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娜[1](2021)在《补元汤合蠲哮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与许多因素相关的一种呼吸系统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存幸福指数。它给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给受影响的病人及其家属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目前对COPD的治疗仍然未研究出更加高效的方案,中医对COPD治疗可能存在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本次课题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服用中药补元汤合蠲哮汤的临床疗效观察,评估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以及探讨补元汤合蠲哮汤的作用机理并对患有COPD稳定期患者肠道中的菌群服药后变化进行对比,初步探索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和受试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样本共60例,通过门诊或住院部收集方式,并将符合纳入及确诊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为单纯中药组服用补元汤合蠲哮汤治疗,对照组为西药组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前后制定中医症状总积分表、m MRC评分、CAT评分、临床总疗效评定,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评分经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新鲜粪便,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补元汤合蠲哮汤对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明显的改善临床慢阻肺CAT评分、呼吸困难的作用,且对中医症状(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腹胀、便秘)失衡有较好的调控效应。经过本课题研究服用补元汤合蠲哮汤与单纯西药(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相比较;服用中药组的患者不论是中医症状评分还是CAT评分、m MRC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从30例对照组样本中得出:显效较少共1例,有效共22例,无效共有7例,经西医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7.6%。从30例实验组样本中得出,其中显效共6例,有效数最多共23例,而无效最少共1例,最后结果显示经补元汤合蠲哮汤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6%。由本次课题研究得结果来看服用补元汤合蠲哮汤相比于单纯吸入噻托溴铵粉雾剂疗效明显,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COPD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分析COPD稳定期患者服用补元汤合蠲哮汤前后粪便中的差异菌群,两组样本相比,在门水平上的整体比较发现,两组菌门构成基本相同。经过对比发现肠道内的较用前丰度上升的菌门是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但比较用药前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的丰度在肠道菌群中是呈下降趋势。属水平上益生菌中的代表双歧杆菌丰度有所增加;Agathobacter、罗氏菌属(Roseburia)、Parasutterella丰度较用药前也增加,有些有害菌的丰度也存在减少的趋势如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大肠埃希菌科-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种水平上的菌如Bacteroides_vulgatus、Bacteroides_thetaiotaomicron等丰度增加;而屎肠球菌(Escherichia_coli)、Bacteroides-massiliensis等丰度减少。结论:1.补元汤合蠲哮汤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COPD稳定期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上有调整,通过本次课题的补元汤合蠲哮汤的运用发现能促进肠道有害物质的代谢、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马青松[2](2021)在《TNF-α、sTNFR-55、sTNFR-75检测与AECOPD患者肺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和诱导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sTNFR)-55、sTNFR-75 水平及诱导痰炎症细胞的表达,并与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TNF-α、sTNFR-55、sTNFR-75及诱导痰炎症细胞能否作为AECOPD患者病情及疗效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以期为TNF-α系统相关生物制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 2018 年 GOLD 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指南为诊断标准,入组 2019 年 12 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住院的AECOPD患者(GOLD指南C组和D组)40例。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体重身高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年急性加重次数、既往病史、CAT评分(咳嗽、咳痰)、mMRC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结合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尿量)和既往病史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Ⅲ(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Ⅲ),进行诱导痰操作及诱导痰细胞学分类,采集空腹静脉血;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诱导痰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比较治疗前(Ⅰ组)和治疗后(Ⅱ组)两组患者APACHEⅢ评分、肺功能指标、诱导痰炎症细胞比例、诱导痰和血清炎症介质(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差异,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5%)将患者分为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组(Ⅲ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5%)和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组(Ⅳ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mMRC评分、CAT评分中咳嗽咳痰)差异,分析临床表现与气道炎症的相关性。[结果]①AECOPD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FEV1%pred、FEV1/FVC较治疗前升高(t分别为2.713、2.997、3.166,P<0.05),APACHEⅢ评分较治疗前下降(t=7.727,P<0.001)。②治疗后诱导痰和血清TNF-α水平下降(t分别为2.191、2.348,P<0.05),诱导痰 sTNFR-55 水平升高(t=3.044,P=0.004),而诱导痰sTNFR-75水平和血清sTNFR-55、sTNFR-75水平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③治疗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t=2.612,P=0.013),巨噬细胞比例上升(t=2.699,P=0.01),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无显着差异(P>0.05)。④FEV1、FEV1%pred、FEV1/FVC与诱导痰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827、-0.865、-0.868,P<0.001),与诱导痰 sTNFR 水平均呈正相关(rsTNFR-55分别为 0.415、0.330、0.305,P<0.05;rsTNFR-75分别为 0.903、0.969、0.965,P<0.001),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2、-0.757、-0.776,P<0.001)。⑤APACHEⅢ评分与诱导痰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374,P=0.001),与诱导痰 sTNFR-55、sTNFR-75 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7、-0.341,P<0.05),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93,P<0.001)。⑥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在诱导痰和血清之间未发现相关性,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肺功能指标、APACHEⅢ评分并不相关(P>0.05)。⑦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组CAT评分(咳嗽、咳痰)明显高于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组(t=-2.777,P=0.008),mMRC评分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且CAT评分(咳嗽、咳痰)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55,P=0.024)。[结论]1、AECOPD患者治疗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诱导痰TNF-α水平下降,二者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APACHEⅢ评分呈正相关;而治疗后诱导痰sTNFR-55、sTNFR-75水平升高,二者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APACHEⅢ评分呈负相关,提示气道炎症减轻、促炎介质下降、抗炎介质升高与病情缓解、肺功能改善相平行,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诱导痰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有望作为AECOPD疗效、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炎症标志物。2、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在诱导痰与血清之间未发现相关性,且血清中TNF-α、sTNFR-55、sTNFR-75水平与肺功能指标、APACHEⅢ评分亦未存在相关性,COPD全身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调节机制,二者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3、AECOPD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CAT评分(咳嗽、咳痰)而非mMRC评分存在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可能与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有关。4、AECOPD治疗前后诱导痰中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约45%患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治疗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在COPD中的作用机制与哮喘不同,可能存在激素抵抗相关机制。
帅佃奎[3](2021)在《茶碱联合IC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评价及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高、可以通过预防和药物治疗延缓和控制的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病理生理上表现为气道不可逆性改变和呼气受限。接触有害的颗粒和气体可能导致呼气受限,比如做饭油烟,烟草,空气灰尘等等,吸烟已经明确和COPD的发生及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也表明,做饭油烟与COPD的发生也可能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病目前是全球三大死因之一,社会经济发达的国家茶碱已经逐渐退出主要治疗方案,主要因为其使用长期或者大剂量时候的会产生副作用,但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仍然在大量使用,尤其是在收入低到中等的国家(LMICs),最近一些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探讨了小剂量茶碱联合ICS治疗COPD的疗效,如发生AECOPD的频率、肺功能改善、生物标志物和炎性指标的变化。然而,这些研究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讨茶碱联合ICS治疗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回顾性研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COPD患者使用小剂量茶碱是否可以改善AECOPD的发生率,住院天数等,从而对临床治疗给予参考。方法:我们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及临床回顾性研究两部分对本课题进行探究。循证医学部分,通过文献检索回顾并整理茶碱联合激素、长效及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长效及短效抗胆碱能拮抗剂应用于COPD的相关文章。系统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研究的争议点,探讨治疗COPD的相关策略及预后;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探究小剂量茶碱联合吸入激素对COPD的临床应用效果;临床研究部分,我们纳入了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入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明确诊断为COPD患者进行统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茶碱治疗和不联合茶碱治疗COPD,观察急性加重发生的频次、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全因死亡率。结果: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部分:茶碱作为ICS的附加治疗与COPD加重的减少无关(HR 1.08,95%CI 0.97 to 1.19,I2=95.2%)。在基于研究设计的亚组分析中,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都表明,在ICS中添加茶碱并不能减少COPD的急性加重的频次。服用茶碱组较未服用茶碱组COPD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HR 1.12,95%CI 1.10 to 1.15,I2=20.4%,和HR 1.19,95%CI 1.14 to 1.25,I2=0%)。与非茶碱组相比,茶碱组HDAC活性显着升高,痰中TNF-α和IL-8浓度进一步降低。临床部分: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茶碱组较对照组全因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患者伴有肝脏疾病对全因死亡率有影响。伴有肝脏疾病的COPD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是非肝病疾病患者的3.14倍(95%CI,(1.03,9.57);P=0.044)。在控制了其他可能混杂因素后,茶碱组较对照组一年再次入院次数低(β=-0.19;95%CI,(-0.30,-0.08);P=0.001)。COPD患者的年龄、伴有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对一年再次入院有影响。其中高龄(β=0.01;95%CI,(0.00,0.01);P=0.007)、伴有二型糖尿病(β=0.17;95%CI,(0.04,0.31);P=0.011)、心血管疾病(β=0.20;95%CI,(0.08,0.32);P=0.002)增加一年再次入院次数,但伴有肝脏疾病(β=-0.15;95%CI,(-0.27,-0.03);P=0.017)减少一年再次入院次数。茶碱组较对照组对COPD患者住院天数略长(β=0.65;95%CI,(0.26,1.05);P=0.001)。COPD患者的年龄、COPD控制类治疗和COPD缓解类治疗对住院时长有影响。其中高龄增加住院时长(β=0.02;95%CI,(0.00,0.05);P=0.019);使用ICS+LABA+LAMA(β=-0.96;95%CI,(-1.76,-0.16);P=0.019)或LAMA(β=-1,41;95%CI,(-2.25,-0.57);P=0.001)较仅使用ICS治疗可缩短COPD患者的住院时长。在控制了其他可能混杂因素后,茶碱组较对照组住院费用高(β=1045.70;95%CI,(326.48,1764.91);P=0.004)。COPD患者的年龄、伴有Ⅱ型呼吸衰竭、心血管疾病和不同COPD控制类治疗对住院总费用有影响。其中高龄(β=57.07;95%CI,(19.30,94.84);P=0.003)、伴有Ⅱ型呼吸衰竭(β=1679.36;95%CI,(623.39,2735.33);P=0.002)、心血管疾病(β=936.39;95%CI,(131.08,1741.70);P=0.023)增加住院总费用;采用LAMA治疗较采用ICS治疗总费用低(β=-2283.29;95%CI,(-3798.65,-767.92);P=0.003),而其他控制治疗方式较ICS间住院总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剂量茶碱没有减少全因死亡率,循证证据也没有减少再次入院率和AECOPD急性加重的发生率。使用茶碱可能会降低炎性因子及HDAC2,减缓COPD的进展控制COPD的临床症状。然而目前仍然在大量使用茶碱,因此急迫需要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这将会对于目前临床治疗提供非常有力的证据,并且可能会改变目前治疗方案。
吴梦琪[4](2021)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不同水平,在住院期间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出院后病死率等方面比较,评估其在AECOPD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105例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合并症等;入院后采集的血常规中EOS%、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参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住院天数、激素使用量及天数等资料。随访其出院后1年内急性加重发生次数、病死率。依据患者入院时EOS%水平,其中阳性组(EOS%>2%)46例,阴性组(EOS%≤2%)59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1年内急性加重发生次数、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程、吸烟史、CAT评分、体质指数(BMI)、合并症、1秒用力呼气量实际值/预计值%(FEV1/FVC)、1秒用力呼吸量/用力肺活量%(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WBC、CRP、PCT均低于阴性组,FENO值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EOS%与FENO的关系:EOS%与FENO之间是正相关(r=0.183,P=0.031)。两组住院期间在糖皮质激素使用总天数、雾化激素使用剂量、吸入激素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静脉激素使用天数及静脉激素使用剂量低于阴性组,且阳性组住院时间短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比较两组在出院后1年内加重发生次数、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阴性组患者感染情况更重,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差,住院时间更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帮助判断AECOPD患者的病情、指导激素治疗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闫晓钰[5](2021)在《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大鼠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烟熏28天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模型大鼠IL-10、IL-4、IL-6、TNF-α及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应用该方治疗COPD提供理论、实验依据。方法:选取96只体重在200+20g,雌雄各半的SD大鼠,分笼饲喂。随机抽取16只作为空白组,其余80只大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烟熏28天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索茶碱组、加味厚朴大黄汤高剂量组(每日按21.2g/kg灌胃)、中剂量组(每日按10.6g/kg灌胃)以及低剂量组(每日按5.3g/kg灌胃)五个分组,每组16只。模型组使用蒸馏水灌胃,多索茶碱组使用多索茶碱混悬液(6.0mg/ml)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则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加味厚朴大黄汤灌胃治疗,持续21天。药物干预结束后,禁食12h,麻醉大鼠,收集血液,处死后取肺脏。比较大鼠肺干湿比;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0、IL-4、IL-6、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大鼠的肺组织干湿比结果。雌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肺干湿比重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肺干湿比重上升(P<0.05);加味厚朴大黄汤低、中剂量组肺干湿比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肺干湿比重上升(P<0.05)。雄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肺干湿比重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肺干湿比重上升(P<0.05);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肺干湿比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肺干湿比重上升(P<0.05)。2.HE染色结果:空白组的肺组织结构清晰,管壁纤维未见增生,肺泡结构整齐,未见明显的肺损伤。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狭窄、肺泡壁增厚、肺泡结构紊乱,间隔断裂、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增生、部分纤维增生,出血较多,肺泡间质增生,蛋白质残留增多;多索茶碱组肺组织炎性细胞较少,无明显损坏,无纤维增生,肺部结构破坏程度小,结构趋于正常;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的肺泡依旧坍塌较重;中剂量组则有些许的缓解;高剂量组的肺泡结构趋于整齐,肺泡壁增厚程度减少,炎性细胞逐渐减少;雌雄一致。3.ELISA法检测结果:雌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的IL-10、IL-4水平显着下调(P<0.01),IL-6、TNF-α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IL-10、IL-4水平显着上升(P<0.01),IL-6水平下降(P<0.05),TNF-α显着下降(P<0.01);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IL-10升高(P<0.05),IL-4、IL-6、TNF-α水平无差异(P>0.05);中剂量组IL-10显着升高(P<0.01),IL-4水平无差异(P>0.05),IL-6、TNF-α水平下降(P<0.05);高剂量组IL-10显着升高(P<0.01),IL-4水平升高(P<0.05),IL-6、TNF-α水平下降(P<0.05)。雄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的IL-10、IL-4水平显着下调(P<0.01),IL-6、TNF-α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IL-10、IL-4水平显着上升(P<0.01),IL-6水平下降(P<0.05),TNF-α显着下降(P<0.01);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IL-10、IL-4、IL-6水平无差异(P>0.05),TNF-α下降(P<0.05);中剂量组IL-10水平无差异(P>0.05),IL-4水平升高(P<0.05),IL-6水平下降(P<0.05),TNF-α显着下降(P<0.01);高剂量组IL-10、IL-4显着升高(P<0.01),IL-6下降(P<0.05),TNF-α水平显着下降(P<0.01)。4.WB法检测结果:雌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NF-κB p65蛋白水平显着下降(P<0.01);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NF-κB p65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NF-κB p65显着下降(P<0.01)。雄性大鼠: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索茶碱组NF-κB p65蛋白水平显着下降(P<0.01);加味厚朴大黄汤低剂量组NF-κB p65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中、高剂量组NF-κB p65显着下降(P<0.01)。结论:1.加味厚朴大黄汤能够改善COPD大鼠的肺损伤情况。2.加味厚朴大黄汤可通过对IL-10、IL-4、IL-6、TNF-α的调节,抑制COPD的炎症反应。3.加味厚朴大黄汤可能通过下调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改善了大鼠肺功能及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影响COPD的进展。
张志华[6](2021)在《外周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外周血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D-二聚体(D-dimer)4个化验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行差异性分析,同时探讨4项化验指标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慢阻肺临床病情变化与肺功能下降提供预测参考指标。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共收集2018年-2020年期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共107例,包括急性加重期患者48例,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59例,在同一时间段,随机抽取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正常人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等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每一例研究对象外周血的CRP、RDW、Fbg、D-二聚体等化验指标以及FEV1/FVC、FEV1%pred等肺功能资料,然后行每个临床指标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性分析,最后针对所有慢阻肺患者行各个化验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在年龄(P=1.000)和性别比例(P=0.182)这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健康组相比,慢阻肺稳定期组的RDW(P=0.010)水平升高(P<0.05),CRP(P=0.219)、Fbg(P=0.106)、D-二聚体(P=0.879)这三个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慢阻肺稳定期相比,AECOPD组的CRP(P=0.000)、Fbg(P=0.000)、D-二聚体(P=0.000)水平均升高(P<0.05),RDW水平无明显差异(P=0.571)。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阻肺稳定期组的FEV1/FVC(P=0.000)和FEV1%pred(P=0.003)水平均显着降低(P值均<0.05);与慢阻肺稳定期相比,AECOPD组的FEV1%pred值(P=0.000)明显下降(P<0.05),FEV1/FVC(P=0.969)无明显差异(P>0.05)。4.所有慢阻肺疾病患者(包括稳定期组和AECOOPD组)外周血的CRP水平(r=-0.401,P=0.000)、Fbg水平(r=-0.367,P=0.000)均与FEV1%pred呈明显负相关,其余化验指标暂未发现与肺功能指标变化相关。结论:CRP和Fbg可能是反映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良好炎症指标,并且与肺功能下降存在相关性。
陈远彬[7](2020)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目的:系统梳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相关的中医古籍条文,概述古代医家治疗慢阻肺的发展源流,以及挖掘和评价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方法:通过《慢阻肺中医病名调查问卷征询表》,确定慢阻肺相关的中医病名作为检索词,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源,检索出与慢阻肺可能相关的古籍条文。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筛选和梳理,总结慢阻肺在古代的发展源流,提炼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代证据。结果:1.通过中医病名检索出9770条古籍条文,最终纳入慢阻肺相关条文共3069条,出自公元206至1934年间的174本不同古代书籍。共筛选出185条与慢阻肺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条文中描述的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等均与慢阻肺的表现较为吻合。2.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1173条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方剂,频数分析排名前5的是十枣汤、小青龙汤、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常选用甘草附子汤和小青龙汤;以咳嗽或慢性咳嗽为主症,常选用十枣汤和小青龙汤;以痰多为主症,常选用苓桂术甘汤和麻黄散。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主要包括人参、半夏和麻黄等药物。人参款冬花散、异功散和四君子汤是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代表性方剂。3.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78条不同的方剂,最常用的方剂是人参款冬花散,充分体现出古代医家采用“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的思想。频数分析结果提示与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相关的中药方剂,排名前10的中药方剂还包括有异功散和六君子汤,可见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在古代并不少见。4.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561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人参、半夏、肉桂、杏仁、五味子、陈皮、白术、桑白皮和麻黄。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茯苓、人参、半夏、陈皮、白术,提示慢阻肺的治疗较常使用健脾益肺类的中药。5.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173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杏仁、人参、款冬花、陈皮、桑白皮、半夏、五味子、罂粟、贝母和乌梅。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人参、陈皮、半夏,同样提示健脾益肺的中药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较为常用。6.对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进行脏腑病机传变规律的分析,筛选出30条涉及脏腑定位的古籍条文。结果显示:慢阻肺脏腑相关的传变规律存在多种模式,包括肺脾、肺肾、肺脾肾传变模式。其中肺脾传变模式最为常见,肺脾之间的关联性强,提示治疗慢阻肺当从脾论治、肺病治脾或从肺脾论治、健脾益肺。结论:中医治疗慢阻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价值。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应以补益脾土为核心,通过调补后天之本,健脾益肺,以达到治肺之目的。古代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有据可循,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应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评估临床证据的质量分级。方法:检索国内外电子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 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honqing VIP,CQ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和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自数据库收录起始至2020年8月。纳入培土生金中药与安慰剂对比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参考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对慢阻肺急性加重、生存质量、运动耐力、肺功能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参考GRADE系统对Meta分析中的研究证据质量进行汇总和分级。结果:1.纳入13项符合标准的RCT研究,合计1933例患者。研究大部分在中国实施,1项研究由澳大利亚和中国共同完成。6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CI期刊,7项发表在中国的核心期刊杂志,发表时间范围为2010-2020年。研究的治疗周期为2个月-12个月,纳入患者的肺功能分级为I-IV级。2.方法学质量评估:10项研究报道了随机序列产生的方式和分配隐藏的方法。所有纳入研究均对研究者和受试者进行了设盲,7项研究对结局评价者进行设盲。12项研究报道数据完整或者基线特征是均衡的,仅有1项研究报告了脱落率超过了20%。6项研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注册登记或在数据库中发表。3.急性加重事件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SMD=-0.82次,95%CI:-1.43,-0.20;I2=95%)、缩短慢阻肺急性加重持续时间(MD=-3.13天,95%CI:-4.15,-2.11;I2=2%),疗效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缩短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显着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4.26分,95%CI:-9.71,1.19;I2=89%),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8.07分,95%CI:-12.77,-3.37;I2=67%),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5.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降低CAT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0分,95%CI:-2.77,0.78;I2=74%),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2.64分,95%CI:-4.04,-1.24;I2=0%),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6.其它结局指标的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运动耐力、肺功能、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 MR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ODE指数等方面,培土生金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安全性评估:10个研究对安全性进行了报道,总共报告不良事件357例,其中培土生金中药治疗组有168例,安慰剂治疗组有189例,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31,1.49;I2=65%)。不良事件和干预措施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培土生金中药疗法的安全性与安慰剂治疗相当。8.GARDE评价:培土生金中药疗法与安慰剂比较的整体证据质量为低到高,其中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可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证据质量:中)和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证据质量:高),而低至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在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改善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等方面,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显着降低慢阻肺患者的SGRQ和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治疗。结论:中等至高质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疗法能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频次、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采用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潜在的治疗价值大。第三部分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目的:观察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慢阻肺提供高级别的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照组给予健脾益肺Ⅱ号安慰剂颗粒治疗。导入期2周,完成中央随机化分配操作后,患者每日服用药物1剂,每周服药5天,连续治疗5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急性加重频次、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test,6WMT)、CAT评分、BODE指数等结局指标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1.入组和完成情况:在全国不同地区的6个研究中心共纳入284例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际完成病例276例,完成率97.18%。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的患者共276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38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8例;安慰剂组脱落19例。纳入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的患者共284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42例。2.基线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慢阻肺的疾病特征、严重程度和中医证候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生存质量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采用末次观测值结转法(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LOCF)填补缺失数据,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安慰剂。4.慢阻肺急性加重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减少患者的年发生急性加重频次(P<0.01)、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和严重程度(P<0.05),并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P<0.01)。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减少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频次、延缓首次急性加重时间、降低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疗效优于安慰剂。5.临床症状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显着降低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CAT评分(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安慰剂。6.运动耐力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增加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六分钟步行距离(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力,疗效优于安慰剂。7.BODE指数和Sp O2评估:FAS结果显示:比较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在不同访视时点的BODE指数和Sp O2,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BODE指数和Sp O2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8.肺功能变化评估:FAS结果显示:(1)比较舒张前的肺功能改变,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V4访视点FVC(L)的改善优于安慰剂治疗(P<0.05),而其它访视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2)比较舒张后的肺功能改变,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FVC(L)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舒张前和舒张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9.安全性评估情况: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结果显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与安慰剂在不良事件发生频次和例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的安全性好。结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改善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包蕾[8](2020)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阳离子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糖皮质激素用量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问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及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4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166例AECOPD住院患者电子病历资料。根据入院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为低嗜酸性粒细胞组(<2%)和高嗜酸性粒细胞组(≥2%),运用Mann-Whit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糖皮质激素用量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差异。运用COX回归分析EOS%与患者住院时长的相关性。运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两组患者中每日出院人数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1)外周血EOS%≥ 2%的AECOPD患者有43例,占比25.9%;(2)外周血EOS%≥2%的 AECOPD 患者平均住院日(天)显着较短(8.28±2.86vs 10.67±4.57,p=0.009);外周血EOS%≥ 2%是AECOPD患者发生出院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K-M生存曲线可见外周血EOS%≥ 2%的患者每日在院治疗人数比例较EOS%<2%的患者显着减少(p=0.001);(3)外周血EOS%≥2%的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平均用量(mg)显着减少(100.79±99.19 vs 149.37±130.72,p=0.04);(4)外周血EOS%≥2%与EOS%<2%的AECOPD患者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mg/L)无显着性差异(8.23±9.72 vs 10.03±8.99,p=0.118)。结论:1、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25.9%的患者外周血EOS%≥2%。2、外周血EOS%≥2%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较短。3、外周血EOS%≥2%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相对较少,提示可能治疗反应较好。第二部分 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水平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随访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41例,同期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患者22例。所有病患都已行肺功能检查及CAT评分。收集所有患者的血标本,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ECP水平,运用Mann-Whitey U检验比较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COPD患者血ECP的差异,并运用斯皮尔曼分析探讨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气与血ECP的相关性及血ECP与稳定期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依据慢阻肺稳定期患者CAT评分(<10分,≥10分)、血EOS%(<2%、≥%2)、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1-2级、3-4级)等指标进行分组,运用Mann-Whitey U检验,分析各组之间患者血ECP的差异。结果:63例COPD患者,其中41例稳定期患者,22例急性加重期患者。(1)AECOPD患者血 ECP(ng/ml)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22.70±0.96 vs 14.08 P<0.001)。(2)AECOPD患者血ECP与PaCO2正相关(p=0.005,r=0.575)。(3)COPD稳定期患者,CAT评分<10分,即症状少的患者,其血ECP(ng/ml)水平显着升高(15.7±4.8 vs 11.8±3.8,p=0.009)。(4)COPD 稳定期患者血 ECP 与 EOS%无相关性(p=0.261)。(5)COPD稳定期患者血ECP与FEV1%pred不相关(p=0.652);稳定期不同肺功能分级的患者之间,血ECP无显着性差异(p=0.232)。(6)COPD稳定期患者血ECP与CRP无相关性(p=0.689)。结论:1、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ECP明显升高,提示可能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生物标志物。2、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ECP与PaCO2正相关。3、临床症状较少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ECP水平高。4、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ECP与血EOS、肺功能、血CRP无显着相关。
刘烨[9](2020)在《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基于MKK3/6-p38MAPK信号通路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1.基于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现代医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及用药规律。3.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复方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潜在靶点。4.设计动物实验基于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探索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及机制。材料与方法:1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全面检索6个电子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随机对照实验。对检索到的文献由两名独立的研究者分别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及评估偏倚风险,若有分歧则协商解决,否则由第三名研究者进行裁决。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02)、中医症状积分、生存质量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用药规律探索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究COPD稳定期的基本治则、常用治法、药物选择与配伍规律。3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 OPD稳定期的机制探索利用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七味都气丸化裁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及Genecrds数据库获取COPD的相关基因,筛选药物和疾病的关键交集基因,并根据交集基因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4基于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和机制实验研究4.1分组与给药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空白组12只,造模组48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氨茶碱组、中药组。对造模组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联合持续熏烟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造模28天。造模结束次日开始进行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日二次以生理盐水灌胃;氨茶碱组和中药组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其中氨茶碱组日二次灌胃,早灌胃为0.3125mg/mL氨茶碱混悬液,晚为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中药组日二次采用0.452g/ml中药液灌胃。各组每次灌胃药液体积均为1mL/100g,每周称量一次大鼠体重,根据体重变化情况调整灌胃药量,灌胃共计28天。4.2取材所有大鼠取材前12h内禁食不禁水,造模后第57天进行取材,处死大鼠,采集样本。以10%水合氯醛过量麻醉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制备肺泡灌洗液。4.3研究内容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1isa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1β、TNF-a、IEN-γ表达水平;Western-Blot 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 BaxB cl-2、Fas/FasL、MKK3/p-MKK3、MKK6/p-MKK6、p38 MAPK/p-p38 MAPK 表达水平;RT-PCR 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 Bax/B cl-2、Fas/FasL、MKK3、MKK6、p38 MAPKmRNA转录水平。4.4统计方法实验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被认为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意义结 果:1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COPD总有效率显着升高;能够更好的改善肺功能部分指标:提高FEV1%、FVC、FEV1/FVC;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PaO2值、降低paCO2值;降低中医症状评分:降低咳嗽评分、降低咳痰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6MWT值;减少CAT评分值;降低mMRC值;降低BODE指数值。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用药规律探索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数据挖掘共收录方剂232首,涉及中药206味。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可知,单味药用药频率较高的是黄芪、甘草、茯苓等;药物种类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等居多;药性多为温性、平性、微温;五味中,以甘味、苦味和辛味较为常见;归经以归肺脾两经药物较常选用。因子分析共提取17个公因子,主要体现扶正祛邪的基本治则。扶正包含的治法主要有补益肺肾、益气滋阴、敛肺固表等;祛邪主要包括化痰、祛湿、通络、活血等。基于治则,反映出COPD稳定期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对于公因子的药物组合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六味地黄丸、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七味都气丸等经典方剂的药物核心组成。聚类分析结果得出了泽泻-丹皮、白芍-桂枝、柴胡-川芎、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熟地-山茱萸-山药等药对/药组,可为今后临证处方提供参考。3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OPD稳定期的机制探索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共筛选七味都气丸化裁方中99个活性成分,352个靶点,C OPD疾病相关的基因5762个,筛选交集基因发现中药复方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OP D疾病的可能靶点共有253个,位于蛋白互作网络中心的靶点有MAPK1、MAPK3、T NF、IL6、FOS、JUN等。GO功能分析结果提示:相关的靶基因涉及的功能途径主要有脂多糖反应、活性氧反应、核受体活性、辅因子结合、膜筏、受体复合体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提示: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细胞凋亡、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途径可能作为七味都气丸化裁方作用于COPD的靶点。4基于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和机制实验研究4.1大鼠一般状态和肺组织病理结果:氨茶碱组和中药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的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且中药组效果优于氨茶碱组。肺组织病理结果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肺泡大小均匀,肺泡壁薄厚适中,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肺泡壁增厚,肺泡不均匀,肺泡壁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氨茶碱组、中药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4.2炎症因子IL-1β、TNF-α、IFN-γ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1β、TNF-α、IFN-γ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IL-1β、TNF-α、IFN-γ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程度更明显。4.3凋亡分子及通路关键节点蛋白表达水平4.3.1 Bax/Bcl-2: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B 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3.2 Fas、FasL: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3.3 MKK3/p-MKK3: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MKK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MKK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MKK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p-MKK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3.4 MKK6/p-MKK6: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MKK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MKK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MKK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p-MKK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3.5 p38 MAPK/p-p38 MAPK: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4 mRNA 表达4.4.1 Bax/Bcl-2: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Bax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Bcl-2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Bax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Bcl-2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中药组上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4.2 Fas/FasL: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大鼠肺组织中Fas、FasL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中药组Fas、FasL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且中药组下调水平较氨茶碱组更为显着。4.4.3 MKK3、MKK6、p38 MAPK:造模各组大鼠肺组织中 MKK3、MKK6、p38 MAPK mRNA转录水平与空白组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 论:1.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药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对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缓解更显着,可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改善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本病病位在肺,继而累及脾、肾,久则伤及心、肝,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扶正祛邪为COPD稳定期治则,扶正包含的治法主要有补益肺肾、益气滋阴、敛肺固表等;祛邪主要包括化痰、祛湿、通络、活血等。临证处方多以六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二陈汤等为基根据病情酌情加减治疗。药物选择多选用补气药、化痰药、祛湿药等,以温性、平性,归肺经、脾经等及甘、苦、辛味药物较常选用。聚类分析与关联分析得出了部分纳入方剂的常用配伍,可为今后临证处方提供参考。3.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补益肺肾,化痰通络之功效的中药复方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COPD。本方涉及药物活性成分99个,潜在靶点352个,疾病涉及基因5762个。结果筛选共获得交集基因253个;交集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提示七味都气丸化裁方调控的基因主要涉及脂多糖反应、活性氧反应、核受体活性、辅因子结合、膜筏、受体复合体等功能途径;KEGG富集分析结果提示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细胞凋亡、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途径可能作为潜在靶点在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APK信号通路与COP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调控MAPK信号通路可能为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的潜在切入点。以此为基础在下一研究中,通过实验验证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与MAPK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4.动物实验证实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可通过下调IL-1β、TNF-α、IFN-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下凋MKK3、MKK6、p38 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内源性、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治疗C OPD稳定期的作用。
周秀芬[10](2020)在《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COPD患者钙磷代谢及肌力与运动耐量短期影响的初步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钙磷代谢及肌力与运动耐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AE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入院后给予COPD常规治疗,并予补钙补充维生素D(钙尔奇D,1片,bid)治疗。观察补钙补维生素D治疗前及治疗60-75天后患者的钙磷代谢指标,有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以及手握力测试(HGS)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指标的变化,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AT)评估原发病的严重度,了解钙磷代谢指标与HGS、6MWT及CAT的相关性。[结果]入组60例患者,其中50例完成试验研究。补钙补维生素D后,患者血清钙及血清25-(OH)D3水平升高(均P<0.05),HGS增强及6MWT增加(均P<0.05),CAT减小(P<0.05),而血清磷、血清PTH、血清AKP无影响(P>0.05);AECOPD患者血清钙增加值与患者HGS增加值及6MWT增加值均相关(R=0.658,P=0.00;R=0.787,P=0.00),而与 CAT 变化值无关(R=0.277,P=0.61);血清 25-(OH)D3 增加值与 HGS、6MWT 增加值相关(R=0.681,P=0.00;R=0.690,P=0.00),而与CAT变化值无关(R=0.317,P=0.55)。[结论]1.COPD患者予短期补钙补维生素D 60天-75天后,其血清钙及25-(OH)D3水平升高,肌力(HGS)及运动耐量(6MWT)改善。2.补钙补维生素D 60天-75天后,COPD患者的CAT评分变化与血清Ca及25-(OH)D3水平升高无相关性。
二、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补元汤合蠲哮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慢阻肺中医治疗进展 |
1.中医对COPD病因病机的认识 |
2.中医对COPD辨证的认识 |
3.中医内治法对COPD的治疗 |
4.中医外治法治疗COPD |
4.1 针灸疗法 |
4.2 中药灌肠疗法 |
4.3 穴位贴敷疗法 |
4.4 健身气功疗法 |
综述二 慢阻肺与肠道菌群之间相关性 |
1.西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
2.正常人肠道菌群 |
3.肺与肠道菌群的联系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统计方法 |
4.实验结果 |
4.1 一般资料比较 |
4.2 高通量测序 |
5 讨论 |
5.1 COPD全球现状及危害 |
5.2 COPD中医病因病机 |
5.3 肺与大肠的认识 |
5.4 肠道菌群导致COPD发生的机制 |
5.5 肠道中的优势菌群 |
5.6 肠道菌群对COPD疾病的影响 |
5.7 补元汤合蠲哮汤对COPD稳定期治疗立法思想 |
5.8 补元汤合蠲哮汤组方运用 |
5.9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2)TNF-α、sTNFR-55、sTNFR-75检测与AECOPD患者肺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痰液生物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茶碱联合IC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评价及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ICS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COPD疾病患者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文献注册 |
1.2.2 文献检索 |
1.2.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4 文献筛选 |
1.2.5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
1.2.6 数据综合与分析 |
1.3 结果 |
1.3.1 茶碱对COPD疾病的急性加重 |
1.3.2 茶碱对COPD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
1.3.3 茶碱对COPD疾病的炎性因子及HDAC |
1.4 讨论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茶碱联合 ICS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意义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茶碱 |
2.3.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 |
2.3.3 炎性指标IL-6 和IL-8 |
2.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4.1 研究设计 |
2.4.2 研究对象 |
2.4.3 数据收集和质量控制 |
2.4.4 变量定义与赋值 |
2.4.5 统计分析 |
2.5 结果 |
2.5.1 基线资料 |
2.5.2 使用茶碱组对照未使用茶碱组的全因死亡率 |
2.5.3 使用茶碱组对照未使用茶碱组的再次入院次数 |
2.5.4 使用茶碱组对照未使用茶碱组的平均住院时长 |
2.5.5 使用茶碱组对照未使用茶碱组的住院费用 |
2.6 讨论 |
2.7 本章小结 |
2.8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设计方案 |
2.2.2 慢阻肺评估测试(CAT) |
2.2.3 血常规、CRP及 PCT检测 |
2.2.4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 |
2.2.5 肺功能测定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激素治疗时间、剂量比较 |
3.3 两组间住院时间、出院后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病死率比较 |
4 讨论 |
4.1 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生物学特征 |
4.2 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来源及生理病理特点 |
4.3 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最佳截止值及稳定性 |
4.4 血嗜酸性粒细胞与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 |
4.5 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系 |
4.6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指导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激素治疗方面的价值 |
4.7 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预后 |
4.8 AECOPD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与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关系 |
4.9 血嗜酸性粒细胞与细菌感染的关系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 |
附录2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大鼠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立题依据 |
1. COPD 定义与流行病学 |
2. 西医对 COPD 的认识与研究 |
3. 中医对 COPD 的认识与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技术路线图 |
2.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药品 |
2.3 实验试剂 |
2.4 实验仪器 |
3.实验方法 |
3.1 COPD大鼠模型复建 |
3.2 药物制备及给药 |
3.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3.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3.5 统计学方法 |
4.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 |
4.2 各组大鼠肺干湿比 |
4.3 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
4.4 各组大鼠IL-10,IL-4,IL-6 以及TNF-α含量比较 |
4.5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 NF-κB p65 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 |
讨论 |
1.COPD动物模型与雌雄分组实验 |
2.多索茶碱的选用 |
3.“支饮伏肺”是COPD发生的核心病机 |
4.厚朴大黄汤防治COPD的研究 |
5.加味厚朴大黄汤的组成 |
6.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大鼠肺损伤及炎症的调节作用 |
7.加味厚朴大黄汤对 COPD 大鼠肺组织 NF-κB-p65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8.小结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
(6)外周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健康对照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分析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健康对照组的相关临床化验指标差异分析 |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差异分析 |
4.COPD 患者的 CRP、RDW、Fbg、D-二聚体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 5所示 |
讨论 |
1.CRP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2.RDW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3.Fbg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4.D-二聚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5.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7)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1.1.1 慢阻肺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
1.1.2 影响慢阻肺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
1.1.3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点 |
1.1.4 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
1.1.5 慢阻肺的药物治疗 |
1.1.6 慢阻肺的非药物疗法 |
1.1.7 慢阻肺西医治疗面临的难题 |
1.2 中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1.2.1 概述 |
1.2.2 病因病机 |
1.2.3 辨证分型 |
1.2.4 中医治法 |
1.2.5 中医治疗的优势 |
1.2.6 中医治疗面临的困境 |
1.3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
1.4 健脾益肺II号治疗慢阻肺的前期研究基础 |
第二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 |
2.1 中医古籍检索策略 |
2.1.1 确定检索词 |
2.1.2 检索方法 |
2.2 文献筛选方法和流程 |
2.2.1 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 |
2.2.2 筛选流程 |
2.3 古籍文献的研究结果 |
2.3.1 检索结果 |
2.3.2 高度相似的代表性条文 |
2.3.3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方剂 |
2.3.4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中药 |
2.3.5 慢阻肺脏腑相关的病机传变规律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检索策略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预设的结局指标 |
3.1.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3.1.6 偏倚风险评估 |
3.1.7 数据分析 |
3.1.8 GRADE评价系统 |
3.2 结果 |
3.2.1 检索结果 |
3.2.2 纳入研究的文献特征 |
3.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4 培土生金中药疗法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评价结果 |
3.2.5 敏感性分析 |
3.2.6 安全性评价 |
3.2.7 GRADE 证据质量评价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设计 |
4.3 研究对象 |
4.3.1 研究人群 |
4.3.2 西医诊断标准 |
4.3.3 中医辨证标准 |
4.3.4 入选标准 |
4.3.5 排除标准 |
4.4 随机分组 |
4.5 盲法实施 |
4.6 样本量估算 |
4.7 治疗方案 |
4.7.1 干预措施 |
4.7.2 观察周期 |
4.8 观察指标与时点 |
4.8.1 主要结局指标 |
4.8.2 次要结局指标 |
4.8.3 安全性指标 |
4.9 不良事件 |
4.10 病例退出与研究中止标准 |
4.11 知情同意 |
4.12 数据录入与管理 |
4.13 统计分析 |
4.13.1 统计分析集 |
4.13.2 基线资料、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
4.14 研究结果 |
4.14.1 入组与完成情况 |
4.14.2 基线分析 |
4.14.3 研究对象使用药物情况和依从性分析 |
4.14.4 治疗前后SGRQ评分的组间比较 |
4.14.5 治疗后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的组间比较 |
4.14.6 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的组间比较 |
4.14.7 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分级的组间比较 |
4.14.8 急性加重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
4.14.9 治疗前后CAT评分的组间比较 |
4.14.10 治疗前后6MWT的组间比较 |
4.14.11 治疗前后BODE指数的组间比较 |
4.14.12 治疗前后Sp O2 指标的组间比较 |
4.14.13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前)的组间比较 |
4.14.14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后)的组间比较 |
4.14.15 安全性评估 |
4.15 讨论 |
4.16 结论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血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阳离子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9)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基于MKK3/6-p38MAPK信号通路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用药规律探索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治疗COPD稳定期的机制探索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四 基于MKK3/6-p38 MAPK信号通路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干预COPD稳定期大鼠的疗效和机制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中医药干预COPD靶点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系统评价在中医药临床研宄中的应用现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10)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COPD患者钙磷代谢及肌力与运动耐量短期影响的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词汇缩略表 |
致谢 |
四、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补元汤合蠲哮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D]. 吴晓娜.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TNF-α、sTNFR-55、sTNFR-75检测与AECOPD患者肺功能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D]. 马青松.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茶碱联合IC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评价及临床疗效研究[D]. 帅佃奎. 兰州大学, 2021(09)
- [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中的临床价值[D]. 吴梦琪.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加味厚朴大黄汤对COPD大鼠作用机制研究[D]. 闫晓钰.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外周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D]. 张志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陈远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8]血嗜酸性粒细胞及其阳离子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包蕾. 苏州大学, 2020(02)
- [9]七味都气丸化裁方基于MKK3/6-p38MAPK信号通路干预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刘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COPD患者钙磷代谢及肌力与运动耐量短期影响的初步观察[D]. 周秀芬. 苏州大学, 2020(02)