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制创新出活力——浙江省临安供电局企业改革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夏国锋[1](2016)在《从“吸纳”到“互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剧团体制变革 ——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文中认为剧团,又称艺术表演团体,它是整个社会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诸如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核心价值、实行宣传教化;为民众提供文化娱乐,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多种重要功能。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剧团的体制改革,自实行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但从既有研究来看,多数侧重于技术性的讨论,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等则成为广泛研讨的焦点。本文则基于一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运用多学科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的知识,试图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剧团变革的历史梳理和基层剧团现实个案的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揭示我国剧团体制变革的内在逻辑及其影响机制,以拓展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戏改”运动,国家将民间剧团和艺人逐渐纳入控制轨道,建立“文化服务于政治”的运行机制,以维护新生政权的合法性,带有很深的意识形态烙印。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仍存在超乎于意识形态之外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意图。也就是说,在剧团改造问题上,交织着国家的诸多目标,既有文化性目标(如发展社会主义新文艺)、政治性目标(如争取文化领导权、巩固政权稳定、增加国民文化认同),也有减少财政压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经济性目标。无论是文化性目标、政治性目标,还是经济性目标,都统合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内。正是这些多重目标的交织,主导着建国初期剧团改造中充满矛盾的实践过程。但从剧团改造实践过程来看,不仅体现着国家基于不同目标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存在剧团与政府的互动;正是这种互动的存在也促使了国家不断做出政策调整。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并在内外压力之下启动了社会各领域的改革。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剧团所经历的从承包经营责任制到布局结构调整、双轨制改革,再到内部经营机制市场化改革,最后到以“转企改制”为中心的分类改革过程,实际上也是国家基于不同政策目标对剧团与政府、市场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过程。从宏观层面看,是受到政府目标追求的内在动力以及主体嵌入之中的结构环境约束;从微观层面,受到政府与剧团之间具体而持续的互动。不可否认,在这种互动中,政府处于一种主导或相对强势地位,无论是政府的诱致性行为还是强制性行为,都对剧团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但同时,在微观实践领域,剧团则通过各种自主策略与政府之间进行互动。本文尝试提出理解我国剧团体制变革的一个分析框架:即从结构环境、国家目标调适和主体互动的角度来理解变革的内在逻辑。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剧团体制变革过程嵌入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之中,是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调整政策目标并追求主导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作为主体的政府与剧团的互动过程。外部结构环境,国家追求的主导目标以及剧团基于内部功能与政府之间的互动等形成的合力牵引着政府与剧团之间关系的演变。也就是说,政府与剧团之间的关系及剧团变革过程受到外在结构环境和国家目标取向以及剧团自主性等多重因素的约束,两者的关系状态实是特定外部结构环境下政府与剧团之间互动博弈的结果。因而,剧团体制变革的过程既是国家目标调整与剧团功能转型的过程,也是政府与剧团间关系重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体现国家文化治理重心和方式转型的过程。
张未[2](2006)在《社会转型期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基于浙江省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浙江省的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和强县扩权改革为实例,以实地调查所获取的经验材料为基础,运用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社会转型期县级政府管理改革的动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本文从性质和主体两个维度来探讨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首先根据动因本身的性质将改革的动因分为三类:一是强制性的政治推动,包括全球竞争的压力、民主政治的目标指向及和谐发展的目的追求;二是诱致性的社会促进,包括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内生性的变革意愿,包括政绩追求、利益预期和市县冲突。在此框架内,本文进而把改革的主体(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级市政府和县级政府)置入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动态过程中加以剖析,分析中央及浙江省各级政府在县政改革进程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揭示它们各自的深层动机和动力。 简言之,本文认为在浙江省过去十几年的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省政府扮演了“第一集团”的重要角色;县级政府则是仅次于省级政府的第二主角。浙江省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制度创新应朝着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二、地方利益是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原动力之一,必须充分尊重。惟有构建多中心化的、多层次的改革动力机制,才能把我国的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李夏英[3](2006)在《浙江省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04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2004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土地管理问题及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土地问题作为一个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当前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城市化的推进,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都非常关注土地问题。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土地既被基层政府当成推进城市化改变城市面貌筹措资金的主要手段,又被当成推进工业化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情况下,2004年初国务院把调控土地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措施,强调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随着大量农用地的征用和老百姓对产权、法律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土地作为资产保护的意识空前高涨起来,土地信访也随之成为发达地区信访的主要内容,如:土地征用补偿问题、权属纠纷问题、违章搭建和农民私人建房问题,还有普遍存在的县级国土部门上下不讨好(当地政府领导与群众都不满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也有土地管理体制本身存在缺陷的原因,值得认真对待和研究。
高毅雄[4](2004)在《体制创新出活力——浙江省临安供电局企业改革调查》文中研究表明
二、体制创新出活力——浙江省临安供电局企业改革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制创新出活力——浙江省临安供电局企业改革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从“吸纳”到“互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剧团体制变革 ——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回顾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二节 问题意识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说明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剧团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造 |
第一节 “戏改”的背景与内涵 |
一、“戏改”的历史背景 |
二、“戏改”的内在涵义 |
第二节 私营剧团和民间艺人的改造与治理 |
一、“由私到公”:私营剧团的全面登记与整顿 |
二、民间职业剧团的国家化:民营化还是国营化? |
三、流动艺人的“因乱而治”与体制外生存 |
第三节 国营剧团的企业化管理与分配改革探索 |
一、国营剧团的管理:企业化还是事业化? |
二、昙花一现的分配改革探索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剧团体制市场化改革 |
第一节 文化市场的恢复与承包经营责任制探索(1979-1985年) |
一、文化市场的恢复与管制 |
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探索 |
第二节 布局结构调整与“双轨制”改革(1985-1992年) |
一、布局结构调整与“放权”改革 |
二、“双轨制”改革设想 |
三、文化市场的开放与监管 |
第三节 文化市场培育与剧团经营机制改革(1993-2000年) |
一、文化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
二、剧团内部经营机制改革 |
第四节 分类改革与产业化政策扶持(2001年至今) |
一、分类改革与转企改制 |
二、民营剧团的产业化政策扶持 |
三、改制背后的国家多重目标诉求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基层剧团的历史变革及其自主性表达 |
第一节 “由盛到衰”:20世纪80年代的剧团发展 |
一、“振兴戏剧“与短暂兴盛 |
二、衰败中的生存困境 |
第二节 “起死回生”:剧团重组与市场化生存 |
一、剧团重组 |
二、紧抓“主旋律” |
三、给市长的一封信 |
四、抢占演出市场 |
五、“上山下乡”成为典型 |
六、依托国有资产开发产业 |
第三节 “转企改制”:剧团的再次重组与发展定位 |
一、剧团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 |
二、转制之后:经营产业与争取政策性项目 |
三、转制院团的功能定位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从“吸纳”到“互嵌”:剧团体制变革的一个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2)社会转型期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基于浙江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 本文的基本框架与内在逻辑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关于制度创新与组织变革的基本理论 |
2.2 国内地方政府改革动因研究 |
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3 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以浙江省机构改革和强县扩权为例 |
3.1 浙江省2001—2002年县级政府机构改革 |
3.2 浙江省“强县扩权”改革 |
3.3 机构改革与“强县扩权”之比较 |
4 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之一:强制性的政治推动 |
4.1 全球竞争是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压力性动因 |
4.2 民主政治发展是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向性动因 |
4.3 社会和谐发展是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性动因 |
5 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之二:诱致性的社会促进 |
5.1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根本性动因 |
5.2 公民社会的成长是结构性动因 |
5.3 民营企业的崛起是改革的强心剂 |
6 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之三:内生性的变革意愿 |
6.1 领导干部的政绩诉求 |
6.2 县级政府的利益预期 |
6.3 市县争利的体制困局 |
7 结论与建议 |
7.1 基本结论 |
7.2 理论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金华、义乌调研记录摘要 |
2 温岭、玉环调研记录摘要 |
3 慈溪调研记录摘要 |
4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 |
后记 |
(3)浙江省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文摘 |
英文文摘 |
导言 |
第一章 实行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的背景和必要性 |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及管理体制综述 |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 |
二、我国土地管理体制延革 |
第二节 我国实行土地垂直管理的必要性 |
第二章 浙江省土地垂直管理体制改革模式 |
第一节 浙江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
第二节 浙江省原土地行政管理概况 |
一、改革前浙江省土地管理机构及职能 |
二、浙江省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第三节 浙江省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三章 浙江省土地垂直管理后职能转变设想 |
第一节 浙江省以新增建设用地报批为第一要务的土地管理模式 |
一、农用地转用报批程序 |
二、农用地转用所需的报批材料 |
第二节 分化建设用地报批职能 |
第三节 加强地籍管理职能 |
一、地籍的概念与地籍的发展 |
二、地籍管理的内容 |
三、地籍成果的应用 |
四、地籍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强化 |
第四节 加强土地监察职能 |
一、土地违法 |
二、土地监察 |
三、现行土地监察中存在的问题 |
四、土地监察的强化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体制创新出活力——浙江省临安供电局企业改革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吸纳”到“互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剧团体制变革 ——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D]. 夏国锋.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2]社会转型期县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基于浙江省的研究[D]. 张未. 浙江大学, 2006(12)
- [3]浙江省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研究[D]. 李夏英.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4)
- [4]体制创新出活力——浙江省临安供电局企业改革调查[J]. 高毅雄.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