程段分布构成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2)简化版《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4项言语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理解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复述、谈话、命名的组内及组间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BDAE言语功能的分级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言语功能分级均有提升,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舌针组的言语功能优于对照组。(4)疗效评价: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65%,舌针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舌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1)舌针联合言语康复训练与言语康复训练均能提高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均有良好的效果;(2)舌针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优于言语康复训练,对于提高患者的复述、谈话、命名功能,改善病人失语严重程度的效果更为显着,并且安全、操作简单方便,临床值得推广和应用。
黄晓煌,凌水桥,罗卫欢[7](2021)在《tDCS联合常规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给予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常规语言训练,探讨其对患者语言恢复能力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40例。按照自愿原则,其中20例患者接受常规语言训练方法,视为参照组;另外20例患者接受常规语言训练+tDCS康复治疗方法,视为研究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商(AQ)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周AQ评分(63.54±8.61)分、8周(74.29±9.58)分以及治疗后3个月AQ评分(85.29±9.69)分同参照组(55.41±7.29)分、(62.17±8.41)分和(72.31±9.42)分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3、4.252、4.295,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项语言功能指标评分分别为命名能力(76.54±3.28)分,自发语言(50.26±5.48)分,复述能力(82.47±4.06)分,口语理解(190.26±16.27)分。参照组为命名能力(60.16±3.61)分,自发语言(37.26±5.61)分,复述能力(70.23±3.24)分,口语理解(166.54±15.28)分,数据表明,同参照组相比,研究组语言功能指标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9、7.413、10.538、4.753,P<0.05)。结论从康复角度出发,相比于单一的常规语言训练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tDCS治疗方法更具有显着效果,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问题,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丁晔[8](2021)在《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将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中,探讨对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失语症程度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语言能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复述能力、命名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护理中,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语言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胡含波,何小俊,李薇薇,罗雯[9](2021)在《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病人言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病人言语康复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在设计开发失语症康复训练虚拟现实技术时,应探索和综合考虑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用性、安全性、使用满意度及成本-效益关系等方面。
郝婷[10](2021)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负责完成152例。应用广东省中医院“临床研究中央随机系统”,随机把条件相符的志愿者根据固定例数以1:1分至两组。本报告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部分数据结果。纳入标准为首次发病、45-75岁、病程在15天至3个月的脑梗死合并运动性失语患者,脑梗死诊断依据201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概念。失语诊断标准依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失语程度满足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中0-3级。试验组在规范内科基础治疗之上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在规范内科基础治疗上予假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假针刺为穴位旁开非经非穴,1次/日,30分钟/次,5次/周,治疗4周;语言康复训练1次/日,60分钟/次,5次/周,治疗4周。疗效指标为WAB(AQ)及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and Aphas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AQOL-39),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测评。符合伦理规范,伦理批号为TYLL2019[K]字015,临床注册号为Chi CTR1900026740。本文分析结果仅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部分数据,不能代表课题最终结果结论。结果: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纳入病例69例,试验组37例、对照组32例,治疗过程中剔除2例,脱落4例,死亡1例。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为试验组35例、对照组27例。1.基线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WAB(AQ)评分、SAQOL-39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WAB(AQ)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WAB(AQ)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WAB(AQ)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WAB各分项(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显示相同趋势,治疗后两组均显着提高(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SAQOL-39评分治疗后两组SAQOL-39评分均较前增加,(P<0.05);且试验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SAQOL-39各分项(生理方面、沟通方面、社会心理方面)评分比较显示出相同的趋势,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社会心理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生理方面、沟通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目前纳入的69例患者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训练在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假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在改善自发性语言、听理解、复述、命名方面相比假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未显示出明显优势。最终结论需课题完成后进一步分析确定。
二、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aphasia after strok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aphasia after stroke(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论文提纲范文)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诊断 |
4.1 中医诊断 |
4.1.1 中医辨病诊断 |
4.1.2 中医辨证诊断 |
4.2 西医诊断 |
4.2.1 诊断依据 |
4.2.2 临床分期 |
4.2.3 临床病情程度量化分型 |
5 康复评定 |
5.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 |
5.2 运动功能评定 |
5.3 平衡功能评定 |
5.4 言语功能评定 |
5.5 吞咽功能评定 |
5.6 认知功能评定 |
5.7 心理评定 |
5.8 生活质量评定 |
6 中医康复治疗 |
6.1 超早期 |
6.1.1 中药治疗 |
6.1.1. 1 痰热内闭证 |
6.1.1. 2 元气败脱证 |
6.1.2 针灸治疗 |
6.1.3 护理 |
6.2 急性期 |
6.2.1 中药治疗 |
6.2.1. 1 中经络 |
6.2.1. 2 中脏腑 |
6.2.2 中成药 |
6.2.3 针灸治疗 |
6.2.4 推拿 |
6.2.5 康复治疗 |
6.2.5. 1 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
6.2.5. 2 言语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
6.2.5. 3 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
6.2.5. 4 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 |
6.2.6 护理 |
6.3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
6.3.1 中药治疗 |
6.3.2 中成药治疗 |
6.3.2. 1 丹参类 |
6.3.2. 2 红花类 |
6.3.2. 3 三七类 |
6.3.2.4银杏类 |
6.3.3 针灸治疗 |
6.3.4 推拿疗法 |
6.3.5 传统功法 |
6.3.5. 1 八段锦 |
6.3.5. 2 五禽戏 |
6.3.5. 3 太极拳 |
6.3.5. 4 易筋经 |
6.3.6 康复技术 |
6.3.6. 1 运动疗法 |
6.3.6. 2 Bobath技术 |
6.3.6. 3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6.3.6. 4 肌力训练 |
6.3.6. 5 减重步行训练 |
6.3.6. 6 强制性运动疗法 |
6.3.6.7认知训练 |
6.3.6. 8 虚拟现实技术 |
6.3.6. 9 经颅直流电刺激 |
6.3.6. 1 0 计算机辅助治疗 |
6.3.6.11冰刺激治疗 |
6.3.7 其他外治法 |
6.3.8 康复护理 |
(2)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卒后失语症的检查及分类 |
2 语言康复训练 |
2.1 常规言语康复 |
2.2 强制性诱导言语康复疗法(CIAT) |
2.3 反应扩充治疗方法(RET) |
2.4 其他 |
3 物理治疗 |
3.1 神经调控术 |
3.2 音乐疗法 |
3.3 高压氧与声波治疗 |
4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
4.1 中药汤剂治疗 |
4.2 针灸疗法 |
5 家庭与社区治疗 |
6 心理治疗 |
7 总结 |
(3)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锻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干预后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及失语商指数比较 |
2.2 干预后入组者生活习性统计 |
2.3 干预后整体临床效果对比 |
3 讨论 |
(4)针刺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病例选择 |
2.3 研究变量 |
2.4 结局变量 |
2.5 数据提取 |
2.6 数据整理 |
2.7 数据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基本特征分析 |
3.2 脑梗死静脉溶栓失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证型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3.3 脑梗死静脉溶栓失语患者发病节气分布情况及不同发病节气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3.4 脑梗死静脉溶栓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
3.5 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PSD的发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
3.6 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住院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1 病例纳入局限 |
2 针刺指标选取 |
3 结局指标选取 |
4 数据质控 |
5 相关因素选取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
综述一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脑卒中患者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认知情况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述和定义 |
1.2.1 脑卒中 |
1.2.2 脑卒中后失语 |
1.2.3 构音障碍 |
1.2.4 照护者 |
1.3 研究现状 |
1.3.1 构音障碍的治疗 |
1.3.2 失语症的治疗 |
1.3.3 患者及照护者对言语障碍的认知情况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方法 |
2.1.1 质性研究 |
2.1.2 现象学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3 资料收集 |
2.4 资料分析方法 |
2.5 技术路线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许可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访谈结果 |
3.2.1 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 |
3.2.2 对言语治疗方法的认知 |
3.2.3 对患者疾病及治疗的态度 |
第4章 讨论 |
4.1 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的认知情况 |
4.2 对言语治疗认知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
4.2.1 交流程度需求 |
4.2.2 患者的心理因素 |
4.3 照护者对治疗的态度 |
4.4 对照护者的影响 |
4.4.1 照护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
4.4.2 对照护者与患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
4.5 对言语功能障碍认知不足的干预策略 |
4.5.1 医疗保健层面 |
4.5.2 社会层面 |
4.5.3 个人层面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性 |
5.3 研究局限性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舌针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与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的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2.1 基础治疗 |
2.2.2 舌针组 |
2.2.3 对照组 |
2.2.4 疗程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一般性指标 |
2.3.2 观察指标 |
2.3.3 综合疗效评定 |
2.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关键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完成情况分析 |
2 一般资料分析 |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
3 观察指标分析 |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4 项语言功能的评分比较 |
3.1.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复述评分比较 |
3.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谈话评分比较 |
3.1.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理解评分比较 |
3.1.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命名评分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DAE的言语功能分级比较 |
4 疗效评价 |
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于病名的认识 |
2.2 祖国医学对病因、病机的探讨 |
3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认识 |
3.1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病因及恢复机理 |
3.2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4 选择舌针法的理论探讨 |
4.1 舌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
4.1.1 舌与经络的关系 |
4.1.2 舌与脏腑的关系 |
4.2 管氏舌针的基础内容 |
4.2.1 舌穴分布的理论依据 |
4.2.2 舌针作用机理探讨 |
5 选择舌针的依据 |
6 言语康复训练的益处 |
7 管氏舌针与言语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优势 |
8 疗效分析 |
8.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复述评分比较 |
8.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谈话评分比较 |
8.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理解评分比较 |
8.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命名评分比较 |
8.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言语功能分级比较 |
8.6 疗效评价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简化版《汉语失语症检查法》量表 |
附录二 |
致谢 |
(7)tDCS联合常规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Q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语言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8)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条件 |
1.3 护理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3.2. 1 成立康复护理小组 |
1.3.2. 2 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干预方案实施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9)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病人言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VR技术在脑卒中后失语症言语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
2 VR技术在脑卒中后失语症中言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
3 VR技术在脑卒中后失语症远程康复中的应用 |
4 展望 |
(10)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研究对象及来源 |
1.3 诊断及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
1.4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1.5 病例的中止与处理 |
1.6 病例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试验组方案 |
2.2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分析 |
2.5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
3 研究流程图 |
4 结果 |
4.1 两组入组情况 |
4.2 基本资料比较 |
4.3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西部失语症检查记录表(WAB)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
综述一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aphasia after stroke(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J]. 章薇,娄必丹,李金香,石文英,刘小娟,唐健,陈成,刘民权,曹洋. 康复学报, 2021(06)
- [2]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J]. 吴艳婷,方针. 医学信息, 2021(18)
- [3]颅脑外科手术术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锻炼[J]. 陈文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9)
- [4]针刺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失语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赵明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脑卒中患者主要照护者对言语功能障碍认知情况的质性研究[D]. 王媛. 吉林大学, 2021(01)
- [6]舌针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D]. 范梦蝶.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tDCS联合常规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恢复的影响[J]. 黄晓煌,凌水桥,罗卫欢. 中外医疗, 2021(15)
- [8]基于动态评估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丁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09)
- [9]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失语症病人言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胡含波,何小俊,李薇薇,罗雯. 护理研究, 2021(09)
- [10]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D]. 郝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失语症论文; 脑卒中论文; 脑梗死论文;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论文; 言语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