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办复完毕(论文文献综述)
陈腾超[1](2020)在《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状况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文中指出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各级人大代表是本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可见人大代表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职务。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增强其履职实效是我国广大人民依法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保障自身权益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对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越性,加快实现国家改革发展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改革的有序推进和“依宪治国”理念的持续强化,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基层人大代表能否依法有效履职,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从现实作用来看,相比全国和省、市一级的人大代表,县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且数量庞大,能直接听取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基层一线的意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代议制理论的内容和变迁,界定与分析县级人大代表及其履职能力的有关概念、内涵,在梳理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的履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县级人大代表重点需要具备的履职能力,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改善途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文章的重点、创新点、难点。第二部分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理论和法律阐释。该部分主要介绍和分析我国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的理论基础和我国县级人大代表的法定职权,并对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要求进行归纳。第三部分为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状况分析。该部分主要是对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进行系统研究,归纳概括近年来县级人大代表在履职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部分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分析。通过对L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照,得出制约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为提升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途径和对策。针对制约县级人大代表充分履职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沙等然[2](2020)在《地方政协提案参政议政研究 ——基于郑州市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分配方式和利益格局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原有的社会阶层迅速分化,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不断出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差距明显拉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暴露,社会各阶层都有政治参与、表达诉求的愿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政协为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有效途径、表达平台以及稳定宽松的政治环境,在促进公民参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独特的优势。政协的三大主要职能就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其中参政议政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推动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民主化,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案是政协组织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也是最直接、最广泛、最有效的方式。提案的作用发挥情况,已逐渐成为衡量地方政协参政议政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为郑州市政协参政议政奠定了重要的现实基础,提案在维护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协的提案工作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和制约了参政议政实际效果的充分发挥。因此,提案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文以协商民主和公民参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二者与政协的内在关系,梳理和归纳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政协的性质和定位,回顾了政协参政议政职能的形成和确立,对政协参政议政的内容、形式和意义以及政协提案的特点、优势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实证内容是基于对郑州市政协提案工作参政议政现状的分析。本文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客观影响和制约郑州市政协提案参政议政实际作用的因素,如部分政协委员提案履职意识淡薄;提案质量总体水平偏低;提案办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提案参政议政的透明度不够等。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地方政协提案参政议政的实际效果,从提高委员综合素质,提升提案质量;完善提案工作机制,提高提案服务水平;强化提案督办工作,增强办理实效;加强提案工作公开,增强与公众的互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创新性的对策和建议。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3](2019)在《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文中研究表明编者按历史是一面镜子。纪念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现在、开辟未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纪略》突出体现党的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各民族团结奋斗三大历史主要脉络,重?
石洪伟[4](2019)在《淮安市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和最有效的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赋予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职权,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一府两院”的法定职责。全国各级对办理代表建议都很重视,提出了很多创新思路,采取了多种工作措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有建议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有承办部门的工作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成效,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是国家结构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牵头做好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提高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金湖县为研究对象,采用代表理论、政府回应等理论基础,查阅近年来该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档案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归纳法等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出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存在的建议未全面反映群众的意愿、留待工作参考的建议较多、一些建议脱离实际无法解决、少数部门对建议办理不重视等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得出该县人大代表专业水平不强、部分代表所提建议质量不高、建议办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提出了完善该县人大代表结构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县人大代表建议质量提升办成率、强化建议办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对策,为提高金湖县以及其它地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张大伟[5](2019)在《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东营广饶县为例》文中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作出的必然选择。新时代以来,如何更好的发挥县级人大代表履职效能,完善县级人大制度,搞好县域治理,是各级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选取山东东营广饶县的人大代表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履职情况的研究,分析当前地方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探索提升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地方人大代表履职效能、完善基层人大制度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首先结合对人大代表履职的思考,阐述了地方人大代表的履职内涵。其次,通过对广饶县人大代表的组成概况、结构等的归纳,总结了会议期间、闭会期间该县人大代表履职情况。再次,针对会议期间、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情况,概况提炼了代表履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就解决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二是提升代表素质,增强履职能力;三是优化履职环境,提供履职支撑;四是加强代表监督,规范履职行为;五是密切联系群众,真实反映民意。
金婵雨[6](2019)在《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研究 ——以G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人大代表针对国家机关工作提出建议,是其依法履职的重要行为,是其代表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也是其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的重要途径。办理代表建议,则是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法治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人大代表的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履职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关注度和要求越来越高。笔者以G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人大代表和承办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在制度分析的理论视角下,考察和分析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增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实效性的对策建议,实现制度功效的最大化、最优化。全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阐述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视角。第三部分,梳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国内其他城市人大建议办理的实践成果。第四部分,在制度分析理论视角下分析G市建议办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对策与建议。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7](2015)在《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文中认为延政办发[2015]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做好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继续实行建议提案办理市政府领导全领办。各承办单位要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安排部署,并明确每件建
鲁书杰[8](2014)在《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和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督办情况的报告——2014年11月28日在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说明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及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代表建议)的办理和督办工作情况。一、大会期间代表建议的提出和交办情况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建议1097件,提出建议的代表341名(含联名代表),占代表总数的48.3%。代表建议中涉及社会建设方面456件,占建议总件数的41.6%;生态环保建设方面410
王元成[9](2013)在《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文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是当代中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实际运行状况,是当代中国各项民主制度建立、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条件,体现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发展水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性环节。本项研究主要以政治角色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研究者本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的若干履职行为和相关亲身经历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以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行为描述为研究进路,通过展现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产生和角色扮演的全过程,分析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及其与相应角色规范和角色期望之间的联系,从而描述和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行情况,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制度规定及其运转情况,为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功能、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项研究认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是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产生的基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作为个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代表角色期望的领悟以及代表再社会化过程对代表个体履职能力的影响使不同的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呈现出一定个性特点。代表角色所担当的其他角色,特别是代表所担当的其他政治角色对代表的角色扮演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代表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其行为与角色期望的一致性程度、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角色行为特征既与代表个体特征有内在联系,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其行为特征更多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欠缺。要使人大代表角色行为与角色期望实现更高程度的一致,解决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角色超载等问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相关政治体制。本文内容安排除导言和结论部分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导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本文的主要分析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主要是介绍相关政治主体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期望可以分为社会期望和角色自我期望。社会期望包括制度性期望和道德性期望。制度性期望对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在履职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道德性期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要求,主要靠社会舆论以及角色扮演者本人的内心信念发挥作用。角色自我期望是角色对自己行为模式的设想。角色期望最终要通过角色承担者本人对角色的领悟发挥作用,人大代表对角色期望的领悟是代表角色扮演的动力和主观前提。第二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挑选和确定过程,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人大代表角色扮演可能产生的影响。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是人大代表这一政治角色的角色期望具体化为一个个代表的过程,当选代表是政治角色的具体承担者和扮演者。第三章主要是描述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总结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第四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行为,并分析闭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行为模式的特点。第五章主要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再社会化的内容、主要途径、特点及其对代表角色扮演行为的影响等。本文最后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鲁书杰[10](2012)在《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及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和督办情况的报告——2012年11月22日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文中认为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及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和督办工作情况。一、代表建议的基本情况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代表建议)823
二、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办复完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办复完毕(论文提纲范文)
(1)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状况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相关理论和法律阐释 |
2.1 人大代表履职的理论基础 |
2.1.1 人民主权理论 |
2.1.2 代议制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2 县级人大代表的定义及其履职内容 |
2.2.1 县级人大代表的概念及其权利和义务 |
2.2.2 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内容 |
2.3 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具体内涵 |
2.3.1 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的能力 |
2.3.2 准确审议议案报告的能力 |
2.3.3 深入联系选民群众的能力 |
2.3.4 衡量代表履职能力的三个维度 |
2.4 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动与履职能力的关系 |
3 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状况分析 |
3.1 温州市L区人大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
3.2 温州市L区近四届人大代表构成情况 |
3.3 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方式和履职状况 |
3.3.1 出席人民代表大会并审议各项工作报告、议案 |
3.3.2 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 |
3.3.3 开展视察调研和联系选民活动 |
3.4 县级大代表在履职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
3.4.1 代表议案、建议的选题、论证和对策质量不高 |
3.4.2 对报告、议案的审议能力和表决质量有待提高 |
3.4.3 联系选民的主动性和开展调研的能力不够 |
4 温州市L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4.1 人大代表专业结构比例待优化 |
4.2 人大代表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 |
4.3 人大代表个体间业务素养存在较大差距 |
4.4 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不完善 |
4.5 人大代表履职保障措施不到位 |
5 提升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途径和对策 |
5.1 优化县级人大代表产生机制 |
5.1.1 完善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方式 |
5.1.2 强化代表候选人的资格把关 |
5.1.3 探索完善代表选举竞争机制 |
5.2 提高县级人大代表自身业务素养 |
5.2.1 完善履职知识培训机制 |
5.2.2 精心组织集体履职活动 |
5.3 完善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 |
5.3.1 健全对代表的履职评价机制 |
5.3.2 探索代表退出和连任机制 |
5.4 增强县级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保障 |
5.4.1 为代表打造深入联系选民的平台 |
5.4.2 为代表建立专业化履职的组织 |
5.4.3 为代表的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地方政协提案参政议政研究 ——基于郑州市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目的 |
1.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基本框架 |
第2章 政协参政议政概述及提案基本情况 |
2.1 政协的性质定位 |
2.2 政协参政议政概述 |
2.2.1 政协参政议政职能的形成和确立 |
2.2.2 政协参政议政的主要内容及形式 |
2.2.3 政协参政议政的意义 |
2.3 政协提案基本情况 |
2.3.1 政协提案的定义 |
2.3.2 政协提案的特点和优势 |
2.3.3 政协提案的地位和作用 |
2.3.4 政协提案工作的基本流程 |
第3章 郑州市政协提案工作参政议政现状分析 |
3.1 郑州市政协提案工作组织基本情况 |
3.1.1 郑州市政协机关组织架构 |
3.1.2 界别和委员的构成情况分析 |
3.1.3 提案工作制度保障条件 |
3.2 郑州市政协提案工作基本情况 |
3.2.1 提案提交情况及主要内容 |
3.2.2 提案工作的主要举措 |
3.2.3 优秀提案评选表彰情况 |
3.3 郑州市政协提案工作参政议政成效 |
3.3.1 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
3.3.2 促进公众关心民生问题的解决 |
3.3.3 推动制度文明建设 |
第4章 郑州市政协提案参政议政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分析 |
4.1 部分委员提案履职意识淡薄 |
4.1.1 委员产生方式的弊端 |
4.1.2 部分委员缺乏提案履职热情 |
4.2 提案质量总体水平偏低 |
4.2.1 部分提案缺乏调查研究 |
4.2.2 部分提案缺少民意基础 |
4.2.3 缺乏批评监督型提案 |
4.2.4 界别提案优势表现不够 |
4.3 提案办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
4.3.1 提案交办工作流于形式 |
4.3.2 承办部门片面追求满意率 |
4.3.3 提案办理的有效协商不足 |
4.4 提案参政议政的透明度不够 |
4.4.1 公众对提案的基本认知存在偏差 |
4.4.2 提案线索征集缺乏有效公众参与 |
4.4.3 缺乏提案办理效果的有效评价 |
第5章 提升地方政协提案参政议政实效的对策思考 |
5.1 提高政协委员综合素质,提升提案质量 |
5.1.1 避免政协官僚化倾向,从源头把好委员入口关 |
5.1.2 建立专委会与界别联手机制,激发委员提案履职活力 |
5.1.3 建设“提案小屋”,重视界别提案作用发挥 |
5.2 完善提案工作机制,提升提案服务水平 |
5.2.1 切实搭建委员知情明政的平台 |
5.2.2 实施提案联合交办的工作机制 |
5.2.3 提升提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
5.2.4 建立提案质量的考核评价标准 |
5.3 强化提案督办工作,增强办理的实效 |
5.3.1 加强提案督办协商 |
5.3.2 强化提案跟踪督办 |
5.3.3 完善提案办理评价反馈机制 |
5.4 加强提案工作公开,增强与公众的互动 |
5.4.1 加大政协提案工作宣传力度 |
5.4.2 拓宽政协提案民意征集渠道 |
5.4.3 增强政协提案的社会监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
附录2 郑州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考核评分表 |
附录3 政协提案质量情况评价表 |
附录4 提案办理情况评价表 |
附录5-1 郑州市政协提案工作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5-2 郑州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6 访谈提纲 |
致谢 |
(3)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论文提纲范文)
编者按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4)淮安市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背景 |
(二) 研究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 |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
一、人大代表建议的基本内涵 |
(一) 人大代表建议概念 |
(二) 人大代表建议的法律规定 |
(三) 人大代表建议的主要特点 |
二、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流程 |
(一) 人大代表建议的酝酿与形成 |
(二) 人大代表建议的搜集、梳理和交办 |
(三) 人大代表建议的具体承办与反馈 |
(四)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总结 |
三、相关理论 |
(一) 代表理论 |
(二) 政府回应理论 |
第二章 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
一、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基本情况 |
(一) 人大代表建议总体分类情况 |
(二)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分析 |
二、金湖县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主要做法 |
(一) 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领导架构 |
(二) 优化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工作方法与流程 |
(三) 突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跟踪督办 |
三、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发现的问题 |
(一) 建议未全面反映群众意愿 |
(二) 留待工作参考的建议较多 |
(三) 一些建议脱离实际无法解决 |
(四) 少数部门对建议办理不重视 |
第三章 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成因 |
一、人大代表专业水平不强导致群众的意愿反映不全面 |
(一) 人大代表结构现状不合理 |
(二) 对人大代表的监督不完善 |
二、部分代表建议质量不高导致办理成效不明显 |
(一) 部分建议违背国家相关政策 |
(二) 部分建议脱离县域实情 |
(三) 部分代表建议为解决个人问题 |
三、建议办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承办部门不重视 |
(一) 综合协调推进乏力 |
(二) 督办力量较为薄弱 |
(三) 公众参与监督不够 |
第四章 国内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有益探索 |
一、各地从源头入手强化代表履职的探索 |
(一) 重庆市搭建代表履职平台 |
(二) 南京市创新运用政务新媒体管理代表 |
二、各地以结果为导向建立办理监督机制的探索 |
(一) 重庆市全程督办建议办理 |
(二) 灌云县建立“双评议两公开”制度 |
第五章 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县人大代表结构密切联系群众 |
(一) 优化代表结构减少党政领导干部比例 |
(二) 完善代表述职制度密切联系群众 |
二、提高县人大代表建议质量提升办成率 |
(一) 开展培训提高基层代表业务水平 |
(二) 组织调研让代表掌握社情民意 |
(三) 双向评估增强代表与承办部门的互动 |
三、强化建议办理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 |
(一) 开展规范化建设明确建议办理要求 |
(二) 完善督查体系严格开展督查 |
(三) 扩大公众参与推动社会监督 |
(四) 加强责任管理试行问责制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东营广饶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的相关理论 |
2.1 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内涵 |
2.1.1 人大代表的性质和地位 |
2.1.2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
2.2 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内容 |
2.2.1 地方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的主要工作 |
2.2.2 地方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主要工作 |
2.3 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的理论依据 |
2.3.1 人大代表履职 |
2.3.2 人民主权理论 |
2.3.3 代表制理论 |
第3章 广饶县人大代表及履职概况 |
3.1 广饶县人大代表概况 |
3.1.1 广饶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沿革 |
3.1.2 广饶县人大代表结构概况 |
3.1.3 广饶县人大代表与地方人大代表的共性和特性 |
3.2 广饶县人大代表会议期间的履职情况 |
3.2.1 出席县人民代表大会 |
3.2.2 审议工作报告 |
3.2.3 提出议案建议 |
3.2.4 参加选举工作 |
3.3 广饶县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情况 |
3.3.1 参加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 |
3.3.2 参加“双联月”走访 |
3.3.3 参加评议“一府两院”活动 |
3.3.4 参加专题询问 |
3.3.5 参加代表小组活动 |
3.3.6 参加述职评议 |
第4章 广饶县人大代表履职存在的问题 |
4.1 会议期间履职存在的问题 |
4.1.1 代表数量过多 |
4.1.2 部分代表参加会议不及时 |
4.1.3 提出的议案不符合要求 |
4.1.4 提出的议案建议可操作性不强 |
4.1.5 分组审议效果不佳 |
4.1.6 不能自主行使质询、罢免等刚性监督职权 |
4.2 闭会期间履职存在的问题 |
4.2.1 代表活动实效性不高 |
4.2.2 代表联系选民不密切 |
4.2.3 代表小组活动不及时 |
4.2.4 代表履职受制约 |
4.2.5 代表活动管理松散 |
第5章 广饶县人大代表履职的问题原因分析 |
5.1 代表数量设置不科学 |
5.2 代表结构设立不合理 |
5.3 代表推荐制度不完善 |
5.4 议案质量建设未规范 |
5.5 代表自身素质未适配 |
5.6 代表履职缺乏监督 |
5.7 代表履职缺乏激励和保障 |
5.8 代表履职缺乏合理退出机制 |
第6章 解决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6.1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制度 |
6.1.1 改进代表提名方式 |
6.1.2 严格代表考察、选举程序 |
6.1.3 增加代表选举的竞争性 |
6.1.4 适当减少代表数量 |
6.1.5 探索实行专职代表制度 |
6.2 增强履职能力,提升代表素质 |
6.2.1 牢记使命担当,发挥表率作用 |
6.2.2 加强学习研究,提升综合素质 |
6.2.3 加强履职培训,提高履职能力 |
6.3 优化履职环境,提供履职保障 |
6.3.1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组织保障 |
6.3.2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时间保障 |
6.3.3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工作保障 |
6.3.4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
6.3.5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物质保障 |
6.3.6 为代表依法履职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
6.4 规范履职行为,加强代表监督 |
6.4.1 加强代表履职考核 |
6.4.2 加强代表日常监管 |
6.4.3 构建代表激励机制 |
6.4.4 完善代表退出机制 |
6.5 真实反映民意,密切联系群众 |
6.5.1 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经常性联系 |
6.5.2 搭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日常沟通平台 |
6.5.3 充分发挥代表小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研究 ——以G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问题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视角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人大代表建议 |
2.1.2 代表建议的办理 |
2.2 理论视角 |
2.2.1 制度分析理论 |
第3章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现状分析 |
3.1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发展历史 |
3.2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发展现状 |
3.3 国内其他城市代表建议办理实践 |
第4章 制度分析视角下G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分析 |
4.1 G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1 人大代表结构不合理 |
4.1.2 建议办理的提交环节质量把关不严 |
4.1.3 建议办理的答复环节满意率存在落差 |
4.1.4 建议办理的落实环节有效执行率较低 |
4.2 G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2.1 县级人大代表选举机制过于简单影响代表性 |
4.2.2 代表建议缺乏程序性的指导影响公共事务的提取 |
4.2.3 建议办理机制不健全影响办理的效率和质量 |
4.2.4 人大督办机制缺乏刚性措施影响办理成效 |
第5章 完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的路径及策略 |
5.1 优化代表选举机制 |
5.1.1 以科学的选举理念确定人大代表候选人 |
5.1.2 以严格的考察程序把关人大代表入口机制 |
5.1.3 以完善的配套制度保障人大代表构成比例 |
5.2 健全代表建议指导办法 |
5.2.1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
5.2.2 畅通代表知政渠道 |
5.2.3 提高代表建议的针对性 |
5.2.4 注重代表建议的可行性 |
5.3 创新办理工作机制 |
5.3.1 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信息化 |
5.3.2 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价机制 |
5.3.3 实行代表建议提交时间前置 |
5.3.4 规范建议督办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和选题的意义 |
1. 笔者本人的履职与学习经历是引发本项研究的直接原因 |
2. 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3. 本项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 |
2. 对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的研究 |
3. 对人民代表大会与执政党关系的研究 |
4. 对人大代表的研究 |
5. 对国外议会和议员的研究 |
三、研究目的、分析工具与研究思路 |
1. 研究目的 |
2. 分析工具和主要概念 |
3. 研究思路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六、篇章结构 |
七、研究个案的相关基本情况 |
第一章 角色期望: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扮演的“剧本”和动力 |
一、制度性期望 |
1. 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制度性期望 |
3、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旳制度性保障 |
二、道德性期望 |
1.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
2.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是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
3.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丰富的法律知识 |
4.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
5.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正确处理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
6. 全国人大代表应当有为民请命的精神 |
三、自我期望 |
四、角色领悟 |
五、全国人大代表角色期望的特点 |
1. 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不突出 |
2. 制度性社会期望与道德性社会期望之间无明显界限 |
3. 各种社会期望之间以及角色自我期望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
第二章 推荐、考察与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选择与确定 |
一、代表候选人名额的确定与分配 |
二、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提名过程 |
三、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考察与初步确定 |
1. 考察候选人预备人选的组织机构 |
2. 考察内容与过程 |
3. 候选人预备人选的初步确定 |
4. 后续材料工作 |
四、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正式确定 |
1. 省委会议讨论 |
2. 各党派和人民团体民主协商 |
五、正式候选人的确定与投票选举 |
1. 正式候选人的确定 |
2. 投票选举 |
六、当选代表的资格审查与确认 |
七、全国人大代表角色产生过程的特点 |
1. 代表产生过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
2. 组织推荐提名是当选代表的重要前提 |
3. 组织推荐和考察过程集中体现了党对代表角色的社会期望 |
4. 投票选举是代表当选的决定性环节 |
5. 代表候选人个人在选举中难以发挥作用 |
6. 代表来源形式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7. 代表产生过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点 |
第三章 议案、审议与表决: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角色扮演 |
一、大会前的准备工作 |
1. 会议通知 |
2. 赴京报到 |
3. 建团会议 |
4. 预备会议 |
二、会议议程和日程安排 |
1. 会议议程 |
2. 会议日程安排 |
三、向大会提交代表议案和建议 |
1. 提交代表议案、建议的具体要求 |
2. 会议提交议案、建议情况 |
四、听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报告和各项议案的说明 |
1. 第一次全体会议 |
2. 第二次全体会议 |
3. 第三次全体会议 |
4. 第四次全体会议 |
五、审议各项议案和工作报告 |
1. 3月5日下午,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 |
2. 3月6日,代表小组第一次会议 |
3. 3月7日上午,代表团第二次全体会议 |
4. 3月7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二次会议 |
5. 3月8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三次会议 |
6. 3月9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四次会议 |
7. 3月10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五次会议 |
8. 3月10日下午,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 |
9. 3月11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六次会议 |
10. 3月12日上午,代表小组第七次会议 |
11. 3月12日下午,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 |
12. 3月13日上午,代表小组第八次会议 |
13. 3月13日下午,代表小组第九次会议 |
六、会议简报交流 |
1. 印发简报的目的 |
2. 简报的特点 |
七、对工作报告决议案和其他议案决议进行表决 |
1. 大会表决办法 |
2. 大会议程和表决程序 |
八、选举和决定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
1. 选举、决定和表决办法 |
2. 会议期间代表对人选的酝酿过程 |
3. 投票选举和表决 |
九、大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
1. 规范性一致是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基本取向 |
2. 审议过程客观上成为代表行为实现规范性一致的重要准备 |
3. 角色冲突是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伴随现象 |
4. 代表在会议期间存在较严重的角色超载现象 |
5. 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角色错位现象 |
6. 代表角色行为具有重要的象征性功能 |
7. 提交议案和建议成为代表个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
第四章 视察、执法检查与专题调研: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角色扮演 |
一、代表视察 |
1. 会前集中视察 |
2. 专题性集中视察 |
二、执法检查 |
1. 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
2. 参加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
三、专题调研 |
1. 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
2.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 |
四、参加代表小组活动 |
1.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成立情况 |
2. 驻泰全国人大代表小组活动 |
五、列席有关会议 |
1. 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
2. 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六、联系人民群众 |
1. 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
2. 通过走访联系群众 |
3. 通过新闻媒体及互联网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 |
4. 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 |
5. 应有关部门邀请担任社会监督员 |
七、闭会期间代表角色行为模式的特点 |
1. 代表角色行为规范性一致程度明显降低 |
2. 代表角色冲突广泛存在 |
3. 代表角色超载现象更为严重 |
4. 代表角色错位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
5. 代表角色行为的象征性功能淡化,制度性功能显现 |
6. 代表角色行为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性空间 |
第五章 培训、研讨与经验交流:全国人大代表角色的再社会化 |
一、专题培训 |
1. 2008年第八期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 |
2. 2009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学习班 |
3、2010年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代表培训班 |
4. 2011年第三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
5. 2012年第一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 |
二、履职经验交流与专题研讨 |
1. 履职经验交流 |
2、履职专题研讨 |
三、代表再社会化的其他途径 |
1. 有关部门寄送的履职所需资料 |
2. 地方人大常委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为代表订阅的其他资料 |
3. 代表专用电子信箱 |
四、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特点 |
1. 代表再社会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主体特点 |
2. 代表再社会化内容方面的特点 |
3. 代表再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培训的代表构成方面的特点 |
4. 代表再社会化时间安排方面的特点 |
5. 代表再社会化的作用方面的特点 |
结论与讨论 |
一、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 |
1. 角色期望决定着代表角色的选择及其行为特点 |
2. 代表角色的产生过程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和特性 |
3.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 |
4. 代表角色行为模式是现行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 |
5. 代表角色扮演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反映了现行制度的某些欠缺 |
6. 代表角色再社会化有利于提高代表的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 |
二、进一步的讨论:如何更好地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 |
1. 更加突出代表角色制度性社会期望的法律规范性特点 |
2. 进一步完善代表选举程序 |
3. 实现代表角色与相关角色的有效分离 |
4. 完善人大会议制度 |
5. 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 |
6. 创新代表角色再社会化的实现形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办复完毕(论文参考文献)
- [1]县级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状况和提升策略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D]. 陈腾超.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2]地方政协提案参政议政研究 ——基于郑州市的分析[D]. 沙等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N].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青海日报, 2019
- [4]淮安市金湖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研究[D]. 石洪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5]地方人大代表履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东营广饶县为例[D]. 张大伟.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6]制度分析视角下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问题的研究 ——以G市为例[D]. 金婵雨. 南昌大学, 2019(02)
- [7]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J].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 2015(04)
- [8]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和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督办情况的报告——2014年11月28日在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J]. 鲁书杰.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4(05)
- [9]政治角色视角下的全国人大代表政治行为研究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D]. 王元成.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2)
- [10]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及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和督办情况的报告——2012年11月22日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J]. 鲁书杰.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2(06)
标签:人大代表论文; 履职报告论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论文; 角色理论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