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并发情感障碍的治疗

脑血管病并发情感障碍的治疗

一、脑血管病伴发情感障碍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崔东清[1](2021)在《成人癫痫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癫痫(Epilepsy,EP)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具有发作不确定性、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癫痫患者在某种程度上也仍然受到社会的歧视、误解、存在社会耻辱感,因此癫痫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近年来癫痫合并症备受关注,其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焦虑,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在众多研究中显示显着高于一般人群。其临床表现多样,影响因素众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其临床数据,分析其临床特点,无疑为癫痫患者的早期诊治带来帮助。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神经营养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在癫痫合并情感障碍的研究中备受关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成员,参与神经元保护、神经突触的重构与再生及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而神经突出的可塑性与重构均在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被证实参与抑郁焦虑的发生,在癫痫动物模型中同样检测到炎症因子IL-1β、IL-6,而血浆IL-1β水平的升高与癫痫相关抑郁有特异性联系。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不同研究越来越多的关注血清细胞因子在癫痫合并抑郁焦虑中的水平变化,以期找到简洁敏感的生物指标,及时发现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增强其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望寻找治疗的新靶点。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癫痫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癫痫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的可能影响因素、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及治疗效果,并通过测定癫痫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组及癫痫不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组的血清BDNF、NGF、IF1-β、IF-6的水平,探究癫痫患者抑郁焦虑障碍与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关系,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根据入排标准收集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癫痫患者146例,在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的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显示癫痫合并抑郁/焦虑障碍者共45例(包括只合并抑郁障碍者3人、只合并焦虑障碍者2人与同时合并抑郁焦虑者40人),作为癫痫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组。癫痫不伴抑郁/焦虑者1 01例,作为对照组。详细统计两组中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癫痫本身的特点,总结癫痫患者伴抑郁焦虑障碍的症状学特点,对于抑郁/焦虑障碍严重患者进行艾司西酞普兰药物干预,观察预后。在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获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样品,应用酶标免疫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中 BDNF、NGF、IF1-β、IF-6水平。应用统计软件SPSS 26.0分析各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癫痫伴有抑郁/焦虑情感障碍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和痫性发作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发生率为30.82%,癫痫不合并抑郁/焦虑者占比69.18%。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癫痫病程、发作类型、入组前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次数、病变部位(是否为颞叶癫痫)等是癫痫伴抑郁/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病程、入组前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次数、病变部位(是否为颞叶癫痫)等因素为癫痫伴发抑郁/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和思维迟缓,占比均为81.4%,次之为抑郁情绪多见,占比76.7%,内疚感、丧失工作兴趣、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以及全身症状等所占比例均超过50%。焦虑心境是癫痫合并焦虑障碍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高达83.3%,紧张和认知障碍位居第二,占比81.0%,失眠多梦、抑郁心境等症状也较常见,占比均超过50%。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血清BDNF水平(1.47±0.93ng/ml)低于对照组水平(2.03±1.00ng/ml,P<0.05);实验组血清NGF水平(34.04±27.28pg/ml)低于对照组(44.62±36.63pg/ml,P=0.042);实验组血清炎性因子IL-6水平(16.73±9.1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1.48±9.53pg/ml,P<0.05);实验组外周血中IL-1β水平为(11.97±2.03pg/ml)高于对照组(5.88±1.15pg/ml)。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癫痫伴抑郁/焦虑组中血清BDNF水平与HAMD评分(r=-0.422,p<0.05)及 HAMA 评分(r=-0.390,p<0.05)均呈负相关;IL-1β与 HAMD 评分(r=0.354,p<0.05)及 HAMA 评分(r=-0.362,p<0.05)均呈正相关;IL-6 与 HAMD 评分(r=0.439,p<0.05)及 HAMA 评分(r=0.396,p<0.05)呈正相关。而NGF 与 HAMD 评分(r=0.035,p>0.05)及 HAMA评分(r=0.072,p>0.05)无明显相关关系。对癫痫合并重度抑郁/焦虑的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10-20mg/d)3-6月,服药后 HAMD 与 HAMA 得分分别为(12.44±2.60 分)、(13.13±1.96 分),明显低于服药前得分(22.78±1.48 分,P<0.05)和(21.75±2.25 分,P<0.05)。结论1、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癫痫病程、发作类型、入组前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次数、病变部位(是否为颞叶癫痫)等是癫痫伴抑郁/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癫痫病程、入组前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次数、病变部位(是否为颞叶癫痫)等因素为癫痫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2、癫痫伴发抑郁障碍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迟缓、抑郁情绪等,癫痫伴发焦虑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心境、认知功能障碍、紧张等;3、癫痫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组患者中BDNF、N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6、IL-1β水平明显高于癫痫不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组;4、血清中BDNF水平与HAMD、HAMA评分呈负相关,而IL-6、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与HAMD、HAMA评分呈正相关;5、血清BDNF、IL-6、IL-1β等细胞因子参与了癫痫伴抑郁/焦虑障碍发生发展过程。

赵青云[2](2021)在《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以期增加对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了解,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为制定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HIV/AIDS合并精神障碍的防控策略及艾滋病的全程管理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所有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2017年-2020年收治的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案首页资料为研究内容。回顾性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流行特征。按不同精神障碍类型分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情况,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精神障碍类型及人口学特征;2017-2020年我院收治的HIV/AIDS患者中有7.0%合并精神障碍,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其中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有逐年下降趋势;研究对象以30-49岁男性为主。男女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323,P=0.747),农民、无业者共占81.7%,汉族为主(74.8%),52.4%已婚,籍贯多为昆明市(31.3%)并以性传播为主(86.5%)。2.临床特征:研究对象以咳嗽、咳痰(36.5%)、乏力(33.5%)、头晕头痛(26.8%)、发热(26.8%)、双肺呼吸音增粗(56.2%)、口腔粘膜白色覆盖(31.3%)较常见;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比非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更多的咳嗽咳痰(χ2=5.034,P=0.025)、头晕头痛(χ2=6.551,P=0.010)、发热(χ2=9.951,P=0.002)、双肺呼吸音增粗(χ2=4.823,P=0.028)等症状体征;常见精神症状为社会功能受损(53.3%)、情感障碍(39.6%)、行为紊乱(38.6%)、思维形式障碍(32.6%)、焦虑(25.2%)。3.其他合并症:研究对象常见感染性疾病为细菌性肺炎(21.7%)、肺结核(20.1%)、HCV感染(10.9%);常见非感染性疾病有电解质紊乱(14.1%)、高血脂(12.8%);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比非器质性精神障碍者有更多的肺结核(χ2=10.176,P=0.001)、PCP(χ2=10.561,P=0.001)、CMV感染(χ2=8.988,P=0.003)、隐球菌脑膜炎(χ2=6.839,P=0.009)、PML(χ2=20.446,P=0.000)、结核性脑膜炎(χ2=45.935,P=0.000)等合并症。4.器质性精神障碍:76例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中,31例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45例主要表现为非认知功能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相关的基础疾病为HIV脑病、结核性脑膜炎、HIV感染所致其他躯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组以: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下降、反应迟钝较常见,非认知功能障碍组以:行为紊乱、思维形式障碍、情感障碍较常见。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依从性差(OR=5.400,95%CI:1.985-14.690,P=0.001)、未行HAART(OR=3.435,95%CI:1.472-8.013,P=0.004)、颅内感染(OR=4.532,95%CI:1.990-10.320,P=0.000)、脑梗塞(OR=5.400,95%CI:1.985-14.690,P=0.001)、离婚(OR=2.616,95%CI:1.219-5.614,P=0.014)。CD4+T淋巴细胞计数(OR=0.997,95%CI:0.995-0.999,P=0.002)为其保护因素。5.住院次数、时间:2017-2020年期间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HIV/AIDS、精神障碍患者人均住院分别2.3、1.34、3.5次,重复入院患者分别占55.8%、21%、39.5%,单次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19,59)、21(12,38)、62(45,68)天,累计住院时间分别为55(24,103)、36(20,60)、48(21,161)天。6.住院费用:2017-2020年期间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患者单次11552(6625,16826)元、累计费用20660(8714,43770)元均分别高于HIV/AIDS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症患者心境障碍、精神分裂样障碍累计住院费最高。结论1.2017-2020年我院收治的HIV/AIDS患者中有7.0%合并精神障碍,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其中收治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有逐年下降趋势。以汉族已婚的中青年男性为主。HIV感染途径主要为经性传播且药物滥率较高。2.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多样且不典型,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较常见。精神障碍表现复杂多样,且多有社会功能受损,应注意对该部分患者的照顾管理,除积极预防其机会感染外还应重视其非机会性感染。3.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进行HAART治疗、保证HARRT治疗依从性、预防颅内感染。4.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重复入院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有较大的疾病负担。

李文达[3](2021)在《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诊断为痴呆症的患者共6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采集,如性别、年龄、病程、烟酒史、既往病史等,并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测定与记录、相关量表的评分收集。应用的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痴呆证候要素量表(PES-D/11)。对调查数据进行核对与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应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Shapiro-Wilk(S-W)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及线性分析等,探讨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Hcy水平、中医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 一般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痴呆患者60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0岁,最大者97岁;男性患者28人,平均年龄为75.57± 10.97岁;女性患者32人,平均年龄为77.62±7.13岁,男女比例约为1:1.14。60例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人,血管性痴呆患者23人,混合性痴呆患者15人,其他类型痴呆2人。相比于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妄想、淡漠及刻板运动更多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P<0.05)。60例痴呆患者中,轻度痴呆患者12人,中度痴呆患者33人,重度痴呆患者15人。重度痴呆组的NPI总分显着高于轻度痴呆组(P=0.03),且更容易出现幻觉症状(P=0.02)。患者既往史中伴高血压史42人,脑血管病史30人,高脂血症史26人,糖尿病史25人,冠心病史17人。伴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有较低的Hcy水平(P=0.02)和较低的激越攻击症状发生率(P=0.03)。患者的年龄、性别、烟酒史、病程长短与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及Hcy水平无明显相关。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关系分析:本研究中精神行为症状条目共12项,分别为妄想、幻觉、激越攻击、抑郁低落、焦虑、欣快、淡漠、脱抑制、易激惹、刻板运动、夜间行为、进食障碍。每项12分,总分共144分。对Hcy水平与NPI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痴呆患者的Hcy水平越高,NPI得分越高,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中,这种正向影响关系更紧密。在12项症状条目中,出现淡漠症状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二者呈正相关(P=0.03)。3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素的关系分析:本研究纳入中医证素共11个,包括阳亢、毒盛、阴虚、脾虚、阳虚、髓减、血虚、肾虚、气虚、血瘀、痰浊。其中伴有阳亢证素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P=0.01)。4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通过分析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发现伴有阳亢证素的患者NPI评分更高(P<0.01),且会出现更多症状条目表现(P<0.01)。在具体症状条目中,伴脾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P=0.02);伴血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1);伴阴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P=0.01);伴阳亢证素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P=0.01)以及易激惹症状(P=0.01);伴毒盛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3)。结论:1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可能与其Hcy水平相关。2伴有淡漠症状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且其淡漠程度可能与Hcy水平呈正相关。3伴有阳亢证素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更多的精神行为症状类型及更严重的精神行为症状表现。4痴呆患者的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间存在相关性:伴脾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伴血虚、毒盛证素的患者更可能出现夜间行为症状;伴阴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伴阳亢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以及易激惹症状。

严志鹏[4](2021)在《“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冠心病人群的不断增加以及PCI、CABG术的广泛应用,造就了庞大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群体,随之伴发的精神、心理问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心境障碍是以情绪或心境改变为主,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统称,包括精神科所有常见的异常心境,如焦虑症、恐怖症,一般的情绪高涨或低落。本研究从理论探讨、临床数据回顾、临床研究三方面系统的阐述了“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心境障碍的危险因素挖掘,并从调控HPA轴及保护血管内皮角度探讨了宁心安神中药干预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可能机制。研究一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理论研究“血-脉-心-神”一体观是以缺血性心脏病为研究模型,以有形物质结构“血液”、“脉道”、“心脏”为基础,融合“心藏神”无形之用,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提出的学术理念。其核心理念包括血、脉、心、神四者在病程、病位上的时间续贯性和空间多维性,并强调“心藏神”、“形-神”一体,突出“安神”对辨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提倡慢性心血管疾病应进行全周期调护,重视预防以及改善预后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必要性。在治疗策略方面,认为血脉失和是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发生的前期基础,心体受损、神不安位是其根本病机,因此主张运用宁心安神法养心体安心神,酌情加减兼顾血脉失和,令血脉流利。研究二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目的:明确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引发心境障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快速识别血运重建后易患心境障碍人群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历系统筛选符合纳排标准并行PCI、CABG术且临床资料完备的患者,制定《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心境障碍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信息、血运重建信息、NYHA评分等临床资料,依据所得资料及诊断标准将样本分为心境障碍组和非心境障碍组,录入Excel并建立数据库,使用统计软件对两组进行差异性比较,再将具有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得出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心律失常、服药种类、血运重建次数、急诊血运重建与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发生心境障碍相关。结论:性别、心律失常、服药种类、血运重建次数、急诊血运重建是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发生心境障碍的危险因素。其中,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女性发生心境障碍的概率是男性的2.523倍,合并心律失常者发生心境障碍的概率是未合并者的2.323倍,行急诊血运重建患者发生心境障碍的概率是未行的5.367倍,随着服药种类和血运重建次数的增加,心境障碍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研究三“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宁心安神中药对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可能存在的起效机制,科学回答宁心安神中药具有双心同调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宁心安神中药,干预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心境状态改善,并收集患者0、4周血清,探讨宁心安神中药对HPA轴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疗效肯定。在临床疗效上,心境状态积分、心绞痛积分、中医次症积分、焦虑或抑郁方面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清学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VEGF有上升趋势,ACTH、NE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COR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中药对心境状态和躯体症状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具有双心同调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PA轴的过度激活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张萍,方亦斌,陈蕾,朱宣,张敏敏,刘建民,吴涛,邓本强[5](2021)在《血流重建术对成人烟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流重建术对成人烟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和脑灌注的影响,并分析抑郁、焦虑状态改变与脑灌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64例,其中手术治疗42例(联合血流重建组16例、间接血流重建组26例),保守治疗22例(保守治疗组)。在入院时、治疗6个月(±1个月)和治疗12个月(±1个月)时,分别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抑郁、焦虑状态,入院和6个月(±1个月)时采用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评估脑灌注。采用方差分析和最小显着差异法比较各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和脑灌注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情绪改善程度和脑灌注变化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评分、脑白质病变Fazekas评分和卒中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血流重建组和间接血流重建组术后6个月PHQ-9评分和GAD-7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术后12个月PHQ-9和GAD-7评分较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血流重建组和间接血流重建组术后6个月时PHQ-9和GAD-7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患者术后6、12个月PHQ-9和GAD-7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联合血流重建组和间接血流重建组脑灌注达峰时间(TTP)均较入院时下降(P=0.04、0.04),脑血流量(CBF)均较入院时提高(P=0.02、0.04)。术后6个月时手术治疗患者PHQ-9评分的改善程度与TTP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血流重建术可改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且间接血流重建术和联合血流重建术效果相当。手术可能通过改善烟雾病患者的脑灌注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

杨亚婷[6](2021)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主要是调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5月开始,至2018年12月结束。本研究对象是来自两所精神专科医院和一所三甲医院的精神科住院的33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从某某医院体检中心共招募了19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自制量表,收集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一般信息(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吸烟情况)。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精神症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检测所有入组人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然后根据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即Hcy水平大于15μmol/L为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反之则为不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同时检测其他代谢指标。结果:(1)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Hcy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5.05%VS26.98%)。(2)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两组患者在年龄(t=46.843,P<0.001)、性别(t=-2.09,P=0.037)、吸烟人数(t=12.631,P=0.02)、高密度脂蛋白(t=-2.866,P=0.004)、PANSS总分(t=-2.174,P=0.002)以及阴性因子分(t=-2.264,P=0.024)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在在教育年限、婚姻状况上无明显差异。(3)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cy水平与性别、年龄、发病年龄、高密度脂蛋白、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4)二元逻辑回归的结果显示,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HHcy,且是女性患者的5.191倍(OR=5.191,95%CI:3.149-8.556),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越容易发生HHcy。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更容易发生HHcy,且伴发HHcy的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尤其是阴性症状。此外,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HHcy,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越容易发生HHcy。

王身林,王身芳,李长君,张天阳,冉希[7](2021)在《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对心脑血管病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对心脑血管病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心脑血管病后引发情感障碍患者188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管理前后负性情绪(SAS、SDS)评分、对疾病的应对方式(Jalowies)评分、生命质量(WHOQOL-BREF)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康复效果、对相关管理的满意率。结果 2组管理前SAS评分、SDS评分、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2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减少,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增加。试验组患者管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7.32 ± 5.68)、(49.93 ± 6.49)分,对照组分别为(54.95 ± 6.59)、(55.33 ± 8.3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503、4.969,P<0.01)。试验组患者Jalowies各项评分、WHOQOL-BREF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为-27.662~-4.290 ,P<0.01)。试验组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8.94%(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43%(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760,P<0.01)。试验组对管理干预的总满意率为100.00%(94/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91.49%(8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397,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病后引发情感障碍的患者中,采取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管理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对疾病应对的方式,有效提高临床康复效果与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了患者对管理的满意率,拉近了护患距离,效果理想。

王俊荣[8](2020)在《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有起病隐匿、缓慢发展、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较困难等特点。CSVD是导致认知障碍的公认因素,也是导致痴呆最常见的血管性病因。CSVD导致的认知障碍主要累及执行能力、注意力、定向力和处理速度,而情景记忆和命名较少受损。神经精神症状如抑郁、淡漠等在CSVD患者中也比较常见,致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既往研究表明CSVD与认知及情感障碍均有关,但关于CSVD相关的认知障碍及情感障碍与哪些危险因素有关目前尚不明确,认知障碍与情感障碍是否有关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CSVD患者发生认知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认知障碍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为早前干预提供思路和途径。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6 月-2019年6月山东省乐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0例符合CSVD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CSVD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数据和MRI影像。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认知和情感状况。依据MoCA评分结果将CSVD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非认知障碍组;依据HA MA与HAMD评分将CSVD患者分为情感障碍组、非情感障碍组。采用SPSS 21.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着性水平为P=0.05,双侧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CSVD患者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的可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HAMA与HAMD评分将认知障碍组分为情感障碍组、非情感障碍组,比较认知障碍组中情感障碍及非情感障碍患者的相关资料,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SVD患者认知障碍与情感障碍的关系。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 cy)、高血尿酸、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I、WML病变程度高为导致CSV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为保护因素(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微量白蛋白(MA)、CMB、WM L病变程度高为导致CSVD患者情感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为保护因素(P<0.05)。(3)CSVD患者认知障碍组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SVD患者中认知障碍合并情感障碍者的MoCA评分与HAMA 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r=-0.363、-0.435,P<0.05)。(4)认知障碍组中情感障碍与非情感障碍患者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MA、LI及CMB发生率、WML病变程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Hcy、血尿酸、hs-CRP、LI、WML病变程度为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MA、CMB、WML病变程度与CSVD患者发生情感障碍密切相关。(2)CSVD患者认知障碍易并发情感障碍,且认知障碍程度与情感障碍程度呈正相关。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MA、LI、CMB、WML病变程度可能是CSVD患者认知障碍并发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

秦抗洪[9](2019)在《高压氧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指的是脑内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认知、影像和病理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它累及的主要血管是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等,是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和功能丧失的首要病因[1]。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轻度到痴呆等神经损伤,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2]。CSVD不同类型的卒中患者易出现情感、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症状[3],PSD显着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CSVD患者脑组织会出现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脑白质疏松(white matter lesions,WML)、脑血管周围间隙增宽(enlarge perivascular space,EPVS)等病理改变,其诊断主要依据为神经影像学,但其影像学标志物的在CSVD运用中的正常参考范围尚无统一意见,关于CSVD的实验性诊断指标也缺乏特异性,运用于CSVD伴发的血管性认知损害评定的神经心理学预测量表也无统一规定,现阶段全球人们对CSVD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故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且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从而延误治疗或者造成严重并发症以至于预后较差。但不可否认,随着人会的进步和老年人口比例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患有脑小血管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等的患者越来越多,给社会、家庭及患者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探究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也非常必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改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和rTMS辅助治疗的试验组。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总体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总体抑郁症状,利用连线测验A(trail making test A,TMT-A)和连线测验B(trail making test B,TMT-B)、语言流畅性功能(language fluency function,VFT)、听觉词语学习功能(auditory word learning function,AVLT)分别评估其执行功能、语言流畅性、听觉词语学习功能。比较两组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量表、HAMD量表评分的相关指标,以及TMT-A、TMT-B、VFT、AVLT指标等无差异。试验组MoCA(t=-7.6129;P<0.05)、HAMD(t=-7.2894;P<0.05)、对照组(t=-0.1741;P〉0.05)、(t=-0.1658;P〉0.05),TMT-A、TMT-B、VFT、AVLT认知量表评分有显着改善(t=4.9;5.2;5.0;-4.9,P均<0.05),且与对照组有差异(t=-1.4;-3.9;5.1;3.5,P均<0.05)。结论:高压氧联合rTMS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及抑郁症状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和促进其症状恢复,尤其对其执行功能、语言流畅性、听觉词汇学习改善显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孟苗苗[10](2019)在《基于络病理论应用虫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虫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络病理论指导下应用虫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行性,为中医药干预防治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立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四虫片,每日3次,每次8片;盐酸多奈哌齐片,每日1次,每次1片(50mg);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用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6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认知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含量,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4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功能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5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评分差异显着(P<0.05);(4)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Hs-CRP、UA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四虫片可显着改善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四虫片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二、脑血管病伴发情感障碍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血管病伴发情感障碍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癫痫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精神障碍
    1.2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流行状况
    1.3 HIV感染与精神障碍的相互影响机制
        1.3.1 HIV感染导致精神障碍
        1.3.2 患精神障碍增加感染和传播 HIV 的风险
    1.4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影响临床治疗
    1.5 疾病负担加重
        1.5.1 HIV/AIDS 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 NCD 风险
        1.5.2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死亡风险
        1.5.3 HIV/AIDS 患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负担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精神障碍类型及收治患者趋势
        3.1.1 精神障碍类型
        3.1.2 收治患者趋势
    3.2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人口学构成
        3.2.1 性别、年龄构成
        3.2.2 职业分布、民族构成
        3.2.3 婚姻状况
        3.2.4 地区分布
        3.2.5 感染途径、流行病学史
    3.3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临床特征
        3.3.1 免疫功能状态
        3.3.2 临床症状、体征
        3.3.3 其他合并症
        3.3.4 非器质性精神临床症状、体征
        3.3.5 器质性精神障碍
        3.3.6 抗病毒治疗、患者转归
    3.4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住院情况分析
        3.4.1 2017-2020 住院次数
        3.4.2 住院时间
        3.4.3 住院费用
第四章 讨论
    4.1 精神障碍类型及人口学特征
    4.2 临床特征
    4.3 器质性精神障碍
    4.4 住院情况分析
第五章 展望、局限性
    5.1 展望
    5.2 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IV/AIDS 病人合并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1.1 西医对BPSD的定义
        1.2 中医对BPSD的定义
        1.3 BPSD的流行病学
    2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表现
        2.1 BPSD的症状分类
        2.2 不同痴呆类型的精神行为症状分布
    3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病机制
        3.1 BPSD的西医学发病机制
        3.2 BPSD的中医病因病机
    4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西医治疗
        4.1 BPSD的治疗原则
        4.2 BPSD的非药物治疗
        4.3 BPSD的药物治疗
    5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医治疗
        5.1 BPSD的中医非药物治疗
        5.2 BPSD的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研究概况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1 Hcy的存在形式
        1.2 Hcy的代谢途径
        1.3 影响Hcy水平的因素
        1.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界定
        1.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症的研究现况
        2.1 Hcy水平与痴呆症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2.2 Hcy与痴呆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探讨
        2.3 B族维生素的补充与痴呆的关系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障碍的研究现况
        3.1 Hcy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3.2 Hcy水平与抑郁障碍的相关研究
        3.3 Hcy与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研究
        3.4 Hcy与其他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患者痴呆类型及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1.2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烟酒史分布情况
        1.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程度分布情况
        1.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病程分布情况
        1.5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既往病史分布情况
        2 Hcy水平相关分析
        2.1 Hcy水平分布情况
        2.2 不同年龄、性别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2.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2.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与烟酒史分布情况
        2.5 既往史患病情况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2.6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3 NPI量表相关分布情况
        3.1 NPI总分相关分布情况
        3.2 NPI各条目相关分布情况
        4 Hcy、NPI及中医证素相关分析
        4.1 Hcy水平与NPI总分相关关系分析
        4.2 Hcy水平与NPI各条目相关分析
        4.3 中医证素分布与Hcy水平相关分析
        4.4 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情况
        4.5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数分布情况
        4.6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分布情况
    讨论
        1 患者资料分析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相关性分析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4 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结语
    1 主要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理论研究
    1 “血-脉-心-神”一体观理论基础
        1.1 “血-脉-心-神”一体观理论起源
        1.2 “血-脉-心-神”一体观理论核心
    2 “血-脉-心-神”一体观对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认识
        2.1 心境障碍概述
        2.2 血脉失和是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发生的前期基础
        2.3 心体受损,神不安位是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发生的根本病机
    3 “血-脉-心-神”一体观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策略分析
第二部分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纳入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数据收集与管理
        2.3 统计学分析
        2.4 研究流程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描述
        3.2 单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4 小结一
第三部分 “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病例纳入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干预时间
        2.3 数据收集与管理
        2.4 质量和安全性控制
        2.5 结局评价
        2.6 实验试剂及步骤
        2.7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描述
        3.2 两组患者治疗0、4 周心绞痛、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0、4 周生活质量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0、4 周心境状态比较
        3.5 小结二
        3.6 两组患者0、4 周血清学指标比较
        3.7 小结三
讨论
    1 从“血-脉-心-神”一体观角度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优势性
    2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易患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特征探讨
    3 “血-脉-心-神”一体观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4 “血-脉-心-神”一体观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起效机制探讨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医对“神”的认识及现代内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应激反应在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再发心绞痛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血流重建术对成人烟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案
    1.3 抑郁、焦虑状态评估
    1.4 脑灌注评估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2.2 抑郁和焦虑状态变化
    2.3 脑灌注变化情况
    2.4 情绪改善与脑灌注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6)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汇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
    1.2 同型半胱氨酸
    1.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害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现状
    1.5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1.6 本研究的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指标测量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慢性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与对照组一般情况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比较
    3.2 伴发 HHcy 与不伴发 HHcy 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伴发 HHcy 与不伴发 HHcy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3.4 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
    3.5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4.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方式与同型半胱氨酸
    4.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性别差异
    4.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
    4.5 抗精神病药物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小血管病致认知障碍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高压氧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基于络病理论应用虫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一) 研究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案
        (三) 观察方法
        (四) 观察指标
        (五) 疗效判定
        (六) 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三) 疗效比较
        (四) 安全性检测
讨论
    一、四虫片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二、祖国医学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
    三、从络病理论探讨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理论基础
    四、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五、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观察指标选取依据
    六、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脑血管病伴发情感障碍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癫痫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D]. 崔东清. 山东大学, 2021(09)
  • [2]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分析[D]. 赵青云. 大理大学, 2021(09)
  • [3]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文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宁心安神法干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境障碍的临床研究[D]. 严志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血流重建术对成人烟雾病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J]. 张萍,方亦斌,陈蕾,朱宣,张敏敏,刘建民,吴涛,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03)
  • [6]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亚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模式对心脑血管病后情感障碍患者负性情况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 王身林,王身芳,李长君,张天阳,冉希.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01)
  • [8]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俊荣. 山东大学, 2020(02)
  • [9]高压氧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的影响[D]. 秦抗洪.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10]基于络病理论应用虫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 孟苗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脑血管病并发情感障碍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